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八十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一 (5)

1. 腳氣疼痛不仁

論曰腳氣疼痛,皮膚不仁者,蓋人之氣血,得溫則流通,遇寒濕則凝泣,今腳氣之疾,緣風寒濕毒,客於氣血,營衛虛弱,不能宣通。故有腳氣疼痛麻痹之候也。

治風濕毒氣,留滯經絡,壅遏營衛,致腳膝腫痛不仁。牛膝丸方

白話文:

論語中有提到腳氣疼痛,皮膚沒有知覺的患者,由於人體的氣血,得到溫熱就會流通,遇到寒氣濕氣就會凝結,現在的腳氣疾病,緣由是風寒濕毒,侵襲了氣血,營衛虛弱,不能流通。所以會有腳氣疼痛、麻痺的症狀。

牛膝(去苗酒浸一宿切焙),肉蓯蓉(酒浸一宿切焙),防風(去叉),海桐皮(銼),自然銅(煅醋淬七遍),威靈仙,狗脊(去毛),烏頭(炮裂去皮臍各一兩),沒藥(研),乳香(研各半兩),骨碎補(去毛四兩),地龍(去土炒二兩),木鱉子(去殼炒四兩)

白話文:

  • 牛膝:將牛膝用酒浸泡一夜,切片後烘烤。

  • 肉蓯蓉:將肉蓯蓉用酒浸泡一夜,切片後烘烤。

  • 防風:將防風的叉子去除。

  • 海桐皮:將海桐皮銼碎。

  • 自然銅:將天然銅煅燒,並用醋淬火七次。

  • 威靈仙:使用威靈仙。

  • 狗脊:將狗脊上的毛去除。

  • 烏頭:將烏頭炮裂,去除皮和臍,各取一兩。

  • 沒藥:將沒藥研磨成粉。

  • 乳香:將乳香研磨成粉,用量各半兩。

  • 骨碎補:將骨碎補的毛去除,用量為四兩。

  • 地龍:將地龍去除泥土,炒製後用量為二兩。

  • 木鱉子:將木鱉子的殼去除,炒製後用量為四兩。

上一十三味。除沒藥乳香外,搗羅為細末,再入研其藥和勻,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空心食前服。

治腳氣,兩腳疼痛,麻痹不仁。麻黃方

白話文:

把以上這十三種藥材(去掉沒藥和乳香),搗成細末後,再把這些藥材研磨均勻,用酒煮好的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熱的酒送服,在空腹的時候(吃東西前)服用。

麻黃(去根節二兩),吳茱萸(湯浸焙炒一兩),獨活(去蘆頭二兩),秦艽(去苗土),細辛(去苗葉各一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研三十枚),白朮(三兩),白茯苓(去黑皮二兩),桂(去粗皮),人參,乾薑(炮),防風(去叉),防己,芎藭,甘草(炙銼各一兩)

白話文:

麻黃(去掉根和節,二兩),吳茱萸(用湯浸泡後烘烤,一兩),獨活(除去蘆頭,二兩),秦艽(去除苗和土),細辛(去除苗和葉,各一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研磨成粉,三十枚),白朮(三兩),白茯苓(去掉黑皮,二兩),桂枝(去掉粗皮),人參,乾薑(炮製過的),防風(去掉叉),防己,芎藭,甘草(炙烤後切碎,各一兩)

上一十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日午近晚溫服。

治風毒腳氣,屈伸無力,𤸷痹不仁。麻黃湯方

白話文:

以上十五種藥物,粗磨篩過後,每次服用五錢匕,用水一盞半,煎煮至剩八分,過濾後在空腹、上午、傍晚時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風毒腳氣,導致的屈伸無力、麻木不覺症狀。這是麻黃湯的配方。

麻黃(去根節),防風(去叉各一兩半),桂(去粗皮三分),當歸(切焙一兩),白檳榔(切焙一兩),黃芩(去黑心),升麻,犀角(鎊),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半)

白話文:

麻黃(去除根部和節點):1 兩至 2 兩。

防風(去除叉枝):1 兩至 2 兩。

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3 分。

當歸(切片並焙乾):1 兩。

白檳榔(切片並焙乾):1 兩。

黃芩(去除黑色的心):適量。

升麻:適量。

犀角(研磨成粉):適量。

赤茯苓(去除黑色的外皮):1 兩至 2 兩。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棗二枚劈破,煎至一盞。去滓空腹溫服。治下經氣弱,風濕毒氣,與氣血相搏,皮膚不仁,足痛不能履地,上攻眼目,迎風淚出。牛膝丸方

白話文:

將上九味藥粗略地搗碎篩過,每次取五錢藥粉,加水一盞半,兩枚大棗劈開,煎煮至一盞藥汁。去掉藥渣,空腹時溫服。用於治療下半身氣血虛弱,風邪濕毒與氣血相爭,導致皮膚麻木無知覺,足部疼痛不能行走,邪氣上攻眼目,迎風流淚。

牛膝(酒浸切焙),山茱萸(各一兩半),防風(去叉),羌活(去蘆頭),烏頭(炮裂去皮臍各一兩),芎藭,地龍(去土炒),檳榔(銼各半兩)

白話文:

  • 牛膝(浸泡在酒中,然後切片烘焙)

  • 山茱萸(各一兩半)

  • 防風(去除叉枝)

  • 羌活(去除蘆頭)

  • 烏頭(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臍,各一兩)

  • 芎藭

  • 地龍(去除泥土,炒熟)

  • 檳榔(切碎,各半兩)

上八味。搗羅為細末,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鹽湯下,空心食前服。

治腳氣腫痛,行履無力,及打撲傷折,痛不可忍。整痛膏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末,用酒煮麵糊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用鹽水送服,在空腹時或飯前服用。

此方可用於治療腳部腫痛、行走無力以及跌打損傷所導致的劇烈疼痛。[整痛膏]方

草烏頭(去尖皮生用)乾薑(生用),五靈脂(生用各一兩),浮麥(炒焦黑一分)

白話文:

  • 草烏頭(去掉尖端和外皮,天然狀態下使用)

  • 乾薑(天然狀態下使用)

  • 五靈脂(天然狀態下使用,各一兩)

  • 浮麥(炒焦至黑色,一分)

上四味。搗羅為細末,每用醋一盞,入藥三錢匕,熬成膏,紙上攤藥,敷疼處。又取麥麩醋拌和得所,銚子內炒熱,帛裹熨疼處。如患腳氣,先燒磚熱,將藥在腳心貼定熨之,引腳中氣,消腫止痛。

白話文:

將以上四味藥搗碎成細末,每次使用醋一盞,加入藥物三錢,熬成膏狀,把藥膏攤在紙上,敷在疼痛的地方。另取麥麩和醋拌勻,在小銚子裡炒熱,用布裹著熨敷疼痛處。如果是患有腳氣,先將磚塊燒熱,把藥物貼在腳心,用熱磚熨燙,把腳中的濕氣引出來,就能消腫止痛。

治風毒腳氣無力,𤸷痹疼痛,四肢不仁,失音不語,及風毒衝心。防風湯方

白話文:

治療風毒導致的腳氣 無力,關節痹痛 四肢麻木 不說話,以及風毒衝擊心臟而引起的疾病

【配方】

  • 防風
  • 川芎
  • 白芷
  • 羌活
  • 獨活
  • 柴胡
  • 黃耆
  • 白朮
  • 茯苓
  • 甘草
  • 當歸
  • 熟地
  • 黨參
  • 黃芪
  • 枸杞子
  • 紅棗
  • 生薑
  • 大棗

防風(去叉半兩),大棗(七枚去核),桂(去粗皮),麻黃(去根節),當歸(切焙各半兩),檳榔(為末一兩),犀角(鎊一分),赤茯苓(去黑皮半兩)

白話文:

防風 (去掉5公克的叉)

大棗 (七枚,去除果核)

桂枝 (去掉粗皮)

麻黃 (去掉根和節)

