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七十七 (1)
卷第七十七 (1)
1. 氣痢
論曰氣痢者,由冷氣停於腸胃間,致冷熱不調,脾胃不和,腹脅虛滿,腸鳴腹痛。便痢赤白,名為氣痢,治法宜厚腸胃,調冷熱。補脾氣,則痢當自愈。
治氣痢久不止。氣力困弱,赤石脂散方
白話文:
論述說,氣痢是指冷氣停留在腸胃之間,導致冷熱不調,脾胃不和,兩側腹脅部位虛滿,腸鳴腹痛。大便稀爛,呈紅色或白色,這種情況稱為氣痢。治療方法宜以補養腸胃,調理冷熱。補益脾氣,痢疾就會自動痊癒。
赤石脂(三分),乾薑(炮三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一兩),龍骨(三分),黃連(去須一兩),白茯苓(去黑皮三分),無食子(二枚炒令煙出),當歸(切焙三分)
上八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空心米飲調下,日晚再服。
白話文:
赤石脂(三分),乾薑(炮製後的乾薑三分),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過的厚朴一兩),龍骨(三分),黃連(去須後,一兩的黃連),白茯苓(去黑皮後,三分的白茯苓),無食子(炒熟令煙出,二枚),當歸(切塊焙製後,三分的當歸)。
治氣痢,胃與大腸虛不能制。晝夜無度。漸令人黃瘦。食不為肌肉,困重無力。眼目昏澀。十年不愈。縮砂蜜丸方
白話文:
治療氣痢,由於胃和大腸功能虛弱而不能控制。病情反覆,日夜交替。逐漸使人面黃肌瘦。吃進去的食物不長肌肉,全身困重無力。眼睛昏花不清。十年來,病情反覆,沒有痊癒。
縮砂蜜丸的藥方:
縮砂蜜(去皮一兩),肉豆蔻(去殼半兩),黃連(去須二兩),當歸(切焙),赤石脂,陳橘皮(去白酒浸一宿曝乾各一兩)
白話文:
縮砂蜜(一兩,去掉外皮),肉豆蔻(半兩,去除外殼),黃連(兩兩,去除須),當歸(切片並烘培),赤石脂,陳橘皮(一兩,用白酒浸泡一晚後曬乾)
上六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漿水下。日晚再服,老人及妊娠人並可服。
治久氣痢不止。或差或劇。黃連丸方
白話文:
把六種藥材搗成粉末,用蜂蜜煉成丸藥,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以溫熱的漿水送服。每天早晚各服一次,老人和孕婦也可以服用。
黃連(去須微炒),當歸(切焙),烏梅肉(微炒乾),訶黎勒(炮去核各一兩)
白話文:
黃連(去除須根,略炒),當歸(切片並烘培),烏梅肉(微微烘烤至乾燥),訶黎勒(經過炮製去除核)各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薑製過厚朴煎湯下。日晚再服。
治氣痢久不止。木香丸方
木香(一兩),訶黎勒(炮去核二兩)
上二味。搗羅為末,用粥飲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漿水下,日午再服。
治氣痢久不瘥,桃仁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四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混合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薑製過的厚朴煎湯送服,晚上再服用一次。
此方可治氣痢久治不愈。
另外,取木香一兩,訶黎勒(炮制去除核,取二兩),將上述二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粥水混合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溫熱的漿水送服,中午再服用一次。
此方可治氣痢久治不癒。
桃仁(去皮尖雙仁炒令香一分別研入),安息香(半兩別研入),木香(半兩),訶黎勒(炮去核一兩)
白話文:
-
桃仁:去除皮和尖端,將雙仁炒香並分成兩份,分別研磨成粉末。
-
安息香:取半兩,研磨成粉末。
-
木香:取半兩。
-
訶黎勒:將果核炮製後取出果核,取一兩。
上四味,將木香訶黎勒,搗羅為末,與二味研了藥相和,重細研,入少許米飲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暖漿水下,日晚再服。
治積年冷痢,日三五行,脹悶腸鳴,食不消化。面黃漸瘦,厚朴丸方
白話文:
以上四味藥材,先將木香和訶黎勒搗碎成粉末,再與另外兩種藥材研磨混合均勻。研磨至細膩後,加入少量米湯,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 30 顆藥丸,空腹時用溫熱的米湯送服,早晚各服用一次。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令紫),乾薑(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訶黎勒(炮去核),白茯苓(去黑皮),蕪荑(微炒香),阿膠(炙令燥),熟艾(微炒別搗),胡粉(炒黃),黃石脂(赤石脂亦可),烏梅(去核炒乾),當歸(切焙),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各一兩)
白話文:
厚朴(去除粗糙的外皮,用生薑汁炙烤至紫色)
乾薑(炒製)
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皮,烘烤)
訶黎勒(炒製,去除果核)
白茯苓(去除黑皮)
蕪荑(微炒,使其芳香)
阿膠(炙烤至乾燥)
熟艾(微炒,另行搗碎)
胡粉(炒至黃色)
黃石脂(赤石脂也可)
烏梅(去除果核,炒乾)
當歸(切片,烘烤)
蜀椒(去除籽,封閉開口,炒出汗,各一兩)
上一十三味。除膠艾二味外,搗羅為末,先以米醋一升半。於無風處,煮艾水減約八分。絞去艾。次下阿膠,候消盡,乘熱入藥末和勻,杵千百下,並手丸如梧桐子大,曝乾,每服空心,用溫漿水下五十丸,日午再服。
治氣痢年深不瘥,陳橘皮丸方
白話文:
上面的十三味藥物,除了膠和艾草之外,把其他的藥都研磨成粉末,先用一升半的米醋,在沒有風的地方煎煮艾水,直到減少大約八分之一。過濾掉艾草。然後加入阿膠,等它完全溶解,趁熱把藥粉加入,混合均勻,用杵搗一千到一千下,用手捏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曬乾。每次服用時,空腹,用溫熱的漿水送服五十丸,每天中午再服用一次。
陳橘皮(酒浸去白焙一兩),白茯苓(去黑皮三分),陟釐(微炒半兩),麥糵(炒熟三分),白石脂(一兩),赤石脂(三分),無食子(三枚燒令煙出),龍骨(一兩),酸石榴皮(炙黃一兩)
白話文:
陳橘皮(浸泡在酒中,除去白色外皮,取一兩)
白茯苓(去掉黑色外皮,取三分)
陟釐(微炒至半兩)
麥糵(炒熟,取三分)
白石脂(一兩)
赤石脂(三分)
無食子(三枚,燒至冒煙)
龍骨(一兩)
酸石榴皮(烤至黃色,取一兩)
上九味,搗羅為末,用麵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五丸。空心以溫漿水下。日午再服。
治冷勞氣痢久不瘥,豬肝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九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調合成丸,大小如同梧桐籽,每次服用二十五丸。空腹時用溫開水送服。中午時再服用一次。
用於治療長期未愈的寒性勞傷氣滯和痢疾,此為豬肝丸的配方。
獖豬肝(一具去筋膜切作柳葉片以醋一升煎醋令盡),大蒜(煮令熟去殼研二兩),烏梅肉(炒乾一兩),桂(去粗皮一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令紫二兩),乾薑(炮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訶黎勒(煨去核一兩),黃連(去須炒二兩),當歸(切焙一兩)
白話文:
獖豬肝(一整具豬肝,去除筋膜並切成柳葉狀,再用一升醋煎煮至醋汁全部收乾)。
大蒜(煮熟去皮,搗碎,二兩)。
烏梅肉(炒乾,一兩)。
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一兩)。
厚朴(去除粗糙的外皮,用生薑汁炙烤至紫色,二兩)。
乾薑(炮製,一兩)。
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的部分,再烘烤至乾燥,一兩)。
訶黎勒(煨製後去除果核,一兩)。
黃連(去除須毛,炒至二兩)。
當歸(切片並烘烤,一兩)。
上一十味,除豬肝蒜外,搗羅為末,將豬肝與蒜細研如麵糊,入藥末和勻,搗數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用熱麵湯下,日午再服。
治氣滯,止瀉痢霍亂。厚朴散方
白話文:
將前述的十種藥材(除了豬肝和大蒜以外),搗碎成末。另外,將豬肝和大蒜研磨成糊狀,加入藥末和勻,再搗數百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顆,空腹時用熱麵湯送服。每天中午再服一次。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令紫三兩),甘草(炮),白芷,乾薑(炮),蘹香子(略炒各半兩),陳橘皮(去白焙乾一兩),吳茱萸(湯洗焙乾炒三分)
