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八十七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七 (5)

1. 風勞

論曰風勞者,肝勞之類也,肝主風,風善行而數變,無所不至,勞傷之人,血氣俱虛,風邪易侵,或遊行皮膚,或沉滯腑臟,其病令人手足𤸷痹,筋脈拘急,頭旋眼暗,好怒多驚,尋覓衣縫,睡語狂呼,爪甲枯,目黯黑,是其證也。

白話文:

古文:論曰風勞者,肝勞之類也,肝主風,風善行而數變,無所不至,勞傷之人,血氣俱虛,風邪易侵,或遊行皮膚,或沉滯腑臟,其病令人手足麻痹,筋脈拘急,頭暈目眩,容易發怒、驚恐,喜歡找衣縫,睡夢中胡言亂語,爪甲枯萎,眼睛昏暗發黑,這就是風勞的徵狀。

中醫認為,風勞是肝勞的一種,肝臟主風,風性善於運行,容易變化,無處不到。由於勞累損傷,血氣虛弱,邪風容易侵襲人體,有的遊行於皮膚,有的沉積於臟腑,導致患者手足麻木,筋脈拘急,頭暈眼花,容易發怒、驚恐,喜歡找衣縫,睡夢中胡言亂語,爪甲枯萎,眼睛昏暗發黑。

治風勞攻注四肢,背胛痠疼,上焦虛熱,心胸躁悶,面體少色,困乏無力,元臟虛憊,腰腳沉重,日漸羸瘦,冷氣時攻,腹脅㽲刺脹滿,羌活湯

白話文:

治療風勞,會攻入四肢,導致背部和肩胛疼痛,上半身會感到燥熱,心中煩悶不適,臉色沒有光澤,疲倦沒有力氣,元氣不足,腰腿沉重,日漸消瘦,有時會受到寒氣的侵襲,腹部兩側會有刺痛和脹滿感。以下為羌活湯的處方:

羌活(去蘆頭),荊芥穗,附子(炮裂去皮臍),秦艽(去苗土),麻黃(去節各二兩),牛膝(酒浸切焙),白蒺藜(酒浸一宿焙各二兩),人參沉香(銼),牡丹皮當歸(切焙),甘草(炙銼),半夏生薑汁浸一宿切焙),白茯苓(去黑皮),鹿茸(酥炙去毛),萆薢防己,桂(去粗皮各一兩)

白話文:

羌活(去除蘆頭),荊芥穗,附子(用火炮裂後去皮和肚臍),秦艽(去除細根和泥土),麻黃(去除節,各取二兩),牛膝(用酒浸泡後切片焙乾),白蒺藜(用酒浸泡一夜後焙乾,各取二兩),人參,沉香(磨成粉),牡丹皮,當歸(切片焙乾),甘草(用火炙烤後磨成粉),半夏(用生薑汁浸泡一夜後切片焙乾),白茯苓(去除黑皮),鹿茸(用酥油炙烤後去除毛),萆薢,防己,桂皮(去除粗糙的表皮,各取一兩)。

上一十八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棗二枚,蔥白二寸,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空心午前臨臥各一。

白話文:

上面十八種藥材,研磨成麻豆般大小。每次服用3錢,加水一杯,放入2枚棗子,2寸蔥白,一起煎至七分熟,去渣溫服。空腹時,上午和睡前各服用一次。

治風勞四肢倦怠,百節痠疼,飲食減少,行履不得,涕唾稠黏,多困少力,面色萎黃,小便赤澀,黃耆鱉甲湯

白話文:

治療和風引起的勞倦疲勞、四肢無力疲倦、全身關節痠痛、飲食減少、行走不便、鼻涕口水黏稠、容易疲倦、力量不足,臉色萎黃、小便赤紅澀痛。

**藥方:**黃耆鱉甲湯

配方:

  • 黃耆:10克
  • 鱉甲:10克
  • 生地黃:10克
  • 麥門冬:10克
  • 五味子:5克
  • 人參:5克
  • 石斛:5克
  • 玉竹:5克
  • 當歸:5克
  • 川芎:5克
  • 赤芍藥:5克
  • 白芍藥:5克
  • 甘草:5克
  • 生薑:3片
  • 大棗:3枚

