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七十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十八 (4)

1. 痢後脫肛

論曰下痢脫肛者,因大腸虛弱,冷氣淹滯。至圊不能便。極力於下。肛門脫出,故謂之脫肛,溫其臟則愈,古方有坐湯溫熨之療,皆良法也。

治肛門不收,裡急後重,磁石散

磁石(火煅醋淬四兩),桂(去粗皮一兩),蝟皮(一枚炙令黃熟)

上三味,搗羅為末,每服二錢匕,米飲調下,慎舉重及急衣帶,斷房室,周年乃佳。

治痢後脫肛,蝸牛散

蝸牛三七枚燒灰細研),磁石(火煅醋淬一兩細研)

白話文:

蝸牛:將 37 隻蝸牛燒成灰,研磨成細粉。

磁石:將一兩磁石用火煅燒,再用醋淬火,然後研磨成細粉。

上二味。重合研如粉,每服二錢匕,空心米飲調下,日午再服。

治痢後脫肛。莨菪散

莨菪子(炒黃半兩),鱉頭(二枚燒灰),鐵精(半兩研)

白話文:

  • 莨菪子(炒至微黃,取半兩)

  • 鱉頭(取兩個,燒成灰燼)

  • 鐵精(取半兩,研磨成粉末)

上三味,搗羅為末,每服二錢匕,空心米飲調下,日晚再服,仍將藥末少許裛肛上,炙故麻履底挼入,即不出。

治瀉痢日久,脫肛疼痛,黑聖散

蜘蛛(一枚用瓠子葉兩重裹以線系定合子內燒令黑色勿太過)

白話文:

大蜘蛛(用瓠子葉兩層包好,用線捆好,放在器皿內燒成黑色,但不要燒得太過)

上一味細研,入黃丹少許研勻,每先用白礬蔥椒煎湯,洗浴拭乾後,將藥滲在軟帛子上,將手掌挼托上、肛頭即不下。

治冷熱不和,下部痛,裡急後重,虛滑或結澀,腸頭脫出,硇砂丸

硇砂(飛一兩),硫黃(研),白礬(研各一分)

以上三味,同研勻,用萊菔一枚,重五兩者,割開留元蓋子,剜作坑子,填上件末在內,將元蓋用竹籤定,以面劑十五兩裹了,開地坑子一枚,方一尺。鋪馬糞厚三寸,安面球在上,更以馬糞蓋之,上發火燒,候面黑即止,去面將萊菔藥爛搗如膏,更入後藥,肉豆蔻(去殼),葫蘆巴(各半兩),訶黎勒皮,附子(炮裂去皮臍),補骨脂(炒各一兩),蘹香子(一分炒)

白話文:

以上三種藥材,一同研磨均勻,用一個重五兩的白蘿蔔,切出一個蓋子,挖出一個坑,將磨好的藥末填入坑內,將蘿蔔蓋子用竹籤固定,再用十五兩麵粉將蘿蔔包起來,挖一個一尺見方的坑,放入三寸厚馬糞,將包好的蘿蔔藥球放在上面,再用馬糞蓋好,點火烘烤,等麵團烤黑後停止加熱,去掉麵團,將蘿蔔藥搗爛成膏狀,再加入以下藥材:肉豆蔻(去殼)、葫蘆巴(各半兩)、訶黎勒皮、附子(炮裂去皮臍)、補骨脂(炒各一兩)、蘹香子(一分炒)。

上六味,搗羅為末,通前藥膏同搗,滴少好酒搗令勻,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食前,溫米飲下。

白話文:

取前面六味藥,搗碎成細末,和前面膏藥一起搗勻,滴幾滴好酒繼續搗勻,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丸,空腹飯前用溫米飲送服。

治洞泄肛門脫出。豬肝散

豬肝(一片切慢火熬干),黃連(去須),阿膠(炒令燥),芎藭(各一兩),烏梅(取肉二兩半熬),艾葉(半兩醋炒)

白話文:

  • 豬肝:一片切成薄片,用小火熬至乾。

  • 黃連:去除鬚根。

  • 阿膠:炒至乾燥。

  • 芎藭:一兩份量。

  • 烏梅:取果肉二兩半,熬煮。

  • 艾葉:半兩,用醋炒熟。

上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白米飲亦可,食前日再服。

治肛門脫出。壁土散

故屋東壁上土(五合),皂莢(三挺各長一尺者)

上二味,搗羅土為細末,敷肛頭,取皂莢炙暖,更互熨入則止。

治脫肛不收。蒲黃敷方

上用蒲黃一味,以豬脂和,敷肛上,手按抑令入,日二三、愈。

治積冷下痢脫肛,枳實熨方

上用枳實一枚,石上磨令滑澤,鑽安柄子,蜜塗炙令暖熨之,冷更易之,肛縮入即止。

白話文:

在病患的肛門上,放一顆枳實,用石頭磨成光滑。在枳實上打孔裝上木柄,在枳實上塗上一層蜂蜜,再把它烤熱,熱敷病患的肛門。枳實冷卻後就更換一顆新的。一直到病患的肛門恢復正常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