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七十六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十六 (3)

1. 赤白痢

論曰赤白痢者,由腸胃虛弱,冷熱相乘,客於腸間,變而為痢也,蓋熱乘於血。流滲腸內則赤,冷氣入搏。津液凝滯則白,其候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膿血相雜。故謂之赤白痢,重者狀如膿涕而血雜之,輕者白膿上有赤脈薄血,狀如魚脂腦。世謂之魚腦痢也。

治赤白痢,腹中痛口乾,或作寒熱。黃連散方

白話文:

赤白痢是因為腸胃虛弱,冷熱互相作用,積聚在腸道裡,變化而成為痢疾。這是因為熱氣進入血液,流到腸子裡便成了赤色,寒氣凝結津液,變成了白色。症狀是裡急後重,經常跑廁所卻排不出東西,膿液和血液混合在一起。所以稱為赤白痢。嚴重的症狀猶如膿液鼻涕一般,與血混雜在一起;輕微者是白色膿液上有紅色脈絡,稍微帶點血,像是魚油一樣。世人稱這種病為魚腦痢。

黃連(三分去須微炒),白朮(半兩),黃芩(半兩),當歸(三分銼微炒),烏梅肉(半兩微炒),乾薑(半兩炮裂銼),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 黃連(三分,去除鬚根,稍加炒制)

  • 白朮(半兩)

  • 黃芩(半兩)

  • 當歸(三分,切碎後稍加炒制)

  • 烏梅肉(半兩,稍加炒制)

  • 乾薑(半兩,炮裂後切碎)

  • 阿膠(一兩,搗碎後炒至黃色且乾燥)

  •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色後切碎)

上八味。搗篩為散,每服三錢匕,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赤白痢,日夜不絕,赤石脂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八種藥材研磨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五分之二,去掉藥渣,不論時間稍熱時服用。

治療紅白痢疾,日夜不停,使用赤石脂散方。

赤石脂(一兩),龍骨(一兩),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地榆(一兩),厚朴(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炙令香熟),訶黎勒(一兩煨用皮),當歸(一兩銼微炒),乾薑(一兩炮裂銼),黃連(一兩去須微炒)

白話文:

準備赤石脂、龍骨、阿膠(搗碎炒至黃色乾燥)、地榆、厚朴(去粗皮塗上生薑炙烤至香熟)、訶黎勒(煨用皮)、當歸(銼碎微炒)、乾薑(炮裂後銼碎)、黃連(去須微炒),每味各一兩,厚朴用一兩半。

上九味。搗羅為細末,每服二錢匕以粥飲調下,不計時、日二。

治赤白痢,及水穀冷熱氣痢。白朮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九種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用粥或是水調服,不限時間,一日兩次。

用於治療紅白痢疾,以及因水谷冷熱引起的氣痢。此為白朮丸的配方。

白朮(三分),赤石脂(三分),犀角屑(三分),乾薑(半兩炮裂銼),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炙令香熟),龍骨(三分),黃連(一兩去須銼炒過),烏梅肉(三分微炒),當歸(三分銼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白朮(三分):健脾益氣,止瀉利水。

赤石脂(三分):補腎固澀,止血生肌。

犀角屑(三分):清熱涼血,解毒。

乾薑(半兩炮裂銼):溫中散寒,回陽通脈。

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炙令香熟):溫中散寒,消積化痰。

龍骨(三分):鎮靜安神,澀精止瀉。

黃連(一兩去須銼炒過):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烏梅肉(三分微炒):斂肺斂陰,澀腸止瀉。

當歸(三分銼微炒):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甘溫益氣,補脾益肺,調和諸藥。

上一十味,搗羅為細末,煉蜜和搗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粥飲下三十丸。

治痢白多赤少,沒石子散方

白話文:

把上敘的十種藥材,搗碎成細末,和煉過的蜂蜜拌勻,搗五百次,做成梧桐子那麼大的丸藥,每次在飯前,用粥或水服下三十粒。

沒石子(半兩),黃連(一兩去須微炒),乾薑(一兩炮裂銼),白茯苓(半兩),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炙令香熟),當歸(一兩銼微炒)

白話文:

石子:半兩(10克)

黃連:一兩(20克),去除根須,略微炒過

乾薑:一兩(20克),砲裂後切碎

白茯苓:半兩(10克)

厚朴:一兩(20克),去除粗皮,塗抹生薑後炙到香熟

當歸:一兩(20克),切碎後略微炒過

上六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匕,粥飲調下。不計時。

治赤白痢,日夜不止。橡實散方

白話文:

取上述六種藥材,搗碎篩成為細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稀飯湯送服,不拘時間。

用於治療紅白痢疾,不分日夜地不停排便。此方名為橡實散。

橡實(一兩),醋石榴皮(一兩微炒),黃牛角鰓(一兩燒灰)

白話文:

  1. 橡實(一兩):橡實是橡樹的果實,具有消積、止瀉、固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泄瀉、痢疾等症狀。

  2. 醋石榴皮(一兩微炒):醋石榴皮是石榴皮經過醋浸泡、微炒後的製品,具有收斂止瀉、固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泄瀉、痢疾、便血等症狀。

  3. 黃牛角鰓(一兩燒灰):黃牛角鰓是黃牛角的根部,燒灰後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瘡癤、腫痛等症狀。

上三味。搗羅為細散。粥飲調下二錢、日三。

治赤白痢,冷熱相攻,腹中㽲刺疼痛,龍骨阿膠散方

龍骨,赤石脂,厚朴(去粗皮薑汁炙),楮皮(炙銼),地榆(炙銼),阿膠(炙令燥等分)

上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陳米飲調下,日三服。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搗碎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用粥水調服,一天三次,可治療赤白痢疾,冷熱交戰,腹痛絞痛等症狀。另外,龍骨阿膠散方也可用於治療此類病症,將龍骨、赤石脂、厚朴(去粗皮,薑汁炙)、楮皮(炙後銼碎)、地榆(炙後銼碎)、阿膠(炙至乾燥,等分)等六味藥材搗碎成散劑,每次服用兩錢,用陳米水調服,一天三次。

治氣虛冷熱不調,臍腹疼痛,下痢膿血,日夜頻滑,四肢少力,裡急後重,不進飲食。赤石脂丸方

白話文:

治療氣虛寒冷熱量不調,臍部和腹部疼痛,腹瀉膿血,晝夜頻繁滑腸,四肢乏力,裡急後重,飲食不進。赤石脂丸方

赤石脂,龍骨,白礬灰(各二兩),胡粉(研一兩),蜜陀僧(研半兩),阿膠(炙令燥),烏賊魚骨(各一兩)

白話文:

赤石脂、龍骨、白礬灰(各八十五克),胡粉(研磨至四十二點五克),蜜陀僧(研磨至二十一點二五克),阿膠(烤乾),烏賊魚骨(各四十二點五克)

上七味。搗研為末,再同研勻。以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米飲下,食前服。

治赤白痢久不止,腹中㽲痛,及下血脫肛,烏梅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然後再研磨均勻。用粟米飯和成丸劑,丸劑大小如梧桐子般大。每次服用二至三十丸,溫米水送服,在飯前服用。

烏梅肉(焙),樗根皮(炙銼),赤石脂,當歸(切焙),地榆(炙各半兩),黃連(去須炒),乾薑(炮各三分),甘草(炙一分)

白話文:

烏梅肉(用火烘焙)、樗根皮(烘烤後研磨成粉末)、赤石脂、當歸(切片並烘烤)、地榆(用火燒烤,各半兩)、黃連(去掉須子並炒熟)、乾薑(用火烤熟,各三分)、甘草(用火烘烤,一兩)

上八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米飲調下,空心食前服。

治一切赤白冷熱下痢,腹內疼痛,赤地利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八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溫熱的米湯調服,空腹時飯前服用。

治療各種紅白冷熱痢疾,腹部疼痛,此為赤地利丸的方劑。

赤地利,阿膠(炙令燥),赤石脂(各二兩),當歸(切焙),乾薑(炮各一兩半),地榆(炙銼),茜根(各一兩),木香(半兩),黃連(去須炒三分)

白話文:

赤地利、阿膠(烘烤至乾燥)、赤石脂(各二兩)、當歸(切片並焙乾)、乾薑(炮製各一兩半)、地榆(烘烤並切碎)、茜根(各一兩)、木香(半兩)、黃連(去掉鬚並炒至三分熟)

上九味,搗羅為末,以米醋二升,入藥末一兩,同熬成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溫米飲下。

治赤白痢,訶黎勒丸方

白話文:

將上面九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兩升米醋和一兩藥物粉末,一起熬煮成膏狀。把藥膏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於飯前用溫米酒送服。

訶黎勒(煨去核),附子(切作片用生薑汁煮令汁盡),蕪荑仁(瓦上炒熟),黃連(吳茱萸少許同炒令焦去茱萸不用),陳橘皮(湯浸去白米醋浸一宿焙)

白話文:

訶黎勒(用火煨熟並去掉核)、附子(切成片狀,用生薑汁煮到汁液完全收乾)、蕪荑仁(在瓦片上炒熟)、黃連(和少量吳茱萸一起炒至焦黑,然後取出吳茱萸不用)、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再用米醋浸泡一夜,最後烘乾)。

上五味等分,搗羅為末,用漿水煮粟米飯,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生薑湯下、日二。

治赤白痢諸藥無效者。麝香丸方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等分,搗碎成粉末,用米漿煮粥,和成藥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生薑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

麝香(一分),綠豆粉(一分),硃砂(半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爛出油)

白話文:

  • 麝香(0.3公克)

  • 綠豆粉(0.3公克)

  • 硃砂(0.15公克)

  • 巴豆(0.3公克,去皮心研磨至出油)

上四味。搗羅為細末,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食前冷粥飲下二丸,當日忌熱食物。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物,搗成細末,與粟米飯和成丸,丸子的形狀像綠豆般大,在吃飯前配冷粥服用二丸,當天應避免食用溫熱的食物。

治赤白痢內補散方

黃連(一兩去須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乾薑(半兩炮裂銼),紫筍茶(半兩微炒)

上四味。搗羅為細末,每服二錢匕,粥飲調下,不計時候、日三。

治赤白痢日夜無度,攻臍腹痛,桃花丸方

赤石脂(一兩),乾薑(一兩炮)

白話文:

治療赤白痢(內補散)的方子:

黃連(一兩,去掉鬚根,微炒),甘草(半兩,炙烤至微赤色,切碎),乾薑(半兩,炮制後裂開,切碎),紫筍茶(半兩,微炒)。

以上四味藥,搗碎過篩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匕,用粥湯調服,不限時間,一天服用三次。

治療赤白痢,日夜不止,並且伴隨臍腹疼痛的方子,叫做桃花丸:

赤石脂(一兩),乾薑(一兩,炮制)。

上二味,搗羅為細末,白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日二服,若血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

治冷熱赤白痢瀉血,加減薑黃丸方

乾薑(炮),黃連(去須炒)

白話文:

把上述兩種藥材搗碎成細末,用白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30丸,每天服用兩次,飯前服用。如果是血痢,用甘草湯送服;如果是白痢,用乾薑湯送服。

上二味等分,各搗羅為末,各用水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陰乾兩處收貯,白痢冷瀉,每服乾薑三十丸。黃連十五丸,同用溫米飲下,赤痢瀉血,黃連三十丸。乾薑十五丸。亦用米飲下,赤白相雜者,黃連乾薑各二十丸,共服同用米飲下,空心食前服。未愈加丸數,取瘥為度。

治大人小兒赤白痢,滑腸不止,綠白散方

白話文:

上面兩味藥等分,分別搗成細末,再用水和煮熟的麵粉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一般,陰乾後分別儲存在兩處。如果是白痢引起的腹瀉,每次服用乾薑三十丸,黃連十五丸,同時用溫米飲送服。如果是赤痢引起的腹瀉,每次服用黃連三十丸,乾薑十五丸,同樣用米飲送服。如果是赤痢和白痢交雜的腹瀉,則黃連和乾薑各服用二十丸,一起服用,同時用米飲送服,空腹飯前服用。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可以適當增加丸藥數量,直到痊癒為止。

綠礬,白礬,石灰,鉛丹(四味同入罐子內燒通赤放冷研),龍骨,赤石脂,縮砂仁(各半兩)

白話文:

綠礬、白礬、石灰、鉛丹(四種藥物同時放入罐中燒至通紅後,拿出來放涼再研磨成粉),龍骨、赤石脂、縮砂仁(各半兩)。

上七味,搗研為散,更合研勻,每服一錢匕,小兒半錢匕,或一字匕,並米飲調下,治腸滑極有效,作丸服亦得。

治赤白痢久不瘥,臍腹痛,丹硫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種藥材搗碎研磨成藥粉,再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匕,小孩服用半錢匕或一字匕,用米湯送服,治療腸滑非常有效。也可以做成藥丸服用。

丹砂研,硫黃(研各二錢),烏頭(末炒半錢),巴豆(一錢半去皮心膜出油),砒霜(研半錢),麝香(研少許),蛤粉,(二錢)

白話文:

  1. 丹砂: 研磨成粉末。

  2. 硫黃: 研磨成粉末。

  3. 烏頭: 炒至半熟後研磨成粉末。

  4. 巴豆: 去除皮和心膜,並取出油,研磨成粉末。

  5. 砒霜: 研磨成粉末。

  6. 麝香: 研磨成粉末,取少量備用。

  7. 蛤粉: 研磨成粉末。

上七味合研為細末,用棗肉為丸,如黍米大,米飲下一丸。

治赤白痢,腸胃虛滑,龍骨散方

龍骨(半兩),黃連(去須),牡蠣(煅各一兩),烏梅肉(焙乾三分)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米飲調下,食前服。