當歸 (半量切片,半量烘烤,共10公克)

檳榔 (研磨成粉,5公克)

犀牛角 (1克,研磨成粉)

赤茯苓 (去掉黑皮,5公克)

上八味。除檳榔外,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入檳榔末一錢匕,再煎一二沸。溫服不拘時候。

治腳氣,及筋骨疼痛。敗龜散方

白話文:

除了檳榔之外,其餘八種藥材都像麻子一樣研碎。每次服用五錢匙,水二碗,煎到剩一碗,去掉藥渣,加入一錢匙檳榔粉,再煎一兩次。溫熱服用,不拘時間。

敗龜(醋炙),蕓薹子(研),白芥子(研),木鱉子(去殼研),自然銅(煅醋淬各半兩),硫黃(研),地龍(炒各一兩)

白話文:

敗龜(醋炙):烏龜殼用醋燒灼一下。

蕓薹子(研):將蕓薹子研成粉末。

白芥子(研):將白芥子研成粉末。

木鱉子(去殼研):去除木鱉子的殼,再將其研成粉末。

自然銅(煅醋淬各半兩):將自然銅煅燒,再用醋淬火,各取半兩。

硫黃(研):將硫黃研成粉末。

地龍(炒各一兩):將地龍炒熟,各取一兩。

上七味。搗研為散,看患處大小,每用藥末並白麵各一匙頭,醋調作餅子貼之。

治濕毒風,腳氣瘴氣,四肢𤸷痹,疼痛不仁。桑根白皮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根據患處的大小,每次取藥粉和白麵各一匙,用醋調和成餅狀,然後貼在患處。

這個方法可以治療濕毒風、腳氣、瘴氣以及四肢麻木疼痛等症狀。這是桑根白皮湯的方子。

桑根白皮(銼三分),防風(去叉),升麻(各半兩),犀角(鎊一分),芍藥(半兩),檳榔(銼二枚),淡竹瀝(不拘多少)

白話文:

  1. 桑根白皮(銼碎三錢)。

  2. 防風(去掉叉子,曬乾),升麻(各二錢)。

  3. 犀角(研磨至一錢)。

  4. 芍藥(二錢)。

  5. 檳榔(切成兩片)。

  6. 淡竹瀝(不限量)。

上七味。除竹瀝外,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入竹瀝半合,再煎沸。去滓溫服,空腹日二服。

治風濕腳氣,筋骨疼痛,皮膚不仁。天麻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七種藥材,除了竹瀝之外,其餘都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到只剩七分,再加入半合的竹瀝,繼續煎煮到沸騰。把藥渣過濾掉,溫熱後服用,空腹時一天服用兩次。

天麻(生用五兩),麻黃(去根節十兩),草烏頭(炮去皮),藿香葉,半夏(炮黃色),白麵(炒各五兩)

白話文:

  1. 天麻:五兩,生用。

  2. 麻黃:十兩,除去根部和節,生用。

  3. 草烏頭:炮製後去除皮,生用。

  4. 藿香葉:五兩,炒制後使用。

  5. 半夏:五兩,炮製至黃色,生用。

  6. 白麵:五兩,炒制後使用。

上六味。搗羅為細末,滴水丸如雞頭大,丹砂為衣,每服一丸,茶酒嚼下,日三服,不拘時。

白話文:

把六味藥材搗碎成細末,加水和成如雞蛋大小的丸子,用丹砂為外衣,每次服用一丸,可以用茶或酒嚼服,每天三次,不限時間。

治腳氣痛腫,行履不得,淋渫。羊桃湯方

羊桃,蒴藋(各三升),桑葉(一斤)

上三味銼碎,以水九升,煮取四升。去滓用淋渫腳不拘時,以腫消為度。

貼腳氣止疼痛。獨勝散方

綠豆粉(三兩)

白話文:

治療腳氣疼痛腫脹,行走困難,可以用羊桃湯。

材料:羊桃、蒴藋各三升、桑葉一斤。

做法:將以上三味藥材切碎,用水九升煮取四升,去渣,用藥湯淋洗患處,不限時間,以腫消為度。

貼敷獨勝散可以止痛。

獨勝散材料:綠豆粉三兩。

上一味。銀石器中,慢火炒令黑色,再研為細散用,並水調成膏,攤絹帛上,隨痛處貼之。仍服後趁痛丸。

治三十年腳氣,發歇疼痛不仁,步履艱難。趁痛湯方

白話文:

一種藥方。在銀石器中,用文火炒令至呈現黑色,再研磨成細粉,再用溫水調成膏狀,塗抹在絹帛上,放在疼痛的地方貼著。同時服用後趁痛丸。

鯪鯉甲(一兩用蛤粉一兩同炒黃色去粉),地龍(去土炒二兩),惡實(二兩),小薊根葉(銼一兩),五靈脂(一兩),乳香(研半兩),沒藥(研半兩),甜瓜子(生),皂莢刺(炒),竹蚛末(各一兩)

上一十味。搗研為末,爛研蒜肉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用熱酒二合磨下,食前服。

白話文:

鯪鯉甲(一兩,與蛤粉一兩一起炒至黃色,去除蛤粉)

地龍(去除泥土,炒至二兩)

惡實(二兩)

小薊根葉(切碎,一兩)

五靈脂(一兩)

乳香(研磨,半兩)

沒藥(研磨,半兩)

甜瓜子(生)

皁莢刺(炒過)

竹蚛末(各一兩)

治腳氣入冬即苦腳痹弱,或筋骨疼不能屈伸,皮膚𤸷痹不仁,手腳指節腫滿悶,或四肢腫腰脛直。牛膝丹參酒方

白話文:

治療腳氣:入冬時就飽受腳部痹弱之苦,或筋骨疼痛不能彎曲伸展,皮膚麻痹沒有知覺,手腳指節腫脹發悶,或四肢腫脹,腰腿直硬。

牛膝丹蔘酒方:

配方:

  • 牛膝:15克
  • 丹蔘:15克
  • 黃酒:500毫升

製法:

  1. 將牛膝和丹蔘放入乾淨的紗布袋中,紮緊袋口。

  2. 將紗布袋放入盛有黃酒的容器中。

  3. 密封容器,浸泡7天。

用法:

  1. 將浸泡好的牛膝丹蔘酒取出,溫服。

  2. 每晚睡前服用1次。

功效:

  • 溫經通絡,活血化瘀。
  • 適用於腳氣入冬後加重的症狀,如腳部痹弱、筋骨疼痛、皮膚麻痹、手腳指節腫脹等。

牛膝,丹參,薏苡仁(炒),生乾地黃(各半斤),五加皮,白朮(各五兩),側子(炮裂去皮臍),萆薢,赤茯苓,防風(各四兩),獨活,石槲(去根各六兩),茵芋(用葉),桂,天雄(炮去皮臍),人參,芎藭,石楠葉(炙各三兩),細辛(去苗葉),升麻(各二兩),磁石(煅酒淬七遍一斤),生薑(五兩)

白話文:

牛膝,丹參,炒薏苡仁,生乾生地黃(各半斤),五加皮,白朮(各五兩),炮裂去皮臍的側子,萆薢,赤茯苓,防風(各四兩),獨活,去根的石槲(各六兩)茵芋(用葉),桂,炮去皮臍的天雄,人參,芎藭,炙石楠葉(各三兩),去苗葉的細辛,升麻(各二兩),煅酒淬七遍的磁石(一斤),生薑(五兩)。

上二十二味。銼如小豆大,絹袋盛,以無灰酒五斗,浸一七日,密封勿令通氣,日滿空心取半盞一盞。溫飲之,日五服,不飲酒者,頻頻少服,以知為度。

治腳氣皮膚不仁,發歇不定。補藥五加皮丸方

白話文:

以上二十二種藥物,搗碎成小豆大小,用絹袋裝起來,倒入五斗無灰酒,浸泡一整七天,密封好不要透氣。浸泡滿後,每天空腹喝半杯到一杯。要溫熱著喝,一天喝五次。不喝酒的人,可以少量多次喝,以自己能承受的程度為準。

