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八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一 (1)

1. 腳氣統論

論曰風毒中人,隨處悉能為病,偏著於腳何耶。蓋五臟經絡,心肺起於手十指,肝腎脾起於足十趾。地之蒸濕毒氣。足先受之,久而不瘥。漸及四肢腹背頭項。古人所謂微時不覺,痼滯乃知。所以謂之腳氣也。

白話文:

古文論述,風毒侵犯人體,可以到任何部位引起疾病,為什麼特別容易出現於腳部呢?這是因為五臟經絡,心肺是從十指開始,肝腎脾是從十趾開始。地面上的濕毒之氣,腳最先接觸到,時間久了不治癒,就會逐漸蔓延到四肢、腹部、背部、頭部和頸部。古人所說的「微時不覺,痼滯乃知」,就是這個道理。因此,這種病症被稱為「腳氣」。

其證不一;或見食嘔吐,憎聞食臭;或腹痛下利;或大小便秘澀不通,或胸中衝悸,不欲見明;或精神惛憒,或善忘語錯;或壯熱頭疼;或身體冷痛;或時覺轉筋;或小腹不仁;或髀腿頑痹;或緩縱不遂;或腫或不腫;或百節攣急,凡是之類,皆腳氣候也,巢元方止論緩弱上氣等八證。今詳考方籍,有陰陽乾溼之異證。

白話文:

中醫診斷為腳氣的症狀並不統一;

可能出現吃東西後嘔吐、討厭聞到食物的氣味、腹痛腹瀉、大便或小便不通暢、胸悶心悸、害怕見光、精神恍惚、記憶力減退、說話錯亂、發燒頭疼、身體冷痛、時常抽筋、小腹沒有知覺、大腿和腿部麻木不靈、動作緩慢遲鈍不靈活、有水腫或沒有水腫、全身關節屈伸不利等症狀,這些都屬於腳氣的範疇。巢元方只討論了緩弱上氣等八種證候,現在仔細考證醫書,發現還有陰陽、寒暑等不同的證候。

江東嶺南之異地,以至痰壅語澀,變成水氣,與夫膏藥漬浴等。方法匪一,故兼明而具載之,治法固多矣,唯孫思邈云。不得大補,亦不可大瀉,終不得畏虛,故預止湯劑,此當為治法之最。學者宜加意焉。

白話文:

從江東到嶺南的不同地區,由於氣候溫熱潮濕,很容易讓人體內積聚痰液,導致說話聲音嘶啞,痰液積聚久了還會演變成水分,再加上膏藥的浸漬和沐浴等原因,都可能會造成這種情況。治療方法有很多種,所以我將它們都列出來了,治療方法雖然有很多,但孫思邈說得最好。不要大補,也不可大瀉,始終不要害怕虛弱,所以應該事先停止湯劑的服用,這應該是治療的最佳方法。學者們應該更加註意這一點。

2. 風毒腳氣

論曰內經謂暑勝則地熱,風勝則地動,濕勝則地泥,寒勝則地裂,寒暑風濕之氣。皆本乎地。人或履之,所以毒易中於足也。因病從腳起,故謂之腳氣。又況五臟流注,脾與腎肝之經絡,皆起足趾故有風毒腳氣之病。其證或見食嘔吐;或腹痛下痢;或便溲不通;或胸中驚悸,不欲見明。

白話文:

論說:「《內經》說天氣炎熱過度,地面就會變得炎熱;風勢過於猛烈,土地就會震動不已;濕氣過重,土地就會變為泥濘;寒氣過於強烈,地面就會出現裂縫。寒、暑、風、濕的氣候變動,都源於地面之氣。人們如果經常足跡遍及這些地方,所以很容易通過足部感染毒氣。因此,疾病從腳部開始,所以稱為腳氣。況且,五臟精氣流向足部,脾臟、腎臟和肝臟的經絡,都從腳趾開始,因此會有風毒腳氣的疾病。這種疾病的症狀可能是食物吃不下嘔吐、腹痛腹瀉;或者大小便不通暢;或者胸中驚悸不安,不喜歡見光。

