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七十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十九 (2)

1. 十水

論曰:十水之病,腫從腳起,上氣而咳,名為白水,其根在肺;腫從面目起,名為青水,其根在肝;腫從腹起,名為黃水,其根在脾;腫從腳趺起,名為黑水,其根在腎;腫從心起,名為赤水,其根在心;腫從腹起,名為氣水,乍實乍虛,乍去乍來,其根在大腸;腫從頭面起至足,名為垂水,其根在膽;腫從內起,堅塊四肢小腫,名為石水,其根在膀胱;腫從四肢起,腹大,名為風水,其根在胃;腫從腹內起,名為里水,其根在小腸。凡此十水,生於臟腑,各從其根,究其所本,則肺與腎而已。

白話文:

論述說:十種水腫的病症,腫脹從腳部開始、向上蔓延到氣管而引起咳嗽,叫做「白水」,其根本原因在於肺;腫脹從臉部開始,叫做「青水」,其根本原因在於肝;腫脹從腹部開始,叫做「黃水」,其根本原因在於脾;腫脹從腳背開始,叫做「黑水」,其根本原因在於腎;腫脹從心臟開始,叫做「赤水」,其根本原因在於心;腫脹從腹部開始,時而堅實時而虛軟、時而消失時而出現,叫做「氣水」,其根本原因在大腸;腫脹從頭面開始一直到腳,叫做「垂水」,其根本原因在於膽;腫脹從體內開始,四肢有堅硬的塊狀小腫塊,叫做「石水」,其根本原因在於膀胱;腫脹從四肢開始,腹部變大,叫做「風水」,其根本原因在於胃;腫脹從腹腔內開始,叫做「裏水」,其根本原因在於小腸。以上這十種水腫,都起源於臟腑,各自從根本原因產生,追究其根源,最終只有肺和腎而已。

故《內經》曰: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又曰:津液充郭,其魄獨居,精孤於內,氣耗於外,形不可與衣相保。蓋腎氣虛弱,水氣脹滿,上攻於肺,肺氣孤危,腎為水害,子不救母,故陰精損於內,陽氣減於外。三焦閉溢,水道不通,水滿皮膚,身體痞腫。治之之法,備見於《內經》。

白話文:

《內經》中常說:腎是根本之處,而肺是末梢之處,都是水液積聚造成的。又說:津液布滿全身,但元神卻孤獨地呆在體內,體內的精氣漸漸耗盡,體外的元氣也不斷消耗,肉體已保不住衣物。這是因為腎氣虛弱,水氣脹滿,往上侵犯肺,肺氣孤危,腎被水邪所傷,腎(子)不能救助肺(母),所以體內的陰精受損,體外的陽氣也減少。三焦閉塞、溢滿,水液布滿皮膚,身體浮腫。治療的方法,詳見《內經》。

故曰平治權衡,去菀陳莝,微動四極,溫衣繆刺其處,以復其形。開鬼門,潔淨府,精以時服,五陽已布,疏滌五臟,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氣乃平也。

白話文:

所以說調理養生應注意平衡、節度,去除病根,微動四肢,溫暖衣物,用艾灸刺激相關穴位,以恢復正常狀態。打開人體排泄管道,清理腸胃,按時服用滋補藥物,五臟的陽氣已經佈滿全身,疏通五臟,於是精氣自然產生,形體自然充盈,骨肉相互支持,巨陽之氣也平穩。

治水腫。十水丸方。

椒目(微炒,治白水),大戟(炒,治青水),甘遂(麩炒,治黃水),玄參(治黑水),葶藶(炒,治赤水),芫花(醋炒,治氣水),赤小豆(治垂水),桑根白皮(炙,銼,治石水),澤瀉(治風水),巴豆(去心、皮、膜,研,出油,治里水)

白話文:

  • 椒目(微炒,治白水):

  • 將椒目微炒至微黃色,用於治療白濁尿。

  • 大戟(炒,治青水):

  • 將大戟炒至焦黃色,用於治療青色尿。

  • 甘遂(麩炒,治黃水):

  • 將甘遂與麩炒至焦黃色,用於治療黃色尿。

  • 玄參(治黑水):

  • 使用玄參來治療黑色尿。

  • 葶藶(炒,治赤水):

  • 將葶藶炒至焦黃色,用於治療紅色尿。

  • 芫花(醋炒,治氣水):

  • 將芫花用醋炒至焦黃色,用於治療氣滯尿。

  • 赤小豆(治垂水):

  • 使用赤小豆來治療遺尿。

  • 桑根白皮(炙,銼,治石水):

