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七十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十二 (2)

1. 積聚宿食不消

論曰飲食入胃,脾臟化之,若腹內素有積聚,攝養乖度,食飲不時,則脾胃愈弱,飲食遲化,故為宿食不消之病,其狀噫氣食臭,胃脹煩滿是也。

白話文:

古書上說,飲食進入胃裡面,由脾臟消化,如果腹中本來就有積聚的宿食,飲食習慣不正常,吃的時間也不正常,那麼脾胃就會越來越弱,飲食就會消化緩慢,因此會導致宿食不消的疾病。這種疾病的症狀是打嗝、口臭、胃脹、胃脹滿等等。

治積聚宿食不消,中脘痞滯,煩滿氣促,腹內刺痛,噫氣不思飲食,木香丸

白話文:

治療積聚宿食不消,中脘痞滯,煩滿氣促,腹部刺痛,打嗝不想吃東西的木香丸方。

組成: 木香一兩,枳殼二兩,砂仁三兩,陳皮,甘草,茯苓,白朮,澤瀉各半斤,黃連五兩,黃芩四兩,厚朴三兩,大黃,黃精,人參各一兩,水煎服。

功效: 理氣化積,寬中下氣。

主治: 積聚宿食不消,中脘痞滯,煩滿氣促,腹內刺痛,噫氣不思飲食。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劑。

注意事項: 本方不宜久服,以免傷脾胃。

木香(半兩),檳榔(銼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丁香(一分),京三稜(煨一兩,乾薑(炮一分),蓬莪朮(煨半兩),巴豆(去皮心膜出油半錢硇砂水飛研半兩)

白話文:

木香(半兩),檳榔(切碎一兩),陳橘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焙乾後取半兩),丁香(一分),京三稜(炒至微熱,研成粉末後取一兩),乾薑(炮製後取一分),蓬莪朮(炒至微熱,研成粉末後取半兩),巴豆(去除皮和心膜,榨取油脂後取半錢,研磨成粉末後與硇砂混合)

上九味,除研外,搗羅為末,入巴豆硇砂研令勻,湯浸蒸餅,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丸至三丸,溫生薑橘皮湯下,食後服。

白話文:

九味中藥材,除了研磨以外,搗碎成末,加入巴豆砂研磨均勻,用湯浸泡蒸餅,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兩到三丸,用溫熱生薑橘皮湯送服,在飯後服用。

治積聚宿食不消,胸膈痞悶,腹肚脹滿㽲痛不食,丁香丸

丁香(一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二兩),桂(去粗皮),乾薑(炮),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蓬莪朮(煨銼京三稜煨銼),乾漆(炒煙出各二兩),豬牙皂莢(酥炙去皮子),木香(各一兩),牽牛子(細末二兩),墨(一兩十二味別搗羅為細末),硇砂(醋研),大黃(生為末各二兩),巴豆(一兩去皮心膜研如膏於新瓦內攤去油取霜)

白話文:

丁香(一兩)、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烘烤後二兩)、桂皮(去除粗皮)、乾薑(炮製過的)、附子(炮製後裂開,去除皮和臍,各一兩)、蓬莪朮(用細砂鍋烘烤,切碎,京三稜也用細砂鍋烘烤,切碎)、乾漆(炒至冒煙後,各二兩)、豬牙皁莢(用酥油烤過,去除皮和籽)、木香(各一兩)、牽牛子(磨成細末,二兩)、墨(磨成粉末,一兩)、以上十二種藥材分別研磨成細粉。

硇砂(用醋研磨)、大黃(生大黃磨成粉末,各二兩)、巴豆(一兩,去除皮和膜,用研缽研磨成膏狀,放在新瓦片上攤開,去除油脂,取其霜)。

上一十五味,先將後三味,於石鍋內,醋煎硇砂令熱,先下巴豆霜,煎三兩沸,次下大黃末,熬成膏,和前一十二味藥末熟杵,丸如綠豆大,常服一丸二丸,茶湯任下。如要取積,生薑湯下七丸,更量力加減。

白話文:

前十二味藥,先將後三味藥,在石鍋內,用醋煎煮硇砂,使之加熱,先加入巴豆霜,煎煮三次沸騰,然後加入大黃末,熬煮成膏狀,和前面的十二味藥末一起研磨成粉末,丸成綠豆大小的丸劑,平常服用一到兩丸,可以用茶湯送服。如果要治療積食,可以用生薑湯送服七丸,根據自己的體質加減服用的數量。

