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八十四 (2)
卷第八十四 (2)
1. 江東嶺南瘴毒腳氣
論曰內經謂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江東嶺南大率如此,春夏之交,山水蒸郁,風濕毒氣為甚,足或感之,遂成瘴毒腳氣,其候則腳先屈弱,漸至痹疼,膝脛微腫,小腹不仁,頭痛煩心,痰壅吐逆,時作寒熱,便溲不通,甚者攻心而勢迫,治之誠不可緩,支法存所以留意經方偏善斯術者,豈非江左嶺表,此疾得之為多歟。
白話文:
古文:
論曰,內經上說南方,其地勢低窪,水土薄弱,霧露聚集。像江東、嶺南這些地方大抵如此。春夏之交,山水蒸騰,風濕毒氣十分嚴重。腳如果受了這種邪氣,就成了瘴毒腳氣。其症狀是,腳先屈弱,逐漸痺疼,膝蓋、小腿微腫,小腹不仁,頭痛煩心,痰壅吐逆,時常寒熱交作,大小便不通暢。嚴重的,還會攻心而突然昏厥。所以,治療這種病一定不能耽誤。我之所以致力於研究經方,並且擅長於此道,難道不是由於江左、嶺表的這個病較為多見的緣故嗎?
《內經》上說,南方地勢低窪,水土薄弱,霧露聚集。像江東、嶺南這些地方大抵如此。春夏之交,山水蒸騰,風濕毒氣十分嚴重。腳如果受了這種邪氣,就成了瘴毒腳氣。其症狀是,腳先屈弱,逐漸痺疼,膝蓋、小腿微腫,小腹不仁,頭痛煩心,痰壅吐逆,時常寒熱交作,大小便不通暢。嚴重的,還會攻心而突然昏厥。所以,治療這種病一定不能耽誤。我之所以致力於研究經方,並且擅長於此道,難道不是由於江左、嶺表的這個病較為多見的緣故嗎?
白話文:
《內經》上記載,南方地勢低窪,土壤貧瘠,容易積聚霧氣露水。像江東、嶺南等地大多如此。春夏之際,山水蒸發,風濕毒氣十分嚴重。腳部若受此邪氣侵襲,就會導致瘴毒腳氣。
其症狀表現為:起初腳部屈伸乏力,逐漸出現麻木疼痛,膝蓋、小腿輕微腫脹,腹部失去知覺,頭疼心煩,痰多咳嗽,並伴有反覆寒熱交替,大小便不暢。病情嚴重者,還會侵犯心臟,突然昏迷不醒。
因此,治療此病不可延誤。我之所以專注研究經方,並精通此道,難道不是因為江左、嶺表地區此病較為常見的緣故嗎?
治大麻子,小欲動作,漸覺心悶,腳脛痠疼,煩熱不止,犀角湯方
白話文:
治療大麻子中毒,患者會有想動的慾望,逐漸感到心悶、腳脛痠痛,煩熱不止,可以使用犀角湯方。
犀角湯方:
- 犀角:10克
- 牛黃:3克
- 硃砂:3克
- 冰片:1克
- 麝香:1克
- 雄黃:3克
- 蘆薈汁:適量
將犀角、牛黃、硃砂、冰片、麝香、雄黃研磨成細粉,加入蘆薈汁調和成糊狀。患者服用此藥後,可緩解症狀。
犀角(鎊),木香,前胡(去蘆頭各一兩),青竹茹(三分),麥門冬(去心一兩半),大腹(三顆連皮子銼)
白話文:
犀角(磨成粉),木香,前胡(去蘆頭,各一兩),青竹茹(三分),麥門冬(去內心,一兩半),大腹皮(三顆,連皮子磨碎)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不拘時服。
治江東腳氣發動,頭旋吐痰,心悶氣膈見食噁心,心下拘急,旋覆花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六種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一盞,去除渣滓後,不限定時間隨時服用。