或語言錯忘;或頭痛壯熱;或身體冷疼。轉筋脛腫,𤸷痹緩縱,其狀不一。治療不可緩也。凡小覺病候有異,即須大怖畏。決意急治之,稍緩氣上入腹,或腫或不腫,胸中逆滿。上氣肩息者,死不旋踵,寬者數日必死,不可不急治也。但看心下急,氣喘不停,或自汗數出,或乍寒乍熱。

白話文:

有些病可能是忘記事情而造成的;有些病可能是頭痛、發熱;有些病人可能是身體發冷、疼痛;還有轉筋小腿腫脹、關節僵硬和緩慢性疼痛的,症狀不盡相同。治療不能延緩。凡是感覺到身體發生了與平時不相同的症狀,就要立即提高警惕,決心及時治療。如果稍有遲緩,氣積上入腹,將出現腫脹或不腫脹,以及胸中逆滿的症狀。氣喘上行的症狀是呼吸急促,立即死亡;而病情較緩的也能過幾天就會死亡。所以,一定要及時治療。只要觀察病人胸悶急促、氣喘不停,或者自汗不止,或者忽冷忽熱的就可以了。

其脈促短而數,嘔吐不止者死,故不可緩也。

治腳氣痹攣,風毒攻注腰腳疼痛。風引湯

獨活(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當歸(三分),赤茯苓(一兩),大豆(二合炒熟),人參(一兩去蘆頭),乾薑(三分炮裂),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石槲(一兩去根銼)

白話文:

獨活(50克),防風(50克,去掉根),當歸(15克),赤茯苓(50克),大豆(100克,炒熟),人參(50克,去掉根),乾薑(15克,炮裂),附子(50克,炮裂,去掉外皮和臍),石槲(50克,去掉根,切碎)

上九味,搗篩為散。每服四錢匕,以水酒各半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風濕腳氣上攻胸腹,壅悶痰逆。木瓜丸

木瓜(一兩乾者),陳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一兩去蘆頭),桂心(半兩),丁香(半兩),檳榔(二兩)

白話文:

  • 木瓜(一兩,乾燥的)

  • 陳皮(一兩,用湯浸泡去除白色果瓤後烘烤)

  • 人參(一兩,去掉蘆頭)

  • 桂心(半兩)

  • 丁香花(半兩)

  • 檳榔(二兩)

上六味。揀淨搗篩為細末,煉蜜搜和成劑,更搗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煎陳橘皮湯下,空心午後,日可二三服,漸加至三十丸。

白話文:

使用上六味(藥方)。將藥材挑選乾淨後搗碎過篩成細末,並加入煉蜜混合製成藥劑。繼續搗杵五百次,將藥丸製成梧桐子的大小。每次服用十五丸,用煎過的陳橘皮湯送服。空腹服用,午後服用,每天可服用兩到三次,逐漸增加至三十丸。

治風毒腳氣,疼痛少力,筋脈拘急。行步艱難。木瓜虎骨丸

木瓜(宣州者一枚去皮瓤焙),麒麟竭(研),沒藥(研各一兩),乳香(半兩研以上三味同研令勻入在木瓜中卻以元蓋子蓋定用黑豆一斗水淘過安木瓜在內都用豆蓋令蒸爛取出沙盆內研成膏),虎脛骨(一兩塗酒炙),木香自然銅(醋淬七遍),楓香脂,敗龜(醋炙去裙襴),骨碎補(去毛),甜瓜子,桂(去粗皮),當歸(切焙各一兩),地龍(去土二兩),安息香(一兩重湯內酒熬去滓)

白話文:

木瓜(宣州產的,一顆,去皮、瓤,烘烤)

麒麟竭(研磨成粉)、沒藥(研磨成粉),各一兩

乳香(半兩,研磨成粉)。上述三種藥材一起研磨均勻,放入木瓜中。

用元蓋子蓋好,放入一斗用黑豆洗過的黃豆中,蓋上豆子,一起蒸熟後取出。

放入沙盆中研磨成膏,加入:

