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八十八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八 (8)

1. 虛勞寒熱

論曰虛勞寒熱者,以腑臟久虛,陰陽交爭,營衛不足所致,陽氣勝則熱,陰氣勝則寒,陰陽相勝,故寒熱互作。

白話文:

虛勞寒熱的情況,是因為臟腑長期虛弱,陰陽相互爭鬥,營養和防禦力不足所引起的。當陽氣佔上風時就會感到熱,陰氣佔上風時則會感到冷,由於陰陽互相克制,所以會交替出現寒冷和發熱的症狀。

治虛勞寒熱往來,不思飲食,口舌生瘡,四肢勞倦,五心煩躁,肌膚不澤,木香鱉甲湯方

白話文:

治療虛勞,寒熱交替,不想吃東西,口舌生瘡,四肢勞累,五心煩躁,皮膚乾燥粗糙。

木香鱉甲湯:

  • 木香:3克
  • 鱉甲:15克
  • 茯苓:9克
  • 白朮:9克
  • 人參:6克
  • 甘草:6克
  • 黃耆:9克
  • 當歸:9克
  • 熟地:9克
  • 白芍:6克
  • 澤瀉:9克
  • 防己:9克
  • 桂枝:6克
  • 生薑:3克
  • 大棗:10枚

用法:將所有藥材加水煎煮,分兩次服用。

木香(一分),鱉甲(九肋者去裙襴酥炙黃一兩),柴胡(去苗一兩),秦艽(去苗土三分),黃耆(一兩),知母(焙三分),白茯苓(去黑皮三分),人參(一兩),桔梗(炒三兩),白朮(一兩),甘草(炙一兩),防風(去叉三分),肉豆蔻(去殼一分),半夏(半兩生薑三兩取汁煮令汁盡焙),枳殼(去瓤麩炒),芍藥(各三分)

白話文:

  • 木香:一份

  • 鱉甲:九肋的鱉甲,去除裙襴,酥炙至黃色,一兩。

  • 柴胡:去掉根鬚,一兩。

  • 秦艽:去掉根鬚,研成粉末,三分。

  • 黃耆:一兩。

  • 知母:焙乾,三分。

  • 白茯苓:去掉黑皮,三分。

  • 人參:一兩。

  • 桔梗:炒製,三兩。

  • 白朮:一兩。

  • 甘草:炙製,一兩。

  • 防風:去掉叉枝,研成粉末,三分。

  • 肉豆蔻:去掉外殼,研成粉末,一分。

  • 半夏:半兩,生薑三兩去汁,煮至汁液耗盡,焙乾。

  • 枳殼:去除瓤和麩,炒製。

  • 芍藥:各三分。

上一十六味,細銼如麻豆大,每服半兩,生薑一分切碎,棗三枚,水三盞,煎至二盞,去滓分溫二服,早晨日晚各一。

白話文:

上述十六味藥,切成麻豆般大小,每次取半兩,加入一分切碎的生薑、三枚棗子、三碗水,煎煮至剩下兩碗藥液,去渣後,分兩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治虛勞寒熱,日漸羸瘦,行步艱難,飲食不進,狀如瘧疾,柴胡當歸湯方

白話文:

治療由於體虛引起的持續發燒、身體逐漸消瘦,走路困難,飲食不進,症狀像瘧疾,使用柴胡當歸湯方。

柴胡(去苗),當歸(切焙),防風(去叉),白芷,附子(炮裂去皮臍),白朮,牡丹皮,桂(去粗皮),天仙藤,秦艽(去苗土),桔梗(炒),芍藥,人參,麻黃(去根節),木香(各一兩)知母(切焙半兩),甘草(炙銼半兩)

白話文:

柴胡(去除莖葉)、當歸(切片烘烤)、防風(去除分叉的根莖)、白芷、附子(炮製後去除皮和肚臍)、白朮、牡丹皮、桂皮(去除粗皮)、天仙藤、秦艽(去除莖葉和根部泥土)、桔梗(炒熟)、芍藥、人參、麻黃(去除根和莖節)、木香(各一兩)知母(切片烘烤半兩)、甘草(炙烤並切碎半兩)

上一十七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劈,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治虛勞寒熱,羸瘦食減,肢體困,柴胡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七種藥材,切成像芝麻豆子大小的碎片,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加入一盞水,再放入三片生薑和一枚剖開的大棗,一同煎煮至水量剩下七成,然後去掉藥渣,在空腹時溫熱服用。

