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七十一 (4)
卷第七十一 (4)
1. 痞氣
論曰凡積氣在胃脘,復大如盤者,脾積也,痞結不通,故名痞氣,此本肝病傳脾。脾當傳腎,腎以冬適王而不受,邪氣留於脾。故結為積,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為黃疸。飲食不為肌膚,所以然者,脾藏肌肉之氣,能與胃行其津液,以榮養四肢,若為積氣所留,不能榮養,故有四肢不收,飲食不為肌膚之證。
治脾積痞氣,胸脅脹滿,氣逆昏悶,四肢少力,烏頭丸方
白話文:
古書上說,凡是積聚的氣在胃脘,並且大如盤子的,是脾積症,痞結不通,所以叫做痞氣,這是肝病傳給脾臟。脾臟應該把病氣傳給腎臟,但腎臟在冬季適當主事,卻沒有接受,邪氣就停留在脾臟。所以,邪氣凝結成積聚,長久不愈,會讓人四肢不收,發為黃疸。飲食不能化生為肌肉,這是因為脾臟藏着肌肉所需的氣,它能和胃一起運送津液,用來榮養四肢,如果被積聚的氣所阻留,不能榮養,所以就會有四肢不收,飲食不能化生為肌肉的症狀。
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夏(湯洗去滑焙乾各一兩),防風(去叉),乾薑(炮),枳實(去瓤麩炒),皂莢(去皮子酥炙),木香(各一兩)
白話文:
烏頭(用火炮裂後,去除皮和臍),半夏(用湯洗去滑膩,焙乾,各一兩),防風(去除分叉),乾薑(用火炮製),枳實(去除瓤,用麩炒),皁莢(去除皮,用火烘烤酥脆),木香(各一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生薑自然汁為丸,如小豆大,早晚用炒生薑湯,下七丸至十丸,不可多服。
白話文:
將上列七種藥材搗製成粉末,加入生薑榨取出的自然汁液製成丸劑,大小如小豆一般。早晚服用生薑炒過的熱湯送服,每次服用七到十丸,不要服用過多。
治脾積氣,累有傷滯,食已腹痛,飲食不化,嘔噦噁心,胸脅脹悶,大便秘利不定。
磨滯丸方
白話文:
治療脾臟氣滯,經常有食物停留不消化的情況,吃東西後會感到腹部疼痛,飲食不易消化,會感到想吐或惡心,胸部和肋骨旁邊會感到脹痛,大便時而乾燥時而稀軟不定。
木香,青橘皮(湯浸去白焙),桂(去粗皮各一兩),吳茱萸(湯洗焙乾炒三兩),硇砂(醋熬成霜研末一錢匕),巴豆霜炒半錢匕
白話文:
木香、青橘皮(用水煮過後去除白色的部分,再曬乾烘焙),桂皮(去除粗糙的樹皮,各一兩),吳茱萸(用水洗過後曬乾,然後炒到焦黑,三兩),硇砂(用醋熬煮成霜後研磨成粉末,一錢匙),巴豆霜炒到焦黑半錢匙。
上六味,搗羅四味為末,與硇砂巴豆霜同拌勻,醋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加至五丸,早晚食後臨寢服,大便溏利時,減丸數服。
治脾積痞氣,攻注腰背痛,豆蔻湯方
白話文:
將六種藥材搗碎成粉末,加上硃砂和巴豆霜一起混合均勻,用醋煮成麵糊,將混合物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天早晚飯後臨睡前服用三粒,逐漸增加到五粒,直到大便通暢。大便通暢後,減少丸劑的服用數量。
肉豆蔻(去殼),赤茯苓(去黑皮),高良薑,附子(炮裂去皮臍),草豆蔻(去皮),藿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分),人參(一兩),桂(去粗皮半兩),檳榔(一枚)
白話文:
肉豆蔻(去外殼),赤茯苓(去黑皮),高良薑,附子(烤裂後去掉皮和臍),草豆蔻(去皮),藿香,陳年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焙,各一份),人參(一兩),桂皮(去掉粗皮半兩),檳榔(一粒)。
上一十味,銼如麻豆,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半,入棗五枚劈,生薑一分切碎,煎至八分,去滓熱服。
治脾積冷氣痞結,胸滿痰逆,四肢怠墮,半夏湯方
白話文:
取上述十種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每次服用兩錢,用水一碗半,加入五顆劈開的棗子和切碎的一分生薑,煎煮至剩八分滿,去渣後趁熱服用。
用於治療脾臟因寒氣凝滯所導致的胸悶、痰多逆氣,以及四肢無力。此為半夏湯的處方。
半夏(陳者湯洗去滑焙乾),葶藶(紙上炒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乾二兩),蘆根(銼碎三兩)
