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八十二 (2)
卷第八十二 (2)
1. 腳氣腫滿
論曰腳氣風濕毒氣,客搏腎經,腎者胃之關也。關閉不利,則聚水而生病,水性就下,故令腎氣不化,小便不利,濕寒之氣,下注足脛,腫脹不消。故謂之腳氣腫滿。
治腳氣腫滿。茯苓散方
白話文:
論語中說,腳氣是由風濕毒氣侵襲腎經引起的。腎是胃的關口。關口不順暢,就會積聚水分而生病。水性向下,所以使腎氣不化,小便不利。濕寒之氣,向下注於足脛,腫脹不消。所以稱之為腳氣腫滿。
赤茯苓(去黑皮三兩),葶藶(紙上炒半兩),人參,防風(去叉),澤瀉,甘草(炙銼),桂(去粗皮),白朮,狼毒(銼醋炒),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乾薑(炮),赤小豆(炒各一兩),大戟(半兩),肉蓯蓉(酒浸切焙),豬苓(去黑皮),女葳(各三分)
白話文:
赤茯苓 (去黑皮) - 90 克
葶藶 (紙上炒) - 15 克
人參 - 9 克
防風 (去叉) - 9 克
澤瀉 - 9 克
甘草 (炙, 銼) - 6 克
桂皮 (去粗皮) - 6 克
白朮 - 9 克
狼毒 (銼醋炒) - 6 克
蜀椒 (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 - 6 克
乾薑 (炮) - 6 克
赤小豆 (炒) - 30 克
大戟 - 15 克
肉蓯蓉 (酒浸切焙) - 9 克
豬苓 (去黑皮) - 9 克
女葳 - 9 克
上一十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溫酒調下,日二夜一,小便利為度。
治久患腳氣,心腹煩滿。木瓜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六種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匕的量,用溫酒調服,每天早晚各一次,晚上再服用一次,直到小便通暢為止。
用來治療長期患有腳氣病以及心腹感到煩悶脹滿的情況。這是木瓜丸的配方。
木瓜(切六兩),人參(二兩),桂(去粗皮一兩半),木香,沉香(各一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柴胡(去苗各一兩半),高良薑,吳茱萸(湯浸焙炒各一兩),赤芍藥(二兩),檳榔(銼三兩)
白話文:
木瓜(切六兩),人參(二兩),桂皮(去除粗皮一兩半),木香,沉香(各一兩),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烤),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然後焙烤),柴胡(去除幼苗,各一兩半),高良薑,吳茱萸(用湯浸泡,然後焙炒,各一兩),赤芍藥(二兩),檳榔(切碎三兩)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不拘時。
治腳氣上攻,身體腫滿,小便赤澀。茯苓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的十二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丸,大小如同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三十丸,溫酒送服,不受時間限制。
用來治療腳氣上攻、身體腫脹以及小便紅赤且排尿困難。這是茯苓湯的配方。
赤茯苓(去黑皮),桑根白皮(銼),防己,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半),旋覆花(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麻黃(去根節),白朮,紫蘇莖葉(各一兩)
白話文:
赤茯苓(去黑皮),桑根白皮(銼),防己,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半),旋覆花(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麻黃(去根節),白朮,紫蘇莖葉(各一兩)
赤茯苓(去黑皮):去皮後的赤茯苓 桑根白皮(銼):銼碎的桑根白皮
防己:防己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半):湯浸去白焙的陳橘皮,各一兩半
旋覆花(半兩):半兩旋覆花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的杏仁
麻黃(去根節):去根節的麻黃
白朮:白朮
紫蘇莖葉(各一兩):各一兩紫蘇莖葉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先以水煮黑豆,取汁一盞半,入生薑半分拍碎,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腳氣腫滿,行步艱難。羌活丸方
