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八十三 (5)
卷第八十三 (5)
1. 乾溼腳氣
論曰腳氣有乾溼之異者,蓋陰陽所自分也。在臟為陰,在腑為陽,然皆由風濕毒氣,乘虛而入,其證大同小異,故乾腳氣之狀。血脈痞澀,皮膚𤸷痹,脛細痠疼,食減體瘦,臟腑秘滯,上衝煩悶。濕腳氣之狀,腳先腫滿,或下注生瘡,肌汗流下,兩腳熱疼,上攻心腹,咳嗽喘急,面浮膝腫,見食嘔吐。
治乾溼腳氣。萬應丸方
白話文:
議論中說腳氣有乾性和濕性之別,這實際上是陰陽各自區別造成的。在臟腑則為陰,在臟器則為陽,然而都是因為風邪濕毒,趁著身體的虛弱部位進入人體,症狀大致相同,稍微有些差別。所以乾腳氣的狀況是:血脈閉塞不暢,皮膚麻木不仁,小腿細瘦痠疼,食慾減退,身體消瘦,臟腑閉結不通,往上衝引起煩悶。濕腳氣的狀況是:腳先腫脹,或者流到下面生瘡,肌膚汗液往下流,兩腳發熱疼痛,往上攻到心腹,咳嗽氣喘嚴重,臉浮腫、膝蓋腫脹,看到食物就嘔吐。
沒藥(研),乳香(研),木香,白附子(炮),烏藥,蒺藜子(炒去角),烏頭(炮裂去皮臍各半兩),硇砂(研一分)
白話文:
-
沒藥:研磨成粉末。
-
乳香:研磨成粉末。
-
木香:不須加工。
-
白附子:炮製過的白附子。
-
烏藥:不須加工。
-
蒺藜子:炒過並去除角刺。
-
烏頭: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臍,各半兩。
-
硇砂:研磨成粉末,一分。
上八味,逐味搗研為細末,用木瓜二枚,去皮瓤剜內空,留蓋子,將硇砂入木瓜內,蓋了用竹籤子簽定,以濕紙三五重裹,熱灰煨令香熟,取出不令傾側,別頓一處;次用好酒一升,銀石鍋內煎,先下蒺藜乳香末,熬去一二分;次下諸藥末,同熬,少時取出,不得令乾,卻將煨了木瓜,同搗三五百杵丸,可即丸如豌豆大,空心冷酒下十丸。如人行三五里,吃荊芥茶半盞,日一服,漸加至十五丸止,以覺藥力到腳膝下為效。
治年深一十九種乾溼腳氣。四根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八種藥材,逐一搗研成細末。準備兩個木瓜,去皮、取出果肉,留下蓋子。將硇砂放入木瓜內,蓋上蓋子,用竹籤固定好。用濕紙包三五層,在熱灰中煨烤,烤到木瓜散發出香味後取出,小心不要傾斜,放在一旁備用。
然後準備一升好酒,在銀石鍋中煎煮。先放入蒺藜乳香末,煎熬去掉一兩分。然後放入其他藥末,一起煎熬。過一會兒取出藥液,不要讓它乾掉。把剛才煨好的木瓜取出,與藥液一起搗成藥丸,大約搗三五百次。將藥丸丸成豌豆大小,空腹時用冷酒送服十丸。每天服用一次,逐漸增加到十五丸,以藥力到達腳膝下為有效。
在服用藥丸的過程中,如果走動了三五里路,可以喝半盞荊芥茶。
桑木根節心,松木根節心,柏木根節心,杉木根節心(並細銼炒黑各一兩),肉蓯蓉(酒浸切焙二兩),乳香(研),沒藥,五靈脂,石龍芮(炒各一兩),麝香(研半兩),天雄(炮裂去皮臍二兩),木香,紫檁香(銼),地龍(炒各一兩)
白話文:
桑木根節心、松木根節心、柏木根節心、杉木根節心(均切碎、炒黑,各一兩)
肉蓯蓉(用酒浸泡,切片,焙乾,二兩)
乳香(研磨成粉)
沒藥
五靈脂
石龍芮(炒熟,各一兩)
麝香(研磨成粉,半兩)
天雄(炮製好,去除皮和臍,二兩)
木香
紫檁香(切碎)
地龍(炒熟,各一兩)
上一十四味,除研者外,搗羅為散,再同研勻。每服二錢匕,浸木瓜酒溫調下,早晚食後近夜服。
治乾溼腳氣。羚羊角飲方
白話文:
以上十四味藥物,除了需要研磨成粉的,其餘的都要搗碎成細末,然後再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二錢匕,用木瓜酒浸泡溫熱後服用,早晚飯後,接近晚上時服用。
羚羊角(鎊),羌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牛膝(酒浸切焙),白茯苓(去黑皮),杏仁(去皮尖雙仁研),郁李仁(湯浸去皮),半夏(湯洗七遍去滑),附子(炮裂去皮臍),麻黃(去根節),大腹皮,大黃(煨各半兩),磁石(紙上炒),木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白朮,防風(去叉),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炙銼各一分),檳榔,白附子(炮各半兩)
