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七十九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十九 (4)

1. 風水

論曰:《內經》言,腎者,牝臟也。腎主水,故人勇而勞甚,則腎汗出。腎汗既出,復感於風,內不得入於臟腑,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行於皮里,傳為胕腫,本之於腎,名曰風水。其脈自浮,其外證骨節疼痛而惡風,且身腫如裹水之狀,頸脈動、時咳者是也。《金匱》方云,脈浮而洪,浮則為風,洪則為氣,風氣相搏,身體洪腫,汗出乃愈。

白話文:

論曰:《內經》說,腎是陰性的臟器。腎主水,所以人勇猛而且勞累過度,就會出腎汗。腎汗出來了,又被風邪侵襲,內在不能進入臟腑,外在不能超過皮膚,停留在玄府,運行在皮膚裡面,傳變為胕腫,源於腎臟,稱為風水。這種疾病的脈象是浮脈,外在的證狀是骨節疼痛而怕風,並且身體腫脹像被水包住一樣,頸動脈脈搏跳動、時常咳嗽。

《金匱》方中說,脈浮而洪,浮就表示是風,洪就表示是氣,風氣互相搏擊,身體就會腫脹,出汗了才能痊癒。

惡風者,為風水;不惡風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為黃汗。二者之證,不可不察。

治風水遍身腫,骨節疼痛,惡風腳弱,汗出不仁。麻黃石膏湯方。

白話文:

如果患者怕風,那麼是風水症;如果不怕風,小便通暢,上焦有寒,口中多涎,這是黃汗症。這兩種症狀,一定要仔細辨別。

治療全身浮腫、關節疼痛、怕風、腳無力、出汗而皮膚麻木的情況,可以使用麻黃石膏湯。

麻黃(去根節六兩),石膏(八兩),甘草(炙二兩),白朮(三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一枚)

白話文:

  1. 麻黃(切除根部和節,取六兩):具有宣肺、平喘、發汗的功效,可治療感冒、咳嗽、氣喘等症狀。

  2. 石膏(八兩):具有清熱、涼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可治療發燒、口渴、煩躁等症狀。

  3. 甘草(炒過的,取二兩):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藥性的功效,可增強藥效,緩和藥性的副作用。

  4. 白朮(取三兩):具有健脾益氣、滲濕止瀉的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瀉等症狀。

  5. 附子(炮裂,去除外皮和肚臍,取一顆):具有補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可治療陽虛、畏寒、腰膝酸軟等症狀。

上五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二盞,入生薑一棗大拍碎,大棗二枚劈破,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服訖復令汗出愈。

治風水,頭重面腫。蒼朮飲方。

白話文:

上五味,它的藥渣就像芝麻一樣。每服五錢,加兩碗水,再加入一棗大小拍碎的生薑,和兩顆破開的大棗,一起煎到只剩下一碗,濾掉渣滓,溫熱後服用,每天三次,服完後再讓汗水流出,即可痊癒。

蒼朮(米泔浸、切、曝乾),杏仁(去皮尖、雙仁,炒),赤茯苓(去黑皮),桑根白皮(各一兩半),商陸根(二兩半),連皮大腹(四枚),嫩楮枝(切三合)

白話文:

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切片、曬乾),杏仁(去掉皮和尖端,變成兩片,炒熟),赤茯苓(去掉黑皮),桑樹根白色的皮(各一兩半),商陸根(二兩半),連皮的大腹(四枚),嫩楮樹枝(切成三合)

上七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日三。

治風水,身體面目盡浮腫,腰背連引髀股滿,不能食。麻黃方。

麻黃(去根節三兩),桂(去粗皮二兩),甘草(炙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二枚)

上四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棗大拍碎,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

治風水舉身腫滿,短氣欲絕。大豆湯方。

白話文:

上七味藥材,研磨成像麻豆大小的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匕,用一盞半水煎煮至一盞,去渣,飯前溫服,每日三次。

這方藥用於治療風水病,症狀包括全身以及面部浮腫,腰背連接到大腿股部都充滿了水腫,無法進食。

方劑組成:麻黃(去根節三兩)、桂枝(去粗皮二兩)、甘草(炙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二枚)。

將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像麻豆大小的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匕,用一盞半水,加入一塊生薑(拍碎)一起煎煮至一盞,去渣溫服,每日三次。