白話文:
將九種中藥材粗略地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匕的藥量,先用水煮黑豆,取出一盞半的豆汁,放入半片拍碎的生薑,一起煎煮至藥汁減少八分之一,去除渣滓,溫熱服用,不拘泥於服用時間。
羌活(去蘆頭),天麻(各一兩),防風(去叉),白殭蠶(炒),白附子(炮),牛黃(研各半兩),犀角(鎊),羚羊角(鎊),丹砂(研各三分),雄黃(研一分),天南星(水煮半日切作片子焙三分)
白話文:
-
羌活(去除蘆頭):1兩
-
天麻:1兩
-
防風(去除叉枝):1兩
-
白殭蠶(炒過):半兩
-
白附子(炮製過):半兩
-
牛黃(研磨成粉末):半兩
-
犀角(鎊碎):三分
-
羚羊角(鎊碎):三分
-
丹砂(研磨):三分
-
雄黃(研磨):一分
-
天南星(水煮半天,切片,焙乾):三分
上一十一味,搗研為末。煉蜜丸如皂子大,每服兩丸,不計時候,薄荷湯嚼下。
治腳氣腫滿,或上攻,心腹脹滿,不思飲食。續斷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一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蜜煉製成像皁角一樣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兩顆,不限時間,用薄荷湯送服。
續斷(銼),黃耆(銼),杜仲(去粗皮銼炒),牛膝(酒浸切焙),蘹香子(炒),羌活(去蘆頭),白附子(炮),木瓜(切),蒺藜子(炒去角),楝實(銼陳粟米炒去米各二兩)
白話文:
續斷(切成碎末狀),黃耆(切成碎末狀),杜仲(去除粗皮,切成碎末狀,炒過),牛膝(用酒浸泡,切片,焙乾),蘹香子(炒過),羌活(去除蘆頭),白附子(炮製過),木瓜(切片),蒺藜子(炒過,去角),楝實(切成碎末狀,陳粟米炒過,去米,各取二兩)。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用醋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牛膝酒下,日三夜一。
白話文:
將前面的十種藥材搗成粉末。使用醋煮麵糊,將藥粉混合後的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與牛膝酒一起煎服,每天三次,晚上一次。
治腳氣腫,上衝心腹。旋覆花湯方
旋覆花,犀角(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赤茯苓(去黑皮),紫蘇(莖葉各二兩)
白話文:
治療腳氣引起的腫脹,症狀向上衝擊到心腹部。旋覆花湯的配方如下:
旋覆花、犀角(磨成粉末)、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掉白色部分並烘烤)、赤茯苓(去除黑色外皮)、紫蘇(莖和葉各二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二枚劈破,同煎至三盞,去滓溫服,更與後犀角丸相間服。
犀角丸方
白話文:
把肉桂、生薑、甘草、棗仁、人參一起搗碎、篩選。每次服藥五錢勺,配水一盞半,切五片生薑,切開兩枚棗子,一起煎到三盞,去掉藥渣溫熱服下,和犀角丸交替服用。
犀角(鎊),蒺藜子(炒去角),五味子,牛膝(酒浸切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炙銼),人參,木通(銼),車前子,桑根白皮(各一兩)
白話文:
犀牛角(磨成粉),蒺藜子(炒熟後去除尖角),五味子,牛膝(用酒浸泡後切片烘烤),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和尖端,雙仁炒熟),枳殼(去除瓤和麩皮,炒熟),甘草(炙烤後切碎),人參,木通(切碎),車前子,桑樹根的白色樹皮(每種一兩)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
治腳氣虛腫,氣滿不食。檳榔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一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同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酒送服。
用來治療腳部因虛弱而腫脹,以及腹部脹滿不思飲食的情況。這是檳榔湯的配方。
檳榔(銼),防風(去叉),防己,桂(去粗皮各一兩),麻黃(去根節二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半),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秦艽(去苗土),附子(炮裂去皮臍各半兩),葛根(銼二兩),甘草(炙銼一兩半)