  • 將桑根白皮炙烤後,研磨成粉,用於治療石淋尿。

  • 澤瀉(治風水):

  • 使用澤瀉來治療風濕尿。

  • 巴豆(去心、皮、膜,研,出油,治裏水):

  • 將巴豆去心、皮、膜後,研磨成粉,提煉出巴豆油,用於治療淋病尿。

上一十味等分,隨病所在,增其所主藥一分,巴豆四分,去心皮,壓去油,搗研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米飲下,以水下為度。未下日三服;既下,當節飲食。但得食乾物耳。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均分成十份,根據病情需要,將主要藥物增加一分,巴豆四份,去掉殼和皮,壓出油,搗碎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粒,用米湯送服,以水送服為佳。未服藥之前,每天三次;服藥後,飲食應有節制。只能吃乾糧。

又。十水丸方。

大戟(炒,治清水),葶藶(炒,治赤水),甘遂(炒,治黃水),藁本(去苗土,治白水),連翹(去梗,治黑水),芫花(炒令焦,治垂水),澤漆(葉,治風水),桑根白皮(炙,銼,治石水),巴豆(去皮、心,研,出油,治里水),赤小豆(治氣水)

白話文:

大戟(炒後,治療清水樣的遺精)。

葶藶(炒後,治療赤水樣的遺精)。

甘遂(炒後,治療黃水樣的遺精)。

藁本(去掉苗土後,治療白水樣的遺精)。

連翹(去掉莖梗後,治療黑水樣的遺精)。

芫花(炒焦後,治療垂水樣的遺精)。

澤漆(葉子,治療風水樣的遺精)。

桑根白皮(烘烤後,切碎,治療石水樣的遺精)。

巴豆(去掉皮和心,研磨,提煉出油,治療裏水樣的遺精)。

赤小豆(治療氣水樣的遺精)。

上一十味等分,隨證所主倍之,搗羅為細末,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米飲下,日三,人弱者以意節之。

白話文:

把以上十味藥材等份分配,根據症狀的主要因素加倍使用,搗碎成細末,用蜂蜜煉成如綠豆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米湯送服,每天三次。體質虛弱的人可以酌情減少服用量。

治十種水病,百方不愈,面目四肢俱腫,氣息喘急,寢臥不得,小便漸澀,腹脹氣悶,水不入口,垂命欲死者。舊名葶藶散,賜名神助散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十種水病,用盡了上百種方法,但患者臉部、四肢都浮腫,呼吸喘促、平躺或側面臥睡都無法入眠,小便越來越少,肚子脹氣悶悶的,喝不下水,病危欲死的患者,舊的醫方稱作葶藶散,賜名為神助散。

椒目(微炒三兩),豬苓(去黑皮),澤瀉(各四兩),牽牛(炒令香五兩),苦葶藶(紙上炒六兩)

白話文:

  • 椒目 (微炒三兩):微炒過的椒目,三兩。

  • 豬苓 (去黑皮):去除黑皮的豬苓,四兩。

  • 澤瀉:澤瀉,四兩。

  • 牽牛 (炒令香五兩):炒至有香味的牽牛,五兩。

  • 苦葶藶 (紙上炒六兩):在紙上炒過的苦葶藶,六兩。

上五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以蔥白三莖,漿水一盞,煎取半盞,入清酒半盞攪勻。稍熱調下,空心服。良久即熟煮漿水蔥白粥二盞,更入清酒一盞攪勻,面東熱吃令盡。至午後,小便或大便通利,喘定腫減。隔日再服,百日消盡。

白話文:

將五味藥搗碎成粉,每次服用三錢匕,加入三根蔥白、一杯漿水,煎煮至半杯,加入半杯清酒攪勻。稍微加熱後,空腹服用。過一會兒,煮好兩杯漿水蔥白粥,再加入一杯清酒攪勻,面向東方,熱著吃完。直到下午,小便或大便通暢,喘息平息,腫脹減少。隔天再服用,服用一百天可痊癒。

治十種水氣。檳榔丸方。

檳榔(炮,銼三個),大戟(銼,炒半兩),牽牛子(炒),滑石(碎),海蛤,瞿麥穗,旋覆花,甘遂(炒各一分)

白話文:

  1. 檳榔(炮製,研磨成粉,共三錢)

  2. 大戟(研磨成粉,炒製,共半兩)

  3. 牽牛子(炒製)

  4. 滑石(研磨成粉)

  5. 海蛤

  6. 瞿麥穗

  7. 旋覆花

  8. 甘遂(炒製,各一分)

