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九十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 (5)

1. 虛勞四肢逆冷

論曰四肢者諸陽之本也,陽氣內盛,則衛外而為固,乃能充灌於四末,勞傷之人,陽氣虛損,陰氣乘之,不能溫養四肢,故手足為之逆厥。

白話文:

古語說:四肢是諸陽之本,陽氣充盛,則衛護外體而變得堅固,才能充斥於四肢末端。勞累受傷之人,陽氣虛弱受損,陰氣乘虛而入,不能溫養四肢,所以手足就會逆冷厥冷。

治虛勞短氣,胸脅苦滿,唇口乾燥,手足逆冷,或有煩躁,目視𥅻𥅻,腹內時痛。不思飲食,安神保精,紫芝丸

白話文:

治療虛弱疲勞,呼吸短促,胸脅部疼痛並感到飽滿,嘴脣口乾乾燥,手足冰冷,或有煩躁不安,眼前有東西晃動,腹內時常疼痛。不想吃東西,用以安神、保精的紫芝丸方劑。

紫芝(一兩半),山芋,天雄(炮裂去皮臍),柏子仁(炒香別研),枳實(去瓤麩炒黃),巴戟天(去心),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分半),人參,生乾地黃(洗焙),麥門冬(去心焙),五味子(去莖葉炒),半夏(湯洗去滑炒),牡丹皮附子(炮裂去臍皮各三分),蓼實遠志(去心各一分),澤瀉,瓜子仁(炒香各半兩)

白話文:

紫芝(一兩半)、山藥、天雄(炮裂後去除皮和肚臍)、柏子仁(炒香後研磨)、枳實(去除果核,麩炒至黃色)、巴戟天(去除果核)、白茯苓(去除黑色外皮,各一份半)、人參、乾地黃(清洗後烘焙)、麥門冬(去除果核,烘焙)、五味子(去除莖葉,炒制)、半夏(用湯清洗去除滑膩,炒制)、牡丹皮、附子(炮裂後去除肚臍和皮,各三分)、蓼實、遠志(去除果核,各一份)、澤瀉、瓜子仁(炒香,各半兩)。

上一十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下,空心日午夜臥各一服,漸增至三十丸。

白話文:

將上面所說的十八種藥材,搗碎成細粉,用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同梧桐子一樣。每次服十五丸,用溫酒送服,在空心、中午、半夜各服用一次,逐漸增加至三十丸。

治虛勞手足徹冷,精氣衰少,骨節疼痛,或時煩熱,陰痿不起,久服令人骨體豐盛,膚色光澤,茯苓丸

白話文:

治療虛勞導致手足徹骨冰冷,精氣衰少,骨節疼痛,或時而煩熱,陰莖不能勃起等症狀的藥方。久服此藥方,可以使人的骨體豐盛,皮膚光澤。

茯苓丸的藥方如下:

  • 茯苓:一兩
  • 菟絲子:一兩
  • 狗脊:一兩
  • 杜仲:一兩
  • 牛膝:一兩
  • 枸杞子:一兩
  • 肉蓯蓉:一兩
  • 淫羊藿:一兩
  • 補骨脂:一兩
  • 巴戟天:一兩
  • 龜甲:一兩
  • 鹿茸:一兩
  • 熟地黃:一兩
  • 山藥:一兩
  • 丹蔘:一兩
  • 川芎:一兩
  • 當歸:一兩
  • 白芍:一兩
  • 甘草:一兩

將上述藥材研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三次,開水送服。

白茯苓(去黑皮三分),牡荊實(半分),天門冬(去心焙),肉蓯蓉(酒浸去皴皮炙乾),牡蒙,山芋,巴戟天(去心),石長生(去土),菟絲子(酒浸一宿蒸過別搗),桂(去粗皮),杜仲(去粗皮酥炙),牡蠣(熬),吳茱萸(湯浸炒乾),熟乾地黃(洗焙乾),澤瀉,石槲(去根及稍黑者),附子(炮裂去皮臍),天雄(炮裂去皮臍),人參(各一分)

白話文:

白茯苓(去除黑皮,取三分)

牡荊果實(取半分)

天門冬(去除中心,烘焙過)

肉蓯蓉(以酒浸泡去除皺皮,炙烤至乾燥)

牡蒙

山芋

巴戟天(取出中心)

石長生(去除泥土)

菟絲子(以酒浸泡一晚,蒸熟後另行搗碎)

桂皮(去除粗皮)

杜仲(去除粗皮,酥炙過)

牡蠣(熬煮過)

