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九十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三 (1)

1. 虛勞五蒸

論曰虛勞骨蒸者,本熱勞之氣,染著氣血,深連骨髓,侵傷五臟,久不已,各隨其臟氣之虛熏蒸而成疾也,骨蒸者,本於腎,其證早涼晚熱,煩躁寢不安,食無味,小便赤細,喘無力,腰疼腳冷,手心常熱,蒸盛之時,蒸過傷內變為疳,蝕入五臟,脈蒸者,本於心,其證日增煩悶,擲手出足,渴欲飲水,唾白沫,睡語驚恐,脈數,蒸盛之時,亦變為疳,臍下悶,或暴利不止,皮蒸者,本於肺,其證大喘,鼻乾口燥,舌上白,小便如血,蒸盛之時,胸滿兩脅下脹,大嗽背胛疼,臥不安,毒傷臟則唾血,肉蒸者,本於脾,其證體熱如火,煩躁無汗,心腹臌脹,食即欲嘔,小便如血,大便秘澀,蒸盛之時,身腫目赤,臥不安,血蒸者,肝氣虛也,肝虛則血無所藏,血無所藏,血亦無所養,使營氣涸竭,虛陽內蓄,其證外寒內熱,亦名內蒸,按之附骨,即內熱甚,骨肉自消,食無味,皮燥不澤,蒸盛之時,目暗善怒時驚,四肢漸細,足趺腫起,凡此五蒸,與熱勞之病。大同小異,其治法有不同者,蓋蒸病內著骨髓,蒸發皮膚也,昔人論蒸,有二十三證。

細而推之,臟腑之病,變態多端,萬病皆生於虛,不必拘之以二十三種,說何其太略也。

白話文:

虛勞骨蒸是指長期久病、元氣虛弱、內臟蒸熱的病理變化。熱勞之氣侵襲氣血,深入骨髓,危害五臟,久而久之,五臟虛弱,蒸熱內生而發病。骨蒸的根本原因在於腎,症狀表現為早涼晚熱、煩躁不安、飲食無味、小便赤黃量少、氣喘無力、腰疼腳冷、手心常熱。當蒸熱加劇,可發展成疳疾,侵蝕五臟。脈蒸的根本原因在於心,症狀表現為煩悶日增、手足躁動、口渴喜飲水、吐白沫、睡中驚恐、脈搏數快。當蒸熱加劇,亦可發展成疳疾。臍下悶痛,或腹瀉不止。皮蒸的根本原因在於肺,症狀表現為氣喘、鼻乾口燥、舌上發白、小便如血。當蒸熱加劇,可出現胸滿、兩脅脹痛、劇烈咳嗽、背部疼痛、臥不安。毒邪侵犯臟腑,則可吐血。肉蒸的根本原因在於脾,症狀表現為全身發熱如火、煩躁不安、無汗、心腹脹滿、飲食即欲嘔吐、小便如血、大便祕結。當蒸熱加劇,可出現身體腫脹、眼睛發紅、臥不安。血蒸的根本原因是肝氣虛弱,肝虛則血無所藏,血無所藏則血亦無所養,導致營氣虧虛,虛陽內蓄。症狀表現為外寒內熱,也稱為內蒸。按壓患者骨骼,如有灼熱感,則表明內熱嚴重,骨肉會自行消瘦,飲食無味、皮膚乾燥、面色晦暗,當蒸熱加劇,可出現視力模糊、易怒、驚悸,四肢逐漸消瘦,足背腫脹。這五種蒸熱的病症,與熱勞病有著密切關係,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處。治療方法也不盡相同。蒸熱病的根源在於內臟骨髓和皮膚的蒸騰發熱。過去醫家論述蒸熱病,共有二十三種證候。

治骨蒸虛勞傳屍,肺痿咳嗽不止,困重羸瘦,壯熱或即憎寒,腹內冷脹,四肢煩疼,飲食無味,頭疼口乾,涕唾稠黏,渴不止者,豬肚黃連丸方

白話文:

治療骨蒸虛勞、遺傳屍毒、肺癆、咳嗽不止、睏倦、消瘦、壯熱、偶有畏寒、腹部冷脹、四肢痠痛、飲食沒有味道、頭痛、口乾、痰液黏稠、口渴不止的疾病。

豬肚黃連丸的配方如下:

  • 豬肚一個
  • 黃連、川大黃、皁角刺、防風、川芎、乾薑、甘草、當歸、白芍藥各一錢(或6克)
  • 麥冬、五味子、人參、白朮、茯苓、澤瀉、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菟絲子、補骨脂、荊芥、荷葉、佩蘭、甘草各二錢(或12克)
  • 生薑、大棗各三錢(或18克)

使用方法:

  1. 將豬肚洗淨,去除內臟和脂肪。

  2. 將豬肚煮熟,並將煮好的豬肚切碎。

  3. 將豬肚和其餘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

  4. 將藥粉製成丸劑,每丸重約3克。

  5. 每天服用兩次,每次服用3-5丸。

獖豬肚(一具以童子小便煮令熟細切焙乾搗為末),知母(銼焙),蕪荑仁(炒各二兩),紫菀(去苗土),大黃(銼微炒),鱉甲(去裙襴醋浸炙),檳榔(煨),蒼朮(米泔浸切焙),百部(銼焙令乾),地骨皮,黃芩(去黑心),桔梗(炒),貝母(去心),柴胡(去苗),黃連(去須),龍膽(去蘆頭),人參,白茯苓(去黑皮),黃耆(銼各一兩)

上一十九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服溫酒下二十丸。

白話文:

  • 半夏:一具半夏,用童子小便煮熟,切細,焙乾,搗碎成粉。

  • 知母:將知母切片,焙乾。

  • 蕪荑仁:將蕪荑仁炒熟,每種各兩兩。

  • 紫菀:去除紫菀的根和泥土。

  • 大黃:將大黃切碎,微炒。

  • 鱉甲:將鱉甲去除裙襴,用醋浸泡,然後炙烤。

  • 檳榔:將檳榔煨熟。

  • 蒼朮:將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切碎,焙乾。

  • 百部:將百部切碎,焙乾。

  • 地骨皮:使用地骨皮。

  • 黃芩:將黃芩去除黑心。

  • 桔梗:將桔梗炒熟。

  • 貝母:將貝母去除心。

  • 柴胡:將柴胡去除根。

  • 黃連:將黃連去除須。

  • 龍膽:將龍膽草去除蘆頭。

  • 人參:使用人參。

  • 白茯苓:將白茯苓去除黑皮。

  • 黃耆:將黃耆切碎,每種各一兩。

治心中煩熱,唯欲露體,復之即悶煩,驚悸心忪,面無顏色,忘前失後,婦人患血風氣者,多成此疾,乃心蒸之狀,麥門冬湯方

白話文:

治療心中煩熱,只想脫去衣服,穿上衣服又悶熱煩躁,驚悸心神不寧,臉色不佳,忘記過去的事,患有血風氣疾病的婦女,大多患此症,這是心火蒸騰的表現,麥門冬湯可治。

麥門冬(去心焙),茯神(去木),防風(去叉),地骨皮(去土各三兩),人參,龍齒,遠志(去心),甘草(炙黃),羚羊角(屑),石膏(各二兩),紫石英(一兩)

白話文:

麥門冬(去心後烘焙),茯神(去木後),防風(去叉後),地骨皮(去土各三兩),人參,龍齒,遠志(去心),甘草(炙黃),羚羊角(屑),石膏(各二兩),紫石英(一兩)。

上一十一味,各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半,入棗兩枚,煎取半盞,去滓溫服,服一劑,未全安再作之,以瘥為度,甚益心力,曾經吐血者,服之尤佳,若畏石藥,不用紫石英亦佳。

治五蒸,地骨皮湯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一味藥材,研磨成麻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三錢(約9克),加上半碗的水和兩顆紅棗,煎煮至剩下半碗,去渣後溫熱服用。服用一劑後,如果症狀尚未完全消失,則再服一劑,直至痊癒為止。此方對心力的增強很有益處,曾經吐血的人服用尤佳。如果擔心石藥的副作用,則可以不用紫石英,效果也很好。

地骨皮,白茯苓(去黑皮),麥門冬(去心焙),柴胡(去苗各一兩半),赤芍藥,甘草(炙令赤各一兩)

白話文:

地骨皮、白茯苓(去除黑色皮層)、麥門冬(去除心部,烘烤)、柴胡(去除根莖,各一兩半)、赤芍藥、甘草(烘烤至赤色,各一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後分溫二服。

治五蒸,葛根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六味藥材粗搗後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用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一大盞,濾去渣滓,在飯後分兩次溫服。

用來治療五種蒸熱症狀,這是葛根湯的方子。

葛根(炙黃銼三兩),石膏(研五兩),甘草(炙令赤一兩),知母(銼焙乾),黃芩(去黑心)麥門冬(去心焙),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生乾地黃(酒洗去土炙各二兩),粳米(一合)

白話文:

葛根 ( 3 兩) : 炙黃色並切碎

石膏 ( 5 兩) : 磨成粉末

甘草 ( 1 兩) : 炙烤至紅色

知母 : 切碎並烘乾

黃芩 ( 去掉黑色的的根)

麥門冬 ( 去掉白色中心並烘乾)

人參 : 整株人參

白茯苓 (去掉黑色的皮)

生乾地黃 (用酒清洗並去除泥土)

粳米 (一合)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入竹葉五片,煎至一盞,去滓分溫二服,亦可以小麥半升,水三升,煮取汁煎藥更佳。

治骨蒸身熱,手足煩,心中躁,羸瘦漸漸不能食,龍膽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味藥材,搗碎並篩去藥渣,每次服用五錢匙的藥量,加入一杯半的水,再加入五片竹葉,煎煮至剩下一杯的藥量,去掉藥渣,分兩次服用,也可以用半升小麥、三升水煮成濃汁,然後再用這種麥汁煎煮藥材。

龍膽(一兩一分),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炙),大黃(銼微炒),赤芍藥,人參,山梔子仁,甘草(炙各一兩),黃芩(去黑心三分)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食後米飲下十五丸,日午再服。

白話文:

龍膽(1兩1錢),黃連(去鬚),黃柏(去粗皮炙),大黃(銼碎微炒),赤芍藥,人參,山梔子仁,甘草(炙各1兩),黃芩(去黑心3錢)

治骨蒸熱勞,肺痿咳嗽,傳屍瘦病,盜汗痿弱,四肢痠疼,鬼氣癖塊,青蒿丸方

白話文:

治療骨骼疼痛和發熱、肺結核咳嗽、傳染性瘦弱疾病、盜汗體虛、四肢痠痛、鬼氣引起的腫塊,用青蒿丸。

青蒿(童子小便浸七日曝乾三兩),天門冬(去心焙),柴胡(去苗),地骨皮,白茯苓(去黑皮各二兩),旋覆花,紫菀(去土),貝母(去心各二兩半),秦艽(去苗土),枳殼(去瓤麩炒),龍膽(去蘆頭),大黃(銼微炒各二兩),杏仁(湯浸去皮尖及雙仁六兩生別研如膏),天靈蓋(塗酥炙令黃六兩),葳蕤,鱉甲(去裙襴醋浸炙令黃各三兩),丹砂(三分研),麝香(一分研)

上一十八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腹、溫水下二十丸,日午再服。

白話文:

青蒿(用童子小便浸泡七天,曬乾,三兩)

天門冬(去心,烘乾)

柴胡(去苗)

地骨皮

白茯苓(去黑皮,各二兩)

旋覆花

紫菀(去土)

貝母(去心,各二兩半)

秦艽(去苗土)

枳殼(去瓤,麩炒)

龍膽(去蘆頭)

大黃(銼碎,微炒,各二兩)

杏仁(湯浸,去皮尖和雙仁,六兩,生研如膏)

天靈蓋(塗抹酥油,烘烤至黃,六兩)

葳蕤

鱉甲(去裙襴,醋浸,烘烤至黃,各三兩)

丹砂(研磨三分)

麝香(研磨一分)

治心蒸苦心驚悚慄,男子因讀書損心氣,傷思慮,過損心吐血,心煩多忘,失精神,或身體癢瘙風癬,或胸中氣滿,茯苓湯方

白話文:

治療心中有乾渴感、心神不安恐懼、戰慄的症狀,男子因為用功讀書損害了心氣,憂思過度,過度損傷心氣而吐血,心神煩亂、記憶力減退,精神遊移,或身體搔癢、風癬,或胸中氣息滿塞,可以使用茯苓湯方。

