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八十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六 (1)

1. 虛勞統論

論曰虛勞之病,感五臟則為五勞,因七情則為七傷,勞傷之甚,身體疲極,則為六極,所謂七傷者,一曰,大飽傷脾,脾傷則善噫,欲臥面黃,二曰,大怒氣逆傷肝,肝傷則少血目暗,三曰,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腎傷則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四曰,形寒飲冷傷肺,肺傷則少氣,咳嗽鼻鳴,五曰,憂愁思慮傷心,心傷則苦驚喜忘善怒,六曰,風雨寒暑傷形,形傷則膚髮枯夭,七曰,大恐懼不節傷志,志傷則恍惚不樂,此七者,勞傷之因也,故名七傷,所謂五勞者,一曰,肺勞令人短氣,面腫鼻不聞香臭,二曰,肝勞令人面目乾黑,口苦目視不明,三曰,心勞令人忽忽喜忘,大便苦難,時或溏泄,口中生瘡,四曰,脾勞令人舌本苦直,不能嚥唾,五曰,腎勞令人背難以俯仰。

白話文:

論述中提到,虛勞的疾病,感應到五臟則為五勞,因七種情感而造成七種傷害,勞傷過度,身體疲憊到了極點,則為六極。所謂的七傷是:

  • 一曰,吃得太飽會傷害脾臟,脾臟受傷則會經常打嗝,喜歡躺著,臉色黃。
  • 二曰,大怒使氣逆傷害肝臟,肝臟受傷則會氣血不足,眼睛昏暗。
  • 三曰,用力舉重,長時間坐在地面上傷害腎臟,腎臟受傷則精氣不足,腰背疼痛,四肢冰冷。
  • 四曰,形體受寒,喝冷飲傷害肺臟,肺臟受傷則氣息短促,咳嗽鼻鳴。
  • 五曰,憂愁思慮傷害心臟,心臟受傷則會心煩驚悸,喜怒無常,善忘。
  • 六曰,風雨寒暑傷害形體,形體受傷則皮膚毛髮枯槁,短命夭折。
  • 七曰,過度恐懼,不節制地傷害意志,意志受傷則會恍惚不樂。

這七者是勞傷的原因,所以叫做七傷。所謂五勞是:

  • 一曰,肺勞使人呼吸短促,臉腫鼻子聞不到香味和臭味。
  • 二曰,肝勞使人面容乾枯黝黑,口苦眼睛看不清楚。
  • 三曰,心勞使人精神恍惚,健忘,大便困難,偶爾腹瀉,口中生瘡。
  • 四曰,脾勞使人舌根苦直,不能吞嚥唾液。
  • 五曰,腎勞使人背部難以俯仰。

小便黃赤,時有餘瀝,陰痛生瘡,小腹滿急,此五者勞氣在五臟也,故名五勞,所謂六極者,一曰,氣極令人內虛,五臟不足,邪氣多正氣少,不欲言,二曰,血極令人無顏色,眉發墮落,忽忽喜忘,三曰,筋極令人數轉筋,十指爪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四曰,骨極令人酸削齒苦痛,手足煩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動,五曰,肌極令人羸瘦無潤澤,飲食不生肌膚,六曰,精極令人少氣吸吸,然內虛五臟氣不足,發毛落,悲傷喜忘,此六者勞傷之甚,身體疲極也,故名六極,凡五勞六極七傷之外,變證不一,治法皆以補養為宜,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氣味相得,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此其要也。

白話文:

小便黃濁或赤色,有時有餘濁,陰部疼痛並出現瘡口,小腹脹滿疼痛,這五種病症是由於勞累過度損傷了五臟所致,所以稱為「五勞」。所謂「六極」,是指:

一曰氣極:讓人內部虛弱,五臟不足,邪氣多而正氣少,不想說話。

二曰血極:讓人面色蒼白,眉毛和頭髮脫落,精神恍惚,健忘。

三曰筋極:讓人經常抽筋,十指指甲疼痛,肢體疲倦,不能長時間站立。

四曰骨極:讓人四肢痠痛,牙齒疼痛,手腳煩疼,無法站立,不想走動。

五曰肌極:讓人體瘦弱無光澤,飲食也不能使肌肉滋潤。

六曰精極:讓人喘息短促,體內虛弱,五臟之氣不足,頭髮脫落,悲傷健忘。

這六種病症是勞傷過度,身體極度疲勞所致,所以稱為「六極」。凡是五勞、六極、七傷之外的各種疾病,其變證不一,治療方法都應該以補養為宜。形體不足的,用溫暖的氣來溫補;精氣不足的,用味道來滋補。氣味相得益彰,合而服用,以補精益氣,這是治療的關鍵。

2. 肝勞

論曰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則傷肝,肝勞則面目乾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獨臥,甚則筋急而爪枯,目盲無所見,毛悴色夭者難治。

治肝勞脅痛氣急,憂恚不常,面青肌瘦,筋脈拘急,補肝湯方

白話文:

在醫學中,憤怒的的情緒會使氣往上衝,不能往下運行,就會傷害肝臟。肝臟受損就會導致面部乾燥發黑、口苦、精神恍惚、恐懼不安,不能獨自入睡,嚴重時會出現筋骨僵硬、指甲枯萎、眼睛失明、毛髮枯槁、面色萎黃等症狀,治療起來非常困難。

天門冬(去心焙),酸棗仁(微炒),柴胡(去苗),當歸(切焙),羌活(去蘆頭),防風(去叉),桂(去粗皮),細辛(去苗葉),赤茯苓(去黑皮),升麻,秦艽(去苗土),黃耆(銼),杜仲(去粗皮炙銼),鱉甲(去裙襴醋炙銼),鹿茸(去毛酥炙),牛膝(酒浸切焙),天麻,黃明膠(炙燥),山茱萸

白話文:

天門冬(去除中心烘烤),酸棗仁(微炒),柴胡(去除根莖),當歸(切片烘烤),羌活(去除根鬚),防風(去除叉狀枝),桂枝(去除粗皮),細辛(去除根莖和葉子),赤茯苓(去除黑皮),升麻,秦艽(去除根莖和泥土),黃耆(切碎),杜仲(去除粗皮、烤焦、切碎),鱉甲(去除裙邊、用醋烘烤、切碎),鹿茸(去除毛髮、用酥油烘烤),牛膝(用酒浸泡、切片、烘烤),天麻,黃明膠(烘烤乾燥),山茱萸

上一十九味,等分,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二片,棗一枚劈,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前。

白話文:

上述十九種藥材,分等份,粗略搗碎並篩選。每次服用法三錢匕,加入一杯水,放入兩片生薑片,一枚劈開的紅棗。將混合物煮沸至七分熟,過濾渣滓,在飯前溫服。

治肝勞關格不通,精神不守,氣逆上衝,胸中煩悶,調氣下熱,柴胡湯方

白話文:

治療肝臟勞倦、關格不通、精神不守、氣逆上衝、胸中煩悶,調氣下熱,柴胡湯方:

柴胡:3錢

枳殼:2錢

芍藥:2錢

黃芩:2錢

大棗:2顆

生薑:3片

甘草:1錢

柴胡(去苗),黃芩(去黑心),澤瀉,葛根(炙銼),升麻(各一兩半),玄參(三兩),生乾地黃(切焙二兩)

白話文:

  • 柴胡:去掉基部的小枝。

  • 黃芩:去掉黑色種子。

  • 澤瀉。

  • 葛根:烤過後切片。

  • 升麻:各取一兩半。

  • 玄參:取三兩。

  • 生乾地黃:切片後烘烤二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用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竹葉七片,煎至一盞,去滓下芒硝一錢匕,分為二服,空心食後各一。

白話文:

把上面七種藥材搗碎篩過,每次用五錢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加上七片竹葉,煎到一盞的量,去除渣滓,加入一錢的芒硝,分成兩次服,空腹飯後各服用一次。

