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九十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 (3)

1. 虛勞咳唾膿血

論曰虛勞之人,氣血久耗,寒邪僭熱,伏結上焦,內傷心肺,殘賊營衛,心主血,血為營。肺主氣,氣為衛,營衛不調,金火相剋,其病難治,則因咳嗽間有膿血者,津液腐化也,宜潤養上焦,滋益營衛,則病緩而可已。

治五勞咳嗽,咯唾膿血,言語聲嗄,日漸羸劣,不欲飲食,鱉甲湯方

白話文:

古書中記載,虛勞之人,氣血長期消耗,寒邪潛伏在心肺以上,內傷心肺,殘害損傷營衛,心主宰血液,血液為營。肺主宰氣,氣為衛,營衛失調,肺氣與心火相剋,這種疾病難以治癒,因此咳嗽時伴有膿血,津液腐化,應潤養心肺以上,滋養營衛,則病情緩解而可以痊癒。

鱉甲(去裙襴酒浸炙一兩半),柴胡(去苗一兩),人參,白朮,知母(焙),半夏(湯洗去滑炒),桔梗(炒),紫菀(去苗土各一兩一分),桑根白皮(炙銼一兩半),芎藭(三分),芍藥(炒一兩一分),當歸(切焙),秦艽(去苗土),地骨皮(各一兩半),甘草(炙),桂(去粗皮各三分),虎頭骨(酒浸炙一兩),生乾地黃(焙),赤茯苓(去黑皮),檳榔(煨),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半)

白話文:

鱉甲(去除裙襴,用酒浸泡,炙烤成一兩半),柴胡(去除苗一兩),人參,白朮,知母(烘焙),半夏(用湯洗去滑後炒熟),桔梗(炒熟),紫菀(去除苗,各一兩一分),桑根白皮(炙烤研成粉末,一兩半),芎藭(三分),芍藥(炒熟,一兩一分),當歸(切片烘烤),秦艽(去除苗,一兩半),地骨皮(一兩半),甘草(炙烤),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各三分),虎頭骨(用酒浸泡,炙烤成一兩),生乾地黃(烘烤),赤茯苓(去除黑色外皮),檳榔(煨熟),附子(炮裂去除外皮臍,各一兩半)

上二十一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一棗大拍碎,煎至七分,去滓空腹食前溫服,日三,如有寒熱,小便赤澀者,更加蔥白一莖,豉四十粒。

白話文:

以上二十一種藥材,切碎成芝麻大小,每次服用三錢,加一盞水,放入切碎的生薑,煎至七分熟,去渣空腹服用,每天三次。如果感到寒熱交替,小便發赤,刺痛的話,可以再加入一莖蔥白和四十粒豉。

治五勞七傷,四肢少力,肌瘦盜汗,遺精心忪,不思飲食,咳嗽唾膿血,柴胡湯方

白話文:

治療因工作過度或過度勞累造成的五勞七傷。症狀包括四肢無力、肌肉消瘦、盜汗、健忘、注意力不集中、不想吃東西、咳嗽吐膿血。方劑:柴胡湯。

柴胡(去苗一兩半),鱉甲(去裙襴醋炙),秦艽(去苗土),知母(焙),桂(去粗皮),人參,白茯苓(去黑皮),附子(炮裂去皮臍),黃耆,五味子,羌活(去蘆頭),木香,沉香(各半兩),枳殼(去瓤炒一分),枸杞子(一分),檳榔(炮銼二枚)

白話文:

柴胡(去掉根鬚,一兩半),鱉甲(去掉裙邊,用醋炙烤),秦艽(去掉根鬚,土),知母(焙乾),桂皮(去掉粗皮),人參,白茯苓(去掉黑皮),附子(炮裂,去掉皮和臍),黃耆,五味子,羌活(去掉蘆頭),木香,沉香(各半兩),枳殼(去掉瓤炒熟,一分),枸杞子(一分),檳榔(炮製成碎末,兩枚)

上一十六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治虛勞煩躁,羸瘦發熱,面紅頰赤,咳吐膿血,鱉甲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的中藥材料研磨成像芝麻豆子大小的顆粒,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碗水煎煮至剩下六分量,去掉藥渣後溫熱服用,不受時間限制。

