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八十六 (2)
卷第八十六 (2)
1. 心勞
論曰心勞病者,補脾氣以益之,脾王則感於心,人逆夏氣,則手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順之則生,逆之則死,順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病則生矣,其候令人喜忘不樂,大便鴨溏口瘡,久不瘥,耳枯而鳴,不能聽遠,及毛焦色夭者,死於冬。
治心勞多煩躁,背髆妨悶,面色數變,乍赤乍黑,或笑或歌,遠志湯方
白話文:
古籍中提到,患有心勞之症的人,可通過補養脾氣來益氣,脾氣旺盛則能使心氣得到滋養。若是在夏天感受了寒氣,則手太陽經的經氣就會不足,心氣內陷,而順應這種狀況則能使人活命,違背這種狀況則會死亡,順應這種狀況則能治好疾病,違背這種狀況則會使病情加重,顛倒順序而為之,這就是所謂的"內格",一旦出現這種狀況,疾病就會產生。其症狀會使人喜忘而又不開心,大便稀溏,患有口腔潰瘍,久治不愈,耳朵乾涸而有鳴響,聽力下降,且毛髮焦黃,面色枯槁,冬季死亡。
遠志(去心一兩),赤茯苓(去黑皮三分),犀角屑(一兩),人參(半兩),知母(焙半兩),芍藥(一兩),黃芩(去黑心三分),前胡(去蘆頭三分),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
白話文:
遠志(去除果核一兩),赤茯苓(去除黑皮三分),犀角屑(一兩),人參(半兩),知母(焙半兩),芍藥(一兩),黃芩(去除黑心三分),前胡(去除蘆頭三分),麥門冬(去除果核,焙製一兩半)
上九味,粗搗篩,每五錢匕,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後分溫二服,如人行三五里再服。
治心勞煩多熱,喜笑無度,四肢煩熱,止煩下氣,麻黃方
白話文:
將上述九味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取五錢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一盞,濾去藥渣。飯後分兩次溫服,每次服用間隔約人行走三到五里的時間。
此方用於治療因心勞引起的煩躁和體熱、無故大笑、四肢煩熱等症狀,具有止煩和降氣的作用,這是麻黃的處方。
麻黃(去根節一兩半),梔子仁(一兩半),赤茯苓(去黑皮一兩半),黃芩(去黑心一兩),白朮(一兩半),石膏(一兩),桂(去粗皮一兩半),生乾地黃(焙五兩),甘草(炙一兩),赤小豆(一合)
白話文:
麻黃(去除根莖節,一兩半),梔子仁(一兩半),赤茯苓(去除黑皮,一兩半),黃芩(去除黑心,一兩),白朮(一兩半),石膏(一兩),桂皮(去除粗糙的表皮,一兩半),生乾地黃(焙製後,五兩),甘草(炙製後,一兩),赤小豆(一合)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用藥末十錢匕,雞子白一枚,竹瀝半合,水三盞,煎至二盞,去滓下芒硝一錢,再上火令沸,分溫三服,空腹日午夜臥,各一服。
白話文:
將以上十味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使用藥末十錢匕,加雞蛋清一個,竹瀝半合,水三小杯,煎煮至剩兩小杯,濾去渣滓後加入芒硝一錢,再次加熱煮沸,分三次溫服,空腹時在中午、夜晚和睡前各服用一服。
治心勞,因多言喜樂過度傷心,或愁憂思慮而傷血,血傷即不欲視聽,心煩驚悸。人參湯方
白話文:
治療心臟衰弱,是因過度說話、歡樂而傷心,或憂愁、思慮而傷血。血傷之後,就不願看聽,心煩意亂而驚悸。人參湯處方:
人參(一兩半),木通(銼一兩半),茯神(去木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百合(一兩),龍齒(一兩半),柴胡(去苗一兩)
白話文:
人參(1.5兩),木通(切碎1.5兩),茯神(去皮1兩),麥門冬(去核烘乾1.5兩),百合(1兩),龍齒(1.5兩),柴胡(去苗1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五錢匕,用水一盞半,入棗三枚劈,煎至一盞,去滓分溫二服,食後相次服之。
治心勞熱不止,皮毛焦色無潤澤,口舌乾燥,心中煩悶,麥門冬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材粗搗篩過後,每次取五錢的份量,加入一碗半的水和三枚剖開的大棗一起煎煮至剩下一碗,濾去藥渣,分作兩次溫服,在飯後依次服用。
