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七十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十八 (1)

1. 下痢裡急後重

論曰下痢裡急後重者,有瘕聚也。經所謂大瘕泄者,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莖中痛是矣,法當和氣而祛蘊滯,則脾胃和平,飲食腐化,其膿血自消,大腸自固也。

治裡急後重,下痢赤白及下部㽲痛,當歸散方

白話文:

論說中醫經典提到,下痢裡急後重的人,通常是體內積聚了大量糞便或痰濁等物質,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瘕聚」。在中醫古籍《傷寒論》中,記載了「大瘕泄」的病症,其症狀就是裡急後重,經常跑廁所卻排不出糞便,莖中疼痛,這也是「瘕聚」的一種表現。

因此,治療下痢裡急後重,應該以和氣、祛蘊滯為原則,這樣才能使脾胃平和,飲食腐熟,體內的膿血自消,大腸也能自行固澀。

當歸(切焙),黃連(去須炒),乾薑(炮),黃柏(去粗皮蜜炙各一兩)

白話文:

當歸(切片焙乾),黃連(去鬚後炒熟),乾薑(用炮製法炮製),黃柏(去除粗糙的外皮,用蜜汁炙過,各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濃煎烏梅汁調下,空心食前日二服,若腹中㽲痛。加當歸,下赤加黃連,下白加乾薑。

治後重下痢赤白,滯下腹內結痛。當歸黃連湯方

白話文:

以上這四味藥,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濃縮的烏梅汁送服,空腹在飯前服用,每天服用兩次。如果腹中疼痛,則加入當歸;大便偏紅,則加入黃連;大便偏白,則加入乾薑。

當歸(切焙三分),黃連(去須炒一兩半),赤茯苓(去黑皮三分),地榆,犀角(屑三分),甘草(炙銼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一兩)

白話文:

當歸(切片並加微火焙乾三分),黃連(去掉鬚根並炒一兩半),赤茯苓(去掉黑皮三分),地榆,犀角(研磨成粉末三分),甘草(用微火烤炙並切成小塊半兩,厚朴去掉粗皮用生薑汁加微火炙烤一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棗大拍碎,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日再。

治大病後重下赤白痢,腹中㽲痛。石鐘乳湯方

白話文:

取上述七種藥材,稍微搗碎過篩,每次使用五錢的份量,加水一碗半,放入一顆大如棗子的生薑拍扁,一同煎煮到剩下八分滿,濾去藥渣,在空腹時溫服,一日兩次。

用於治療大病後出現嚴重的赤白痢疾,伴有腹部疼痛。此為石鐘乳湯的處方。

石鐘乳(別研半兩),黃連(去須炒一兩),防風(去叉),附子(炮裂去臍皮),黃柏(去粗皮蜜炙),當歸切焙),乾薑(炮各一兩),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半兩)

白話文:

石鐘乳(別研半兩):將石鐘乳研磨成粉末,取半兩。

黃連(去須炒一兩):將黃蓮的須子去除,炒製一兩。

防風(去叉):將防風的叉刺去除。

附子(炮裂去臍皮):將附子炮製至裂開,去除臍皮。

黃柏(去粗皮蜜炙):將黃柏去除粗皮,用蜜炙炒。

當歸(切焙):將當歸切片,焙製。

乾薑(炮各一兩):將乾薑炮製,取一兩。

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半兩):將蜀椒的目及閉合口者去除,炒至出汗,取半兩。

上八味,除鍾乳外,銼如麻豆,再同和勻,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空心食前日二服。

治冷熱不和,下痢赤白,臍腹作痛,裡急後重,聖功散方

乾薑(炮),五倍子(各一兩),訶黎勒(煨去核),甘草(炙銼各半兩)

上四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匕,食前米飲調下。

治腸虛冷熱不和,赤白下痢,裡急後重,訶黎勒湯方

訶黎勒(煨去核),草豆蔻(去皮炒),延胡索(各半兩),乾薑(炮一分)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後重下膿血,如聖散方

臭橘,萆薢(各一兩)