白茯苓(去黑皮),麥門冬(去心焙),款冬花,獨活(去蘆頭),檳榔(銼各六兩),桂(去粗皮),防風(去叉),防己(各五兩),甘草(炙),枳殼(去瓤麩炒各四兩),地骨皮(去土十兩)

白話文:

白茯苓(去除黑色的外皮)、麥門冬(去除芯,焙乾)、款冬花、獨活(去除蘆葦頭)、檳榔(切碎,各六兩)、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防風(去除分叉)、防己(各五兩)、甘草(炙烤)、枳殼(去除瓤,麩炒各四兩)、地骨皮(去除雜質,十兩)

上一十一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以水二盞,先煎山澤銀,取水一盞半,入藥並生薑半分切,大棗三枚劈破,同煎取一盞,去滓溫服,每早晨日晚各一。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一味藥物,切碎成麻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碗,先煎山澤銀,取水一碗半,加入藥物以及切成兩半的生薑、剖開的三顆大棗,一起煎煮取一碗,去滓溫服,每天早晨和晚上各一次。

治骨蒸熱羸瘦,面目萎黃,嘔逆上氣,煩悶短氣喘急,日晚便劇,不能飲食,龍膽散方龍膽(去蘆頭一兩),梔子(去皮十枚),黃連(去須),栝蔞根,苦參,芍藥,青葙子(各一兩),大黃(銼微炒),黃芩(去黑心),芒硝(研各半兩)

白話文:

治療骨蒸熱羸瘦弱,面色萎黃,嘔吐反酸、氣往上衝,煩悶、呼吸短促、喘急,白天晚上經常拉肚子,不能進食。

龍膽散的配方如下:

龍膽(去掉蘆頭一兩)

梔子(去皮十枚)

黃連(去掉須子)

栝蔞根

苦參

芍藥

青葙子(各一兩)

大黃(切成小塊,稍微炒一下)

黃芩(去掉黑色心)

芒硝(研磨各半兩)

上一十味,搗研為散,每服二錢匕,米飲調下,日三。

治虛勞骨蒸身熱,手中煩疼,心胸懊憹,羸困不能下食,龍膽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用米湯調和後飲用,每日三次。

用來治療虛勞導致的骨蒸、身體發熱、手部疼痛煩躁、心胸不適以及體弱無力無法進食,這是龍膽丸的配方。

龍膽(一兩一分),黃柏(厚者去粗皮),黃芩(去黑心),人參,梔子仁,黃連(去須),白芍藥,甘草(炙各一兩)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粥飲下十五丸,空心夜臥各一,以知為度。

白話文:

龍膽(一兩二錢),黃柏(較厚者,去除粗糙外皮),黃芩(去除黑色中心),人參,梔子仁,黃連(去除根須),白芍藥,甘草(各自一兩,經過炒製)。

治心蒸,心中煩躁,手足熱疼,欲露其體,驚悸怵惕,咽乾虛渴,面色萎黃,失前忘後,婦人血氣衰弱,多傳此疾,麥門冬飲方

白話文:

治療心臟蒸熱,心中煩躁不安,手腳發熱疼痛,想要脫掉衣服散熱,驚恐不安,咽喉乾燥口渴,臉色萎黃,健忘,婦女血氣衰弱,經常會患此病,麥門冬飲方是治療此病的良方。

麥門冬(去心焙乾二兩),白茯苓(去黑皮),人參,龍齒,遠志(去心焙各三兩),甘草(炙一兩),防風(去叉),地骨皮(去土各三兩),羚羊角(鎊末一兩)

白話文:

麥門冬(去除中心後焙乾,二兩),茯苓(去除黑色表皮),人參,龍齒,遠志(去除中心後焙乾,各三兩),甘草(炙烤一兩),防風(去除分叉),地骨皮(去除泥土,各三兩),羚羊角(研磨成粉末,一兩)

上九味,銼如麻豆大,每用五錢匕,以水二盞,入山澤銀一分,棗二枚劈破,同煎取一盞,去滓分溫二服,若大患煩熱渴躁者,入淡竹瀝一合煎服,若曾經吐血亦治,余如上法,一劑無不瘥。

白話文:

將九味藥材研磨成麻豆大小,每次使用五錢匕,加入兩杯水,放入山澤銀一分,兩個劈開的棗子,一起煎煮取一杯藥液,去除渣滓,溫服兩次。如果患者煩熱口渴躁動,加淡竹瀝一合,煎服。如果曾有吐血的情況,也用此方治療。其餘按上述方法,一劑即可痊癒。

治男子女人,骨蒸熱勞,皮肉消瘦,面色萎黃,不思飲食,夜多咳嗽,涕唾稠黏。骨節疼痛,憎寒壯熱,心腹氣脹,坐臥不安,發如瘧狀,女人血風勞,一切勞疾,鱉甲湯方。

白話文:

治療男子、女人的骨蒸熱勞(骨頭蒸熱,勞累過度),皮肉消瘦,面色萎黃,沒有胃口,晚上咳嗽多,涕唾稠黏。骨節疼痛,怕冷發熱,心腹脹氣,坐臥不安,發作時像瘧疾一樣,女人的血風勞(婦女血虛引起的勞累),一切勞疾,用鱉甲湯方。

鱉甲(去裙襴醋炙令黃三兩),秦艽(去苗土二兩),紫菀(去土一兩半),柴胡(去苗三兩)訶黎勒皮(煨一兩半),牡蠣(煅),麻黃(去根節),犀角(鎊),知母(切焙),升麻,甘草(炙),梔子仁,檳榔(銼),木香,當歸(切焙),桔梗(炒),桑根白皮(銼),大黃(炒),黃連(去須),桃仁(炒),人參,桂(去粗皮),葳蕤,芎藭(各一兩)

白話文:

鼈甲(去裙襴醋炙至變成黃色,三兩)、秦艽(去苗土,二兩)、紫菀(去土,一兩半)、柴胡(去苗,三兩)訶黎勒皮(煨,一兩半)、牡蠣(煅)、麻黃(去根節)、犀角(鎊)、知母(切焙)、升麻、甘草(炙)、梔子仁、檳榔(銼)、木香、當歸(切焙)、桔梗(炒)、桑根白皮(銼)、大黃(炒)、黃連(去須)、桃仁(炒)、人參、桂枝(去粗皮)、葳蕤、芎藭(各一兩)。