白話文:
-
羚羊角(磨成粉末)
-
羌活(除去蘆葦頭)
-
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
-
牛膝(浸泡於酒中,切片後烘焙)
-
白茯苓(去除黑色的外皮)
-
杏仁(去除外皮、尖端和雙仁,研磨成粉末)
-
郁李仁(浸泡於湯水中,去除外皮)
-
半夏(用湯水洗滌七遍,去除滑膩感)
-
附子(炮製裂開,去除外皮和臍部)
-
麻黃(去除根部和節點)
-
大腹皮
-
大黃(用火煨製,分兩次,各半兩)
-
磁石(在紙上炒製)
-
木香
-
陳橘皮(浸泡於湯水中,去除白色外皮,烘焙)
-
白朮
-
防風(去除叉枝)
-
枳殼(去除果瓤,炒至麩皮)
-
甘草(炙烤並切碎,分兩次,各一分)
-
檳榔
-
白附子(炮製,分兩次,各半兩)
上二十一味,銼如麻豆,分為八服。若高年或臟腑虛冷,即分作十六服,每服用水二碗,生薑十片,煎至二盞,臨熟更磨犀角水二合,投入再煎沸,去滓分作二服,不拘時候溫服,滓兩服,重用水一碗,煎至一盞,作一服,更看疾狀,每料臨時添藥,或腳刺痛,添桂附子牛膝羌活各一分,大便澀,添大黃滑石末各二錢,筋脈拘急,添紫蘇牛膝各一分,腳轉筋,添木瓜牛膝各半兩,攻作浮熱,添麻黃石膏各半兩,微得汗立愈,氣攻心,加檳榔半兩,木香一分。
治乾溼腳氣,沖注四肢。立應湯方
白話文:
上面列出的二十一種藥材,磨成像綠豆般大小,分成八次服用。如果是年紀較大或臟腑虛冷的人,就分成十六次服用。每次服用時,用兩碗水,加上十片生薑,煎煮至剩兩杯,快要煮好的時候,再加入磨碎的犀角水二合,投入鍋中再煮沸,然後過濾藥渣,分成兩次服用,不拘時間,溫熱後服用。藥渣兩次服用,再次加水一碗,煎煮至剩一杯,當作一次服用。再根據病情的狀況,每次臨時加入藥材。如果腳刺痛,加入桂附子、牛膝、羌活各一分。大便不通暢,加入大黃、滑石末各二錢。筋脈拘急,加入紫蘇、牛膝各一分。腳轉筋,加入木瓜、牛膝各半兩。感到浮熱,加入麻黃、石膏各半兩,微微出汗即可痊癒。氣攻心,加入檳榔半兩,木香一分。
大腹(煨和皮用),木香,訶黎勒(煨用皮),防己,紫蘇莖,羌活(去蘆頭),芍藥,乾木瓜,杉木節(銼),沉香(各一兩)
白話文:
-
大腹(烤過的豬皮可用)
-
木香
-
訶黎勒(烤過的果皮可用)
-
防己
-
紫蘇莖
-
羌活(去除蘆頭部分)
-
芍藥
-
乾木瓜
-
杉木節(研磨過的)
-
沉香(各一兩)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日午夜臥溫服。
治乾溼腳氣,瘥後常服,令永不發。四斤丸方
牛膝(去苗),肉蓯蓉(刮去皴皮),天麻,乾木瓜(各一斤)
白話文:
將前面十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匕,用一盞半水煎煮,直到藥汁剩下八分,濾掉藥渣,空腹、中午和晚上睡前溫服。此方可治乾濕腳氣,病癒後常服,可使腳氣永不復發。方劑中包含牛膝(去苗)、肉蓯蓉(刮去皴皮)、天麻、乾木瓜各一斤。
上四味並細銼。用好酒五升,浸一晝夜,漉出焙乾,搗羅為末,用前浸藥酒,慢火銀石器熬成膏,和藥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空心食前。
治乾溼腳氣。烏藥散方
烏藥(一兩),蒔蘿(炒一分)
白話文:
將上四種藥材混合研磨成細末,加入五升的優質酒中浸泡一晝夜,然後將藥酒濾出,烘乾後研磨成粉末。再使用之前浸泡藥酒的藥酒,並用慢火銀器熬製成膏狀,將藥粉和藥膏混合均勻,製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酒送服,須於空腹時在進食前服用。
上二味,搗羅為散,溫酒調下二錢匕。乾腳氣用楝實五枚銼碎,漿水一升,煎至五合,去滓調下。
治乾腳氣頭痛,腰腳痠疼,心躁渴悶,汗出氣喘。杉節湯方
白話文:
取上面的兩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溫熱的酒調和,每次服用二錢匕。如果是乾腳氣,則使用五枚楝實,搗碎成末,用一升漿水煎煮至五合,去渣,調和服用。
杉木節(銼一升),橘葉(銼一升北地無以皮代之),大腹(七枚和皮銼),童子小便(三升)上四味,同煎取一大升,分作兩服。如一服得快利即止,昔唐柳宗元得乾腳氣,夜半痞絕,左脅有塊如大石且死,因大寒不知人三日,家人皆號哭,滎陽鄭洵美傳此方服之,半食時氣通立愈。
