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七十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十五 (2)

1.

論曰下痢或青或白或黑者,皆冷痢也。此因腸胃虛弱,寒氣乘之,故令人大便痢下青黑。若其痢色白,而食不消者,寒中也。當診其脈,沉則生,浮則死。其人素有積寒。即成久冷痢有膿也。

白話文:

古文:說得下痢或呈現青色、白色或黑色,都是寒性痢疾。這是由於腸胃虛弱,寒氣乘虛而入,所以導致人類大便排出青色或黑色的痢疾。如果痢疾呈白色,而食物不能消化,則是寒邪內侵。應該診斷他的脈搏,沉下去則能生,浮起來則會死。這個人本來就有積寒。立即形成長期寒性痢疾,並伴有膿。

中醫認為,下痢時,大便的顏色或青、或白、或黑,都是寒性痢疾。這是因為腸胃虛弱,寒邪乘虛而入,所以導致人體大便下痢,並伴有青色或黑色的症狀。如果痢疾呈白色,而且進食後消化不良,則多是由於寒邪內侵所致。應診斷患者的脈象,沉下去則生,浮起來則死。這類人通常有積寒的病史,容易形成長期的寒性痢疾,並伴有膿血。

治冷痢。肉豆蔻湯方

肉豆蔻(去殼),甘草(炙銼各一兩)

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日午溫服。

治久冷痢,枳殼湯方

白話文:

治療冷痢可以用肉豆蔻湯,將肉豆蔻去殼,甘草炙後切片,各取一兩,粗搗篩過,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水煎至八分,去渣,空腹和中午溫服。治療久冷痢可以用枳殼湯。

枳殼(去瓤麩炒一兩),甘草(炙銼半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一兩半),乾薑(炮),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

白話文:

*枳殼(將果肉去掉,麩炒一兩)

*甘草(炙乾,切斷成半兩) *厚朴(將粗皮去掉,以薑汁炙乾,一兩半) *乾薑(炮製後使用) *赤茯苓(將黑皮去掉,各一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空心日午二服。

治冷白滯痢腹痛,牡蠣湯方

白話文:

取上方五種藥材,稍微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八分滿,去渣後溫服。空腹及中午各服一次。

用於治療冷性白色痢疾伴有腹痛,此為牡蠣湯的處方。

牡蠣(煅三分),赤石脂(一兩),乾薑(炮),當歸(切焙),龍骨,白朮(各三分),附子(炮裂去皮臍),甘草(炙銼),人參,芍藥(各半兩)

白話文:

牡蠣(煅燒至三分碎),赤石脂(一兩),乾薑(炮製),當歸(切片並烘烤),龍骨,白朮(各三分),附子(炮裂去除皮和臍),甘草(炙烤並銼碎),人參,芍藥(各半兩)

上一十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日三服。或下膿、加厚朴去粗皮,以薑汁炙一兩,或嘔逆,加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

治冷痢不調,水痢不止。黃連散方

白話文:

以上十種藥材,搗碎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除藥渣,空腹飯前溫服。每天服用三次。如果出現下膿的症狀,可以加入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炙烤一兩;如果出現嘔吐反胃的症狀,可以加入陳橘皮湯浸泡去白焙一兩。

黃連(去須炒),無食子(燒令煙盡存性),黃柏(去粗皮炙),酸石榴皮(炒),乾薑(炮各一兩),

白話文:

  • 黃連(去除須根並炒過)

  • 無食子(燒至冒煙後留存其性)

  • 黃柏(去除粗皮並炙烤)

  • 酸石榴皮(炒過)

  • 乾薑(炮製後各一兩)

上五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空心日午米飲調服。

治冷痢及赤白滯下,附子湯方

白話文:

以上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空腹時在中午用米湯調服。

治療冷性痢疾以及赤白膿血便,附子湯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黃連(去須炒一兩),阿膠(炙令燥三分),甘草(炙銼),乾薑(炮各半兩),赤石脂,厚朴(去粗皮薑汁炙各一兩)

白話文:

附子(用炮裂去皮後的半兩),黃連(去須後炒一兩),阿膠(炙令燥三分),甘草(炙銼),乾薑(炮各半兩),赤石脂,厚朴(去粗皮薑汁炙各一兩)