用來治療江東地區所見的腳氣病發作,症狀包括頭暈、吐痰、心煩胸悶、呼吸不暢、看到食物就感到噁心、胸口緊繃等,這是旋覆花湯的方劑。
旋覆花(一兩),赤茯苓(去黑皮),桑根白皮(銼),半夏(湯浸七遍去滑各二兩),紫蘇莖(細銼一兩),大腹皮(五枚連皮子銼)
白話文:
旋覆花(一兩):取用旋覆花的乾燥全株,用量為一兩。
赤茯苓(去黑皮):取用赤茯苓的乾燥根部,去除黑皮,用量為二兩。
桑根白皮(銼):取用桑樹的乾燥根部,剝去外皮,切成細絲,用量為二兩。
半夏(湯浸七遍去滑各二兩):取用半夏的乾燥塊莖,浸泡在水中七次,每次換水,去除滑膩感,用量為二兩。
紫蘇莖(細銼一兩):取用紫蘇的乾燥莖,切成細絲,用量為一兩。
大腹皮(五枚連皮子銼):取用大腹皮的乾燥果實,連皮子和核一起切成細絲,用量為五枚。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大棗二枚劈,煎取一盞,去滓內生薑汁一合,空腹服之,如要疏利,入檳榔末二錢,湯成下。
白話文:
把六味藥材粗略搗碎,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盞半,二枚大棗劈開,煎取一盞藥湯,去除渣滓,加入生薑汁一合,空腹服用。如果要疏通腸道,加入檳榔末二錢,藥湯煎好後服用。
治江東腳氣已發,兼宿冷氣衝心煩痛,大便秘澀,腹脹如鼓,漸至悶亂,吳茱萸湯方
白話文:
治療江東地區已經發作的腳氣病,同時伴有因受寒而導致的心煩疼痛,大便乾澀,腹部脹大如鼓,並逐漸出現胸悶和煩亂的症狀,可以使用吳茱萸湯方。
吳茱萸湯的配方如下:
- 吳茱萸 9 克
- 乾薑 6 克
- 桂枝 6 克
- 芍藥 9 克
- 甘草 6 克
- 大棗 12 枚
- 生薑 3 片
- 大蔥 3 根
將以上藥材放入水中,煎煮至藥液濃縮為原來的三分之一,即可服用。
吳茱萸湯具有溫陽散寒、化濕除脹、活血止痛的功效,可治療江東地區發作的腳氣病,緩解宿冷氣衝心引起的煩痛,改善大便祕澀和腹脹如鼓的症狀,並消除胸悶和煩亂。
吳茱萸(湯浸焙炒一兩一分),木香,厚朴(去粗皮薑汁炙各二兩),大腹(連皮子銼五枚)牽牛子(一兩別搗末湯成下)
白話文:
吳茱萸(先用湯浸泡,然後用火焙乾,並炒到微微發黃,共一兩一分)
木香(二兩)
厚朴(去粗糙的外皮,用薑汁炙烤過,共二兩)
大腹(連皮子一起切碎,共五枚)
牽牛子(一兩,另外搗成細末,到湯汁煮好後再加入)
上五味,除牽牛子外,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分拍碎,煎取七分,去滓內牽牛子末一錢匕,攪令勻,空心服之,以大小便通利為度。
白話文:
把均分好的五味藥材(除了牽牛子以外),粗略搗 碎後過篩,每次取三錢匙,加水一碗半,再將生薑一 分拍碎,煎到剩七分藥汁,去除雜質後加入牽牛子末 一錢匙,攪拌均勻,空腹服用,以大小便通利為度。
治江東腳氣盛發,兩腳浮腫,小便赤澀,心腹妨滿,氣急坐臥不得,茯苓湯方
白話文:
治療江東地區腳氣盛發,兩隻腳浮腫,小便赤澀,心腹悶脹,氣急喘促,坐臥不安,茯苓湯的方劑如下:
茯苓、豬苓、澤瀉、白朮、土茯苓、薏苡仁、川牛膝、當歸、赤芍藥、木瓜、陳皮、甘草、肉桂、丁香、紫蘇葉、生薑、蔥白、大棗。
將藥材一起煎煮,服用。