治肝勞虛寒,兩脅滿,筋脈急,關格不通,毛悴少色,豬膏酒方

豬膏(二兩),生薑汁(三合)

上二味,同用慢火煎候減半,入酒一升相和,濾過分溫三服,空腹日午夜臥各一。

治肝勞寒脅下痛,脹滿氣急,眼昏視物不明,檳榔湯方

白話文:

治療肝臟虛寒、兩肋脹滿、筋脈緊繃、關節不通、頭髮枯黃無光,可以用豬膏酒方。取豬膏二兩,生薑汁三合,一同用小火煎煮至一半,加入一升酒混合,過濾後分三次溫服,分別在空腹、中午和睡前服用。

治療肝勞寒導致脅下疼痛、腹部脹滿、呼吸急促、眼睛昏花視物不清,可以用檳榔湯方。

檳榔,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白茯苓(去黑皮),桔梗(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桂(去粗皮各半兩),吳茱萸(湯浸焙炒一兩),白朮(三分)

白話文:

檳榔、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白茯苓(去黑皮)、桔梗(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桂枝(去粗皮各半兩)、吳茱萸(湯浸焙炒一兩)、白朮(三分)。

上八味,銼如麻豆,每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分拍碎,煎至一盞,去滓分溫二服,空腹食後各一,若氣喘加芎藭三分,半夏一兩湯洗炒,甘草半兩炙。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磨成麻豆大小,每服五錢,以一杯半的水,加入拍碎的生薑一分,煎煮至一杯的量,過濾掉藥渣,分兩次服用,空腹時及飯後各一次。若有氣喘,可加入三分的芎藭,一兩的半夏用湯洗淨後炒過,以及半兩炙過的甘草。

治肝勞實熱,悶怒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獨臥,目視不明,氣逆不下,胸中滿塞,下氣除熱,半夏湯方

白話文:

治療肝臟勞累、實熱、煩悶、精神不守、恐懼、不能獨自睡覺、視力模糊、氣逆不行、胸中滿塞,需要祛除熱氣。以下介紹半夏湯的配方:

  1. 半夏一升,洗淨,切片

  2. 甘草五錢,炙黃

  3. 黃芩三錢

  4. 梔子三錢,炒

  5. 柴胡三錢,生用

  6. 川芎三錢

  7. 當歸三錢

  8. 茯苓三錢,去皮、切片

  9. 澤瀉三錢,去皮、切片

  10. 山藥三錢,去皮、切片

  11. 天花粉三錢,去皮、切片

  12. 麥冬三錢,去心、切片

  13. 石斛三錢,去節、切片

  14. 玉竹三錢,去皮、切片

  15. 荊芥穗三錢

  16. 防風三錢

  17. 升麻三錢,生用

  18. 川牛膝三錢

  19. 生地黃五錢,洗淨、切片

  20. 豬肝一片,切片

以上藥材用水六升,煮至三升,去渣取汁,分兩次服用。此湯藥具有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益氣養血之功,可緩解肝臟勞累、實熱、煩悶、精神不守、恐懼、不能獨自睡覺、視力模糊、氣逆不行、胸中滿塞等症狀。

半夏(湯洗七遍切焙二兩),麻黃(去節煎掠去沫焙),杜蘅,芍藥,枳實(去瓤麩炒),細辛(去苗葉),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烏梅肉(炒各三分),松蘿(半兩),竹葉(切三兩)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分拍碎,煎至八分,去滓溫服,空腹食後各一。

治肝勞不足、補虛,芍藥飲方

白話文:

  • 半夏(洗淨、煮沸七次,切片並烘烤,二兩)

  • 麻黃(去除節結,煎煮後撇去泡沫,烘烤)

  • 杜蘅

  • 芍藥

  • 枳實(去除果核,麩炒)

  • 細辛(去除莖葉)

  • 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和尖端,炒至雙仁分離)

