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七十四 (3)
卷第七十四 (3)
1. 飧泄
論曰內經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又曰、久風為飧泄,夫脾胃土也,其氣衝和,以化為事,今清濁交錯,風邪之氣,得以干胃,故沖氣不能化而食物完出,夕食謂之飧,以食之難化者,尤在於夕,故食不化而泄出,則謂之飧泄,此俗所謂水穀痢也。
治風冷入中,飧泄不止,脈虛而細,日夜數行,口乾腹痛。白朮湯方
白話文:
內經說,清氣下降,就會發生飧泄,又說,長期的風邪侵襲,也會導致飧泄。脾胃屬土,其氣質溫適而和諧,以轉化吸收食物為其主要功能。現今清濁交錯,風邪乘虛而入,導致脾胃的沖和之氣不能正常運行,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完整地排出體外。夕食被稱為「飧」,因為食物在晚餐時最難消化,所以食物不消化而腹瀉,就稱之為飧泄,也就是俗稱的水穀痢。
白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當歸(切焙),龍骨(各一兩),熟艾(炒半兩)
白話文:
-
白朮
-
厚朴(去掉粗糙的皮,用生薑汁炙烤)
-
當歸(切片並焙乾)
-
龍骨(各一兩)
-
艾草(炒熟,半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二片,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日晚溫服。
治腸胃受風,飧泄無度,或下黃水,腹脅痛悶,地榆湯方
白話文:
取這五種藥材,稍微搗碎後篩選,每次用四錢,加一杯水,放入兩片生薑,一起煮到剩下七分滿,濾去渣滓,在空腹時於傍晚溫服。
治療腸胃受風,瀉洩不止,或排泄黃水,腹部脹痛。此為地榆湯的配方。
地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當歸(切焙各三分),艾葉(炒),吳茱萸(湯浸焙乾炒),高良薑(各半兩)
白話文:
地榆、厚樸(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烤)、當歸(切片烘烤,各三分)、艾葉(炒熟)、吳茱萸(用熱水浸泡後烘乾炒熟)、高良薑(各半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日午溫服。
治腸胃風冷,飧泄注下,腹痛不止。乾薑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六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半煎煮,煮至剩八分滿時,去掉藥渣,在空腹的中午時分溫服。
用於治療腸胃受風冷引起的飧洩、腹瀉不止及腹痛。此為乾薑丸的處方。
乾薑(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當歸切(焙各三分),阿膠(炙燥),龍骨(各一兩)
白話文:
乾薑(用炮製過的乾薑),厚朴(去粗皮,用生薑汁炙過的厚朴),當歸切(焙各三分),阿膠(炙燥過的阿膠),龍骨(各一兩)
上五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棗湯下,日午再服。
治飧泄、米穀完出,茯苓湯方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搗碎成粉末,混合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顆,空腹時以棗湯送服,一天服用兩次,一次在中午。
赤茯苓(去黑皮),厚朴(去黑皮生薑汁炙),黃連(去須炒各一兩),乾薑(炮半兩)
白話文:
赤茯苓(去除黑皮)
厚朴(去除黑皮,用生薑汁炙烤)
黃連(去除鬚,炒製)各一兩
乾薑(炮製)半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以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日午溫服。
治飧泄水穀不化。及諸色痢。茱萸湯方
吳茱萸(湯浸焙乾炒),黃連(去須炒等分)
上二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以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未止再服。
治飧泄色白。食不消化。乾薑丸方
乾薑(炮),黃連(去須炒各一兩半)
上二味,搗羅為末,先以酒一升,微火煎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三十丸,日午再服。
治飧泄氣痢,腹脹滿不下食,蓽茇散方
白話文:
將吳茱萸和黃連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四錢匕,用一盞半水煎煮,煮至八分,去除藥渣,空腹或中午溫服。可以治療飲食不消化引起的腹瀉,以及各種痢疾。
乾薑和黃連各取一兩半,炮製後去須,搗碎過篩成粉末,先用一升酒以小火煎煮,待藥汁可以製丸時,捏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以米湯送服三十丸,中午再服一次。可以治療飲食不消化引起的腹瀉,以及氣虛引起的腹瀉,腹脹飽滿,食慾不振。
蓽茇散可以治療腹瀉,腹脹飽滿,食慾不振。
蓽茇(半兩),肉豆蔻(去殼半生半煨一兩),乾薑(炮半兩),訶黎勒(半生半炮去核一兩),白朮(三分),甘草(半生半炙銼半兩),木香(半生半炒一兩)
白話文:
蓽茇:半兩。
肉豆蔻:去殼,一半生、一半煨熟,共一兩。
乾薑:炮製過的,半兩。
訶黎勒:一半生、一半炮製過的,去核,一兩。
白朮:三分。
甘草:一半生、一半炙過的,切碎,半兩。
木香:一半生、一半炒過的,一兩。
上七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空心米飲調下。日晚再服。
治脾胃氣虛,飧泄不止,飲食不消,雷鳴腹內㽲痛,桂心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空腹時用米湯調服。傍晚再服用一次。
治療脾胃氣虛,持續性飧洩,食物消化不良,腹部鳴響及疼痛,此為桂心丸的方子。