五加皮(銼),人參,吳茱萸(湯洗焙乾),惡實(炒),桂(去粗皮),檳榔(銼三分),赤茯苓,芎藭,柏子仁(各一兩),厚朴(薑汁炙),郁李仁(湯去皮尖研),枳殼(去瓤麩炒),牛膝(酒浸切焙各一兩半),杜仲(去皮炙銼),羌活(各二兩)

白話文:

五加皮(切碎),人參,吳茱萸(用熱水洗過,焙乾),惡實(炒過),桂皮(去掉粗皮),檳榔(切碎成三分大小),赤茯苓,芎藭,柏子仁(各一兩),厚朴(用薑汁炙過),郁李仁(用熱水去除外皮,研成粉末),枳殼(去除瓤麩,炒過),牛膝(浸泡在酒中,切碎,焙乾,各一兩半),杜仲(去除樹皮,炙過,切碎),羌活(各二兩)

上一十五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溫酒下三十丸,不飲酒者,橘皮湯下。

治腳氣疼痛不仁,浸淫昏冒,乍發乍歇,食少無力,日漸羸瘦。沉香散方

白話文:

以上十五味藥物。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丸藥,丸藥大小如梧桐籽。每天空腹時,用溫熱的酒送服三十丸,不飲酒的人,可以用橘皮湯送服。

沉香(銼),乳香(炒軟候冷同杵),安息香,丁香,沒藥(研),青橘皮(去白焙各一分),牛膝(去苗酒浸焙),當歸(切焙),威靈仙(去土各半兩),羌活(去蘆頭),萊菔子(微炒別研如膏各一兩)

白話文:

沉香(銼碎)、乳香(炒軟後冷卻,再一起搗碎)、安息香、丁香、沒藥(研磨成粉)、青橘皮(去除白色部分,焙乾,每樣一錢)、牛膝(去掉根部,用酒浸泡後焙乾)、當歸(切片焙乾)、威靈仙(去除泥土,各半兩)、羌活(去掉蘆頭)、萊菔子(微炒後另外研磨成膏狀,各一兩)

上一十一味,先將十味,搗羅為散,次入萊菔子膏拌,再羅令勻,每日空心午時夜臥,各用溫酒調下一錢匕,至一錢半,生薑湯調亦得。若要通氣,即用大蒜一枚,生薑半兩,綠豆二合,以水四升,一處煮豆爛,取汁一升,每用二合,調下一錢半匕,其綠豆亦須食盡。治風寒濕毒,腳氣疼痛,皮膚不仁,緩弱𤸷痹,足脛腫滿,心下急,大便澀。

白話文:

以上十一味藥材,先將十味藥搗碎成粉末,然後加入萊菔子膏拌勻,再過篩使均勻。每天空腹時,中午和晚上睡覺前,各用溫酒調服一錢匕,逐漸增至一錢半。也可以用生薑湯調服。如果要通氣,就用大蒜一枚,生薑半兩,綠豆二合,加水四升,一起煮至綠豆熟爛,取汁一升,每次用二合,調服一錢半匕,綠豆也要吃盡。此方可治療風寒濕毒,腳氣疼痛,皮膚麻木,緩弱麻痺,足脛腫滿,心下急,大便乾燥等症狀。

柴胡湯方柴胡(去苗),豬苓(去黑皮),紫蘇莖葉(各一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炒令黃),防己,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令黃),大麻仁(各一兩),桑根白皮(炙銼二兩半)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同煎至八分,空腹去滓服之,近晚再服。

白話文:

柴胡湯的配方:柴胡(去掉根鬚)、豬苓(去掉黑皮)、紫蘇莖葉(各一兩半)、陳橘皮(用湯水浸泡,去掉白色的部分,炒至金黃)、防己、郁李仁(用湯水浸泡,去掉外皮,炒至金黃)、大麻仁(各一兩)、桑樹根的白色樹皮(烤炙後切碎,二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