此方用於治療心勞引起的熱症不退、皮膚毛髮乾燥無光澤、口舌乾燥以及心中煩躁不安。這是麥門冬湯的配方。
生麥門冬(去心三兩),陳粟米(一合),雞子(一枚取白),竹葉(三兩切)
白話文:
-
生麥門冬(去心三兩):無心麥門冬三兩,洗淨去根鬚。
-
陳粟米(一合):陳年粟米一合,洗淨。
-
雞子(一枚取白):取一個雞蛋,取其蛋白。
-
竹葉(三兩切):竹葉三兩,洗淨切碎。
上四味,以水五盞,先煮米並竹葉,取三盞,去滓澄清,冷下雞子白,再煎五七沸,即下麥門冬,煎至一盞半,去滓分溫三服,空心日午夜臥服之。
白話文:
把上列四種藥物,加上五碗水,先煮粳米和竹葉,取三碗水,去掉渣子澄清,放涼滴入雞蛋清,再煮至五到七次沸騰,然後加入麥門冬,煮至一碗半,去掉渣子分三次溫熱服用,空腹時在白天中午和晚上睡前服用。
治心勞實熱,口瘡心煩,多笑少力,小便不利,地黃湯方
生乾地黃(焙),柴胡(去苗各一兩),石膏(二兩),梔子仁(三分),赤小豆(生三兩),木通(銼三分)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竹葉二七片,同煎取六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治心勞熱,耳焦多鳴,不能聽遠,磁石湯方
白話文:
治療因過度勞心導致內熱,症狀包括口瘡、心煩、愛笑、體力虛弱、小便不利,可以使用地黃湯。地黃湯由生乾地黃(烘焙)、柴胡(去苗)、石膏、梔子仁、赤小豆(生)、木通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粉,每次取三錢,加水一盞,加入竹葉二十七片,煎煮至六分,去渣溫服,不限時間服用。
治療因心熱導致耳鳴、聽力下降,可以使用磁石湯。
磁石(燒令通赤醋中淬七遍),赤茯苓(去黑皮),大青,人參,白朮,菖蒲,芍藥(各一兩半),赤石脂(一兩)
白話文:
磁石(燒到通紅,在醋中淬火七次),赤茯苓(去除黑皮),大青,人參,白朮,菖蒲,芍藥(各一兩半),赤石脂(一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竹葉五片,煎至一盞,去滓分溫二服,空腹夜臥服之。
治心勞潮熱,肌瘦四肢煩疼,竹茹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粗略搗碎後篩選,每次取五錢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和五片竹葉,煎煮到剩下一盞的量,去掉渣滓。分成兩次溫熱服用,空腹時在晚上睡覺前服用。
用於治療因心勞引起的潮熱、肌肉消瘦以及四肢煩躁疼痛,這是竹茹湯的方劑。
竹茹,前胡(去蘆頭),白茯苓(去黑皮),人參(各一兩),甘草(炙銼),貝母(去心炒各三分),桑根白皮(銼),赤小豆(各一兩半),柴胡(去苗),麥門冬(去心焙各半兩)
白話文:
竹茹:竹子的嫩莖,具有清熱化痰的功效。
前胡:一種中藥材,具有利氣化痰、散結消腫的功效,需要去蘆頭。
白茯苓:一種中藥材,具有健脾益氣、化痰止瀉的功效,需要去黑皮。
人參:一種名貴中藥材,具有補氣益元、健脾益肺、生津止渴的功效,各取一兩。
甘草:一種中藥材,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清熱解毒的功效,需要炙銼。
貝母: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需要去心炒,各取三分。
桑根白皮:桑樹根部的白色樹皮,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需要銼碎。
赤小豆:一種豆類,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各取一兩半。
柴胡:一種中藥材,具有疏肝解鬱、清熱解表的功效,需要去苗。
麥門冬: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需要去心焙,各取半兩。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生薑竹葉各五片,煎至七分,不計時候,去滓溫服。
治心勞多驚悸,心氣不足,補心麥門冬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種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取兩錢的量,加入一杯水,再放入生薑和竹葉各五片,煎至七分熟,無需計算時間,去渣後溫服。
