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七十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十九 (3)

1. 湧水

論曰:《內經》言,肺移寒於腎,為湧水。湧水者,按腹不堅,水氣客於大腸,疾行則鳴,濯濯如囊裹漿,水之病也。夫腎為肺之子而主水,大腸為肺之府而為傳道之官,肺受寒邪,宜傳於腎。腎受寒邪,則其水閉鬱而不流,水無所歸,故客於大腸而不下。夫水性流下,今乃客於大腸,不得宣通,而其證湧溢,如囊裹漿也。

白話文:

論語中說:《內經》中言,肺臟將寒氣傳遞給腎臟,就會形成水腫。水腫的症狀是,按壓肚子時不堅實,水氣積聚在大腸中,走路快就會發出響聲,就像是用袋子裝滿了漿水一樣,這是水病的表現。腎是肺的兒子,主水;大腸是肺的府,是傳遞氣血的官。肺受到寒邪侵襲,應當傳遞給腎。腎受到寒邪侵襲,就會導致腎水閉鬱不流,水無處可去,因此積聚在大腸中而不能下行。水性向下流動,但現在積聚在大腸中,不得通暢,所以出現湧溢的症狀,就像是用袋子裝滿了漿水一樣。

治湧水,腹中動搖作水聲,兼痰飲腹脅脹滿。旋覆花丸方。

旋覆花,桂(去粗皮),枳實(去瓤,麩炒),人參(各一兩一分),乾薑(炮),芍藥,白朮(各一兩半),赤茯苓(去黑皮),狼毒烏頭(炮裂,去皮臍),礜石(各二兩),細辛(去苗葉),大黃(銼,炒),黃芩(去黑心),葶藶(隔紙炒),厚朴(去粗皮,薑汁炙),吳茱萸(湯浸洗,炒),芫花(醋浸半日,炒焦),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甘遂(炒三分)

白話文:

旋覆花、桂花(去除粗糙的外皮)、枳實(去除瓤,用麩皮炒製)、人參(各一兩一分)、乾薑(炮製)、芍藥、白朮(各一兩半)、赤茯苓(去除黑皮)、狼毒、烏頭(炮製、裂開,去除皮臍)、礜石(各二兩)、細辛(去除根莖上的葉子)、大黃(切碎,炒製)、黃芩(去除黑色的中心)、葶藶(隔著紙炒製)、厚朴(去除粗糙的外皮,用薑汁炙烤)、吳茱萸(用藥湯浸泡清洗,炒製)、芫花(用醋浸泡半天,炒製至焦黃)、陳橘皮(用藥湯浸泡去除白色的部分,焙製)各一兩)、 甘遂(炒製三分)。

上二十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酒下,日二,不知,稍加丸數,以知為度。

白話文:

這二十種藥材,搗碎成粉末,並加入適量蜂蜜製成丸劑,丸子大小約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丸,以酒送服,每天服用兩次。如果服用後沒有明顯反應,可以酌情增加丸劑數量,以達到最佳效果。

治湧水腹滿。大黃附子丸方。

大黃(銼,炒),旋覆花,附子(炮裂,去皮臍),赤茯苓(去黑皮),椒目,桂(去粗皮),芫花(醋浸,炒焦),狼毒,乾薑(炮),芍藥,枳實(去瓤,麩炒),細辛(去苗葉各二兩)

白話文:

大黃(切碎,炒熟),旋覆花,附子(用火燒裂,去皮和肚臍),赤茯苓(去掉黑色的外皮),椒目,桂皮(去掉粗糙的外皮),芫花(用醋浸泡,炒焦),狼毒,乾薑(用火烤熟),芍藥,枳實(去核,用麩子炒熟),細辛(去掉莖葉,各取二兩)。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熟水下,漸增之,早晚食前、臨臥各一服。

治湧水腹滿不堅,疾行則濯濯有聲。葶藶丸方。

葶藶(隔紙炒),澤瀉(各一兩),豬苓(去黑皮),椒目,桑根白皮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牽牛子(炒各半兩)

白話文:

葶藶(放在紙中炒),澤瀉(各一兩),豬苓(去掉黑皮),椒目,桑根白皮,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牽牛子(炒各半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蔥白湯下,不知,加至三十丸。

白話文:

將這七種藥材磨成粉末,再加入蜂蜜製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蔥白水送服。症狀未見好轉,可增加服用量至三十丸。

治湧水腹滿,腸間有水聲。椒目丸方。

椒目,防己,大黃(銼,炒各一兩),葶藶(隔紙炒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三丸,食前溫水下,日三。渴者,加芒硝半兩。

白話文:

將以上四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狀,以蜂蜜煉製成丸,丸子的體積要像梧桐子一般大小。每次服用一顆至三顆,在進餐前以溫水吞服,每天服用三次。若感到口渴,可以加入半兩的芒硝。

