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七十八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十八 (6)

1. 濕䘌

上八味,搗研為散,每和酸棗大。以竹管送內下部中。日一,小兒以大豆許。此方能救死。

治疳濕䘌,下赤黑血,肛門蟲蝕赤爛,日夜疼痛,熏黃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取酸棗大小的量。用竹管送入肛門內。成人每天一次,小孩則使用大約黃豆大小的量。這個方劑能夠救治重症。

用來治療疳濕和蟲蝕導致的病症,症狀包括排出紅黑色血液,肛門被蟲蝕而紅腫爛痛,日夜不適,這是熏黃散的處方。

論曰凡下痢不止,或時氣之餘,為水濕所乘,客於腸胃,令九蟲皆動。侵蝕腑臟。故為濕䘌之病,所謂䘌者,蟲動於匿而難知故也。謂其蟲因濕而動,故名濕䘌,其證上則蝕唇口,下則蝕肛門,上唇生瘡。是蟲蝕五臟。令人心煩懊憹,下唇生瘡。是蟲蝕下部。令人肛門傷爛,若胃虛氣逆,則變為嘔噦,甚即腑臟被傷,齒上下齦皆生瘡,齒色黯黑。

是其候也。下痢出瘀血者,不可治。

治濕䘌痢不止,芫荑丸方

白話文:

文章說:凡是腹瀉不止、或感受時氣餘毒而被水濕所侵襲、客於腸胃的人,都容易引起腸道內各種寄生蟲活動,侵蝕腑臟,患上濕䘌病。濕䘌病是指寄生蟲藏匿於體內,不易察覺而引起的疾病。寄生蟲因濕邪而活動,故名濕䘌。其症狀包括:在上面,侵蝕嘴脣和口腔;在下面,侵蝕肛門。上脣生瘡是寄生蟲侵蝕五臟,令人心煩意亂。下脣生瘡是寄生蟲侵蝕下部,令人肛門疼痛潰爛。如果胃虛氣逆,則會引起嘔吐、噁心。病情嚴重時,腑臟受損,上下牙齦都生瘡,牙齒顏色暗黑。

蕪荑仁(微炒),吳茱萸(湯洗焙炒),乾薑(炮各半兩),枳殼(去瓤麩炒),黃連(去須炒各三分)

白話文:

蕪荑仁(稍微炒過),吳茱萸(用熱水洗過,再用小火炒熟),乾薑(一半炒過,一半炮製過),枳殼(去掉內層果肉,用麩炒過),黃連(去掉須子,炒過,每味各三錢)

上五味,搗羅為末,煮漿水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日午米飲下。

白話文:

將五種味道的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煮好的漿水和米飯和成丸子,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在中午喝米酒送服。

治濕䘌痢不止,蕪荑黃連丸方

蕪荑仁(微炒半兩),黃連(去須炒一兩)

上二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空心食前暖米飯下。加至七丸。

治疳䘌蝕下部。苦參湯方

白話文:

治療濕熱導致的痢疾不止,可用蕪荑黃連丸。取蕪荑仁微炒半兩,黃連去須炒一兩,搗碎過篩成粉,用煉蜜調和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空腹飯前服用五丸,用溫熱的米飯送服,可加至七丸。治療因疳積導致的消化不良、下腹部潰爛,可用苦參湯。

苦參,青葙子(各一兩),甘草(炙銼),熊膽(研各半兩)

白話文:

苦參、青葙子(各 30 公克),甘草(先炙過後再切碎),熊膽(研磨成粉,各 15 公克)

上四味,除熊膽外,粗搗篩,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入膽半分攪和。空心頓服,日午再煎服之。

白話文:

除了熊膽之外的四種藥物,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四錢匙的藥粉,加入一杯半的水,煎煮至藥液減少八分之一,去除藥渣,加入半錢熊膽攪拌均勻。空腹一次性服用,中午再煎服一次。

治疳濕䘌痢,蟲蝕下部。參連湯方

苦參(一兩半),黃連(去須炒二兩),阿膠(炙令燥一兩)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日晚再服。

治疳濕䘌蝕口齒,及下部。青葙子散方

青葙子,苦參,甘草(生銼各一兩)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食前暖生地黃汁調下。

治疳濕䘌下部瘡爛。黃連湯方

黃連(去須四兩),熟艾(炒二兩),苦參,槐白皮(各三兩)

上四味細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二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重者不過三劑。

白話文:

治療疳濕癤痢,由蟲類侵蝕下體的病症,可以使用【參連湯】方: 取苦參(一兩半)、黃連(去掉鬚部並炒過,二兩)、阿膠(炙烤至乾燥,一兩)這三味藥材。將它們粗略搗碎後筛分,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用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八分,去掉沉澱物後,在空腹時溫熱服用,傍晚再服用一次。

針對疳濕癤導致口腔牙齒受損以及下體問題,可使用【青葙子散】方: 將青葙子、苦參、甘草(生用且切碎,各一兩)這三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一錢匕的份量,在進食前用溫熱的地黃汁調和送服。

治療疳濕癤造成下體潰瘍腐爛的情況,可選用【黃連湯】方: 取黃連(去掉鬚部,四兩)、熟艾(炒過,二兩)、苦參、槐白皮(各三兩)這四味藥材,細緻地搗碎至如同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用二盞水煎煮至剩下八分滿,去除沉澱物後溫熱服用。對於病情較重的患者,通常不超過三劑即可見效。