虎脛骨(一兩,塗上酒烤炙)

木香、自然銅(用醋淬淬七遍)

楓香脂

敗龜(用醋炙烤,去除裙襴)

骨碎補(去除毛)

甜瓜子

桂花(去除粗皮)

當歸(切片烤炙),各一兩

地龍(去除泥土,二兩)

安息香(一兩,放入濃湯中加熱至沸騰,再用酒熬煮去除渣滓)

上一十五味,除前四味外,都搗羅為末,並安息香,同入木瓜膏內搜和,更入臼搗一二百下。如藥稍干,入少好酒,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木瓜湯下日二。

白話文:

除了前面的四種藥材之外,其餘十五種藥材都搗碎成粉末,再加入安息香,一起放入木瓜膏裡攪拌均勻,然後再用研缽研磨一二百下。如果藥物稍乾,加入少量的酒,將藥丸搓成梧桐子的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木瓜湯送服,每日服用兩次。

治腳氣痹攣不遂,風毒攻四肢,壯熱如火,頭項攣急,氣衝胸中。大續命湯

白話文:

用於治療腳氣痹攣不遂、風毒攻四肢,肌肉強壯、發熱如火,頭項攣急、氣衝胸中的藥方。

大續命湯方:

  • 麻黃:3錢
  • 桂枝:3錢
  • 荊芥:3錢
  • 防風:3錢
  • 羌活:3錢
  • 獨活:3錢
  • 蒼朮:3錢
  • 白朮:3錢
  • 茯苓:3錢
  • 當歸:3錢
  • 川芎:3錢
  • 芍藥:3錢
  • 甘草:3錢
  • 生薑:1錢
  • 大棗:10枚

用法:將上述藥材加水煎煮,一日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

功效:發汗祛風、祛風散寒、解熱鎮痛、活血化瘀、益氣養血、扶正祛邪。

當歸(二兩),芎藭(一兩),桂心(二兩),麻黃(二兩去根節),赤芍藥(一兩),石膏(二兩),人參(一兩去蘆頭),防風(二兩去蘆頭),黃芩(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一十一味,搗篩為散。每服四錢匕,水一盞,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白話文:

以上十一種藥材,搗碎過篩成藥粉。每次服用四錢匕,加水一茶杯,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治風毒腳氣痹攣,行步不遂。越婢湯

麻黃(三兩去根節),石膏(四兩),白朮(二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 麻黃:三兩,去除根和節。

  • 石膏:四兩。

  • 白朮:二兩。

  • 附子:一兩,炮製後裂開,去除皮和臍。

  • 甘草:一兩,炙烤至微紅,並切碎。

上五味,搗篩為散。每服四錢匕,水一盞,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腳氣緩弱,皮肉頑痹,肢節疼痛。木香散

木香(三分),萆薢(一兩銼),車前子(半兩),牛膝(細銼酒浸焙乾),羚羊角(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退去皮尖炒),獨活(去蘆頭),丹參,桂(去粗皮),杜仲(去粗皮細銼炒),秦艽(去苗土各一兩)

白話文:

木香(三分),紫菀(一兩,切碎),車前子(半兩),牛膝(切碎,用酒浸泡後焙乾),羚羊角(研磨成粉),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再焙乾),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皮和尖端,再炒熟),獨活(去除根鬚),丹參,桂皮(去除粗糙的樹皮),杜仲(去除粗糙的樹皮,切碎後炒熟),秦艽(去除幼苗和泥土,各一兩)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入生薑半分拍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日午近晚各一。

治風毒腳氣。上衝臟腑,散入四肢,虛腫無力。沉香丸

雄黑豆(一升小圓者淘),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吳茱萸(湯浸焙炒),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各八兩)生薑(四兩切碎以上五味用葛布作袋盛內大鍋中以水一斗煮令水盡泣干取袋中豆曬焙乾搗羅為末其餘四味並不用更入後藥),沉香(銼),肉蓯蓉(去粗皮切焙),白附子(炮),巴戟天(去心各二兩),牛膝(銼酒浸焙),海桐皮(銼炙),獨活(去蘆頭),芎藭,澤瀉(銼),山芋,生乾地黃(切焙),羌活(去蘆頭各一兩)