上七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空心食前日三。

治冷痢㽲痛腸滑不差。黃連湯方

白話文:

取上述七種藥材,磨碎至如同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下八分滿,濾去藥渣後溫服。空腹時或飯前服用,每日三次。

用於治療因寒引起的痢疾、腹痛及腸道滑利不愈。此為黃連湯的處方。

黃連(去須炒半兩),阿膠(炙令燥),鼠尾草(洗淨慢火焙乾),當歸(切焙),乾薑(炮各三分)

白話文:

  • 黃連(去除鬚根後炒半兩)

  • 阿膠(烘烤至乾燥)

  • 鼠尾草(清洗乾淨後用慢火烘乾)

  • 當歸(切片並烘烤)

  • 乾薑(炮製各三分)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四錢七,若冷甚白多。以酒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日午再服。若熱及不痛。即去乾薑當歸。用水煎依前服。

治冷痢,熟艾湯方

白話文:

將所有的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服藥材四錢七分,如果天氣很冷,白色的中藥材可以多加一點。用一杯半的酒煎煮,直到藥液只剩下八分,過濾掉藥渣,趁溫熱時空腹服用。中午再服用一次。如果出現發熱或疼痛的症狀,則去除掉乾薑和當歸。只用水煎煮,然後按照前面的方法服用。

熟艾(炒),附子(炮裂去皮臍各半兩),黃連(去須炒一兩),阿膠(炙令燥三分),甘草(炙銼),乾薑(炮),赤石脂(各半兩)

白話文:

  1. 熟艾(炒):將艾葉炒至乾燥。

  2.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半兩):將附子炮製後,裂開去除外皮和臍部,取半兩。

  3. 黃連(去須炒一兩):去除黃連鬚,炒至乾燥,取一兩。

  4. 阿膠(炙令燥三分):將阿膠炙製至乾燥,取三分。

  5. 甘草(炙銼):將甘草炙製後,切成碎末。

  6. 乾薑(炮):將乾薑炮製後,取半兩。

  7. 赤石脂(各半兩):取半兩赤石脂。

上七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日三。

治冷痢。厚朴飲方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一兩),肉豆蔻(去殼半兩),龍骨,白朮(各三分)

白話文:

以上七種藥材。切碎至如同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下七分時去渣,空腹且飯前溫服。每日三次。

治療冷痢的方劑,名為厚朴飲。

厚朴(去除粗糙外皮,用薑汁炙烤,一兩),肉豆蔻(去殼,半兩),龍骨,白朮(各三分)。

上四味。銼如麻豆,每服四錢匕,水一大盞,入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日三。

白話文:

取上四種藥材。搗碎成麻豆大小,每次取四錢,加一大杯水,再加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至藥液減少到七成,去渣,空腹時在飯前溫服,每天三次。

治冷痢下色白,食不消。甘草湯方

甘草(炙銼半兩),黃連(去須炒),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三分),阿膠(炙令燥半兩)

上四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日午溫服日二。

治冷痢訶黎勒湯方

白話文:

治療因寒氣引起的痢疾,大便稀薄呈白色,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的症狀,可以用甘草湯。配方為:炙甘草半兩,去須炒黃連,炮裂去皮臍的附子各三分,炙至乾燥的阿膠半兩。將上述四味藥材切成麻豆大小,每次取五錢,用一盞半水煎至八分,去渣後空腹或中午溫服,每日兩次。

此外,治療寒氣引起的痢疾,也可以用訶黎勒湯。

訶黎勒(炮去核三分),高良薑,白芍藥,枳殼(去瓤麩炒),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三(分)

白話文:

  • 訶黎勒(炒熟、去核,三分)

  • 高良薑(半兩)

  • 白芍藥(半兩)

  • 枳殼(去瓤、炒至表面粗糙,半兩)

  • 白茯苓(去黑皮,半兩)

  • 厚朴(去粗皮,用薑汁炙烤,三分)

上六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三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日三。如腹脹加人參半兩,甘草半兩炙。

白話文:

上好的六味丸。把它咀嚼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匙。用一杯半水,加入三片生薑,煎到八分熟,去掉渣滓,空腹服用,每天三次。如果腹脹,可以加入半兩人參和半兩炙甘草。

治冷白滯痢腹痛。龍骨湯方

龍骨一兩半,當歸切焙,厚朴去粗皮薑汁炙各一兩,赤石脂一兩半

白話文:

治療因寒引起的白色黏稠痢疾及腹痛。龍骨湯的配方如下:

龍骨一兩半,當歸切片烘焙,厚樸去除外皮後用薑汁炙烤各一兩,赤石脂一兩半。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日三,或熱加白頭翁三分。水洗曬乾。牡蠣一兩,燒令赤。

白話文:

將以上四味藥材搗碎篩過,每次服五錢,加水一盞半,煎到八分熟,去渣後空腹於飯前溫服。每天三次,或加入白頭翁三分,用清水洗淨曬乾。再加入一兩牡蠣,燒到赤紅。

治一切冷痢。附子丸方

附子(炮裂入水少時去皮臍),乾薑炮,熟艾微)(炒為末各一兩)

白話文:

治療所有因寒引起的痢疾。附子丸的配方如下:

附子(炮製後裂開,稍微放入水中去除外皮和根部),乾薑炮製,熟艾稍微炒過(以上材料各一兩,研磨成粉)。

上三味。搗羅為末,以新汲水調面。拌和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二丸。用面一錢匕。以水一盞半化開,煎三五沸,空心服之。服後覺熱。以飯壓之。或患冷病。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三十丸。至五十丸。

治大腸積冷,下痢不止。裡急後重、疼痛,五神散方

白話文:

以上三味藥研成細末,用新鮮井水拌和成麵團。搓成如彈珠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丸。用一錢匙的麵粉,加水一盞半化開,煮三到五次沸騰,空腹服用。服用後感覺發熱。用飯壓下。或者患有寒症。將丸子搓成梧桐子大小,空腹用米湯送服三十丸。逐漸增加到五十丸。

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乾薑(炮),訶黎勒(炮去核),延明索(各一兩),烏梅(去核半兩)

白話文:

  • 附子(用火炮裂去皮臍,半兩)

  • 乾薑(火炮過)

  • 訶黎勒(用火炮過,去核)

  • 延明索(各一兩)

  • 烏梅(去核,半兩)

上五味。為粗散,和白麵裹。慢火內。燒令面熟為度。去面焙乾。搗羅為細散,每服一錢匕,空心食前米飲調下。

治冷極泄瀉久作。腸滑不禁,不欲飲食。玉粉散方

白話文:

將五味子搗碎成粗末,與小麥粉混合均勻。用文火慢烤,直至麵粉熟透為止。取出後晾乾,然後搗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匕,空腹飯前用米湯送服。

附子(炮裂去皮臍),紅豆,乾薑(炮各一兩三味同搗羅為末,硫黃研如粉一兩)

白話文:

附子(經過炮製裂開、去皮、去肚臍),紅豆,乾薑(經過炮製,各一兩),三種藥材一起搗成粉末,加入研磨成粉末的硫磺一兩。

上四味。再同研令極細,每服一錢匕,稀粟米粥調,候溫冷得所服之。

治大腸虛滑。冷痢日夜不止。火輪散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肉豆蔻(去殼半兩),乾薑炮(一分)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陳粟米飲調下,空心食前服。

治脾胃虛冷。下痢滑泄,不思飲食。治一切冷氣,訶黎勒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匕,用稀粥調和,待溫涼後服用。

此方用於治療大腸虛滑、冷痢日夜不停的症狀。

另外,附子(炮製去皮臍,一兩)、肉豆蔻(去殼,半兩)、乾薑(炮製,一分),將以上三味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匕,用陳粟米湯調服,空腹或飯前服用。

此方用於治療脾胃虛冷、下痢滑泄、不思飲食的症狀,以及一切冷氣。

訶黎勒(炮去核),厚朴(去粗皮薑汁炙),甘草(炙銼),白朮,草豆蔻(去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

白話文:

訶黎勒(烤過後去除果核),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烤過),甘草(烤過後切碎),白朮,草豆蔻(去除外皮),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的內皮,再烤過,各取一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棗二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脾臟冷滑不止。腹痛㽲刺。和陰氣,進飲食,烏頭湯方

白話文:

取這六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入生薑三片,大棗兩枚剖開,一同煎煮至剩七分,濾去藥渣,飯前溫服。

用於治療脾臟虛寒滑洩不止,腹痛如針刺,調和陰氣,促進食慾。此為烏頭湯的處方。

烏頭(生去皮臍四兩切作片子),益智(去皮三兩),乾薑(生),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二兩),蘹香子(炒一兩)

白話文:

烏頭(生的,去除外皮和臍,四兩重,切成薄片),益智(去除外皮,三兩重),乾薑(生的),青橘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的外皮,焙乾,各二兩重),蘹香子(炒,一兩重)

上五味。銼如麻豆,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鹽少許,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如小腸氣攻刺,急煎一兩服、熱服。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研磨成麻豆狀,每次服用兩錢,加水一杯,加入少許鹽,煎煮至六分,除去藥渣,溫熱服用,如果小腸氣攻刺厲害,可以迅速煎煮一到兩劑,熱服。

治冷痢久不差。乾薑丸方

乾薑(炮),附子(生去皮臍),赤石脂,黃連(去須各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三服。

治冷痢不消化。食已腹中脹痛氣滿,地榆丸方

白話文:

治療久治不癒的寒痢,可以使用乾薑丸。將乾薑(炮製)、附子(生去皮臍)、赤石脂、黃連(去須)各取一兩,搗碎過篩,用麵糊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用米湯送服二十顆,可逐漸加至三十顆,一天服用三次。

治療寒痢不消化,食後腹脹痛氣滿,可以使用地榆丸。

地榆(六兩),赤石脂,龍骨(各一兩三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烏梅肉(炒),乾薑(炮各一兩半),黃連(去須二兩半),白朮,當歸(切焙),艾葉(炒各一兩一分),甘草(炙銼一兩)

白話文:

地榆(十二兩),赤石脂、龍骨(各二兩六錢),厚朴(去粗皮,用生薑汁炙過),烏梅肉(炒過),乾薑(炮製過,各三兩),黃連(去除鬚後,四兩六錢),白朮、當歸(切片,炒過),艾葉(炒過)各兩兩二錢,甘草(炙過,切碎,兩兩)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空心食前日二服。

治冷痢久不瘥。臍腹㽲痛,時下白膿。食物不消。茱萸人參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一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調合成藥丸,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粒。用米湯送服。空腹時,在飯前每日服用兩次。

治療長期未愈的冷性痢疾,伴有肚臍周圍疼痛,時常排出白色膿液,以及食物不易消化的情況。此為茱萸人參丸的處方。

吳茱萸(炒),人參,芎藭,桔梗(炒),枳實(炒),甘草(炙銼各一兩),乾薑(炮),陳曲(炒各四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二兩)

白話文:

吳茱萸(炒),人參,芎藭,桔梗(炒),枳實(炒),甘草(炙銼各一兩),乾薑(炮),陳曲(炒各四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二兩)

吳茱萸(炒),人參,芎藭,桔梗(炒),枳實(炒),甘草(炙製後切碎各一兩),乾薑(炮製),陳曲(炒製各四兩),附子(炮製後裂開去皮去臍二兩)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空心食前。

治冷痢下膿血。臍腹㽲痛脹滿,食不消化。吳茱萸丸方

白話文:

吳茱萸丸方

藥材:

  • 吳茱萸(炒):一兩
  • 人參:一兩
  • 芎藭:一兩
  • 桔梗(炒):一兩
  • 枳實(炒):一兩
  • 甘草(炙製後切碎):一兩
  • 乾薑(炮製):四兩
  • 陳曲(炒製):四兩
  • 附子(炮製後裂開去皮去臍):二兩

製法:

將以上九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煉蜜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空腹或飯前服用。

主治:

  • 冷痢下膿血:指因寒邪入侵導致的痢疾,症狀為腹瀉、下痢膿血。
  • 臍腹㽲痛脹滿:指臍腹部位疼痛、脹滿。
  • 食不消化:指消化不良。

註解:

  • 此方為治療冷痢下膿血等症的經典方劑,其藥性溫熱,具有溫中散寒、止瀉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
  • 方中吳茱萸、乾薑、附子等藥物溫中散寒;人參、甘草補氣益脾;芎藭、桔梗行氣止痛;枳實消食導滯;陳曲理氣和中。
  • 藥材需經過炒製、炮製等加工處理,以增強藥效,降低毒性。

吳茱萸(湯洗焙乾炒),乾薑(炮各一兩半),赤石脂,陳曲(炒各二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當歸(切焙各四兩)

白話文:

  1. 吳茱萸:以湯清洗後曬乾,再炒乾。

  2. 乾薑:炮製並研磨成粉末,重量為一兩半。

  3. 赤石脂:重量為二兩。

  4. 陳曲:炒製後研磨成粉末,重量為二兩。

  5. 厚朴:去除表皮,用生薑汁浸泡後烘烤,重量為四兩。

  6. 當歸:切片並烘焙,重量為四兩。

上六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空心食前日二服。

治冷痢,腹痛不止。黃連散方

白話文:

取上述六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調合成丸,每個丸子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空腹時服用,每日兩次。

用於治療冷性痢疾,腹痛不止的情況。此為黃連散的處方。

黃連(去須炒),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各一兩),乾薑(炮),木香(一半生一半炒),甘草(炙銼),阿膠(炙燥),陳曲(炒各三分),訶黎勒皮(一半生一半煨一兩)

上八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米飲調下。

白話文:

  1. 黃連(把鬚去掉後炒過)

  2. 厚朴(去掉粗皮)

  3. 生薑(一半用薑汁炙過,一半不用)各一兩

  4. 乾薑(用炮製過的)

  5. 木香(一半生用,一半炒過)

  6. 甘草(用炙過並切碎)

  7. 阿膠(用炙過並弄乾的)

  8. 陳曲(炒過)各三分

  9. 訶黎勒皮(一半生用,一半用煨過的)一兩

治遠年冷痢,食物不化。或青或黃。四肢沉重,起即目眩。兩足逆冷,時苦轉筋。赤石脂丸方

白話文:

治療長期的腹瀉和痢疾,食物無法消化。有時大便呈青色或黃色。四肢沉重,站起來就會頭暈。雙腳冰冷,經常抽筋。

赤石脂丸方:

赤石脂、山藥、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炙黃耆、黨參、半夏、陳皮、厚朴、砂仁、藿香、佩蘭、蒼朮、香附、白芷、木香、砂仁、神曲、麥芽、人參、黃連、黃芩、山梔、白頭翁、烏梅、訶子、延胡索、防風、羌活、獨活、川牛膝、杜仲、續斷、五加皮、雞血藤、當歸、川芎、白芍、赤芍、丹參、三七、桃仁、紅花、皁角刺、茯苓、山藥、白朮、甘草、黨參、黃耆、炙黃耆、生地黃、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五味子、龍眼肉、酸棗仁、遠志、茯苓、麥門冬、玉竹、天冬、玄參、麥冬、五味子、遠志、茯苓、山藥、白朮、甘草、黨參、黃耆、炙黃耆、生地黃、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五味子、龍眼肉、酸棗仁、遠志、茯苓、麥門冬、玉竹

赤石脂,艾葉(炒各一兩),乾薑(炮三兩),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三百粒),烏梅肉(炒五兩)

上五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治冷痢。四白散方

白話文:

四白散 方

藥材:

  • 赤石脂 一兩
  • 艾葉(炒) 一兩
  • 乾薑(炮) 三兩
  • 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取三百粒) 適量
  • 烏梅肉(炒) 五兩

製法:

將以上五味藥材搗碎過篩,製成細末,用蜂蜜混合,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

用法:

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米湯送服。空腹,飯前服用,每日三次。

主治:

治療寒痢。

龍骨,白石脂,胡粉(熬令黃),白礬(燒成灰各半兩)

上四味。搗研為散,每服二錢匕,米飲調下。

白話文:

龍骨,白石脂,胡粉(煮沸至變黃),白礬(燒成灰,各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