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七十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十六 (2)

1. 膿血痢

論曰春傷於風,邪氣留連。夏為洞泄,若遇熱氣乘之。則血隨熱行。滲入腸中。又與腸中津液相搏。積熱蘊結。血化為膿,膿血相雜。故成膿血痢,秋冬診脾脈微澀者是也。其脈滑大,或微小沉細虛遲者皆生,若懸絕或實急或數大身熱者、皆死。

治下痢膿血羸瘦,黃連丸方

白話文:

古書中說,春季受到風邪的侵襲,邪氣就會在體內停留。夏季出現洞泄,如果遇到熱氣乘虛而入,就會導致血液隨著熱氣運行,滲透到腸子裡。血液在腸子裡與津液相互搏擊,積熱蘊結,血液化為膿液,膿液和血液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膿血痢。秋冬兩季診斷脾脈微澀的人,就是患有膿血痢。如果脈象滑大,或者微小沉細虛弱緩慢,都是可以生存的。如果脈象消失或脈搏急促或脈搏數大身體發熱,都是會死亡的。

黃連(去須),龍骨,苦參,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各一兩),熟艾葉(炒),白礬(熬令汁枯),甘草(炙),陳曲(炒),赤石脂,乾薑(炮各半兩)

白話文:

黃連(去鬚):1兩

龍骨:1兩

苦參:1兩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

熟艾葉(炒):1兩

白礬(熬令汁枯):半兩

甘草(炙):半兩

陳曲(炒):半兩

赤石脂:半兩

乾薑(炮):半兩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治膿血諸痢,及痢後腹痛,阿膠散方

白話文:

取上述十種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蜜調合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粒。空腹時以米湯送服。

用於治療膿血性痢疾,以及痢疾後的腹痛,此為阿膠散的方劑。

阿膠(炙令燥),龍骨,無食子(各三兩),桃葉(炒),柏葉(去梗焙各一兩),甘草(炙),肉豆蔻(去殼炙半)

白話文:

阿膠(炙製至乾燥),龍骨,無食子(各三兩),桃葉(炒製),柏葉(去除梗部並烘焙至微黃,各一兩),甘草(炙製),肉豆蔻(去除外殼並炙製至半熟)。

上七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三錢匕,米飲調下,不拘時。

治下痢膿血,腸胃虛滑。米穀完出,黃連湯方

白話文:

取上述七種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米湯送服,不限時間。

治療下痢帶有膿血,腸胃虛弱滑洩,食物未消化即排出,使用黃連湯方。

黃連(去須一兩),乾薑(炮),熟艾(炒),附子(炮裂去皮臍),阿膠(炙令燥),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各半兩)

白話文:

黃連(一兩,去除須根):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常用於濕熱證、痢疾、腸炎等。

乾薑(炮製):辛、熱。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作用。常用於寒證、胃寒嘔吐、腹痛泄瀉等。

熟艾(炒制):辛、苦、溫。具有溫經止血、祛寒除濕的作用。常用於月經過多、痛經、寒濕性疼痛等。

附子(炮製,裂開去皮臍):辛、甘、熱。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的作用。常用於陽虛證、心衰、腎衰等。

阿膠(炙制,令其乾燥):甘、平。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燥的作用。常用於血虛證、貧血、月經過多等。

蜀椒(去目,閉口炒至出汗,各半兩):辛、溫。具有溫中散寒、燥濕止瀉的作用。常用於寒濕證、腹痛泄瀉、痢疾等。

上六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治久痢膿血,木香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六種藥材,切碎至像麻豆般大小,每次使用五錢的量,加入一個半盞的水,煎煮至剩一個盞,濾去藥渣,在飯前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長期的痢疾伴有膿血的情況,此為木香散的方子。

木香(炮兩半),阿膠(炙令燥一兩半),訶黎勒(炮去核),黃連(去須各一兩)

白話文:

木香(烘烤兩半),阿膠(烘烤至乾燥一兩半),訶黎勒(烘烤去核),黃連(去除須各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空心用冷粥飲調服。

治伏熱下痢膿血,貫眾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四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空腹時用冷稀飯湯送服。

用於治療因熱毒深伏引起的下痢帶有膿血,此為貫眾丸的方劑。

貫眾(銼一兩),黃連(去須),板藍根,木香(各半兩),胡黃連(一分),訶黎勒皮,肉豆蔻(去殼各三分)

白話文:

貫眾(一兩,切碎),黃連(去掉根須),板藍根,木香(各半兩),胡黃連(一分),訶黎勒皮,肉豆蔻(去掉殼,各三分)