治積聚宿食不化,留滯成塊,心腹疼痛,疲倦多困,日漸黃瘦,木香丸方

木香(三分),蓬莪朮,京三稜(二味煨銼各一兩),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二十粒),丹砂(研三分)

上五味,將前三味搗羅為末,入巴豆丹砂同研令勻,醋煮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生薑橘皮湯下,食後臨臥服。

白話文:

上述五種藥材,取前三種搗碎成粉末,加入巴豆和丹砂,研磨均勻。用醋煮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生薑和橘皮煮的湯送服。在飯後睡覺前服用。

治久積氣塊,宿食不消,胸膈痞悶,痰逆噁心,不思飲食,臍腹刺痛,醋心噎塞。小分氣丸

白話文:

治療長期的氣塊積聚,宿食不消,胸膈痞悶,痰氣上逆引起噁心,不思飲食,臍腹刺痛,醋心噎塞。

【小分氣丸方】

組成

  • 枳實
  • 半夏
  • 茯苓
  • 陳皮
  • 麥芽
  • 瓜蔞
  • 木香
  • 砂仁
  • 甘草
  • 生薑
  • 大棗

用法: 以上藥物研成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3克,每日服用2次,每次服用3丸,用淡鹽水送服。

功效: 理氣消積,寬中化痰。

主治: 久積氣塊,宿食不消,胸膈痞悶,痰逆噁心,不思飲食,臍腹刺痛,醋心噎塞。

木香(一兩),檳榔(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楝實(銼炒),乾薑(炮),青橘皮湯(浸去白炒各半兩),蓬莪朮(醋浸一宿煨一兩),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焙),大黃(煨銼各一分),雄黃(研一兩)

白話文:

  1. 木香:一兩

  2. 檳榔:切碎

  3. 陳橘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然後烘烤

  4. 楝實:切碎並炒熟

  5. 乾薑:炒熟

  6. 青橘皮湯:用青橘皮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然後烘烤,各取半兩

  7. 蓬莪朮:用醋浸泡一夜,然後烘烤,取一兩

  8. 巴豆:去除外皮和內膜,研磨成油

  9. 半夏:用湯清洗七次以去除滑膩感,然後烘烤

  10. 大黃:烘烤並切碎,各取一份

  11. 雄黃:研磨成粉,取一兩

上一十一味,搗研為末,醋煮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七丸,溫生薑湯下,食後臨臥服。

逐積滯,化宿食,利胸膈。寬中丸

烏頭(炮裂去皮臍),吳茱萸(湯浸焙炒),高良薑甘遂(麩炒),大黃,梔子仁(各半兩),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四十九粒)

白話文:

烏頭(經過火炮裂開、去皮、去除臍部),吳茱萸(用熱湯浸泡後烘焙炒熟),高良薑,甘遂(用麩皮炒熟),大黃,梔子仁(各半兩),巴豆(去皮、去除心膜,研磨成油,共四十九粒)

上七味,搗研為末,用棗肉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一丸,生薑橘皮湯下。

消積化氣,溫胃思食,治食後心膈妨悶,如意丸

威靈仙(去苗土),附子(生去皮臍二味各半兩同為末用好醋半盞浸一宿),硇砂(細研一分),巴豆(二十一粒去皮心膜出油二味同研用酒半升醋半升同煎與前二味同熬成膏),蓬莪朮(煨銼),木香(各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炒一兩),大黃(銼炒三分),陳曲(炒半兩),丁香(一分)

白話文:

  1. 威靈仙(去掉多餘的生薑根莖):半兩。

  2. 附子(去除根部後生生的附子,去掉皮和臍):半兩。

  3. 硇砂(研磨成細末):一分。

  4. 巴豆(去除皮和心膜,炒出油):二分。

  5. 蓬莪朮(煨過切碎):半兩。

  6. 木香(研磨成末):半兩。

  7. 青橘皮(用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炒至焦黃):一兩。

  8. 大黃(切碎,炒至變黃):三分。

  9. 陳曲(炒過):半兩。

  10. 丁香(研磨成末):一分。

以上所有藥材混合在一起,加入醋半盞浸泡一晚。

再加入炒出油的巴豆和酒半升、醋半升一起煎煮,與前面二味藥混合熬成膏狀。

上一十味,將後六味為末,以前四味膏和,更別熬醋少許,研墨汁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生薑湯下。

