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九十二 (1)
卷第九十二 (1)
1. 虛勞小便白濁
上一十九味,除磁石外,搗羅為末,入磁石拌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
治虛勞下元虛冷,小便白濁,精滑不禁,七聖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的十九味藥材,除了磁石以外,搗碎並過篩成粉末,然後加入磁石混合均勻,再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狀,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
此方用於治療虛勞導致的下元虛冷、小便色白渾濁、精液滑洩不止,即七聖丸的配方。
論曰虛勞小便白濁者,腎氣勞傷,胞絡內冷,氣道不宣通也,腎主水,腎虛則胞冷而津液停滯,故令小便白濁,如米脂而下。
治虛勞小便白濁,少腹拘急,夢寐失精,陰下濕癢。五味子丸方
白話文:
古文:論曰虛勞小便白濁者,腎氣勞傷,胞絡內冷,氣道不宣通也,腎主水,腎虛則胞冷而津液停滯,故令小便白濁,如米脂而下。
中醫認為虛勞小便白濁的患者,是因為腎氣勞傷,胞絡內冷,氣道不宣通導致的。腎臟主水,腎虛就會導致胞冷,津液停滯,從而導致小便白濁,就像米湯一樣。
五味子,石龍芮(炒),烏頭(炮裂去皮臍),石槲(去根),萆薢,菟絲子(酒浸別搗),防風(去叉),棘刺,小草,山芋,牛膝(去苗酒浸切分),枸杞根(銼),細辛(去苗葉各一兩),桂(去粗皮),葳蕤,麥門冬(去心焙),乾薑(炮),厚朴(去粗皮薑汁炙銼各半兩)
白話文:
五味子、石龍芮(炒)、烏頭(炮裂去皮臍)、石斛(去根)、萆薢、菟絲子(浸酒別搗)、防風(去叉)、棘刺、小草、山藥、牛膝(去苗浸酒切分)、枸杞根(銼)、細辛(去苗葉各一兩)、桂(去粗皮)、葳蕤、麥門冬(去心焙)、乾薑(炮)、厚朴(去粗皮薑汁炙銼各半兩)
上一十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三十丸,夜臥再服,漸加至五十丸。
治虛勞小便白濁夢泄,韭子散方
白話文:
將前面十八種藥材,搗成粉末,以煉製的蜂蜜調和成丸,製成梧桐子般的大小,空腹溫熱的酒送服三十丸,晚上睡覺前再服用,逐漸增加劑量至五十丸。
韭子(炒),菟絲子(酒浸一宿別搗),車前子(各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分),當歸(切焙),芎藭,礬石(燒令汁盡各三分),桂(去粗皮二兩)
白話文:
韭子(炒熟),菟絲子(用酒浸泡一宿,然後搗碎),車前子(各一兩),附子(用火炮裂,去掉皮和臍,取一分),當歸(切片並烘烤),川芎,礬石(燒製至水分蒸發殆盡,各取三分),桂皮(去除粗糙的皮,取二兩)
上八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空心溫酒調下,不欲調服者,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二十丸。
治大虛損,內傷腎氣,小便白濁,澤瀉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八味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空腹時用溫酒調服。如果不喜歡這樣服用,可以將藥粉與煉蜜混合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二十丸。
此方用於治療嚴重虛弱、腎氣內傷以及小便色白渾濁的情況。
澤瀉,龍骨,桑螵蛸(炙),車前子,狗脊(去毛各一兩)
上五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空心溫酒調下,夜臥服亦佳。
白話文:
澤瀉:是一種草本植物,具有清熱利尿、祛濕除痺的功效;
龍骨:是恐龍的骨骼化石,具有鎮靜安神、斂汗固精的功效;
桑螵蛸(炙):是一種昆蟲的卵,具有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車前子:是一種草本植物的種子,具有利尿消腫、清熱涼血的功效;
狗脊(去毛各一兩):是一種草本植物,具有祛風除痺、舒筋活絡的功效。
治虛損大勞,驚恐失精,莖中痛,小便白濁,或赤、或如豆汁。或遺瀝,澤瀉湯方
白話文:
治療虛弱損傷,過度勞累,驚嚇恐懼導致精氣喪失,陰莖疼痛,小便混濁發白,或發紅,或像豆汁。或小便不能控制,漏出。
澤瀉湯配方:
- 澤瀉:20克
- 白茯苓:12克
- 黃精:12克
- 山藥:12克
- 枸杞子:12克
- 懷牛膝:10克
- 旱蓮草:10克
