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八十一 (2)
卷第八十一 (2)
1. 腳氣緩弱
論曰腳氣緩弱者,由腎臟虛,風入其經,故筋弛縱而酸弱。內經謂緩風濕痹是也。古方載蘇氏論亦云,不腫而緩弱,行攣屈倒,漸至不仁,蓋風濕毒氣之感人,多不即覺;或因他疾,乃始發動。初若不足畏,馴察其狀,自膝至腳,已有不仁;或痹痛;或如蟲喙;或足趾及脛痠痛;或屈弱不能行。皆緩弱之證也。
白話文:
古書上說腳氣病症緩慢發作,是因為腎臟虛弱,風邪侵襲經絡所致,因此經絡筋脈鬆弛,痠痛無力,內經稱之為緩風濕痺。《古方》中載蘇某說,腳氣不腫,但行動緩慢無力,走路時攣縮彎曲,倒退著走,漸漸地失去知覺,這是風濕毒邪侵襲人體,多半一開始沒有感覺,或因其他疾病而引發。初始看起來不值得畏懼,但細察其狀況,從膝蓋到腳,已經失去知覺;或出現痠痛;或像蟲子咬;或腳趾及小腿痠痛;或行動乏力,走不動,這些都是腳氣病症的表現。
治腳氣、手足緩弱,膝疼痹,上熱下冷;或時心悶;或即嘔逆。牛膝湯方
白話文:
治療腳氣、手腳無力、膝蓋疼痛麻痺、上半身發熱、下半身發冷;或有時胸口悶痛;或立即嘔吐反胃。牛膝湯藥方如下:
牛膝(去苗酒浸焙銼),萆薢,麥門冬(去心焙乾),赤茯苓(去黑皮),黃耆(銼炒),芎藭防風(去叉),丹參(各一兩半),陳橘皮(湯去白焙),人參,附子(炮裂去皮臍),獨活(去蘆頭),桂(去粗皮各五兩),甘草(炙銼),當歸(切焙各四兩),木香(二兩),杏仁(湯退去皮尖雙仁炒黃十五枚)
白話文:
牛膝(去除根鬚,用米酒浸泡後烘乾,再切碎),萆薢草,麥門冬(去除核,烘乾),茯苓(去除黑皮),黃耆(切碎並炒過),川芎、防風(去除分叉),丹參(各一兩半),老橘皮(用水煮過後去除白色的部分,再烘乾),人參,附子(用火烤裂,去除外皮和肚臍),獨活(去除根莖),肉桂(去除粗糙的樹皮,各五錢),甘草(烘乾並切碎),當歸(切片並烘乾,各四錢),木香(二兩),杏仁(用熱水燙過後去除皮和尖端,雙仁,炒至金黃色,十五顆)。
上一十七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生薑一分拍碎,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日三服。
治腳氣緩弱,及痹腫滿,心下急大便澀。柴胡豬苓湯方
白話文:
上記十七味藥材,搗碎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盞半,生薑一分拍碎,煎至一盞,去除渣滓後溫服,不限於某個特定時間。每天服用三次。
柴胡(去苗),豬苓(去黑皮),紫蘇莖葉(細銼各一兩半),陳橘皮(湯去白焙),防己,大麻仁(炒研),郁李仁(湯去皮尖炒研各一兩),桑根白皮(銼碎炒令黃二兩半)
白話文:
柴胡(去掉細根),豬苓(去掉黑皮),紫蘇莖葉(切碎,各一兩半),陳橘皮(用湯洗淨,焙乾),防己,大麻仁(炒熟後研磨),郁李仁(用湯去掉外皮,炒熟後研磨,各一兩),桑根白皮(切碎、炒至微黃,二兩半)。
上八味。除麻仁郁李仁研外,粗搗篩,入研藥和勻。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服,日午晡時再服。
治腳氣緩弱上氣,𤸷痹脹滿,不能食。枳實散方
白話文:
將八種藥材混合在一起。除麻仁、郁李仁之外,將其餘藥材粗略搗碎,過篩,加入研磨好的藥材,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杯水,煮至剩下七分之一。去除藥渣,空腹服用,一天分別在早上和下午服用。
枳實(去瓤麩炒黃一兩),桂(去粗皮二兩),白朮,赤茯苓(去黑皮各三分)
白話文:
枳實(去除瓤麩後炒至黃色,一兩)、桂皮(去除粗皮後,二兩)、白朮(三分)、赤茯苓(去除黑皮後,三分)
上四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三錢匕,空心以溫酒調服,近晚再服。