白話文:

以上十味藥材,將後六味藥研磨成粉末,用前面四味藥的膏狀物調和,再另外熬煮少許的醋,研磨墨汁,將所有藥物混合成藥丸。藥丸大小如同綠豆,每次服用五到七顆,用生薑湯送服。

消積滯,化宿食、痰飲,治胸膈痞悶,桂香勻氣丸

桂(去粗皮),丁香皮,縮砂仁,益智(去皮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青橘皮(湯浸去白焙),檳榔(銼木香),蓬莪朮(煨各一兩),烏梅(和核一兩半),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六十四粒)

白話文:

桂皮(去除粗皮)、丁香皮、縮砂仁、益智仁(去皮炒熟)、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再烘烤)、青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再烘烤)、檳榔(銼成粉末)、蓬莪朮(各一兩,烘烤)、烏梅(連核一兩半)、巴豆(去除皮和心膜,研磨出油,共六十四粒)

上一十一味。除巴豆外,搗羅為末。和勻,煮麵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茶酒任下,食後服。

治一切積滯,宿食不消,痰逆噁心,吐瀉霍亂,膈氣痞滿,脅肋膨悶,嘔噦心疼泄痢。宜服積氣丸

白話文:

這個配方可以治療一切積滯、宿食不消、痰氣逆流、噁心、嘔吐、腹瀉、霍亂、胸悶腹脹、肋骨疼痛、心痛、腹瀉。

代赭(研),赤石脂(研各一分),大戟,木香,龍膽(各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四十九粒),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為霜三十粒)

白話文:

代赭(研磨),赤石脂(研磨各一分),大戟,木香,龍膽(各半兩),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共四十九粒),巴豆(去除外皮和心膜,研磨成霜,共三十粒)。

上七味,除別研外。搗羅為末,入杏仁巴豆霜同研勻,用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食後臨臥木香湯下。

白話文:

將上列七味藥材,除了研磨別的之外,其餘的都搗碎成末,加入杏仁巴豆霜一起研磨均勻,用麵粉糊為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到五丸,飯後睡前用木香煎煮的水送服。

治久積伏滯,胸膈膨脹,心腹刺痛,不化飲食,及婦人血氣疼痛,紫沉消積丸

白話文:

治療長期積聚的伏滯之症,胸膈脹滿,心腹刺痛,飲食不化,以及婦女血氣疼痛,紫沉消積丸方如下:

  • 紫蘇(九蒸):30克
  • 沉香(研):30克
  • 沒藥(研):30克
  • 檀香(研):30克
  • 赤芍藥:30克
  • 當歸(酒洗):15克
  • 川芎:15克
  • 炮姜:15克
  • 炮附子:15克
  • 硃砂(研):5克

製作方法:

  1. 將紫蘇、沉香、沒藥、檀香、赤芍藥研磨成細粉。

  2. 將當歸、川芎、炮姜、炮附子切碎。

  3. 將硃砂研磨成細粉。

  4. 將所有藥材混合均勻,製成丸劑。

用法:

  • 每丸重3克。
  • 每日服2次,每次服用3丸。
  • 以黃酒送服。

注意事項:

  • 服用本方期間,應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 孕婦、哺乳期婦女應慎用。
  • 兒童、老人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沉香(銼),阿魏(醋化研),巴豆霜(各一兩),硇砂(研四兩四味同研勻用蜜一斤酒二盞共熬成膏以瓷合盛丹砂研二兩),硫黃(研),青橘皮(湯浸去白焙),高良薑,檳榔(銼),木香,人參,桂(去粗皮),胡椒(各四兩),丁香,乾薑(炮各二兩)

白話文:

沉香(磨碎成粉末),阿魏(用醋溶解後磨成粉末),巴豆霜(各一兩),硇砂(磨成粉末四兩,與上述四種藥材混合均勻),蜂蜜一斤,酒二盞,一起熬煮成膏狀,用瓷盒盛裝,丹砂磨成粉末二兩),硫磺(磨成粉末),青橘皮(用沸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後烘乾炒至微焦),高良薑,檳榔(磨碎成粉末),木香,人參,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胡椒(各四兩),丁香,乾薑(炮製後各二兩)