上八味,搗羅為末,用軟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至十丸,煎商陸湯下。若作散,每服一錢匕,亦煎商陸湯調下,如躁,米飲調下。如取利後,繼服葶藶丸

白話文:

把以上這八味藥搗成粉末,用軟飯和成綠豆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七到十顆丸劑,用商陸湯送服。如果做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匕,也用商陸湯調服,如果感到煩躁,可以用米湯調服。如果服藥後大便通利,可以服用葶藶丸。

葶藶丸方。

葶藶(炒),杏仁(不去皮各一分)

上二味,搗研為細末,麵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五丸,煎杏仁湯下。

治十種水病。三消丸方。

朴硝(色青白者,煉熟二兩),芒硝(色青白者),硝石(色青白燒之有金色者各一兩同上二味研令極細),犀角(鎊),椒目(微炒各一兩搗羅為末,合三硝,重研令勻),葶藶(紙上炒),莨菪子(炒各一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二兩以上三味別搗末,更與諸藥合搗千杵)

白話文:

朴硝(青白色的,煉熟後取二兩),芒硝(青白色的),硝石(青白色,燒成後呈金色的,各取一兩,與前面兩味一起研成極細的粉末),犀角(銼成粉末),胡椒(微炒後,各取一兩,搗碎成末,與三硝混合,再次研磨均勻),葶藶(在紙上炒),莨菪子(炒熟,各取一兩),杏仁(去皮、去尖、去雙仁,炒熟後取二兩,以上三味分開搗成末,再與其他藥物一起搗一千次)

上八味,用大棗十一枚,煮熟,去皮核,炒令水盡和為劑,或硬即添少許熟蜜,杵千下為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煎生薑湯下,加至二十丸,以利為度。不宜食飽,沖冒霜寒,並單衣受風冷,雖夏中亦宜就溫。禁食鹹味難消之物,不宜悲喜憂勞。兼不得近生產房室等事。惟得吃粳米、粟米、蔥、薤、生薑橘皮。禁鹽一年,永不發動。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再加入十一顆大棗,煮熟後,去皮核,炒乾水份,混和均勻。如果藥丸太硬,可以加入少許熟蜜,然後將藥材研磨一千下,製成小豆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五丸,空腹時以生薑湯送服,逐漸增加至二十丸,以通利為度。服藥期間,應避免飲食過飽、沖冒風寒,也不要穿單衣受風,即使在夏天也要注意保暖。禁忌食用難消化的鹹味食物,並避免悲、喜、憂、勞等情緒,也不得接近產房或房事。飲食方面,可以食用粳米、粟米、蔥、薤、生薑、橘皮等,但必須禁鹽一年,才能徹底根治。

治十種水病。大海藻湯方。

海藻(洗去咸,焙),芫花(炒焦),豬苓(去黑皮),連翹,澤漆(炒),郁李仁(去皮尖、雙仁,研),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桑根白皮(銼,炒),白蒺藜(炒各一兩),藁本(去苗土),昆布(洗去咸,焙),大戟(炒),防己,葶藶(炒),朴硝,甘遂(炒),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各半兩),檳榔(煨,銼七枚)

白話文:

海藻(清洗乾淨,烘培乾燥。),芫花(炒焦。),豬苓(去除黑皮。),連翹,澤漆(炒。),郁李仁(去除皮尖,雙仁, 研磨。),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 部分,烘培乾燥。),桑根白皮(切碎,炒。),白蒺藜(炒各一兩。),藁本(去除表面的泥土。),昆布(清洗乾淨,烘培乾燥。),大戟(炒。),防己,葶藶(炒。),朴硝,甘遂(炒。),杏仁(去除皮尖,雙仁,炒各半兩。),檳榔(烤熟,切碎,七枚。)

上一十八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棗大拍碎,同煎至八分,去滓,空服溫服,日三,以利為度。

白話文:

將前述十八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四錢匙,加水一盞半,生薑一大棗那麼大拍碎,一起煎煮至剩八分,去渣,空腹時溫服,每天三次,以排便通暢為度。

治十種水氣,遍身洪腫,氣喘小便赤澀。檳榔湯方。

檳榔(煨,銼三枚),牽牛子(炒),葶藶(隔紙炒),桑根白皮(炙,銼各一兩),赤小豆(炒半合),郁李仁(去皮尖,炒一兩),防己,豬苓(去黑皮各三分)

白話文:

檳榔(焙烤,研末三枚),牽牛子(炒),葶藶(隔紙炒),桑根白皮(烤,研末各一兩),赤小豆(炒半合),郁李仁(去皮尖,炒一兩),防己,豬苓(去黑皮各三分)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二盞,生薑一棗大拍碎,同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日三,以利為度。

