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九十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一 (6)

1. 虛勞裡急

論曰沖之為病,逆氣而裡急,又衝脈者,起於氣衝,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虛勞之人,腎氣不足,傷於衝脈,其證腹裡拘急,臍上至心下引痛,不能食,身寒而怢慄也。

治虛勞裡急,少腹發痛,氣引胸脅,或心痛短氣,芍藥湯方

白話文:

論述說衝脈的疾病,是逆氣導致裡急,衝脈起於氣衝,向上經過臍部,到胸中而散。虛弱勞累的人,腎氣不足,損傷衝脈,其證狀是腹部拘急,臍部到心下牽引疼痛,不能進食,身體寒冷而戰慄。

芍藥(三兩),黃耆(去蘆頭),乾薑(炮裂各二兩),甘草(炙銼),桂(去粗皮各一兩),當歸(去蘆頭切焙二兩)

白話文:

芍藥(三兩):芍藥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活血化瘀、鎮痛、舒緩肌肉痙攣等功效。

黃耆(去蘆頭):黃耆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益氣補脾、增強免疫力、抗衰老等功效。

乾薑(炮裂各二兩):乾薑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發汗、散寒、止嘔、溫胃等功效。

甘草(炙銼):甘草是一種中藥材,具有調和藥性、補益脾胃、清熱解毒等功效。

桂(去粗皮各一兩):桂皮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溫陽散寒、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

當歸(去蘆頭切焙二兩):當歸是一種中藥材,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一分拍碎,棗兩枚去核,煎至七分。去滓入飴糖一分,再煎令沸,空腹溫服,日午夜臥再服。

白話文:

將上方的六味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取三錢匙的量,加入一杯水,放進切碎的一分生薑和去核的兩顆紅棗,煎至只剩下七分之一的量。過濾掉藥渣,加入一分飴糖,繼續煎煮至沸騰,空腹時溫熱服用,中午和晚上睡覺前再各服一次。

治虛勞裡急諸不足,黃耆建中湯方

黃耆(銼),甘草(炙銼各三兩),桂(去粗皮二兩),芍藥(五兩)

白話文:

治療虛弱、疲勞和各種不足的症狀,可以使用黃耆建中湯。配方如下:

黃耆(切碎)三兩,甘草(炒後切碎)三兩,桂枝(去掉粗皮)二兩,芍藥五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分拍碎,棗兩枚劈破,煎至八分,去滓入飴糖一分,再煎令沸,空腹溫服。日午夜臥再服,若嘔者加生薑,腹滿者去棗,加白茯苓一兩。

白話文:

把上列四種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盞半的水,放入一錢拍碎的生薑,兩枚劈開的紅棗,煎煮至八分,去除渣滓,加入一錢飴糖,再次煎煮至沸騰,空腹溫服。一天午時和晚上睡覺前再服用一次,如果嘔吐者加生薑,腹滿者去除紅棗,加入一兩白茯苓。

治虛勞裡急,腹中疼痛,夜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並婦人小腹痛,小建中湯方

桂(去粗皮一兩半),芍藥(三兩),甘草(炙銼半兩)

白話文:

治療虛弱、腹瀉、腹痛、夜間遺精、四肢痠痛、手腳燥熱、咽喉乾燥、口乾,以及婦女小腹疼痛的藥方:小建中湯

方劑組成:

  • 黨參四兩
  • 白朮四兩
  • 茯苓四兩
  • 炙甘草二兩
  • 人參二兩
  • 砂仁一兩
  • 生薑一兩
  • 大棗十二枚

使用方法:以上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以熱米湯送服,一天服用兩次。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分拍碎,棗二枚劈,煎至八分,去滓下飴糖一分,再煎令沸,空腹溫服,日午夜臥再服。

治虛勞腹中拘急,食不生肌肉,面色黑黃,手足疼痛,小便不利,石斛散方

白話文:

將三種藥材,切碎篩選,每次取5錢,加水一杯半,並加入拍碎的生薑1錢和切開的紅棗2枚,煎煮至剩八分水量,去渣後加入飴糖1錢,繼續煎煮至沸騰,空腹時溫熱服用。午日和就寢前各服用一次。

石斛(去稍黑者一兩),山茱萸,五味子,萆薢(各一兩),肉蓯蓉(酒洗去皴皮切炙一兩半),遠志(去心),人參,桂(去粗皮各一兩),菟絲子(一兩半酒浸一宿別搗),秦艽(去苗土一兩一分),赤茯苓(去黑皮三分),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一兩)

白話文:

石斛:一兩,去除稍黑的。

山茱萸:一兩。

五味子:一兩。

萆薢:一兩。

肉蓯蓉:一兩半,用酒洗淨,去除皺皮後切片烘烤。

遠志:一兩,去除籽。

人參:一兩。

桂枝:一兩,去除粗皮。

菟絲子:一兩半,用酒浸泡一夜後搗碎。

秦艽:一兩零一分,去除草尖和泥土。

赤茯苓:三分,去除黑皮。

蜀椒:一兩,去除花椒蒂、合攏晾乾並炒出香味。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空腹溫酒調下,日午夜臥再服。

治虛勞五臟六腑虛損腸鳴,風濕營衛不調,黃耆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中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空腹時用溫酒調服,中午和晚上睡前再各服用一次。

此方用於治療虛勞、五臟六腑虛弱導致的腸鳴,以及風濕引起營衛不調的情況。

黃耆(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當歸(切焙),桂(去粗皮),前胡(去蘆頭),芍藥,麥門冬(去心焙),甘草(炙銼),白茯苓(去黑皮各三分),人參,半夏(湯洗去滑切焙),細辛(去苗葉各一兩)

白話文:

黃耆(切碎),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果肉,烘烤),當歸(切片烘烤),桂皮(去除粗皮),前胡(去除蘆頭),芍藥,麥門冬(去除中心烘烤),甘草(炙烤切碎),白茯苓(去除黑色皮各三分),人參,半夏(用熱水洗淨去除黏滑,切片烘烤),細辛(去除芽葉各一兩)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一分拍碎,棗兩枚劈,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溫服,日午夜臥再服。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二種藥材粗略搗碎後再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杯水,再放入一錢拍碎的生薑,和兩枚劈半的紅棗,煎煮至七分熟後去除渣滓,在空腹時溫熱喝下,白天中午和晚上睡覺前再各服一次。

治虛勞腎氣不足,腹內拘急,目暗耳鳴,四肢困倦,行步乏力,腳如石沉,肌瘦羸弱,面色萎黃,臍下緊痛,心忪盜汗,小便滑數,蓯蓉丸方

白話文:

治療腎氣不足所導致的虛勞症狀,包括腹部收縮緊迫、視力模糊、耳鳴、四肢疲倦、行走無力、腳部沉重如石頭、肌肉瘦弱無力、面色萎黃、臍下緊痛、心悸盜汗、小便頻繁而清澈。

可以使用蓯蓉丸方來治療這種虛勞症狀。

肉蓯蓉(酒浸一宿切作片子焙乾二兩),磁石(三兩燒醋淬七遍研),鹿茸(酥炙去毛),桂(去粗皮),熟乾地黃(焙),巴戟天(去心各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遠志(去心),地骨皮(各半兩),黃耆(銼一兩),牛膝(酒浸一宿切焙二兩),五味子(炒),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晚蠶蛾(炒半兩)

白話文:

肉蓯蓉(用酒浸泡一晚,切成片,烘烤乾燥)二兩,磁石(三兩,燒熱後用醋淬七次,研成粉末),鹿茸(用酥油烤製,去除毛),桂皮(去除粗皮),熟乾地黃(烘烤),巴戟天(去除中心,各一兩),附子(炮裂,去除外皮和臍),遠志(去除中心),地骨皮(各半兩),黃耆(切碎,一兩),牛膝(用酒浸泡一晚,切碎,烘烤)二兩,五味子(炒),白茯苓(去除黑皮,各一兩),晚蠶蛾(炒製,半兩)

