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九十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一 (3)

1. 虛勞口乾燥

論曰水性潤下,陽與之升,故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今腎居下焦,膀胱為表,膀胱者,津液之府,若其人勞傷,陰陽斷隔,不能升降,下焦虛寒,上焦生熱,熱即水不勝火,津液涸竭,致有口舌乾燥之候。

白話文:

水性向下流動,陽氣向上升騰,因此津液相互作用,神氣才能自然產生。腎臟位於下焦,膀胱是它的表裡,膀胱是津液的貯藏庫。如果一個人勞累受傷,陰陽隔絕,不能升降,下焦虛寒,上焦生熱,熱則水不勝火,津液枯竭,就會出現口舌乾燥的症狀。

治五勞七傷,小腹拘急,臍下膨脹,兩脅脹滿,腰脊引痛,鼻口乾燥,目視𥉂𥉂,忽忽不樂,胸中氣逆,不下飲食,莖中痛,小便赤黃而有餘瀝,夜夢失精,驚恐虛乏。建中湯方

白話文:

治療疲勞過度、內臟受損後,小腹拘急,臍下脹滿,兩脅脹滿,腰脊牽引疼痛,鼻口乾燥,目光呆滯,鬱鬱寡歡,胸中氣機逆亂,食物下不去,陰莖部位疼痛,小便赤黃且有餘瀝,夜間夢遺,驚恐虛乏。

建中湯的藥方如下:

  • 人參:1.5克
  • 白術:6克
  • 甘草:3克
  • 茯苓:6克
  • 炮姜:3克
  • 大棗:5枚

黃耆(銼),遠志(去心),芍藥,龍骨(各一兩),甘草(炙銼半兩)

白話文:

黃耆(切碎),遠志(去心),芍藥,龍骨(各一兩),甘草(炙烤並切碎半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用六錢匕,水一盞半,棗二枚劈破,同煎至一盞,去滓下飴糖少許,分溫二服,空腹日午各一。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放在一起搗碎篩選,每次取六錢匕,加入一盞半的水和兩個劈開的紅棗,一起煮至只剩一盞水,過濾後加入少量飴糖,分為兩次服用,空腹在中午和傍晚各喝一次。

治虛勞腹中痛,夢寐失精,四肢痠痛,手足煩熱,咽乾口燥,並婦人小腹痛,桂心湯方

桂(去粗皮一兩半),芍藥(三兩),甘草(炙銼半兩)

白話文:

治療體虛、肚子疼痛、睡夢中遺精、四肢痠痛、手腳燥熱、咽喉乾燥、口乾的情況,以及婦人的小腹疼痛,可以使用桂心湯。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一棗大切,棗二枚劈破,煎至七分,去滓下飴糖一分溫服,空心日午夜臥各一。

白話文:

將上三種藥材粗略搗碎、篩選,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杯水、一塊生薑(切成大塊)、兩顆棗(剖開)、一錢飴糖,煮到七分熟,過濾渣滓,溫熱服用。空腹時服用,每天中午和晚上睡覺前各服用一次。

治虛勞骨肉痠疼,吸吸少氣,少腹拘急,腰背強痛,心中虛悸,咽乾唇燥,面無顏色,飲食無味,陰陽廢弱,悲憂慘慼,多臥少起,枸杞湯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虛勞骨肉痠疼、呼吸急促、下腹部拘急、腰背部劇烈疼痛、心悸、咽喉乾燥、嘴脣乾裂、臉色蒼白、飲食沒有味道、陰陽衰弱、悲傷憂愁、多臥少起。方劑組成:枸杞、黨參、黃芪、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熟地黃、山藥、山茱萸、五味子。

枸杞根(銼),黃耆(銼各三分),甘草(炙銼),麥門冬(去心焙),桂(去粗皮各半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棗大切,粳米一匙,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空心夜臥各一。

白話文:

枸杞根(切碎),黃耆(切碎),甘草(炙烤、切碎),麥門冬(去掉芯、焙乾),桂枝(去掉粗皮,各半兩)。

治虛勞不足,少腹拘急,腰脊引痛,口燥咽乾,目視𥉂𥉂,心中憒憒,小便餘瀝,夜夢交通,大建中黃耆湯方

白話文:

治療虛勞體弱、精神不足,小腹拘急,腰脊引痛,口燥咽乾,眼目昏花,心中恍惚,小便餘瀝不盡,夜裡做夢遺精的症狀,可以用大建中黃耆湯來治療。

黃耆(銼),遠志(去心),當歸(切焙),澤瀉(各一兩半),芍藥(二兩),人參,龍骨,甘草(炙銼各一兩)

白話文:

黃耆(切碎),遠志(去掉種子),當歸(切片並焙乾),澤瀉(各一兩半),芍藥(二兩),人參,龍骨,甘草(炒過並切碎,各一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一棗大切,棗二枚劈破,煎至七分,去滓入飴糖少許,空腹食前溫服。

白話文:

把上列八種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匙,加入一杯清水,以及一塊切成大塊的生薑和兩枚劈開的紅棗,一起煎煮至液體減少了七分之一,過濾掉藥渣,加入少許飴糖,在空腹時飯前溫熱服用。

治大虛不足,小腹裡急,氣上衝胸,口舌乾燥,短氣煩悸,言語謬誤,不能飲食,吸吸少氣,黃耆湯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身體虛弱、腹內煩躁不安、氣往上衝到胸部、口舌乾燥、呼吸急促、煩躁不安、說話錯誤、不能進食、呼吸困難、面色黃的證候。

藥方:黃耆、黨參、白朮、茯苓、甘草、炙甘草、生薑、大棗。

黃耆(銼三兩),半夏(湯洗去滑薑汁製五兩),甘草(炙銼),人參,芍藥(各二兩),桂(去粗皮一兩)

白話文:

  • 黃耆(切碎三兩)

  • 半夏(以熱水洗掉滑薑汁後,再製成五兩)

  • 甘草(炙烤後切碎)

  • 人參、芍藥(各二兩)

  • 桂皮(去除粗皮後的一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半分切,棗二枚劈破,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空心日午夜臥各一,手足寒加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治虛勞發熱,心中煩悶,面黃口乾,腹中虛滿,腰背急痛,柴胡湯方

白話文:

把上六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後,每次取三錢,加水一杯、生薑半片切片、兩枚棗子劈開,煎至七分熟,濾去藥渣溫服。空腹、中午、晚上睡覺前各服用一次。如果手腳冰冷,可加入炮製過的附子,除去外皮和臍部,取一兩。

柴胡(去苗),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半),枳殼(去瓤麩炒三兩),白朮,地骨皮(各一兩)葛根(銼二兩),甘草(炙銼一兩),木通(銼二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

白話文:

柴胡(去掉莖葉),赤茯苓(去掉黑皮,各一兩半),枳殼(去掉果瓤,炒至麩色,三兩),白朮,地骨皮(各一兩)葛根(切碎,二兩),甘草(炙烤後切碎,一兩),木通(切碎,二兩),麥門冬(去掉心,焙烤至金黃色,一兩)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棗大切碎,煎至一盞,去滓空腹溫服、日再。

治五勞七傷虛損,陰陽廢弱,津液不榮,口燥咽乾,多臥少起,黃耆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九味藥材粗搗後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和一大塊切碎的生薑,煎煮至剩下一盞,去渣後在空腹時溫熱服用,每天兩次。

此方用於治療五勞七傷、體虛損耗、陰陽機能衰退、津液不足導致的口乾舌燥、嗜睡少動等症狀,即黃耆湯方。

黃耆,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半),桂(去粗皮一兩),人參,酸棗仁(微炒各一兩半),甘草(炙銼一兩),蘿摩白皮(一兩一分)

白話文:

黃耆、白茯苓(去黑皮各60公克),肉桂(去粗皮30公克),人參、酸棗仁(微炒各60公克),甘草(炙銼30公克),蘿摩白皮(40公克)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棗二枚劈破,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空腹日晚各一。

治虛勞口燥苦渴,骨筋煩熱或寒,枸杞湯方

枸杞白皮(銼焙五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

白話文:

將上述七種材料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和兩枚劈開的大棗,煎煮至剩下一盞水,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每日空腹時及傍晚各服用一次。

這個方劑用於治療虛勞導致的口乾舌燥、口苦口渴、骨頭和筋肉感到煩熱或寒冷的情況。所需材料為:枸杞根皮(需先切片烘烤,用量為五兩)和麥門冬(去心後烘烤,用量為一兩)。