**用法:**將所有藥材一起放入鍋中,加水煎煮,取汁服用。

黃耆鱉甲(去裙襴醋炙),秦艽(去苗土),柴胡(去苗),當歸(切焙),知母(切焙各一兩),人參,芎藭,羌活(去蘆頭),赤茯苓(去黑皮),黃芩(去黑心),紫菀(去土),甘草(炙),芍藥,桑根白皮,白蘚皮,款冬花,陳橘皮(湯浸去白焙),貝母(去心炒),木香,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臍各半兩),丁香(一分)

白話文:

黃耆、鱉甲(去除裙襴,用醋炙)、秦艽(去除苗土)、柴胡(去除苗)、當歸(切片、烘焙)、知母(切片、烘焙各一兩)、人參、川芎、羌活(去除根莖的蘆頭)、赤茯苓(去除黑色外皮)、黃芩(去除中心的黑心)、紫菀(去除泥土)、甘草(炙制)、芍藥、桑根白皮、白蘚皮、款冬花、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烘焙)、貝母(去除中心,炒制)、木香、桂枝(去除粗皮)、附子(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臍,各半兩)、丁香(一分)

上二十三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大盞,入烏梅一枚,生薑三片,棗二枚劈,同煎至七分,去滓入麝香少許,稍熱服,入酒一半同煎尤佳。

白話文:

將上列的二十三味藥材,切成如麻豆般大小。每次取三錢匙,加上一大杯水,放入一顆烏梅、三片生薑、兩枚劈開的紅棗,一起煎煮至七分熟。將藥渣濾出,加入少許麝香,稍加熱後服用。如果加入一半的酒一起煎煮,效果會更好。

治風勞氣虛,咳嗽發熱,敗龜湯

敗龜(醋炙),虎骨(醋炙),防風(去叉),海桐皮(銼),當歸(切焙),芍藥,木通(銼各半兩),桂(去粗皮),木香,酸棗仁(炒),黃耆(銼),大腹(連皮銼),麻黃(去根節),牛膝(酒浸切焙各一兩)

白話文:

醋炙敗龜、醋炙虎骨、去除叉子的防風、銼過的桐皮、切焙當歸、芍藥、銼過的木通(各半兩)、去除粗皮的桂皮、木香、炒過的酸棗仁、銼過的大腹(連皮)、去除根節的麻黃、酒浸切焙過的牛膝(各一兩)

上一十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青蒿烏梅各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一方、加柴胡熟乾地黃各半兩。

白話文:

將以上十四種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取三錢匕,加入一杯水,再加入少許青蒿和烏梅,一起煎煮至七分熟,去渣後溫熱服用。另一種藥方,除了原有藥材外,再加入半兩柴胡和熟乾地黃。

治虛勞風氣不順,天麻散

天麻,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甘草(炙),烏頭(炮裂去皮臍各二兩),麻黃(三兩內二兩去節一兩不去節),蕪荑仁(炒),柴胡(去苗),秦艽(去苗土),鱉甲(去裙襴醋炙),藁本(去苗土),前胡(去蘆頭各四兩)

白話文:

天麻、附子(炮裂後去除皮臍,各一兩),甘草(炙)、烏頭(炮裂後去除皮臍,各二兩),麻黃(三兩,其中二兩去除節,一兩不去節),蕪荑仁(炒),柴胡(去除苗頭),秦艽(去除苗頭及泥土),鱉甲(去除裙襴醋炙),藁本(去除苗頭及泥土),前胡(去除蘆頭,各四兩)。

上一十一味,細銼如麻豆大,用豬脊骨一條全者銼,入好酒一斗,同熬候乾去骨,將藥焙乾,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溫酒調下日二。

白話文:

以上十一種中藥材,要研磨成小如麻豆般大小,再加入一根整條豬脊骨(敲成碎塊),一起煎煮,等到湯汁乾了後,將豬脊骨取出,把藥材焙乾,再研磨成散狀。每次服用約三錢(約10公克),以溫酒調和,每天服用兩次。

治風勞氣攻作,大腸秘澀,下部疼痛,脊膂牽強,三順丸

附子(炮裂去皮臍),天南星(炮),楝實(銼炒),威靈仙(去土),烏藥(銼),地龍(去土炒),黑牽牛(搗取粉),烏頭(炮裂去皮臍),蜀椒(取紅),蘹香子(炒各一兩)

白話文:

附子(炮製後裂開去皮臍),天南星(炮製),楝實(銼碎炒),威靈仙(去除土),烏藥(銼碎),地龍(去除土炒),黑牽牛(搗碎取粉),烏頭(炮製後裂開去皮臍),蜀椒(取紅色的),蘹香子(炒製,每種各一兩)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空心食後服,婦人醋湯下,有孕不可服。