治赤白痢、腹痛不止,鉛丹丸方

白話文:

將上面七種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棗肉做成丸子,大小像小米粒一樣,用米湯送服一粒。

這個藥方用於治療赤白痢,腸胃虛滑。另一個藥方叫做龍骨散,包含龍骨、黃連、牡蠣(煅燒過)、烏梅肉(烘乾)。將這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匕,用溫米湯調服,飯前服用。

另一個藥方叫做鉛丹丸,專門治療赤白痢、腹痛不止。

鉛丹(半錢),丹砂(研二錢),巴豆(七枚去皮心出油盡),杏仁(七枚湯退去皮尖雙仁研),乳香(研一兩),砒霜(半錢如秋後不用砒入砒黃末半錢)

白話文:

鉛丹(0.5錢),丹砂(研成細末2錢),巴豆(7粒,去皮去心,榨出油脂),杏仁(7粒,用熱水燙去皮,去尖,研成雙仁),乳香(研成細末1兩),砒霜(0.5錢,如果在秋季之後,則不用砒霜,改用砒黃末0.5錢)

上六味合研令勻細,熔黃蠟和丸,如黃米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煎乾薑甘草湯下,食前臨臥。

治赤白痢,臍腹疼痛,腸滑後重。妙攻散方

大黃(濕紙裹煨半兩),莨菪子(炒令黑一掬許)

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米飲調下。

治赤白瀉痢,腹臟疼痛,裡急後重,並治疝氣,萬靈湯方

罌子粟(炒赤半斤),甘草(炙銼一兩)

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臨臥腹空溫服。

治赤白痢橡實湯方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研磨均勻,加入融化的黃蠟和成丸子,大小如黃米粒,每次服用三到五粒,用煎好的乾薑甘草湯送服,飯前或睡前服用。

治療赤白痢,臍腹疼痛,腸滑後重,效果顯著。

將大黃(用濕紙包裹煨烤至半兩重)和莨菪子(炒至黑色,取約一撮)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調服。

治療赤白瀉痢,腹臟疼痛,裡急後重,並可治療疝氣。

將罌粟子(炒至赤紅色,取半斤)和甘草(炙烤後切碎,取一兩)粗略研磨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盞半煎煮至八分,去渣後睡前空腹溫服。

治療赤白痢。

橡實殼(炒),甘草(炙),荔枝殼,石榴皮

白話文:

  • **橡實殼(炒):**橡實殼炒香後使用,具有健脾止瀉、澀腸固精的作用。

  • **甘草(炙):**炙過的甘草,具有補益脾氣、清熱除煩、緩急止痛的作用。

  • **荔枝殼:**荔枝殼具有止瀉、健脾、澀腸的作用。

  • **石榴皮:**石榴皮具有止瀉、固腸、澀精的作用。

上四味等分細銼,每服半兩,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治赤白痢止瀉,烏金丸方

巴豆(二十一枚去皮),大棗(青州者二十一枚去核)

白話文:

取上述四種藥材等量,細碎後,每次使用半兩。加水一碗半,煎煮至剩八分滿,濾去藥渣,趁溫熱服用。

治療紅白痢疾止瀉,烏金丸的處方如下:

巴豆(二十一個,去皮),大棗(青州產,二十一個,去核)。

上二味,每一枚棗,入巴豆一枚,燒令煙出絕,以器復之,後搗研為細末。更入輕粉二錢,黃連末三錢,燒陳粟米飯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煎川歸湯下。

治赤白痢,礬石丸方

白礬(四兩),硝石(一兩半)

白話文:

將上面兩種藥一起研磨成細末,每一個棗中放入一顆巴豆,燒到煙灰都沒有了為止,之後再將中藥研磨成粉末。再加入二錢輕粉、三錢黃連粉,再用陳年粟米飯捏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丸,用川歸湯煎服。

上二味。搗為末,米醋拌和,入罐子內,磚頭閣起罐底,將瓦片蓋口,慢火燒熟,置冷地上出火毒一夜研細,用米醋浸炊餅心,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米飲下。夜起頻鹽酒下。

治赤白痢,赤石脂丸方

白話文:

把上兩味藥搗成末,用米醋拌和均勻,放入罐子內,用磚頭墊高罐子底部,用瓦片蓋住罐口,用文火慢慢燒熟,然後放置在陰涼的地上,讓藥丸的火毒散發一夜,研磨成細末,用米醋浸泡炊餅心,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晚上起來小便頻繁時,用鹽酒送服。