白話文:

黑豆(一升小圓的,淘淨)

附子(二兩,炮製後裂開,去掉皮臍)

吳茱萸(用湯浸泡,然後焙炒)

青橘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再焙製各八兩)

生薑(四兩,切碎)

以上五味用葛布做成袋子,放入大鍋中,加一斗水煮,直到水盡汁幹,取出袋子中的豆子,曬乾後焙製,搗碎成末,其餘四味不用,加入後面的藥材。

沉香(研碎)

肉蓯蓉(去掉粗皮,切片焙製)

白附子(炮製)

巴戟天(去掉心,各二兩)

牛膝(研碎,用酒浸泡,然後焙製)

海桐皮(研碎,炙烤)

獨活(去掉蘆頭)

芎藭(一兩)

澤瀉(研碎,一兩)

山芋(一兩)

生乾地黃(切片,焙製,一兩)

羌活(去掉蘆頭,一兩)

上一十七味,除不用四味外,搗羅為末,拌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以溫酒下,近晚再服。

白話文:

以上十七種藥材,除了四種不使用外,其餘的搗成細末,拌勻。用蜂蜜煉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晚上再服用一次。

治風毒腳氣上衝,散入四肢,虛腫無力。犀角丸

犀角(鎊二兩),檳榔(銼),白朮,芎藭,羌活(去蘆頭),人參,赤茯苓(去黑皮),木香,防風(去叉),石槲(去浮皮及根銼焙),牛膝(銼酒浸焙乾各一兩)

白話文:

犀牛角(研磨成粉,二兩),檳榔(研碎),白朮,川芎,羌活(去除蘆頭),人參,赤茯苓(去除黑皮),木香,防風(去除叉枝),石槲(去除浮皮和根莖,研碎後焙乾),牛膝(研碎,浸泡於酒中,焙乾,各一兩)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日晚再服。

治風毒上攻下注腳氣等。馬藺花煎丸

馬藺花,附子(炮裂去皮臍切同馬藺花以水一升半煮水乾焙),芫花(醋炒各一兩),巴豆(春夏二十二粒秋冬三十八粒拍破和殼同芫花用醋一升半煮醋乾焙),白附子(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羌活(去蘆頭),破故紙(各一兩),牽牛子,檳榔(銼各半兩)

白話文:

  • 馬藺花

  • 附子(切片去皮,去除臍部,與馬藺花用水1.5升煮至水乾,然後烘乾)

  • 芫花(醋炒,1兩)

  • 巴豆(春夏季節22粒,秋冬季節38粒,拍破,連殼與芫花一起用醋1.5升煮至醋乾,然後烘乾)

  • 白附子(炮製)

  • 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烘乾)

  • 羌活(去除蘆頭)

  • 破故紙(各1兩)

  • 牽牛子(切碎,0.5兩)

  • 檳榔(切碎,0.5兩)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前或臥時,空心加減,自五丸加服。丈夫艾鹽湯下;婦人橘皮湯下。

白話文:

上述十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醋煮麵糊做成丸劑,大小像梧桐子。每次飯前或睡覺前,空腹服用,從五丸開始逐漸增加。男性用艾鹽湯送服;女性用橘皮湯送服。

治風毒腳氣攻手腳,緩弱沉重。木香丸

木香,沒藥(研),附子(去皮臍生用),烏藥(銼),蒺藜子(炒),天南星(湯浸一七度焙)白附子(炮各一兩),硇砂(研一分),木瓜(一枚去頭蒂核作甕子)

白話文:

木香、沒藥(研末)、附子(去除外皮、臍部的黑色突起,生用)、烏藥(切碎)、蒺藜子(炒熟)、天南星(用熱水浸泡一遍,烘焙至七分乾)、白附子(炒製,各一兩)、硇砂(研末,一分)、木瓜(一個,去除蒂核,做成甕狀容器)