治湧水。豬苓丸方。

豬苓(去黑皮三分),牽牛子(炒一兩),葶藶(隔紙炒半兩),桑根白皮(銼各一兩),赤小豆(炒半合),郁李仁(湯浸去皮,炒),防己(各一兩),大腹子(和皮銼三個),生薑(切,焙一兩)

白話文:

豬苓(去掉黑色外皮,三錢),牽牛子(炒一兩),葶藶(隔著紙炒半兩),桑根白皮(切碎,各一兩),赤小豆(炒半合),郁李仁(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炒),防己(各一兩),大腹子(連皮切碎,三個),生薑(切片,焙乾,一兩)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五丸,米飲下,未效,加至二十丸,日二。

治湧水及支滿癖飲。干棗湯方。

大棗(去核十枚),大戟(炒),甘遂(炒),大黃(銼,炒),黃芩(去黑心各一兩),芫花(醋浸,炒焦),蕘花(各半兩)

白話文:

  • 大棗(去除棗核,10 枚)

  • 大戟(炒)

  • 甘遂(炒)

  • 大黃(切成小塊,炒)

  • 黃芩(去除裡面黑色的部分,1 兩)

  • 芫花(浸泡在醋中,然後炒焦)

  • 蕘花(各半兩)

上七味,㕮咀如麻豆。每服半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早晚食前溫服,以利為度。

治湧水。檳榔丸方。

檳榔(煨),牽牛子(炒),赤小豆(炒),郁李仁(湯浸去皮,炒),桑根白皮(銼),肉豆蔻(去殼),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各一兩)

白話文:

  1. 檳榔(火灸)

  2. 牽牛子(炒熟)

  3. 赤小豆(炒熟)

  4. 郁李仁(用熱水浸泡去皮,炒熟)

  5. 桑根白皮(切碎)

  6. 肉豆蔻(去殼)

  7. 杏仁(去皮、尖端和雙仁,與麩皮一起炒,各一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以溫水下,日再。

治湧水。海蛤湯方。

海蛤,紫菀(去苗土),遠志(去心各一兩),大戟,木香,防己(各半兩)

白話文:

海蛤,紫菀(去掉根莖的泥土),遠志(去掉心核,各一兩),大戟,木香,防己(各半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熱服。若取下惡水,即以白粥補之。禁鹽一百二十日,兼不得服芫花甘遂藥。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粗略搗碎後篩勻。每次服用二錢匙(古錢單位,約3公克),加水一盞半(約200毫升),煎煮至八分滿,趁熱服用。如果排泄出有臭味的尿液,則用白粥補之。禁鹽一百二十天,同時不得服用芫花甘遂等藥物。

治湧水,諸般水腫。商陸丸方。

商陸(切,焙一斤),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二兩),木香(一兩),赤小豆麵(四兩)

白話文:

商陸(切碎,烘烤一斤),陳年的橘子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烘烤二兩),木香(一兩),赤小豆(四兩,磨成麵粉)

上四味,搗羅為末,以新汲水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橘皮湯下。

白話文:

將以上的四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剛取的新鮮水和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粒,用橘皮湯送服。

治湧水,心下如有數升油囊,澩澩作聲,日不欲食,但欲飲水,久病則成瘕。蓖麻單方。

蓖麻子(去皮二十枚)

上一味熟研,以水解得三合。清旦頓服盡,日中當吐下青黃如葵汁。病不盡,即三日更增十枚,服如上法,以病盡為度。五日內只吃白糜粥。

白話文:

將上味藥材研磨至極細,以水調和成三合的劑量。清晨一次性喝完,到中午就會吐出青黃色的物質,類似葵花汁。如果症狀並沒有完全消除,就每三天增加十粒藥丸,服用方法同上,直到症狀完全消失。在服藥的五天內,只能吃白粥。

治湧水小便澀,臥即喘息。豬苓飲方。

豬苓(去黑皮),桑根白皮(銼,炒),防己,百合,郁李仁(研各一兩半),瞿麥(一兩),木通(銼二兩)

白話文:

  • 豬苓(去掉黑色外皮)

  • 桑根白皮(切碎,炒過)

  • 防己

  • 百合

  • 郁李仁(研磨,各一兩半)

  • 瞿麥(一兩)

  • 木通(切碎,二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治湧水腸鳴腹大,通草飲方。

木通(銼三兩),桑根白皮(銼,炒),石葦(去毛),赤茯苓(去黑皮),防己,澤瀉(各一兩半),大腹(炮四枚)

白話文:

木通(銼碎三兩),桑樹根的外皮(銼碎、炒),石葦(去除毛),赤茯苓(去除黑皮),防己,澤瀉(各一兩半),大腹皮(炮製四枚)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治湧水腹滿,小便難。葶藶丸方。

葶藶子(炒一兩半),硝石(二兩),杏仁(湯去皮尖、雙仁,炒,研二兩半)

上三味,搗羅為細末,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木通湯下十丸,日二服。

白話文:

把上面三種藥材搗爛成細末,然後和棗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在飯前服用木通湯,每次服用十粒,每天服用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