白話文:
檳榔(切碎),防風(去除分叉的根莖),防己,桂皮(去除粗皮,各取一兩),麻黃(去除根節,取二兩),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烘烤,取一兩半),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炒熟,取雙仁),秦艽(去除根莖上的細毛和泥土),附子(用火炮裂後,去除外皮和臍部,各取半兩),葛根(切碎,取二兩),甘草(炙烤後,切碎,取一兩半)。
上一十一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三片,同煎至一盞,去滓不拘時溫服。
治腳氣腫滿,胸膈痞塞,吐逆不下食。芍藥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切碎成像芝麻豆子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盞半的水和三片生薑一起煎煮至剩下一盞,去掉渣滓後,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腳氣腫脹、胸悶堵塞以及嘔吐不能進食的症狀。[芍藥湯]方
赤芍藥,防己,枳殼(去瓤麩炒各二兩),獨活(去蘆頭),防風(去叉),桂(去粗皮),葛根(銼各一兩半),半夏(湯洗去滑薑汁製一兩)
白話文:
赤芍藥、防己、枳殼(去除瓤和麩,炒製,各二兩),獨活(去除蘆頭),防風(去除叉子),桂枝(去除粗皮),葛根(切成碎塊,各一兩半),半夏(用熱水清洗,去除滑性,用薑汁製成,一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五片,同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日午近晚溫服。
治腳氣腫滿上衝,心胸煩悶氣急。旋覆花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粗搗後篩過。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加入五片生薑一同煎煮至剩六分,去掉渣滓,在空腹時、中午或傍晚溫熱服用。
用來治療腳氣引起的腫脹和滿脹感向上衝擊,以及心胸煩悶、呼吸急促的症狀。這是旋覆花湯的配方。
旋覆花,犀角(鎊各一兩),前胡(去蘆頭),桑根白皮,紫蘇莖(葉),杏仁(去皮尖雙仁炒),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半)
白話文:
旋覆花、犀角(各研成細末,各取一兩),前胡(去除蘆頭),桑根白皮、紫蘇莖(葉)、杏仁(去皮、尖端,雙仁,炒熟),赤茯苓(去除黑皮,各取一兩半)。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治濕毒腳氣腫滿小便少。檳榔湯方
檳榔(銼二兩),桑根白皮(三兩),黑豆(半升)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取一盞,去滓溫服。日三夜一。
治腳氣腰脊膝浮腫。茯苓湯方
赤茯苓(去黑皮),乾薑(炮),澤瀉(各二兩),桂(去粗皮三分)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日午近晚溫服。
治濕毒腳氣腫滿,小便少。桑根白皮湯方
桑根白皮(一兩),檳榔(五枚銼),黑豆(半升),生薑(洗切焙半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取一盞,去滓不拘時溫服。
治腳氣腑腫。桑白皮湯方
桑根白皮(二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一兩),檳榔(生三兩銼)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日午近晚溫服。
治腳氣足脛胕腫,上氣遍身疼脹。風引大豆湯方
白話文:
治療濕毒腳氣引起的身體腫脹、小便量少,可以使用檳榔湯方:將檳榔、桑根白皮、黑豆粗搗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匕,用一盞半水煎煮成一盞,去渣後溫熱服用,每天三次,晚上一次。
治療腳氣導致腰部、脊背、膝蓋浮腫,可以使用茯苓湯方:將赤茯苓、乾薑、澤瀉、桂皮粗搗篩過,每次服用三錢匕,用一盞水煎煮至六分,去渣後溫熱服用,每天空腹、中午、傍晚各一次。
治療濕毒腳氣引起的腫脹、小便量少,可以使用桑根白皮湯方:將桑根白皮、檳榔、黑豆、生薑粗搗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匕,用一盞半水煎煮成一盞,去渣後溫熱服用,不拘時間。