治腳氣緩弱腫疼。杜仲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四味藥材搗碎並篩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空腹時用溫酒調服,傍晚再服用一次。用於治療腳氣引起的肌肉無力、腫脹和疼痛。這是杜仲湯的配方。
杜仲(去粗皮微炙搗為細末三兩),生地黃(汁三合)
白話文:
杜仲(除去粗皮,稍微烘烤,搗碎成細末,三兩)
生地黃(汁液三合)
上二味。先將杜仲末,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入地黃汁三合,酒二合,再煎三五沸,溫服。空腹近晚各一服。
治腳氣久虛,脈來沉細、潛補。曹公鍾乳丸方
白話文:
以上二種藥材。先將杜仲搗碎成末,加入兩杯水煎煮,直到只剩一杯,過濾掉藥渣,加入三合地黃汁、二合酒,再煮三到五次沸騰,溫熱服用。空腹時,早上和晚上各服用一次。
煉成鍾乳粉(三兩),石槲(去根節二兩),吳茱萸(湯浸三遍炒黃三分),菟絲子(酒浸三宿搗如泥炒二兩)
白話文:
將鐘乳石粉煉成粉末(三兩),石槲(去根節二兩),吳茱萸(用熱水浸泡三次,炒到焦黃,三分),菟絲子(用酒浸泡三晚,搗碎成泥,炒二兩)
上四味。除鍾乳粉外,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以人參棗湯下,覺氣壅,即服疏氣藥。勿令太過。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材,除了鐘乳粉外,其餘藥材搗成細末,與蜂蜜混合成丸,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於餐前服用,如果服用後覺得氣體鬱結,就應該立即服用排氣的藥物,切勿服用過量。
治腳氣久虛緩弱。乳煎硫黃散方
黃牛乳(三升),硫黃(研如粉一兩)
白話文:
治療長期虛弱的腳氣。乳煎硫黃散的配方是:使用三升的黃牛乳,加上研磨成粉末的一兩硫黃。
上二味。先將牛乳煎令減半,每服以乳五合,入硫黃末二錢,調和服之,服畢宜以厚衣被複臥取汗。勿令見風,午時日晡,各再一服;得汗不用再服,若病未痊,三五日可更服。
白話文:
上面兩種藥物的服用方法。先將牛乳煎煮,直到減去一半的量,每次服用五合牛乳,加入二錢硫磺粉末,攪拌均勻服用。服用後應蓋上厚厚的被子,臥牀發汗。不要讓風吹到,中午和傍晚時分,各再服用一次。如果出汗了就不需要再服用了,如果病情沒有痊癒,三到五天後可以繼續服用。
治腳氣久虛,脈沉細緩弱。獨活酒方
獨活(去蘆頭),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二兩半)
白話文:
治療長期虛弱的腳氣,脈象沈細緩弱。獨活酒方:
獨活(去掉蘆頭),附子(炮製後去皮和臍,各二兩半)
上二味。銼如麻豆大,盛以絹袋,內瓷瓶中,以醇酒五升浸蜜封,三日後旋取,從一合飲之,加至半盞,長令體中酒氣相接。未效再服,以瘥為度。
白話文:
把上述兩種藥物切成綠豆大小,裝入綢袋中,放入瓷瓶中,用五升醇酒浸泡,密封三日後旋轉取出,從一杯開始飲用,逐漸增加至半杯,使體內酒氣不斷。
如果症狀沒有好轉,可以重複服用,以痊癒為準。
治腳氣風多,皮肉𤸷痹,筋骨疼痛,足趺不仁,手腳緩弱,履地不穩。附子湯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腳氣風多,皮肉麻痺,筋骨疼痛,腳背沒有知覺,手腳無力,走起路來不穩定的疾病。附子湯方如下:
附子 一兩(炮以去皮,搗)
甘草 一兩
桂枝 半兩
生薑 半兩(切片)
大棗 十枚(擘破)
麻黃 半兩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物加水煎服,一日一劑,分作兩次服用。