上一十五味,將前四味蜜酒熬成膏,余並搗羅為末,用膏和搗千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七丸,溫橘皮湯下,如心痛溫酒下,婦人血氣當歸湯下。

白話文:

上述的十五種藥材,將前面四種藥材用蜂蜜熬成膏狀,其餘十一味搗碎成粉末,用膏狀藥和搗碎藥一起搗一千到一千五百次。藥丸做成綠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到七顆藥丸,用溫過的橘皮湯送服,若有心痛的症狀則用溫過的酒送服,若是女性服用則用當歸湯送服。

消積化氣、進食。黑神丸

木香,硇砂(研),蓬莪朮(煨銼),京三稜(煨銼各半兩),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臍皮),乾薑(炮),乾漆(搗碎炒煙出),大黃(煨別為末),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墨(燒過),巴豆(去皮心膜細研出油各一兩)

白話文:

木香,研磨後的硇砂,烘焙後切碎的蓬莪朮,烘焙後切碎的京三稜各半兩,去除粗皮的桂皮,炮裂去掉臍皮的附子,炮製過的乾薑,搗碎炒至冒煙的乾漆,烘焙過後研磨成細末的大黃,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後烘烤的青橘皮,燒過的墨,去除皮和心膜後研磨至出油的巴豆,各一兩。

上一十二味,以好醋一大碗,先熬硇砂令沸,入巴豆又熬數沸,次又入大黃末。熬成膏,余藥並搗羅為末,以膏杵和丸,如萊菔子大,每服三丸五丸,茶酒任下,如消食化氣,生薑橘皮湯下,小腸疝氣,蘹香酒,婦人血氣,當歸酒下。

白話文:

以上十二味藥,用一大碗好醋,先煎煮硇砂至沸騰,然後加入巴豆,再煮沸幾次,最後加入大黃粉。煮成膏狀後,將其餘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膏狀物搗合製成藥丸,每個藥丸大小如萊菔子。每次服用三到五丸,可以用茶或酒送服。如果要消食化氣,可以使用生薑橘皮湯送服;如果是小腸疝氣,則可以使用蘹香酒送服;如果是婦女血氣不調,則可以使用當歸酒送服。

治積聚、宿食留飲不消,丁香丸方

丁香,木香,沉香(銼),安息香乳香,硇砂(別研),肉豆蔻(去殼),桂(去粗皮),京三稜(煨),當歸(切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檳榔(銼),蓽澄茄(各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巴豆(十枚於煻灰內炮去皮細研)

白話文:

丁香、木香、沉香(壓成粉末)、安息香、乳香、硇砂(研磨)、肉豆蔻(去殼)、桂皮(去除粗皮)、京三稜(煨熟)、當歸(切片並用烘焙)、陳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的外皮,並烘焙)、檳榔(壓成粉末)、蓽澄茄(各一兩)、附子(炮裂後去除皮和肚臍,剩半兩)、巴豆(十枚在灰燼中烤熟去除皮並細磨成粉)

上一十五味,先將安息香乳香硇砂三味,用少許酒浸良久,別研如膏,更與巴豆研勻,余藥並搗羅為末,同用酒煮麵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熟水下,若大段氣痛,加至十丸,用生薑湯下。

白話文:

以上十五味藥,先將安息香、乳香、硇砂三味,用少許酒浸泡很長時間,研磨成膏狀,再和巴豆研磨均勻,其餘的藥材全部搗碎、過篩成粉末,和酒一起煮成麵糊丸,丸子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五丸到七丸,用溫水送服,如果腹痛較為嚴重,可以增加到十丸,用生薑湯送服。

治積聚氣滯,胸膈滿悶,心腹㽲痛,不化飲食,乳香丸

乳香(研),丁香,木香(各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五靈脂(為末),乾薑(炮各半兩),桂(去粗皮),芫花(醋拌炒焦黃),青橘皮(湯浸去白炒各三分),豬牙皂莢(去皮酥炙一兩),巴豆(去皮心膜別研如膏新瓦內攤去油取霜一錢)

白話文:

  • 乳香研末,丁香、木香各一兩

  • 附子炮製後裂開去皮臍,五靈脂研成末,乾薑和炮製好的乾薑各半兩

  • 桂皮去除粗皮,芫花用醋拌炒至焦黃,青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膜後炒製,各取三分

  • 豬牙皁莢去除皮後酥炙一兩,巴豆去除皮和心膜,研磨成膏狀,攤在新的瓦片上,去除油脂,取霜一錢

上一十一味。除乳香五靈脂末巴豆霜外,八味搗羅為末,入上三味拌勻,煮陳曲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丸三丸,溫生薑湯下,量虛實加減,食後臨臥服。

白話文:

十一種藥材,除乳香、五靈脂末和巴豆霜外,將其他八種搗成粉末,加入前三種藥材,混合均勻。用陳曲糊做成丸劑,如綠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二到三丸,用溫熱的生薑湯送服。根據體質虛實加減服藥量,在飯後睡前服用。

治積聚癖塊,一切所傷,吃食減少,日漸黃瘦,如聖丸

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一兩),丁香(三錢),烏梅(去核一兩半),乾漆(搗碎炒煙出一兩),滑石(一錢)

白話文:

  • 巴豆:將巴豆去皮及心膜,研磨成油,取一兩。

  • 丁香:取三錢。

  • 烏梅:將烏梅去核,取一兩半。

  • 乾漆:將乾漆搗碎並炒至冒煙,取一兩。

  • 滑石:取一錢。

上五味。先搗羅四味為末,然後入巴豆同研勻,用粳米飯同爛搗,丸如粟米大,每服二丸至三丸,隨所傷物下,更量虛實加減。

白話文:

將五種藥物研磨成粉末。將前四種藥物先搗碎成粉末,然後加入巴豆,一起研磨成均勻的粉末。

再用粳米飯和藥粉混合,一起搗爛,做成像粟米那麼大的丸子。

每服兩丸到三丸,隨著所傷之物不同,再根據患者的體質虛實加減劑量。

消食化氣,利胸膈,及積聚凝滯,臟腑刺痛,飲食減少,木香丸方

木香(為末),丁香(為末),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各半兩),硇砂(研半兩),大棗(去皮核),烏梅(去核為末各三十枚)

白話文:

木香(研磨成細末),丁香(研磨成細末),巴豆(去除外皮和內膜,研磨成油,各半兩),硇砂(研磨成細末,半兩),大棗(去除外皮和果核),烏梅(去除果核,研磨成細末,各三十枚)

上六味,先將水拌白麵,作一薄餅,以棗肉鋪餅上,次以前四味藥末和勻,復上鋪棗肉。作饅頭,裹就用炭火四圍炙熁,候面焦黑約藥透取出。地面上出火毒,候冷打破去焦面不用,將藥與烏梅末同搗,稀麵糊丸如黃米大,每服二丸三丸,食後生薑湯下,或隨所傷物湯下。

白話文:

把上方的六種藥材混合,先用水將白麵拌成薄餅,再用棗肉鋪在餅上,接著把前四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均勻混合後再鋪在棗肉上。做成饅頭後,用炭火把饅頭四面烤焦,等麵皮烤黑後,藥材的成分也差不多都滲透出來了,就可以取出饅頭。在烤製時藥材會產生有毒物質,取出饅頭後,要等饅頭冷卻後,再將焦黑的外皮去除,焦黑外皮不要使用。把剩下的藥材和烏梅研磨成粉末,用稀麵糊把它們捏成黃米粒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兩到三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或依照患者的病情選擇合適的藥湯送服。

消食化氣,破積聚,治心腹脹滿,噫醋噁心,八仙丸

京三稜(煨銼),蓬莪朮(煨銼),五靈脂(各一兩),烏梅(六十枚和核用),縮砂(一百枚去皮),乾漆(半兩炒煙出),巴豆(四十粒去皮不出油研),木香(一分)

白話文:

京三稜(烘烤研磨)、蓬莪朮(烘烤研磨)、五靈脂(各一兩)、烏梅(六十枚和核一起使用)、縮砂(一百枚去皮)、乾漆(半兩炒至冒煙取出)、巴豆(四十粒去皮不榨油研磨)、木香(一分)