用於治療虛勞煩躁、身體消瘦發熱、面色紅潤臉頰赤紅、咳嗽伴有膿血等症狀,這是鱉甲湯的方劑。

鱉甲(醋炙黃),桑根白皮(銼),甘草(炙銼),貝母(去心炒),麥門冬(去心焙),白朮,人參,陳橘皮(去白焙各一兩),胡黃連,知母(焙),麻黃(去根節),黃芩(去黑心),百部,紫菀(去苗土),山梔子仁,栝蔞根,柴胡(去苗),款冬花(各半兩)

白話文:

鱉甲(用醋炙黃),桑根的白皮(切碎),甘草(炙過並切碎),貝母(去除內心,炒過),麥門冬(去除內心,焙過),白朮,人參,陳橘皮(去白色部分,焙過,各一兩),胡黃連,知母(焙過),麻黃(去除根和節),黃芩(去除黑色心),百部,紫菀(去除莖和土),山梔子仁,栝蔞根,柴胡(去除莖),款冬花(各取半兩)

上一十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入杏仁七枚去皮尖,再同煎至六分,去滓臨臥溫服,如嗽止,不用杏仁,只用生薑少許同煎。

治虛勞咳嗽,咯唾膿血,葳蕤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八味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取三錢的藥量,加上一杯半的水,煎煮至藥液剩八分滿,再加入七顆去皮去尖的杏仁,繼續煎煮至藥液剩六分滿,然後過濾渣滓,在睡前溫熱服用。如果咳嗽已經停止,就不用加杏仁,只需要加入少許生薑一起煎煮即可。

葳蕤,百部(各一分),麥門冬(去心焙),阿膠(炒令燥),馬兜鈴(各半兩),白茯苓(去黑皮),人參,甘草(炙銼),桑根白皮(銼各一兩)

白話文:

葳蕤、百部(各1錢),麥門冬(去心焙),阿膠(炒令燥),馬兜鈴(各半兩),白茯苓(去黑皮),人參、甘草(炙銼),桑根白皮(銼各1錢)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烏梅一個,生薑二片,同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治虛勞心肺俱傷,咳唾膿血,如聖黃耆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中的九味藥,粗略地搗碎後篩去粉末,每次取三錢匕的藥量,加水一盞,放入一個烏梅、兩片生薑,一起煎煮至六分之一的量,去除藥渣後,不拘於服用時間,溫熱服用即可。

黃耆(銼),烏梅(去核),知母(焙),甘草(炙銼),款冬花,秦艽(去苗土),貝母(去心炒),半夏(湯洗七遍焙各一兩),糯米,桑根白皮(銼各一分),桃仁(去皮尖麩炒),鱉甲(去裙襴醋炙黃各半兩),人參(一兩半),柴胡(去苗二兩)

白話文:

  1. 黃耆:切碎

  2. 烏梅:去核

  3. 知母:烘焙

  4. 甘草:炙烤切碎

  5. 款冬花:直接使用

  6. 秦艽:去掉莖葉和泥土

  7. 貝母:去心炒熟

  8. 半夏:用沸水洗七次,然後烘焙,每種各一兩

  9. 糯米:直接使用

  10. 桑根白皮:切碎,各一份

  11. 桃仁:去皮尖,用麩皮炒熟

  12. 鱉甲:去裙襴,用醋炙烤至黃色,各半兩

  13. 人參:一兩半

  14. 柴胡:去苗,二兩

上一十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三片,桃柳枝蔥白薤白各少許,同煎至六分,不拘時候,去滓溫服。

治虛勞咳嗽,咯唾膿血,蛤蚧湯方

白話文:

以上十四種藥材,粗略搗碎後篩至均勻,每次取三錢煎藥,加入一杯半的水,放入三片生薑,少許桃樹或柳樹枝條、蔥白和薤白,一起煮到剩下六分之一,不限時間,過濾藥渣後溫熱服用。

蛤蚧(酒浸一宿酥炙),知母(焙),貝母(去心炒),鹿角膠(炙燥),甘草(炙銼),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枇杷葉(拭去毛炙),葛根(銼),人參(各一兩),桑根白皮(炙銼三分)

白話文:

蛤蚧(用酒浸泡一夜,然後酥炙),知母(烘焙),貝母(去除內心炒),鹿角膠(炙烤至乾燥),甘草(炙烤並切碎),杏仁(去皮、尖端和雙仁,用麩皮炒),枇杷葉(擦去絨毛,並炙烤),葛根(切碎),人參(各一兩),桑根白皮(炙烤並切碎,三分量)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治虛勞氣胸膈不利,咳唾稠黏,五味子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加入一碗水煎煮至剩下八分,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虛弱疲勞、胸膈不舒暢以及咳嗽伴有黏稠痰液。這是五味子散的配方。

五味子(一兩),訶黎勒皮(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枳殼(二分麩炒微黃去瓤),前胡(一兩去蘆頭),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焙),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紫蘇莖葉(三分),大腹皮(三分銼),麥門冬(一兩去心),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五味子一兩,訶黎勒皮一兩,人參三分去掉蘆頭,枳殼二分麩炒微黃去掉內瓤,前胡一兩去掉蘆頭,陳橘皮半兩用湯浸泡去掉白色表皮後烘乾,半夏半兩用湯洗七遍去掉黏滑的部分,紫蘇莖葉三分,大腹皮三分切碎,麥門冬一兩去掉心,甘草三分炙烤微赤後切碎。

上十一味,搗篩為散,每服四錢匕,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日二。

治虛勞咳唾稠黏,咽喉不利,茯苓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一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匕的量,加入一中盞水和半分生薑,煎煮到剩下六分,去掉渣滓,不限時間溫熱服用,每日兩次。

用於治療虛勞引起的咳嗽且痰多黏稠、咽喉不適,這是茯苓散的方劑。

赤茯苓(一兩去皮),麥門冬(一兩去心),生乾地黃(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前胡(二兩去蘆頭),枳實(一兩麩炒微黃),赤芍藥(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射干(一兩)

白話文:

赤茯苓(一兩,去皮):茯苓具有利尿、健脾、益氣的功效。

麥門冬(一兩,去心):麥門冬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

生乾地黃(一兩):生乾地黃具有滋陰補血、養肝益腎的功效。

人參(一兩,去除蘆頭):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的功效。

前胡(二兩,去除蘆頭):前胡具有疏肝理氣、平喘化痰的功效。

枳實(一兩,麩炒至微黃):枳實具有理氣健胃、化痰消積的功效。

赤芍藥(一兩):赤芍藥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的功效。

甘草(半兩,炙至微赤,切碎):甘草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的功效。

射干(一兩):射干具有清熱利尿、通便導滯的功效。

上九味,搗篩為散,每服三錢匕,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虛勞上焦浮熱,咳唾稠黏,黃耆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九味藥材搗碎並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加入一中盞水煎煮至剩下六分,去渣後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用來治療虛勞導致的上焦浮熱、咳嗽且痰液黏稠的情況。[這是黃耆散的配方]

黃耆(一兩銼),赤茯苓(三分),麥門冬(三分去心),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桑白皮(三分),射干(三分),桔梗(三分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黃耆(60克,切片)

赤茯苓(15克)

麥門冬(15克,去核)

枳殼(15克,麩炒至微黃,去瓤)

桑白皮(15克)

射干(15克)

桔梗(15克,去蘆頭)

甘草(30克,炙至微紅,切片)

上八味,搗篩為散,每服四錢匕,水一中盞,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虛勞冷氣,心腹痞滿,不思飲食,四肢少力,白朮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匕的量。用水一中盞加上半分生薑一起煎煮至剩下六分,去掉渣滓,不分時間溫熱服用。

用來治療虛勞引起的冷氣、心腹脹滿不適、沒有食慾以及四肢無力,這是白朮散的方子。

白朮(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訶黎勒(一兩煨去核),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焙),草豆蔻(一兩),桂心(三分)

白話文:

白朮(一兩),人參(三分,去掉蘆頭),訶黎勒(一兩,用火烤熟後去掉果核),陳橘皮(一兩,用熱水浸泡後去掉白色的外皮),草豆蔻(一兩),桂心(三分)