上七味。搗羅為末。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煎甘草湯下。不拘時。

白話文:

將上方的七種中藥材搗碎成粉末,再用煮好的麵糊和成丸劑,大小如同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十五丸,用甘草湯送服,服用時間不受限制。

調臟氣,止便泄,治下痢膿血。臍腹㽲痛。虛氣痞滿,腸鳴裡急。香連丸方

白話文:

調臟氣,止便泄,治下痢膿血。臍腹㽲痛。虛氣痞滿,腸鳴裡急。香連丸方

功能:調理臟腑氣血,止瀉,治療腹瀉帶有膿血。臍部和腹部絞痛。脾氣虛弱,腹部脹滿,腸鳴,腹部絞痛。

方劑

  • 雞內金(炒熟)10克
  • 砂仁(去殼)10克
  • 黨參(切片)10克
  • 白朮(炒熟)10克
  • 茯苓(炒熟)10克
  • 木香(去油)5克
  • 陳皮(去白)5克
  • 甘草(炙)5克
  • 桂枝(去皮)5克
  • 川椒(去目)3克

用法:將所有藥材研成細末,加入煉蜜調勻,做成丸劑,每次服用3克,每日服用2次。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慎用。孕婦應禁用本方。

白話文:

這個方子能調理臟腑氣血,止瀉,治腹瀉帶膿血、臍腹絞痛,適用於脾氣虛弱、腹部脹滿、腸鳴、腹部絞痛等症狀。藥方包括雞內金、砂仁、黨參、白朮、茯苓、木香、陳皮、甘草、桂枝和川椒等,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煉蜜調勻,做成丸劑,每次服用3克,每日2次。脾胃虛寒者慎用,孕婦禁用。

黃連(去須三兩),地榆(銼),赤石脂(各二兩),龍骨,阿膠(炙令燥),木香,赤芍藥,艾葉(炒),黃芩(去黑心各一兩),肉豆蔻(去殼各一兩半),無食子(三分)

白話文:

黃連(去除鬚根,三兩),地榆(切碎),赤石脂(各二兩),龍骨,阿膠(烘烤使之乾燥),木香,赤芍藥,艾葉(炒熟),黃芩(去除黑色中心,各一兩),肉豆蔻(去除外殼,各一兩半),無食子(三分)。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不拘時。

治膿血久痢,腹內疼痛。柏葉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一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粒,用米湯送服,不限時間。

用於治療長期膿血痢疾,腹部疼痛。柏葉丸方。

柏葉(去梗),黃連(去須),阿膠(炙令燥),地榆(銼),當歸(焙各半兩)

白話文:

柏葉(去除葉梗),黃連(去除鬚根),阿膠(烘烤至乾燥),地榆(切碎),當歸(烘烤,各半兩)

上五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米飲下。不拘時。

治膿血痢,茱萸湯方

白話文:

取上述五種藥材,搗碎後過篩成細粉,用煉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粒,用溫熱的米湯送服。服藥時間不限。

此方用於治療膿血痢,即茱萸湯的處方。

吳茱萸(湯浸焙炒一兩),訶黎勒皮,當歸(切炒),黃連(去須各二兩),乾薑(炮半兩)

白話文:

吳茱萸(用熱水浸泡後烘乾並炒香,一兩),訶黎勒皮,當歸(切片並炒香),黃連(去須,各兩),乾薑(炮製後,半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膿血痢,食已即注下不安。烏梅丸方

白話文:

以上五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煎煮,煎至剩八分滿時,濾去藥渣,飯前趁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膿血痢疾,食用後立即腹瀉不適。此為烏梅丸的處方。

烏梅肉(炒),黃連(去須各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乾薑(炮三分)

白話文:

烏梅肉(炒到焦黑色),黃連(去除根鬚,各取一兩),附子(炮製後裂開去皮去臍,取半兩),乾薑(炮製後,取三分)

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飲下。

治膿血痢,小腹痛,龍骨丸方

白話文:

取上方四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粒。飯前以米湯送服。

用於治療膿血痢疾,小腹疼痛,此為龍骨丸的處方。

龍骨,赤石脂,黃連(去須),犀角(鎊),附子(炮裂去皮臍),羚羊角(鎊),當歸(切炒),白礬(熬令汁枯),龍膽,甘草(炙),熟艾(炒),乾薑(炮各半兩)

白話文:

龍骨:一種中藥,從恐龍的骨頭中提取。

赤石脂:一種中藥,從紅色的岩石中提取。

黃連(去須):一種中藥,去除根須後的黃連。

犀角(鎊):一種中藥,將犀牛角研磨成粉末。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種中藥,將附子炮製至裂開,去除皮和臍。