上八味、搗羅為末,用酸粟米飯三兩匙,同入臼,杵五七百下,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生薑湯下,小兒一丸,如耍宣轉,十五丸,更量虛實加減。

白話文:

把以上八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三兩匙酸粟米飯,一起放入臼中,搗杵500到700下,丸成綠豆大小,每次服用5到7丸,用生薑湯送服。小兒服用一丸,如果需要再服用,則每隔五天服用15丸,視病情虛實加減。

取積聚,消宿食,檳榔丸

檳榔(生銼兩枚),巴豆(去皮心膜麩炒二十一粒),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牽牛子(炒),大黃(濕紙裹煨),乾漆(炒煙出各一分),硇砂(研一錢)

白話文:

檳榔(兩枚,生用,切碎)

巴豆(二十一隻,去皮、心膜,麩炒)

青橘皮(用湯浸泡,去掉白色的瓤,焙乾,半兩)

牽牛子(炒熟)

大黃(用濕紙包裹,煨熟)

乾漆(炒至冒煙,各取一分)

硇砂(研成細末,一錢)

上七味,搗研羅為末,湯浸蒸餅,丸如綠豆大,以丹砂為衣,每服一丸二丸。溫水下,如耍宣轉取食積,三五丸或七丸十丸,量虛實,空心煎蔥白湯下,宣後、服和氣人參湯

白話文:

將七種藥物搗碎研磨成細末,用藥湯浸泡蒸餅,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用丹砂包住丸子表面,每次服一到兩丸。用溫水送服,如果要治療肚子裡積存的食物,可以一次服用三到五丸,或者七到十丸,視病人的虛實狀況而定。空腹時用蔥白湯送服,服用後再服用和氣人參湯。

和氣人參湯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甘草(炙),肉豆蔻(去殼),陳橘皮(去白麩炒),蘹香子(炒),木香,白朮,桂(去粗皮各半兩)

白話文:

人蔘,白茯苓(去掉黑皮),厚朴(去掉粗皮,用生薑汁炙過),甘草(炙過),肉豆蔻(去殼),陳橘皮(去掉白色內皮,炒過),蘹香子(炒過),木香,白朮,桂皮(去掉粗皮,各半兩)

上一十味,搗為粗末,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劈,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脾胃虛冷,積聚沉結,宿食不消,益智散

益智(去皮炒),蓬莪朮(煨銼),京三稜(煨銼),青橘皮,陳橘皮(二味並湯浸去白炒),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人參,甘草(炙銼各半兩),木香(一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一兩一分)

白話文:

益智仁(去掉外皮炒熟),蓬莪朮(烘焙後研成碎末),京三稜(烘焙後研成碎末),青橘皮,陳橘皮(兩種藥材一起用水浸泡後去除白色的內皮,炒熟),白茯苓(去掉外皮,各取一兩),人參,甘草(炙烤後研成碎末,各取半兩),木香(取一分),厚朴(去掉粗糙的外皮,用生薑汁炙烤,取一兩一分)。

上一十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入鹽少許,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治久積聚宿滯不消,或翻胃吐逆,噁心乾噦,及脾寒等疾,藿香煮散

香葉,木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肉豆蔻(去殼),訶黎勒皮,人參,白茯苓(去粗皮),甘草(炙),草豆蔻(去皮),麥糵(炒),陳曲(炒各一兩),乾薑(炮),高良薑(銼炒各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一兩半)

白話文:

藿香葉,木香,陳橘皮(用熱水浸泡要去掉白色果皮,再烘焙),肉豆蔻(去殼),訶黎勒皮,人參,白茯苓(去掉粗糙的皮),甘草(烤過的),草豆蔻(去皮),炒麥麩各一兩,陳曲(炒過的),乾薑(炮製的),高良薑(切碎炒過的各半兩),厚朴(去掉粗糙的皮,用生薑汁烤過的)一兩半。

上一十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生薑一塊,拍破,同煎至七分,入鹽一捻熱服,水瀉及腸風藏毒,熱陳米飲調下。

白話文:

把以上十四種藥物搗碎,每劑服用二錢,一杯水,一片生薑,拍碎,一起煎至七分熟,加入少量鹽,趁熱服用。如果是水瀉和腸中積滯著毒素,可以用煮熟的米湯送服。

治諸積宿食不消,黑虎丸

芫花(炒),甘遂(炒),烏頭(炮裂去皮臍),大戟(炒銼),京三稜(煨銼),牽牛子(炒),乾薑(炮),陳橘皮(去白焙各半兩),乾漆(二兩炒煙出盡)