桂(去粗皮),赤茯苓(去黑皮),赤石脂(各三分),黃連(去須炒一兩),麥糵(炒),陳曲(炒),石斛(去根),乾薑(炮),當歸(切焙),人參,附子(炮裂去皮臍),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龍骨(各半兩)
白話文:
桂枝(去除粗皮),赤茯苓(去除黑皮),赤石脂(各取三分),黃連(去除須鬚,炒至一兩),炒過的麥麩,炒過的陳皮,石斛(去除根部),炮製過的乾薑,切片並烘烤過的當歸,人參,炮製過並去除外皮和臍帶的附子,炒出汗且去除眼睛並封閉口鼻的蜀椒,龍骨(各取半兩)
上一十三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暖酒下,日午再服,米飲亦得。
治泄痢、無問老少,地榆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三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粒,空腹時用溫熱的酒送服,中午可以再服一次,也可以用米湯送服。
治療洩瀉和痢疾,不論年齡大小,均可用此地榆湯方。
地榆(銼),甘草(炙銼),酸石榴皮(各三分),阿膠(炙炒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三分),白石(脂研半兩),赤芍藥(三分),龍骨(半兩)
白話文:
地榆(切碎),甘草(炙後切碎),酸石榴皮(各三分),阿膠(炙炒後半兩),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三分),白石脂(研碎後半兩),赤芍藥(三分),龍骨(半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日午溫服。
治腸胃受風,久為飧泄,下痢嘔逆,腹內㽲痛,高良薑湯方
白話文:
取上方八種藥材,稍微搗碎篩過,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一碗,濾去藥渣,在空腹時於中午溫服。
治療腸胃受風,長期飧洩,下痢嘔吐,腹部疼痛,此為高良薑湯的方子。
高良薑,木香,赤茯苓(去黑皮),檳榔(銼),人參(各三分),肉豆蔻(去殼),吳茱萸(湯浸焙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炒),縮砂蜜(去皮各半兩),乾薑(炮一分)
白話文:
高良薑、木香、赤茯苓(去除黑皮)、檳榔(搗碎)、人參(各四點五克)、肉豆蔻(去殼)、吳茱萸(熱水浸泡後烘烤)、陳橘皮(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並烘烤)、縮砂蜜(去除皮後各十克)、乾薑(炮製後四點五克)。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日三服。
治飧泄水穀不分。溫脾止腹痛進食,豆蔻湯方
草豆蔻(去皮),乾薑,甘草,高良薑,陳橘皮(湯浸去白)
白話文:
上面十味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四錢匕(約1.6克)。用一盞半水(約300毫升)煎煮至八分(約剩下一杯水),去渣後不限時間服用,一天服用三次。
此方可用於治療食積、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溫脾止痛,促進食慾。
藥材組成:
- 草豆蔻(去皮):健脾消食,溫中止痛。
- 乾薑:溫中散寒,止嘔止瀉。
- 甘草:調和藥性,緩解脾胃虛弱。
- 高良薑: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 陳橘皮(湯浸去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上五味等分銼碎。都作一處。用胡餅劑裹。煻灰內炮令黃熟。取出藥去面。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陳米飲調下。食前服。
白話文:
將上面五種藥材等分之後研磨成碎末。混合在一起。用胡餅麵團包裹。在煻灰裡面以文火焙烤至藥材變成黃熟。取出藥材去除麵皮,搗碎研磨成細末即可。每次服用兩錢,用陳米湯調和後服用。在飯前服用。
治泄痢無度。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母丁香(各五枚),肉豆蔻(麵裹燒一枚),甘草(炙剉一錢)
上四味。搗羅為散。米飲調下。半錢匕。食前服。
治腸胃冷氣。飧泄不止。木香散方
白話文:
治療腹瀉不止,可以用訶黎勒散:訶黎勒和母丁香各五枚,肉豆蔻用麵裹燒一個,甘草炙烤切成一錢,將以上四味藥研成粉末,用米湯調服,每次半錢,飯前服用。
治療腸胃寒氣導致的食後腹瀉不止,可以用木香散。
木香,阿膠(炙炒),訶黎勒(炮去核),黃連(去須炒各半兩),乾薑(炮),吳茱萸(湯浸焙炒),龍骨(各一分)
白話文:
木香、阿膠(先炙炒至黑,然後再炒至乾),訶黎勒(炮煮後去掉核),黃連(去掉鬚根後再炒至半兩),乾薑(炮製後再用),吳茱萸(用湯浸泡後焙炒),龍骨(用量為各味藥的十分之一)。
上七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空心米飲調下。日晚再服。
治脾胃氣虛。腹脹飧泄困劣。服暖藥即嘔逆。食飲不下。薑米散方
白話文:
取上述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空腹時用米湯調服。傍晚再服用一次。
治療脾胃氣虛引起的腹脹、飧洩、身體疲弱。服用溫熱藥物後會出現嘔吐反胃,食物難以下嚥。此為薑米散的處方。
陳米(一升用生薑二斤取汁浸米焙搗篩為末炒令黃),肉豆蔻(三枚去殼),草豆蔻(十枚煨去皮),陳橘皮(去白炒),甘草(炙銼),燒鹽(各一兩研)
上六味。搗研為散。每服二錢匕。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
陳米(一斤用生薑二斤榨出汁液浸泡米,焙乾後搗碎篩成粉末,炒至黃色)。
-
肉豆蔻(三枚,去殼)。
-
草豆蔻(十枚,煨熟後去皮)。
-
陳橘皮(去白色部分,炒至乾燥)。
-
甘草(烘烤後切碎)。
-
燒鹽(各一兩研磨成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