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二 (2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 (20)

1. 癸丑歲圖

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中見少徵火運,歲火不及,氣化運行後天,太陰在上,左少陽,右少陰,故地氣上騰,陰專其政而其政肅,太陽在下,左厥陰,右陽明,故天氣下降,陽氣退闢而其令寂,大風時起,原野昏霿,白埃四起,云奔南極,寒雨數至,物成於差夏,濕寒合德,黃黑埃昏,流行氣交,上應鎮星辰星,其谷黅玄,間谷命太角之谷,寒化雨化勝復同,是謂邪氣化度也。雨化五,火化二,寒化六,是謂正化度也。

白話文:

陰濕的土壤主宰著天空,寒冷的泉水流淌在泉眼裡,氣候之中少見火氣運行的跡象,歲星的火氣力量不足,各種氣候運行在後天形成中。陰濕的土壤主宰著上部,少陽在左側,少陰在右側,地氣因此而向上升騰,陰氣專掌氣候而其政令嚴肅;寒冷的泉水主宰著下部,厥陰在左側,陽明在右側,天氣因此而下降,陽氣退避而其政令寂靜,大風時常颳起,原野昏暗陰霾,白色的塵埃四起,雲朵奔向南極,寒冷的雨水時常降下,萬物生長在夏秋之間,濕氣和寒氣融和成為氣候,黃黑色的塵埃昏暗,各種氣流交匯,與鎭星的星象相應,五穀的顏色是深玄的,山中的澗谷被稱之為太角澗谷,雨水和寒氣的變化完全相同,這叫做邪氣的變化。雨水變化使五行中的五運交替,火氣變化使五行中的二運交替,寒冷變化使五行中的六運交替,這就是正氣的變化。

陰凝於上,寒積於下,寒水勝火,則為冰雹,陽光不治,殺氣乃行,倮蟲靜,鱗蟲育,是為歲物所宜,羽蟲耗,熱毒不生,是為地氣所制,有餘宜高,不及宜下,有餘宜晚,不及宜早,土之利氣之化也。

白話文:

陰氣凝結在上面,寒氣積聚在下面,寒水勝過火氣,就會形成冰雹。陽光無法治療,殺氣開始運行,冬季的昆蟲停止活動,魚類開始繁殖,這是適應季節變化。鳥類減少,熱毒無法產生,這是受到地氣的制約。陽氣過剩時宜於在高處,陽氣不足時宜於在低處;陽氣過剩時宜於延遲,陽氣不足時宜於提早。這是土地的性質和氣候的變化造成的。

民氣亦從之,其病寒濕、腹滿、身䐜憤、胕腫、痞逆、寒厥拘急,是歲濕土在上,寒水在下,土能制水,天氣盈,地氣虛,宜取化源,以平土氣,益其歲氣,無使邪勝,食黅玄之谷,以全其真,食間氣之谷,以保其精,歲宜以苦燥之溫之,甚者發之泄之,不發不泄,則濕氣外溢,肉潰皮拆,而水血交流,必贊其陽火,令御甚寒,運異寒濕,燥熱宜少,故藥食之宜,其化上苦溫,中鹹溫,下甘熱,歲半之前,太陰主之,濕淫所勝,沉陰且布,雨變枯槁,民病胕腫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不得,腰脊頭項痛,時眩大便難,陰氣不用,飢不欲食,咳唾則有血,心如懸,病本於腎,診在足太谿,當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歲半之後,太陽主之,寒淫於內,凝肅慘慄,民病少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痛,血見嗌痛頷腫,宜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瀉之,以辛潤之,以苦堅之,運火不及,命曰伏明之紀,是謂勝長,長氣不宣,藏氣反布,收氣自政,化令乃衡,寒清數舉,暑令乃薄,承化物生,生而不長,成實而稚,遇化巳老,陽氣屈伏,蟄蟲早藏,其氣鬱,其用暴,其動彰伏變易,其發痛,其病昏惑悲忘,其化兼所不勝,夏有炳明光顯之化,則冬有嚴肅霜寒之政,若夏有慘淒凝冽之勝,則不時有埃昏大雨之復,其眚南,其藏心,其病內舍鷹脅,外在經絡,故曰歲火不及,寒乃盛行,長政不用,物榮而下,凝慘而甚,則陽氣不化,乃折榮美,民病胸中痛,脅支滿兩脅痛,膺背肩胛間及兩臂內痛,甚則屈不能伸,髖髀如別,復則埃郁,大雨且至,黑氣乃辱,民病泄注,其法悉以鹹溫調中。

白話文:

人民的氣血與天氣相呼應,因此在這種天氣下,人們容易患上寒濕之症,會出現腹滿、四肢浮腫、胃部脹痛和反胃、手腳冰冷、抽搐等症狀。

在這一年裡,濕土之氣上升,寒水之氣下降,土能制水,所以天氣充盈,地氣虛弱,應當採取化解水氣的方法,以調和土氣,增強歲氣,不讓邪氣勝出。

飲食上應當多吃黑色和玄色的穀物,以保持身體的真氣;吃當令的穀物,以保持身體的精氣。在歲氣的影響下,應當用苦寒溫熱之藥來治療,嚴重時可用發汗和瀉下的方法來治療。如果不發汗和瀉下,濕氣就會外溢,使肌肉潰爛、皮膚破裂,水血交流,因此必須振奮陽火,讓它抵禦嚴寒,化解寒濕之邪。燥熱之藥應當少用,因此飲食和藥物都應當具有苦上溫、中鹹溫、下甘熱的性質。

在歲氣的一半之前,太陰主事,濕邪盛行,陰氣沉滯且瀰漫,雨水變少,土地乾枯,人民容易患上四肢浮腫、骨痛、陰痹等疾病。陰痹是指按壓時感覺不到疼痛,腰脊、頭項疼痛,時常頭暈,大便困難,陰氣不能正常運行,飢餓時也不想吃東西,咳嗽吐痰時有血,心中懸吊,疾病的根源在於腎,診斷的關鍵在於足太谿穴。應當用苦熱之藥來調和陰陽,佐以酸辛之藥,用苦燥之藥來化解濕邪,用淡味之藥來瀉下水濕。

在歲氣的一半之後,太陽主事,寒邪內侵,使人感到凝重肅殺、慘澹慄然,人民容易患上少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痛、血氣上逆咽喉疼痛、頷腫等疾病。應當用甘熱之藥來治療,佐以苦辛之藥,用鹹味之藥來瀉下水濕,用辛味之藥來滋潤肺金,用苦味之藥來堅固脾胃。

如果運火不及,就稱為伏明之紀,這是因為長氣不能宣發,藏氣反而外散,收斂之氣自行約束,化生之令才得以平衡。寒氣清冷多次出現,暑氣就漸漸減弱,承接化育萬物生長,生而不長,成熟而稚嫩,遇到寒氣變化就已經衰老了。陽氣屈伏,蟄伏的昆蟲早早藏匿,陽氣鬱結,作用猛烈,運行彰顯,衰伏變化易見,發作時疼痛,疾病昏亂迷惑,健忘,變化兼有不能勝任的方面。夏季有炳明光顯的變化,則冬季就有嚴肅霜寒的政令,如果夏季有慘淒凝冽的勝氣,則不時就有埃昏大雨的復反。這些災害的徵兆出現於南方,藏於心,疾病的症狀在內在表現在胸脅,外在表現在經絡。所以說歲火不及,寒邪就盛行,長政不能運行,萬物蓬勃向上,而後衰敗,凝結慘澹而嚴重,那麼陽氣就不能化育萬物,就會折損美好榮華,人民容易患上胸中痛、脅支滿兩脅痛、膺背肩胛間及兩臂內痛,嚴重時屈不能伸,髖髀如別,復反時埃氣鬱結,大雨即將到來,黑氣受到侵辱,人民容易患上泄注,治療的方法都用鹹溫之藥來調和中氣。

初之氣,自壬子年大寒日巳初,至是歲春分日卯初,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主位太角木,客氣厥陰木,中見火運,風木得位,地氣遷,寒乃去,春氣正,風乃來,生布萬物以榮,民氣條舒,風濕相搏,雨乃後,民病血溢,筋絡拘強,關節不利,身重筋痿,宜調厥陰之客,以辛補之,以酸瀉之,以甘緩之,歲谷宜黅,間谷宜稻,則風不為邪。

白話文:

初春之氣,從壬子年大寒日日出後第一個小時開始,到當年春分日的日出後第一個小時結束,共計六十天八十七刻半,主氣為太角木,客氣為厥陰木。其中有火運出現,風木得令,地氣運行,寒冷消退,春氣正盛,和風吹拂,生長萬物,欣欣向榮。民眾精神舒暢,但風濕相搏,容易下雨,故民眾容易出現血溢,筋絡拘強,關節不利,身重筋痿等症狀。此時宜調和厥陰之客氣,辛味藥物以補益,酸味藥物以瀉下,甘味藥物以緩和。這一年穀物宜種植黑色或黃色的,間種稻穀,則風氣不致為邪。

二之氣,自春分日卯正,至小滿日醜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徵火,客氣少陰火,中見火運,君火自居其位,不司氣化,是謂灼化,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溫厲盛行,遠近咸若,濕蒸相搏,雨乃時降,宜調少陰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酸收之,歲谷宜黅,間谷宜豆,則熱不為邪。

白話文:

自春分日卯正至小滿日醜正,凡六十多天,由少徵火當權,少陰火為客氣,中間出現火運,君火自居其位,不司氣化,是謂灼化。大火正當令,萬物順應氣化,百姓和順。其病溫厲盛行,遠近皆同,濕蒸相搏,雨水適時降下。宜調和少陰之客,用鹹味補益,用甘味瀉下,用酸味收斂。歲谷宜種植有顏色的穀物,間作宜種植豆類,則熱不為邪。

三之氣,自小滿日寅初,至大暑日子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徵火,客氣太陰土,中見火運,歲火當位,濕化郁之,天政布,濕氣降,地氣騰,雨乃時降,寒乃隨之,感於寒濕,則民病身重、胕腫、胸腹滿,宜治太陰之客,以甘補之,以苦瀉之,以甘緩之,歲谷宜黅,間谷宜麻,則濕不為邪。

白話文:

三之氣,從小滿日的寅時開始,到期大暑的子時結束,總共六十天多一點。主位是少徵火,客氣是太陰土,中間遇到火運,歲火當值,濕氣滋潤鬱積,天氣晴朗,濕氣下降,地氣上升,雨水按時降落,寒冷隨之而來,受寒濕影響,那麼人就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浮腫、胸腹滿脹的症狀,應該治療太陰的客氣,用甘味補之,用苦味瀉之,用甘味緩和之,歲谷適宜種植顏色較深的水稻,間種適宜種植麻,那麼濕氣就不會成為邪氣。

四之氣,自大暑日子正,至秋分日戌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宮土,客氣少陽火,中見火運,氣與運同,畏火臨,溽蒸化,地氣騰,天氣否隔,寒風曉暮,蒸熱相搏,草木凝煙,濕化不流,則白露陰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熱,血暴溢,瘧、心腹滿熱、臚脹,甚則胕腫,宜治少陽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咸耎之,歲谷宜玄,間谷宜豆,則火不為邪,是氣也。無犯司氣之熱。

白話文:

四之氣,從大暑的日正,到秋分的戌正,總共六十多天,主位是太宮土,客氣是少陽火,中間遇到火運,氣候和運氣相同,害怕火臨,溽蒸化開,地氣蒸騰,天氣閉塞,早晨和傍晚有寒風,暑熱相搏,草木凝結煙霧,濕氣化開不流動,於是白露陰氣佈滿而形成秋季的氣候,百姓的病症是腠理熱,血暴溢,瘧疾、心腹滿熱、顱脹,嚴重的話會水腫,應該治療少陽客氣,用鹹味來補充,用甘味來瀉,用鹹味來養,當年的穀物宜種植黑色穀物,間種穀物宜種植豆類,那麼火氣就不會成為邪氣,這就是這個氣候的特性。不要違犯司氣的火熱。

五之氣,自秋分日亥初,至小雪日酉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商金,客氣陽明金,中見火運,氣與運同,燥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黃落,寒氣及體,君子周密,民病皮腠,宜調陽明之客,以酸補之,以辛瀉之,以苦泄之,歲谷宜玄,間谷宜黍,則燥不為邪。

白話文:

在秋分日亥初到小雪日酉初的60多天裡,少商金主氣,陽明金客氣,其中夾雜著火運。氣候與運氣相應,乾燥的命令已經執行,露水寒冷下降,霜降也早。

草木黃落,寒氣接觸身體,君子也應該謹慎周密,老百姓也容易得皮膚疾病,因此應該調理陽明金客氣,用酸味補益,用辛味瀉火,用苦味瀉熱。

是年穀物宜用黑色,間作穀物宜用黍米,這樣乾旱就不會成為邪氣。

終之氣,自小雪日酉正,至大寒日未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羽水,客氣太陽水,中見火運,水當其位而能勝火,寒大舉,濕大化,霜乃積,陰乃凝,水堅冰,陽光不治,感於寒則病人關節禁固,腰脽痛,寒濕持於氣交而為疾也。宜調太陽之客,以苦補之,以咸瀉之,以苦堅之,以辛潤之,歲谷宜玄,間谷宜稷,則寒不為邪,此六節之氣也。氣交之化,天氣勝者,則有厥陰之復,地氣勝者,則有太陰之復,各以其勝復法治之。

白話文:

從小雪日酉時正點,到大寒日未時正點,一共是六十多天,以太羽水為主,太陽水為輔,中間見火運,水在它的位置上能夠戰勝火,寒冷加劇,濕氣增大,霜雪積聚,陰氣凝結,水結成冰,陽光不起作用,受到寒冷的侵襲,則病人關節僵硬,腰部和背部疼痛,寒濕阻滯於氣交部位而發病。

此時應調補太陽之氣,用苦味藥增補,用鹹味藥瀉下,用苦味藥堅固,用辛味藥潤澤。一年的收成應以黑米為主,間種小米,則寒冷不會成為邪氣,這就是六節氣候的變化。

氣交的變化,天氣勝者,則有厥陰之氣復甦;地氣勝者,則有太陰之氣復甦。依據它們各自的勝復情況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