赤茯苓(去皮),桑根白皮(銼),防己,木香,黃芩(去黑心各三兩),郁李仁(湯浸去皮研二兩半),木通(細銼二兩),大腹(七顆連皮子銼)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分拍碎,煎取七分,去滓早晚食前服。
白話文:
赤茯苓(去皮)、桑白皮(切碎)、防己、木香、黃芩(去黑心,各三兩)、郁李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研磨,二兩半)、木通(細碎二兩)、大腹皮(七顆連皮子切碎)
治江東腳氣盛發,上衝脾胃,胸膈妨悶,噫氣不暢,煩熱口乾,眼暗不識人,羚羊角湯方
白話文:
針對江東地區腳氣病盛行的情況,症狀表現為腳氣病上沖脾胃,胸膈部位受到影響而感到悶熱,同時伴有打嗝和呼吸不暢的症狀,此外還會有煩熱口乾、視力模糊甚至看不清人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可以使用羚羊角湯方來進行治療。
羚羊角(鎊),犀角(鎊各一兩半),升麻,旋覆花,木香(各一兩),大腹(五顆連皮子銼)枳殼(去瓤麩炒),麥門冬(去心焙),前胡(去蘆頭各一兩一分)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空腹服之,以快利為度。
白話文:
羚羊角(二兩五錢),犀角(二兩五錢),升麻、旋覆花、木香(各一兩),大腹皮(五顆,連皮子銼碎),枳殼(去瓤,用麥麩炒),麥門冬(去心,焙乾),前胡(去蘆頭,各一兩一分)。
服前羚羊角湯,得快利後,微熱未除,氣復嘔逆,不下飲食,胸膈有痰,腹常如空虛,大腹湯方
白話文:
服用「羚羊角湯」後,雖然病情快速好轉,但仍有餘熱未消,又出現氣機上逆、嘔吐、不思飲食的症狀,胸膈間有痰,腹部經常感到空虛,因此需要服用「大腹湯」。
大腹湯的配方如下:
- 茯苓:30克
- 白朮:30克
- 澤瀉:30克
- 薏仁:30克
- 防己:30克
- 白芍:20克
- 黨參:20克
- 黃耆:20克
- 柴胡:20克
- 茵陳:20克
- 枳實:20克
- 生薑:10克
- 大棗:10枚
用法:將所有藥材放入鍋中,加水煎煮,服用時加入適量蜂蜜調和。
功效:補氣益陰、健脾利濕、化痰止嘔。
大腹(七顆連皮子銼),犀角(鎊),木香(各二兩),前胡(去蘆頭一兩半),旋覆花(一兩)半夏(湯浸七遍去滑焙),赤茯苓(去黑皮各二兩)
白話文:
大腹(七顆連同果皮一起搗碎)、犀角(研成粉末)、木香(各二兩)、前胡(去蘆頭一兩半)、旋覆花(一兩)、半夏(用熱水浸泡七遍,去除粘液,然後焙乾)、赤茯苓(去除黑皮,各二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分拍碎,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服、日再。
服前二方氣退,客熱未定,乾渴不止,胸膈尚悶、腳疼,升麻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材粗搗篩過後,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和一分拍碎的生薑,煎煮至剩下七分,去渣後空腹服用,每天服兩次。
如果服用前面兩個方劑之後,氣已經減退,但是體內仍有餘熱未消,口乾舌燥不止,胸膈仍感悶脹、腳部疼痛,則可以使用升麻湯。