  • 烏梅肉(炒製,各三分)

  • 松蘿(半兩)

  • 竹葉(切碎,三兩)

將以上十種藥材粗略搗碎,篩選後每服五錢匙,加入一杯半的水,加上切碎的生薑一片,煎煮至八分,去除渣滓,溫熱服用。空腹時服用,飯後各服一次。

芍藥,牡丹皮(各三分),熟乾地黃(炮),黃耆,甘草(炙),白茯苓(去黑皮),青葙子,白附子,防風(去叉),山梔子仁(炒各一兩半),細辛(去苗葉半兩),枳實(去瓤麩炒),荊芥穗(各三分)

白話文:

芍藥、牡丹皮(各三錢),熟乾地黃(焙製)、黃耆、甘草(炙)、白茯苓(去黑皮)、青葙子、白附子、防風(去叉)、山梔子仁(炒各五錢),細辛(除掉根莖葉半錢),枳實(去瓤麩炒)、荊芥穗(各三錢)

上一十三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竹葉七片,煎至八分,去滓空腹溫服,食後夜臥再服。

治肝勞虛寒,目眩喜忘,咳唾痰涎,憂恚內傷,面青少色,硫黃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如同芝麻豆粒大小的碎末,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取一盞半的水,加入七片竹葉,煎煮至剩下八分水量,濾去藥渣,在空腹時溫熱服用。飯後和睡前再服用一次。

用於治療肝勞虛寒引起的目眩、健忘、咳嗽多痰、情緒抑鬱導致的內傷、面色青白無光澤,這是硫黃丸的配方。

硫黃(研),乾薑(炮),吳茱萸(湯浸焙乾炒),人參,當歸(切焙),防風(去叉各一兩),白礬(熬令汁枯),烏頭(炮裂去皮臍各一兩一分),桂(去粗皮),天雄(炮裂去皮臍),甘草(炙銼各三分),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皂莢(酥炙去皮子),枳實(去瓤麩炒各半兩),細辛(去苗葉),甘菊花(各一分)

白話文:

硫磺(研磨成粉末),乾薑(炮製過的),吳茱萸(用湯浸泡後曬乾,再炒至乾燥),人參,當歸(切片後炮製過的),防風(去掉分叉,各取一兩),白礬(熬製至汁液乾枯),烏頭(炮製後裂開,去掉皮和肚臍,各取一兩一分),桂枝(去掉粗皮),天雄(炮製後裂開,去掉皮和肚臍),甘草(炙烤切碎,各取三分),蜀椒(去掉果柄並閉合開口,炒至出汗),皁莢(用酥油炙烤,去掉皮和種子),枳實(去掉果肉和麩皮,炒至半熟,各取半兩),細辛(去掉根莖和葉子),甘菊花(各取一分)。

上一十六味,搗研為末,再同研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溫酒下,夜臥再服,漸加至三十丸。

治肝勞虛熱,目赤難開,煩悶宛轉,熱氣上衝,瀉肝除熱,前胡湯方

白話文:

上述的十六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然後再一起研磨均勻,加入蜂蜜和丸,丸的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睡覺前再服用一次,逐漸增加到三十丸。

前胡(去蘆頭),乾薑(炮),大青,細辛(去苗葉),秦皮(銼),決明子,梔子仁,黃芩(各一兩),車前子(一合),石膏(二兩),淡竹葉(細切三兩)

白話文:

前胡(去掉蘆頭)、乾薑(炮製過)、大青、細辛(去掉苗葉)、秦皮(粗糙的切碎)、決明子、梔子仁、黃芩(每樣各一兩),車前子(一合),石膏(二兩),淡竹葉(細切三兩)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分溫二服,空腹食後各一,欲利加芒硝一兩研。

治肝勞虛寒,脅痛脹滿,氣悶目昏,不思飲食,赤茯苓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中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後,每次取五錢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一盞水量,濾去藥渣,分成兩次溫服。空腹時服用一次,飯後再服用一次。如果需要增加通便效果,可以加入一兩研磨好的芒硝。