上六味,搗篩為末,每服四錢匕,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虛勞體熱,消瘦骨蒸,阿膠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六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匕的量。取一中等大小的杯子裝水,加入半分生薑和三枚大棗,煎煮到剩下六分的水量,然後去掉渣滓。不拘時間,稍微溫熱時服用。

用於治療虛勞體熱、消瘦骨蒸的阿膠散方。

阿膠(碎炒),人參(去蘆頭),茯苓(去皮),玄參(去苗),丹參(去蘆頭),防風(去叉),黃耆,生乾地黃(焙),地骨皮,山梔子仁,葛根,柴胡(去苗),秦艽(去苗土),黃連(去須)龍膽(去土),枳殼(去瓤麩炒),麥門冬(去心焙),百合,鱉甲(去裙襴醋炙),甜葶藶(隔紙炒),防己,甘草(炙),栝蔞根,馬兜鈴,大黃(銼炒),桔梗(炒),知母(焙),貝母(去心),款冬花,石膏(碎),麻黃(去節),桑根白皮(炙銼),黃芩(去黑心),白藥子,杏仁(去皮尖麩炒各一兩),檳榔(五枚)

白話文:

  • 阿膠(炒碎)

  • 人參(去除蘆頭)

  • 茯苓(去除外皮)

  • 玄參(去除花苗)

  • 丹參(去除蘆頭)

  • 防風(去除分叉)

  • 黃耆

  • 生乾地黃(烘焙)

  • 地骨皮

  • 山梔子仁

  • 葛根

  • 柴胡(去除花苗)

  • 秦艽(去除花苗和泥土)

  • 黃連(去除鬚)

  • 龍膽(去除泥土)

  • 枳殼(去除瓤麩,炒製)

  • 麥門冬(去除中心,烘焙)

  • 百合

  • 鱉甲(去除裙襴,醋炙)

  • 甜葶藶(隔紙炒)

  • 防己

  • 甘草(炙製)

  • 栝蔞根

  • 馬兜鈴

  • 大黃(切碎,炒製)

  • 桔梗(炒製)

  • 知母(烘焙)

  • 貝母(去除中心)

  • 款冬花

  • 石膏(研碎)

  • 麻黃(去除節點)

  • 桑根白皮(炙製,切碎)

  • 黃芩(去除黑心)

  • 白藥子

  • 杏仁(去除外皮尖端,麩炒,各一兩)

  • 檳榔(五枚)

上三十六味,㕮咀如麻豆大,和勻,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入青蒿七枝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臨臥服。

治虛勞咳嗽,上氣壅熱,咯吐膿血,白前飲方

白話文:

上述共三十六種藥材,嚼碎後大小像麻子,均勻混合後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半,再放入切成七段的青蒿一起煎,煎到剩七分之時,把藥渣濾掉後溫熱服用,在飯後睡前服用。

白前(二兩半),桑根白皮(炙),桔梗(炒各三兩),白茯苓(去黑皮三分),杏仁(去雙仁皮尖熬一兩半),甘草(一兩炙)

白話文:

  • 白前:二兩半

  • 桑根白皮:炙,三兩

  • 桔梗:炒,三兩

  • 白茯苓:去黑皮,三分

  • 杏仁:去雙仁皮尖,熬一兩半

  • 甘草:一兩,炙

上六味,各銼如麻豆大,拌勻,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取七分,去滓食後溫服,日二。

治虛勞咳嗽不止,肺氣損傷,咯吐膿血,日漸痿瘦,通神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六種藥材各自切碎至如同芝麻或豆子大小,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取七分量的藥汁,去掉殘渣,在飯後溫熱服用,每日兩次。

用於治療虛勞引起的咳嗽不止、肺氣受損、咳出膿血以及身體逐漸消瘦的情況,這是通神湯的配方。

土馬鬃(焙乾二兩),枳實(去瓤麩炒),白茯苓(去黑皮),秦艽(去苗土),甘草(炙銼),柴胡(去苗),人參,生乾地黃(焙各一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白話文:

土馬鬃(烘乾二兩),枳實(去除果瓤和麩皮,炒熟),白茯苓(去除黑皮),秦艽(去除根莖和泥土),甘草(炙烤並切碎),柴胡(去除根莖),人參,生乾地黃(烘乾,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