治乾腳氣,兩脛漸細疼痛,時發寒熱,或臟腑不利,毒氣上攻。獨活散方
白話文:
杉木節(研磨成粉一升),橘葉(研磨成粉一升,北地沒有橘葉就用橘皮代替),大腹(取七顆連皮研磨成粉),童子小便(三升)上述四種藥材一起煎煮,取出一大升藥汁,分成兩次服用。如果服用一次藥汁後,腹瀉症狀立即停止,就可以停止服用藥物。
以前唐朝的柳宗元患上乾腳氣,半夜發作,腹部脹滿疼痛,左脅有塊硬塊像大石頭一樣,差點死了。由於病情嚴重,他昏迷了三天,家人都哭著號喪。滎陽人鄭洵美把這個方子傳給他後,柳宗元服用了這個方子,在半個時辰之內,症狀就消失,立刻痊癒了。
獨活(去蘆頭),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牽牛子(二兩微炒搗細取一半粉用)
白話文:
獨活(去除根部蘆頭),附子(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臍,各取一兩),牽牛子(炒至微黃,搗碎取一半粉末使用)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炒蔥酒調下,蜜湯亦得,或一二服,得利即止,末利再服。
治濕腳氣,腳膝腫滿。防己湯方
白話文:
將這三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可以用炒蔥和酒調和後服用,也可以用蜂蜜水送服。一般服用一到兩次,如果見效了就停止服用,如果沒有見效可以再服。這個方劑用來治療濕性腳氣以及腳膝腫脹的情況。[防己湯]
防己,豬苓(去黑皮),郁李仁(去皮炒),檳榔(銼各三分),木通(銼),紫蘇葉,枳殼(去瓤麩炒各半兩),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銼各一兩)
白話文:
防己: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濕、利尿的功效。
豬苓:一種中藥材,具有利尿、消腫的功效。
郁李仁: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祛瘀的功效。
檳榔:一種中藥材,具有消積、下氣的功效。
木通:一種中藥材,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
紫蘇葉:一種中藥材,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
枳殼:一種中藥材,具有理氣、消積的功效。
赤茯苓:一種中藥材,具有利尿、消腫的功效。
甘草:一種中藥材,具有補益氣血、清熱解毒的功效。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濕腳氣,及腎臟風下注,滿腳生瘡癢痛膿水出。海桐皮散方
海桐皮,草烏頭(銼碎鹽炒),地龍(炒去土),蒺藜子(炒去角各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冷酒調下,空心夜臥服。
白話文:
取九味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四錢匕,加入一盞半水,三片生薑,煎煮至藥液剩下六分,去除藥渣,溫熱後於飯前服用。此方可治濕腳氣,以及腎臟風寒下注導致腳部生瘡、奇癢、疼痛、流膿水的症狀。
另取海桐皮、草烏頭(切碎並用鹽炒)、地龍(炒去泥土)、蒺藜子(炒去尖角,各一兩),將四味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匕,用冷酒調和服用,空腹於夜晚睡覺前服用。
治濕腳氣,膝浮腫,氣攻入腹,腹滿氣急,面如土色,大小腸不通,氣欲絕。檳榔湯方。
檳榔(二兩銼),訶黎勒(七枚取皮),大腹皮(二七枚),牽牛子(二兩炒)
白話文:
治療濕氣引起腳氣、膝蓋浮腫、氣攻入腹部、腹部脹滿、氣急、臉色如土、大小腸不通、氣息微弱的情況,可以用檳榔湯方。
上四味,各搗羅為末。以童子小便一升,生薑一分劈碎,先下大腹皮及訶黎勒末,各二錢匕,煎至七合,次下檳榔牽牛末各二錢匕,更煎令沸,不限早晚,旋旋服之,快利三五行為效。