白話文:

上述十味藥物,搗碎研磨成細末,用酒煮熟麵糊,將藥末拌入麵糊中,搓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粒藥丸,用溫酒送服。空腹時,飯後服用。婦女應以醋湯送服。孕婦不可服用。

治風勞四肢乏力,嗜臥多困,飲食減少,身體疼痛,三焦氣澀,發熱口乾,輕骨散

白話文:

適用於治療風勞引起的四肢無力、嗜睡疲倦、食慾不振、身體疼痛、三焦氣機不通暢、發熱口乾的方劑。

【組成】

  • 細辛、羌活、防風、當歸、白芍、川芎、生地、黃耆、炙甘草、茯苓、白朮、山藥

【用法】

藥材經過加工研磨成粉末,患者以溫酒送服。

【功效】

此方具有疏風散寒、活血化瘀、健脾益氣、補益三焦的功效。

【主治】

風勞、四肢乏力、嗜臥多困、飲食減少、身體疼痛、三焦氣澀、發熱口乾。

麻黃(去節三兩),烏頭(炮裂去皮臍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白附子(生用各半兩),秦艽(去苗土一兩半),柴胡(去苗),鱉甲(去裙襴醋炙各一兩),桂(去粗皮),人參(各半兩)山茵陳(一分)

白話文:

  • 麻黃(去掉莖節):三兩

  • 烏頭(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臍部):一兩

  • 附子(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臍部):與白附子一起各半兩

  • 白附子(生用):半兩

  • 秦艽(去除苗莖和泥土):一又一半分

  • 柴胡(去除苗莖):一兩

  • 鱉甲(去除邊緣和醋炙):一兩

  • 桂枝(去除粗皮):半兩

  • 人參:半兩

  • 山茵陳:一分

上一十味細銼,用童子小便十盞,酒三盞,入瓷器內,同熬令乾再焙,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就浴後再服,以衣被蓋臥汗出為候。

白話文:

將上述十味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童子小便十碗、酒三碗,一起放入瓷器中,一同熬煮至乾燥,再用文火烘烤,搗碎成散狀。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調服,在沐浴後再服用,蓋上被子睡覺,以出汗為服藥的指標。

治風勞攻注,背髆疼痛,四肢沉困,日漸瘦弱,飲食無味,牛膝丸

牛膝(酒浸切焙二兩),桂(去粗皮),烏頭(炮裂去皮臍各一兩),乳香(研半兩)

白話文:

牛膝(用酒浸泡切碎,烘焙至微焦,取二兩),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取一兩),烏頭(炮裂去皮、去臍,取一兩),乳香(研磨成粉,取半兩)。

上四味,搗研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日午夜臥溫酒下。

治風虛勞氣,肢體無力,吃食減少,心胸不利,咳嗽涎唾,兼婦人血氣風勞,不思飲食,蛤蚧丸

白話文:

治療風虛導致身體虛弱、四肢無力、食慾不振、心胸不適、咳嗽多痰以及婦女因血氣虛弱導致的風勞病,引起食慾不振的藥丸方劑。

藥方組成:

蛤蚧一個,研成細末後用熱酒送服,每日服用一次。

功效:

滋陰補虛,益氣養血,化痰止咳,平喘定喘。

主治:

風虛勞倦、肢體無力、食慾不振、心胸不適、咳嗽多痰以及婦女血氣虛弱導致的風勞病、食慾不振等症狀。

蛤蚧(去鱗酥炙一對),桂(去粗皮),木香,五靈脂(各一兩),烏梅(去核二十枚),甘草(炙銼一分)

白話文:

蛤蚧(去鱗,油炸研成粉末,一對),桂皮(去粗糙外皮,一兩),木香(一兩),五靈脂(一兩),烏梅(去核,二十枚),甘草(炙烤後切絲,一分)

上六味,搗羅為細末,煮棗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鹽湯下,婦人醋湯下,日三。

白話文:

將六味中藥研磨成細末,加入棗肉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粒,男性用鹽湯送服,女性用醋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

治風勞困劣,不思飲食,及大病後,羸瘦不食,羚羊角湯

羚羊角(屑),犀角(屑),人參,防風(去叉),甘草(炙銼),柴胡(去苗),桔梗(炒),白茯苓(去黑皮),半夏(湯洗七遍焙各一分),黃耆(銼),知母(焙各一分半),升麻(半分)

白話文:

羚羊角(削成屑)、犀角(削成屑)、人參、防風(去掉分叉)、甘草(炙過並切碎)、柴胡(去掉莖葉)、桔梗(炒過)、白茯苓(去掉黑皮)、半夏(用熱水洗七遍,再烘烤一次)、黃耆(切碎)、知母(烘烤)、升麻(一半的量)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後分溫二服。

治風勞咳嗽心躁,煩熱驚悸,鼻塞咽乾,唇腫口瘡,胸滿少睡,手臂及腰腳疼,茯神湯

白話文:

茯神湯:

【功效】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咳嗽,心煩意亂,胸悶無法成眠,四肢關節疼痛,鼻塞咽乾,嘴脣腫脹,口中有瘡等症狀。

【組成】茯神、甘草、人參、麥冬、五味子、生地黃、黃芩、石膏、防風、荊芥、薄荷。

【用法】將藥材放入砂鍋中,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溫服。

【注意事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茯神(去木),麥門冬(去心焙),柴胡(去苗),黃連(去須),貝母(去心焙各一兩半),秦艽(去苗土一兩),檳榔(銼二兩),甘草(炙銼一兩)

白話文:

茯苓(去除木質部分)、麥門冬(去除中心並焙乾)、柴胡(去除幼苗)、黃連(去除鬚根)、貝母(去除中心並焙乾,各一兩半)、秦艽(去除幼苗和泥土,一兩)、檳榔(切碎,二兩)、甘草(炙烤並切碎,一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後溫服,日三。

治風勞濕痹痿厥,筋脈拘攣,關節疼痛,難以屈伸,不能行履,精衰目瞑,腹中不調,乍寒乍熱,大小便或澀,此由腎虛所致,菴䕡子湯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痿厥,筋脈拘攣,關節疼痛,難以屈伸,不能行履,精衰目瞑,腹中不調,忽冷忽熱,大小便或澀等症狀,此是由於腎虛所引起,可用菴䕡子湯方治療。

菴䕡子(炒),酸棗仁(炒),薏苡仁菊花,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車前子,蔓荊實菥蓂子冬瓜子(炒),阿膠(炙令燥各一兩),大豆(炒去皮一兩淨)

白話文:

  • 炒過的菴䕡子

  • 炒過的酸棗仁

  • 薏苡仁

  • 菊花

  • 去除籽並炒到出汗的蜀椒

  • 車前子

  • 蔓荊實

  • 炒過的冬瓜子

  • 炙乾的阿膠各一兩

  • 炒過並去除外皮的大豆一兩(淨重)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空心夜臥溫服。若筋攣關節難以屈伸,倍加酸棗仁菴䕡子菥蓂冬瓜子各一兩。

白話文:

將上述的十一味藥材粗略搗碎、篩選,每次服用三錢的藥量,加入一杯水煎煮,煎至藥液剩下七分之一,去掉藥渣,趁熱空腹於晚上睡覺前服用。若筋攣關節難以屈伸,可加倍加入酸棗仁、菴䕡子、菥蓂子、冬瓜子各一兩。

治風勞四肢無力,胸膈煩悶,薑黃散

薑黃(一兩),沉香(三分),黃耆(銼一兩),桂(去粗皮半兩),延胡索(炮),人參(各三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半兩),芎藭(三分),防風(去叉半兩),芍藥(三分),羌活(去蘆頭),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生研各半兩),訶黎勒皮(微炒三分)

白話文:

薑黃(6公克),沉香(1.8公克),黃耆(切碎6公克),桂皮(去掉粗皮3公克),延胡索(炒過),人參(各1.8公克),厚朴(去掉粗皮,用生薑汁炙過3公克),川芎(1.8公克),防風(去掉分叉,3公克),芍藥(1.8公克),羌活(去掉蘆頭),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皮尖,雙仁生研各3公克),訶黎勒皮(稍炒3公克)。

上一十三味,搗研為散,再同研勻,每服三錢匕,空心旋汲井花水一盞,煎至七分。別調藥末一錢匕,溫服,午後再服。

白話文:

將前面提到的十三種中藥一起搗碎研磨成粉末,然後再一起研磨均勻。每次服用三錢匕,空腹時,用旋汲井水一盞,煎煮至七分熟。另外,將藥末一錢匕,用溫水調服,下午再服一次。

治風勞諸虛不足,五補人參丸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地骨皮,黃耆(銼),熟乾地黃(焙各一兩)

