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七十九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十九 (5)

1. 石水

論曰:腫從內起,堅塊四肢遊腫,名為石水,其根在膀胱。蓋腎主水,與膀胱合。膀胱者,州都之宮,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今腎虛則膀胱氣弱,膀胱氣弱,則不能化氣,而隱滯不通,水液停結於臍腹間,故其證胸腹鼓滿,按之如石,脅下脹痛,其脈沉遲,身體發熱,四肢頭面皆腫也。

白話文:

腫塊從內部形成,堅硬的腫塊在四肢遊走,稱為石水,其根源在膀胱。因為腎臟主水,與膀胱相連。膀胱是身體的中央宮殿,津液儲存在這裡,氣化就能排出。現在腎虛則膀胱氣虛,膀胱氣虛,則不能化氣,而阻塞不通,水液停留在臍腹之間,所以症狀是胸腹鼓脹,按壓像石頭一樣硬,脅肋下脹痛,脈象沉遲,身體發熱,四肢頭面都腫起來。

古人說:腫脹是由內部引起的,堅硬的腫塊在四肢遊走,這 называется石水,其根源在膀胱。腎臟主水,與膀胱相合。膀胱是州郡的宮殿,津液儲藏於其中,氣化之後就能排出。現在腎虛,則膀胱氣虛,膀胱氣虛,就不能化氣,而阻塞不通,水液停留在臍腹之間,所以症狀是胸腹脹滿,按壓如石塊,脅下脹痛,脈搏沉緩,身體發熱,四肢頭面皆腫脹。

治膀胱石水,四肢瘦。桑白皮湯方。

白話文:

古人說:腫脹是內部因素導致的,硬塊在四肢游走,這種病叫做石水,它的根本原因在膀胱。腎臟主管水液,與膀胱相互配合。膀胱是人體的“州郡宮殿”,津液儲存在其中,經過氣化後就能排出去。現在腎氣虛弱,導致膀胱氣虛,膀胱氣虛就無法將水液氣化,阻塞不通,水液停留在臍腹之間,因此出現胸腹脹滿,按壓像石塊一樣硬,脅肋下疼痛,脈搏沉緩,身體發熱,四肢頭面都腫脹的症狀。

治療膀胱石水,四肢消瘦的症狀,可以用[桑白皮湯]。

桑根白皮(切三兩),射干,赤茯苓(去黑皮),黃芩(去黑心),白朮(各二兩),澤漆(炙,銼),防己,澤瀉(各一兩)

白話文:

桑樹的根部(乾燥切成三兩),射干,紅色的茯苓(去除黑色皮),黃芩(去除黑色心),白朮(各二兩),澤漆(焙炒,切碎),防己,澤瀉(各一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以水三盞,煮大豆一撮,至一盞半,去豆下藥末三錢匕,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二夜一。

白話文:

把八味藥材粗略搗碎及篩選。每次服藥時,以三碗水煮一撮大豆,至水位剩下一碗半時,去除大豆,加入三錢匙藥末,煎至藥液剩七分,過濾渣滓後溫熱服用,每天服用兩次,其他時間隔夜服用一次。

治石水,四肢細瘦,腹獨腫大,狀如懷娠,心中妨滿,食即氣急。楮皮湯方。

白話文:

治療水腫、四肢瘦小、腹部獨自腫大、狀似懷孕、心中常感滿悶、吃東西後就氣喘的病症,可用楮皮湯。

楮白皮(炙,銼),桑根白皮(銼),防己(銼各一兩半),澤漆莖葉(炙,銼半兩),射干,白朮,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大豆(炒半兩)

白話文:

楮樹皮(烤熱,切碎),桑樹根部的白色樹皮(切碎),防風(切碎,各一兩半),澤漆的莖和葉(烤熱,切碎半兩),射干,白朮,赤茯苓(去除黑皮,各一兩),大豆(炒半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二盞,酒一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夜一。

治石水四肢細瘦,腹獨腫大。海蛤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八味藥材粗略搗碎後篩選。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用水兩盞和酒一盞一起煎煮至剩下一盞,去渣後溫熱服用,每日三次,夜晚一次。

用來治療石水病,症狀為四肢消瘦而腹部獨自腫脹。這是海蛤丸的配方。

海蛤(研三分),葶藶(隔紙炒),桑根白皮(切各一兩),赤茯苓(去黑皮一兩),郁李仁(湯浸去皮,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各半兩),防己(銼三分)

白話文:

  • 海蛤(研成粉末,三分)

  • 葶藶(隔著紙炒熟)

  • 桑根白皮(切成一兩重)

  • 赤茯苓(去除黑皮,一兩)

  • 郁李仁(用湯浸泡去皮,然後炒熟)

  • 陳橘皮(用湯浸泡去白色,然後炒熟,各半兩)

  • 防己(切成小段,三分)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米飲下,早晚各一服。

治石水,四肢細瘦,腹腫,心中妨滿,食即喘急。桑根白皮湯方。

桑根白皮(銼),澤漆(炙,銼各二兩),防己(銼),射干,白朮,楮白皮(炙,銼),大豆(各一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夜一。

治石水。鱉甲丸方。

白話文:

將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小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顆,逐漸增加到三十顆,用米湯送服,早晚各服用一次。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石水症,症狀包括四肢消瘦、腹部腫脹、心胸滿悶、進食後呼吸急促。

另一個治療石水症的方子是用桑根白皮、澤漆、防己、射干、白朮、楮白皮和大豆等七種藥材,粗略研磨後篩去渣滓。每次服用五錢匕,用水兩盞煎煮至一盞,去渣溫服,每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一次。

鱉甲(去裙襴,醋炙),吳茱萸(湯浸去涎,焙乾,炒),訶黎勒皮(銼,炒),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京三稜(炮各二兩),牽牛子(炒一兩)

白話文:

鱉甲(去除裙欄,用醋炙烤),吳茱萸(用湯浸泡去除黏液,烘乾後炒製),訶黎勒皮(切碎後炒製),青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烘烤),京三稜(炮製,各取二兩),牽牛子(炒製,取一兩)

上六味,搗羅為末,醋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橘皮湯下,微利為度。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醋煮好的麵糊和藥粉丸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生薑、橘皮煎湯送服藥丸,以達到輕微瀉下的程度。

治石水,四肢瘦,腹腫。杏仁丸方。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苦瓠(取膜,微炒各一兩)

上二味,搗羅為末,煮麵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米飲下,日三服,水出為度。

治石水。葶藶丸方。

葶藶(隔紙炒),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各二兩)

上二味,搗羅為末,麵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米飲下,日三夜一,小便利為度。

白話文:

治療石水症,伴隨四肢消瘦、腹部腫脹,可以使用杏仁丸。將杏仁用湯浸泡去皮尖和雙仁,炒熟;苦瓠取其膜,微炒。將這兩種藥材搗碎過篩,加入煮熟的麵糊和成小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每天三次,直到水腫消退。

治療石水症,也可以使用葶藶丸。將葶藶隔紙炒熟,桃仁用湯浸泡去皮尖和雙仁,炒熟。將這兩種藥材搗碎過篩,加入煮熟的麵糊和成小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每天三次,夜間一次,直到小便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