上二味,同搗碎,炒令煙出放冷,搗羅為細末,每服二錢至三錢匕,茶清調下。

治臟氣不調,裡急後重,勻氣湯方

白話文:

  1. 八味藥方(除了鍾乳外),其餘藥材應磨碎至像麻豆大小,然後一起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四錢(匕為量器,這裡指少量),使用一盞半的水煎煮,直至剩下八分(即原本水量的八成),濾去沉澱物後趁溫熱空腹時,在每日餐前服用兩次。此方用於治療體內寒熱不協調、腹瀉帶有赤色或白色分泌物、肚脐周圍及腹部疼痛、腹痛急迫且排便不舒暢的症狀,稱為[聖功散]。

  2. 乾薑(烘烤過的)、五倍子各一兩,以及經過煨烤去核的訶黎勒與炙烤並搗碎的甘草各半兩,這四味藥材應捣碎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匕為量器),在飯前以米湯調服。

  3. 治療腸道因虛弱導致寒熱失衡、腹瀉帶有赤色或白色分泌物、腹痛急迫且排便不舒畅的症狀,使用[訶黎勒湯]方:煨烤去核的訶黎勒、去皮炒過的草豆蔻、以及延胡索各半兩,加上烘烤過的乾薑一分。將這四味藥材粗略搗碎後篩選,每次服用三錢(匕為量器),用水一盞煎煮至剩下七分,濾去沉澱物後,在飯前溫熱服用。

  4. 治療排便困難伴有脓血的症狀,使用[如聖散]方:臭橘萆薢各一兩,共同搗碎後炒至冒煙,待冷卻後再次搗碎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到三錢(匕為量器),以茶水調服。

  5. 適用於臟腑機能失調、腹痛急迫且排便不舒暢的治療,使用[勻氣湯]方。

蒼朮(米泔浸一宿去皮切曝乾),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各四兩),甘草(生銼三兩),乾薑(生銼三分)

白話文:

蒼朮(用米湯浸泡一夜,去皮切片,曬乾)

厚朴(去掉粗皮,用生薑汁炙烤,各四兩)

甘草(生甘草切碎,三兩)

乾薑(生乾薑切碎,三分)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夏末秋初最宜服。

治熱痢下重者,白頭翁湯方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六分滿,去掉藥渣,飯前趁溫熱服用,夏季末秋季初最適合服用。

用於治療熱性痢疾伴有下墜感的病症,使用白頭翁湯方。

白頭翁(二兩),黃柏(去粗皮銼),黃連(去須),秦皮(銼各三兩)

白話文:

白頭翁(100公克),黃柏去粗皮銼成粉末(150公克),黃連去根鬚(150公克),秦皮搓成粉末(150公克)。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日二。

治冷痢裡急後重,當歸丸方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六分滿,去掉藥渣,飯前溫服,一日兩次。

治療冷痢腹痛便祕,此為當歸丸的處方。

當歸(切焙半兩),胡椒(炒一兩),黃連(去須),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各二兩),阿膠(炙燥一兩別為末),乾薑(炮一兩半)

白話文:

當歸(切片並以火焙乾,共半兩),胡椒(炒至微熱,共一兩),黃連(去除須根),厚朴(去除粗糙的外皮,並以生薑汁炙烤,各二兩),阿膠(炙烤至微乾,研為粉末,共一兩),乾薑(炮製過的薑,共一兩半)

上六味,除阿膠,搗羅為末,用好醋調阿膠為膏和劑,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橘皮湯下,加至二十丸。

白話文:

將上六種藥物,除了阿膠外,全部搗碎成粉末,用上好的醋調和阿膠煮成膏狀,將藥粉和阿膠膏混合均勻,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15丸。在飯前用橘皮湯送服,逐漸增加到每次服用20丸。

治腹痛虛滑,裡急後重,心胸痞悶逆滿,或傷冷暴瀉,手足厥冷,脈息沉伏。訶黎勒丸方

白話文:

治療腹痛虛滑,伴有裡急後重、心胸痞悶逆滿的症狀,或因傷冷而導致暴瀉,手腳冰涼,脈搏沉伏的病症。

訶黎勒丸的藥方:

訶黎勒(炒)、白朮(炒)、茯苓、生薑(炮)、甘草(炙)、人參、當歸、黃耆、大棗(炒)、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人參、當歸、黃耆、大棗(炒)、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人參、當歸、黃耆、大棗(炒)、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人參、當歸、黃耆、大棗(炒)、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人參、當歸、黃耆、大棗(炒)、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人參、當歸、黃耆、大棗(炒)、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人參、當歸、黃耆、大棗(炒)、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人參、當歸、黃耆、大棗(炒)、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人參、當歸、黃耆、大棗(炒)、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人參、當歸、黃耆、大棗(炒)、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人參、當歸、黃耆、大棗(炒)、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人參、當歸、黃耆、大棗(炒)、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人參、當歸、黃耆、大棗(炒)、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人參、當歸、黃耆、大棗(炒)、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人參、當歸、黃耆、大棗(炒)、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人參、當歸、黃耆、大棗(炒)、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人參、當歸、黃耆、大棗(炒)、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人參、當歸、黃耆、大棗(炒)、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人參、當歸、黃耆、大棗(炒)、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人參、當歸、黃耆、大棗(炒)、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人參、當歸、黃耆、大棗(炒)、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人參、當歸、黃耆、大棗(炒)、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甘草(炙)、木香、香附、肉桂、乾薑(炮)、縮砂、神麴、山藥、遠志、茯苓、

訶黎勒(炮去核一兩),肉豆蔻(去殼半兩),白礬(熬令汁枯一兩),木香(半兩),龍骨(二兩),烏頭(炮裂去皮臍),縮沙仁(各一兩)

白話文:

訶黎勒(烘乾後去除果核,一兩)

肉豆蔻(去除外殼,半兩)

白礬(熬煮後將汁液熬乾,一兩)

木香(半兩)

龍骨(二兩)

烏頭(烘乾後去除外皮和根部,一兩)

縮沙仁(一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粟米粥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粟米飲下。

白話文:

取上方列出的七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小米粥和成丸藥,丸藥的大小如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二十丸,在飯前用小米粥送服。

治臟寒下痢,臍腹撮痛,腸鳴脹滿,裡急後重,不思飲食。日漸羸瘦,勝金丸方

白話文:

治療臟器寒涼引起的腹瀉,肚臍和腹部絞痛,腸胃脹氣並發出聲響,裡急後重(就是腹瀉時急著要上廁所但是又拉不出來的情況),不想吃東西。日漸消瘦,勝金丸方是:

  • 人參二錢
  • 白朮一錢五分
  • 茯苓一錢五分
  • 甘草一錢
  • 炮附子一分
  • 乾薑一錢
  • 肉桂一分
  • 石斛一錢
  • 黃耆一錢
  • 訶黎勒半錢
  • 炙甘草一錢
  • 丁香五分
  • 小茴香一錢
  • 半夏一錢
  • 香附一錢
  • 陳皮一錢
  • 川芎一錢
  • 木香五分
  • 砂仁五分
  • 厚朴一錢
  • 枳實一錢
  • 紅花五分
  • 丁香三瓣
  • 木香六分

黃連(去須五兩),龍骨(四兩),草豆蔻(去皮),赤芍藥,當歸(切焙),乾薑(炮),地榆,橡實(各三兩),干桑葉,木香(各二兩),赤石脂,代赭(煅赤研各四兩)

白話文:

黃連(去須五兩):五兩黃連,去除鬚根。

龍骨(四兩):四兩龍骨。

草豆蔻(去皮):三兩去皮草豆蔻。

赤芍藥:三兩赤芍藥。

當歸(切焙):三兩當歸,切片後焙乾。

乾薑(炮):三兩炮製過的乾薑。

地榆:三兩地榆。

橡實:三兩橡實。

幹桑葉:二兩幹桑葉。

木香:二兩木香。

赤石脂:四兩赤石脂。

代赭(煅赤研):四兩煅製過的代赭石,研磨成粉。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細末,醋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煎艾醋湯下,空心食前服。

