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八十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 (3)

1. 水腫胸滿氣急

論曰:《內經》論水病,謂其本在腎,其末在肺。又曰:肺為喘呼,腎為水腫,今腫氣痞滿塞於胸中,故有胸中滿急之證。蓋由腎虛既成聚水之病,上攻於肺,肺布葉舉在於胸背,背者,胸中之府也。

白話文:

《內經》提到水病的根源在腎,最終影響到肺。肺主呼吸,腎主水液,現在腫脹氣滯、充塞於胸腔,所以出現胸悶憋氣的症狀。這是因為腎虛導致積聚水液的病症,向上侵犯到肺,肺佈滿胸背,而背部是胸腔的府庫,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

治水氣腫滿,肺氣喘急,咳嗽脹悶,坐臥不得,喉中作聲,心胸痞滯。防己丸方。

白話文:

治療水氣腫滿、肺氣喘急、咳嗽脹悶、坐臥不得、喉嚨有聲音、心胸堵塞不舒暢的症狀。

防己丸藥方:

  • 防己 一錢
  • 茯苓 一錢
  • 白術 一錢
  • 澤瀉 一錢
  • 白茯苓 一錢
  • 白朮 一錢
  • 澤瀉 一錢
  • 白芍 一錢
  • 陳皮 一錢
  • 半夏 一錢
  • 生薑 一錢
  • 生甘草 一錢

防己,白前,五味子,紫菀(去苗土各半兩),桑根白皮(銼),馬兜鈴,麻黃(去根節),桔梗(炒),柴胡(去苗),大腹皮(銼各三分),赤茯苓(去黑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甘草(炙,銼一分),杏仁(五十粒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白話文:

  • 防己、白前、五味子、紫菀(各半兩,去除根和泥土)

  • 桑根白皮(切碎)

  • 馬兜鈴、麻黃(去除根部和節點)

  • 桔梗(炒過)

  • 柴胡(去除根部)

  • 大腹皮(切碎,各三分)

  • 赤茯苓(去除黑皮)

  • 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烘烤,各一兩)

  • 甘草(烤過,切碎,一分)

  • 杏仁(五十粒,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和雙仁,炒過)

上一十四味,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生薑湯下,不拘時。

治水氣腿股腫滿,喘促咳嗽,坐臥不得。澤瀉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四味藥材,搗碎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 15 至 20 顆藥丸,用溫薑湯送服,不限時間。

澤瀉,芫花(醋炒),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牽牛子(炒),防己,苦葶藶(紙上炒各一分),滑石(研),大戟(銼,炒各三分),海蛤(研),甘遂(炒),瞿麥穗,檳榔(銼各半兩)

白話文:

澤瀉、芫花(用醋炒過)、郁李仁(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尖端,然後炒過)、牽牛子(炒過)、防己、苦葶藶(在紙上炒過,各取一份)、滑石(研磨成粉末)、大戟(切碎,炒過,各取三分之一)、海蛤(研磨成粉末)、甘遂(炒過)、瞿麥穗、檳榔(切碎,各取半兩)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煎陳橘皮湯下。

治水病喘急上氣。消腫滿。十聖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二種成分,研磨成細末,再加入蜂蜜混合成丸劑,丸劑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前用煎煮過的陳橘皮湯送服。

大戟(炒),桑根白皮(銼,炒),甘遂(炒),甜葶藶(紙上炒),巴豆(去皮、心、膜,炒黑,研各半兩),續隨子(去皮),烏頭(去皮臍,細銼,慢火炒令焦,黑煙出為度),檳榔(銼各一分),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三分),牽牛子(炒二兩取末三分)

白話文:

  • 大戟(炒):將大戟炒熟。

  • 桑根白皮(銼,炒):將桑根的白色樹皮切碎,炒熟。

  • 甘遂(炒):將甘遂炒熟。

  • 甜葶藶(紙上炒):將甜葶藶放在紙上炒熟。

  • 巴豆(去皮、心、膜,炒黑,研各半兩):將巴豆去皮、去心、去膜,炒黑,研磨成粉末,各取半兩。

  • 續隨子(去皮):將續隨子的皮去除。

  • 烏頭(去皮臍,細銼,慢火炒令焦,黑煙出為度):將烏頭的皮去除,切碎,用慢火炒焦,直到出現黑煙為止。

  • 檳榔(銼各一分):將檳榔切碎,各取一份。

  •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三分):將杏仁的皮和尖端去除,留下雙仁,炒熟,研磨成粉末,取三分。

  • 牽牛子(炒二兩取末三分):將牽牛子炒熟,取二兩,研磨成粉末,取三分。

上一十味,為細末,煉蜜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生薑湯化下,更量病勢加減。

治水腫,胸滿氣急。甘遂湯方。

白話文:

以上十種藥材,磨成細粉末,用蜂蜜煉製成雞頭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生薑湯送服,可根據病情增減藥量。

甘遂(炒一兩半),赤茯苓(去黑皮),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研),黃芩(去黑心),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各二兩),澤瀉葉,澤漆(微炙),陳橘皮(湯浸去白,炒乾各一兩半)

白話文:

甘遂(炒至一兩半重),赤茯苓(去除黑皮),郁李仁(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尖,研磨成粉),黃芩(去除黑色中心),杏仁(去除外皮尖和雙仁,炒熟研磨成粉,各二兩),澤瀉葉,澤漆(微微烤焦),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表皮,炒乾,各一兩半重)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三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溫二服。治水氣。消腫定喘。黃耆丸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八種中藥材粗糙地搗碎後過篩。每次取五錢重的藥粉,加入三碗水,煎煮到剩下一碗半的藥湯,去除藥渣,然後分成兩份,溫熱後服下。此方用於治療水氣,消腫止喘。黃耆丸的藥方如下:

黃耆(銼),甘遂(炒),青橘皮(湯浸去白,焙),麥糵,大戟(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陳曲(炒各半兩)

白話文:

  • 黃耆(切碎)

  • 甘遂(炒熟)

  • 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去白色,然後烘烤)

  • 麥麩

  • 大戟(炒熟)

  • 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白色,然後烘烤)

  • 陳曲(炒熟,各半兩)

上七味,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煎木通桑根白皮湯下。

治水氣腫滿,氣急喘嗽,小便赤澀。桑根白皮湯方。

白話文:

將上面的七味藥物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做成丸劑,大小像梧桐子。用煎好的木通、桑根白皮湯送服。

桑根白皮(銼四兩),葶藶(紙上炒),澤漆莖葉,郁李仁(湯浸去皮尖各二兩),杏仁(一百枚去皮尖、雙仁),赤茯苓(去黑皮三兩)

白話文:

  • 桑樹根白色的樹皮(切成碎末四兩)。

  • 葶藶(在宣紙上炒熟)。

  • 澤漆的莖和葉。

  • 杏仁(一百粒,去皮、尖端,一粒杏仁有兩仁)。

  • 赤茯苓(去黑皮,三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棗大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以小便利為度。

治水氣喘滿,小便赤澀,腰腿浮腫,不得眠睡。苦葶藶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六種藥材粗搗後篩選。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半,加入一大塊切好的生薑,煎煮至水量剩下八分,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直到小便通暢為止。

用於治療因水氣引起的呼吸困難、腹部脹滿、小便紅赤不暢、腰腿浮腫以及睡眠不佳。這是苦葶藶丸的配方。

苦葶藶(紙上炒一兩三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三錢),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四錢),防己(一兩),赤茯苓(去黑皮),紫蘇葉,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研各半兩)

白話文:

  • 苦葶藶:一兩三分,在紙上炒至焦香

  • 杏仁:三錢,用熱水浸泡,去皮和尖端,炒熟後研磨成粉

  • 陳橘皮:四錢,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烘烤至乾燥

  • 防己:一兩

  • 赤茯苓:去黑皮

  • 紫蘇葉:適量

  • 郁李仁:半兩,用熱水浸泡,去皮和尖端,炒熟後研磨成粉

上七味,搗羅五味為末,與二味研者和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煎橘皮湯下,日再。

治水腫胸滿氣急。郁李仁湯方。

白話文:

以上七種藥材,將後五種研磨成粉末,與研磨成粉末的前兩種藥材混合均勻,加入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後用橘皮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

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桑根白皮(炙,銼),赤小豆(炒各三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炒二兩),紫蘇(一兩半),茅根(切四兩)

白話文:

郁李仁(用湯浸泡,去掉皮和尖端,然後炒熟),桑根白皮(烤焦,切碎),赤小豆(炒熟,各三兩),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果肉,炒熟,二兩),紫蘇(一兩半),茅根(切成四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治十種水氣,喘急,坐臥不得,小便淋澀。葶藶散方。

白話文:

將這六味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三盞煎煮至剩下一盞,去掉渣滓後溫熱飲用。

此方可用於治療十種水腫病症,包括呼吸急促、無法平躺或坐立不安、小便不暢等症狀。這是葶藶散的配方。

苦葶藶(紙上炒一兩半),牽牛子(炒一兩二錢),豬苓(去黑皮),澤瀉(各一兩),椒目(炒三分)

白話文:

  • 苦葶藶(在紙上炒一兩半)

  • 牽牛子(炒一兩二錢)

  • 豬苓(去掉黑皮)

  • 澤瀉(各一兩)

  • 椒目(炒三分)

上五味,搗羅為細散。每用蔥白三莖切,漿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滓,調藥二錢匕,空心臨臥服,以大小便利為度。

白話文:

將五味藥材搗成粉末,每次用三片切碎的蔥白,一碗米漿水同煎,煎至只剩一半的量,過濾掉藥渣,加入二錢的藥粉,空腹時睡覺前服用,以大小便通暢為準。

治水腫胸中氣滿喘急。茯苓湯方。

赤茯苓(去黑皮),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各四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炒二兩)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再,病隨小便下,飲盡更作。

白話文:

治水腫胸中氣滿喘急:[茯苓湯] 方

方劑組成:

  • 赤茯苓(去除黑皮),四兩
  • 杏仁(去除皮尖及雙仁,炒熟),四兩
  • 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炒熟),二兩

製作方法:

將以上三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五錢匕,用水三盞煎煮,煎至一盞,去除藥渣,溫熱服用。每日服用兩次,病症隨著小便排出,藥湯喝完可以再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