治十種水氣。防己檳榔丸方。

防己,檳榔(煨,銼),郁李仁(去皮尖,炒,研各三分),葶藶(紙上炒半兩)

上四味,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空心用後方葶藶湯下。

白話文:

把上四種藥材搗碎成細末,用蜂蜜和成丸藥,如綠豆大小。每次服用 10 至 20 丸,空腹時服用,之後再服用後方葶藶湯。

葶藶湯方。

葶藶子(炒),桑根白皮(炙,銼),百合(各一兩)

白話文:

  • 葶藶子:炒過

  • 桑根白皮:炙烤過,然後切碎

  • 百合:各一兩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下前丸藥,日三,以小便利為度。若鼓氣微結,加甘遂一兩。

白話文:

將以上三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杯,煎至六分,加入前次丸狀藥物,每天服用三次,以小便作為衡量標準。如果脹氣微結,可以加一兩的甘遂。

治十水。大黃丸方。

大黃(銼,炒),硝石,大戟(去皮,炒),甘遂(炒),芫花(醋炒焦),椒目(炒出汗),葶藶(炒各一分)

白話文:

大黃(切碎後炒熟),硝石,大戟(去皮後炒熟),甘遂(炒熟),芫花(用醋炒焦),椒目(炒出汗),葶藶(炒熟,各取一分)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空心桑根白皮湯下,日再,漸增,以知為度。

白話文:

將上七種藥物,搗碎成粉末,用蜂蜜和成小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空腹時用桑樹根的白皮煎的湯服用,每天服用兩次,逐漸增加,以自己的身體狀況為限。

治十種水氣。木香湯方。

木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白朮,桑根白皮(炙,銼),桂(去粗皮各半兩),木通(銼,炒三分)

白話文:

木香、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烘烤)、白朮、桑樹根的白色樹皮(炙烤,切碎)、桂皮(去除粗糙的皮,各半兩)、木通(切碎,炒三分)

上六味,粗搗篩,別用牽牛子二兩,於鐵銚內,以紙襯手攪,乘熱搗羅為末,每服以前藥末三錢匕,同牽牛末一錢半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五更溫服。平明時吃熱生薑茶粥,次用蕪荑、桑根白皮各一分,煮白羯羊肉半斤爛熟與吃。

白話文:

上六味藥,粗略搗碎過篩,另外準備二兩牽牛子,在鐵鍋內墊上紙用手攪拌,趁熱搗成細末,每次服用時,取前面六味藥的藥末三錢一湯匙,與牽牛末一錢半湯匙,加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除渣滓,在凌晨五更時溫熱服用。天亮時吃熱的生薑茶粥,然後再用蕪荑、桑根白皮各一分,煮半斤白羯羊肉至爛熟食用。

治十種水氣。神妙湯方。

蘹香子(炒),烏藥,青橘皮(湯浸去白,焙),高良薑(各一兩)

白話文:

  • 蘹香子(炒):蘹香子是一種中藥,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消積的功效。炒製後可以增強其藥效。

  • 烏藥:烏藥是一種中藥,具有溫中止瀉、理氣止痛的功效。

  •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青橘皮是一種中藥,具有理氣化痰、健脾消食的功效。湯浸去白是指將青橘皮放入沸水中浸泡,去除白色的內皮,然後焙乾。

  • 高良薑(各一兩):高良薑是一種中藥,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消積的功效。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用童子小便半盞,酒一盞,同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不拘時。

治十水。定喘急。防己丸方。

防己,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大戟(炒),苦葶藶(紙上炒各半兩)

上四味,搗羅為細末,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熟水下,不拘時。

治十種水氣腹脹。比聖餅子方。

大戟,甘遂(各一兩)

上二味,生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匕,以大麥面一兩,新水和作餅子燒熟。每五更徐徐爛嚼茶下,移時小便多是效,未退再服。

白話文:

上述兩種藥材,生搗羅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匕,用一兩大麥麵粉,新水和好做成餅子,燒熟。每到半夜五更時,慢慢細嚼服用此藥,藥效就會很快顯現,小便增多。如果症狀沒有消退,再服用一次。

治十種水氣。四石丸方。

滑石,井泉石(研),白石英(研),寒水石(研),硇砂(研細,水和作餅子,用濕面四兩裹藥餅燒紫色去面各二錢),白丁香(半兩),續隨子仁(二錢)

白話文:

滑石、井泉石(研磨)、白石英(研磨)、寒水石(研磨)、硇砂(研磨細,加水做成藥餅,用四兩濕麵粉包覆藥餅燒成紫色,去掉麵粉,各取二錢)、白丁香(半兩)、續隨子仁(二錢)

