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八十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二 (3)

1. 腳氣心腹脹滿

論曰風毒之中人也,必先中腳,久而不瘥,遍及四肢,其氣深入,則腹脅脹滿,小便不利,氣喘息高者,其病為重也。

白話文:

典籍中提到,風邪毒邪侵入人體,必定會先從足部開始。如果長時間不治療,就會遍及四肢,毒氣深入體內,就會導致腹脅脹滿,小便不利,氣喘加重,這些症狀都表明病情嚴重。

治腳氣疼痛,發熱腫悶,上攻心腹脹滿吐逆。訶黎勒湯

訶黎勒(炮去核),大腹(煨熟和皮用),木香防己,紫蘇莖葉,乾木瓜(去子),羌活(去蘆頭),芍藥,沉香(鎊),杉木節(各半兩)

白話文:

訶黎勒(用火烤,取出果核),大腹皮(用火烤熟,連皮一起用),木香,防己,紫蘇莖葉,乾木瓜(取出種子),羌活(去除根須),芍藥,沉香(切成薄片),杉木節(各半兩)。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通口服,不計時,日再。

治腳氣心腹脹急,不思飲食。茯苓丸

赤茯苓(去黑皮三分),木瓜(一枚半切),桂(去粗皮),木香,訶黎勒皮,吳茱萸(湯洗焙乾炒黃),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白朮乾薑(炮),高良薑(各半兩),人參枳殼(去瓤麩炒各三分)

白話文:

赤茯苓(去掉黑皮,三分)

木瓜(一枚切成兩半)

桂皮(去掉粗皮)

木香

訶黎勒皮

吳茱萸(用湯水洗淨,烘乾,炒至黃色)

陳橘皮(用湯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烘乾)

白朮

乾薑(經過炮製)

高良薑(各半兩)

人參

枳殼(去除瓤和麩,炒制,各三分)

上一十二味。除木瓜外,搗羅為末,先將木瓜飯上蒸熟,研如膏,次入諸藥末和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煎人參茯苓湯,下三十丸,兼療乾溼霍亂泄瀉轉筋。

白話文:

以上十二種藥物,除了木瓜以外,其餘的藥物研磨成粉末。首先將木瓜蒸熟後,搗成糊狀,然後加入其他藥物的粉末攪拌均勻。接著加入蜂蜜製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時,將三十顆藥丸加入煎好的參苓湯中,空腹服用,可以治療乾濕霍亂、泄瀉、轉筋等疾病。

治久患腳氣,心腹脹滿,腳膝浮腫。木瓜丸

乾木瓜,檳榔(煨銼各三兩),人參(一兩),高良薑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桂(去粗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各三分),沉香(鎊),木香,芍藥,柴胡(去苗各一兩半),吳茱萸(湯洗焙乾炒黃半兩)

白話文:

乾木瓜、檳榔(各三兩,烤熟後磨成細末),人參(一兩),高良薑、厚朴(去掉粗皮,塗上生薑汁炙烤),桂皮(去掉粗皮),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炒熟,各三分),沉香(研磨成粉),木香、芍藥、柴胡(去掉根須,各一兩半),吳茱萸(用湯洗淨,焙乾,炒至黃色,半兩)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酒下二十丸,日午再服。

治久患腳氣,腹脹膝腫。肉豆蔻丸

肉豆蔻仁,人參,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各一兩),木香,檳榔(煨銼),赤芍藥,柴胡(去苗),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半),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煙盡),桂(去粗皮),高良薑(各三分),吳茱萸(湯洗焙乾炒黃半兩)

白話文:

肉豆蔻仁、人參、陳橘皮(浸泡熱水去除果肉,炒至金黃,各一兩),木香、檳榔(烘烤後搗碎成粉末)、赤芍藥、柴胡(去除根部)、枳殼(去除果肉,炒至金黃,各一兩半)、厚朴(去除粗皮,塗上薑汁烤至煙霧消失)、桂皮(去除粗皮)、高良薑(各三分)、吳茱萸(浸泡熱水,烘乾後炒至金黃,半兩)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溫酒下二十丸,日晚再服。