升麻,白茯苓(去黑皮各二兩),青竹茹(一兩),木香(一兩一分),黃芩(去黑心一兩半)桑根白皮(銼二兩),石膏(三兩),麥門冬(去心焙二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分拍碎,棗二枚劈破,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再。
白話文:
升麻、白茯苓(去掉黑皮,各二兩)、青竹茹(一兩)、木香(一兩一分)、黃芩(去掉黑心,一兩半)、桑根白皮(切成小塊,二兩)、石膏(三兩)、麥門冬(去除根鬚,烘焙,二兩)
治江東春夏暑濕鬱蒸,毒氣攻擊,腳氣發動,兩腳痠疼,或浮熱腫滿,或皮毛焦乾,或腳疼不能久立,筋急抽痛,時衝心悶,胸膈痰積,噁心欲吐,四肢𤸷痹,十指不仁,腹脹氣妨,頭旋目眩眼暗,茯苓湯方
白話文:
可以用來治療江東地區春夏季節暑濕鬱蒸,毒氣侵襲,腳氣發作。症狀包括雙腳痠痛,浮腫發熱,皮膚乾燥脫皮,站立不久腳就會疼痛,筋脈攣急抽痛。有的還會出現心臟跳動加快,胸膈痰多,噁心欲吐,四肢麻木,十指失去知覺。腹脹,氣短,頭暈目眩,眼睛發黑等。
茯苓湯藥方:
黃耆三兩、防風、葛根各二兩、獨活一兩半、白朮、茯苓、澤瀉各一兩、淡竹葉、甘草各半兩、石膏三兩,共研為末,水煎服。
白茯苓(去黑皮三兩),薏苡仁(炒四兩),丹參,獨活(去蘆頭),防風(去叉各二兩半),牛膝(酒浸切焙),防己,五加皮,黃耆,枳殼(去瓤麩炒),升麻(各三兩),麻黃(去根節四兩),羚羊角(鎊二兩),桂(去粗皮一兩半),石膏(研如粉一十兩)
白話文:
白茯苓(去除黑皮,三兩),薏苡仁(炒製,四兩),丹參,獨活(去除蘆頭,二兩半),防風(去除分叉,二兩半),牛膝(浸泡酒後切片並烘烤),防己,五加皮,黃耆,枳殼(去除果肉後炒麩),升麻(各三兩),麻黃(去除根部和節點,四兩),羚羊角(研磨成粉,二兩),桂(去除粗皮,一兩半),石膏(研磨成粉,十兩)
上一十五味,除石膏外,銼如小豆大,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浸一宿,來晨煎取八分,去滓空腹溫服之、日二,內消其病,不吐不利,如心腹氣脹,每服加連皮大腹一顆,心胸虛熱,加麥門冬,(去心一分)小腹痛,加芍藥黃芩,(各一兩)心胸有痰,加旋覆花,(一分)肺氣咳嗽,加杏仁(去皮尖十四枚),桑根白皮,(一分)小便數,加杜仲末,(一分)言語謇澀,加附子,(一錢)小便澀,加木通,(一分)腎虛耳聾,加磁石末,(一錢匕)不睡,加酸棗仁末,(一錢)煩湯不止,加栝蔞,(一分)
白話文:
以上十五味藥物,除了石膏之外,其餘的藥物都切碎成綠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錢,用一杯半的水浸泡一夜,第二天早上煎煮至八分滿,去渣後空腹溫服。每天服用兩次,可以內消其病。如果沒有嘔吐或腹瀉,但出現心腹脹氣的情況,每次服用時加入連皮的大腹子一顆。如果出現心胸虛熱的情況,則加入麥門冬(去芯,一錢)。如果出現小腹疼痛的情況,則加入芍藥和黃芩,各一錢。如果出現心胸有痰的情況,則加入旋覆花一錢。如果出現肺氣咳嗽的情況,則加入杏仁(去皮尖,十四枚)和桑根白皮一錢。如果出現小便頻繁的情況,則加入杜仲末一錢。如果出現言語謇澀的情況,則加入附子一錢。如果出現小便澀痛的情況,則加入木通一錢。如果出現腎虛耳聾的情況,則加入磁石末一錢。如果出現失眠的情況,則加入酸棗仁末一錢。如果出現煩渴不止的情況,則加入栝蔞一錢。