上七味,搗研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生薑湯下,第一日三服,第二日四服,第三日五服,以利為度,利已用次藥補之。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和成丸,丸子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五丸,用生薑湯送服。第一天服用三次,第二天服用四次,第三天服用五次,以大便通暢為準。大便通暢後,使用下一種藥方來進行調理。

治下水氣補藥。木香丸方。

木香,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錢),蓬莪朮(二錢)

上三味,同為末,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白湯下。

治十種水氣。靈寶丸方。

滑石(好白者二兩),膩粉(一兩)

上二味,先搗研滑石令極細,次入膩粉和勻,熬木瓜濃汁成膏,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五更空心溫米飲下,日只一服。服至五七日,覺臍腹撮痛,小便多為效。忌鹽一百日,覺效便服補脾胃藥。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材,首先把滑石打碎研磨得非常細膩,然後加入膩粉混合均勻,用熬製的濃稠木瓜汁調和製成膏狀,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七丸,每天只服用一次,在五更時空腹用溫米湯送下。服用到第五或第七天,如果感覺到肚臍和小腹絞痛,小便增多,則表示藥物起了作用。服用期間忌食鹽一百天,藥效出現後,應服用補脾胃的藥物。

治十種水氣,大通三焦。此方《神仙經》中所載,天台山金壇石室中鐫紀。但令人忌口,無不瘥者。再蘇丸方。

白話文:

治十種水氣,疏通三焦。這個方劑出自《神仙經》,天台山金壇石室中刻有記載。只要忌口,沒有治不好的。再蘇丸方。

大戟(炒),甘遂(炒),春大麥面(炒),巴豆(去心、膜,麩炒出油盡),乾薑(炒),桂(去粗皮),大黃(銼,炒各半兩)

白話文:

  • 大戟(炒):將大戟炒至熟,以去除其毒性。

  • 甘遂(炒):將甘遂炒至熟,以去除其毒性。

  • 春大麥面(炒):將春天的麥子磨成麵粉,然後炒製。

  • 巴豆(去心、膜,麩炒出油盡):將巴豆去心、去膜,然後用麩子炒至所有的油都流盡。

  • 乾薑(炒):將乾薑炒至熟。

  • 桂(去粗皮):將桂樹的樹皮去除粗糙的外皮。

  • 大黃(銼,炒各半兩):將大黃切成薄片,然後炒至熟,炒的份量各為半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空心茶下,以利為度。

治水氣心下痞緊,喘息氣急,大腸秘結。鱉甲飲方。

鱉甲(去裙襴,醋炙),訶黎勒皮(煨),郁李仁(研),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半),桑根白皮(銼,炒),吳茱萸(湯洗焙乾,炒各一兩),檳榔(銼四枚)

白話文:

鱉甲(去掉裙邊,用醋炙烤)、訶黎勒皮(炒熟)、郁李仁(研磨成粉)、赤茯苓(去掉黑皮,各一兩半)、桑根白皮(切碎,炒熟)、吳茱萸(用湯洗淨,焙乾,炒熟,各一兩)、檳榔(切碎,四枚)。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治水氣頭面俱腫,四肢無力,小便澀。海蛤丸方。

海蛤(研一兩半),硝石(研二兩),葶藶(微炒,研一兩半),杏仁(湯去皮尖、雙仁,炒黃,研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細末,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煎木通湯下,日二服。

白話文:

將以上四味藥材搗碎成細末,與棗肉和在一起,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粒,在飯前用木通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

治水氣四肢不和,面目浮腫,小便澀,氣急促。檳榔飲方。

檳榔(銼五枚),桑根白皮(銼,炒),陳橘皮(湯去白,焙),防己,郁李仁(研各一兩半),吳茱萸(湯洗,焙乾,炒半兩),木通(銼二兩)

白話文:

檳榔(五片,切碎), 桑根白皮(切碎,炒過), 陳年橘皮(用熱水泡去白內皮後烘烤), 防己, 郁李仁(各研磨成粉一兩半), 吳茱萸(用熱水洗淨,烘乾,炒過半兩), 木通(切碎二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治水氣面目浮腫,胸滿短氣,小便不利。桑白皮飲方。

桑根白皮(銼,炒),赤芍藥,郁李仁(研),百合(各一兩半),木通(銼二兩),大腹(五枚)

白話文:

桑根的白皮(切碎,炒),赤芍藥,郁李仁(研磨),百合(各一兩半),木通(切碎,二兩),大腹(五枚)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如人行五里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