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石菖蒲(一兩),遠志(去心一兩半),人參(一兩),白茯苓(去黑皮一兩),熟乾地黃(一兩半),桂(去粗皮半兩),天門冬(心去焙一兩半),黃連(去須一兩半),升麻(一兩半)
白話文:
-
麥門冬(去芯,焙製):一兩半
-
石菖蒲:一兩
-
遠志(去芯):一兩半
-
人參:一兩
-
白茯苓(去黑皮):一兩
-
熟乾地黃:一兩半
-
桂皮(去粗皮):半兩
-
天門冬(去芯,焙製):一兩半
-
黃連(去須):一兩半
-
升麻:一兩半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食後夜臥時,用熟水下二十丸,兼開心氣,使人多記不忘。
治心勞熱傷心,有長蟲名蠱蟲,長一尺,貫心為病,貫眾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般。每天飯後睡覺時,用溫水服用二十丸,並保持心情舒暢,增強記憶力,使人不易忘記事情。
貫眾,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石蠶,桃白皮(炙令黃色各一兩一分),狼牙(一兩半),雷丸(炒),白蕪荑(炒令香),青葙子,蜀椒(各一兩),白殭蠶(三七枚炒),茱萸根皮(炙令黃色一兩半),亂頭髮(如雞子大燒為灰)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用米飲下七丸,未瘥更加至二七丸,夜臥再服之。
白話文:
貫眾、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表皮,再用小火烘烤)、石蠶、桃白皮(烤至黃色,各一兩一分)、狼牙(一兩半)、雷丸(炒過)、炒過的香白蕪荑、青葙子、蜀椒(各一兩)、炒過的潔白殭蠶(三至七枚)、茱萸根皮(烤至黃色,一兩半)、燒成灰的亂頭髮(像雞蛋大小)
治心臟勞熱,久積毒氣,小腸氣癃結。少腹急。小便淋瀝白濁疼痛。赤芍藥丸方
白話文:
治療心臟因勞累而發熱,長期積聚毒氣,導致小腸氣血不通,氣滯血瘀。小腹出現急迫感,小便淋漓不暢,顏色白濁,且疼痛。赤芍藥丸方如下:
-
赤芍藥:60克
-
澤瀉:30克
-
牡丹皮:30克
-
白茯苓:30克
-
木通:30克
-
山梔子:30克
-
滑石:30克
-
牛膝:30克
-
通草:30克
-
昆布:30克
-
生地:30克
-
當歸:30克
-
熟地:30克
-
白朮:30克
-
茯苓:30克
-
山藥:30克
-
肉桂:3克
-
甘草:3克
製法:將以上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每次服用 9 克,研磨成粉末,用沸水沖泡服用。
赤芍藥(一兩半),苦參(三兩),黃芩(去黑心),山梔子仁,車前子(微炒),瞿麥穗(各一兩),冬葵子(炒令香一兩半),大黃(炒一兩半)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食後,溫水下三十丸,夜臥再服。
治心勞熱,胸膈聚痰,頭目微頭,手足時煩,肌膚漸覺羸瘦,獺肝丸方
白話文:
獺肝丸方
藥材:
- 赤芍(一兩半)
- 苦參(三兩)
- 黃芩(去黑心)
- 山梔子仁
- 車前子(微炒)
- 瞿麥穗(各一兩)
- 冬葵子(炒至香氣溢出,一兩半)
- 大黃(炒至香氣溢出,一兩半)
製作方法:
- 將以上八味藥材研磨成粉末。
- 用蜂蜜將藥粉製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
服用方法:
每日飯後,溫水送服三十丸;夜間睡前再服用三十丸。
主治:
心勞熱,胸膈積痰,頭目昏沉,手足煩躁,肌膚日漸消瘦。
獺肝(切碎炙黃一兩半),胡黃連(一兩),鱉甲(去裙襴醋炙一兩半),柴胡(去苗一兩半),犀角屑(一兩),知母(焙一兩),天門冬(去心焙一兩),地骨皮(一兩半),升麻(一兩),茯神(去木一兩),紫菀(去苗土一兩),百合(一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令黃色別研一兩),黃連(去須一兩半),前胡(去蘆頭一兩),貝母(去心焙一兩),天靈蓋(酥炙令黃一兩半),檳榔(銼三兩),麻仁(研一兩),甘草(炙一兩),生乾地黃(焙三兩)
白話文:
獺的肝臟(切碎並烤至金黃色,取一兩半),胡黃連(一兩),鱉的甲殼(去除裙邊,以醋烤製,取一兩半),柴胡(去除苗,取一兩半),犀角屑(一兩),知母(焙製,取一兩),天門冬(去除中心,焙製,取一兩),地骨皮(一兩半),升麻(一兩),茯苓(去除木質部分,取一兩),紫菀(去除苗和泥土,取一兩),百合(一兩),杏仁(用湯浸泡,去除表皮和尖端,雙仁炒至黃色,並研磨成粉,取一兩),黃連(去除根鬚,取一兩半),前胡(去除蘆頭,取一兩),貝母(去除中心,焙製,取一兩),天靈蓋(用酥油烤製至金黃色,取一兩半),檳榔(切碎,取三兩),麻仁(研磨成粉,取一兩),甘草(烤製,取一兩),生乾地黃(焙製,取三兩)。
