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九十二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二 (11)

1. 精極

論曰五臟六腑皆有精,腑臟調和,則精常輸瀉,若腑臟衰,則形體皆極,令人少氣吸吸,五臟內虛,齒焦毛髮落,悲傷喜忘,目視不明,耳聾行步不正,身體重,是皆精極之候,然精極有虛極,有實極,凡陽邪害五臟,陰邪害六腑,陽實則從陰引陽,陰虛則從陽引陰,陽病主高,高則實熱,則宜瀉於內,陰病主下,下則虛寒,故體重耳聾。

白話文:

古人論述說,五臟六腑都有精氣,如果腑臟協調和合,精氣就能經常輸瀉傳導。如果腑臟衰弱,形體就會極度衰竭,使人少氣無力,五臟內部虛弱,牙齒焦黃,毛髮脫落,悲傷憂愁,喜歡忘事,視力不明,聽力減退,走路不穩,身體沉重。這些都是精氣極度衰竭的徵兆。然而精氣極度衰竭分為虛衰和實衰兩種情況。凡是陽邪侵入五臟,陰邪侵入六腑,陽實就要從陰引來陽,陰虛就要從陽引來陰。陽性疾病多發生在上面,上面就是實熱,宜瀉於內。陰性疾病多發生在下面,下面就是虛寒,所以身體沉重耳聾。

行步不正,若邪氣入臟則咳,咳則多涕唾面腫氣逆也,此邪氣逆於六腑,淫虛厥於五臟,所以精極,治法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當治其微,若甚則五陰氣俱絕,絕即目系轉而目精奪,是為志先死,不可救矣。

白話文:

走路不正常,如果是邪氣進入臟腑就會咳嗽,咳嗽就會有大量鼻涕和口水,臉部也會腫脹,而且氣息逆亂。這是因為邪氣侵犯了六腑,使虛弱之氣進入了五臟,所以精氣枯竭。治療的方法是,對於形體不足的人,用溫熱之氣來溫養;對於精氣不足的人,用味道來補充。應該在疾病初期就治療,如果病情嚴重,五臟陰氣全部斷絕,就會出現眼球轉動而失去視力,這時人的精神先死去了,就無法挽救了。

治精極虛寒,少腹拘急,耳聾發落,行步不正,夢寐失精,人參丸

人參麥門冬(去心焙),赤石脂遠志(去心),續斷(各三分),韭子(炒一兩),鹿茸(去毛酥炙三分),茯神(去木),龍齒(研),磁石(煅醋淬),肉蓯蓉(酒浸切焙各一兩),丹參柏子仁(炒別研各半兩),熟乾地黃(焙一兩半)

白話文:

人參、麥門冬(去心焙乾)、赤石脂、遠志(去心)、續斷(各三錢)、韭子(炒熟一兩)、鹿茸(去毛酥炙三錢)、茯神(去木)、龍齒(研末)、磁石(煅過以醋淬)、肉蓯蓉(以酒浸過切片焙乾各一兩)、丹參、柏子仁(炒熟另外研末各半兩)、熟乾地黃(焙乾一兩半)

上一十四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溫酒下二十丸。

治精極虛損,夢中失精,陰氣微弱,少腹拘急,體重耳聾,鹿茸散

鹿茸(去毛酥炙),龍骨露蜂房(炙各半兩),澤瀉,白茯苓(去黑皮),菟絲子(酒浸一宿別搗),桂(去粗皮),牛膝(酒浸切焙),石龍芮赤芍藥(各一分),韭子(炒二兩),巴戟天(去心三分)

白話文:

鹿茸(去除絨毛並用酥油炙烤),龍骨,露蜂房(各半兩,經過炙烤),澤瀉,白茯苓(去除黑色的外皮),菟絲子(用酒浸泡一晚,然後搗碎),桂樹皮(去除粗糙的外皮),牛膝(用酒浸泡,切片並烘烤),石龍芮,赤芍藥(各一分),韭菜子(炒熟,二兩),巴戟天(去除果核,三分)。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空腹溫酒調下,日二,或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溫酒下二十丸,加桑螵蛸三分亦得。

白話文:

以上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空腹時用溫酒調和服用,每天服用兩次。或者把藥粉煉製成蜜丸,每粒蜜丸的大小如梧桐子一樣,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二十粒,如果加入三分桑螵蛸也可以。

治精極腎氣內傷,夢泄盜汗,小便餘瀝,陰痿濕癢,少腹強急,黃耆湯

白話文:

**主治:**精氣過度消耗,損傷腎臟內氣,導致夢中遺精、盜汗、小便後餘滴、陽痿、下體潮濕瘙癢、小腹緊繃疼痛等症狀。

藥方:

  • 黃耆:30克
  • 熟地:15克
  • 山藥:15克
  • 丹參:15克
  • 桂枝:10克
  • 白芍:10克
  • 川芎:10克
  • 甘草:6克
  • 黨參:15克
  • 何首烏:15克
  • 枸杞子:15克
  • 杜仲:15克

**用法:**將所有藥材清洗乾淨,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燉煮30分鐘,即可服用。每日一劑,連服10天。

**功效:**此方具有補氣固腎、益精斂汗、止遺固澀等功效。適用於治療腎氣虛弱導致的夢泄、盜汗、小便餘瀝、陰痿、濕癢、少腹強急等症狀。

黃耆(銼),人參,赤芍藥,桂(去粗皮),地骨皮五味子,白茯苓(去黑皮),防風(去叉),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半兩),甘草(炙銼),磁石(煅醋淬七遍),牡蠣粉(各一分)