白話文:

  1. 芫花(炒熟):芫花是一種中草藥,具有利尿、通便、消腫的功效。炒熟後可以增強其利尿和通便的作用。

  2. 甘遂(炒熟):甘遂也是一種中草藥,具有瀉下、逐水、消腫的功效。炒熟後可以減輕其毒性,避免對胃腸道的刺激。

  3. 烏頭(炮裂去皮臍):烏頭是一種有毒的中草藥,具有溫中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炮裂去皮臍是指將烏頭放在火上烤裂,然後去除皮和臍,這樣可以減輕其毒性。

  4. 大戟(炒銼):大戟也是一種有毒的中草藥,具有瀉下、逐水、消腫的功效。炒銼是指將大戟炒熟,然後切成小塊,這樣可以減輕其毒性。

  5. 京三稜(煨銼):京三稜是一種中草藥,具有利尿、通淋、消腫的功效。煨銼是指將京三稜放在火上煨熟,然後切成小塊,這樣可以增強其利尿和通淋的作用。

  6. 牽牛子(炒熟):牽牛子是一種中草藥,具有瀉下、逐水、消腫的功效。炒熟後可以增強其瀉下和逐水的作用。

  7. 乾薑(炮熟):乾薑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炮熟是指將乾薑放在火上烤熟,這樣可以增強其溫中散寒的作用。

  8. 陳橘皮(去白焙各半兩):陳橘皮是一種中草藥,具有理氣健胃、化痰止咳的功效。去白焙是指將陳橘皮放在火上焙乾,然後去除白色的部分,這樣可以增強其理氣健胃的作用。

  9. 乾漆(二兩炒煙出盡):乾漆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炒煙出盡是指將乾漆放在火上炒熟,直到煙全部消失,這樣可以增強其止血和消腫的作用。

上九味,搗羅為末,以醋煮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丸,消食化氣溫水下,取積滯米湯下,溫病傷寒姜醋湯下,氣痛艾湯下,本臟氣虛炒蘹香子酒下,瘧疾桃枝湯下,婦人血氣勞氣醋湯下,寸白蟲煎牛肉湯下。

白話文:

將九種藥物搗碎成粉末,用醋煮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兩丸,以溫水送服,有助於消化食物和化解脹氣。此外,也可用積滯米湯送服,治療溫病傷寒時,可以用姜醋湯送服;治療氣痛時,可以用艾草湯送服;如果本臟氣虛,則可以用炒蘹香子酒送服;瘧疾時可以桃枝湯送服;婦女血氣勞損時,可以用醋湯送服;寸白蟲病時,可以用牛肉湯送服。

治一切積滯,化氣消食,補益真氣,逐產後敗血,補虛損,硇砂煎丸

硇砂(揀通明無石者別研如粉),當歸(酒浸一宿去蘆頭切焙),肉蓯蓉(酒浸一宿薄切作片焙乾),巴戟天(酒浸一宿去心焙),檳榔(生各一兩),楝實(洗過切破四兩酒浸一宿候軟以刀子刮下瓤去皮核不用二兩),蘹香子(微炒),木香,沉香(銼),附子(炮裂去皮臍),天雄(用酒煮五七百沸候軟刮去皮臍各一兩),阿魏(半兩米醋磨成膏入諸藥)

白話文:

硇砂(選擇透明無石塊的,研磨成粉末)

當歸(浸泡在酒中一夜,去除蘆頭,切片,焙乾)

肉蓯蓉(浸泡在酒中一夜,切成薄片,焙乾)

巴戟天(浸泡在酒中一夜,去除中心,焙乾)

檳榔(生的,各一兩)

楝實(清洗乾淨,切開,浸泡在酒中一夜,待變軟後,用刀刮下果肉,去除皮核,不用,二兩)

蘹香子(微炒)

木香,沉香(切碎)

附子(炮製,去除皮和肚臍)

天雄(用酒煮五到七次,沸騰時颳去皮和肚臍,各一兩)

阿魏(半兩,用米醋磨成膏狀,加入其他藥物)

