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七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十四 (2)

1. 濡瀉

論曰內經曰濕勝則濡瀉,甲乙經曰,寒客下焦,傳為濡瀉,夫脾為五臟之至陰,其性惡寒濕,今寒濕之氣,內客於脾,則不能埤助胃氣,腐熟水穀。致清濁不分,水入腸間,虛莫能制,故洞泄如水,隨氣而下,謂之濡瀉。

治腸胃受濕,濡瀉不止。肉豆蔻散方

白話文:

《內經》說:「濕氣過多就會導致腹瀉。」《甲乙經》說:「寒氣侵襲下焦,就會引起腹瀉。」脾臟是五臟中最陰寒的,它最怕寒濕。現在,寒濕之氣內侵脾臟,脾臟就不能幫助胃氣腐熟水穀,導致清濁不分,水分進入腸道,虛弱的脾臟無法控制,所以腹瀉就像水一樣,隨著氣往下流,所以稱之為濡瀉。

肉豆蔻(去殼炮),黃連(去須炒),訶黎勒炮(去核各三分),甘草(炙銼),白朮,乾薑炮,赤茯苓(去黑皮各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一兩)

白話文:

肉豆蔻(去殼炮製),黃連(去須炒製),訶黎勒炮製(去核,各三分),甘草(炙製並切成碎末),白朮、乾薑炮製,赤茯苓(去黑皮,各半兩),厚朴(去粗皮,用生薑汁炙製,一兩)。

上八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空心食前、米飲調下、日三。

治脾胃傷濕,濡瀉不止,豆蔻散方

肉豆蔻(去殼炮五枚),甘草(炙銼一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一兩半)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米飲或湯調下,食前溫服。

治腸胃寒濕濡瀉。腹內㽲刺疼痛。當歸散方

白話文:

將八味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空腹飯前用米湯調服,一天服用三次。此方用於治療脾胃受濕氣侵襲,導致腹瀉不止的症狀。

此外,肉豆蔻、甘草、厚朴三味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用米湯或溫水調服,飯前溫服。此方用於治療腸胃寒濕導致腹瀉,腹痛的症狀。

當歸(切焙),木香,乾薑(炮),肉豆蔻(去殼炮各半兩),訶黎勒(炮去核),黃連(去須炒各三分)

白話文:

當歸(切片並焙乾),木香,乾薑(炮製),肉豆蔻(去殼並炮製,各半兩),訶黎勒(炮製並去除核),黃連(去鬚並炒製,各三分)

上六味。搗羅為散,先用水四盞,入甘草生薑各一分,黑豆一合,並半生半炒。同煎至二盞,去滓分作二服,每服用調散三錢匕,空心日午服。

治濡瀉水痢、久不止。桂附丸方

白話文:

取上六味藥。將藥材搗碎成粉末,先用四杯水,加入生甘草和生薑各一分,黑豆一合,一半生的一半炒熟的。一起煎煮至兩杯水,去除藥渣,分成兩次服。每次服用時加入三錢的藥粉,空腹在早上和中午服用。

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臍),乾薑(炮),赤石脂(各一兩)

白話文:

桂皮(去除粗皮),附子(炮製後裂開去除皮臍),乾薑(炮製),赤石脂(各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米飲下,日三。

治腸胃寒濕,濡瀉無度,嗜臥不食,豬苓丸方

白話文:

把以上四種藥物搗成粉末,用蜜煎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在飯前用米飲送服,每天三次。

豬苓(去黑皮半兩),肉豆蔻(去殼炮二枚),黃柏(去粗皮炙一分)

白話文:

  • 豬苓(去黑皮半兩):豬苓是一種中藥材,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 肉豆蔻(去殼炮二枚):肉豆蔻是一種香料,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 黃柏(去粗皮炙一分):黃柏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上三味,搗羅為末,米飲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食前熟水下。

治寒濕傷脾,濡瀉,訶黎勒散方

白話文:

以上三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湯調合成藥丸,大小如同綠豆,每次服用十粒,飯前用溫水送服。

治療因寒濕侵犯脾臟引起的腹瀉,可使用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炮去核),吳茱萸(湯浸焙炒),木香,蕪荑炒(各半兩),黃連(去須炒一兩)

白話文:

訶黎勒(用火炮製後去掉果核),吳茱萸(用湯浸泡後烘烤),木香,蕪荑炒(各半兩),黃連(去掉根鬚後炒一兩)。

上五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匕,空腹陳米飲調服、日再。

治腸胃受濕,濡瀉無度,腹痛飲食不化,白豆蔻湯方

白話文:

取上述五種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空腹時用陳米湯調服,一日兩次。

治療腸胃受濕,導致下痢不止,腹痛以及食物難以消化,使用白豆蔻湯的方子。

白豆蔻(去皮),訶黎勒(炮去核),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炒),乾薑(炮各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三分)