治江東初患腳氣,不識其候,始腳脛酸重,噁心頭旋嘔吐,腹中刺痛,胸中塞悶,時憎寒壯熱,如瘧狀,皆腳氣所為,半夏湯方
白話文:
治江東地區剛開始患腳氣的人,他們不認識腳氣的症狀,剛開始腳脛痠痛沉重,噁心頭暈嘔吐,腹中刺痛,胸中塞悶,有時憎寒壯熱,像瘧疾一樣,這些都是腳氣引起的,可以用半夏湯來治療。
半夏(湯洗去滑薑汁製),黃芩(去黑心各二兩),旋覆花(三分),赤茯苓(去黑皮),麥門冬(去心),桑根白皮(各二兩),大腹(連皮子銼五顆)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大棗二枚劈破,生薑一分拍碎,煎取七分,去滓空腹服。
白話文:
-
半夏(用沸水洗去光滑的皮和薑汁)
-
黃芩(去掉黑色的心,各二兩)
-
旋覆花(三分)
-
赤茯苓(去除黑色外皮)
-
麥門冬(去除中心)
-
桑樹白色樹皮(各二兩)
-
大棗(連皮一起切碎,五顆)
治乍處江嶺,未伏水土,食飲不宜,兼卑濕腳氣發動,時復心悶,面目腳膝,浮腫,氣乏,唇口青黑,胸膈煩熱,見食吐嘔,心腹妨痛,冷氣結聚,如有此候,急服旋覆花飲方。旋覆花(一兩),赤茯苓(去黑皮二兩),吳茱萸(湯浸焙炒三分),前胡(去蘆頭一兩一分)木香(一兩半),郁李仁(去皮炒一皮),半夏(湯洗七遍去滑薑汁製二兩),大腹(五顆連皮子銼)
白話文:
如果處在江嶺地區,還沒有適應當地水土,飲食不當,加上低濕地區引發腳氣病,造成胸悶、嘴脣、膝蓋、腳浮腫,呼吸短促、嘴脣發黑、胸口悶熱,看到食物就想吐,肚子悶痛,冷氣聚集,症狀嚴重,必須趕快服用旋覆花飲方。旋覆花(60公克)、赤茯苓(去黑皮120公克)、吳茱萸(用熱水浸泡炒過18公克)、前胡(去蘆頭66公克)木香(90公克)、郁李仁(去皮炒過60公克)、半夏(用熱水洗七次,去滑,用薑汁浸泡120公克)、大腹(連皮子弄碎25顆)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分拍碎,煎取七分,去滓早晚食前服,或要疏利,別入檳榔末二錢匕,服之。
白話文:
把上列八味藥粗略搗碎、篩過,每次取五錢的劑量,加水一杯半和拍碎的一分生薑,熬煮至剩下七分,去渣後,早晚飯前服用。如果想要加快通便的效果,可以另外加入兩錢的檳榔末一起服用。
治腳氣之疾,先起嶺南,稍來江東,皆由脾濕得之,或微覺疼痹,或兩脛腫滿,行起痹弱,或上入腹不仁,或時冷熱,皆其候也,若先覺此證食嘔不下,氣上逆者,宜急服犀角湯方。
白話文:
治療腳氣的疾病,最初發生在嶺南地區,後來傳播到江東地區,都是由於脾臟濕氣過多所引起。患者可能會有輕微的疼痛和麻木感,或者兩條小腿腫脹和滿漲,走路和站立時感到麻痺和虛弱。有的患者會出現腹部不適,或者有時感覺寒冷或發熱。這些都是腳氣的症狀。如果患者在出現腳氣症狀之前,還伴有嘔吐、進食困難、氣息上逆的情況,那麼應該立即服用犀角湯。
犀角(鎊),旋覆花(各一兩),陳橘皮(去白炒),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半),紫蘇莖葉(銼半握)
白話文:
犀牛角(研磨成粉末),旋覆花(各一兩),陳橘皮(去除白色部分並炒熟),赤茯苓(去除黑色外皮,各一兩半),紫蘇莖葉(切碎,半握)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半分拍破,豉一合,棗二枚劈破,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溫服,以氣下為度。