白話文:

黃耆(切碎),人參,赤芍藥,桂皮(去除粗皮),地骨皮,五味子,白茯苓(去除黑皮),防風(去除分叉),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皮,焙乾,各半兩),甘草(炙烤切碎),磁石(煅燒,用醋淬七次),牡蠣粉(各一份)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半棗大拍碎,棗二枚劈破,煎至七分,去滓空腹食前溫服、日三。

白話文:

以上十二味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舀三錢份量,用一杯水煎煮,加入半棗大小拍碎的生薑和劈開的兩枚棗子,煮至七分熟,過濾掉渣滓,空腹且飯前溫熱服用,每天三次。

治精極臟腑俱損,遍身虛熱,骨節煩疼,地黃飲

生地黃(汁),生麥門冬(汁),蜜(各二合),竹瀝(一合),石膏(二兩半研),人參,芎藭,黃芩(去黑心各一兩半),當歸(切焙),桂(去粗皮各二兩),麻黃(去根節一兩),甘草(炙銼一兩半)

白話文:

生地黃(汁液)、生麥門冬(汁液)、蜂蜜(各二合),竹瀝(一合),石膏(二兩半研磨),人參、芎藭、黃芩(去除黑心各一兩半),當歸(切片焙乾),桂枝(去除粗皮各二兩),麻黃(去除根節一兩),甘草(炙烤切碎一兩半)

上一十二味,除地黃麥門冬竹瀝蜜外,並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下地黃等汁各半合,再煎一二沸,去滓分溫二服,空腹食後各一。

白話文:

上列十二味藥材,除了地黃、麥門冬、竹瀝及蜂蜜之外,其餘的藥材都要搗碎篩選,每次取五錢的藥材,加水一盞半,煎煮至一盞,加入地黃等藥材的汁液各半合,再煎煮一兩沸,過濾後,分兩次溫服,空腹及飯後各服一次。

治精極目視不明,齒焦發落,形體㾓痛,身體虛熱,黃芩湯

黃芩(去黑心),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半),麥門冬(去心焙),大黃(銼炒各一兩),赤芍藥(二兩),生地黃(切焙),甘草(炙銼各一兩)

白話文:

黃芩(去掉黑心),赤茯苓(去掉黑皮)各一兩半,麥門冬(去掉中心烘烤),大黃(切碎炒制)各一兩,赤芍藥二兩,生地黃(切片烘烤),甘草(烘烤切碎)各一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竹葉五片,生薑一棗大拍碎,煎至一盞,去滓食後分溫二服。

白話文:

把上面七種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加一杯半的水,再加入五片竹葉和一顆拍碎的大棗,煮到剩一杯,去渣,在飯後分兩次溫熱服用。

治精極臟腑虛羸,骨節煩疼,精泄不止,益氣養神,駐顏色,調血脈,地黃煎丸

白話文:

用於治療極度勞累,內臟精氣虛損,臟腑虛弱,身體瘦弱,骨節痠痛,疲倦,精液遺失不止,增強元氣,滋養精神,保持容顏,調和氣血。

地黃煎丸配方:

  • 熟地黃:20g
  • 山茱萸:15g
  • 澤瀉:15g
  • 茯苓:10g
  • 白芍:10g
  • 當歸:10g
  • 川芎:5g
  • 丹皮:5g
  • 琥珀:5g
  • 肉桂:3g
  • 附子:3g
  • 炮姜:3g
  • 甘草:3g

製作方法:

  1.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

  2. 加入適量的蜂蜜或米糊,將藥粉揉成丸劑。

  3. 將丸劑曬乾或烘乾備用。

服用方法:

  • 每日早晚各服用1-2丸。
  • 以溫開水送服。

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脾胃虛弱、腹瀉者不宜服用。
  • 服藥期間應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酸澀的食物。

生地黃(五斤搗取汁),無灰酒(一斗銀石器盛入地黃汁用文武火熬成膏後入諸藥),肉蓯蓉(酒浸切焙二兩),巴戟天(去心),鹿茸(酒炙去毛),桑螵蛸(炒),附子(炮裂去皮臍),黃耆(銼),肉豆蔻(去殼各一兩),五味子(炒),蛇床子(炒),石槲(去根),補骨脂(炒),牛膝(酒浸切焙),青木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三分),枳殼(去瓤麩炒),蓽澄茄沉香(各半兩銼)

白話文:

生地黃(五斤搗碎取汁),無灰酒(一斗,用銀、石器盛裝,加入生地黃汁,用文武火熬煮成膏,最後加入其他藥材),肉蓯蓉(用酒浸泡,切片後焙乾,二兩),巴戟天(去掉中心部分),鹿茸(用酒炙烤,去除毛髮),桑螵蛸(炒製),附子(用火炮裂,去除皮和肚臍),黃耆(切碎),肉豆蔻(去掉外殼,各一兩),五味子(炒製),蛇牀子(炒製),石槲(去除根部),補骨脂(炒製),牛膝(用酒浸泡,切片後焙乾),青木香,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的部分,焙乾,各三分),枳殼(去除果肉和麩皮,炒製),蓽澄茄,沉香(各半兩,切碎)

上一十九味,搗羅十七味為末,以地黃煎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加至四十丸,空心食前服。

白話文:

將上面十九味藥材搗碎,取出其中的十七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用地黃煎煮的藥汁和藥末混合,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酒送服,逐漸增加到每次服用四十丸,空腹時在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