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七十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十五 (4)

1. 赤痢

論曰熱痢之甚者,為赤痢,本由腸虛為風邪所傷,又挾邪熱。血得熱而妄行。乘虛必湊。滲入腸中。與痢相雜,其色純赤。名為赤痢,若腸虛不復。則為久赤痢。變成嘔噦疳䘌之候矣。

白話文:

古文:

論曰:熱痢的嚴重者,叫做赤痢,原本是腸虛被風邪所傷害,又夾雜邪熱。血得到熱而妄行,乘虛而入,滲入腸中,與痢疾混雜在一起,其顏色純粹是紅色,叫做赤痢。如果腸虛不能恢復,就會變成久赤痢,演變成嘔吐、腹瀉、疳積、消瘦的症狀。

赤痢是熱痢的嚴重型,是由於腸胃虛弱,被風邪所侵襲,又夾雜邪熱所引起的。熱邪進入腸胃後,引起腸道炎症,導致出血,所以大便呈紅色。如果腸胃虛弱得不到及時治療,就會變成久赤痢,出現嘔吐、腹瀉、疳積、消瘦等症狀。

治痢下黃赤水,或黃赤膿。四肢煩皮膚冷者,黃柏丸

黃柏(去粗皮一兩),黃連(去須炒二兩),熟艾(半兩),黃芩(去黑心一兩一分)

白話文:

黃柏(去掉粗糙的外皮,取一兩)

黃連(去掉鬚根,炒過,取二兩)

艾草(取半兩)

黃芩(去掉黑心,取一兩一分)

上四味,搗羅為末。用白蜜三兩煉熟,入蠟一兩熔化,入前藥末和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日晚再服。

白話文:

將以上四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用三兩白蜜熬製至濃稠,加入一兩融化的蠟,再加入前面的藥末一起搗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以米湯送服。早晚各服一次。

治諸熱毒痢下黃汁。及如赤爛豆汁。如赤帶狀,又如魚腦壯熱。牡蠣湯

牡蠣(煅過研),白頭翁(焙),當歸(切焙),犀角(鎊),艾葉(炒),甘草(炙銼),桑寄(生銼各半兩),黃柏(去粗皮蜜炙柏),黃連(去須炒),黃芩(去黑心),升麻酸石榴皮(炙各三分)

白話文:

牡蠣(煅燒研磨後)、白頭翁(烘烤後)、當歸(切片烘烤後)、犀角(研磨)、艾葉(炒後)、甘草(炙烤切碎)、桑寄生(生研磨)、黃柏(去除粗皮後,用蜂蜜炙過的黃柏)、黃連(去除鬚後炒過)、黃芩(去除黑心)、升麻、酸石榴皮(炙烤後)、各類藥材各取三錢。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日午再服。

治赤痢腹痛,四肢羸困,伏龍肝丸

伏龍肝,艾葉(炒),木香地榆阿膠(炙令燥),當歸(切炒),黃連(去須炒),赤芍藥,黃芩(去黑心各一兩)

白話文:

  • 伏龍肝:一種中藥材,來源於伏龍的肝臟。

  • 艾葉(炒):艾葉經過炒製後的中藥材。

  • 木香:一種中藥材,來源於木香樹的根莖。

  • 地榆:一種中藥材,來源於地榆的根莖。

  • 阿膠(炙令燥):阿膠經過炙製後的中藥材,具有止血、滋陰的功效。

  • 當歸(切炒):當歸經過切片炒製後的中藥材,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

  • 黃連(去須炒):黃連經過去除須根後炒製的中藥材,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

  • 赤芍藥:一種中藥材,來源於芍藥的根莖,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 黃芩(去黑心各一兩):黃芩經過去除黑心後各一兩的中藥材,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粥飲下不拘時。

治暴赤痢如鵝鴨肝。其痛不可忍。黃連湯

黃連(去須炒),黃芩(去黑心各二兩)

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

治赤痢腹內疼痛,無食子丸

無食子,地榆(各半兩),黃連(去須炒一兩半),黃柏(去粗皮蜜炙二兩),酸石榴皮(一兩)

白話文:

烏梅(不去核),地榆(各10公克),黃連(去掉鬚根後炒過,30公克),黃柏(去掉粗皮後用蜂蜜炙過的,40公克),酸石榴皮(20公克)

上五味。搗羅為末,醋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溫米飲下。

治赤痢及赤白等痢。茯苓丸

赤茯苓(去粗皮),當歸,黃連(去須炒),黃柏(去粗皮各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赤白痢。加阿膠末一兩