白話文:
半夏(陳舊的,用湯水洗去黏滑,焙乾)
葶藶(在紙上炒,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焙乾,二兩)
蘆根(切碎,三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小麥淨淘半合,生薑半棗大切,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日午夜臥各一,如病人瘦弱,即加桂心柏子仁各一兩。
治脾積痞氣,泄瀉。日夜下痢白膿,礬石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四種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取三錢的用量,加入一杯水,再加入半合(約 120 毫升)淨淘的小麥、半顆切成大片的生薑、半顆大棗,一起煎煮至八分熟,去渣後於空腹時、中午及睡前各喝一次。如果病人體瘦氣虛,可以再加入桂心及柏子仁各一兩。
礬石(燒令汁枯),訶黎勒(煨去核各二兩),黃連(去須三兩),木香(一兩)
白話文:
礬石(燒至汁液乾枯),訶黎勒(煨熟後去除果核,各取二兩),黃連(去除須根,取三兩),木香(取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水浸蒸餅濾如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陳米飲下三十丸,以泄止為度。
治脾積痞氣,微有滑泄,不思飲食,蕪荑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四種藥物磨成粉末,用水浸泡後蒸熟,過濾成糊狀,做成丸劑,每粒丸劑的大小像是梧桐子,空腹時服用,用陳米粥送服三十丸,服用至腹瀉停止即可。
蕪荑(四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乾四兩為末米醋一升煎如糊),附子(炮裂去皮臍二兩),莎草根(去毛三兩),木香,白朮(各一兩)
白話文:
-
蕪荑(180 公克)
-
陳橘皮(去皮,用熱水浸泡後,烘乾,研磨成細粉,180 公克),米醋一升,煮至糊狀。
-
附子(炮製裂開,去皮,去臍,90 公克),莎草根(去毛,135 公克)。
-
木香,白朮(各 45 公克)。
上六味,除橘皮外,搗羅為末,入橘皮煎,搜和,更入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日午,陳米飲下三十丸。
治脾積痞氣,大便不通,身重少力,肢節疼痛,牽牛子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六種藥材,除了橘皮之外,全部研磨成粉末,再加入橘皮煎煮,攪拌均勻後,加入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狀,每丸大小如同梧桐子。每天早晨空腹及中午時,用陳年的米湯送服三十丸。
此方用於治療脾臟積滯、胸悶氣阻、大便不通、身體沈重乏力、四肢關節疼痛等症狀。
牽牛子(一兩半微炒),甘遂(半兩微炒),京三稜(炮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乾),訶黎勒(煨去皮各三分),木香(一兩)
白話文:
-
牽牛子(一兩半,微炒):將牽牛子炒至微熱。
-
甘遂(半兩,微炒):將甘遂炒至微熱。
-
京三稜(炮銼):將京三稜炮製後,切碎。
-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乾):將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然後烘乾。
-
訶黎勒(煨去皮各三分):將訶黎勒煨熟後,去除外皮,取三分。
-
木香(一兩):取一兩木香。
上六味,搗羅為末,生薑汁二兩,蜜四兩,同煎至四兩,搜和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臨臥米飲下二十丸,如不轉,加至三十丸。
治脾積痞氣,煩渴口乾,葛根丸方
白話文:
取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黃芪,研成碎末,再加入二兩生薑汁和四兩蜂蜜,一起煎煮至四兩濃縮,再加入前面研成的藥末,製成藥丸。藥丸的大小應如同梧桐子,在睡覺前服用二十丸,以米湯送服。如果症狀沒有好轉,可以增加到三十丸。
