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七十三 (3)
卷第七十三 (3)
1. 癖氣
論曰癖氣者、聚於兩脅間。有時而痛是也。以其僻在肋下,故名癖氣。又云、飲水過多。或臥覺飲水復臥,久皆成癖,此由氣脈不宣,水飲停積,寒氣加之,故為是病。
治癖氣脅肋妨滿,腹脹痛,不思食,防葵丸方
白話文:
古書上說:癖氣是由聚積於兩肋之間的寒氣所引起的,有時會感到疼痛。由於它偏僻在肋下,所以叫癖氣。又說,喝水過多,或者睡覺時喝水後又睡覺,時間久了都會形成癖氣,這是因為氣脈不暢,水停積,寒氣加重,所以得了這種病。
防葵,柴胡(去苗),赤芍藥(各三分),桂(去粗皮),木香,當歸(切焙),五味子(各半兩),鱉甲(去裙襴醋炙一兩半),桔梗(炒一兩),大黃(蒸三遍銼炒一兩一分),京三稜(煨銼三分),郁李仁(去皮一兩),檳榔(煨銼一兩半)
白話文:
防葵、柴胡(去除根鬚)、赤芍藥(各三分量),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木香、當歸(切片並烘烤)、五味子(各半兩),鱉甲(去除裙邊,以醋炙烤,一兩半),桔梗(炒過,一兩),大黃(蒸過三遍,切碎後炒過,一兩一分),京三稜(烘烤並切碎,三分),郁李仁(去除外皮,一兩),檳榔(烘烤並切碎,一兩半)。
上一十三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
治癖氣腹痛,兩脅脹滿。不思飲食,柴胡飲方
白話文:
取上方十三種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過的蜂蜜調合成藥丸,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粒,空腹時用溫酒送服。
用於治療因氣滯引起的腹部疼痛,兩側肋骨下方脹滿不適,以及食慾不振的情況。此為柴胡飲的方劑。
柴胡(去苗),赤茯苓(去黑皮各三分),赤芍藥,鱉甲(去裙襴醋炙),郁李仁(去皮各半兩),桔梗(炒),木通(銼炒各一兩)
白話文:
柴胡(去掉根須)、赤茯苓(去掉黑皮)各三錢,赤芍藥、鱉甲(去掉裙邊,用醋炙)各半兩,郁李仁(去掉皮)半兩,桔梗(炒過)、木通(切碎,炒過)各一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日再。
治癖氣在脅下痛,久不瘥。京三稜散方
白話文:
以上七種藥材,粗略搗碎篩選,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八分滿,濾去藥渣,飯後溫服,每日兩次。
治療長期不愈的脅下疼痛,因氣滯所致。此為京三稜散的配方。
京三稜(煨銼半斤),枳殼(去瓤麩炒一兩),甘草(炙銼三兩)
白話文:
京三稜(烘乾並研磨成粉,半斤),枳殼(除去內膜,麩炒,一兩),甘草(烘烤並研磨成粉,三兩)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入鹽半字,沸湯點服,空心食前。
治癖氣疼痛,腹脅脹滿,發歇不定,不思飲食。硇砂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三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半字的鹽,用開水沖服,在空腹時或飯前服用。
治療因氣滯引起的疼痛,腹部脹滿,症狀時好時壞,沒有胃口吃東西。這是硇砂丸的方子。
硇砂(醋一盞化盡熬成膏),芫花(醋拌炒乾),乾薑(炮),京三稜(銼碎醋浸三宿焙乾各半兩)
白話文:
-
硇砂(將硇砂用一盞醋化開,熬煮成膏狀)
-
芫花(用醋拌炒芫花至乾)
-
乾薑(用乾薑炮製)
-
京三稜(將京三稜銼碎,用醋浸泡三宿,然後焙乾,取半兩)
上四味。除硇砂外,搗羅為末,入硇砂,醋膏內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生薑橘皮湯下,不計時候。
治食氣癖塊,胸膈噎塞,冷氣攻刺,吐酸水,不美飲食,腹脅脹痛,氣不升降。三稜丸方
白話文:
以上四味藥材中,除了硃砂之外,其餘的藥材都應搗碎成粉末,再加入硃砂與醋膏調和,製成如綠豆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可用生薑橘皮湯送服,服藥時間不限。
京三稜(炮銼),芍藥,桔梗(炒),乾薑(炮),檳榔(生銼),吳茱萸(湯浸焙乾炒),烏頭(炮裂去皮臍各半兩),大黃(煨銼),訶黎勒(煨去核各一兩),鱉甲(去裙襴醋炙一兩半),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研三分)
白話文:
-