治熱痢,香連丸

木香,黃連(去須炒),甘草(炙銼),肉豆蔻(去殼)

上四味。等分,搗羅為末,沙糖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米飲下。更以意加減。

治諸痢久不瘥。黃連丸

黃連(去須炒一兩),烏梅肉(炒乾一兩半),爛發(灰汁洗淨燒灰三兩)

上三味。搗羅為末。用蜜二兩半。煉熟入蠟一兩,,醋二合。羊脂一兩,煎令蠟化。入前藥末。於銅器中,重湯熬令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日再。

白話文:

上等的三味藥,搗碎研磨成細末。加入二兩半蜂蜜,煉至成熟,加入一兩蠟,二合醋,一兩羊脂,煎熬至蠟融化。加入前面藥末,在銅器中,用滾燙的熱水熬煮,使其可以製成丸藥。丸藥的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以米湯送服。每天服用二次。

治一切痢,二黃丸

黃柏(去粗皮一兩),黃連去(須炒一兩半),羚羊角(鎊),赤茯苓(去黑心各半兩)

白話文:

  • 黃柏(去掉粗糙樹皮,1兩)

  • 黃連(炒熟,1.5兩)

  • 羚羊角(研磨成粉)

  • 赤茯苓(去掉黑色心,各半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日再。薑湯亦得。

治赤痢兼大腸下血,黃連散

黃連(去須炒),黃柏(去粗皮蜜炙),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木香(各一兩)

白話文:

黃連(去除根鬚後炒過),黃柏(去除粗糙的表皮,用蜂蜜炙烤),厚朴(去除粗糙的表皮,用生薑汁炙烤),木香(各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空心粥飲調下。日午再服。

治一切痢疾,地榆湯

地榆,樗皮(去粗皮炙),黃連(去須炒各一兩),當歸(切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炒),枳殼(去瓤麩炒),桂(去粗皮),桔梗(炒各三分),大腹皮(一兩半),甘草(炙銼半兩)

白話文:

  • 地榆:一兩

  • 樗皮:一兩,去除粗皮後炙烤。

  • 黃連:一兩,去除鬚根後炒製。

  • 當歸:一兩,切碎後炒製。

  • 陳橘皮:一兩,用湯浸泡去除白色表皮後炒製。

  • 枳殼:一兩,去除瓤肉麩皮後炒製。

  • 桂:三分,去除粗皮。

  • 桔梗:三分,炒製。

  • 大腹皮:一兩半。

  • 甘草:半兩,炙烤後切碎。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五斤,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

治赤痢不止。枳殼散

枳殼,胡桃(各七枚),皂莢(不蚛者一挺)

上三味。就新瓦上,以草火燒令煙盡,取研極細,分為八服,每臨臥及二更五更時,各一服。荊芥茶調下。

白話文:

以上三種藥材。放在新瓦片上,用用草燒製,並且使煙霧完全燃燒殆盡,將藥材研成極細的粉末,分成八份,每次睡覺前、半夜和凌晨各服用一份。用荊芥茶送服。

治赤痢腹痛。紫參散

紫參(三分),肉豆蔻(去殼一兩),烏賊魚骨(去甲二兩)

上三味為細散,每服一錢匕,食前溫米飲調下

治因冷飲食,變成赤痢。黃連湯方

黃連(去須一兩),桂(去粗皮一兩),白芷(一兩半),赤石脂(一兩半),肉豆蔻(一枚煨火殼),地榆(一兩),訶黎勒(皮煨一兩半),黃芩(去黑心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半),當歸(焙一兩),黃耆(一兩半),吳茱萸(洗炒一兩)

白話文:

黃連(去除根須,一兩),桂皮(去除粗皮,一兩),白芷(一兩半),赤石脂(一兩半),肉豆蔻(一枚,用火煨烤去除外殼),地榆(一兩),訶黎勒(去除果皮,煨烤後一兩半),黃芩(去除黑色心部,半兩),附子(炮裂後去除皮和臍,一兩半),當歸(焙炒後,一兩),黃耆(一兩半),吳茱萸(清洗後炒製,一兩)

上一十二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五斤,煎至一盞。去滓空腹溫服、日三。

治赤痢腹痛,或下純血。六神湯

黃連(去須炒),車前子(各二兩),地榆,山桅子仁,甘草炙(銼各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

白話文:

  • 黃連(去除須根並炒製)

  • 車前子(各兩)

  • 地榆

  • 山梔子仁

  • 甘草(炙製並切碎,各半兩)

  • 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外皮,然後烘烤乾燥,一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以漿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