上一十四味,除磁石外,搗羅為細末,同研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空心食前。

白話文:

上面十四種藥材,除了磁石之外,搗碎成細粉,一起研磨均勻,用蜂蜜和丸,像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二十丸,用溫酒送服,空腹飯前服用。

治虛勞裡急,腰腳𤸷痹,筋骨疼痛,或攻刺脅肋,久服潤肌肉,填骨髓,去風氣,鹿角丸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虛脫勞累、裡急後重、腰腿痠痛、四肢麻痺、身體疼痛,或針刺脅肋疼痛。長期服用能潤澤肌肉,填滿骨髓,消除風氣。

鹿角丸配方:

  • 鹿角霜500克(研成細末)
  • 當歸450克(去蘆)
  • 川芎350克(去蘆)
  • 熟乾地黃250克(切片)
  • 何首烏350克(去皮、切片)
  • 杜仲250克(去皮、切片)
  • 人參150克(切片)
  • 枸杞子150克(去核)
  • 黃精150克(去皮、切片)
  • 牛膝100克(去蘆、切片)
  • 熟地黃100克(切片)
  • 茯苓100克(切片)
  • 白芍100克(切片)
  • 黨參100克(切片)
  • 麥冬100克(去心,切片)
  • 五味子75克(去核)
  • 蓮子100克(去皮、芯)
  • 山藥100克(去皮、切片)
  • 淮山藥100克(去皮、切片)
  • 巴戟天50克(去皮、切片)
  • 肉桂50克(去皮、切片)
  • 鹿茸茸50克(去皮、切片)
  • 官桂50克(去皮、切片)
  • 丁香50克(去核)
  • 沉香50克(研成細末)
  • 麝香10克(研成細末)

製法:將以上所有藥材混合均勻,再加入蜂蜜製成丸劑,每次服用5-10克,每日兩次,直至症狀消失。

鹿角(一斤洗淨酥炙令香),巴戟天(去心二兩),熟乾地黃(焙四兩),黃耆(銼),牛膝(酒浸切焙各一兩半),獨活(去蘆頭),萆薢,白茯苓(去黑皮),桂(去粗皮),肉蓯蓉(酒浸去皴皮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臍),澤瀉(銼),續斷,芎藭,檳榔(銼),防風(去叉),甘草(炙銼),秦艽(去苗土),細辛(去苗葉),當歸(切焙),芍藥,白蒺藜(炒去角),枳殼(去瓤麩炒),人參,鹿角膠(炙令燥),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各半兩)

上二十六味,除杏仁別研外,搗羅為末,同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溫酒下二十丸。

白話文:

  • 鹿角(一斤,洗淨,酥油炙烤至香)

  • 巴戟天(去掉中心,二兩)

  • 熟乾地黃(烘焙,四兩)

  • 黃耆(切碎)

  • 牛膝(用酒浸泡,切片,烘焙,各一兩半)

  • 獨活(去掉蘆頭)

  • 萆薢

  • 白茯苓(去掉黑皮)

  • 桂皮(去掉粗皮)

  • 肉蓯蓉(用酒浸泡,去掉皺皮,切片,烘焙)

  • 附子(炮裂,去掉皮和肚臍)

  • 澤瀉(切碎)

  • 續斷

  • 芎藭

  • 檳榔(切碎)

  • 防風(去掉叉)

  • 甘草(烘焙,切碎)

  • 秦艽(去掉苗和泥土)

  • 細辛(去掉苗和葉)

  • 當歸(切片,烘焙)

  • 芍藥

  • 白蒺藜(炒熟,去掉角)

  • 枳殼(去掉內瓤,麩皮,炒熟)

  • 人參

  • 鹿角膠(烘焙至乾燥)

  • 杏仁(用熱水浸泡,去掉皮和尖端,雙仁炒熟,研磨,各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