治腳氣、食即腹脹,喘息不利,腰連左胯時掣痛,小便日有餘瀝,背膊拘悶,手心多汗。牛膝丸

白話文:

治療腳氣病、吃東西後腹部就會脹氣,呼吸急促、不順暢,腰部連左胯骨時不時抽痛,每天小便都有殘餘尿液、背部及肩膀僵硬且鬱悶,手心容易出汗。

牛膝丸方:

  • 牛膝:十五克
  • 木通:九克
  • 茯苓:九克
  • 地骨皮:九克
  • 丹皮:九克
  • 車前子:九克
  • 白朮:九克
  • 陳皮:九克
  • 澤瀉:九克
  • 菖蒲:九克
  • 蒼朮:九克
  • 薏仁:九克
  • 懷牛膝:九克
  • 滑石:九克
  • 天花粉:九克
  • 白芥子:九克
  • 郁李仁:九克
  • 薏苡仁:九克
  • 木瓜:九克
  • 生赭石:九克
  • 生甘草:九克
  • 共研為末,水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空腹溫酒送下。

牛膝(銼酒浸一宿焙),木香,訶黎勒皮,菟絲子(酒浸搗碎各二兩半),赤茯苓(去黑皮)人參,檳榔(煅銼),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半)

白話文:

牛膝(切碎,用酒浸泡一晚,然後焙乾),木香,訶黎勒皮,菟絲子(用酒浸泡並搗碎,各取二兩半),赤茯苓(去除黑皮)、人參、檳榔(煅燒並切碎),枳殼(去除內瓤,炒熟,各取一兩半)。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溫酒下一十五丸,日午再服,漸加至三十丸。

治腳氣、心腹妨悶,兩肋虛脹,不思食,漸覺心滿,氣隔不通。羚羊角丸

白話文:

治療腳氣病、心腹悶塞、兩側肋骨虛脹,沒有食慾,逐漸感到心滿意足,呼吸不暢。羚羊角丸方:

羚羊角一枚,研為細末,韭汁調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白湯送下。

羚羊角(鎊),茯神(去木),木香,防風(去叉),升麻(各二兩),赤茯苓(去黑皮),大麻仁(別搗如膏各三兩),獨活(去蘆頭二兩半),大腹(七枚連皮子銼),旋覆花(一兩一分)

白話文:

羚羊角(刨碎),茯苓(去除木屑),木香,防風(去除叉子),升麻(各 2 兩),赤茯苓(去除黑皮),大麻籽(分別搗碎成膏狀,各 3 兩),獨活(去除蘆頭,2.5 兩),大腹皮(7 片連皮子磨碎),旋覆花(1.1 兩)

上一十味。除大麻仁外,搗羅為末,合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酒下四十丸,日一服,如腹內先冷,加附子,(炮裂去皮臍二兩),大腸秘澀加大黃,(銼炒二兩半),兼氣加檳榔仁,(銼二兩半)心胸間熱,加麥門冬,(去心三兩)筋急掣痛,加牛膝(切焙二兩半)皮膚風癢。心下妨悶,加枳殼,(去瓤炒黃一兩半),臟氣羸弱,加黃耆,(銼炒三兩)

白話文:

以上十種藥材,除了大麻仁外,搗碎成粉末,混合均勻,加入蜂蜜製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每天空腹時,用酒送服四十丸,一天一次。如果腹中先有寒意,則加附子(炮裂去皮臍二兩)。如果大腸祕結,則加大黃(銼炒二兩半)。如果兼有氣滯,則加檳榔仁(銼二兩半)。如果心胸之間有熱感,則加麥門冬(去心三兩)。如果筋急掣痛,則加牛膝(切焙二兩半)。如果皮膚風癢,則加枳殼(去瓤炒黃一兩半)。如果臟氣羸弱,則加黃耆(銼炒三兩)。