- 菟絲子:10克
- 車前子:10克
- 澤蘭根:10克
- 木瓜:10克
- 天門冬:10克
- 冬葵子:10克
- 百合:10克
- 小茴香:6克
- 當歸:6克
- 肉桂:3克
- 甘草:6克
用法:將所有藥材共同加熱,煮熟後服用。
功能:補益氣血,固澀精氣,利尿通淋。
澤瀉(一兩),黃耆(銼三分),乾薑(炮),甘草(炙銼),桂(去粗皮),牡蠣(煅令赤),芍藥(各半兩)
白話文:
-
澤瀉:一兩
-
黃耆:三錢,切碎
-
乾薑:炮製後使用
-
甘草:炙烤後切碎
-
桂皮:去掉粗糙的外皮
-
牡蠣:煅燒至赤色
-
芍藥:各半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空心分溫二服。如小便淋,即以熱酒調三錢匕,去滓澄清服、日三。
白話文:
將上邊七種藥粗略搗碎,過篩。每服五錢,加水一盞半,煎熬成一盞,去除藥渣,空腹時分兩次溫服。如果出現小便淋漓不通的症狀,就用熱酒調和三錢藥粉,去除藥渣,澄清後服用,每天三次。
治虛勞腎氣不足,小便白濁,補下元,益精氣,久服駐顏補虛長肌肉,鹿茸丸方
白話文:
治療虛勞、腎氣不足,出現小便白濁等症状,可以服用鹿茸丸來補益下元,增強精氣,長期服用可以駐顏美容、補虛、增強肌肉。
鹿茸(去毛酥炙黃),磁石(燒醋淬七遍研水飛各二兩),山芋,遠志(去心),牛膝(去苗酒浸切焙),白茯苓(去黑皮),熟乾地黃(焙),桂(去粗皮),巴戟天(去心),續斷,肉蓯蓉(酒浸一宿去皴皮炙),澤瀉,五味子,人參,山茱萸,菟絲子(酒浸三日焙別搗),補骨脂(炒),杜仲(去粗皮炙黃銼),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白話文:
鹿茸(去除毛、將酥油塗抹後烘乾炙黃),磁石(用醋燒七遍,研磨後用飛水各二兩),山藥,遠志(去除芯),牛膝(去掉尖端,用酒浸泡後切片、烘烤),白茯苓(去除黑色表皮),熟乾地黃(烘烤),桂皮(去除粗皮),巴戟天(去除芯),續斷,肉蓯蓉(用酒浸泡一宿、除去外皮,烘烤),澤瀉,五味子,人參,山茱萸,菟絲子(用酒浸泡三日,烘烤後再搗碎),補骨脂(炒過),杜仲(去除粗皮,烘烤後切碎),附子(用火炮裂後,去除外皮及種臍,各一兩)
原蠶蛾(炒),牛膝(酒浸一宿焙銼),龍骨,白石脂,桑螵蛸(炒各半兩),肉蓯蓉(酒浸一宿切焙),山芋(各一分)
上七味,搗羅為末,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空心食前。
白話文:
炒熟的蠶蛾,在酒中浸泡一晚後烘烤過的牛膝,研磨成長粉,再加入龍骨、白石脂、炒熟成粉的桑螵蛸(以上各半兩),還有用酒浸泡一晚後切碎並烘烤過的肉蓯蓉,最後以山藥(各一份)。
治虛勞腎氣衰弱,小便白濁,陰囊濕癢,羸瘦多忘,面無顏色,巴戟丸方
白話文:
治療虛勞腎氣衰弱,小便混濁,陰囊潮濕發癢,身體虛弱消瘦,記憶力減退,臉色蒼白:
巴戟丸方:
巴戟天10克,肉蓯蓉10克,菟絲子10克,鎖陽10克,仙靈脾10克,枸杞10克,熟地10克,山茱萸10克,山藥10克,茯苓10克,芡實10克,薏苡仁10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或溫開水製成丸劑,每天服用2次,每次5克。
巴戟天(去心一兩半),肉蓯蓉(酒浸去皴皮切焙二兩),牛膝(去苗同蓯蓉酒浸),山芋(各一兩),杜仲(去粗皮炙銼一兩半),續斷,蛇床子(各一兩),菟絲子(酒浸焙別搗一兩一分),白茯苓(去黑皮一兩),山茱萸,五味子(各一兩一分),遠志(去心一兩)
白話文:
巴戟天(去中心部分一點五兩),肉蓯蓉(用酒浸泡,去除皺皮,切片焙乾後二兩),牛膝(去除苗葉,與肉蓯蓉一起用酒浸泡),山藥(各一兩),杜仲(去除粗皮,炙烤後切碎一點五兩),續斷,蛇牀子(各一兩),菟絲子(用酒浸泡,焙乾後另搗碎,重量為一點一兩),白茯苓(去除黑色外皮一兩),山茱萸,五味子(各一點一兩),遠志(去除中心一點五兩)。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杵數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日晚再服,服藥五十日後,筋骨健壯,百日後面如童顏,久服令人精滿充溢,如精澀、更加柏子仁三分,如精虛加五味子一兩半,陽弱加續斷一兩半。
白話文:
將前述十二種藥材搗碎成細末,加入煉過的蜂蜜,用杵磨數百下,搓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以溫酒送服,早晚各服一次。服用五十天後,筋骨強壯,一百天後,容顏如少年,長期服用能使人精神充沛,筋骨強健。如果體內精華充盈,可以加入三分的柏子仁;如果精氣不足,可以加入一兩半的五味子;如果陽氣不足,可以加入一兩半的續斷。
治虛勞下元不足,小便白濁,補益椒紅丸方