附子(一枚重半兩者炮裂去皮臍),麻黃(去根節一兩半),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四十枚),細辛(去苗葉三分),芎藭(一兩一分),牛膝(去苗酒浸焙乾),丹參(去根節),防風(去叉),獨活(去蘆頭),五加皮(炙令黃各一兩)
白話文:
附子(一個重半兩的炮裂去皮除臍),麻黃(去除根節一兩半),杏仁(用湯浸泡去除皮尖雙仁炒黃四十粒),細辛(去除苗葉三分),芎藭(一兩一分),牛膝(去除苗葉,用酒浸泡後烘乾),丹參(去除根節),防風(去除叉),獨活(去除蘆頭),五加皮(用火炙到黃色,各取一兩)。
上一十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入生薑半分拍碎,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空心日午晡時,衣復微令汗出。
治腳氣緩弱,疼痹腫滿。柳白皮湯方
柳白皮(三升細銼如棋子大)
白話文:
上述十味藥物,磨成如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放入一盞半的水和半塊拍碎的生薑。一起煮至一盞。去掉藥渣,溫熱服用。在空腹、中午和傍晚時服用,並蓋好衣服,微微出汗。
上一味。以水一石,煎取六斗。取一小甕子,可受一石者,內湯甕中,以兩木橫甕底,腳踏其上,湯不得過三里穴,如此三度,即消,浸時,使湯常熱佳。
白話文:
最後一味藥。用一石水煮沸後,取六鬥。取一個能容納一石水的小甕,把湯倒入甕中,用兩根木頭橫放在甕底,腳踩在木頭上,水位不可超過三里穴,這樣重複三次,腫脹就會消散。浸泡時,使湯水保持熱度最佳。
治腳氣緩弱,疼痹腫滿。豉湯方
豉(三升),蜀椒(一升生用),生薑(和皮銼二斤)
白話文:
治療腳氣症狀如乏力、疼痛、麻木和腫脹。豉湯的配方如下:
豉(三升),花椒(一升,生用),生薑(帶皮切碎二斤)
上三味。以水一斗五升,煮一沸,貯在小甕子,中著二小木橫甕下,腳踏木上。湯不得過三里穴,以故衣塞甕口。勿令通氣,微著糠火燒甕,使湯常熱,如甕中大熱,歇令片時,浸腳了,急將綿衣蓋兩腳令暖,勿令觸冷見風。臨臥浸之佳。
治腳弱及中風緩弱。羌活湯方
白話文:
上述三味藥材,以 15 升水煮沸一次,存放在小甕子中,在甕子底部放置兩根小木棍,雙腳踩在木棍上。湯水不可超過三里穴,用舊衣物塞住甕口,不要讓空氣流通,以糠火慢慢加熱甕子,讓湯水保持溫熱。如果甕中的藥湯太熱,可以先休息一會兒,等浸泡雙腳時,立即用棉衣蓋住雙腳保暖,不要讓雙腳接觸冷空氣或吹到風。最好在臨睡前浸泡。
羌活(去蘆頭五兩),葛根(銼),桂(去粗皮),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盡焙乾各四兩),乾薑(炮三兩),防風(去叉一兩),甘草(炙銼二兩)
白話文:
羌活(去除莖部頂端五兩)、葛根(切短)、桂皮(去粗糙皮層)、半夏(用熱水清洗七次,去除黏液,烘乾,各四兩)、乾薑(炒製三兩)、防風(去除叉枝一兩)、甘草(烘烤切短二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空心至日午三服。
治腳氣筋攣不能行,及干痛不腫,日漸枯瘁;或腫滿緩弱。蒴藋熏蒸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味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一盞,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空腹時開始到中午前分三次服用。
用於治療腳氣導致的筋脈拘攣無法行走,以及乾燥疼痛但不腫脹,症狀逐漸變得枯萎無力;或者出現腫脹、虛弱的情況。這是蒴藋熏蒸的方子。
上取蒴藋三斤,和根葉,銼長二三寸。穿地作一坑,面闊一尺,以柴截置於坑中,燒令微赤,出灰火淨。以蒴藋布坑四傍,側布一行,正布一行,次以故氈。蓋坑口,候蒴藋萎,更著新者一二斤,坑邊鋪薦席坐,以杉木板。置於坑地,以腳踏板上、熏之,以綿衣復腳,遣周遍勿令氣出,如射人熱甚,開歇片時,還內腳於坑中,其四邊或有熱處,即隨熱處著蒴藋布之。