赤石脂,桑根白皮(銼),桔梗(炒),訶黎勒皮(煨),天雄(炮裂去皮臍),龍骨(各一兩半),白芷,黃連(去須),地榆,當歸(切焙),桂(去粗皮),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木香(各一兩),黃芩(去黑心),乾薑(炮裂各半兩),肉豆蔻(一枚去殼)

白話文:

赤石脂、桑樹根白皮(切碎)、桔梗(炒熟)、訶黎勒樹皮(煨熟)、天雄(炮裂後去除皮和肚臍)、龍骨(各一兩半)、白芷、黃連(去除鬚根)、地榆、當歸(切片烘烤)、桂枝(去除粗皮)、厚朴(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烘烤)、木香(各一兩)、黃芩(去除黑色心部)、乾薑(炮裂後各半兩)、肉豆蔻(一個,去除外殼)

上一十六味,搗羅為末,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治赤白痢,阿膠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六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用於治療赤白痢疾,此為阿膠丸的方劑。

阿膠(炙燥),枳殼(去瓤麩炒各半兩),訶黎勒(煨去核),甘草(炙銼),乾薑(炮),芍藥(炮),黃連(去須炒),木香(一半生一半炒各一兩),當歸(切焙),地榆(銼各一兩半)

白話文:

阿膠(烤到乾燥),枳殼(去除瓤麩,炒過,各半兩),訶黎勒(煨過,去除果核),甘草(烤過,切碎),乾薑(炮製過),芍藥(炮製過),黃連(去除須根,炒過),木香(一半生,一半炒,各一兩),當歸(切片,烘焙過),地榆(切碎,各一兩半)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用陳苦酒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食前。

治赤白痢、疼痛不止,當歸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陳年的醋調和做成藥丸,大小如同梧桐樹的種子,每次服用二十粒。用米湯送服,飯前服用。

治療紅白痢疾、腹痛不止,使用當歸湯的處方。

當歸(切焙),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阿膠(炙燥),芍藥(炒各一兩),甘草(炙銼半兩),黑豆(炒一)合,乾薑(炮),赤茯苓(去黑皮各三分),烏梅(去核炒二兩)

上九味細銼,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取七分,去滓溫服。

治赤白膿血痢,黃連散方

白話文:

當歸:切片並烘焙。

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烤。

阿膠:炙烤至乾燥。

芍藥:炒至微焦。

甘草:炙烤後搗碎。

黑豆:炒熟。

乾薑:炮製。

赤茯苓:去除黑皮。

烏梅:去除果核並炒至微焦。

黃連(去須),龍骨(各二兩),赤石脂(一兩半),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一兩),人參(三分),乾薑(炮),地榆,黃芩(去黑心各一兩)

白話文:

  • 黃連(去除鬚):二兩

  • 龍骨:二兩

  • 赤石脂:一兩半

  • 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烤、切碎):一兩

  • 人參:三分

  • 乾薑(炮製):一兩

  • 地榆:一兩

  • 黃芩(去除黑心):一兩

上八味。搗羅為散,空心粥飲下二錢匕,日再服。

治赤白痢久不瘥,取虛積,軟紅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八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空腹時用粥湯送服兩錢,一日服兩次。

治療長期不愈的赤白痢疾,清除體內虛積,此為軟紅丸的方劑。

丹砂(研半兩),粉霜(一錢),砒霜(研半錢),硫黃(研),硇砂(飛研),硝石(研各一錢),輕粉(二錢),龍腦(研半錢)

白話文:

丹砂(研磨半兩),粉霜(一錢),砒霜(研磨半錢),硫黃(研磨),硇砂(飛研磨),硝石(研磨各一錢),輕粉(二錢),龍腦(研磨半錢)。

上八味,再同研勻細,入去皮心膜巴豆半兩研勻,用黃蠟半兩,熔作汁同和旋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溫漿水下。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一起研磨成細粉,加入去皮心膜的巴豆半兩,研磨均勻。再加入融化的黃蠟半兩,一起和勻,搓成綠豆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溫熱的米湯送服。

治赤白痢,裡急後重,黃連丸方

黃連(去須炒),龍骨,地榆(銼焙),訶黎勒(煨去核),赤石脂(各半兩),草豆蔻(去皮一分)

上六味,搗羅為末,水浸炊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治赤白痢,臍腹㽲痛,及久水瀉白濁如米泔。馬蘭子飲方

白話文:

治療赤白痢,裡急後重,可服用黃連丸。藥方如下:黃連(去須炒)、龍骨、地榆(銼焙)、訶黎勒(煨去核)、赤石脂(各半兩)、草豆蔻(去皮一分)。將六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米湯浸泡餅乾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米湯送服,空腹或飯前,每日三次。

治療赤白痢,臍腹絞痛,以及久瀉白濁如米泔,可服用馬蘭子飲。

馬蘭子(三合),地榆,艾葉(炒各二兩),赤石脂,當歸(切焙各四兩),龍骨,白茯苓(去黑皮各二兩半)

白話文:

馬蘭子(三錢),地榆、艾葉(各炒二兩),赤石脂、當歸(切焙各四兩),龍骨、白茯苓(去黑皮各二兩半)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腹溫服。

治赤白痢血多痛,不可忍,艾葉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七種藥材,稍微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的量,用一碗半的水煎煮至八分滿,濾去藥渣,在空腹時溫服。

治療紅白痢疾出血多且疼痛難忍,使用艾葉丸方。

艾葉(炒),黃連(去須炒),木香(一半生一半炒),肉豆蔻(去殼各三分),地榆(銼一兩),阿膠(炙燥)當歸(切焙各半兩)

白話文:

  1. 艾葉:炒熟。

  2. 黃連:去掉須毛,炒熟。

  3. 木香:一半生用,一半炒熟。

  4. 肉豆蔻:去殼,各取三分。

  5. 地榆:切成粗末,取一兩。

  6. 阿膠:炙烤乾燥。

  7. 當歸:切片,焙乾,各取半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治赤白痢疼痛不止,甘草湯方

甘草(炙),地榆,當歸(切焙),黃連(去須炒),芍藥(炒各半兩)

上五味細銼,每服三錢匕。漿水一盞,煎取六分,去滓溫服。

治赤白痢。龍骨黃連丸方

白話文:

將七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好的蜂蜜混合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此方用於治療赤白痢,疼痛不止。

另一個方子,叫做甘草湯,由甘草(炙)、地榆、當歸(切焙)、黃連(去須炒)、芍藥(炒各半兩)五味藥材組成。將藥材細切,每次服用三錢匕,用漿水一盞煎煮至六分,去渣溫服。

此方同樣用於治療赤白痢。

龍骨,黃連(去須),白石脂(各一兩半),胡粉(炒黃),白礬(熬令汁枯各一兩)

白話文:

龍骨、黃連(去掉須子)、白石脂(各 1 兩半)、胡粉(炒到變黃)、白礬(熬到汁液枯乾,各 1 兩)

上五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日三。

治赤白痢香連散方

白話文:

取上方五種藥材,搗碎篩過成為細末,用煉蜜調和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粒。用米湯送服,一日三次。

用於治療赤白痢疾的香連散方。

黃連(去須炒一兩),木香(一兩),丁香,乾薑(炮),訶黎勒皮(炒各半兩)

白話文:

黃連 (去除須後炒過,一兩),木香 (一兩),丁香,炮製過的乾薑,訶黎勒皮 (炒過,各半兩)。

上五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陳米飲調下、日再。

治赤白痢、腹痛不止。阿膠丸方

阿膠(炒三兩),黃連(去須二兩),當歸(切焙),胡粉研(各一兩)

上四味。搗研為末,稀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飲下。

治赤白痢,無問遠近。黃連丸方

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當歸(切焙),赤茯苓(去黑皮等分)

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腹飯飲下,以瘥為度。

治赤白痢。萬全茯苓散方

赤茯苓(去黑皮),黃連(去須),阿膠(炙燥),黃柏(去粗皮等分)

白話文:

治療赤白痢腹痛不止,可服用上五味搗碎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匕,用陳米湯調服,每日兩次。

治療赤白痢,無論距離遠近,可服用阿膠丸。將阿膠炒至三兩,黃連去須二兩,當歸切片焙乾,胡粉研磨成粉末(各一兩),混合搗碎成粉末,用稀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

治療赤白痢,可服用黃連丸。將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當歸切片焙乾,赤茯苓去黑皮,等量混合搗碎成粉末,用煉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四十丸,空腹飯後用米湯送服,直到痊癒。

治療赤白痢,可服用萬全茯苓散。將赤茯苓去黑皮,黃連去須,阿膠炙烤至乾燥,黃柏去粗皮,等量混合。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空腹甘草湯下,日再。以瘥為度,如三歲以下小兒每服半錢匕,五歲至十歲每服一錢匕。

治赤白痢,肉豆蔻散方

白話文:

把上述四味藥打散,每次服用兩勺,空腹時用甘草湯服用,一天用兩次,以病癒為準。如果三歲以下的小孩,每次服用半勺;五歲到十歲的孩子,每次服用一勺。

肉豆蔻(去殼五枚),鹿角屑(炙一兩),胡粉(燒研),蜜陀僧(各三分燒過於冷地上出火毒)

白話文:

肉豆蔻:(去掉外殼,取用5枚)

鹿角屑:(經過炙烤,取得一兩)

胡粉:(燒熱研磨)

蜜陀僧:(每種各取三分,燒過後,在冷卻的地面上,讓火毒消散)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米飲調下。

治赤白痢,後重腸痛。四神散方

乾薑(炮),黃連(去須炒),當歸(切焙),黃柏(去粗皮切炒各等分)

白話文:

取上述四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米湯調服。

治療紅白痢疾,排便困難且腸道疼痛。此為四神散的配方。

藥材包括:炮製的乾薑,去須並炒過的黃連,切片烘焙的當歸,去除外皮切片炒過的黃柏,各等量。

上四味為散,每服二錢匕,以烏梅三個,煎湯調下,赤痢加黃柏,白痢加乾薑。後重腸痛,加黃連,腹中痛加當歸各一倍。並空心食前服,大凡泄痢,宣食酸苦。蓋酸收苦堅故也。

白話文:

以上四味藥材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匙,用三個烏梅煎湯送服。若是赤痢,加入黃柏;若是白痢,加入乾薑。若是腸痛嚴重,加入黃連,腹中疼痛時,加入當歸,各增加一倍。以上藥物皆於空腹飯前服用。一般來說,腹瀉時,飲食應以酸味和苦味為主。因為酸味能收斂,苦味能堅固。

治下痢赤白。木香散方

木香,肉豆蔻(去殼),檳榔(一半生一半炮各一兩),乾薑(炮半兩)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半匕,米飲調下。

治赤白痢腹痛,駐車丸方

黃連(去須炒一兩半),乾薑(炮),當歸(切炒),阿膠(銼炒碾末再炒再碾各一兩)

上四味,各為細末,以好醋調阿膠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陳米飲下,日再。

治冷熱赤白痢疾,吳茱萸湯方

吳茱萸(湯洗焙炒半兩),黃連(去須炒),赤芍藥(各一兩)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前。

治冷熱痢,腹痛裡急。和中散方

附子(炮七度水淬去皮臍為末),黃連(去須各一兩為末),乳香(研一分)

白話文:

治療下痢時排泄物呈現紅色與白色的情況,可以使用以下幾個古代中醫方劑:

[木香散] 方

成分:木香、肉豆蔻(去外殼)、檳榔(半份生用,半份炒過,各一兩)、乾薑(炒過後取半兩)。

制作與用法:將上述四種藥材磨碎成粉末,每次服用約二錢半至三錢,可配合米湯調服。

功效:適用於治療赤白痢且伴有腹部疼痛。

[駐車丸] 方

成分:黃連(去须後炒至一兩半)、乾薑(炒過)、當歸(切片後炒)、阿膠(先碾末再炒,共一兩)。

制作與用法:將這些藥材分別磨成細粉,然後用優質醋調和阿膠來搓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四十丸,早晨空腹時以陳舊米湯送服,每日兩次。

功效:針對赤白痢疾及腹部疼痛有療效。

[吳茱萸湯] 方

成分:吳茱萸(先用水洗淨,烘焙並炒過,取半兩)、黃連(去须後炒)、赤芍藥(各取一兩)。

制作與用法:將這三種藥材粗略搗碎後篩選,每次服用三錢左右,加入一碗水中煎煮至剩下八分滿,去掉沉澱物後趁溫熱服用,最好在進食前飲用。

功效:適用於治療因寒熱交雜所引起的赤白痢疾。

[和中散] 方

成分:附子(經過七次的水煮與淬火處理,去皮去心後磨成粉末)、黃連(去须,各取一兩製成粉末)、乳香(細研取得一分)。

(注意:此處和中散的具體服用方法未明確給出,但根據常規,中藥散劑通常會配合適量溫水或其他載體一同服用。)

上三味。如患冷熱痢。取黃連附子各半錢,乳香一字,以陳米飲調下,未止再服。以青橘皮湯調下,如患赤痢,附子末半錢,黃連末一錢,乳香一字,如患白痢,黃連末半錢。附子末一錢,乳香一字,米飲調下,未止以黑豆七粒,煎湯止之。

白話文:

取黃連、附子各半錢,乳香一字,以陳米粥調勻服用,若服後痢疾未止,再服一次。若患赤痢,則取附子末半錢,黃連末一錢,乳香一字,以水調勻服用。若患白痢,則取黃連末半錢,附子末一錢,乳香一字,以米粥調勻服用。若服後痢疾未止,則以黑豆七粒煎湯服用,以止痢疾。