用來治療虛弱勞損、忽冷忽熱、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四肢無力等症狀,這是柴胡丸的配方。

柴胡(去苗一兩),鱉甲(醋炙去裙襴二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焙),山梔子仁,常山知母(切焙),秦艽(去苗土),黃芩(去黑心),白朮,檳榔(銼),桔梗(炒),芍藥,枳殼(去瓤麩炒),白茯苓(去黑皮),貝母(去心),人參,熟乾地黃(焙),前胡(去蘆頭),防風(去叉),紫菀(去苗土),麻黃(去根節),黃耆(細銼),陳橘皮(去白麩炒),桂(去粗皮各一兩),京三稜(炮銼三兩)

白話文:

柴胡(一兩,除去細根)

鱉甲(兩兩,用醋炙後,去掉裙襴部分)

厚朴(一兩,去掉粗皮,用生薑汁炙後,再烘焙)

山梔子仁(一兩)

常山知母(一兩,切片後烘焙)

秦艽(一兩,去掉細根和泥土)

黃芩(一兩,去掉黑色芯)

白朮(一兩)

檳榔(一兩,切碎)

桔梗(一兩,炒過)

芍藥(一兩)

枳殼(一兩,去掉瓤,炒焦)

白茯苓(一兩,去掉黑皮)

貝母(一兩,去掉心)

人參(一兩)

熟乾地黃(一兩,烘焙過)

前胡(一兩,去掉蘆頭)

防風(一兩,去掉叉)

紫菀(一兩,去掉細根和泥土)

麻黃(一兩,去掉根和節)

黃耆(一兩,細細切碎)

陳橘皮(一兩,去掉白色瓤,炒過)

桂枝(一兩,去掉粗皮)

京三稜(三兩,炮製後切碎)

上二十五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空心日午夜臥服。

治虛勞寒熱,周身疼痛,咳嗽痰壅,黃耆湯方

白話文:

以上二十五味中藥,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酒送服,空腹時在中午和晚上睡前服用。

黃耆(細銼),柴胡(去苗),鱉甲(去裙襴醋炙),肉豆蔻(炮去殼),白芷,秦艽(去苗土)桂(去粗皮),桔梗(炒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當歸(切焙),白茯苓(去黑皮),人參,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炙銼),熟乾地黃(焙),海桐皮(銼),芍藥,木香,酸棗仁(炒),沉香(銼),荊芥穗(半兩),檳榔(銼各半兩)

白話文:

  • 黃耆(切細)

  • 柴胡(去掉細苗)

  • 鱉甲(去掉裙襴,用醋炙烤)

  • 肉豆蔻(炒熟後去掉殼)

  • 白芷

  • 秦艽(去掉細苗和泥土)

  • 桂皮(去掉粗皮)

  • 桔梗(各炒一兩)

  • 麥門冬(去掉心,焙乾)

  • 當歸(切片,焙乾)

  • 白茯苓(去掉黑皮)

  • 人參

  • 枳殼(去掉果瓤,麩炒)

  • 甘草(炙烤後切碎)

  • 熟乾地黃(焙乾)

  • 海桐皮(切碎)

  • 芍藥

  • 木香

  • 酸棗仁(炒熟)

  • 沉香(切碎)

  • 荊芥穗(半兩)

  • 檳榔(切碎,各半兩)

上二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空心日午近夜各一。

治寒熱虛勞,四肢無力,面色枯悴,秦艽湯方

白話文:

以上二十二種藥材,粗略搗碎後篩過,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加入一碗水和三片生薑,一起煎煮到剩下七分,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空腹時、接近中午以及傍晚各服用一次。

用來治療因寒熱引起的虛弱疲勞、四肢無力及面色枯槁憔悴,這是秦艽湯的配方。

秦艽(去苗土),前胡(去蘆頭),桔梗(炒各二兩),龍膽,人參(各一兩),甘草(炙銼一兩),柴胡(去苗四兩)

白話文:

秦艽(去除根部),前胡(去除蘆頭),桔梗(炒熟,各二兩),龍膽,人參(各一兩),甘草(炙烤,切碎,一兩),柴胡(去除根部,四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烏梅一枚拍碎,生薑二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白話文:

將以上七種中藥材,粗略搗碎後篩勻,每次取三錢匕,加入一杯水,放入一個拍碎的烏梅和兩片生薑,煎至藥液減少七分之一,去除藥渣,溫熱後服用,不拘於特定時間。

治虛勞寒熱,背胛勞倦,肢節痠疼,多困少力,飲食無味,面黃體瘦,鱉甲散方

白話文:

針對虛弱、寒冷而發熱,背部和肩胛骨勞累疲倦,四肢關節痠痛,容易疲倦、力氣不足,食慾不振、面黃肌瘦的情況,可以使用鱉甲散。

處方:

  • 鱉甲一枚
  • 熟地黃一兩
  • 當歸四錢
  • 芍藥四錢
  • 白朮四錢
  • 茯苓四錢
  • 黨參四錢
  • 黃耆四錢
  • 炙甘草二錢
  • 生薑三片
  • 大棗三枚

用法:

  1. 將鱉甲搗碎成粉末。

  2. 將其他藥材混合在一起,研磨成細粉。

  3. 將鱉甲粉末和藥材粉末混合均勻。

  4. 每次取一兩藥粉,用溫水送服。

  5. 每日服用兩次,早晚各一次。

功效:

補氣養血、滋陰健脾、益氣生津、 رفع مستوى النشاط.

鱉甲(去裙襴醋炙黃),柴胡(去苗),秦艽(去苗土),牡丹皮,附子(炮裂去皮臍各等分)上五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三錢匕,用獖豬腎一枚,去筋膜切,蔥白一寸,椒末少許,同研細,與藥相和,別用童子小便半盞,水一盞,煎沸攪令勻,盞子蓋之,放溫服。

治五勞七傷,氣虛羸疲,骨節疼痛,人參湯方

白話文:

鱉甲(除去裙襴,用醋炙黃),柴胡(除去根須),秦艽(除去根須和泥土),牡丹皮,附子(炮製裂開,去除外皮和肚臍,各等分)。把以上五味藥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匙,配上一枚野豬腎,去掉筋膜切碎,蔥白一寸,少許花椒末,一起研磨成細末,與藥物混合。另用童子小便半杯,水一杯,煮沸後攪拌均勻,蓋上茶杯蓋,放置溫熱後服用。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附子(半兩炮裂),柴胡(去苗),枳殼(去瓤麩炒),白朮,秦艽(去苗土各一兩)

白話文:

人參

茯苓(去黑皮)

附子(半兩炮裂)

柴胡(去苗)

枳殼(去瓤麩炒)

白朮

秦艽(去苗、去泥各一兩)

上七味,銼如麻豆,每服水三盞,豬腎一枚,去脂膜切作薄片,煮熟豬腎,入藥末二錢匕,蔥白一寸,烏梅半枚拍碎,生薑二片,同煎數沸,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虛勞寒熱,四肢羸困,不思飲食,秦艽當歸湯方

白話文:

將上七味藥材磨成像芝麻一樣大小的碎末。每次取三碗水,加入一片切成薄片的豬腎,將豬腎煮熟後,放入兩錢的藥末,一寸長的蔥白,半枚拍碎的烏梅,兩片生薑,一同煎煮數次,去渣後趁溫熱時服用,服用時間不限。

秦艽(去苗土),當歸(二味醇酒浸經宿焙),人參,乾漆(炒煙出),白茯苓(去黑皮),白朮(各半兩),柴胡(去苗),鱉甲(去裙襴醋炙各一兩),木香,烏頭(炮裂去皮臍),甘草(炙銼各半兩)

白話文:

秦艽(去掉根莖和泥土),當歸(兩味藥材用醇酒浸泡一夜後焙乾),人參,乾漆(炒至冒煙後去除),白茯苓(去除黑色的表皮),白朮(各半兩),柴胡(去掉根莖),鱉甲(去除裙邊,用醋炙,各一兩),木香,烏頭(炮裂後去除表皮和肚臍),甘草(炙後切碎,各半兩)。

上一十一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小麥五十粒,同煎取一盞,去滓稍熱服。

治虛勞寒熱,喘嗽煩滿,夜多虛汗,不思飲食,五心煩熱,鱉甲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一種藥材,切成像麻豆一樣大小,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滿杯半,小麥五十粒,一起煎煮到剩下一滿杯,去渣,稍熱服下。

鱉甲(去裙襴醋炙二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二兩),木香,青橘皮(湯浸去白焙),柴胡(去苗),人參,大黃(煨銼),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食後臨臥。