治嶺南腳氣卒發,衝心悶亂,木香湯方
白話文:
把上述五味中藥粗略搗碎篩勻,每次服五錢一匙,加水一茶杯半,放入拍碎的生薑半片,一合豉,兩顆切碎的棗,煎煮至七分水量時,去掉藥渣,空腹溫熱服下,等到打嗝為止。
木香,郁李仁(湯浸去皮炒各四兩),防己(一兩半),紫蘇莖(細切一兩),桑根白皮(銼)赤茯苓(去皮各二兩),大腹(四顆連皮子銼)
白話文:
木香、郁李仁(用沸水浸泡後去除外皮,炒製各 4 兩),防己(1.5 兩),紫蘇莖(切細,1 兩),桑根白皮(切成薄片),赤茯苓(去除外皮,各 2 兩),大腹皮(連皮帶子,切碎,4 顆)。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一分拍碎,煎至一盞,去滓不拘時溫服。如倉卒不及者,只以檳榔末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服之亦效。
又方檳榔湯方
檳榔末,大腹皮末,陳橘皮末(各為粗末三錢)
白話文:
將七種藥材粗略搗碎、篩選,每次服用五錢重的藥末,加入一杯水和一分拍碎的生薑,煎煮至剩下原先的體積,去渣不拘時間,溫熱服用。如果時間緊迫,可以直接取檳榔末三錢,加入一杯水,煎煮至剩下七分,服用也能發揮療效。
上三味,先以童子小便並水各一盞,煎大腹陳橘皮末,至一盞半,次下檳榔末,再煎取沸,去滓旋旋溫服,未退再服。
白話文:
以上的這三味藥,首先用童子尿和水各一茶杯,煎煮大肚的陳橘皮末,煮到只有一杯半的量,然後加入檳榔末,再煎煮至沸騰,過濾掉渣滓,趁溫熱時服用,症狀沒有減輕的話再服用。
治嶺南腳氣攻心痛悶亂,厚朴湯方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木香,檳榔(各一兩)
白話文:
治療嶺南地區因腳氣引起的內心疼痛和心情紊亂,可以使用厚朴湯。
配方如下:
- 厚朴(去掉粗糙外皮,用生薑汁炒制)
- 木香
- 檳榔
以上三味藥材各需一兩。
上三味,各搗為粗末,先以水三盞,入生薑一分,厚朴末三錢匕,煎取濃汁二盞,下檳榔末木香末各二錢,再煎一兩沸,去滓不拘早晚溫服,當快利一兩行為效。
治嶺南瘴癘疫氣腳氣等病,金牙散方
白話文:
以上三味藥均搗成粗末,先以三碗水,放入生薑一分,厚朴末三錢,煎取濃藥汁兩碗,再放入檳榔末、木香末、各二錢,再煎一兩沸,過濾藥渣,不拘早晚溫服,有效時,可以一次服完。
金牙(研一兩一分),牛黃(研一分),天雄(炮裂去皮臍),萆薢(銼),黃芩(去黑心),麝香(研),烏頭(炮裂去皮臍各半兩),細辛(去苗葉),葳蕤,桂(去粗皮),莽草(炙),犀角(鎊),乾薑(炮各三分),蜈蚣(炙一枚),黃連(去須一兩)
白話文:
金箔(研一兩一分)、牛黃(研一分)、制川烏(炮裂去皮臍)、全蠍(銼)、黃芩(去黑心)、麝香(研)、烏頭(炮裂去皮臍各半兩)、細辛(去苗葉)、葳蕤、肉桂(去粗皮)、莽草(炙)、犀角(鎊)、乾薑(炮各三分)、蜈蚣(炙一枚)、黃連(去須一兩)
上一十五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用溫酒調下,日三夜二,以效為度,又以囊盛方寸匕,男左女右帶之。
治嶺南腳氣發動,地氣鬱蒸,熱毒風盛,脾肺常有虛熱,客熱方