上二十一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食後溫水下三十丸,夜臥再服。
治心勞熱,精神不安,喜忘不樂,不能獨臥,耳不遠聽,皮毛焦枯,或言語錯亂。
茯苓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二十一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天飯後用溫水送服三十丸,晚上睡覺前再服用一次。
此方可用於治療心火旺盛導致的心神不寧、健忘不樂、無法獨自安睡、聽力下降、皮膚毛髮乾燥枯萎或言語混亂等症狀。這就是茯苓丸的配方。
白茯苓(去黑皮),白龍骨,遠志(去心),防風(去叉),人參,柏子仁(研各一兩半),牡蠣(煅),棗肉(焙各二兩),甘草(炙一兩)
白話文:
白茯苓(去掉黑色表皮),白龍骨,遠志(去中心),防風(去掉分叉),人參,柏子仁(研磨,各一兩半),牡蠣(煅燒),棗肉(烘烤,各二兩),甘草(炙烤一兩)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治心氣勞傷,朱雀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九味藥材搗碎並篩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丸狀,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以米湯送服。
用於治療心氣勞損,這是朱雀湯的配方。
雄雀(一隻取肉炙),赤小豆(一合),赤茯苓(去黑皮),人參,大棗(去核),紫石英(各一兩),遠志(去心),紫菀(去苗土),丹參(各半兩),小麥(一兩),甘草(炙銼一分)
白話文:
-
雄雀(取一隻肉,烤熟)
-
赤小豆(一杯)
-
赤茯苓(去除黑皮)
-
人參
-
大棗(去除棗核)
-
紫石英(各一兩)
-
遠志(去除種子)
-
紫菀(去除莖葉的泥土)
-
丹參(各半兩)
-
小麥(一兩)
-
甘草(烤焦並切碎,一分)
上一十一味,細銼拌勻,每服三錢匕,用水一盞,煎取六分,去滓溫服。
治憂愁思慮,過傷心經,舌本腫強,王不留行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一味藥材,細切並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六分,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因憂愁思慮過度而導致的心經受損,以及舌頭腫脹僵硬的症狀。這是王不留行湯的方劑。
王不留行,桂(去粗皮),桔梗(炒),大黃(銼炒),當歸(切焙),甘草(炙銼各一兩),雷丸,延胡索,白芨,天雄(炮裂去皮臍),檳榔(半生半煨熟各一兩半),桑根白皮(半兩)
白話文:
王不留行,桂枝(去除粗糙的樹皮),桔梗(炒熟),大黃(切碎後炒熟),當歸(切片並烘烤),甘草(炙烤後切碎,各一兩),雷丸,延胡索,白芨,天雄(炮製後裂開並去除皮臍),檳榔(一半生的一半熟的,各一兩半),桑根白皮(半兩)
上一十二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三錢匕,生薑三片,水一盞,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心勞客熱煩躁,頭目昏眩,前胡麥門冬飲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中藥材十二味,咀嚼成如芝麻豆大小的顆粒,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加入三片生薑和一盞水,一同煎煮至剩下七分,去掉藥渣後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因心勞引起的客熱煩躁、頭目昏眩等症狀,這是前胡麥門冬飲的方子。
前胡(去蘆頭),麥門冬(去心焙),葳蕤,玄參,升麻,人參,射干,芍藥,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前胡(去除蘆頭),麥門冬(去除根部並烘烤),葳蕤,玄參,升麻,人參,射干,芍藥,甘草(各炙烤一兩)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半分切,赤小豆三十粒,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服。
