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六十六 (3)
卷第六十六 (3)
1. 咳嗽唾膿血
論曰咳嗽唾膿血者,由肺感寒氣,咳嗽,傷於陽脈也,心主血,肺主氣,血隨氣行。氣上逆故咳而有血。寒邪壅熱,與肺間津液相搏,凝滯蘊結,故又為膿,因咳而咯唾膿血也。
白話文:
醫書上說咳嗽吐膿血的人,是因為肺部感染了寒氣,咳嗽會傷及陽脈,心臟主血,肺臟主氣,血隨著氣而運行。氣向逆而上逆,所以咳嗽帶血。寒邪壅塞熱氣,與肺間的津液相搏,凝滯積結,所以又形成膿,因為咳嗽所以咯出膿血。
治肺寒外內合邪,咳嗽,語聲不出,口中如含霜雪,停飲寒痰。咽喉妨悶,狀若梅核,噎塞不通,膈氣痞氣服之並效,相敷丸方
白話文:
治療肺寒外感內傷相合的邪氣,咳嗽,聲音不出,口中如同含著霜雪,痰液停聚心寒。咽喉不適,感覺像梅核一樣卡住,噎塞不通,膈氣痞氣服用此方都有效。
相敷丸方:
- 半夏:15克
- 乾薑:10克
- 蘇子:10克
- 辛夷:10克
- 遠志:10克
- 桔梗:10克
- 茯苓:10克
- 甘草:10克
- 大棗:10克
使用方法:將所有藥材研成細末,加入煉蜜一起製成丸劑,每次服用5-10克,每日三次。
天門冬(去心焙),麥門冬(去心焙),貝母(去心焙),紫菀(去土),百合,桔梗炒,人參,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生乾地黃(焙),桂(去粗皮),半夏(湯煮軟切焙乾),甘草(炙),阿膠(炒至沸),陳橘皮(湯浸去白各三兩)
白話文:
-
天門冬(去掉中心並焙製)
-
麥門冬(去掉中心並焙製)
-
貝母(去掉中心並焙製)
-
紫菀(去掉泥土)
-
百合
-
炒桔梗
-
人參
-
杏仁(用水浸泡,去皮,去尖,取出兩顆仁,炒製)
-
生乾地黃(焙製)
-
桂皮(去掉粗糙的外皮)
-
半夏(用水煮至柔軟,切片,焙乾)
-
甘草(炙製)
-
阿膠(炒至沸騰)
-
陳橘皮(用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各三兩)
上一十四味,同搗羅為末,煮糯米粉,並黃蠟一兩成粥。更入蜜再熬勻,和前藥如櫻桃大。每服一丸,同生薑細嚼下,嗽時服,咳嗽膿血,服之大效。
治積年咳嗽,唾膿血。喘急不得臥。款冬花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四種藥材,搗碎成細末,煮糯米粉粥,再加入一兩黃蠟,攪拌均勻至粥熟。再加入蜂蜜繼續熬煮至均勻,再和前面的藥材混合,做成櫻桃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與生薑一起細嚼慢慢吞下去。在咳嗽的時候服用,對於咳嗽膿血有很好的效果。
款冬花,石斛(去根),紫菀(去苗土),細辛(去苗葉),防風(去叉),芎藭,人參,當歸(切焙),藁本(去苗土),甘草(炙銼),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白朮(銼),天雄(炮裂去皮臍),菖蒲(切),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出沫各二兩),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焙生薑汁製二兩),桂(去粗皮),獨活(去蘆頭銼各半兩),芫花(醋浸炒乾),鍾乳粉(研),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各二兩)
白話文:
款冬花、石斛(去掉根部)、紫菀(去掉莖葉)、細辛(去掉莖葉)、防風(去掉叉子)、川芎、人參、當歸(切片焙乾)、藁本(去掉莖葉)、甘草(炙烤切碎)、花椒(去掉籽,封口炒至出汗)、白朮(切碎)、天雄(炮裂去皮臍)、菖蒲(切碎)、麻黃(去掉根結,用湯煮出泡沫,各 2 兩)、半夏(用湯洗七遍,去除滑膩,用焙乾生薑汁泡製,2 兩)、桂枝(去掉粗皮)、獨活(去掉蘆頭切碎,各半兩)、芫花(用醋浸泡後炒乾)、鍾乳粉(研磨)、桃仁(用湯浸泡,去掉皮和尖端,研磨,各 2 兩)
上二十一味,除別研外,搗羅為末和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桑根白皮湯下。日三夜一。
治咳嗽唾膿血。及肺痿羸瘦。涎涕稠黏。蛤蚧丸方
白話文:
以上二十一種藥物,除了另行研磨的之外,其餘的搗碎成末,拌勻,用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煎好的桑根白皮湯送服。每天三次,晚上一次。