白話文:
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烤至呈紫紅色,三兩)、甘草(炮製過)、白芷、乾薑(炮製過)、蘹香子(略微炒過,各半兩)、陳橘皮(去除白色部分,焙乾,一兩)、吳茱萸(用熱水洗淨,焙乾,炒三分)
上七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凡氣不和,鹽湯調下,霍亂吐瀉煎木瓜紫蘇湯調下,泄瀉米飲調下,赤白痢甘豆湯調下,並食前。
治氣痢泄瀉,心腹㽲痛,木香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七種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二錢匕(約6克),凡是氣不調和,用鹽湯送服。霍亂吐瀉時,用木瓜紫蘇湯送服。泄瀉時,用米湯送服。赤白痢疾時,用甘豆湯送服。所有藥物均在飯前服用。
木香,沉香(銼),桂(去粗皮),沒藥,胡椒(各一分),肉豆蔻仁(一枚),當歸(切焙一分),龍骨(半兩),赤石脂(半兩),乾薑(炮一分),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分),甘草(炙銼一分),蜜陀僧(一分)
白話文:
木香、沉香(切碎)、桂皮(去掉粗皮)、沒藥、胡椒(各一份),肉豆蔻仁(一個),當歸(切片、烘烤後,一份),龍骨(四分之一兩),赤石脂(四分之一兩),乾薑(炮製後,一份),附子(炮裂後,去掉皮和臍,一份),甘草(炙烤、切碎後,一份),蜜陀僧(一份)
上一十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米飲調下,食前服。
治諸積瀉痢,及暴氣瀉,紅蠟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三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的量,用米湯調服,飯前服用。
治療各種積滯、痢疾,以及急性氣滯引起的腹瀉,此為紅蠟丸的處方。
丹砂(研令極細),粉霜,硫黃(各一分三味同研),巴豆(去皮取半兩不破者微用油炒熱湯洗去油拭乾)
白話文:
-
丹砂:磨成極細粉末。
-
粉霜:一種白色礦物粉末,用於化妝和護膚。
-
硫黃:一種黃色礦物,用於治療皮膚病和殺菌。
-
巴豆:一種植物種子,有毒,用於瀉下積滯。
-
以上四種藥物等份混合,研磨成細粉。
-
取巴豆,去除外皮,取半兩,不要弄破,用少許油炒熱,然後用熱水洗去油脂,擦乾。
-
將四種藥物混合在一起,研磨成細粉即可。
上四味同研如膏,熔黃蠟一兩半劑勻,旋丸黍米大,米飲下二三丸,暴瀉水下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赤白、甘草乾薑湯下,婦人血氣,紅花酒下。
治氣瀉不止,木香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材研磨成膏狀,再加入一兩半的黃蠟混合均勻,搓成黍米大小的丸劑。如果遇到急瀉、水痢,服用二到三粒藥丸,米湯送服。如果遇到赤痢,用甘草湯送服;如果遇到白痢,用乾薑湯送服。如果遇到赤白痢,用甘草乾薑湯送服。如果遇到婦女血氣不順,用紅花酒送服。
木香,丁香,縮砂仁,肉豆蔻(去殼各一兩),訶黎勒皮,藿香葉,赤石脂(各半兩)
白話文:
木香、丁香、縮砂仁、肉豆蔻(各一兩,去殼),訶黎勒皮、藿香葉、赤石脂(各半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用麵糊和丸,梧桐子大,空心食前米飲下十五丸。
治冷勞氣痢,腹脅疼痛,水穀不消,神驗丸方
陳曲(炒),吳茱萸(湯浸焙乾炒各一兩),黃連(去須炮),蕪荑(炒各三分)
上四味,搗羅為末,薑汁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米飲下,食前。
治諸氣痢不止,木香丸方
木香,肉豆蔻仁,縮砂仁,赤石脂(各半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以棗肉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米飲下,食前服。
治氣痢腹痛,睡臥不安,香艾丸方
艾葉(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等分)