上一十二味,搗研為細末,以無灰酒煮白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日午溫酒下,嘗有婦人病蓐中下痢日久,甚困篤,百方不瘥,醫曰、蓐中痢與他痢不同。常痢可用苦澀藥止之,蓐中痢生於血不足,投澀藥則血愈不行,痢當愈甚,產後痢者,宜投硇砂丸,日三服,痢頓減半,次日遂愈,此藥產後雖無病,亦宜服之,能養血去積滯。

白話文:

以上十二味藥材,搗研成細末,用無灰酒煮白麵糊,做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30丸,空腹時以溫酒送服。曾有一位婦人,產後患痢疾日久,十分睏倦,百般治療都無法痊癒。醫生說,產後痢疾與其他痢疾不同。普通的痢疾可以用苦澀藥來止瀉,但產後痢疾是因血虛所致,若服用苦澀藥,則血流更加不暢,痢疾會更加嚴重。針對產後痢疾,應服用硇砂丸,每日三次,痢疾可頓減一半,次日即可痊癒。這種藥即使產後沒有痢疾,也宜服用,具有養血和去除積滯的功效。

治積聚宿食不消,脅肋堅硬,及心腹刺痛諸病。礞石丸

礞石(研半兩),硇砂(一兩米醋三升化),巴豆霜(一兩半),京三稜(醋浸一宿煨一兩),大黃(煨銼一兩半),木香,檳榔(銼),肉豆蔻(去核),豬牙皂莢(去皮炒),桂(去粗皮),乾薑(炮),丁香,芫花(醋浸一宿炒微有煙),蓬莪朮(炮各一兩),青橘皮(去白焙),白豆蔻(去皮),墨(燒八分過各半兩),胡椒,粉霜(研各一分),白麵(二兩酒半升化)

白話文:

滑石(磨成粉末半兩)、硃砂(一兩用三升米醋化開)、巴豆霜(一兩半)、川三稜(用醋浸泡一夜後烘烤一兩)、大黃(烘烤後切成碎末一兩半)、木香、檳榔(切碎)、肉豆蔻(去核)、豬牙皁莢(去皮後炒過)、桂皮(去粗皮)、乾薑(炮製)、丁香、芫花(用醋浸泡一夜後炒至略有煙霧)、蓬莪朮(炮製各一兩)、青橘皮(去白皮焙乾)、白豆蔻(去皮)、墨(燒製後研磨成粉末八分之一兩)、胡椒、粉霜(各研磨成粉末一分)、白麵(二兩用半升酒化開)

上二十味,搗研各為末,先以硇砂合巴豆醋煮兩食久,投礞石三稜,又投酒面,又投大黃,相去皆半食久,乃入眾藥,熬成稠膏,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酒飲下,凡堅積飲食所傷,皆能愈。

白話文:

將以上二十味藥物搗碎研磨成細末,首先用硇砂和巴豆醋煮兩頓飯的時間,然後加入礞石三稜,再加入酒麴,最後加入大黃,每隔半頓飯的間隔時間加入一種藥物,熬煮成濃稠的膏狀,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丸,用酒送服。凡是因堅硬積聚的食物所造成的損傷,使用這種藥方都可以痊癒。

治肋下結塊,連心腹痛,食冷物即劇。鱉甲散

鱉甲(去裙襴醋炙),蒺藜子(炒去角各二兩),黃芩(去黑心半兩),桂(去粗皮一兩),柴胡(去苗),桔梗(炒),當歸(切焙),牛膝(酒浸切焙),芍藥,赤茯苓(去黑心),大黃(銼醋拌炒),人參,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檳榔(銼),訶黎勒(煨去核各二分)

白話文:

鱉甲(去除裙邊,用醋炙烤), 蒺藜子(炒熟,去除角,各二兩), 黃芩(去除黑心,半兩), 桂皮(去除粗皮,一兩), 柴胡(去除苗), 桔梗(炒熟), 當歸(切片,焙烤), 牛膝(用酒浸泡,切片,焙烤), 芍藥(用醋炒), 赤茯苓(去除黑心), 大黃(切碎,用醋拌炒), 人參, 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焙烤), 檳榔(切碎), 訶黎勒(煨熟,去除核,各二分)

上一十五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煮棗湯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