上二十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棗一枚劈,烏梅一個,生薑三片,同煎三五沸,去滓稍熱服,不拘時。

治骨蒸熱勞,秦艽湯方

白話文:

以上二十四種藥材,粗略搗碎篩選,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茶杯,劈開一顆紅棗,一個烏梅,三片生薑,一起煎煮三到五次,去除渣滓稍微加熱後服用,不拘時間。

秦艽(去苗土四兩),青蒿子(用童子小便浸一宿洗曬乾焙),知母(焙),貝母(去心),常山(洗焙),甘草(鹽水浸炙黃各二兩),鱉甲(去裙襴醋浸炙),枳殼(去瓤麩炒),柴胡(去苗)半夏(湯洗後用薑汁浸一宿曝乾),陳橘皮(去白焙),肉桂(去粗皮各四兩)

白話文:

秦艽(去除根莖,四兩),青蒿子(用童子小便浸泡一夜,洗淨晾乾後焙乾),知母(焙製),貝母(去除核),常山(洗淨焙製),甘草(用鹽水浸泡,炙烤至黃色,各二兩),鱉甲(去除外殼,用醋浸泡,炙烤),枳殼(去除內瓤,麩炒),柴胡(去除根莖),半夏(用薑汁浸泡一夜,晾乾),陳橘皮(去除白色部分,焙製),肉桂(去除粗皮,各四兩)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烏梅一個拍破,生薑三片,煎七分,去滓熱服,如渾身壯熱,並吃二服。

白話文:

上述十二味藥物,粗略搗碎篩選,每次服用二錢匕,加水一杯,放入一個拍破的烏梅,三片生薑,煎到七分熟,去除渣滓,趁熱服用。如果渾身燥熱,並且服用兩劑。

治虛勞骨蒸肌瘦,盜汗潮熱,咳嗽或即唾血,肢體倦怠,飲食不入,及室女勞熱。經血不行,時發潮躁虛渴,鱉甲湯方

白話文:

治療虛弱勞累、骨頭發熱、肌肉消瘦、盜汗潮熱、咳嗽或即將吐血、四肢疲倦、飲食不入,以及室女勞累發熱。經血不正常運行,間歇性發作潮躁、虛弱、口渴,鱉甲湯方

鱉甲(九肋大者一枚醋浸一宿去裙襴脊骨更蘸醋炙令赤用二兩半),人參,柴胡(去苗各二兩),白茯苓(去黑皮),地骨皮,牛膝(去苗切焙),芍藥,百部,牡丹(去心),枳殼(去瓤麩炒),生乾地黃(焙),貝母(去心),黃芩(去黑心),栝蔞根,山梔子仁,當歸(切焙),桔梗(炒),陳橘皮(去白焙),麥門冬(去心焙),天門冬(去心焙),紫菀(洗焙),白朮,桂(去粗皮),桑根白皮(銼),檳榔(銼各三分),大黃(銼細炒),甘草(炙各半兩),京三稜(一兩半炮銼),草豆蔻(五個去皮),天靈蓋(酥炙黃一兩)

白話文:

龜甲(用九肋骨較大的,一片以醋浸泡一整晚,去掉連接硬殼和腹甲的骨頭和脊骨,再以醋蘸溼烤至赤熱,用二兩半),人參、柴胡(皆去苗,各二兩),白茯苓(去掉外皮),地骨皮、牛膝(去掉苗,切片烘烤),芍藥、百部、牡丹(去掉花心),枳殼(去掉裡面的瓤麩,炒過),生乾地黃(烘烤過),貝母(去掉花心),黃芩(去掉黑色的根蒂),栝蔞根、山梔子仁、當歸(切片烘烤),桔梗(炒過),陳橘皮(要去掉白色的外皮,烘烤過),麥門冬(去掉花心,烘烤過),天門冬(去掉花心,烘烤過),紫菀(洗淨,烘烤過),白朮、桂皮(去掉厚的外皮),桑根白皮(研磨成碎末),檳榔(研磨成碎末,各三分),大黃(研磨細碎,炒過),甘草(炙烤過,各半兩),京三稜(一兩半,炒過研磨成碎末),草豆蔻(五個,去掉外皮),天靈蓋(用豬油烤黃,一兩)

上三十味,搗為粗末,每服五錢匕,水二盞,入生薑半分切,棗三枚劈破,同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空心臨臥。

白話文:

以上三十種藥材,搗碎成粗末狀,每次服用五錢,水二杯,加入半片生薑切片和三個劈破的棗子,一起煎煮至一杯,去渣後稍熱服用,空腹睡前服用。

治童男室女,骨蒸熱成勞,不思飲食,食即無味,身體苦疼,陽熱轉盛,面色多赤,青蒿丸方

青蒿(銼四兩),甘草(銼一兩),桃仁,杏仁(各二兩去皮尖雙仁)

上四味,以童子小便五升,瓷瓶盛,入藥於內,磚搘其底,以糠頭火燒一夜,取出桃杏仁,別研如泥,別入

白話文:

治療男孩女孩骨蒸發熱、疲勞無力、食慾不振、吃什麼都沒味道、身體疼痛、陽熱旺盛、臉色發紅的症狀,可用青蒿丸。

藥方:青蒿(切碎四兩)、甘草(切碎一兩)、桃仁、杏仁(各二兩,去皮尖、雙仁)

將上述藥材放入五升童子尿中,裝入瓷瓶,瓶底用磚頭墊起,用糠火燒一整夜。取出桃仁和杏仁,分別研磨成泥狀,再加入其他藥材。

芍藥,知母,天靈蓋(炙),車前子,紫菀(去土),葳蕤,當歸(切焙),枳殼(去瓤麩炒)生乾地黃(焙),檳榔(銼),黃連(去須),秦艽(去苗土),京三稜(煨銼),柴胡(去苗),續斷(各一分),麝香(研三分),犀角(生用屑一兩),獺肝(炙半兩)

白話文:

芍藥、知母、天靈蓋(炒熟)、車前子、紫菀(去除泥土)、葳蕤、當歸(切片焙乾)、枳殼(去除瓤炒熟)、生乾地黃(焙乾)、檳榔(切碎)、黃連(去除須)、秦艽(去除須、土)、京三稜(煨熟切碎)、柴胡(去除須)、續斷(各取一份)、麝香(研磨成三分)、犀角(生用,切成屑,一兩)、獺肝(炒熟,半兩)