上二味。搗羅為末,酒煮爛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鹽湯下。
治氣痢腹內虛鳴,日久不瘥,龍骨散方
白話文:
將七味藥材研磨成粉,用麵糊混合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空腹飯前用米湯送服十五丸,可治療因寒氣導致的腹瀉、腹脅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將陳曲、吳茱萸、黃連、蕪荑四味藥材研磨成粉,用薑汁混合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五丸,溫米湯送服,飯前服用,可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瀉不止。
將木香、肉豆蔻仁、縮砂仁、赤石脂四味藥材研磨成粉,用棗肉混合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溫米湯送服,飯前服用,可治療因氣滯引起的腹瀉和腹痛,並緩解睡眠不安。
將艾葉、陳橘皮兩味藥材研磨成粉,用酒煮熟的米飯混合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用鹽湯送服,可治療因氣滯引起的腹瀉和腹內虛鳴,以及久治不愈的腹瀉。
龍骨,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乾薑(炮),阿膠(炙燥),人參,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各二兩)
白話文:
龍骨、黃連(去除須根)、黃柏(去除粗皮)、乾薑(炮製)、阿膠(烤乾)、人參、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烤製,各二兩)。
上七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空腹粥飲下日再。
治脾毒氣痢,下血如鵝鴨肝,腹痛不止。地榆湯方
白話文:
以上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空腹時用粥水送服,一日兩次。
治療脾臟中毒氣引起的痢疾,排出的血液如同鵝鴨肝的顏色,伴有持續的腹痛。此為地榆湯的處方。
地榆,訶黎勒皮(各一兩),甘草(炙),當歸(切焙各半兩),柏葉,茜根,芍藥,赤茯苓(去黑皮各三分)
上八味細銼,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取六分,去滓溫服食前。
又方
白話文:
地榆、訶黎勒皮(各 1 兩),甘草(炙)、當歸(切焙各半兩),柏葉、茜根、芍藥、赤茯苓(去黑皮各 3 分)
胡黃連末用雞子白調作餅子炙令黃研為末入樗皮汁和再作餅用蜜塗炙令黃
白話文:
取胡黃連研成細末,用蛋清和成餅狀,烘烤至焦黃,研磨成粉末後,與樗皮汁混合做餅,最後塗上蜂蜜再次烘烤至焦黃。
上一味,不拘多少,搗羅為散,米飲調下二錢匕。
治氣痢瘦弱,諸療不效者,蒼朮丸方
白話文:
取適量藥材,不論多少,搗碎後過篩成粉末,用米湯送服兩錢。
治療因氣滯引起的痢疾導致身體瘦弱,多種療法無效的情況,可使用蒼朮丸方。
蒼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黃連(去須),當歸(焙),訶黎勒皮(炒),乾薑(炮各一兩半),吳茱萸(湯洗炒乾秤一兩),艾葉(炒三分),龍骨,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二兩)
白話文:
-
蒼朮(烘乾的蒼朮根)
-
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烤過的厚朴皮)
-
黃連(去除須,烘乾的黃連根)
-
當歸(烘乾的當歸根)
-
訶黎勒皮(炒過的訶黎勒果皮)
-
乾薑(烤過的乾薑)
-
吳茱萸(用熱水洗過,炒乾,秤量一兩)
-
艾葉(炒過的艾葉)
-
龍骨(烘乾的恐龍或其他史前動物骨骼)
-
附子(烤裂,去除皮和臍,烘乾的烏頭塊根)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米飲和,眾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生薑湯下日再。
治氣痢不瘥,疲劣變成冷勞痢,烏梅丸方
白話文:
將上面十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米湯和成丸子,每個丸子的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在飯前用生薑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