京三稜(先以火炮後銼成粉末):10公克
-
芍藥:10公克
-
桔梗(先炒後用):10公克
-
乾薑(先炮製後用):10公克
-
檳榔(生用、切碎):10公克
-
吳茱萸(以熱水浸泡後焙乾再炒):10公克
-
烏頭(先炮裂後去除外皮及臍部,各取5公克):10公克
-
大黃(先煨後切碎):10公克
-
訶黎勒(先煨後去除果核,各取5公克):10公克
-
鱉甲(去除裙襴後以醋炙):15公克
-
桃仁(先以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及尖端,取雙仁麩炒研碎):3公克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炒橘皮鹽湯下。如酒食所傷,胸膈不快,腹脹醋心,熟水下。
治積年癖氣,及氣塊上攻心腹。鱉甲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一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酒煮熟的麵糊做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十五丸,用炒過的橘子皮和鹽水送服。如果是因為飲酒過度或飲食不當引起的胸悶不舒、腹脹、心煩等症狀,可以用煮熟的水送服。
鱉甲(去裙襴醋炙一兩),乾薑(炮半兩),京三稜(炮銼一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巴豆(去皮心膜研用醋一盞熬膏一分)
白話文:
鱉甲(颳去邊緣,用醋炙烤後取一兩重量),乾薑(炒製的乾薑,取半兩重量),京三稜(炒製並切碎的三稜,取一兩重量),青橘皮(用湯浸泡後,去掉白色部分,再烘焙後取半兩重量),巴豆(去掉皮和心膜,研磨後與醋一起熬製成膏狀,取一分重量)。
上五味,除巴豆外,搗羅為末,入巴豆膏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生薑湯下。空心食前。
白話文:
將上述的五種中藥,除了巴豆之外,其他的藥材搗碎成細末,加入巴豆膏混合均勻,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生薑湯送服。在空腹狀態下,飯前服用。
治癖氣塊聚。心胸痛,食不消,婦人帶下淋瀝,羸瘦困怠無力。溫白丸方
白話文:
治療癖氣凝結聚集。心胸疼痛,飲食不消化,婦女帶下淋漓不盡,身體瘦弱,睏倦乏力。溫白丸方
烏頭(炮裂去皮臍),紫菀(去苗土),吳茱萸(湯洗焙乾炒),菖蒲,柴胡(去苗),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桔梗(炒),皂莢(酥炙去皮子),赤茯苓(去黑皮),乾薑(炮),黃連(去須),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人參,巴豆(去皮膜出油盡)
白話文:
-
烏頭(以砲裂法炮製,除去皮和臍)
-
紫菀(去除根部的泥土)
-
吳茱萸(用湯洗淨,焙乾,炒)
-
菖蒲
-
柴胡(去除根部的泥土)
-
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
-
桔梗(炒)
-
皁莢(用酥炙,去除皮和子)
-
赤茯苓(去除黑皮)
-
乾薑(砲製)
-
黃連(去除鬚)
-
蜀椒(去除籽,炒至出汗並密閉)
-
人參
-
巴豆(去除皮和膜,榨盡油)
上一十四味等分。除巴豆外,搗羅為末。入巴豆研勻,白蜜和。再杵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不利漸加至七丸,十五日後,下惡膿血如雞肝
治癖氣積,氣血結刺疼,木香硇砂煎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14味藥材等分成14份。將除巴豆以外的藥材搗成細末。放入研磨成粉末的巴豆,用白蜜調和。再舂擊1000次。將藥丸製作成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丸,如果排便效果不佳,逐漸增加用量至七丸,服用15天後,可排出雞肝般的膿血。
木香(一分),硇砂(醋一盞化盡濾去砂石半兩),巴豆(去皮膜不出油研),大黃(炮),京三稜(生銼),乾漆(炒煙出),青橘皮(湯浸去白焙),蓬莪朮(炮),附子(炮裂去皮臍),桂(去粗皮),乾薑(炮各一分)墨(一指節大研)
白話文:
木香(一分),硃砂(用醋一盞溶解,過濾掉砂石,取半兩),巴豆(去除外皮,不炸出油,研磨),大黃(炮製後),京三稜(生品,銼碎),乾漆(炒出煙後),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的內皮後烘乾),蓬莪朮(炮製後),附子(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臍),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乾薑(炮製後,各取一分),墨(取一指節大小,研磨)。
上一十二味。將大黃京三稜巴豆三味。各搗研為末。同於銀石器內,以醋一升。煎一兩沸,次入硇砂。同熬成膏,次將諸藥搗羅為末,用膏和成劑,杵千下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炒生薑湯下,結聚腹內氣塊痛,乾薑湯或橘皮湯下。食冷麵黏食不消成塊聚,煮麵湯下,食牛羊鱉肉,成氣塊不散,各用本肉淡汁下。
白話文:
以上共十二味藥,將大黃、京三稜和巴豆這三味藥搗碎成末,一起放入銀器中,加入一升醋,煮沸一兩次,然後加入硇砂,一起熬成膏狀。接下來將其他藥物搗碎成末,用膏狀藥和成藥劑,用杵搗一千下做成藥丸,每粒藥丸像綠豆那麼大。每次服用五丸,用炒過的生薑湯送服。如果有腹內氣塊疼痛,可以用乾薑湯或橘皮湯送服。如果吃了冷麵或黏性食物不消化,形成塊狀積聚,可以用煮麵的湯送服。如果吃了牛羊鱉肉,形成氣塊不散,可以用各該動物的肉湯送服。
宿酒不消,溫酒下。婦人諸般血氣,當歸酒下,妊娠不得服。如要宣轉,茶清下,加至七丸。小兒三丸。
治虛積,導滯氣,消癖塊,如意丸方
白話文:
宿醉未消散前,可以用溫酒送服。婦女各種血氣的問題,可以用當歸酒送服,但孕婦不能服用。如果要幫助藥物吸收,可以用清茶送服,最多服七丸。小兒服用三丸。
硇砂(半皂子大十二塊),巴豆(三十六枚去皮),大棗(十二枚去核取六枚每枚各入巴豆肉三枚硇砂一塊各用濕紙裹兩重煻火內煨焦侯有煙取出去紙於地上以盞子合定一宿出火毒其餘棗並巴豆硇砂並生用),白丁香(八十四個堅實者),膩粉(一錢)
白話文:
硇砂(半個皁子大,共十二塊)、巴豆(三十六枚,去除皮)、大棗(十二枚,去核取其中的六枚,每枚棗肉中塞入三枚巴豆肉和一塊硇砂,並用濕紙包裹兩層,用火慢慢烤焦,直到冒出煙後取出,去除紙張,將棗子放在地上,用茶盞蓋住放置一夜,去除火毒。其餘的棗子、巴豆和硇砂生用)、白丁香(八十四個,以堅實者為佳)、膩粉(一錢)。
上五味。將已去核棗六枚,水煮熟同搗細,納余藥搗成膏,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煎生薑湯下,小兒二丸至三丸,煎皂子湯下。臨臥服。
治癖氣結硬不消,胸脅脹悶,消癖丸方
白話文:
上五味的做法:取去核的紅棗六枚,用水煮熟後搗成泥,加入其餘的藥材搗成膏狀,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丸,用生薑湯送服。小孩子服用二丸至三丸,用皁子湯送服。在睡前服用。
巴豆(去皮心研壓去油別研一分),硇砂(酒一盞化盡慢火熬成膏半兩),豬牙皂莢(去皮酥炙四兩)
白話文:
-
巴豆(去除外皮,將內仁研磨成粉,壓出油脂,再研磨一份)
-
硇砂(用一盞酒將硇砂化開,用慢火熬成膏狀,大約半兩)
-
豬牙皁莢(去除外皮,酥炙四兩)
上三味。先將皂莢搗羅為末。入巴豆研勻。用硇砂膏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食後臨臥粥飲下。
白話文:
以上三種藥材。先把皁莢搗碎過篩成粉末,再放入巴豆一起研磨均勻。然後加入硇砂膏和丸,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粒,在吃飯後睡覺前,用粥送服。
治丈夫婦人腹內癖氣。郁李仁丸方
郁李仁(去皮),京三稜(銼),芫花,蓬莪朮(銼),木香(各一兩)
上五味。用醋一升同煮。醋盡焙乾。搗羅為末。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生薑湯下、日三。
白話文:
治療丈夫或婦女腹內積聚的氣滯,可以用郁李仁丸。
配方:郁李仁(去皮)、京三稜(銼)、芫花、蓬莪朮(銼)、木香各一兩。
做法:將以上五味藥材用一升醋一起煮,煮到醋完全蒸發後,烘乾,搗碎過篩,再用麵糊和成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服三到五丸,用生薑湯送服,每日三次。
治男子婦人小兒,虛中癖氣,臟腑不調,食飲不消,久致瘦弱,不可取轉者。服之自然安好。又治虛氣膨脹,心胸悶滯,並婦人產後血積蓐勞瘦瘁甚者。鱉甲三稜丸方
白話文:
治療男子、婦人、小兒的虛中癖氣,臟腑不調,食飲不消,長久導致瘦弱,無法康復的疾病。服用此藥方,自然會痊癒。也治療虛氣膨脹,心胸悶滯,以及婦人產後血積、產後虛弱、瘦弱憔悴嚴重的疾病。鱉甲三稜丸方。
