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六十七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七 (10)

1. 陽厥

論曰內經曰、有病怒狂者,生於陽也;陽氣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善怒也。病名曰陽厥,夫陰陽不可偏勝,偏勝則氣逆,陽厥者、陽勝而氣逆之謂也,蓋陽氣暴折。則鬱而不散,故多怒而狂,怒則氣上,故頸脈動而大疾者,為陽厥之證也,其治,奪食即已。蓋食入於陰。長氣於陽,陽盛故厥逆怒狂。奪食者,所以平其氣也。

白話文:

中醫古籍《內經》說:患有易怒狂暴疾病的人,是因為陽氣旺盛造成的。陽氣旺盛,會導致暴躁易怒。這種病叫做「陽厥」,陰陽二氣不能偏勝,偏勝就會導致氣逆。陽厥就是陽氣旺盛而導致氣逆。陽氣旺盛暴發,就會鬱結而不散發,所以容易暴怒和狂躁。暴怒則氣往上衝,所以頸動脈跳動得很快,就是陽厥的症狀。治療方法是奪食,即可痊癒。食物進入陰,能增長陽氣,陽氣旺盛則會導致厥逆和暴怒狂躁。奪食,就是為了使陰陽二氣平衡。

治陽厥善怒,除煩下氣,鐵落飲方

鐵落(染皂鐵漿是)

上一味,每服用重湯內溫一盞飲之。食後。治陽氣厥,多怒而狂,頸脈復動,赤茯苓湯

白話文:

上一個處方,每次服用時,都用熱湯溫熱一杯藥酒喝下。飯後服用。治療陽氣衰竭,經常發怒而狂躁,頸動脈又開始搏動的疾病。赤茯苓湯的藥方如下:

赤茯苓(去黑皮一兩),人參羚羊角(鎊各三兩),遠志(去心),大黃(銼炒各半兩),甘草(炙銼一分)

白話文:

赤茯苓(去除黑皮,一兩),人參,羚羊角(各研磨成粉,各三兩),遠志(去除內核),大黃(切片、炒過,各半兩),甘草(切片、炙烤,一分)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治陽厥多怒。狂躁不安,上攻頭頸,竹瀝石膏湯

竹瀝(旋入),石膏(一兩半),赤茯苓(去黑皮),梔子仁,升麻玄參生地黃知母(焙各三分)

白話文:

  • 竹瀝(旋入):將竹子燒焦後,收集其汁液。

  • 石膏(一兩半):石膏,重一兩半。

  • 赤茯苓(去黑皮):茯苓,去除黑色的外皮。

  • 梔子仁:梔子樹的種子。

  • 升麻:升麻植物的根。

  • 玄參:玄參植物的根。

  • 生地黃:生地黃植物的根。

  • 知母(焙):知母植物的根,烘烤過。

上八味,除竹瀝外,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同煎至一盞,去滓入竹瀝半合,再煎三沸溫服。食後臨臥日三服。

白話文:

取上方八種藥材,除了竹瀝之外,都切碎如麻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盞半的水,再加入五片生薑,一起煎煮至一盞的量,去除藥渣後加入半合的竹瀝,再煎煮三滾後溫熱服用。每天三次,飯後及睡前服用。

治陽厥氣逆,胸膈煩悶,忿忿饒怒,如發狂狀,竹葉茯苓湯

竹葉(一升),赤茯苓(去黑皮二兩),生地黃(一升),丹參,玄丹(各三兩),干藍,車前草(各一升),石膏(四兩)

白話文:

竹葉(一升):一升竹葉。

赤茯苓(去黑皮二兩):二兩赤茯苓,去除黑皮。

生地黃(一升):一升生地黃。

丹參,玄丹(各三兩):三兩丹參,三兩玄丹。

幹藍,車前草(各一升):一升幹藍,一升車前草。

石膏(四兩):四兩石膏。

上八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六錢匕,水二盞,入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半,去滓更入蜜半合,煎三沸、溫服,不拘時,日二服。

白話文:

將以上八種藥材研磨成麻豆般大小,每次服用的分量為六錢勺,加入兩杯水以及五片生薑,煎煮至剩下一杯半的水量,過濾藥渣後加入半合的蜂蜜,再煎三沸,趁溫熱時服用,不拘泥於服用時間,每天服用兩次。

治陽氣偏勝,氣厥多怒。心胸煩滿,狀如狂邪,頸脈皆動者,犀角丸

犀角屑,防風(去叉各一兩),升麻,萎蕤(各三分),枳實(麩炒),石膏(碎各半兩),甘草(炙銼一分)

白話文:

犀牛角屑、防風(去掉叉子,各一兩)、升麻、萎蕤(各三分)、枳實(麩炒)、石膏(碎,各半兩)、甘草(炙烤後切碎,一分)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成,杵數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熟水下,不計時候,日三服,漸加至三十丸。