上九味。先將硇砂研細,入木瓜內,濕紙五七重裹,煨熟爛研成膏,次將餘八味,搗羅為末,以木瓜膏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冷酒下。

白話文:

上九味藥。先把硃砂研磨成細末,放入木瓜內,用濕紙五至七層包好,用文火煨熟到爛熟,研磨成膏狀。然後將其餘八味藥搗碎成細末,用木瓜膏和在一起做成丸劑,每粒丸劑的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十粒,空腹時用冷酒送服。

治腎虛冷,腎風或頭風,兼風毒腳氣等。五柔丸方

大黃(一斤蒸三度),前胡(去蘆頭二兩半),半夏(湯洗去滑焙),肉蓯蓉(去粗皮切焙),芍藥,赤茯苓(去黑皮銼),細辛(去苗葉),葶藶子(銚子內隔紙炒微紫),當歸(銼炒各四兩)

白話文:

大黃(一斤,蒸三次)

前胡(兩斤半,去掉蘆頭)

半夏(用熱水洗去滑液,然後焙乾)

肉蓯蓉(去粗皮,切片,焙乾)

芍藥(四兩)

赤茯苓(四兩,去黑皮,銼成碎末)

細辛(四兩,去掉苗葉)

葶藶子(四兩,用銚子隔著紙炒至微紫)

當歸(四兩,銼碎,炒至微黃)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搜和,再入臼搗三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空腹以米飲下。加至七丸,以大便通利為度,日三。

白話文:

將上列九味藥搗碎成細末,用蜂蜜和在一起,再放入臼裡搗三千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粒,空腹時用米湯送服。逐漸增加至服用七粒為止,大便通暢為佳,每天服用三次。

治風毒腳氣,無力𤸷痹,四肢不仁,失音不語,毒風衝心。檳榔湯

檳榔(銼半兩),防風(去叉),桂(去粗皮),當歸(切焙),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犀角屑(一分),麻黃

白話文:

  • 檳榔(切碎,半兩)

  • 防風(去除分叉,一兩)

  • 桂皮(去除粗糙的皮,一兩)

  • 當歸(切片並烘烤,一兩)

  • 赤茯苓(去除黑皮,一兩) *犀角屑(研磨成粉,一分)

  • 麻黃(一兩)

上七味。除麻黃外,並粗搗篩,每服先取麻黃末二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十餘沸,掠去沫,入藥末五錢匕,用大棗三枚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近晚再服。

白話文:

上七種藥材,除了麻黃以外,將其研磨成粗粉,過篩後備用。每次服藥時,先取麻黃末二錢匙,加上水一盞半,煎煮至十幾次沸騰後,撇去浮沫,再加入藥末五錢匙,並加入三枚拍碎的大棗,一起煎煮至七分水。

藥煎煮好後,去掉藥渣,於空腹時溫服。傍晚時分再服一次。

治風毒腳氣,昏煩壯熱,頭痛嘔吐口乾。蘆根湯

蘆根(銼一兩半),赤茯苓(去黑皮細銼),葛根(銼),知母(焙乾),麥門冬(去心焙),淡竹葉(炙各三分),甘草(炙半兩銼)

白話文:

生蘆根(切碎,一兩半)、赤茯苓(去黑皮,切碎)、葛根(切碎)、知母(焙乾後)、麥門冬(去心,焙乾後)、淡竹葉(炙過,各三分)、甘草(炙過,切碎,半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近晚再服。

治風毒腳氣上衝,散在四肢,虛腫無力。丁香湯

丁香,陳曲(炒令黃),沉香(銼),木香(各二兩),紫蘇子(炒三兩),乾木瓜(焙乾五兩)吳茱萸(浸洗焙乾炒黃一兩)

白話文:

丁香、陳曲(炒至黃色)、沉香(切碎)、木香(各二兩)、紫蘇子(炒三兩)、乾木瓜(焙乾五兩)、吳茱萸(浸泡後焙乾及炒黃一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近晚再服。