治心勞煩悶虛滿,胸膈痞塞,飲食不下氣噎等疾,人參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九味藥材粗略搗碎後篩選,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再放入半分切好的生薑和三十粒赤小豆,煎煮到水量剩下八分時,去掉渣滓,在飯後服用。
此方用於治療心勞引起的煩悶、虛脹感,以及胸膈堵塞、飲食難以下嚥或氣噎等症狀。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前胡(去蘆頭),麥門冬(去心焙),黃芩(去黑心),枳殼(去瓤麩炒),木通(銼),甘草(炙銼),生乾地黃(焙),防風(去叉),獨活(去蘆頭各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旋覆花(各一兩半)
白話文:
人參、白茯苓(去除黑皮)、前胡(去除蘆頭)、麥門冬(去除心部並焙乾)、黃芩(去除黑色心部)、枳殼(去除裡面白色薄膜並炒)、木通(切碎)、甘草(焙製並切碎)、生乾地黃(焙乾)、防風(去除叉)、獨活(去除蘆頭,各一兩)、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外皮並焙乾)、旋覆花(各一兩半)
上一十三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半分切,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心勞客熱,毒氣上攻,口中生瘡,齒齦肉爛,菊花湯方
白話文:
把上述十三味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和半分切好的生薑,煎煮至剩下八分的水量,去掉渣滓,在飯後溫熱服用。
這個方劑用於治療心勞引起的外來熱症、毒素上攻所導致的口腔潰瘍、牙齦及口腔內肉質爛損,這就是菊花湯的配方。
菊花,升麻,獨活(去蘆頭),防風(去叉),知母(焙),黃芩(去黑心),玄參,藁本(去苗土),大黃(銼炒),梔子仁,前胡(去蘆頭),桔梗,甘草(炙銼),麥門冬(去心焙),生乾地黃(焙各一兩)
白話文:
-
菊花:能清熱解毒,明目退翳。
-
升麻:能升陽解表,透疹解肌。
-
獨活(去蘆頭):能祛風散寒,勝濕止痛。
-
防風(去叉):能祛風解表,發表散寒。
-
知母(焙):能清熱滋陰,潤燥生津。
-
黃芩(去黑心):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玄參:能清熱涼血,滋陰降火。
-
藁本(去苗土):能散寒濕,通利關節。
-
大黃(銼炒):能清熱通便,瀉火解毒。
-
梔子仁:能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
前胡(去蘆頭):能疏風解表,宣肺止咳。
-
桔梗:能宣肺利咽,祛痰止咳。
-
甘草(炙銼):能補中益氣,調和藥性。
-
麥門冬(去心焙):能滋陰清熱,潤肺生津。
-
生乾地黃(焙各一兩):能滋陰補血,清熱涼血。
上一十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心虛勞損,喜忘不樂,麥門冬飲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五味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八分,去掉渣滓,在飯後溫熱服用。
此方用於治療心臟虛弱、勞損導致的健忘和心情不佳,即麥門冬飲。
麥門冬(去心焙),白茯苓(去黑皮各二兩半),人參(二兩),遠志(去心一兩一分),防風(去叉),赤芍藥(各一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
上七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溫服,日二服。
白話文:
麥門冬(去除中心烘烤),白茯苓(去除黑皮,各二兩半),人參(二兩),遠志(去除中心,一兩一分),防風(去除分叉),赤芍藥(各一兩半),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烘烤,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