上二十二味,除前四味外,搗羅為末,和桃杏仁,同搗一二千下,旋入所煎小便。濕搗一二千杵,如硬入熟蜜一兩半更搗,眾手為丸,梧桐子大,不計時候,每日熟水下三十丸,咳嗽、加貝母半兩,婦人月候不通,加牡丹延胡索,各一分,五心煩躁,加地骨皮茯苓,夜夢不祥,加茯神羚羊角,初患未傳諸臟,酒下四服即愈,腹中有塊,及痃癖惡寒頭痛,面黃色,毛髮焦枯,服畢便愈。

白話文:

以上二十二種藥材,除了前四種,將其搗碎成粉末,與杏仁混合,一起搗一千到二千下,然後加入煎煮過的小便。繼續搗一千到二千次,如果藥粉變硬,可加入一兩半的蜂蜜,繼續搗。將所有材料混合均勻後,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服用三十丸,以溫水送服。如果咳嗽,則添加半兩貝母。如果婦女月經不順暢,則添加牡丹皮和延胡索,各一分。如果五心煩躁,則添加地骨皮和茯苓。如果做噩夢,則添加茯神和羚羊角。如果病情剛開始,還未傳染到其他臟腑,則服用四劑藥即可痊癒。如果腹中有塊,或是患有痃癖、惡寒頭痛、面色發黃、毛髮枯焦,服用此藥也能痊癒。

治骨蒸唇紅頰赤,氣粗口乾,遍身壯熱,或多虛汗,大腸秘澀,小便赤黃,飲食全少,鱉甲豬肚丸方

白話文:

治療骨蒸脣紅臉蛋紅、呼吸粗重口乾舌燥、全身發熱,或有大量虛汗、大腸便祕、小便赤黃、進食減少的藥方:

鱉甲豬肚丸:

  • 材料:鱉甲、豬肚、黨參、黃芪、當歸、白朮、茯苓、甘草、炙甘草、黃柏、知母、生地黃、山茱萸、山藥、牛膝、杜仲、覆盆子、五味子、麥冬、生地黃、阿膠、鹿角膠、龜板膠、地骨皮、玄參、黃連、丹皮、連翹、梔子、金銀花、苦參、防風、川芎、荊芥、薄荷、石膏、知母、川貝母。

  • 作法:將鱉甲、豬肚洗淨,切成小塊,加入藥材,燉煮至肉爛湯濃,即可飲用。

  • 服用方法:每日服用1次,連服10日。

鱉甲(去裙襴醋炙),柴胡(去苗),木香,青蒿,生乾地黃(焙各一兩),黃連(去須二兩)青橘皮(去白焙半兩)

白話文:

鱉甲:去除裙襴的鱉甲,醋炙加工。

柴胡:去除上苗的柴胡。

木香:木香。

青蒿:青蒿。

生乾地黃:生乾地黃,焙製均一兩。

黃連:去除須的黃連,二兩。

青橘皮:去除白色的青橘皮,焙製半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用豬肚一枚,去脂膜淨洗,入藥末在內,系定蒸令爛熟,入臼杵千百下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溫水下,食前日午臨臥,日三。

治骨蒸熱勞,柴胡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一個豬肚子,去除脂肪和薄膜,清洗乾淨,然後將藥粉放入肚子裡,綁好後蒸到熟透,然後放入研缽中搗一千到一千下做成丸藥,約成綠豆般大小,每次服用十五顆,用溫水送服,分別在早飯前、午飯前、晚飯前服用。

柴胡(去苗一兩),胡黃連(半兩),紫菀(去土),知母(各三分),鱉甲(小者半片小便浸一宿再用醋炙),天靈蓋(酥炙一兩),秦艽(去苗土半兩),甘草(炙黃半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一兩),地骨皮(三分)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青蒿少許,同煎至七分,露天處安一夜,平旦去滓,空腹溫服之。

白話文:

柴胡(去除掉藥草上端的嫩莖和花蕾。用量為一兩)

胡黃連(用量為半兩)

紫菀(去除掉土壤,用量為三分)

知母(每樣藥草都用量為三分)

鱉甲(選擇較小的鱉甲,半片,先在小便中浸泡一夜,再用醋炙烤。用量為一兩)

天靈蓋(用酥油炙烤。用量為一兩)

秦艽(去除掉藥草上端的嫩莖和花蕾及土壤,用量為半兩)

甘草(炙烤後至呈黃色,用量為半兩)

杏仁(去除皮和尖端,用兩個杏仁炒至成熟。用量為一兩)

地骨皮(用量為三分)

治骨蒸癘疾溫疫,寒熱瘧病,五屍九注,心腹絞刺,蠱毒鬼魅,一切熱毒腳氣,悶亂攻衝,煩熱口中生瘡,狂易叫走,及解諸毒,兼金石草藥熱毒,發黃躁熱疼痛,一切熱病,紫雪丸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骨蒸瘵疾溫疫、寒熱瘧疾、五屍九注、心腹絞痛、蠱毒鬼魅、一切熱毒腳氣、悶亂攻衝、煩熱口中生瘡、狂易叫走,以及解除各種毒素,包括金石草藥熱毒、發黃、躁熱、疼痛,以及一切熱病。

紫雪丸配方:

  • 鬱金
  • 黃連
  • 梔子
  • 木香
  • 沉香
  • 麝香
  • 沒藥
  • 冰片
  • 牛黃

使用方法:將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 1-2 克,用溫開水送服。一天服用 2-3 次。

金(一十五兩),銀(一十五兩),寒水石,石膏,磁石,滑石(各三斤)

上四石藥,同搗碎後,以金銀共六味一處,以水一石,煮取一斗,去金銀並石滓,入後藥末。

白話文:

黃金(一十五兩),白銀(一十五兩),硝石,石膏,磁石,滑石(各三斤)

木香(一兩),犀角(鎊五兩),丁香(四兩),沉香(五兩),甘草(炙八兩),升麻,玄參(各一斤)

白話文:

木香(60克),犀角(研磨成粉,250克),丁香(240克),沉香(300克),甘草(炙烤過,480克),升麻,玄參(各600克)