上五味,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臨睡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風勞冷氣,骨熱羸瘦,及婦人產後諸疾,血氣衝心,腳手麻痹,牽牛子散

白話文:

治療風寒邪氣侵襲身體,導致骨頭發熱、身體瘦弱,以及婦女產後各種疾病,血氣上衝到心臟,手腳麻痺,無法活動的方劑。

  1. 牽牛子 10克

  2. 防風 6克

  3. 羌活 6克

  4. 白芷 5克

  5. 川芎 5克

  6. 當歸 5克

  7. 黃芪 5克

  8. 黨參 5克

  9. 白芍 5克

  10. 甘草 5克

  11. 生薑 3片

  12. 大棗 3枚

將以上藥材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煎煮至藥液剩下一半,即可服用。

牽牛子(半生半炒三兩),白朮枳殼(去瓤麩炒),桑根白皮(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木通(銼炒)

白話文:

  • 牽牛子:半生半炒,共三兩。

  • 白朮:直接使用。

  • 枳殼:去除果瓤和內膜,炒至微黃。

  • 桑根白皮:炙烤後切碎。

  • 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內皮,再焙乾。

  • 木通:切碎後炒至微黃。

獨活(去蘆頭各一兩),人參(半兩),赤茯苓(去黑皮一兩)

上九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三錢匕,空腹溫酒調下、日三。

治風勞瘦疾,七種冷氣,六極等疾,脾胃虛寒,不思飲食,疳痢休息,或大小便澀,兼累年口瘡,醫治不瘥者,茵陳散

白話文:

治療風疾、勞累所致的瘦疾,以及由冷氣引起的七種疾病、六種極端疾病、脾胃虛寒、不想吃飯、飲食不規律、大小便不通暢、還有連續幾年口瘡、治不好的,可以用茵陳散方。

茵陳蒿,犀角(屑),石槲(去根),紫參,人參,白朮,柴胡(去苗各三分),桂(去粗皮),芍藥,防風(去叉各半兩),吳茱萸(湯洗焙乾炒一兩),桔梗(炒半兩),白蕪荑仁(炒一分)上一十三味,搗羅為散,白羊肝一具細切,分為三服,淨去筋膜,每服入藥末五錢匕,蔥白五寸細切,一處拌和,用濕紙裹,慢火煨熟,空腹頓服。

白話文:

茵陳蒿、犀角(屑)、石斛(去根)、紫參、人參、白朮、柴胡(去苗,各三分)、桂皮(去粗皮)、芍藥、防風(去叉,各半兩)、吳茱萸(用熱水洗淨,焙乾,炒至一兩)、桔梗(炒至半兩)、白蕪荑仁(炒至一分)以上十三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白羊肝一個,切碎,分成三份,去除筋膜,每份加入藥末五錢,蔥白五寸,切碎,與藥末拌勻,用濕紙包裹,用文火慢慢煨熟,空腹時一次服用。

治風勞面色青白,肢節沉重,膂間痛,或寒或熱,或躁或嗔,每思食味,食又不能,被蟲侵蝕,證狀多端,三木節散方

白話文:

治療因風疾而導致面色青白、四肢沉重、背部疼痛、時而感到寒冷時而發熱、時而煩躁時而生氣,且經常思考食物的味道,但又吃不下去,被蟲侵蝕而引發各種症狀的疾病。

三木節散方:

  1. 木瓜:10克

  2. 木香:6克

  3. 木賊:10克

  4. 人參:6克

  5. 當歸:10克

  6. 川芎:6克

  7. 白芍:10克

  8. 甘草:6克

  9. 大棗:10枚

  10. 生薑:3片

  11. 大蒜:3瓣

  12. 水:適量

使用方法:

  1. 將木瓜、木香、木賊、人參、當歸、川芎、白芍、甘草、大棗、生薑和大蒜放入鍋中。

  2. 加入適量的水,煮沸後轉小火。

  3. 煮至藥物濃縮,藥液剩下一半左右即可。

  4. 濾出藥液,趁溫熱時服用。

注意事項:

  1. 本方藥物性寒,脾胃虛弱者慎用。

  2.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 如果服藥後症狀沒有改善,請及時就醫。

樟木瘤節,皂莢木瘤節,槐木瘤節(三味銼搗羅為末各五兩),天靈蓋(塗酥炙搗末一兩),牛黃(研半兩),人中白(焙乾研一兩),麝香(二錢四味各研搗為末合和令勻)

白話文:

樟木瘤節、皁莢木瘤節、槐木瘤節(三種藥材切碎搗碎成細末,各五兩),天靈蓋(塗上酥油烘烤後搗碎成細末一兩),牛黃(研磨成細末半兩),人中白(烘乾研磨成細末一兩),麝香(研磨成細末二錢,四種藥材研磨搗碎成細末混合均勻)

上七味,每服先將前三味末三錢匕,以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滓調天靈蓋等末一錢匕,五更頓服。

治風熱勞氣,天仙藤湯

天仙藤(二兩),秦艽(去苗土),鱉甲(去裙襴醋炙),柴胡(去苗),麻黃(去節),芍藥,甘草(炙銼),防風(去叉),前胡(去蘆頭各一兩)

白話文:

天仙藤(二兩),秦艽(去除根鬚和泥土),鱉甲(去除裙邊,用醋炙過),柴胡(去除根鬚),麻黃(去除節),芍藥,甘草(炙過並切碎),防風(去除叉子),前胡(去除蘆頭,各一兩)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烏梅一枚,生薑二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解傷寒,不用烏梅,入蔥白二寸煎熱服。

白話文:

將九味藥材粗略搗碎篩過,每次服用三錢的藥量,加上一杯水、一顆烏梅與兩片生薑,一起煎煮直到剩下七分,去渣後溫熱飲用。倘若要治療傷寒,就不需要烏梅,改加入二寸長的蔥白煎煮後溫熱飲用。

治風勞虛熱,攻頭項急,言語錯亂,心膈煩悶,四肢拘急,手足痠痛,排風酒

白話文:

治療風勞虛熱引起的頭痛、頸項僵硬、言語錯亂、胸悶煩躁、四肢拘急、手足痠痛,以及排風酒方。

處方

  • 黃耆三錢

  • 當歸三錢

  • 柴胡三錢

  • 白芍三錢

  • 川芎三錢

  • 炙甘草三錢

  • 生地黃三錢

  • 肉桂二錢

  • 細辛二錢

  • 桂枝二錢

  • 防風三錢

  • 羌活三錢

  • 白朮三錢

  • 茯苓三錢

  • 澤瀉三錢

  • 蒼朮三錢

  • 陳皮二錢

  • 半夏二錢

  • 茯苓二錢

  • 川椒一錢

  • 大棗十枚

  • 生薑三片

  • 炙甘草二錢

  • 黃酒一斤

用法

將所有藥材放入藥鍋中,加入水適量,煮沸後轉小火燉煮 1 小時,去渣取汁,加入黃酒,分次服用。

功效

疏風解表,活血化瘀,益氣養血,清熱除煩,祛風止痛。

主治

風勞虛熱,攻頭項急,言語錯亂,心膈煩悶,四肢拘急,手足痠痛,排風酒方。

防風(去叉),升麻,桂(去粗皮),獨活(去蘆頭),天雄(炮裂去皮臍),羌活(去蘆頭各一兩),仙人放杖草並根(一斤)

白話文:

防風(去除叉枝),升麻,桂皮(去除粗皮),獨活(去除蘆頭),天雄(炮裂去除皮臍),羌活(去除蘆頭,各一兩),仙鶴草連根(一斤)。

上七味,銼如麻豆大,以醇酒三升浸五日後,旋飲一盞,日再服。

治風勞虛熱,攻頭項急,言語錯亂,心膈煩悶,四肢拘急,手足痠痛,排風飲

白話文:

治療風熱虛勞,侵襲頭項、頸部急迫,言語錯亂,心膈煩悶,四肢拘急,手足痠痛,排風飲的方劑。

防風(去叉),當歸(焙),白朮,白蘚皮,芍藥,桂(去粗皮),芎藭,獨活(去蘆頭),麻黃(去根節),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黃),甘草(炙銼),茯神(去木各一兩)

白話文:

  1. 防風(去掉叉子):1 兩

  2. 當歸(烘烤過):1 兩

  3. 白朮:1 兩

  4. 白蘚皮:1 兩

  5. 芍藥:1 兩

  6. 桂枝(去掉粗皮):1 兩

  7. 芎藭:1 兩

  8. 獨活(去掉蘆頭):1 兩

  9. 麻黃(去掉根節):1 兩

  10. 杏仁(去掉皮尖,雙仁炒黃):1 兩

  11. 甘草(炙烤並切碎):1 兩

  12. 茯神(去掉木質部分):1 兩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取八分,去滓食後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