白話文:

將以上七味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混和均勻,用杵臼搗數百下,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熱的水送服,不限服藥時間,一日三次,逐漸增加至三十丸。

治陽厥多怒,氣逆發狂,胸膈悶。茯苓大黃湯

赤茯苓(去黑皮),大黃(銼微炒),羚羊角(鎊),黃芩(去黑心),甘草(微炙銼),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前胡(去蘆頭三分)

白話文:

赤茯苓(去除表面黑色的外皮),大黃(切碎後,稍微炒一下),羚羊角(切成薄片),黃芩(去除中央黑色部分),甘草(稍微烤焦後,切碎),枳殼(去除果瓤,炒一下。各一兩),前胡(去除莖葉,取根部,三分)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淡竹葉十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後臨臥。

白話文:

以上七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匕,水一盞半,放入淡竹葉十片,一起煎煮至八分,去掉藥渣,溫熱服用。飯後睡覺前服用。

治陽厥怒狂。防風茯苓湯

防風(去叉),赤茯苓(去黑皮),萎蕤,白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丹參(各一兩三分),細辛(去苗葉二兩),甘草(炙一兩),升麻,黃芩(去黑心各一兩半),射干(一兩)

白話文:

防風(去掉細枝),赤茯苓(去掉黑皮),萎蕤,白朮,曬乾的橘子皮(用熱水浸泡,去掉白色的部分),丹參(各一兩三分),細辛(去掉莖葉後剩下兩兩),炙甘草(一兩),升麻,黃芩(去掉黑心,各一兩半),射干(一兩)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以水二盞,大棗二枚劈破,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

白話文:

將上面十二味藥粗略地搗碎篩選,每次服用五錢,加入兩杯水和大棗二枚劈開,煎煮至剩下一杯,過濾掉渣滓,溫熱服用,每天服用三次。

治氣逆怒狂,陽氣暴厥,竹瀝湯

竹瀝(一升),麻黃(去根節三分),石膏(二兩),生薑,芍藥(各一兩),大青,梔子仁,升麻,赤茯苓(去黑皮),玄參,知母(焙各三分),生葛(二兩)

白話文:

  • 竹瀝:一升。

  • 麻黃:除去根和節,取三分。

  • 石膏:二兩。

  • 生薑、芍藥:各一兩。

  • 大青、梔子仁、升麻、赤茯苓(去除黑皮)、玄參、知母(烘烤過的):各三分。

  • 生葛:二兩。

上一十二味,除竹瀝外,㕮咀如麻豆大,每服六錢匕,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下竹瀝半合,再煎三沸,溫服日二。

白話文:

以上十二味藥,除了竹瀝以外,其餘的藥材都要磨成麻豆般的大小,每次服用六錢,加水二碗,煎煮成一碗藥汁,去除藥渣後加入半合竹瀝,再煎煮三開,溫服,每天服用兩次。

治陽厥怒狂氣逆,泄熱湯

半夏(湯洗七遍切焙),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芍藥,杜蘅,枳實(去瓤麩炒),細辛(去苗葉)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烏梅(去核椎碎各三兩),松羅(二兩)

白話文:

半夏(用清水洗七遍後切片並烘烤)、麻黃(去除根節後以煎煮的方式去雜質,並烘烤)、芍藥、杜蘅、枳實(去除瓤麩後炒熟)、細辛(去除苗葉)、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與尖端並雙仁烘烤)、烏梅(去除核並用椎子敲碎,每種藥材各三兩)、松羅(二兩)

上九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半分切,竹葉十片,煎取八分。去滓溫服。

治陽厥狂怒。定神丸

白茯苓(去黑皮),遠志(去心),防風(去叉),人參,柏子仁(炒各一兩一分),龍骨(一兩半),牡蠣(煅),棗(去皮核取肉焙各二兩),甘草(炙銼一兩)

白話文:

白茯苓(去除黑皮),遠志(去除中心),防風(去除分叉的地方),人參,柏子仁(炒熟,各一兩一分),龍骨(一兩半),牡蠣(煅燒),棗(去除皮核,取肉烘焙,各二兩),甘草(炒炙研碎,一兩)。

上九味,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初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溫熟水下。日再服。

治陽厥氣逆,善怒狂妄不常,羚羊角湯

羚羊角(鎊),五味子,葳蕤,茯神(去木),遠志(去心),沙參(去蘆頭),酸棗仁(微炒各三分),龍骨(一兩)

白話文:

羚羊角(切成片),五味子,葳蕤,茯神(去掉木質外殼),遠志(去掉中心),沙參(去掉蘆頭),酸棗仁(微炒,每樣三錢),龍骨(一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