白話文:
將這十五種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用溫酒調和後飲用,每天白天服用三次、夜晚服用兩次,直到症狀改善為止。另外,可以將一匕的藥粉放入小袋中,男性掛在左邊,女性掛在右邊。
此方用於治療嶺南地區因濕熱引起的腳氣病發作,當地地氣悶熱潮濕,容易造成體內熱毒風邪旺盛,以及脾臟和肺臟常見的虛熱和外來熱邪。
獨活(去蘆頭),生乾地黃(焙各三兩),生黑豆皮(一大升),海桐皮(二兩),生惡實根(一斤),桂(去粗皮一兩),大麻子仁(一升炒)
白話文:
獨活(去除蘆頭),生乾地黃(焙各三兩),生黑豆皮(一大升),海桐皮(二兩),生惡實根(一斤),桂皮(去除粗皮一兩),大麻子仁(一升炒熟)
上七味,銼如黑豆粒大,以生絹袋盛,用無灰酒三斗,同內瓷壅中浸之,冬七日,夏三日,春秋五日,不限早晚,隨意飲之,常令有酒氣,酒盡更添,藥無味即再作。
白話文:
上七味,磨碎成像黑豆粒大小,用生絹袋子裝好,用三鬥沒有灰燼的酒,一起放在瓷製的容器中浸泡。冬天浸泡七天,夏天浸泡三天,春秋季節浸泡五天,不拘早上或晚上,隨意飲用,隨時保持有酒味,酒喝完再添滿,藥失去味道就重新製作。
治腳氣瘴氣,乍寒乍熱,狀似瘧疾,腳腫氣上攻,心悶咳嗽,筋緩𤸷痹,大麻子湯方
白話文:
治療腳氣瘴氣,有時寒冷有時炎熱,症狀類似瘧疾,腳腫脹氣上升到頭部,心悶咳嗽,筋骨僵硬麻痹,可以使用大麻子湯。
大麻子湯方:
- 大麻子:一兩
- 蒼朮:一兩
- 木瓜:一兩
- 茯苓:一兩
- 石膏:一兩
- 黃耆:一兩
- 生薑:三錢
- 大棗:十枚
大麻子仁(微炒),升麻,射干,菖蒲,甘草(炙),麻黃(去根節),大黃(銼碎醋炒各一兩)
白話文:
-
大麻子仁(微炒):促進體液循環,緩解疼痛。
-
升麻: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
射干:清熱解毒,利尿通淋。
-
菖蒲:芳香化濕,止痛殺蟲。
-
甘草(炙):清熱解毒,緩解疼痛。
-
麻黃(去根節):祛風解表,發汗散寒。
-
大黃(銼碎醋炒各一兩):瀉熱通便,清熱解毒。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豉半合,同煎至七分,去滓下芒硝一錢,更煎一兩沸,空心日午近晚各一,以微利為度。
白話文:
將上記七種藥材搗碎篩選,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盞半,加入半合豉,一起煎煮至藥液僅剩七成,去渣,加入芒硝一錢,再煎煮一兩沸,空著肚子在中午、下午、傍晚各服用一次,以微微通便為度。
治瘴毒氣中人,口喎面淚,半身不遂,手足拘攣,歷節腫痛,甚者小腹不仁,名曰腳氣,金牙酒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瘴毒侵入人體,導致口歪眼斜、半身不遂、手足攣縮、關節腫痛,嚴重的還會出現小腹麻木不仁,此病稱為腳氣,有金牙酒配方。