白話文:
上述四味藥材,分別搗碎成粉末。用童子的尿一升,生薑一分切碎,先加入大腹皮和訶黎勒粉末,各二錢匕,煎至七分滿,再加入檳榔和牽牛末各二錢匕,繼續煎煮至沸騰,不限早晚,隨時服用。服用後會快速通便,三到五次即有效。
治腳氣腫滿生瘡,積年不瘥,或飲酒壅滯,散在腠理,及風癢疥癬,毒氣下注,輕腰腳,通腸胃,去肺中熱毒。漏蘆丸方
白話文:
治療腳氣腫脹生瘡,多年都不癒合,或因飲酒過量導致腹脹、下肢麻木,以及風癢疥癬,毒氣下注,小腿浮腫,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清除肺部熱毒。漏蘆丸的配方如下:
漏蘆,葳蕤(切焙),烏蛇(酒浸去皮骨炙各三兩),苦參(四兩),枳殼(去瓤麩炒二兩),秦艽(去苗土),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半),防己(一兩),玄參(三兩),白朮,黃耆(銼各一兩半),大黃(銼炒三兩),黃芩(去黑心一兩)
白話文:
漏蘆、葳蕤(切焙)、烏蛇(用米酒浸泡,去皮骨,炙各三兩)、苦參(四兩)、枳殼(去瓤麩炒二兩)、秦艽(去苗土)、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半)、防己(一兩)、玄參(三兩)、白朮、黃耆(銼各一兩半)、大黃(銼炒三兩)、黃芩(去黑心一兩)
上一十三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以後惡實根酒下。
惡實酒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三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末,用煉製好的蜂蜜調和成丸狀,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到四十丸,用惡實根浸泡的酒送服。
惡實根(細切半斤),枳殼(去瓤四兩),磁石(生搗末半斤),薏苡仁(半升),玄參(三兩)烏蛇(酒浸炙去皮骨三兩),生地黃(切一升),小黑豆(半升)
白話文:
惡實根(切碎,半斤),枳殼(去瓤,四兩),磁石(搗成末,半斤),薏苡仁(半升),玄參(三兩),烏蛇(用酒浸泡,烘烤後去除皮骨,三兩),生地黃(切片,一升),小黑豆(半升)
上八味,粗搗篩。以絹袋盛,無灰酒二斗浸三日,然後任性多少下前漏蘆丸,更以後白蘞湯洗之。
白蘞湯洗方
白話文:
將上八味藥材搗碎篩濾,用絹袋盛裝,放入無灰酒二斗浸泡三日。然後根據個人的體質決定加入多少顆漏蘆丸,再用白蘞湯清洗。
白蘞(三兩半),漏蘆(切),槐白皮(切),蒺藜子(炒去角),五加皮(切各半斤),甘草(銼一兩)
白話文:
白蘞(175克),漏蘆(切碎),槐白皮(切碎),蒺藜子(炒熟後去除角),五加皮(切碎,各250克),甘草(切碎,50克)
上六味,粗搗篩。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內芒硝半升,如瘡癢不拘時洗,其湯旋暖溫用。
治風濕腳氣腫痛惡瘡。鬱金散敷方
白話文:
將上列六種中藥材,粗略搗碎,再過篩。加入一斗水,煮至剩下六升水,加入半升芒硝,不管瘡癢發生在什麼時候,都可以用此藥湯清洗,並將藥湯加熱到溫暖的溫度後使用。
鬱金,大黃,白芨,天南星,龍骨,白蘞,黃蜀葵花(各一兩並生銼)
上七味,搗羅為細散,水調敷腫痛處。
治乾溼腳氣,木瓜湯方
白話文:
取鬱金、大黃、白芨、天南星、龍骨、白蘞、黃蜀葵花各一兩,一起研磨成細粉,用水調和後敷在腫痛處,可治療乾濕腳氣。
乾木瓜(焙),訶黎勒皮(各一兩),大腹子(銼二兩半),吳茱萸(湯洗焙乾炒),陳橘皮(去白焙各半兩)
上五味細銼。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煎取七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
乾木瓜(烘焙過)
-
訶黎勒皮(各一兩)
-
大腹子(銼成二兩半)
-
吳茱萸(用熱水洗淨,烘焙後乾炒)
-
陳橘皮(去除白色的部分,烘焙後各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