蛤蚧(二對塗酥炙),人參,蕓薹子,桔梗(炒),知母(焙),紫蘇莖葉,豬牙皂莢(酥炙),鱉甲(去裙襴醋炙),檳榔(銼),白前(各一兩半),柴胡(去苗二兩),防己,杏仁湯(去皮尖雙仁炒),羚羊角(鎊),郁李仁(炒去皮),紫菀(去苗土),豬苓(去黑皮各一兩半),甜葶藶(隔紙炒半兩)
白話文:
蛤蚧(兩對塗上酥油炙),人參,蕓薹子,桔梗(炒過),知母(烘烤過),紫蘇莖葉,豬牙皁莢(塗上酥油炙),鱉甲(去掉裙襴部位,用醋炙),檳榔(切碎),白前(各一兩半),柴胡(去掉根莖,用量二兩),防己,杏仁湯(去除皮尖,連同雙仁一起炒過),羚羊角(搗成粉),郁李仁(炒熟後去除外皮),紫菀(去掉莖葉,用土處理過),豬苓(去除黑皮,各一兩半),甜葶藶(隔著紙炒過,用量半兩)
上一十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食後煎人參湯下、日三。
白話文:
把前述十八味藥材搗碎成細末,加入蜂蜜和成藥丸,每個藥丸的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丸至十五丸。在飯後用煎過的人參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
治咳嗽上喘唾膿血,胸膈不利。咽喉腫痛。百部丸方
百部焙,款冬花去梗,天門冬切焙,貝母去心,桔梗炒,紫菀去苗土各半兩
白話文:
治療咳嗽、氣喘、吐膿血,胸悶不舒,咽喉紅腫疼痛。百部丸的配方如下:
百部烘乾,款冬花去掉莖梗,天門冬切片後烘乾,貝母去心,桔梗炒過,紫菀去掉地上部分和泥土,各用半兩。
上六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甘草烏梅湯下,食後臨臥服。
治咳唾膿血。款冬花湯方
白話文:
將上列六味藥搗碎成粉末,用蜂蜜和成丸藥,大小如同梧桐子的果實。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甘草烏梅湯送服,在進食後睡覺前服用。
款冬花(一兩),不蚛皂莢一挺(去黑皮酥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二兩),黃明膠(炙令燥一片),甘草(炙銼),貝母(去心各一兩),知母(焙半兩),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三兩)
白話文:
款冬花(一兩),皁莢去掉黑皮,烤脆後(一挺),杏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尖,炒熟成麩,二兩),黃明膠(烤至乾燥,一片),甘草(烤脆切碎),貝母(去掉中心,各一兩),知母(焙半兩),麻黃(去掉根部和節,用熱水煮沸,去除泡沫,三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夜一。
治咳逆唾膿血。咽喉悶寒,胸滿上氣,不能飲食。臥則短氣,補肺湯方
白話文:
這八種藥材,粗略地搗碎篩過,每次使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到剩下七分滿,濾去藥渣後溫熱服用,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
用於治療咳嗽吐膿血,咽喉悶塞寒冷,胸部脹滿,氣喘,無法進食。躺下時會感到氣短。此為補肺湯的處方。
款冬花(三兩),桂(去粗皮),鍾乳粉(研),乾薑(炮裂),白石英(各三兩),麥門冬(去心焙四兩),五味子(炒三兩),桑根白皮(銼半斤)
白話文:
款冬花(三兩)、桂皮(去除粗皮)、鍾乳粉(研磨成粉)、炮裂的乾薑、白石英(各三兩)、麥門冬(去除中心並烘烤四兩)、炒過的五味子(三兩)、桑樹的樹皮(切成碎末半斤)。
上八味,除研者外,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棗二枚劈,粳米數十粒,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二夜一。
白話文:
除了研磨的藥材外,將其餘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的藥量,加入一盞半的水,放入兩枚劈開的棗子,以及數十粒的粳米,煎煮至一盞藥液,去除渣滓後溫熱服用。每天服用兩次,每次間隔一夜。
治年深咳嗽唾膿血。貫眾湯方
貫眾(銼),蘇枋木(銼各一兩)