治冷熱痢,甘草飲方

甘草(大者二寸許一半生一半炙),烏梅(五枚拍碎),訶黎勒皮(五枚)

上三味細銼,用水一盞,煎取五分,去滓一半冷服,一半熱服。

治赤白痢,並血痢。梔子仁湯方

山梔子仁(四七枚銼)

上一味,以漿水一升半。煎至五合,去滓空心食前,分溫二服。

治赤白痢。橘皮散方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炒為末一兩),冬瓜汁(一合),生薑汁(一合)

上三味。合調令勻,每服一匙,如赤多,增瓜汁,白多增薑汁。和白湯調下。

治赤白痢不止,豆蔻散方

肉豆蔻(去殼一分),訶黎勒(炮去皮二分)

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米飲調下。

治赤白痢久不止,白礬丸方

白話文:

治療寒熱交加的腹瀉,使用甘草飲的處方如下:

取甘草(挑選大約兩寸長的,一半保持生狀態,另一半則炮制過),烏梅(五粒,輕輕敲碎),以及訶黎勒皮(五粒)。將這三種藥材細緻地磨碎,然後加入一碗水中,煎煮至剩下半碗的量,濾去藥渣。所得藥液分為兩份,一份冷卻後服用,另一份趁熱服用。

治療赤色或白色痢疾,以及伴有出血的痢疾,可以使用梔子仁湯的處方:

取山梔子的仁(四十七粒,磨碎)。將此一味藥材放入一升半的米泔水中,煎煮至剩下五合(約半升),濾掉藥渣,建議在空腹時,飯前溫熱分兩次服用。

治療赤色或白色痢疾,可選用橘皮散的處方:

取已經用熱水浸泡去白並烘烤炒製成粉末的陳年橘皮一兩,冬瓜汁一合,以及生薑汁一合。將這三種材料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匙。如果排泄物偏紅色,就增加冬瓜汁的比例;如果是白色的,則增加生薑汁的量。最後,用白開水調和後服下。

針對持續不停的赤白痢疾,可以考慮使用豆蔻散的處方:

取肉豆蔻(去壳,重量為一分),以及炮制去皮的訶黎勒(二分)。將這兩種藥材捣碎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匕的量,用米湯調和後服用。

對於長期不止的赤白痢疾,可以使用白礬丸的處方:

白礬,鉛丹(各二兩二味拌勻用瓷瓶子固濟封卻頭以火燒令通赤候一兩炊久方可取出放冷杵碎於地上出火毒一宿研)

白話文:

  • 白礬、鉛丹(各二兩)混勻,用瓷瓶子密封,用火燒至通紅,等候一兩炊後取出後冷卻,在地上搗碎,讓它放置一個晚上以去除火毒,隔天再研磨成細粉。

上二味,研令極細。用粟米飲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空心米飲下。

治赤白等痢。巴豆丹砂丸方

巴豆(五粒去皮心麩炒),杏仁(七粒去皮雙仁炒黃)

白話文:

取上述兩種藥材,研磨至極細。用小米湯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三丸,空腹時以小米湯送服。

用於治療紅白痢疾。此為巴豆丹砂丸的方劑。

巴豆(五粒,去皮去心,麥麩炒),杏仁(七粒,去皮去雙仁,炒黃)。

上二味,入丹砂一錢,同研極細,以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至二丸,空心陳米飲下。

白話文:

上述兩味藥,加入一錢硃砂,一起研磨至極細,以蒸餅作成藥丸,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一到兩丸,空腹時以陳年米湯送服。

治赤白痢,服諸藥不瘥者,黑豆湯方

黑石(半升炒去皮揀淨者四合為末),甘草(一兩半炙半生為末)

上二味。綿裹以漿水三升,煎至一升去滓空心分溫二服。

治赤白痢,香連丸方

黃連(去須炒),木香(各二兩)

上二味。搗羅為末,以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陳米飲下,日再。

白話文:

治療赤白痢,服用其他藥物都无效的,可以用黑豆汤方。方法是:将黑豆(半升,炒去皮,拣净,取四合研成粉末),甘草(一两半,一半炙烤,一半生用,研成粉末)两种药材,用棉布包好,放入三升浆水里煎煮,煎至一升,去掉药渣,空腹分两次温服。

治疗赤白痢,还可以用香连丸方。方法是:将黄连(去须,炒制),木香(各二两)两种药材,捣碎研成粉末,用面糊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陈米汤送服,每天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