鱉甲(九肋重四兩以上者水浸洗去脊骨裙襴醋浸一宿炙為末),京三稜(水浸兩宿銼醋浸一宿焙乾為末),乾漆(炒煙出各三兩),木香,乾薑(炮),補骨脂(炒),檳榔(銼為末),沒藥(研),硇砂(研),墨研(各一分)
白話文:
鼈甲(九片肋骨重四兩以上者,用清水浸洗乾淨,去除脊柱和裙襴,醋浸泡一夜,烤成粉末),京三稜(用清水浸泡兩夜,研成粗末,再用醋浸泡一夜,烘乾後研成粉末),乾漆(炒出煙後各三兩),木香、乾薑(炒炮)、補骨脂(炒)、檳榔(研成粉末)、沒藥(研磨)、硇砂(研磨)、墨(研磨)(各一分)
上一十味。搗研為末。再同研勻,醋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生薑鹽湯下,婦人血病、醋湯下。
治癖氣發歇。衝心、疼痛。不知人。蓬莪朮散方
蓬莪朮(煨銼半兩),胡椒(一分),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半錢匕。醋湯調下,不計時候。
治癖氣發歇,疼痛不可忍者,宜急服,應痛丸方
桂(去粗皮),乾漆(炒煙出),京三稜(大者煨銼),當歸(切炒)
上四味等分,搗羅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燒紙灰酒下十五丸。至二十丸。
治癖積,健脾胃。消宿滯。鱉甲大黃丸方
白話文:
將前十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再將所有藥粉混合均勻,用醋煮成麵糊,捏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生薑鹽湯送服,婦女血病則用醋湯送服。
此方名為蓬莪朮散,用於治療癖氣發作、衝擊心臟、疼痛、神志不清。藥材包括煨過的蓬莪朮、胡椒和炮製過的附子。將三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匕,用醋湯調服,不限時間服用。
如果癖氣發作,疼痛難忍,應立即服用應痛丸。藥材包括桂皮、炒過的乾漆、煨過的京三稜和切炒過的當歸。將四味藥材等量搗碎研磨成粉末,用醋煮成麵糊,捏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五至二十丸,用燒紙灰酒送服。
鱉甲大黃丸則用於治療癖積、健脾胃、消宿食。
鱉甲(去裙襴醋炙黃二兩),大黃(煨銼),檳榔,附子(炮裂去皮臍),麥糵(炒各一兩),烏藥(銼),訶黎勒(煨去核),木香,白朮,桂(去粗皮),蓬莪朮(炮銼),京三稜(炮銼各三分),枳殼(去瓤麩炒),吳茱萸(炒各半兩)
白話文:
鱉甲(去除裙邊,醋炙至黃色,二兩),大黃(煨熱,研碎成末,一兩),檳榔(一兩),附子(炮裂,去除外皮和肚臍,一兩),麥麩(炒熟,一兩),烏藥(研碎,一兩),訶黎勒(煨熱,去除核,一兩),木香(一兩),白朮(一兩),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一兩),蓬莪朮(炮裂,研碎,三分),京三稜(炮裂,研碎,三分),枳殼(去除果瓤,麩炒,半兩),吳茱萸(炒熟,半兩)。
上一十四味。並搗羅為末,後將硇砂三兩細研,醋三升濾去滓。將前藥末平分,一半入硇砂內攪和,於銚子內煎成膏,余藥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炒生薑鹽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將上述的十四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然後將三兩的硃砂研磨成細粉,並用三升醋過濾去除沉澱物。將藥末分成兩半,一半放入硃砂中攪拌均勻,在銚子中煎煮成膏狀,其餘的藥材混合成丸。丸藥的大小如梧桐子一般,空腹時用炒過的生薑鹽湯送服二十丸。
治冷癖、醋心嘔逆,宿食不消。中酒後腹藏雷鳴。時發腹痛,一切虛冷等。溫胃丸方
白話文:
治療胃部虛寒、胃酸倒流、消化不良引起的嘔吐、宿食不消。中酒後胃痙攣腹鳴。時常發生腹痛、怕冷等症狀。溫胃丸的藥方如下:
吳茱萸(湯洗醋炒),陳曲(炒黃),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白朮,人參,桂(去粗皮),熟乾地黃(焙)甘草(炙各一兩)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飯飲下十丸。
白話文:
吳茱萸(洗淨用醋炒)、陳曲(炒至黃色)、陳橘皮(浸泡後去除白色,烘乾)、白朮、人蔘、桂皮(去除粗皮)、熟地黃(烘乾)、甘草(炙制,各取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