上一十三味,除前六味外,用水三斗,煮取一斗,絞去滓淨,與前藥汁相和,即內芒硝五升細研,入藥汁,慢火同煎,手不住攪之,可有一斗余,即投於盆器內盛,欲凝內水飛丹砂末三兩,麝香末一兩一分,同研如粉,面和勻蓋復之,二日成霜雪矣,曝乾以新合或瓶內密封盛貯之,有病即取,強人服一錢匕,冷水和服,以意隨人強弱增損之。

白話文:

以上十三種藥材,除了前面的六味藥材外,用水三鬥,煮取一斗,過濾去除藥渣,然後與前面的藥汁混合,再加入研磨成細粉的芒硝五升,放入藥汁中,用小火慢慢煎煮,並不斷攪拌,直到藥汁只剩下一斗左右,然後倒入盆器中,快凝固時加入研磨成粉的水飛丹砂末三兩,麝香末一兩一分,一起研磨成粉末,然後將粉末與藥汁混合均勻,蓋上蓋子,兩天後藥汁就會凝固成霜狀物質,將其曬乾後,用新的容器密封盛裝保存起來。如果有患者需要服用,就取出一錢匕的藥粉,用冷水送服,根據患者的體質強弱酌情增減藥量。

腳氣病,或曾服石藥發動毒悶者,水和半錢匕服之如神,凡服訖,即仰臥,以物搘腰令高,使藥向胸腑間,若患眼赤及熱痛者,以冷水和之,點眼大小眥,初著微痛,少時淚出自定,日三五次用,夜亦如之,即無不效,口內生熱瘡,含如杏核許,令消,細細嚥之乃止。

白話文:

腳氣病患者,或曾服用石藥而引發毒氣積悶者,將水和半錢匕的藥服用,便會見效。每次服用後,立即仰臥,用物件墊高腰部,使藥物朝胸腹聚集。若患有眼赤及熱痛者,可以用冷水和藥,點眼在眼角和內眼角,初次使用時會感到輕微的疼痛,不久後眼淚會流出,就能治癒。一天三次到五次,晚上也一樣,沒有不有效的。如果嘴裡生了熱瘡,含著如杏核般大小的藥丸,讓它慢慢融化,細細地嚥下去,就能止痛。

治骨蒸腫氣,每至日晚,即惡寒壯熱,頰色赤,不下食,日漸瘦,香豉飲方

白話文:

治療骨蒸、腫氣,每到傍晚,就出現畏寒、發高燒,臉色發紅,不思飲食,一天比一天消瘦,香豉飲方。

香豉(一分),生地黃(一兩),蔥白(三莖)

上三味細銼相和,以童子小便二盞半,浸一宿,平旦煎至八分,去滓分溫二服,空腹日午服。

白話文:

香豉(一小份),生地黃(一兩),蔥白(三根)

將這三種材料細細切碎混合,用童子的小便兩杯半浸泡一夜,隔天早上煎煮到剩下八分量,去除殘渣後分成兩份溫服,空腹時在中午服用。

治男子婦人,骨蒸勞氣,肌體羸瘦,四肢無力,頰赤面黃,五心煩熱,困倦心忪。或多盜汗,腹脅有塊,不欲飲食,鱉甲湯方

白話文:

此方用於治療男女,因為骨蒸勞氣,導致肌肉和身體瘦弱,四肢無力,面頰發紅發黃,五心煩熱,睏倦心神恍惚。有時盜汗增多,腹部和肋部出現塊狀物,不想吃飯,這個時候可以使用鱉甲湯。

鱉甲(去裙襴醋炙),柴胡(去苗各三兩),桔梗(炒),甘草(炙黃各一兩半),秦艽(去苗土一兩),青蒿子(二兩用童子小便浸一宿焙乾微炒)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烏梅一個拍破,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

白話文:

鱉甲(去掉邊緣和醋炙),柴胡(去掉嫩枝,各三兩),桔梗(炒熟),甘草(炙成黃色,各一兩半),秦艽(去掉嫩枝和泥土,一兩),青蒿子(二兩,用童子小便浸泡一夜,焙乾後略微炒)

治男子女人,一切勞疾骨蒸風氣等,隨四時加減,青蒿丸,此藥有七名,一名杏仁丸,能治嗽,二名木香丸,能治屍注鬼氣,九種心痛,三種蟲咬心痛,三名犀角丸,能治時行熱疾溫疫,四名龍腦丸,治小兒無辜疳痢,五名萬病丸,治一切虛損,六名丹砂丸,治毒邪痃癖氣等,七名青蒿丸,治男子女人一切勞氣,若常帶行山林曠野坑阱塚墓前後,鬼神不敢近,若被毒蛇惡物所傷,爛嚼一丸,敷之立效。

白話文:

治療男女一切勞疾、骨蒸、風氣等疾病,可以隨四時節氣加減用量,服用青蒿丸。這種藥有七個名稱,第一個是杏仁丸,能治療咳嗽;第二個是木香丸,能治療屍體腐爛產生的毒氣、九種心痛、三種蟲咬心痛;第三個是犀角丸,能治療流行熱病、溫疫;第四個是龍腦丸,能治療小兒無辜疳痢;第五個是萬病丸,能治療一切虛損;第六個是丹砂丸,能治療毒邪、痃癖氣等疾病;第七個是青蒿丸,能治療男女一切勞氣。如果經常佩戴在山林曠野、坑阱塚墓前後,鬼神不敢靠近。如果被毒蛇毒物所傷,將一丸嚼爛敷在傷口上,立竿見影。

青蒿心(三枚細切),童子小便(三大斗),生地黃(三梃竹刀切搗),東引桃枝(半握細搗碎一二兩),甘草(四兩炙)

白話文:

  • 青蒿心(三片,切碎)

  • 童子小便(三鬥)

  • 生地黃(三根,用竹刀切成小塊,再搗碎)

  • 東引桃枝(半握,搗碎,一到兩錢重)

  • 甘草(四兩,炙烤過)

上五味,以新甕子一口,以小便浸一七日,和小便並前件藥,煮三五百沸,漉出藥曬乾,搗羅為末,然後將小便清,入釜中,以桑柴火煉之,以篦攪勿住手,煉三斗小便至三升,用不津器盛,將和後藥。

白話文:

  1. 將五味藥材放入新甕子中,並倒入小便浸泡七天。

  2. 將小便與前述藥物一起煮沸三至五百次,然後過濾出藥材並曬乾。

  3. 將曬乾的藥材磨成粉末。

  4. 將小便澄清後倒入鍋中,用桑樹柴火加熱並不斷攪拌,將三鬥小便熬煮至三升。

  5. 將熬煮好的小便盛放在不漏水的容器中,並加入磨好的藥粉。

杏仁,桃仁(並去雙仁及皮尖炒令黃),桔梗(炒),葳蕤,枳殼(麩炒去瓤),大黃(焙),升麻,蒼朮(炒一方用白朮),白茯苓(去黑皮),地骨皮,天靈蓋(酥炙一兩無以虎骨代),甘草(炙),貝母(去心),蕪荑(炒),當歸(切焙),黃耆(銼),桂(去粗皮),陳橘皮(去白焙),厚朴(去粗皮薑汁炙),防風(去叉),檳榔(不得近鐵器),吳茱萸(湯浸炒),丹砂(別研),麝香(別研各一兩),木香(二兩半),犀角(屑一兩半),羚羊角(屑二兩一分)

白話文:

杏仁、桃仁(都去除雙仁和尖端,炒到變黃)、桔梗(炒)、葳蕤,枳殼(用麩炒去除瓤)、大黃(焙炒)、升麻、蒼朮(一方用白朮)、白茯苓(去除黑色表皮)、地骨皮、天靈蓋(用酥炙,一兩,如果沒有,可以用虎骨代替)、甘草(炙)、貝母(去除芯)、蕪荑(炒)、當歸(切片焙炒)、黃耆(切成小段)、桂皮(去除粗皮)、陳橘皮(去除白色部分並焙炒)、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炙)、防風(去除分叉)、檳榔(不能靠近鐵器)、吳茱萸(用湯浸泡後炒)、丹砂(另研磨)、麝香(另研磨,各一兩)、木香(二兩半)、犀角(屑一兩半)、羚羊角(屑二兩一分)。

上二十七味,搗羅為細末,用前小便煎,都和了,入臼搗五百下,如未黏,可入煉蜜,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後溫水下三十丸,疾重日再服,通三焦,安五臟,四時常服,永無虛勞之疾,時行瘴瘧,常不能害,上氣咳嗽,無問涕唾,並干嗽,嗽後有血,此名肺熱,熱毒氣壅,轉成鼻塞聲破,胸中結痛,若不速除,當成肺痿勞瘦,服此藥五兩,其疾乃平,手足熱如火,口生瘡舌爛,夜夢驚恐口中䘌齒牙痛咽痹,服五兩。

白話文:

上述二十七種藥材,搗碎成細末,用剛排出的新鮮小便煎煮,將所有藥物合在一起,放入臼中搗五百度,如果還沒有黏在一起,可以加入煉過的蜂蜜,搓揉混合成丸,每個藥丸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吃完飯後,用溫水服用三十丸,如果病情嚴重,每天服用兩次,可以暢通三焦,安撫五臟,四季經常服用,就能永絕虛勞的疾病,即使流行瘴癘之氣,對身體也毫無危害,如果您患有上氣咳嗽的症狀,不論是痰多還是乾咳,甚至咳後帶血,這些都屬於肺熱的症狀,是熱毒之氣壅塞,轉變成鼻塞聲音嘶啞,胸中鬱結疼痛,如果不趕快治療,就會演變成肺痿勞瘦的病症,服用此藥五兩,您的疾病就能痊癒,如果您手腳像火燒般炙熱,口腔長瘡舌頭潰爛,夜間常做噩夢驚恐,口中乾澀,牙齒疼痛,喉嚨阻塞,服用此藥五兩即可。

癧子根本從大腸出,如朽筋爛肉,又如蝦蟆衣,櫻桃結,異腥臭者,若瘰癧當發,不治根本,必攻五臟,狀如藤蘿繞木,榮枯不相舍,令項頸破損必死,服此五兩當效,若患時氣頭痛欲死,身熱大小便秘澀,復不識人,不下食,新汲水下五十丸即瘥,丈夫婦人曾服熱藥過度,近雖藥盡,氣力猶有,往往發來沖人頭面,致眼痛昏熱,心胃躁煩,口臭生瘡,溫水下三丸,不過一二兩,嬰孩無辜病,與大人勞並同,為在胎中傷精血,致令唇口焦乾,或瀉或痢,腹中漸結,眼中生膜,服之可愈,若孩子漸大,准大人例服之。女人月經不勻,或前或後,多少不定,青黑雜色,或凝或散,漸成勞瘦,服一二兩當愈。

白話文:

癧病的根源來自大腸,它的形狀類似腐爛的筋肉,有時又像蟾蜍身上的皮,櫻桃的果核等等。患有癧病的人會有異味和腥臭味,如果瘰癧發作,不治療根源,一定會侵犯五臟六腑。狀如藤蘿圍繞樹木,榮枯相互依存,使頸項破損,必死無疑。服用此藥五兩,當有療效。如果患了時氣頭痛,欲死,身熱,大小便祕結,又神志不清,不進飲食,服用新汲水送服五十丸,立即痊癒。男人和女人如果曾經服用過多熱性藥物,即使藥性已經消失,但藥力仍然存在,常常會衝擊人的頭面,導致眼睛疼痛、昏熱,心胃煩躁,口臭生瘡。溫水送服三丸,不超過一二兩,即可痊癒。嬰兒患病,原因和成年人一樣,都是由於在胎中損傷了精血,導致嘴脣乾燥,或腹瀉或痢疾,腹中逐漸結塊,眼中生膜。服用此藥可以治癒。如果嬰兒逐漸長大,可以按照成人的劑量服用。女人月經不調,有時提前,有時延後,經量多少不定,顏色青黑雜色,或凝集或分散,逐漸變成勞瘦,服用一二兩即可治癒。

春加

龍膽,龍骨,柴胡(去苗),黃連(去須略炒各一分)

夏加

知母,石菖蒲,麥門冬(去心),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

秋加

訶黎勒(皮),秦艽,旋覆花(各一兩)

冬加

紫菀(去土),芍藥,五味子,黃芩(去黑心各一兩)

治骨蒸熱病,諸勞瘴毒,多痰氣促,頭痛口乾,目澀少食,漸漸羸劣,龍膽丸方

白話文:

春加:

龍膽、龍骨、柴胡(去掉嫩芽)、黃連(去掉鬚根,略微炒一下,各取一份)

夏加:

知母、石菖蒲、麥門冬(去掉心)、白茯苓(去掉黑皮,各取一兩)

秋加:

訶黎勒(果皮)、秦艽、旋覆花(各取一兩)

冬加:

紫菀(去掉泥土)、芍藥、五味子、黃芩(去掉黑心,各取一兩)

療效:

治療骨蒸熱病、各種勞損、瘴氣中毒、痰多氣喘、頭痛口乾、眼睛乾澀、食慾不振、逐漸消瘦等症狀。

方劑名稱:

龍膽丸方

龍膽(三兩),柴胡(去苗),秦艽(去苗土),葳蕤,升麻,百部,枳實(麩炒去瓤),玄參旋覆花,馬兜鈴,百合,紫菀,射干,木香,防風(去叉),黃芩(去黑心),梔子仁,大黃(銼炒),栝蔞實,沙參,貝母(去心),硝石(研),凝水石,茵陳蒿,石膏(碎),知母(切焙),青蒿,款冬花,麥門冬(去心焙各二兩)

白話文:

  • 龍膽:三兩

  • 柴胡:去苗

  • 秦艽:去苗土

  • 葳蕤:兩兩

  • 升麻:兩兩

  • 百部:兩兩

  • 枳實:麩炒去瓤,兩兩

  • 玄參旋覆花:兩兩

  • 馬兜鈴:兩兩

  • 百合:兩兩

  • 紫菀:兩兩

  • 射干:兩兩

  • 木香:兩兩

  • 防風:去叉,兩兩

  • 黃芩:去黑心,兩兩

  • 梔子仁:兩兩

  • 大黃:銼炒,兩兩

  • 栝蔞實:兩兩

  • 沙參:兩兩

  • 貝母:去心,兩兩

  • 硝石:研末,一兩

  • 凝水石:一兩

  • 茵陳蒿:兩兩

  • 石膏:碎末,一兩

  • 知母:切培,兩兩

  • 青蒿:兩兩

  • 款冬花:兩兩

  • 麥門冬:去心,焙炒,各二兩

上二十九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或酒下。

治虛勞骨蒸,早晚煩熱,寢食不安,五心熱悶,百節痠疼,鱉甲煎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二十九種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然後用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可以用米湯或酒送服。

此藥方可用於治療虛勞引起的骨蒸、早晚發熱、睡眠和飲食不佳、五心煩熱、全身關節酸痛等症狀,即[鱉甲煎丸]方。

鱉甲(去裙襴醋炙),柴胡(去苗各二兩),甘草(炙銼),杏仁(去皮尖雙仁炒),桔梗(銼炒),當歸(切焙),地骨皮,人參,赤芍藥(各一兩),木香,桂(去粗皮各半兩),黃連(去須),胡黃連(各一分),麝香(別研一錢),酥(三兩),蜜(三兩)

白話文:

鱉甲(去除裙邊,用醋炙烤),柴胡(去除苗,各二兩),甘草(炙後研碎),杏仁(去除皮、尖端,雙仁炒熟),桔梗(研碎炒熟),當歸(切片焙乾),地骨皮,人參,赤芍藥(各一兩),木香,桂枝(去除粗皮,各半兩),黃連(去除須),胡黃連(各一分),麝香(另研一錢),酥油(三兩),蜂蜜(三兩)

上一十六味,除麝香酥蜜外,搗羅為末,用青蒿一斤,童子小便五升,好酒一升,熬青蒿至二升,去蒿入酥蜜,再熬成膏,候冷入藥末麝香同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酒或米飲下,日三服。

治諸骨蒸,久治不瘥,烏梅丸方

白話文:

前面十六味藥,除了麝香、酥蜜,搗碎成末之後,用一斤青蒿,五升男童的尿液,一升好酒,將青蒿熬煮成兩升,去掉青蒿放入酥蜜,再熬煮成膏狀,待冷卻後放入藥末與麝香一起和勻搓丸,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丸,以溫酒或米湯送服,每日三次。

烏梅肉(炒),知母(焙各一兩),雞舌香,紫菀(去苗土),赤芍藥,大黃(蒸三度焙),黃芩(去黑心),細辛(去苗葉各一兩一分),桂(去粗皮),白礬(枯),栝蔞根(焙各半兩)

白話文:

烏梅肉(炒熟):1兩

知母(烘烤):1兩

雞舌香:1兩

紫菀(去除根莖泥土):1兩

赤芍藥:1兩

大黃(蒸三次並烘烤):1兩

黃芩(去除黑色的芯):1兩1錢

細辛(去除根莖葉):1兩1錢

桂(去除粗糙樹皮):半兩

白礬(枯死):半兩

栝蔞根(烘烤):半兩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空腹米飲下二十丸,日二服。

治男女骨蒸,婦人血風,攻注四肢,心胸煩壅,鱉甲麥煎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一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空腹時用米湯送服二十丸,每日服用兩次。

此方可用於治療男女骨蒸症、婦女血風病,症狀包括四肢疼痛、心胸煩悶堵塞等。

鱉甲(去裙襴醋炙),大黃(濕紙裹煨熟),常山,柴胡(去苗),赤茯苓(去黑皮),當歸(酒浸一宿切焙),乾漆(炒煙出),白朮,生乾地黃(焙),石膏(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鱉甲(去除裙邊,用醋炙烤),大黃(用濕紙包裹,煨熟),常山,柴胡(去除根苗),赤茯苓(去除黑色表皮),當歸(用酒浸泡一夜,切片後焙乾),乾漆(炒煙去除),白朮,生乾地黃(焙乾),石膏(各一兩),甘草(炙烤後半兩)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小麥五十粒,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後臥時溫服,有虛汗,加麻黃根一兩,凡骨熱黃瘦,口臭肌熱鹽汗,極效。

白話文:

把上面十一味藥,粗略搗碎篩過,每次(取)三錢匕匙分量,小麥五十粒,水一茶杯,煎到六分之三,過濾渣滓飯後睡前溫服,如果有虛汗,增加麻黃根一兩,凡是骨頭熱、黃瘦、口臭、肌肉熱、鹽汗,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