如病人困即止,安穩暖臥,以綿衣蓋,勿令露風,飽食以補之,三五日一熏,重者不過三五熏即瘥。
白話文:
取三斤蒴藋,連根帶葉切成長二三寸的段。在地上挖一個坑,坑面寬一尺。在坑中放柴禾燒,燒至微微發紅,然後將灰火清理乾淨。將蒴藋均勻地鋪在坑的四邊,一邊橫著鋪一行,一邊豎著鋪一行,然後在上面鋪上舊氈子。蓋上坑口,等蒴藋枯萎後,再換上一兩斤新的蒴藋。在坑邊鋪上席子,坐上一塊杉木板。把腳踩在木板上,用蒴藋燻蒸。用棉衣蓋住腳,不要讓熱氣散發出去。如果感到非常熱,可以暫時打開歇一會兒,然後再把腳放回坑中。如果坑的四邊有熱的地方,就隨即在那個地方鋪上蒴藋。
治風毒腳氣緩弱,腰脊急痛,臂髆痠疼,心胸痰壅,氣逆脅滿。白茯苓丸方
白話文:
治療因風毒引起的腳氣病、腰部和脊背急痛、手臂和髖部痠痛、胸部有痰阻塞、以及氣息逆行和肋部脹滿的症狀,使用白茯苓丸這個方劑。
白茯苓(去黑皮),石槲(去根),肉蓯蓉(酒浸切焙),酸棗仁(炒),五味子(炒),天雄(炮裂去皮臍),續斷,澤瀉(銼),當歸(切焙各一兩半),人參,白蒺藜(炒),羚羊角(鎊),枳殼(去瓤麩炒),五加皮(銼),黃耆(炙銼),防風(去叉),細辛(去苗葉炒),獨活(去蘆頭),杜仲(去粗皮酥炙),甘草(銼炙各一兩),熟乾地黃(焙),白檳榔(生用),鹿角膠(炙令燥),雲母粉(別研各二兩),菟絲子(酒浸軟別研三兩)
白話文:
白茯苓(去除黑皮),石斛(去除根部),肉蓯蓉(用酒浸泡後切片烘烤),酸棗仁(炒熟),五味子(炒熟),天雄(炮裂後去除皮和肚臍),續斷,澤瀉(切碎),當歸(切片烘烤,各一兩半),人參,白蒺藜(炒熟),羚羊角(研成粉末),枳殼(去除瓤和麩皮,炒熟),五加皮(切碎),黃耆(炙烤後切碎),防風(去除分叉),細辛(去除根莖和葉子,炒熟),獨活(去除根須),杜仲(去除粗皮,酥炙),甘草(切碎,炙烤,各一兩),熟乾地黃(烘烤),白檳榔(生用),鹿角膠(炙烤至乾燥),雲母粉(研磨,各二兩),菟絲子(用酒浸泡軟化,研磨,三兩)。
上二十五味。先將二十三味,搗羅為末,入細研雲母粉菟絲子,揉拌令勻再羅,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早晚食前,各煎棗湯下二十丸。
治腳氣皮肉𤸷痹,筋骨疼痛,手腳緩弱,行履艱難。麻黃獨活湯方
白話文:
一共二十五種藥材。先將二十三種藥材搗成粉末,加入研細的雲母粉和菟絲子,攪拌均勻後再過篩,將蜂蜜煉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天早晚飯前,各用棗湯送服二十丸。
麻黃(去根銼),獨活(去蘆頭),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各一兩半),丹參,附子(炮裂去皮臍),五加皮,細辛(去苗葉),牛膝(酒浸切焙),芎藭,桑根白皮,白殭蠶(炒各一兩)上一十一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空心食前日再。
白話文:
麻黃(去除根部,切成小段)、獨活(去除蘆頭)、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每種炒過後,各取 1 兩半)、丹參、附子(用火炮裂,去除外皮和肚臍)、五加皮、細辛(去除葉子和莖)、牛膝(用酒浸泡,切片,再用文火焙乾)、芎藭、桑根白皮、白殭蠶(各取 1 兩,炒過)
以上 11 種藥材,切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 5 錢,加入 1 杯半的水,煎煮到 8 分滿,過濾掉藥渣,溫熱服用。空腹時,於飯前服用,一天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