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九十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一 (5)

1. 虛勞兼痢

論曰虛勞之人,營衛已虛,腸胃久弱,冷熱之氣,易為傷動,或客於腸間,則飲食不化,虛則多泄,故令下痢。

治冷勞下痢,臍腹疼痛,附子丸方

白話文:

虛弱和勞累的人,身體的營養和防禦機能已經虛弱,腸胃長期處於脆弱狀態,對於冷熱的刺激很容易受到影響。如果寒氣或熱氣滯留在腸道之間,就會導致食物消化不良,身體虛弱時更容易發生腹瀉,因此會出現下痢的情況。

用來治療因體質虛寒引起的下痢以及肚臍周圍疼痛,可以使用附子丸這個方劑。

附子(炮裂去皮臍),人參,枳殼(去瓤麩炒),乾薑(炮),甘草(炙銼),當歸(切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薑汁炙熟各一兩),蓽茇,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桂(去粗皮),吳茱萸(湯洗七遍焙乾炒),訶黎勒(微炒去核),柴胡(去苗各半兩)

白話文:

附子(用火炮裂,去除外皮和臍部),人參,枳殼(去除瓤麩,用炒過的麩皮炒熟),乾薑(用火炮製),甘草(炙烤切碎),當歸(切片並焙乾),陳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的部分,再焙乾),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炙熟,各一兩),蓽茇,杏仁(用湯浸泡後去除外皮和尖端,再將雙仁炒熟),桂皮(去除粗皮),吳茱萸(用湯洗七遍,焙乾後炒熟),訶黎勒(微炒後去除果核),柴胡(去除根苗,各半兩)

上一十四味,搗羅為末,別用獖豬肝一具,頭醋五升,煮令醋盡,細切曬乾,搗為末,與藥相和,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日空心煎訶黎勒湯,下二十丸,服盡覺手腳冷麻,是勞氣散也。

治虛勞脾胃挾冷,腸滑下痢,不思飲食,白豆蔻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四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另外選用豬肝一付,用五升醋煮至醋乾,切碎曬乾,搗成粉末,加入藥粉中,加入蜂蜜製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天清晨空腹,用訶黎勒煎劑送服二十丸。服藥至手腳發冷發麻,即可停止服用,藥名為勞氣散。

白豆蔻(去皮),人參,白茯苓(去黑皮),訶黎勒(煨去核),桂(去粗皮),厚朴(去粗皮薑汁炙熟),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丁香,蓽茇,附子(炮裂去皮臍),檳榔(銼),當歸(切焙),縮砂仁,乾薑(炮各半兩),肉豆蔻仁(五枚)

白話文:

  • 白豆蔻(去除外皮)

  • 人參

  • 白茯苓(去除外皮)

  • 訶黎勒(烘烤去除果核)

  • 桂皮(去除粗皮)

  • 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炙熟)

  • 陳年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烘烤,各一兩)

  • 丁香

  • 蓽茇

  • 附子(炮製裂開,去除外皮和臍)

  • 檳榔(切碎)

  • 當歸(切片,烘烤)

  • 縮砂仁

  • 乾薑(炮製,各半兩)

  • 肉豆蔻仁(五枚)

上一十五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飲下。

治脾腎虛勞滑泄不止,飲食不進,肌體羸瘦,益氣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搗碎並過篩成細末,然後加入煉製好的蜂蜜混合均勻,反覆搗打五百次,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在飯前用米湯送服。

這藥方用來治療脾臟和腎臟虛弱導致的長期洩瀉不止、無法正常進食以及身體消瘦等症狀。

附子(二兩大者炮裂去皮臍片切如紙厚用生薑四兩取汁以慢火煮附子令汁盡焙乾),縮砂(去皮半兩微炒),肉豆蔻(去皮一分),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去汗一分),蘹香子(半錢微炒)上五味為散,每服三錢匕,用羯羊子肝二枚,去筋膜,切作片,入蔥白鹽醋各少許。拌藥令勻,用竹杖子串,於猛火上炙令香熟,就熱吃,以溫酒一盞送下,空心服。

治積年冷勞瀉痢,眼黃面黑,漸漸瘦弱,訶黎勒丸方

白話文:

附子(選用兩大兩重的,敲破後去除外皮和內蕊,將其切成紙片的厚度。然後,取四兩生薑汁,用小火煮附子,直到汁液完全被吸收。再將其烤乾備用。)

縮砂(去除外皮,並微炒半兩。)

肉豆蔻(去除外皮,用量為一分。)

蜀椒(去除種子,並用小火炒至出汗後,關閉瓶口,用量為一分。)