治腳氣攻心腹脹滿,嘔吐不下食。前胡飲

前胡(去蘆頭),生薑(切焙),羚羊角(鎊),半夏(湯洗七遍),大黃(銼炒),赤茯苓(去黑皮各半兩),枳殼(去瓤麩炒三分)

白話文:

前胡(去除蘆頭),生薑(切片並烘焙),羚羊角(磨成粉末),半夏(用熱水洗七次),大黃(切碎並炒),赤茯苓(去除黑皮,各半兩),和枳殼(去除果肉和麩質,炒至三分熟)。

上七味。細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下朴硝一錢匕,攪勻空腹溫服。

治腳氣風毒,與臟氣相擊,心腹急脹。紫葛飲

紫葛(炒),大戟(炒),黑牽牛(瓦上炒半生半熟),大黃(銼炒各一兩),木香(一分),乳香(少許別研),檳榔(煨半兩)

白話文:

  • 紫葛:翻炒至棕色

  • 大戟:翻炒至棕色

  • 黑牽牛:在瓦片上翻炒至半生半熟

  • 大黃:切碎後翻炒,每份一兩

  • 木香:一分

  • 乳香:少許,研磨成粉

  • 檳榔:煨至半兩

上七味,除乳香外,粗搗篩拌勻。每服三錢匕,童子小便酒各半盞,蔥白三寸,蜀椒二十粒,煎至六分,去滓臨臥溫服,量虛實用,至來日早,取下赤汁效,第一服病減五分,次日第二服必安。

白話文:

將乳香以外的七種藥材,都沒有必要搗碎過篩,然後把它們均勻混合。每次服用三錢,用童子小便和酒各半杯,再加入三寸蔥白和二十粒花椒,煎煮至六分,去渣後在臨睡前溫服,根據虛實情況調整用量,服用到第二天早上,取下紅色藥渣,見效。第一服後,病情減輕五分,第二天再服第二服,必定痊癒。

治腳氣攻注,心腹脹硬,小便赤澀。大戟丸

大戟(炒),芫花(醋炒黑色),苦葶藶(炒各半兩),巴豆(去皮心膜出油別研),續隨子(炒各一分)

白話文:

  • 大戟(炒制)

  • 芫花(用醋炒至黑色)

  • 苦葶藶(炒制,各半兩)

  • 巴豆(去除皮和心膜,榨出油,另行研磨)

  • 續隨子(炒制,各一分)

上五味。搗研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燈心湯下。

治腳氣入腹,心腹脹急,煩躁腫痛。松節湯

松節(銼碎炒黃),桑根白皮(銼),紫蘇葉(各一兩),甘草(炙銼半兩),檳榔(煨銼三分)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燈心二十莖,生薑三片,童子小便三分,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日三。

白話文:

松節(切碎炒黃),桑樹根部白色的樹皮(切碎),紫蘇葉(各一兩),甘草(烤過切碎半兩),檳榔(烘烤切碎三分)將以上五種材料,搗碎過篩。每次取三錢,加水一杯,放入燈芯草二十根,生薑三片,童子尿三分,一起煎煮至七分熟,去渣,在飯前溫熱服用,每天三次。

治腳氣上氣入腹,不能食,兼主冷氣。牛膝散

牛膝(去苗酒浸焙乾別搗),細辛(去苗葉),硇砂(研碎以水一盞煎一兩沸去石重煎令水盡取硇砂霜用各一兩)

白話文:

牛膝(去除雜草根,用酒浸泡烘烤乾燥,分別搗碎)、細辛(去除雜草根和葉子)、硇砂(研磨成粉,加一茶杯水煎煮一兩,煮沸後去除石頭,再煎煮直至水乾,取硇砂霜,各取一兩)。

上三味。搗研為散,拌和令勻,每服三錢匕,食前以溫酒調下,日一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