白話文:

鱉甲(去除裙邊,醋炙二兩),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後切碎,二兩),木香,青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烘烤),柴胡(去除苗),人參,大黃(煨過後切碎),白茯苓(去除黑色外皮,各半兩)

治虛勞營衛不調,寒熱羸瘦,肢體煩倦,頭目昏疼,飲食無味,多困少力,前胡湯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虛勞引起的營衛不調,出現寒熱交替、身體消瘦、四肢疲倦、頭暈眼花、食慾不振、睏倦乏力等症狀。

以下是「前胡湯」的藥方:

  • 前胡:6克
  • 茯苓:12克
  • 白朮:12克
  • 人參:10克
  • 甘草:6克
  • 生薑:3片
  • 大棗:3枚

將藥材一起放入水中煎煮,然後取汁服用。

前胡(去蘆頭),柴胡(去苗),桔梗(炒),羌活(去蘆頭),獨活(去蘆頭),人參,枳殼(去瓤麩炒),鱉甲(去裙襴醋炙各一兩),旋覆花(一兩半),甘草(炙銼半兩),石膏(碎一分)

白話文:

前胡(去除蘆頭),柴胡(去除苗),桔梗(炒製),羌活(去除蘆頭),獨活(去除蘆頭),人參,枳殼(去除內膜和麩皮,炒製),鱉甲(去除裙襴,用醋炙製,各一兩),旋覆花(一兩半),甘草(炙製並切碎,半兩),石膏(搗碎,一分)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虛勞寒熱心忪,骨節痠疼,胡黃連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一味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加入一碗水煎煮至剩七分,濾去藥渣後溫熱服用。

用來治療虛勞、寒熱交替、心慌不安以及骨節酸痛,這是胡黃連湯的方劑。

胡黃連,柴胡(去苗),鱉甲(去裙襴醋炙),甘草(炙銼),白蒺藜(炒),黃耆,附子(炮裂去皮臍各半兩),威靈仙(去土一兩)

白話文:

胡黃連、柴胡(去除根鬚)、鱉甲(去除裙邊,用醋炙烤)、甘草(炙烤並切成小塊)、白蒺藜(炒熟)、黃耆、附子(炮裂後去除皮臍,各半兩)、威靈仙(去除泥土,一兩)

上八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童子小便酒共半盞,烏梅一枚拍碎,同煎至一盞,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治虛勞寒熱困劣,渾身疼痛無力,鱉甲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種藥物搗碎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三錢匕,加上一杯水和半杯童子小便酒,再加入一顆拍碎的烏梅,一起煎煮至一碗的分量,去除藥渣後,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鱉甲(去裙襴醋炙三分),柴胡(去苗),肉蓯蓉(酒浸切焙),羌活(去蘆頭各二兩),知母(焙),虎骨(醋炙),常山,牛膝(切酒浸焙),芍藥,秦艽(去苗土),附子(炮裂去皮臍),豉(炒),黃連(去須各一兩),烏梅肉(焙),青蒿,白朮(各一兩半),桃仁(去皮尖雙仁炒黃三兩)

白話文:

鱉甲(去除裙襴,用醋炙三份),柴胡(去除根須),肉蓯蓉(用酒浸泡切片焙乾),羌活(去除蘆頭,各二兩),知母(焙乾),虎骨(用醋炙),常山,牛膝(切片用酒浸泡焙乾),芍藥,秦艽(去除根須和泥土),附子(炮裂去除皮和臍),豉(炒熟),黃連(去除鬚,各一兩),烏梅肉(焙乾),青蒿,白朮(各一兩半),桃仁(去除皮和尖,取雙仁,炒至金黃,三兩)

上一十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臨臥,溫米飲下。

治虛勞寒熱,羸瘦不下食,柴胡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搗碎並篩成細末,用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在空腹或臨睡前,用溫熱的米湯送服。

此方用於治療虛弱、勞損引起的寒熱交替症狀,以及體質瘦弱、食慾不振的情況。

柴胡(去苗),白茯苓(去黑皮各三兩),枳殼(去瓤麩炒),白朮(各二兩),人參,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半)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三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如人行七八里再服。

白話文:

柴胡(去除根部)、白茯苓(去除黑色外皮,各三兩)、枳殼(去除果瓤,炒至微黃)、白朮(各二兩)、人參、麥門冬(去除種子,焙乾,各一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