治腳氣並諸風毒。黑豆煎

黑豆(五升雄者),桑根白皮(五兩銼以上用水二斗煮令豆爛取淨汁更入後藥),羌活(去蘆頭為末),蒺藜子(炒為末),海桐皮(為末),吳茱萸(湯洗焙炒乾為末各半兩)

白話文:

黑豆(五升,雄性的黑豆),桑樹的白色樹皮(五兩,切碎以上,用水二斗煮沸至豆爛,取淨汁,再加入後面的藥材),羌活(去掉蘆頭,磨成粉末),蒺藜種子(炒熟,磨成粉末),海桐樹皮(磨成粉末),吳茱萸(用湯清洗,烘烤乾燥,磨成粉末,各半兩)

上六味。除前二味取汁外,入後四味末,一處和勻,銀石銚內,文武火熬成煎。每日空心溫酒半盞,調一匙飲之。

白話文:

以上六種藥材。除了前面兩種藥材,取其汁液之外,將後面四種藥材研磨成末,然後將所有的藥材混合均勻,放入銀石銚中,用文武火熬煎成湯藥。每天空腹時,用溫熱的酒半杯,調一匙藥汁服用。

治一切風毒,腳氣軟腳等。黑豆飲

黑豆(三升),檳榔(煨七枚),桑根白皮(炙二兩),生薑,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各一兩)

上五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煎取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風毒腳氣,心胸妨悶,多痰咳嗽,背髆痛,大腸澀。芍藥丸

芍藥,木香,枳殼(去瓤麩炒各三分),檳榔(細銼),大黃(銼炒各半兩)

上五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食後溫水下二十五丸,加至三十丸。

治腳氣上攻,及風毒走注疼痛。趁痛丸

白芥子甘遂大戟(以上三味並生為末各一兩半)

白話文:

白芥子、甘遂、大戟這三味藥,並生為末,各一兩半。

上三味。用白麵一兩半,滴水同和作餅子,爆令焦黃,勿令黑色,細碾為末,用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十丸,冷酒下。不得嚼破,量虛實加減服。

白話文:

以上三味藥。用白麵一兩半,加水和成麵團做成餅子,用油煎炸至焦黃,但不要炸成黑色,然後研磨成細末。將麵糊用醋煮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丸,用冷酒送服。不可將丸子嚼破,根據身體狀況增減服用量。

治腳氣吃食不下,及一切風毒。橘皮丸

陳橘皮(一斤以童子小便浸一日去白用炭火半秤燒地令赤以酒一升灑於熱地上將橘皮鋪在地上著盆合一復時),朴硝(一斤漿水二升煎令水盡),白茯苓(去黑皮四兩)

白話文:

陳橘皮(一斤,用童子尿浸泡一天,去除白色的部份,用炭火半斤燒製成灰燼,將橘皮鋪在熱灰燼上,用盆子蓋起來,反覆多次),朴硝(一斤,漿水二升,煎熬至水份完全蒸發),白茯苓(去除黑皮,四兩)。

上三味,搗羅為末,再研細,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以微利為度,如利多即減服。

治風毒腳氣。吳茱萸湯

吳茱萸(湯浸三度焙乾炒),桂(去粗皮各半兩)

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半分拍破,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日晚再服。

治風毒腳弱痹滿上氣。豉酒

豉(一斗三蒸三曝)

上一味。以清酒二斗,內甕中浸,經三宿。隨意多少飲之,若急待飲,即以酒煮豉飲之。

白話文:

以上藥材(皁莢子)一種。用清酒二斗,倒進陶甕中浸泡,經過三晚。可以依自己喜好,隨意飲用多少。如果急著要喝,可以用酒煮豉來喝。

治風毒腳氣,手足拘攣。白楊皮酒

白楊皮(東南西去地三尺者取一斤半勿令見風去皮細銼熬令黃赤)

上一味。以清酒一斗,內不津器中漬之,蜜封頭,勿令泄氣,冬月二七日,春夏一七日。開取飲,量人酒性多少服之,日五六服,常令酒力相續,取瘥為度,白楊皮須白色者佳,不要近塚墓者。