這方藥用於治療風水病導致全身腫脹,呼吸短促,快要斷氣的症狀。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三兩),黃耆(銼一兩),防風(去叉),白朮(銼各一兩半),防己,麻黃(去根節),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二兩)

白話文:

  •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三兩。

  • 黃耆:銼一兩。

  • 防風:去叉。

  • 白朮:銼各一兩半。

  • 防己:二兩。

  • 麻黃:去根節,二兩。

  • 赤茯苓:去黑皮,二兩。

  • 甘草:炙各二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先用水三盞,煮大豆一合取熟,去豆,入酒一合,與藥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當下小便愈。

治風水面腫骨痛,惡風咳喘。防己飲方。

白話文:

把上述八種中藥切碎並篩濾。每次服用五錢匙,先用水三杯煮熟一碗大豆,去掉大豆,加一碗酒,與藥一起煎煮至剩一杯,去渣溫服,每天服用三次。當下小便就會好轉。

防己,赤茯苓(去黑皮),桑根白皮,羌活(去蘆頭各一兩),蒼朮(米泔浸一宿,切,焙)郁李仁(去皮各一兩半)

上六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取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日三。

白話文:

  1. 防己: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濕、解表散寒、利尿消腫的作用。

  2. 赤茯苓(去黑皮):一種中藥材,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補心安神的作用,需去除黑皮。

  3. 桑根白皮:桑樹的根部表皮,具有清熱涼血、明目退翳的作用。

  4. 羌活(去蘆頭各一兩):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濕、通經活絡、止痛的作用,需去除蘆頭。

  5. 蒼朮(米泔浸一宿,切,焙):蒼朮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燥濕健脾、消積化滯、止瀉痢的作用,需要先用米泔水浸泡一夜,切片後烘烤。

  6. 郁李仁(去皮各一兩半):郁李仁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潤腸通便、清熱燥濕、止咳平喘的作用,需要去除外皮。

治風水脈浮,浮為在表,其人或頭面汗出,表無他病,但腰以下腫。防己湯方。

防己,白朮(銼各二兩),甘草(炙一兩),黃耆(銼二兩半)

白話文:

治療風水病,脈象浮浮的,浮脈在體表的病症,病人可能會有頭面出汗、體表沒有其他症狀,但是腰部以下出現腫脹。使用防己湯方治療。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棗大拍碎,棗二枚劈,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喘,加麻黃二兩去根節;身重,胃中不和,加桂二兩去粗皮;心下久寒,加細辛二兩去苗葉。服訖厚衣復取汗則愈。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材,粗略搗碎並篩勻。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半,生薑一棗那麼大拍碎,棗二枚劈開,一起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溫熱服用。如果喘息,再加入麻黃二兩,去除根和節;如果身體沉重、胃中不和,再加入桂枝二兩,去除粗糙的外皮;如果心下久寒,再加入細辛二兩,去除苗葉。服完藥後,穿上厚衣服,再蓋上被子出汗即可痊癒。

治風水惡風,舉身悉腫,脈浮不渴,自汗而無大熱。越婢湯方。

麻黃(去根節三兩),甘草(炙一兩),石膏(碎二兩),白朮(四兩)

白話文:

治療因風水導致的全身浮腫,脈象浮而不口渴,自發出汗且沒有明顯的高熱。使用越婢湯。

麻黃(去掉根和節,三兩),甘草(炙烤過的一兩),石膏(打碎的二兩),白術(四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棗大拍碎,棗二枚(劈),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再。如惡風,加附子一枚;咳嗽肺脹,加半夏一兩。

治風水遍身腫。橘皮湯方。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材,粗搗後篩成細末。每次取三錢藥末,用一杯半的水煎煮,加入一顆大棗大小的生薑拍碎,兩顆切碎的紅棗,同煎至剩一杯藥汁,去掉藥渣,溫熱後服用,每天服用兩次。如果惡寒怕風,可加入一顆附子;如果咳嗽肺脹,可加入一兩半夏。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楮白皮(炙,銼)一兩半,桑根白皮(銼)二兩半,紫蘇子(炒)二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棗大(拍破),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

白話文:

陳橘皮(用湯浸泡後去掉白色的瓤,再烘乾)一兩,楮樹白色的樹皮(烘烤後,切碎)一兩半,桑樹根部的白色樹皮(切碎)二兩半,紫蘇籽(炒熟)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