葛根(銼),附子(炮裂去皮臍),薏苡(根銼),蘆根(銼各一分),糯米(二合)
白話文:
葛根(切碎),附子(炮製後裂開、去除皮和臍),薏苡(根部切碎),蘆根(切碎,各取一份),糯米(二合)
上五味,搗羅為末,入桃膠湯浸,煮為糊,和丸如小豆大,食後臨臥燈心枇杷葉煎湯下十丸至二十丸。
治脾積痞氣,身黃口乾,胸膈滿悶,肌瘦減食,或時壯熱,脾積丸方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桃膠湯浸泡,煮成糊狀,製成如小豆大小的丸劑,飯後臨睡前服用,將燈心枇杷葉煎煮的湯藥送服,每次服用十至二十丸。
陳倉米(一合醋浸淘過),青橘皮(五十片醋浸軟去白),巴豆(五十枚去皮麻線系定三味同炒乾去巴豆不用入後藥),石三稜(一分),雞爪三稜(一分),蓬莪朮(三枚炮銼),京三稜(一分炮銼),檳榔(二枚銼)
白話文:
-
陳倉米(用一合醋浸泡淘洗過)
-
青橘皮(五十片用醋浸泡軟化,去除白色部分)
-
巴豆(五十枚去除外皮,用麻線繫住,與以上三味藥材一起炒乾,然後去掉巴豆不用,加入後續藥材)
-
石三稜(一份)
-
雞爪三稜(一份)
-
蓬莪朮(三枚炮製後切碎)
-
京三稜(一份炮製後切碎)
-
檳榔(二枚切碎)
上八味,搗羅為末,取一半,麵糊為丸,如綠豆大,一半作散,每服一錢匕,粥飲調下三丸。
治脾積痞氣,腹脅膨脹,心胸痛悶,不思飲食,平氣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八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取一半用麵糊做成如綠豆大小的丸狀,另一半則做成散劑。每次服用時,可用粥湯送服三丸,或服用一錢的散劑。
此方用於治療脾臟積滯、氣滯、腹部脹滿、胸悶心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檳榔(一枚銼),烏梅(一兩一半去核一半和核),京三稜(炮半兩),青橘皮(去白焙一兩),縮砂(去皮半兩),巴豆(去皮心別研二兩),胡椒(半兩)
白話文:
-
檳榔:一顆,切碎。
-
烏梅:一兩半,一半去核,一半連核。
-
京三稜:半兩,炮製過。
-
青橘皮:一兩,除去白色的表皮,烘烤過。
-
縮砂:半兩,去除外皮。
-
巴豆:二兩,除去外皮和裡面的小胚芽,研磨過。
-
胡椒:半兩。
上七味,將六味搗羅為末。入巴豆研勻,白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溫生薑湯下,食後服
治脾積痞氣,痰逆噁心,腹脅滿悶,胸膈噎塞,不思飲食,金液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七種藥材,將其中六味研磨成細粉。加入巴豆混合均勻,用白麵糊調合成藥丸,大小如同綠豆。每次服用三丸,用溫熱的生薑湯送服,飯後服用。
此方用於治療脾臟積滯、氣滯、痰多反胃、惡心、腹部脹滿不適、胸部阻塞、食慾不振等症狀。
京三稜(炮),蓬莪朮(炮),白朮,丁香皮(刮去粗皮),牽牛子(麩炒),青橘皮,陳橘皮(並湯浸去白焙),肉豆蔻(大者去殼),檳榔(炮各一兩),乾薑(炮),丁香,硇砂(研各半兩),巴豆(半兩和皮秤去皮研如膏紙壓去油盡以不汙紙為度)
白話文:
京三稜(炮製),蓬莪朮(炮製),白朮,丁香皮(颳去粗糙的外皮),牽牛子(麩子炒製),青橘皮,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皮然後烘乾),肉豆蔻(大個去掉外殼),檳榔(炮製各一兩),乾薑(炮製),丁香,研磨過的硇砂(各半兩),巴豆(半兩秤去皮後研磨成膏狀,然後用紙張壓榨去除油脂,直到不弄髒紙張為止)。
上一十三味為末,攪拌勻,用頭醋煮稠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米飲下食後。
治脾積痞氣,心腹脹滿,嘔逆噫酸,快氣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米醋煮成濃稠的面糊狀,再將藥粉與之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同綠豆。每次服用五丸,飯後以米湯送服。
此方用於治療脾臟積滯、氣滯、心腹部脹滿、噁心反胃、打嗝泛酸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