這個方劑用來治療肝臟虛弱寒冷所引起的脅部疼痛、腹部脹滿、氣悶、視力模糊以及食慾不振等症狀,名為赤茯苓湯。

赤茯苓(去黑皮一兩半),桔梗(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白朮(半兩),鱉甲(去裙襴醋炙二兩),桂(去粗皮三分)

白話文:

赤茯苓(去除黑皮的部分,用量為一兩半),桔梗(經過炒製),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然後焙乾,用量各一兩),白朮(用量為半兩),鱉甲(去除裙襴部分,用醋炙製,用量為二兩),桂枝(去除粗皮的部分,用量為三分)。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肝勞熱,恐畏不安,精神悶怒,不能獨臥,志氣錯越,茯苓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中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後,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杯和生薑三片一起煎煮至水量剩下七成,去掉渣滓,在飯前溫熱服用。

此方用於治療肝勞引起的熱症,如恐懼不安、心情鬱悶易怒、無法獨自安睡以及情緒紊亂等症狀,這是茯苓丸的配方。

白茯苓(去黑皮),遠志(去心),防風(去叉),人參,柏子仁(微炒研),牡蠣(燒令赤),甘草(炙銼各半兩),龍骨(三分)

白話文:

白茯苓(去黑皮):去除黑皮的白茯苓

遠志(去心):去除心臟的遠志

防風(去叉):去除叉子的防風

人參:整棵的人參

柏子仁(微炒研):微炒並研磨成粉末的柏子仁

牡蠣(燒令赤):燒至赤色的牡蠣

甘草(炙銼各半兩):炙烤並切碎,各半兩的甘草

龍骨(三分):三分的龍骨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並煮棗肉同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腹溫酒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夜臥再服。

治肝虛勞損口苦,關節疼痛,筋脈攣縮,虎骨酒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八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然後與煉製的蜂蜜和煮熟的大棗肉混合製成丸劑,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時,在空腹的情況下用溫酒吞服二十丸,可以逐漸增加到三十丸。晚上睡覺前再服用一次。

此方用於治療肝虛引起的勞損、口苦、關節疼痛以及筋脈收縮等症狀。

虎骨(塗酥炙三兩),乾薑(炮),芎藭,地骨皮(各二兩),白朮,豬椒根,五加皮(各二兩半),枳殼(去瓤麩炒一兩半),丹參(四兩),熟乾地黃(焙一兩)

白話文:

  • 虎骨(塗上豬油,烤三兩)

  • 乾薑(炮製)

  • 芎藭

  • 地骨皮(各二兩)

  • 白朮

  • 豬椒根

  • 五加皮(各二兩半)

  • 枳殼(去除果肉和麩皮,炒一兩半)

  • 丹參(四兩)

  • 熟乾地黃(烘烤一兩)

上一十味,銼如麻豆大,用生絹袋子貯,以清酒三斗浸四宿,每日空腹溫服半盞,漸加至一盞。

治肝傷健忘,目視不明,面色青白,常多恐懼,青龍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中藥材十味,切成如同芝麻或豆子大小的碎片,放入生絹袋中儲存。使用三斗清酒浸泡四個晚上。每天早晨空腹時溫熱服用半盞,逐漸增加到一盞。

這個方劑可以治療肝臟受損導致的健忘、視力模糊、面色青白以及經常感到恐懼的情況,這就是青龍丸的配方。

龍骨(研),羌活(去蘆頭),秦艽(去苗土各一兩),茯神(去木),羚羊角(鎊),青葙子,甘菊花,白附子(炮),丹砂(研如粉各三分)

上九味,搗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人參湯下。

白話文:

龍骨(研磨成粉),羌活(去除蘆頭),秦艽(除掉苗土,各取一兩),茯神(去掉木質部分),羚羊角(研成粉),青葙子,甘菊花,白附子(炮製後),丹砂(研磨成粉,各取三分之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