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二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咳嗽唾膿血痰涎。桑白皮湯方
白話文:
治療長年咳嗽,並伴隨吐出膿血的症狀,可以使用貫眾湯。方劑包含貫眾、蘇枋木各一兩,將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取三錢,用水一盞,加入生薑兩片,煎至七分,去渣溫服,每日三次。
另外,治療咳嗽吐出膿血痰涎,可以使用桑白皮湯。
桑根白皮(炙銼),麥門冬(去心焙),款冬花(各一兩),貝母(去心),甘草(炙銼),黃明膠(炙令燥各半兩)
白話文:
-
桑根白皮(烘烤並切碎)
-
麥門冬(去除心部並烘烤)
-
款冬花(各一兩)
-
貝母(去除心部)
-
甘草(烘烤並切碎)
-
黃明膠(烘烤至乾燥,各半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咳嗽多痰,上喘唾膿血。萊菔子煎方
白話文:
取這六種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使用三錢,加水一碗,煎煮至剩八分滿,濾去藥渣後趁溫熱服用,每日三次。
用於治療咳嗽多痰,氣喘及吐膿血。此為萊菔子煎方。
萊菔子(爛研半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研如膏),杏仁(去皮尖雙仁研如膏),蜜酥,餳(各一兩)
白話文:
萊菔子(研磨成粉,半兩),桃仁(去皮尖,兩仁研磨成膏),杏仁(去皮尖,兩仁研磨成膏),蜂蜜,糯米(各一兩)
上六味,慢火同煎。如稀餳。每服半匙,沸湯化下,不拘時候。
治咳嗽咯膿血。蛤蚧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六種藥材,用小火一起煎煮,直到藥液濃稠如稀粥。每次服用半匙,用開水沖服,不論時間。
用於治療咳嗽伴有吐膿血的情況。此為蛤蚧湯的方劑。
蛤蚧(酒浸酥炙),知母(焙),貝母(炮),鹿角膠(炙令燥),甘草(炙銼),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人參,葛根(銼),桑根白皮(炙銼),枇杷葉(去毛炙各一兩)
白話文:
蛤蚧(泡在酒中,用油煎),知母(烘焙),貝母(炮製),鹿角膠(烤乾),甘草(烤熟後切碎),杏仁(用熱水浸泡,去掉皮和尖端,兩仁一起炒),人參,葛根(切碎),桑根白皮(烤熟後切碎),枇杷葉(去掉絨毛,烤製,各一兩)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治咳嗽唾膿血,連胸膈痛,五味子湯方
白話文:
取上述十種藥材,粗略搗碎篩選,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八分滿,去掉殘渣,不分時間溫服。
治療咳嗽吐膿血,胸部及隔膜疼痛,使用五味子湯方。
五味子(炒),生乾地黃(焙),桑根白皮(炙銼各一兩),桔梗(炒),紫菀(去苗土),續斷,甘草(炙銼赤小豆各半兩)
白話文:
-
五味子(炒)
-
生乾地黃(烘烤)
-
桑根白皮(炙烤並切碎,各一兩)
-
桔梗(炒)
-
紫菀(去除根部泥土)
-
續斷
-
甘草(烘烤並切碎)
-
赤小豆(各半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入竹茹少許,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三夜一。
治咳嗽唾膿血,百部丸方
白話文:
上等八味藥材,粗略搗碎後篩選,每次服用三錢,加入少量竹茹,一盞半的水,煎煮到八分之ㄧ,過濾藥渣後溫服,每天三次,晚上一次。
百部(炒三兩),升麻,桂(去粗皮),五味子(炒),甘草(炙銼),紫菀(去苗土),桑根白皮(炙銼各一兩)
白話文:
-
百部(炒三兩):炒過的百部,三兩。
-
升麻:升麻,分量不詳。
-
桂(去粗皮):去粗皮的桂枝,分量不詳。
-
五味子(炒):炒過的五味子,分量不詳。
-
甘草(炙銼):炙過的甘草,切碎,一兩。
-
紫菀(去苗土):去苗土的紫菀,一兩。
-
桑根白皮(炙銼各一兩):炙過的桑根白皮,切碎,各一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粥飲下,日三夜一。
治久患咳嗽,肺虛吐血,將成勞瘵,薤白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粒,用粥或水送服,每日三次,夜晚一次。