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取紅),巴戟天(去心)
上二味等分,搗羅為末,醋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下。
治虛勞有熱,虛煩口乾,腰胯疼痛,小便白濁如米泔,黃耆丸方
白話文:
治療虛勞導致下元虛弱、小便白濁,可以服用補益椒紅丸。藥方為:蜀椒(去掉眼睛和嘴巴,炒到出汗,取出紅色部分)、巴戟天(去掉心),兩味藥等量,搗碎成粉末,用醋麵糊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丸,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服。
治療虛勞伴有發熱、心煩口乾、腰胯疼痛、小便白濁如米湯,可以服用黃耆丸。
黃耆(銼一兩半),栝蔞(二兩),苦參(二兩半),羚羊角(鎊一兩半),黃連(去須二兩),茯神(去木一兩半),澤瀉(一兩半),桑螵蛸(十枚炙),牡蠣粉(一兩半),雞膍胵里黃皮(五枚炙),甘草(炙一兩半)
白話文:
黃耆(切碎一兩半)、栝蔞(兩兩)、苦參(兩兩半)、羚羊角(磨粉一兩半)、黃連(去須兩兩)、茯神(去木一兩半)、澤瀉(一兩半)、桑螵蛸(十枚炙)、牡蠣粉(一兩半)、雞膍胵裏黃皮(五枚炙)、甘草(炙一兩半)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治虛勞腎虛引飲,小便白濁,羸瘦腰疼,人參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一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末,然後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狀,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以米湯送服。
此方用於治療虛勞、腎虛導致的多飲、小便白濁、體弱消瘦以及腰痛等症狀。
人參,遠志(去心),澤瀉,五味子,桂(去粗皮),當歸(切焙),芎藭,桑螵蛸(炙),熟乾地黃(焙各一兩),黃芩(去黑心),白茯苓(去黑皮),芍藥,雞膍胵里黃皮(炙各半兩),麥門冬(去心焙二兩)
白話文:
人參、遠志(去除中心)、澤瀉、五味子、桂皮(去除粗皮)、當歸(切片並烘製)、芎藭、桑螵蛸(烘製)、熟乾地黃(烘製,每種各一兩)、黃芩(去除黑心)、白茯苓(去除黑皮)、芍藥、雞膍胵裏黃皮(烘製,每種各半兩)、麥門冬(去除中心並烘製,二兩)
上一十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羊腎一枚切,生薑半分,棗三枚劈,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空心食前。
治虛勞,小便白濁、失精,菟絲子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四種中藥材,粗略搗碎篩選,每次服五錢匙,加入一杯半水,切入一個羊腎,半片生薑,三顆劈開的棗子,一起煎煮至剩下一杯水,去除渣滓溫熱服下,空腹在飯前服用。
菟絲子(酒浸一宿搗末),麥門冬(去心焙),萆薢,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柏子仁(研)肉蓯蓉(酒浸切焙),桂(去粗皮),石槲(去根),遠志(去心),細辛(去苗葉),杜仲(去粗皮炙銼),牛膝(酒浸切焙),防風(去叉各一兩),棘刺(二兩),石龍芮(三兩),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
白話文:
-
菟絲子(浸泡在酒中一夜,搗碎)
-
麥門冬(去除中心部分,焙製)
-
萆薢
-
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製)
-
柏子仁(研磨)
-
肉蓯蓉(浸泡在酒中,切片焙製)
-
桂皮(去除粗皮)
-
石槲(去除根部)
-
遠志(去除中心部分)
-
細辛(去除根和葉)
-
杜仲(去除粗皮,炙製,切碎)
-
牛膝(浸泡在酒中,切片焙製)
-
防風(去除叉枝,各一兩)
-
棘刺(二兩)
-
石龍芮(三兩)
-
烏頭(炮製後裂開,去除皮和臍,半兩)
上一十六味,搗羅為末,以雞子黃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空心日午服。
白話文:
用上述16種藥材磨成粉末,用雞蛋黃和成丸,每個約梧桐子大小,每次服三十丸,用米湯送服,在空腹的正午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