治療腳氣引起的腹部腫脹,可以使用桑白皮湯方:將桑根白皮、杏仁、檳榔粗搗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匕,用一盞半水煎煮成一盞,去渣後空腹、中午、傍晚各一次溫熱服用。
治療腳氣導致小腿腫脹、呼吸困難、全身疼痛,可以使用風引大豆湯方:將大豆、生薑、甘草、防風、杏仁粗搗篩過,每次服用七錢匕,用一盞水煎煮至六分,去渣後溫熱服用,每天三次。
大豆(一合半揀令淨炒香),附子(炮裂去皮臍三兩),枳殼(去瓤麩炒),澤瀉,陳橘皮(去白各四兩),甘草(炙銼),赤茯苓(去黑皮),防風(去叉各二兩)
白話文:
大豆(一碗半,揀選乾淨後炒香)
附子(火炮裂開,去掉皮和臍,三兩)
枳殼(去掉果肉,麩子炒過)
澤瀉、陳橘皮(去掉白色外皮,各四兩)
甘草(炙烤後切碎)
赤茯苓(去掉黑皮)
防風(去掉分叉,各二兩)
上八味。除豆外,銼如麻豆,每以水兩盞,先煎豆一合半,至一盞,去豆入藥三錢匕,再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日三,若腫疼止即去大豆澤瀉,更服三兩劑瘥。
治腳氣,骽膝腫急,腰髀𤸷痹,心煩氣喘。茱萸飲方
白話文:
以上八種藥材,除了大豆之外,其他藥材都要研磨成麻豆一樣的大小。每次用兩杯水,先煎煮大豆一碗半,直到水剩下一杯,然後取出大豆,加入三錢匕的其他藥材,再煎煮至七分,去掉藥渣,在飯前溫服。每天三次,如果腫痛停止了,就去除大豆和澤瀉,再服用兩、三劑藥即可痊癒。
吳茱萸(醋炒二兩),人參,赤茯苓(去黑皮各三分),桑根白皮(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大腹(連皮銼),大黃(銼炒),細辛(去苗葉),檳榔(銼),羌活(去蘆頭),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二兩),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汁三兩)
白話文:
吳茱萸(醋炒二兩),人參,赤茯苓(去除黑皮各三分),桑根白皮(切碎),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再烘烤),大腹皮(連皮切碎),大黃(切碎並炒熟),細辛(去除莖葉),檳榔(切碎),羌活(去除蘆葦頭),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皮和尖端,再炒香,共二兩),蜀椒(去除辣椒蒂,並去除已經裂開的辣椒,炒出汁液,共三兩)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同煎八分,去滓溫服。空心食前日再,微利為度。
治腳氣脾腎俱虛,皮膚腫滿,黑豆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的中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和五片生薑一起煎煮至剩八分,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在空腹時或飯前每日服用兩次,以微微通便為標準。
用來治療因脾臟和腎臟都虛弱所引起的腳氣、皮膚腫脹滿的症狀,這是黑豆丸的處方。
黑豆(一合炒令熟),桑根白皮(炙銼一兩半),大腹(三枚並皮細銼),木通(銼),陳橘皮(去白炒各一兩一分),紫蘇莖(細銼一兩)
白話文:
-
黑豆(一碗炒熟)
-
桑根白皮(焙乾研磨成粉末一兩半)
-
大腹皮(三枚連皮切碎磨成粉末)
-
木通(研磨成粉末)
-
陳橘皮(去白色炒製各一兩一分)
-
紫蘇莖(切碎研磨成粉末一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入生薑一分劈破,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日午近晚各一服。
治腎熱、四肢腫滿拘急。桑白皮湯方
桑根白皮(東引者切三合),茱萸根(東引者銼切一合半)
上二味。以酒二升,煮取一升,分溫空心二服。
白話文:
桑白皮湯方
方劑組成:
- 上六味,粗搗篩:將六味藥材粗略研磨,過篩去除雜質。
- 每服五錢匕:每次服用五錢重的藥粉。
- 以水一盞半:使用一盞半的水(約300毫升)。
- 入生薑一分劈破:加入一分重的生薑,切成片狀。
- 煎至七分:將藥物煎煮至原湯汁的七分。
- 去滓空心溫服:去除藥渣,空腹溫熱服下。
- 日午近晚各一服:每天中午和傍晚各服用一次。
主治:
- 腎熱:腎臟有熱證。
- 四肢腫滿拘急:四肢腫脹、緊繃不適。
桑根白皮湯方
- 桑根白皮(東引者切三合):取東引產的桑根白皮,切成三合的份量。
- 茱萸根(東引者銼切一合半):取東引產的茱萸根,銼成一合半的份量。
- 上二味:將以上兩種藥材混合。
- 以酒二升,煮取一升:用兩升的酒煮至剩下一升。
- 分溫空心二服:將藥湯分為兩份,溫熱後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