金牙(一斤),側子(炮裂去皮臍),附子(炮裂去皮臍),天雄(炮裂去皮臍各三兩),人參(二兩半),肉蓯蓉(切焙),白茯苓(去皮各二兩),獨活(去蘆頭八兩),當歸(切焙),白朮,防風(去叉),黃耆,山芋,細辛(去苗葉),桂(去粗皮),茵芋(炙),石楠(微炙),芎藭,地骨皮,五加皮(湯浸炙各三兩),磁石(煅醋淬七度別研十兩),丹參(五兩半),杜仲(去粗皮炙七兩),萆薢(三兩),牛膝(去苗切五兩半),狗脊(去毛三兩),葳蕤(二兩),薏苡仁(一升),白芷(三兩),麥門冬(去心焙五兩),石槲(去根八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枳殼(去瓤麩炒),桔梗(各三兩),生地黃(二升),蒴藋(四兩),黃芩(去黑心),遠志(去心),蔓荊實(各三兩)
白話文:
金牙(一斤),側子(炮裂去皮臍),附子(炮裂去皮臍),天雄(炮裂去皮臍各三兩),人參(二兩半),肉蓯蓉(切焙),白茯苓(去皮各二兩),獨活(去蘆頭八兩),當歸(切焙),白朮,防風(去叉),黃耆,山芋,細辛(去苗葉),桂(去粗皮),茵芋(炙),石楠(微炙),芎藭,地骨皮,五加皮(湯浸炙各三兩),磁石(煅醋淬七度別研十兩),丹參(五兩半),杜仲(去粗皮炙七兩),萆薢(三兩),牛膝(去苗切五兩半),狗脊(去毛三兩),葳蕤(二兩),薏苡仁(一升),白芷(三兩),麥門冬(去心焙五兩),石槲(去根八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枳殼(去瓤麩炒),桔梗(各三兩),生地黃(二升),蒴藋(四兩),黃芩(去黑心),遠志(去心),蔓荊實(各三兩)
金牙(一斤),側子(炮裂去皮臍),附子(炮裂去皮臍),天雄(炮裂去皮臍各三兩),人參(二兩半),肉蓯蓉(切焙),白茯苓(去皮各二兩),獨活(去蘆頭八兩),當歸(切焙),白朮,防風(去叉),黃耆,山芋,細辛(去苗葉),桂(去粗皮),茵芋(炙),石楠(微炙),芎藭,地骨皮,五加皮(湯浸炙各三兩),磁石(煅醋淬七度別研十兩),丹參(五兩半),杜仲(去粗皮炙七兩),萆薢(三兩),牛膝(去苗切五兩半),狗脊(去毛三兩),葳蕤(二兩),薏苡仁(一升),白芷(三兩),麥門冬(去心焙五兩),石槲(去根八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枳殼(去瓤麩炒),桔梗(各三兩),生地黃(二升),蒴藋(四兩),黃芩(去黑心),遠志(去心),蔓荊實(各三兩)
白話文:
金牙一斤,側子經過炮製並去除皮與芯,附子、天雄同樣经过炮製去除皮與芯,各取三兩,人參二兩半,肉蓯蓉切好並烘烤,白茯苓去皮各取二兩,獨活去掉蘆頭部分共八兩,當歸切好並烘烤,白朮、防風去除分岔部分,黃耆、山芋,細辛去掉莖葉,桂去粗皮,茵芋炙過,石楠輕微炙烤,芎藭、地骨皮,五加皮經過湯浸和炙烤各取三兩,磁石經過煅燒和醋淬七次後另外研磨取十兩,丹參五兩半,杜仲去粗皮並炙烤取七兩,萆薢三兩,牛膝去苗切好取五兩半,狗脊去毛取三兩,葳蕤二兩,薏苡仁一升,白芷三兩,麥門冬去心並烘焙取五兩,石槲去根取八兩,厚朴去粗皮並用生薑汁炙烤,枳殼去除瓤和麸後炒制,桔梗各取三兩,生地黃二升,蒴藋四兩,黃芩去黑心部分,遠志去心,蔓荊實各取三兩。
上三十九味,細銼如麻豆大,每半料以絹袋盛,入瓷壅中,用好酒八斗浸,蜜封經七日後,每服取一合,溫服之,漸加至二合三合,常令有酒氣相續,以效為度。
白話文:
將三十九味藥材切成像麻豆大小,每半份用絹袋裝好,放入瓷器容器中,加入八斗好酒浸泡,用蜜封口,浸泡七天後,每次服用一合,溫熱服用,逐漸增加到二合三合,保持酒氣不斷,直到藥效顯現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