烏梅肉(炒一兩),豬肝(一大葉以醋煮令爛研如糊),草豆蔻(去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各一兩),甘草(炙銼一分),肉豆蔻(去殼),當歸(切焙),乾薑(炮),蓽茇,訶黎勒皮(炒各三分),桂(去粗皮半兩)
白話文:
-
烏梅肉(一兩,炒過)
-
豬肝(一大片,用醋煮至熟透,研磨成糊狀)
-
草豆蔻(去皮)
-
厚朴(去粗皮,用生薑汁炙烤,各一兩)
-
甘草(炙烤後切碎,一分)
-
肉豆蔻(去殼)
-
當歸(切片後焙乾)
-
乾薑(炮製過)
-
蓽茇、訶黎勒皮(各炒過,各三分)
-
桂皮(去粗皮,半兩)
上一十一味。搗羅十味為末,用豬肝煎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陳曲湯亦得。
治氣痢腹脅虛滿,腸鳴腹痛,便下赤白,地榆飲方
白話文:
上面共十一味藥物,將十味藥物搗成粉末,用豬肝煎炒,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米湯送服,陳曲湯送服也可以。
地榆,樗皮,當歸(切炒),黃連(去須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炒),枳殼(去瓤麩炒),桔梗,桂(去粗皮),大腹(去皮銼),甘草(炙銼各一兩)
白話文:
-
地榆: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陰虛血熱、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症。
-
樗皮: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毒血瘀、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症。
-
當歸(切炒):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血瘀、月經不調、痛經、產後惡露不盡等症。
-
黃連(去須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內盛、黃疸、痢疾、瘡瘍腫毒等症。
-
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食慾不振、嘔吐、呃逆、痰多咳嗽等症。
-
枳殼(去瓤麩炒):具有行氣導滯、消積化痰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氣滯血瘀、胸悶脅痛、痞塊積聚、痰多咳嗽等症。
-
桔梗:具有宣肺止咳、祛痰排膿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痰多、胸悶、瘡瘍腫毒等症。
-
桂(去粗皮):具有溫陽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陽虛寒凝、手足麻木、痛經、月經不調等症。
-
大腹(去皮銼):具有補氣益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氣血兩虛、食慾不振、乏力、勞倦、失血等症。
-
甘草(炙銼各一兩):具有補益脾胃、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痛、泄瀉、咳嗽、瘡瘍腫毒等症。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棗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服。
治氣痢腹脹,腹中虛鳴,木香縮砂散方
木香(二兩),縮砂仁(一兩半),枳殼(去瓤麩炒),訶黎勒皮(各三兩)
上四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一錢匕,空心以陳米飲調下,良久以食壓之。
治脾胃虛冷,兼腸間泄瀉,變成氣痢,蓽茇丸方
白話文:
先將前十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盞半,生薑一顆(大小如棗)拍碎,一起煎煮至八分,濾渣後空腹服用。此方可用於治療氣痢腹脹、腹中空虛發出鳴響的症狀。