吳茱萸(以湯水浸泡後炒至乾燥)

熟乾地黃(洗淨,烘焙至乾燥)

澤瀉

石槲(去除根部及顏色稍黑的部位)

附子(炮裂後去除外皮及肚臍)

天雄(炮裂後去除外皮及肚臍)

人參(各取一分)

上一十九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食前夜臥各一。

治虛勞陽氣不足,四肢逆冷,虛羸少氣,補虛益氣,黃耆丸

黃耆(銼一兩),熟乾地黃(焙二兩),石槲(去根),五味子(炒),白朮枸杞子,肉蓯蓉(酒浸一宿去皴皮焙),山芋,桂(去粗皮),人參,甘草(炙銼各一兩半)

白話文:

黃耆(切碎一兩),熟乾地黃(烘焙二兩),石槲(去掉根部),五味子(炒過),白朮,枸杞子,肉蓯蓉(用酒浸泡一夜後去除皺皮,然後烘烤),山藥,桂皮(去掉粗皮),人參,甘草(烘烤,切碎,各一兩半)。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日二,稍加至三十丸,飲下亦得。

治虛勞兩足疼冷,或時發熱。由於行房失度,兩目𥉂𥉂,四肢沉重,多臥少起,鹿茸丸

白話文:

治療體虛勞損、兩足寒冷疼痛,偶爾發熱。由於行房失度,兩眼昏花,四肢沉重,好睡懶動的人。

鹿茸丸方劑:

鹿茸50克,人參30克,當歸20克,地黃20克,山藥30克,狗脊20克,制附子10克,巴戟天20克,枸杞子20克。

製法:將上述藥品研成細末,做成丸劑,每一丸3克。

服用方法:每天服用2次,每次服用3~5丸,用溫開水送服。

注意事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

鹿茸(酒浸炙黃),桂(去粗皮),石膏(碎各三分),熟乾地黃(洗焙),續斷,牛膝(酒浸一宿銼焙各一兩),肉蓯蓉(酒洗切焙),乾薑(炮各半兩),杜仲(去粗皮酥炙二兩),菟絲子(酒浸別搗),荊子,五味子(炒),人參,巴戟天(去心),遠志(去心),蛇床子(炒香),石槲(去根及黑者),枸杞子(各一兩)

白話文:

  • 鹿茸(浸泡在酒中,烤至金黃)

  • 桂皮(去掉粗糙的外皮)

  • 石膏(搗碎,各取三分)

  • 熟乾地黃(洗淨,烘焙)

  • 續斷

  • 牛膝(浸泡在酒中一晚,切碎,烘焙,各取一兩)

  • 肉蓯蓉(用酒洗淨,切碎,烘焙)

  • 乾薑(炮製,各取半兩)

  • 杜仲(去掉粗糙的外皮,酥炙,取二兩)

  • 菟絲子(浸泡在酒中,另外搗碎)

  • 荊子

  • 五味子(炒製)

  • 人參

  • 巴戟天(去掉心)

  • 遠志(去掉心)

  • 蛇牀子(炒香)

  • 石槲(去掉根部和黑色的部分)

  • 枸杞子(各取一兩)

上一十八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腹食前夜臥,溫酒下。漸加至二十丸,亦可為散,酒服一錢匕。

白話文:

以上十八味藥材,搗碎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五丸,空腹、睡前服用,用溫酒送服。逐漸增加到二十丸,也可以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一錢匕。

治虛勞不足。手多冷,補虛益氣,鍾乳散

鍾乳(研半兩),防風(去叉),人參(各一分),細辛(去苗葉半分),桂(去粗皮),乾薑(炮各一錢)

白話文:

鍾乳石(研磨成細粉,半兩),防風(去掉分叉的枝莖),人參(各一份),細辛(去掉根莖和葉子,半錢),桂枝(去掉粗皮),乾薑(炮製好的,各一錢)

上六味,搗羅為散,分作五貼,每旦溫酒調服一貼。服訖飲食冷熱飢飽,皆令適中,時飲少酒,常令醺醺,若熱煩,以冷水洗手面。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搗碎成粉末,分五次服用,每天早上用溫酒送服一貼。服用藥物後,飲食冷熱、飢餓飽足都要適中,可以適量飲酒,以維持微醺狀態。如果感到燥熱煩躁,可以使用冷水洗手洗臉。

治虛勞,兩足厥冷,夜多盜汗,身體多寒,骨節沉重,精神不守,惡聞人聲,夢寐失精,吃食減少,大便不調,昏困多睡。菟絲子丸

白話文:

治療虛勞的藥方:患者雙腳冰涼、夜間盜汗頻繁、身體容易寒冷、關節沉重、精神不振、厭惡聽到人聲、夢中遺精、食慾不振、大便不調、昏昏欲睡。

藥方:菟絲子丸。

菟絲子(酒浸別搗末半兩),五味子,鱉甲(去裙襴醋炙),熟乾地黃(焙),芎藭,天靈蓋(酥炙),桂(去粗皮),防風(去叉),牡蠣(熬),黃耆(銼炒各一分),附子(炮裂去皮臍),石槲(去根),山茱萸,白茯苓(去黑皮),萆薢(各半兩),牛膝(酒浸一宿切焙一兩)

白話文:

  • 菟絲子(用酒浸泡,搗成細末,半兩)

  • 五味子

  • 鱉甲(去除裙襴,用醋炙烤)

  • 熟乾地黃(烘焙過)

  • 芎藭

  • 天靈蓋(用酥油炙烤)

  • 桂皮(去除粗皮)

  • 防風(去除叉子)

  • 牡蠣(熬製)

  • 黃耆(切碎,炒熟,各一份)

  • 附子(炮裂,去除皮和臍)

  • 石槲(去除根)

  • 山茱萸

  • 白茯苓(去除黑皮)

  • 萆薢(各半兩)

  • 牛膝(用酒浸泡一晚,切片,烘焙,一兩)

上一十六味,搗羅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入鹽少許,煎茯苓湯下。

白話文:

以上十六種藥材,共同搗碎成細末,用蜜煉製成像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服用,並加入少許鹽,再煎茯苓湯服用。

治虛勞久病,真氣欲絕,喘滿自汗,四肢厥逆,面色青白,全不入食,續命丸

白話文:

治療虛弱、長期生病、元氣極度衰弱、呼吸急促、出汗、四肢冰冷、臉色青白、完全不吃東西的病症。

續命丸藥方:

  • 人參:四兩
  • 粉防風:二兩
  • 細辛:二兩
  • 當歸:一兩
  • 白術:一兩
  • 黃耆:一兩
  • 川芎:一兩
  • 遠志:一兩
  • 茯苓:一兩
  • 甘草:一兩
  • 炙甘草:一兩
  • 肉桂:一兩
  • 炮附子:六錢
  • 龍骨:六錢
  • 牡蠣:六錢

以上藥材共研為末,煉成蜜丸, mỗi次服 2 丸,以人參湯送服。連續服用,直到病情好轉。

楮實(四兩),附子(炮裂去皮臍),桂(去粗皮各一兩),牛膝(酒浸一宿切焙一兩半),蜀椒(去目併合口者炒出汗二兩)

白話文:

楮樹果實(四兩)、附子(炮製後裂開、去除皮和臍)、桂皮(去除粗皮,各一兩)、牛膝(用酒浸泡一夜,切片並烘烤,一兩半)、四川花椒(去除種子,並用小火炒至出汗,二兩)

上五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或鹽湯下,空心食前服。

治五勞手足逆冷,肌體羸瘦,面干少色,四肢拘急,不思飲食,及陰毒傷寒,四肢厥冷,面青自汗,婦人血臟虛冷,傷中帶下,男子膀胱小腸寒疝氣痛,或小便頻數,淋瀝不禁,及久患滑泄瀉痢,悉治之,內固丸

白話文:

治療以下疾病:

  1. 五勞:手腳冰涼、身體瘦弱、臉色枯黃、四肢拘謹、不想吃東西。

  2. 陰毒傷寒:四肢冰涼、臉色青黑、自汗。

  3. 婦人血臟虛冷:月經不調、帶下。

  4. 男子膀胱小腸寒疝氣痛:小腹疼痛、小便頻數、遺尿。

  5. 久患滑泄瀉痢:長期的腹瀉。

內固丸配方如下:

  • 黃耆:10克
  • 白朮:10克
  • 茯苓:10克
  • 防風:10克
  • 當歸:10克
  • 芍藥:10克
  • 川芎:10克
  • 丹參:10克
  • 生地黃:10克
  • 熟地黃:10克
  • 山藥:10克
  • 澤瀉:10克
  • 豬苓:10克
  • 白茯苓:10克
  • 赤茯苓:10克
  • 薏苡仁:10克
  • 芡實:10克
  • 蓮子:10克
  • 黨參:10克
  • 黃精:10克
  • 肉桂:10克
  • 乾薑:10克
  • 附子:10克
  • 炮薑:10克
  • 細辛:10克
  • 麻黃:10克
  • 桂枝:10克
  • 生薑:10克
  • 大棗:10克
  • 甘草:10克
  • 蜂蜜:適量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加水或蜂蜜調和,製成丸劑,每日服用2-3次,每次6-9克。