蘹香子(微炒半錢。)

將以上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取兩枚羯羊的肝臟,去除筋膜,切成片狀。加入少許蔥白、鹽和醋,與藥粉拌勻。用竹籤串起,在猛火上烤熟。趁熱食用,並以一杯溫熱的酒送服。空腹服用。

訶黎勒(煨去核),木香,赤茯苓(去黑皮),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臍),胡椒,肉豆蔻(去殼),白朮,蓬莪朮(煨銼),乾薑(炮裂各半兩),人參,蓽茇(各一兩)

白話文:

訶黎勒(將訶黎勒果核燒焦後取仁),木香,赤茯苓(去除黑皮),桂(去除粗皮),附子(以炮裂的方式去除皮和肚臍),胡椒,肉豆蔻(去除殼),白朮,蓬莪朮(燒焦後切碎),乾薑(以炮裂的方式處理,各半兩),人參,蓽茇(各一兩)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生薑棗湯、下三十丸。

治虛勞風寒冷毒,休息下痢,垂命欲死,服之便瘥,人參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這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和藥末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著肚子吃三十顆,並用生薑和大棗煮的湯送服。

人參(三分),桔梗(炒一兩),桂(去粗皮一兩半),秦艽(去苗土一兩),牡蠣(燒令通赤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白朮(一兩),乾薑(炮一兩),白茯苓(去黑皮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三分),細辛(去苗葉半兩),防風(去叉一兩半),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一兩)

白話文:

  • 人參:三錢。

  • 桔梗:一兩,炒過。

  • 桂:一兩半,除去粗皮。

  • 秦艽:一兩,除去苗和泥土。

  • 牡蠣:半兩,燒至通紅。

  • 黃芩:半兩,除去黑心。

  • 白朮:一兩。

  • 乾薑:一兩,炮製過。

  • 白茯苓:一兩,除去黑皮。

  • 附子:三錢,炮裂後除去皮和臍。

  • 細辛:半兩,除去苗和葉。

  • 防風:一兩半,除去叉。

  • 蜀椒:一兩,除去果蒂並炒至出汗。

上一十三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三錢匕,空腹溫酒調下。

治虛勞瘦弱,泄痢不止,氣虛羸劣,丈夫婦人,並宜服之,茵陳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三種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空腹時用溫酒調服。

此方可用於治療體虛乏力、消瘦無力、長期腹瀉不止以及氣虛體弱等症狀,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適合服用,這就是茵陳散的配方。

茵陳蒿,當歸(切焙),厚朴(去粗皮薑汁炙熟),陳橘皮(去白焙),牛膝(去苗酒浸切焙)紫菀(去苗土),人參,白茯苓(去黑皮),附子(炮裂去皮臍),枳殼(去瓤麩炒),白芷,乾薑(炮),赤芍藥,蕪荑,藁本(去土),木香,柴胡(去苗),桔梗(炒),桂(去粗皮),石槲(去根),青橘皮(湯浸去白焙)

白話文:

茵陳蒿、當歸(切片焙乾)、厚朴(去掉粗皮,用薑汁炙熟)、陳橘皮(去掉白色部分,焙乾)、牛膝(去掉根尖,用酒浸泡切片焙乾)、紫菀(去掉根尖,用土埋好)、人參、白茯苓(去掉黑皮)、附子(炮裂後去掉皮和肚臍)、枳殼(去掉果瓤,用麩皮炒熟)、白芷、乾薑(炮製過的)、赤芍藥、蕪荑、藁本(去掉泥土)、木香、柴胡(去掉根尖)、桔梗(炒過的)、桂枝(去掉粗皮)、石槲(去掉根部)、青橘皮(用湯浸泡後去掉白色部分,焙乾)。

上二十一味等分,搗羅為散,每用一兩,以白麵和作𩛩子,燒熟食之,米飲送下。

治虛勞脾泄,久瀉不止,冷氣攻心,神效,內炙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等量混合,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使用一兩的藥粉,加入白麵揉成餅狀,燒熟後食用,並以米湯送服。

用於治療虛弱引起的脾臟功能失調和長期腹瀉,對於冷氣侵襲心臟也有很好的效果,這是內炙丸的配方。

硫黃,陽起石,硝石,太陰玄精石(各半兩)

白話文:

硫黃、陽起石、硝石、太陰玄精石(各25克)

上四味,同杵碎,入瓷碗內,慢火炒如麥飯相似即住,就冷地上,用紙攤勻,以盆覆一夜,次日細研,糯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濃煎艾湯下。

白話文:

將以上四種藥材一起搗碎,放入瓷碗中,用小火慢慢炒,炒到像麥飯一樣的狀態就停止,放在冷地上,用紙鋪平,用盆子蓋住一整夜。第二天將藥材細細研磨,用糯米粥做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五丸,用濃煎艾湯送服。

治虛勞大便泄瀉,附子散方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木香(一分)

白話文:

治療虛弱和慢性腹瀉,可以使用附子散。

配方如下:

附子(炮製過、去皮和臍部,半兩),木香(一分)。

上二味為細散,每服四錢匕,用豬腎一對,去筋膜批開,滲藥並蔥白鹽各少許在內。濕紙裹,慢火煨熟,細嚼米飲下,空心服。

白話文:

上面的兩味藥研磨成細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的量,用一對豬腎,去掉筋膜並切開,將藥粉和少量的蔥白、鹽放入腎中。用濕紙包裹,用小火慢慢煨熟,細細嚼碎後,用米湯送服。空腹服用。

治虛勞裡寒,下痢不止,及肛邊生肉如鼠乳,穀道時有膿血,變成牡痔,鱉甲丸方

白話文:

治療虛寒引起的虛勞,腹瀉不止,肛門周圍長出像老鼠乳頭樣的肉,肛道時常有膿血,形成牡痔症狀的藥方:

  • 鱉甲:30克,炒。
  • 牡蠣:30克。
  • 訶子肉:15克,炒。
  • 乳香:10克,研末。
  • 沒藥:10克,研末。
  • 血竭:10克,研末。
  • 阿膠:10克,研末。
  • 丁香:8克,研末。
  • 砂仁:8克,研末。
  • 沉香:5克,研末。
  • 訶子:30克,炒過。

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後,用蜂蜜調和成丸劑,每丸重約6克。每天服用3次,每次1-2丸。

鱉甲(醋炙去裙襴),黃連(去須),連翹(各一兩三分),栝蔞根,黃耆(銼炒),乾薑(炮各一兩半),蠐螬(炒),蝟皮(炙),續斷(各一兩一分),附子(炮裂去皮臍),槐子(炒),礬石(燒令汁盡各一兩)

白話文:

  • 鱉甲(醋炙,去除邊緣):1兩3分

  • 黃連(去除鬚):1兩3分

  • 連翹:1兩3分

  • 栝蔞根:1兩5分

  • 黃耆(切碎炒):1兩5分

  • 乾薑(炮製):1兩5分

  • 蠐螬(炒):1兩1分

  • 蝟皮(炙):1兩1分

  • 續斷:1兩1分

  • 附子(炮裂,去除皮和肚臍):1兩

  • 槐子(炒):1兩

  • 礬石(燒至汁液耗盡):1兩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每空腹暖酒下二十丸。

治冷勞泄痢,及婦人產後帶下,白頭翁丸方

白頭翁(去蘆頭半兩),艾葉(二兩微炒)

上二味為末,用米醋一升,入藥一半,先熬成煎,入余藥末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飲下。

治冷勞臍腹疼痛,或時下痢,兼治婦人冷病帶下,艾葉煎丸方

艾葉(四兩炒),當歸(一兩切焙),乾薑(一兩炮)

白話文:

取前十二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般,每次空腹溫酒服用二十丸。此方可用於治療寒性勞損引起的腹瀉,以及婦女產後陰道分泌物異常。

白頭翁丸的配方:

白頭翁(去掉根部,半兩),艾葉(二兩,微炒)

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醋一升,加入藥粉一半,先熬煮成藥汁,再加入剩下的藥粉,混合搓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般,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飯前用米湯送服。

艾葉煎丸的配方:

艾葉(四兩,炒),當歸(一兩,切片焙乾),乾薑(一兩,炮製)

上三味,搗羅為末,用米醋二升,藥末一半,熬成煎,入余藥末相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粥飲下,空心食前服。

白話文:

上述三味藥,搗碎研磨成細末,用二升米醋和一半藥末熬煮成濃汁,加入剩下的藥末混合均勻,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熱的稀粥送服,空腹在飯前服用。

治冷勞氣痢等疾,乾薑丸方

乾薑(炮二兩)

上一味,搗羅為末,熔黃蠟拌和為丸,梧桐子大,每服空腹粥飲下二十丸,未瘥日再服。

白話文:

治療冷勞氣痢等疾病,使用乾薑丸的配方如下:

炮製過的乾薑二兩。

將上述一味藥材研磨成細末,與熔化的黃蠟混合均勻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時,在空腹狀態下用粥飲送服二十丸,如果病情未見好轉,則每日可再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