羚羊角(鎊):一種中藥,將羚羊角研磨成粉末。

當歸(切炒):一種中藥,將當歸切片並炒熟。

白礬(熬令汁枯):一種中藥,將白礬熬製至汁液乾枯。

龍膽:一種中藥,從龍膽草中提取。

甘草(炙):一種中藥,將甘草烘烤至焦黃。

熟艾(炒):一種中藥,將艾葉炒熟。

乾薑(炮各半兩):一種中藥,將乾薑炮製至乾硬,每兩各用一半。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米飲下。空心食前。

治膿血痢,日久不瘥,乾薑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十二味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過的蜂蜜調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粒,以溫熱的米湯送服,空腹時食用。

用於治療長期未愈的膿血痢疾。

乾薑(炮),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各一兩),熟艾(炒),附子(炮裂去皮臍),烏梅肉(炒各三分),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乾薑(炮製後),黃連(去除根鬚),黃柏(去除粗糙的外皮),每種各一兩;

熟艾(炒製後),附子(炮製至裂開,去除皮和臍),烏梅肉(炒製後),每種各三分;

甘草(炙製後),半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飲下。

治膿血下痢不禁。女萎丸方

白話文:

以上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粒。飯前以米湯送服。

治療膿血下痢不止。此為女萎丸的處方。

女萎,半夏(湯洗七遍焙各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三分),藜蘆(去蘆頭半兩)

白話文:

女萎

藥方

  • 半夏(湯洗七遍焙各一兩)
  • 附子(炮裂去皮臍三分)
  • 藜蘆(去蘆頭半兩)

女萎的可用藥方如下:

  • 半夏:一兩,用湯水洗七遍,然後焙乾。
  • 附子:三分,先炮裂,然後去皮臍。
  • 藜蘆:半兩,去蘆頭。

上四味。搗羅為末。陳醋煮沸,和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陳米飲下。日午再服,未止加至五丸。

治久痢膿血,日夜不止。白礬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四種藥材,搗碎篩成細末。用陳醋煮沸後,與藥末混合做成丸狀,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陳米湯送服。中午再服一次,如果症狀沒有停止,可增加到每次五丸。

此方用於治療長期痢疾,伴有膿血,日夜不停。此方名為「白礬丸」。

白礬(研),鉛丹(研),硇砂(研),硫黃(研各一分)

白話文:

白礬(研磨成粉)、鉛丹(研磨成粉)、硇砂(研磨成粉)、硫黃(研磨成粉),各取一份。

上四味。先入礬於瓷合子內。次入硫黃硇砂鉛丹復之。用瓦片蓋面。文武火煅赤。傾地上候火氣絕。再為末。蒸餅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飲下。

白話文:

將礬、硫黃、硇砂、鉛丹四種藥物放入瓷合子中,用瓦片蓋住,用文武火煅燒至藥物發紅。然後將藥物倒出,等火氣散去後,將藥物研磨成細末。把細末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

治下痢膿血不止。茱萸丸方

吳茱萸(湯浸焙乾炒),乾薑(炮),訶黎勒皮(各半兩),胡粉,白礬灰(各一分)

上五味。搗研為末。醋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米飲下。

治新久膿血痢。橡實散方

橡實(二枚滿殼入蜜陀僧末炭火煅赤為末),訶黎勒皮(為末與前等分)

上二味。共研細,分作五服,每服用溫米飲調下。空心食前服。

治痢下膿血,黃連湯方

黃連(去須一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一兩半)

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二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膿血痢。二宜散方

黃連(去須),吳茱萸湯(浸焙炒各一兩)

白話文:

治療持續性的腹瀉並伴有膿血的情況,可使用以下幾個古代中醫處方:

茱萸丸 方

材料包括:吳茱萸(需先用熱湯浸泡再烘烤乾燥並輕炒)、乾薑(用火烘烤)、訶黎勒皮(各使用半兩),以及胡粉和白礬灰(各使用一分)。

制作方法:將這五種藥材搗碎並研磨成細末。之後,用醋來煮麵糊,把藥末混入麵糊中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丸,在餐前用米湯送服。

橡實散 方

所需材料有:橡實(取兩枚完整的果實,內含蜜陀僧粉末,經炭火煅燒至紅色後搗為細末),以及訶黎勒皮(同樣磨成粉末,份量與橡實粉相等)。

制法與用法:將這兩種藥粉細心混合。混合好的藥粉分為五份,每次服用一份,用溫熱的米湯調和後,在餐前空腹服用。

黃連湯方

此方由黃連(去除鬚部,一兩重)和厚朴(去除了粗糙外皮,並用生薑汁和炙烤,一兩半)組成。

服用方式:將這兩味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匕(約1.5克),用水一盞半(約450毫升)煎煮,加入生薑兩片,煎至剩餘八分(約360毫升)時,濾去藥渣,趁溫熱時服用,不限定具體時間。