白話文:

只剩下最後一味藥了。用一斗清酒,把酒倒入新的容器中,密封瓶口,不要讓酒氣洩漏出去。冬季漬酒,需二十到二十七天。春季和夏季漬酒,需十五到二十天。開封後拿來喝,根據個人酒量,分五至六次服用,平均分配酒量,一直喝到病好為止。白楊樹皮以白色的為佳,不要使用靠近墳墓的樹皮。

治風毒腳氣不仁。摩敷神明膏

附子(十四枚小者三十枚炮裂去皮臍),吳茱萸(一兩生用),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汗出一兩半),白芷(銼),前胡(去蘆頭),芎藭(銼),白朮,桂(去粗皮),當歸(切焙各三兩),細辛(去苗葉二兩),防己(三兩)

白話文:

附子(十四枚,如果比較小,則用三十枚,炮裂後去除皮和臍),吳茱萸(一兩,生用),蜀椒(去除目和合口的,炒出汗後一兩半),白芷(銼成碎末),前胡(去除蘆頭),芎藭(銼成碎末),白朮,桂枝(去除粗皮),當歸(切片後各焙三兩),細辛(去除苗葉後二兩),防己(三兩)

上一十一味搗碎。以新綿裹,內淨器中,以酢五升浸一宿,用臘月豬膏一斗,內鍋中,煉去筋膜,入前酢中,與所浸藥。以文火煎三上三下,候變色稀稠得所。濾去滓,攪勻成膏,瓷器中盛,蜜封頭。每有患風痹不仁,旋取以手揩摩,令入皮肉,若多腫,即去細辛,以牛酥代豬膏亦佳。

白話文:

把上面十一種藥物搗碎。用新的棉花包裹,放在乾淨的容器中,用五升醋浸泡一夜。使用臘月豬油一斗,放入鍋中,煉去筋膜,加入前面的醋中,與浸泡的藥物一起。用文火煎三次,每上三次,讓其變色,稀稠合適。過濾掉渣滓,攪拌均勻成膏,用瓷器盛放,用蜜蠟封住開口。每當患有風痹不仁時,旋轉取膏,用手按摩,使其滲入皮肉。如果腫脹嚴重,則去除細辛,用牛油代替豬油也可以。

治風痹不仁,風毒摩前紫膏,內有巴豆,若用多,恐損皮肉。莽草膏

白話文:

治療風痹症導致的麻木不仁,可以使用風毒摩前紫膏,這種軟膏中含有巴豆,如果使用過多,可能會損傷皮膚和肌肉。莽草膏的配方如下:

莽草(用葉),當歸,白芷,防己,蜀椒(出汗去目及合口者各三兩),吳茱萸(湯洗焙乾炒),丹參,芎藭,商陸根(切焙各四兩),沉香,木香,零陵香,雞舌香,犀角(屑二兩),附子(去皮臍生使八兩)

白話文:

  • 莽草(連葉帶根)

  • 當歸

  • 白芷

  • 防己

  • 蜀椒(所有的辣椒都適用,特別是去汗、除眼屎、閉口的辣椒,各三兩)

  • 吳茱萸(用湯洗淨後,焙乾炒熟)

  • 丹參

  • 芎藭

  • 商陸根(切片後焙乾,各四兩)

  • 沉香

  • 木香

  • 零陵香

  • 雞舌香

  • 犀角(刮屑成粉,二兩)

  • 附子(去皮、去臍,生用,八兩)

上一十五味銼碎。以新綿裹,內淨器中,以苦酒三升浸,經一宿取出,用真酥三斤,同入鍋中,以文火煎三上三下,候變色。稀稠得所,濾去滓,裹攪勻,傾入瓷器中,蜜封頭。每有患旋取,以手塗摩敷之,揩令入皮肉。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五種藥材切碎,用新的棉布包好,放入乾淨的容器中,用三升苦酒浸泡一夜,然後取出,加入三斤純淨的酥油,一起放入鍋中,以文火煎熬三上三下,直到藥物變色,湯汁的濃稠度適中,過濾掉藥渣,攪拌均勻,倒入瓷器中,用蜜蠟封好瓶口。每次使用時,取適量藥膏,用手塗抹患處,並按摩至藥膏滲入皮肉。