治疳䘌蝕人下部。通見五臟。痢下膿血,舉體不安,遍身疼痛,面無顏色,手足虛腫。苦參散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蝕入人體下部的疳疾。症狀通常是五臟俱損,導致痢疾、膿血排出,全身不適、疼痛,臉色蒼白,手腳虛腫。

藥方:苦參散

苦參,礬石(熬令汁盡),青葙子(各半兩),藜蘆(一分)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用二錢匕。置竹筒中,吹下部,日三二度,小兒只一錢匕。

治疳䘌下部上攻,移熱殺蟲,豬膽煎方

豬膽(一枚),米醋(五合)

上二味。煎醋令百沸。入膽汁更三五沸,滿口飲之,蟲死即瘥。

治疳䘌無問所在,皆治之方。

上取死蝦蟆,燒灰研末,以油和塗瘡上。

治疳蝕赤血痢久不瘥。用之即瘥方

白話文:

治療疳蟲上攻下部,移熱殺蟲的藥方:

  • 苦參:半兩
  • 礬石:半兩(需熬至汁盡)
  • 青葙子:半兩
  • 藜蘆:一分

以上四味,搗碎後磨成粉末,每次使用二錢匕(約0.6公克)。放置於竹筒中,吹向病人的下部,每日吹二三次。兒童則僅需使用一錢匕(約0.3公克)。

治療疳蟲上攻下部的藥方:

  • 豬膽:一枚
  • 米醋:五合(約240毫升)

以上二味,將醋煮至沸騰一百次。加入膽汁再煮三五次沸,讓病人喝下,蟲子死亡後即可痊癒。

針對任何地方的疳蟲問題,都適用的藥方:

  • 使用死青蛙,燒成灰後研磨成粉末,以油調和塗抹在患處。

治療長期不愈的疳蟲引發的紅色血液痢疾。使用此方法後,蟲子死亡,疾病即可痊癒。

蝦蟆(一枚五月五日採燒灰研),金銀土鍋,人屎灰(一方云發灰各五兩),麝香(研一分),銀末(小豆許錯)

白話文:

蝦蟆(在五月五日採集,燒成灰研成粉)

金銀土鍋

人屎灰(也有人說採用發灰,各五兩)

麝香(研磨成十分之一)

銀末(少許,像小豆一般大小)

上五味搗研為末,每用少許,敷瘡上即瘥,痢者吹入下部。

治疳䘌蝕下部生瘡,膿血雜下。身面有浮氣。雄黃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五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使用少量,敷在瘡上即可痊癒。對於有痢疾的患者,可以將藥粉吹入肛門部位。

用來治療疳蟲侵蝕下部所生的瘡,伴有膿血流出,身體和面部出現浮腫的情況。這是雄黃散的配方。

雄黃(研),青葙子(各二兩),苦參(三兩),礬石(熬令汁枯),雌黃(研),藜蘆,鐵衣(各一兩),麝香(研半兩)

白話文:

雄黃(研磨成粉)、青葙子(各二兩)、苦參(三兩),礬石(熬煮成汁)、雌黃(研磨成粉)、藜蘆、鐵衣(各一兩)、麝香(研磨半兩)

雄黃(研),丹砂(研),食鹽(研),青黛(研),丁香,礬石(熬令汁枯研),鐵衣,梔子仁,麝香(研各一分),莨菪子,細辛(去苗葉),土瓜根,乾薑(炮),甜葶藶(紙上炒),菖蒲,蝦蟆(燒灰研),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故靴底(燒灰研各一錢),天靈蓋(枯腐者一分炙)

白話文:

雄黃(研磨成粉末)、丹砂(研磨成粉末)、食鹽(研磨成粉末)、青黛(研磨成粉末)、丁香、礬石(熬煉至汁液乾燥後研磨成粉末)、鐵衣、梔子仁、麝香(各研磨成粉末,每種一份),莨菪子、細辛(去除莖葉)、土瓜根、乾薑(炮製過)、甜葶藶(在紙上炒過)、菖蒲、蝦蟆(燒成灰後研磨成粉末)、蜀椒(去除辣椒眼和閉口後,炒至出汗)、舊靴底(燒成灰後研磨成粉末,各一份)、天靈蓋(乾燥腐朽的,一份,炙烤過)。

上一十九味,搗研為散,每用一錢匕,以綿裹內下部中,日再易,有瘡即敷其上。

治疳濕䘌,洗熨下部。丁香散方

丁香(一分),麝香(研一錢),犀角(鎊),甘草(銼各三分)

白話文:

丁香散方

組成:

  • 丁香:一分
  • 麝香:研成粉末,一錢
  • 犀角:磨成粉末
  • 甘草:切成小塊,各三分

製法:

將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

用法:

每次取藥粉一錢,用棉布包裹,放置於下腹部中,每天更換兩次。若有瘡瘍,則將藥粉直接敷於瘡瘍上。

主治:

  • 治療疳積濕熱引起的腹瀉:用藥粉浸泡溫水,洗熨下腹部。

上四味。搗研為散,以鹽椒各三合,豉二合,水三升,都煎至一升,去滓乘熱。用綿蘸,洗熨下部,冷即再暖用。

白話文:

將以上四味藥搗碎研磨成散劑,加入鹽三合、椒三合、豉二合,以及三升水,全部一起煎煮到剩下一升藥液,過濾去除藥渣,趁熱使用。用棉花浸泡藥液,清洗熨燙患處,藥液冷了就再加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