治洞泄飧泄,裡急後重,薑桂散方

乾薑(炮三兩),甘草(一兩銼二味用沙糖二兩水微化開同炒乾),桂(去粗皮一分)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白湯調下,兼治腹痛,止虛渴。

治膿血雜痢,後重疼痛,日久不瘥,通神丸方

白話文:

將前述十二味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醋煮麵糊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般,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顆,用艾葉煮成的醋湯送服,空腹或飯前服用。此方主治腹瀉、里急後重等症狀。

乾薑炮製三兩,甘草一兩切片,將兩味藥材與二兩沙糖一同用少量水溶化後炒乾,桂皮去粗皮留下一分。將以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匕,用白湯送服,可兼治腹痛、止虛渴。

治療膿血性痢疾,伴有里急後重、疼痛,久治不愈的通神丸方。

沒藥。五靈脂,乳香(各一錢),巴豆霜(半錢)

白話文:

沒藥、五靈脂、乳香(各一錢),巴豆霜(半錢)。

上四味,各研細,再同研勻,滴水丸如黃米大,每服七丸,煎生木瓜湯下,小兒三丸,隨歲數加減,空心食前服。

治下痢赤白,日久不瘥,裡急後重,取冷積,玉粉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四種藥材研磨成細粉,再混合均勻,滴水製成黃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丸,以生木瓜湯煎煮後服用。小兒服用三丸,可隨年齡增減藥丸數量。空腹時,在吃東西前服用。

白丁香(直者研一兩),粉霜(研三分),硫黃(研),膩粉(研),硇砂(研各半兩),乳香(熔過研一分)

白話文:

白丁香(研磨一兩),粉霜(研磨三分),硫黃(研磨),膩粉(研磨),硇砂(研磨各半兩),乳香(熔化後研磨一分)

上六味。再同研勻,用生薑自然汁,煮棗肉,研和作劑,每服旋丸如豌豆大,臨臥煎生薑棗湯,下七丸,未動次夜服十丸,老少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一起研磨均勻,再用生薑自然汁煮棗肉,研磨混合製成藥劑。每次服藥時,丸劑要像豌豆般大小。在睡前將生薑棗湯煎煮好,服用七丸藥劑。如果病情沒有好轉,第二天晚上服用十丸藥劑。老少服用時,可根據自身情況加減藥量。

治下痢赤白,裡急後重,大腸虛滑,丹砂丸方

丹砂(研),草烏頭(末),乳香(研各一錢匕),巴豆(大者去皮心研七枚)

白話文:

治療下痢赤白,裡急後重,大腸虛滑,丹砂丸的方子如下:

丹砂(研磨),草烏頭(研末),乳香(研磨,各一錢匕),巴豆(大的去掉皮和心,研磨,七枚)。

上四味,再同研令勻細,用醋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冷乳香湯下,不拘時候。

治下痢腹脹,裡急後重,木瓜飲方

白話文:

上述四種藥物,研磨到極為細膩均勻,用醋煮麵糊混合藥粉做丸子,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一丸,用冷乳香湯送服,不受時間限制。

乾木瓜(焙),白芷,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白朮(銼炒),木香(各一兩),桂(去粗皮),黃連(去須),當歸(炙銼),縮砂蜜(去皮),龍骨,訶黎勒皮(煨各一兩半),陳橘皮(去白焙三分),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十五枚),赤石脂(三兩)

上一十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 乾木瓜(烘焙)

  • 白芷

  • 厚朴(去粗皮,用生薑汁炙烤)

  • 白朮(切碎,炒至微黃)

  • 木香(各取一兩)

  • 桂皮(去粗皮)

  • 黃連(去鬚)

  • 當歸(炙烤,切碎)

  • 縮砂蜜(去皮)

  • 龍骨

  • 訶黎勒皮(煨製,各取一兩半)

  • 陳橘皮(去白色,烘焙,取三分)

  • 杏仁(去皮、尖端,雙仁炒至微黃,共十五枚)

  • 赤石脂(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