硫黃(研),烏頭(水浸三日切以鹽炒黃去鹽不用),青橘皮(去白炒),蘹香子(鹽炒各二兩),楝實(銼炒一分)

白話文:

硫磺(研磨成粉末),烏頭(用水浸泡三天,切片後用鹽炒黃,去除鹽分,不用),青橘皮(去掉白色部分,炒製),蘹香子(用鹽炒製,各取二兩),楝實(銼碎後炒製,取一分)

上五味,搗羅為末,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雄黃研細為衣,每服七丸至十丸,鹽湯或溫酒下,空心食前服。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酒煮麵糊,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再將雄黃研磨成細粉,做成外衣。每次服用七到十丸,用鹽湯或溫酒送服,空腹時,在飯前服用。

治虛勞手足逆冷,腳膝疼痛,補虛黃耆浸酒

黃耆(去蘆頭二兩),萆薢,防風(去叉),芎藭,牛膝(去苗各一兩半),獨活(去蘆頭),山茱萸(各一兩),五味子(二兩)

白話文:

黃耆(去掉蘆頭,二兩),萆薢,防風(去掉叉枝),芎藭,牛膝(去掉幼苗,各一兩半),獨活(去掉蘆頭),山茱萸(各一兩),五味子(二兩)

上八味細銼,用生絹袋子貯之,以好酒二斗浸,秋冬五日,春夏三日,每日空腹溫服半盞。

治丈夫五勞七傷,小便數,饒虛汗,足膝冷疼,不能久立,健忘昏塞,精神不爽。山芋蓯蓉丸

白話文:

治療丈夫過度勞累和受傷,小便頻繁,虛汗多,足膝冷痛,不能久站,健忘昏沉,精神不振。

山藥、蓯蓉丸的配方:

  • 山藥一斤,研末
  • 蓯蓉半斤,研末
  • 菟絲子五兩,研末
  • 枸杞子五兩,研末
  • 遠志五兩,研末
  • 肉蓯蓉五兩,研末

將所有藥物混合均勻,製成丸劑,每丸重五分。每日服用三次,每次服用十丸,溫酒送服。

山芋,肉蓯蓉(酒浸切焙),牛膝(酒浸切焙),菟絲子(酒浸搗焙),五味子,杜仲(去粗皮炙銼),澤瀉熟乾地黃(焙),茯神(去木),人參,山茱萸,桂(去粗皮),巴戟天(去心),石槲(去根),鹿茸(去毛酥炙),蛇床子,遠志(去心),續斷,覆盆子,天雄(炮裂去皮臍),甘草(炙銼等分)

白話文:

山藥、肉蓯蓉(用酒浸泡,切碎後烘培)、牛膝(用酒浸泡,切碎後烘培)、菟絲子(用酒浸泡,搗碎後烘培)、五味子、杜仲(去除粗皮,炙熱後切碎)、澤瀉、熟乾地黃(烘培)、茯苓(去除木質部分)、人參、山茱萸、桂皮(去除粗皮)、巴戟天(去除心部)、石斛(去除根部)、鹿茸(去除毛髮,酥炙後)、蛇牀子、遠志(去除心部)、續斷、覆盆子、天雄(炮裂後去除皮和臍)、甘草(炙熱後切碎,與其他藥材等分)

上二十一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空心食前、日再服,一方為散,酒調下二錢匕。

白話文:

前面所列21味藥材,搗碎然後過篩,和蜂蜜製成丸劑,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30丸,用溫酒送服,空腹飯前服用,每天服用兩次;另一種方法是製成散劑,用酒送服,每次服2錢。

治五勞七傷,髓液虛憊,四肢逆冷,黃耆丸方

黃耆(銼),肉蓯蓉(酒浸切焙),五味子,天雄(炮裂去皮臍),牛膝(酒浸切焙各二兩),熟乾地黃(三兩),乾薑(炮),山芋,山茱萸,桂(去粗皮各一兩半)

白話文:

黃耆(切碎),肉蓯蓉(用酒浸泡切片後焙乾),五味子,天雄(炮製後裂開去除皮和臍),牛膝(用酒浸泡切片後焙乾,各兩),熟乾地黃(三兩),乾薑(炮製過),山藥,山茱萸,肉桂(去除粗皮,各一兩半)。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