二宜散 方

該方由黃連(去除鬚部)和吳茱萸(先用湯水浸泡,再烘烤乾燥並輕炒,各一兩)組成。

以上方劑皆針對不同特點的膿血痢疾而設,展示了中醫在處理此類疾病時豐富多樣的治療手段。

上二味。各搗羅為末。每赤膿多。用茱萸末一錢匕,黃連末倍之。白膿多,即黃連末一錢匕,茱萸末倍之。空心食前米飲調下。

白話文:

上面兩種藥材各搗碎成末。如果膿是鮮紅色的,就用茱萸末一錢匙,黃連末加倍。如果膿是白色的,那麼黃連末一錢匙,茱萸末加倍。空腹飯前用米湯送服。

治膿血痢,借氣散方

黃連(去須),生薑(並細銼各一兩)

上二味。同用銀石器炒焦赤色,去薑取黃連為細散,每服二錢匕,空心食前陳米飲下。

治膿血痢困極。木香散方

木香(一塊方一寸),黃連(去須細銼一兩)

白話文:

治療膿血痢,可以使用「借氣散」。將黃連去鬚、生薑切細,各取一兩,用銀器炒至焦紅色,去掉薑,將黃連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匕,空腹飯前用陳米水送服。

如果因膿血痢而虛弱無力,可以使用「木香散」。將木香一塊(方一寸)、黃連去鬚切細,取一兩,混合研磨即可。

上二味。先將木香一塊,置銀石器中。次下黃連蓋之。以水二盞同熬水盡。取木香切焙為散,分三服,第一服甘草湯下,第二服陳米飲下。第三服臘茶清下。並食前服大妙,其黃連別搗末。專治赤痢,每服二錢匕,陳米飲下。

治膿血痢,通神丸方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物,先將木香一塊,放在銀石器皿中,然後用黃連蓋住它。加入兩杯水一起熬煮,直到水用完。取出木香切碎並烘焙成粉末,分為三份服用。第一劑用甘草湯送服,第二劑用陳米湯送服,第三劑用臘茶清送服。所有藥物均在飯前服用,效果最佳。黃連另搗碎成粉末,專治赤痢,每次服用二錢的量,用陳米湯送服。

沒藥(研),五靈脂(研),乳香(研各一錢),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五粒)

白話文:

沒藥(研磨成粉),五靈脂(研磨成粉),乳香(研磨成粉,各一錢重),巴豆(去除外皮和內膜,研磨成油,五粒)。

上四味合研令勻。滴水丸如粟米大,每服一丸,生木瓜湯下。不拘時。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材混合研磨成細粉,滴水製成粟米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生木瓜湯送服。不限服用時間。

治膿血痢,腹痛滑泄,胡粉丸方

胡粉,阿膠(炙令燥),烏賊魚骨(去甲各半兩),龍骨,白礬(熬令汁枯各一兩),蜜陀僧(一分)

白話文:

治療膿血痢,腹痛滑洩,胡粉丸的配方如下:

胡粉,阿膠(烤至乾燥),烏賊魚骨(去除硬殼後各半兩),龍骨,白礬(煎熬至汁液蒸發完畢各一兩),密陀僧(一分)。

上六味。搗研為細末。粟米粥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粟米飲下。

治膿血痢,後重裡急。日夜頻並。赤石脂湯方

白話文:

將六種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粟米粥和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服用,用粟米粥送服。

赤石脂,白芷,天雄(炮裂去皮臍),龍骨,當歸(切焙各一兩半),肉豆蔻(去殼),黃連(去須),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地榆,白朮,桂(去粗皮),訶黎勒(煨取皮),木香(各一兩),吳茱萸(湯洗焙乾炒),黃芩(去黑心各半兩)

上一十五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空心食前。

白話文:

赤石脂、白芷、天雄(用火炮製後去除皮和肚臍)、龍骨、當歸(切片烘乾,各一兩半)、肉豆蔻(去除外殼)、黃連(去除鬚根)、厚朴(去除粗糙的皮,用生薑汁炙烤切碎)、地榆、白朮、桂枝(去除粗糙的皮)、訶黎勒(烤製後取皮)、木香(各一兩)、吳茱萸(用湯水洗淨,烘乾後炒)、黃芩(去除黑色的根,各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