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小麥一百粒,先煎數沸,後下藥,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虛勞水臟虛損,腳膝無力,口舌乾燥,補益乾地黃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兩種藥材搗成粗末並過篩,每次取五錢,加水一盞半、小麥一百粒,先將小麥煮沸數次,然後加入藥材,再煮到只剩下七分,去渣後溫服,不拘時間。

熟乾地黃(焙),黃耆(銼各半兩),地骨皮(一分),枳殼(去瓤麩炒半兩),蒺藜子(炒去角),磁石(煅醋淬七遍各三分),五味子,桂(去粗皮各一分)

白話文:

  • 熟乾地黃(烘焙):半兩

  • 黃耆(切碎):半兩

  • 地骨皮:一分

  • 枳殼(去除果肉,炒至焦麩):半兩

  • 蒺藜子(炒後去除角):三分

  • 磁石(煅燒後,用醋淬七次):三分

  • 五味子:一分

  • 桂枝(去除粗皮):一分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先用水一盞半,入羊腎一隻細切,煎三五沸,次下藥末,棗二枚劈破,煎至一盞,去滓空腹溫服。

治虛勞煩熱,口乾舌燥,欲得飲水,麥門冬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八味藥研成粗末,過篩,每次取五錢匕,先加水一盞半,將羊腎切碎,放入同煎三五沸,然後放入藥末,加入劈開的二枚棗子,繼續煎到還剩一盞藥湯,去渣滓,趁熱空腹服用。

麥門冬(去心焙二兩),淡竹葉(洗切一握),半夏(湯洗七遍焙二兩),甘草(炙銼一兩一分)

白話文:

麥門冬(去心後烘焙二兩),淡竹葉(洗淨切碎一把),半夏(用熱水洗七次後烘焙二兩),甘草(炙烤後切碎一兩一分)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棗大切碎,大棗二枚劈破,粳米半合,同煎取一盞,去滓溫服。

治虛勞口舌乾燥,津液減耗,及口瘡牙齒宣露,天門冬湯方

白話文:

把上列四種藥材,先粗略搗碎,再用篩子過濾,每次服用五錢匕,再加入一杯半的水,把生薑切成一片片,把紅棗切成兩半,再加入半合的粳米,一起煎煮成藥湯,再把藥渣去除,趁溫熱時服用。

天門冬(去心焙),麥門冬(去心焙),柴胡(去苗),桑根白皮(銼),甘草(炙各二兩),山芋,人參(各一兩)

白話文:

天冬(去了心的,用火焙乾),麥門冬(去了心的,用火焙乾),柴胡(去了苗的),桑樹的白色樹皮(切碎),甘草(烤過的,各兩)山藥,人參(每種一兩)

熟乾地黃(焙),生乾地黃(焙各三兩),枇杷葉(拭去毛),枳殼(去瓤麩炒),石槲(去根)白茯苓(去黑皮半各一兩)

白話文:

  • 熟乾地黃(焙):3 兩,將乾地黃焙製而成。

  • 生乾地黃(焙):3 兩,將乾地黃焙製而成。

  • 枇杷葉(拭去毛):1 兩,將枇杷葉上的毛擦拭乾淨。

  • 枳殼(去瓤麩炒):1 兩,將枳殼去瓤,炒製而成。

  • 石槲(去根):1 兩,將石槲的根部去除。

  • 白茯苓(去黑皮半):1 兩,將白茯苓去除黑皮,取一半。

上一十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日二。

治五勞七傷,口舌乾燥,鹿茸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三味藥材粗搗後篩過,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盞水煎煮至剩下七分,濾去渣滓後溫熱服用,飯後服用,每日兩次。

此方用於治療五勞七傷及口舌乾燥,即鹿茸丸。

鹿茸(去毛酥炙),五味子,白茯苓(去黑皮),黃耆(銼),遠志(去心各一兩半),熟乾地黃(三兩),菟絲子(酒浸別搗),肉蓯蓉(酒浸切焙各二兩)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黃耆湯下。

白話文:

鹿茸(去除毛並用酥油略微烘烤),五味子,白茯苓(去除黑皮),黃耆(切碎),遠志(去除中心,各一兩半),熟乾地黃(三兩),菟絲子(用酒浸泡後搗碎),肉蓯蓉(用酒浸泡後切片並烤乾,各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