治風毒腳氣,骽膝𤸷痹腫,行履不得,皮膚如小蟲行。宜淋渫方

羊桃,蒴藋,蒺藜子,蒼耳,海桐皮,柳木蠹末,柴胡茯苓皮,水葒(各一兩)

白話文:

羊桃、蒴藋、蒺藜子、蒼耳、海桐皮、柳木蛀末、柴胡、茯苓皮、水蒝(各一兩)

上九味銼細。以水五斗,煎取三斗。去滓淋渫,慎避風冷。

治腳氣妨悶,不下食,瘦弱腹痛。二香丸

木香,檳榔(銼各二兩),雞舌香,吳茱萸(湯洗焙乾炒),當歸(銼焙),陳橘皮(湯去白焙),訶黎勒皮(煨),生薑(切焙各一兩半)

白話文:

1、木香:二兩

2、檳榔:二兩,銼碎

3、雞舌香:一兩半

4、吳茱萸:一兩半,用熱水洗過、烘乾、炒過

5、當歸:一兩半,銼碎、烘乾

6、陳橘皮:一兩半,用熱水去除白色部分、烘乾

7、訶黎勒皮:一兩半,煨過

8、生薑:一兩半,切片、烘乾

上八味。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煎橘皮湯下三十丸。

治腳氣初覺風毒攻作,腳膝虛腫,筋骨疼痛;或𤸷痹不知痛癢或氣喘煩悶。宜速服大腹飲

白話文:

當有腳氣病初期,風寒毒侵襲引發疼痛,腳膝關節腫脹,筋骨痠痛;或肢體麻痺,失去知覺;或氣喘、煩悶。應及時服用大腹飲方。

大腹(並子銼十枚),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者),木瓜(切焙),生薑(切片)桑根白皮(銼各二兩),吳茱萸(湯洗再焙乾炒二分),黑豆(五升)

白話文:

大腹子(搗碎成十片),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只剩下仁),木瓜(切片並焙乾),生薑(切片)桑根白皮(搗碎,各二兩),吳茱萸(用熱水清洗,再焙乾,炒至二分熟),黑豆(五升)

上七味。先將豆並生薑,以水五盞,煎令浮去豆,即將余藥粗搗篩,入湯內、同煎至三盞。去滓分溫二服,空心服,良久再服,取利為度。

白話文:

一共七味藥。先將大豆和生薑,加水五碗,煎煮豆浮起,然後將其餘藥物粗略搗碎篩過,放入湯中,一起煎煮至三碗。去渣分兩次溫熱服用,空腹服用,間隔很久再服用,以利為準。

治風毒腳氣,骽膝𤸷痹腫,行步不得,皮膚如蟲行。宜淋渫方

露蜂房,水葒,茵芋,附子(生各二兩),蒴藋(四兩),蜀椒(去目並閉口一兩)

白話文:

露蜂房、水葒、茵芋、生附子(各二兩),蒴藋(四兩),蜀椒(去掉種子並用布包好一兩)

上六味。銼碎,以水五斗,煎去滓取三斗,淋渫慎避風。

治風毒流注,腳膝腫滿不消。順氣丸

木香,青橘皮(湯去白焙乾),檳榔(銼各半兩),黑牽牛(炒一兩半),郁李仁(一分),麻仁(三分別研入)

白話文:

木香、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掉白色的部分,烘乾),檳榔(切碎,各半兩),黑牽牛(炒一兩半),郁李仁(一分),麻仁(三分,分別研磨成粉末)

上六味。搗羅五味為細末,入麻仁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麻仁湯下。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搗碎,將其餘五種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麻仁、煉蜜和在一起做成丸劑,大小如梧桐籽。每次服用二十丸,用麻仁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