另外,木香二兩、縮砂仁一兩半、枳殼(去瓤麩炒)、訶黎勒皮各三兩,將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空腹用陳米湯調服,待藥效發揮後再進食。此方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寒,伴隨腸道泄瀉,演變成氣痢的症狀。
蓽茇,檳榔(銼一兩一分),乾薑(炮),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半),訶黎勒皮,蕪荑仁(各二兩),白朮,黃連(去須各三兩),阿魏(三兩以水四合煎五六沸同蜜和藥),枳殼(去瓤麩炒一兩三分)
白話文:
蓽茇、檳榔(研碎一兩一分)、乾薑(炮製過的)、附子(炮製過、裂開、去皮、去臍,各一兩半)、訶黎勒皮、蕪荑仁(各二兩)、白朮、黃連(去須,各三兩)、阿魏(三兩,用四合水煎到五六次沸騰,加入蜂蜜和藥一起煮)、枳殼(去瓤、麩炒,一兩三分)。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生薑湯下、日再,漸加至四十丸。
治氣痢並休息痢。人參湯方
白話文:
以上十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做成如梧桐籽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粒,空腹時用生薑湯送服,一日兩次,可逐漸增加到四十粒。
治療氣痢和休息痢。人參湯的處方。
人參,陳橘皮(湯浸去白焙),黃連(去須炒),赤茯苓(去黑皮),樗皮,地榆,當歸(切炒),五味子,黃芩(去黑心),枳殼(去瓤麩炒),白朮(炒),甘草(炙銼),桂(去粗皮),大腹(銼各一兩)
白話文:
人參、陳橘皮(用滾水浸泡後,去除白色的薄皮,再用小火烘焙乾燥)、黃連(去除須根並炒熟)、赤茯苓(去除黑色的外皮)、樗皮、地榆、當歸(切片後炒熟)、五味子、黃芩(去除黑色的內心)、枳殼(去除果瓤並用小火烘焙乾燥)、白朮(炒熟)、甘草(切條後烘烤)、桂枝(去除粗糙的外皮)、大腹(切碎,各一兩)
上一十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棗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空心頓服。
治氣痢腹脹,不下食。肉豆蔻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四種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加入一顆大如棗子的生薑拍扁,煎煮至八分滿,去渣,在空腹時一次性服下。
用於治療氣滯引起的痢疾、腹部脹滿以及食慾不振。此為肉豆蔻散的配方。
肉豆蔻(一半生一半炮),訶黎勒皮(一半生一半煨),木香(一半生一半炮各一兩),白朮(銼炒三分),甘草(銼一半生一半炙),蓽茇,乾薑(炮各半兩)
白話文:
肉豆蔻(一半生時使用,一半炮製後使用),訶黎勒皮(一半生時使用,一半煨製後使用),木香(一半生時使用,一半炮製後使用,每種各一兩),白朮(切碎後炒製,使用三分),甘草(切碎後,一半生時使用,一半炙製後使用),蓽茇,乾薑(炮製後使用,各半兩)
上七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米飲調下。
治氣痢赤白不止,下冷上熱。橘皮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米湯調服。
治療氣滯引起的紅白痢疾不止,以及下焦寒冷上焦熱的症狀。這是橘皮丸的處方。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三兩),乾薑,木香,枳殼(去瓤麩炒),芍藥(各三兩),桂(去粗皮),大黃(各一兩)
白話文:
陳橘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內皮,烘烤至三兩重),乾薑,木香,枳殼(去除瓤肉,炒至麩色),芍藥(各三兩),桂枝(去除粗皮),大黃(各一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煎生薑湯下、日再。
治氣痢久不瘥,及諸痢困弱者。蓽茇煎方
蓽茇(為末三錢匕),牛乳(半升)
上二味。同於銀石器中,慢火煎令減半,空腹頓服神效。
白話文:
將七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生薑湯送服,一天服用兩次。
此方適用於久治不愈的氣痢以及因痢疾而體弱的人。
另一個方子:取蓽茇研磨成粉末三錢匕,加入半升牛乳,在銀石器皿中以小火慢慢煎煮,直至藥汁減半,空腹一次服下,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