白話文:

  • 白豆蔻(去除外皮)

  • 訶黎勒(焙炒,去除核)

  • 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外皮,然後炒乾)

  • 乾薑(炮製,各半兩)

  • 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烤三分之一)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切薤白三寸,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日再。

治濡瀉暴下不止。枳殼湯方

白話文:

將五種藥物粗略搗碎,篩選後,每次服用五錢的量,將三寸長的大蔥切成末,與一盞半的水一起煮,煮到七分熟時,過濾掉藥渣,在空腹時溫熱服用,每天服用兩次。

枳殼(去瓤麩炒三分),黃連(去須炒),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各一兩),甘草(炙銼),阿膠(炙燥各半兩)

白話文:

枳殼(去掉心和麩炒三分),黃連(去掉須根和炒),厚朴(去掉粗皮用薑汁烤各一兩),甘草(烤碎),阿膠(烤乾各半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日再。

治腸胃寒濕,濡瀉不止,及冷痢色白,食不消化,附子湯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甘草(炙銼),阿膠(炙燥各半兩),黃連(去須炒一兩)

上四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日再。

治脾胃受濕,濡瀉不止,健脾,白朮丸方

白朮,乾薑炮(各三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一兩),人參(三分)

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日再。

治寒濕濡瀉久不瘥。附子丸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甘草(炙銼二兩)

白話文:

取五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匕,用一盞半水煎煮至一盞,去渣後空腹溫服,每日兩次。

這個藥方用於治療腸胃寒濕,導致的腹瀉不止,以及冷痢,大便色白,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另一個藥方用於治療脾胃受濕導致的腹瀉不止,健脾益氣。

最後一個藥方用於治療寒濕腹瀉久治不愈。

上二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生薑湯下、日再。

白話文:

上述兩味藥。搗碎研磨成細末,煉製成蜂蜜丸,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用生薑湯送服,每日服用兩次。

治傷濕濡瀉不定,厚朴湯方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一兩半),黃連去須炒一兩)

白話文:

治療因受傷或濕氣引起的腹瀉不穩定,使用厚朴湯方。

厚朴(去掉粗糙的外皮,用生薑汁炙烤,一兩半),黃連(去掉鬚根,炒過,一兩)。

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大棗二枚劈破。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日再,如腹痛加當歸三分。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材,粗粗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勺,加水一盞半,劈開兩顆大棗。煎到剩下一盞藥水,過濾渣滓,空腹時溫熱服用,每天服用兩次,如果腹痛,可以加入三分當歸。

治濡瀉不止,或冷痢無度,附子丸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高良薑(各一兩),甘草(炙銼一分)

上三味,搗羅為末,陳米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不拘時服。

治濡瀉裡急後重,數至圊,樗根散方

樗根皮(銼一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甘草(炙銼一分)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粥飲調下,食前一服止。

治胃虛泄瀉,老人冷瀉,健脾湯方

白話文:

治療濕瀉不止,或寒痢不止,可用附子丸。將炮製去皮臍的附子、高良薑各一兩,甘草(炙烤切片)一分,搗碎成粉末,用陳米煮成的糊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米湯送服,不限時間服用。

治療濕瀉裡急後重,多次上廁所,可用樗根散。將樗根皮切片,枳殼(去瓤麩炒)半兩,甘草(炙烤切片)一分,搗碎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匕,用粥湯調服,飯前服用一劑即可止瀉。

治療胃虛泄瀉,老人寒瀉,可用健脾湯。

烏頭(炮裂去皮臍三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甘草(炙銼),乾薑(炮各一分)

白話文:

  • 烏頭(經過炮裂、去除皮和肚臍、分成三分):這味藥材經過炮裂、去除皮和肚臍,然後切成三分。

  • 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這味藥材去除粗皮,然後用生薑汁炙。

  • 甘草(炙、切碎):這味藥材經過炙,然後切碎。

  • 乾薑(經過炮製、各一分):這味藥材經過炮製,然後分成各一分。

上四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二片,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並二服止。

治久患脾泄瀉。薑連散方

生薑(四兩),黃連(去須一兩)

上二味,㕮咀如麻豆,一處慢火炒令薑赤色,去薑取黃連為細散,每服二錢匕,空腹臘茶清調下,不過二服瘥。

白話文:

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每次取三錢,用一杯水,加兩片生薑,煎煮至七分,去渣趁熱服用,連服兩次即可。

治療脾臟久病導致的腹瀉。薑連散方

準備生薑四兩,黃連(去鬚)一兩。

將上述兩種藥材切成麻豆大小,一起用慢火慢慢炒至生薑呈赤色,然後去除生薑,將黃連研磨成細粉。每次取兩錢,空腹時用熱茶調服,一般不超過兩次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