用於治療長期咳嗽,肺虛引起的咳血,以及接近成為勞瘵的情況,此方為薤白湯。
鱉甲(去裙襴醋炙),阿膠(炙令燥各二兩),鹿角膠(炙令燥),甘草(炙銼各一兩)
白話文:
鱉甲(去除裙襴,用醋炙烤),阿膠(炙烤至乾燥,各二兩),鹿角膠(炙烤至乾燥),甘草(炙烤,研成碎末,各一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薤白二寸,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臨臥服。
治咳嗽咯血,喘滿肺痿,栝蔞湯方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取二錢的量,加入一杯水,再放入兩寸長的薤白,一起煎煮至只剩下七分之一的藥量,去渣之後,在吃飽飯後睡覺前服用。
栝蔞(一枚取瓤入蛤粉一匙同炒黃),馬兜鈴(炒),防己,葛根(銼),貝母(去心),甘草,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阿膠(銼入糯米二合同炒去米各一兩)
白話文:
栝蔞:取一個,去瓤後加入一匙蛤粉,一起炒至黃色。
馬兜鈴:炒至黃色。
防己:適量。
葛根:切碎。
貝母:去心。
甘草:適量。
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和尖端,炒成雙仁。
阿膠:切碎,加入二兩糯米一起炒,至糯米炒去後,各取一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蜜半匙,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夜一。
治咳嗽膿血,胸膈滿痞,全不思食,紫菀湯方
白話文:
取上方八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入半匙蜂蜜,煎煮至剩七分,濾去藥渣後趁溫熱服用,每日三次,夜晚一次。
用於治療咳嗽帶有膿血、胸悶不舒、完全沒有胃口的情況,此為紫菀湯的配方。
紫菀(去苗土),款冬花(去梗),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令黃),生乾地黃,麻黃(去節),甘草(炙銼),秦艽(去苗土),桑根白皮(炙銼),黃明膠(炒燥),馬兜鈴,糯米
白話文:
-
紫菀:去掉根部,洗淨曬乾。
-
款冬花:去掉莖梗,用新鮮的或曬乾的花。
-
杏仁:去皮尖,去掉雙仁,炒至微黃。
-
生乾地黃:用新鮮的地黃,曬乾後使用。
-
麻黃:去掉節,用莖葉。
-
甘草:炙烤後切碎。
-
秦艽:去掉根部,用莖葉。
-
桑根白皮:用桑樹的根皮,炙烤後切碎。
-
黃明膠:炒至乾燥。
-
馬兜鈴:用根或莖。
-
糯米:用糯米。
上一十一味,等分,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棗三枚劈,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肺氣壅熱,咳嗽上氣,或吐膿血,杏仁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一味藥物等量混合,粗略搗碎過篩。每次取五錢匕,用水一盞半,加入三枚劈開的棗子,一同煎煮至剩八分滿,濾去藥渣,飯後溫服。
此方用於治療肺氣壅塞熱盛,咳嗽氣喘,或咳出膿血,名為杏仁湯。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黃),桑根白皮(炙銼),柴胡(去苗各三分),甘草(炙銼),麻黃(去根節),桔梗(去蘆頭炒),款冬花(去梗),紫菀(去苗土),半夏(湯洗去滑生薑汁製焙),茜根(銼),黃連(去須各半兩)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八片,去滓溫服。
白話文:
-
杏仁:去除外皮尖端,取雙仁,炒至黃色。
-
桑根白皮:炙烤後銼成粉末。
-
柴胡:去除根莖,各取三分。
-
甘草:炙烤後銼成粉末。
-
麻黃:去除根部和節,切段。
-
桔梗:去除蘆頭,炒至微黃。
-
款冬花:去除花梗。
-
紫菀:去除根莖,用土炒製。
-
半夏:用熱水洗淨,去除滑膩,用生薑汁拌勻,焙製而成。
-
茜根:銼成粉末。
-
黃連:去除須根,取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