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六十六 (1)
卷第六十六 (1)
1. 咳嗽上氣
論曰諸氣皆屬於肺,肺氣和平,則升降自若。若為寒邪所傷,則肺氣壅澀,不得宣通。故咳嗽而上氣,其證喘咳多涕唾,甚者面目浮腫,久而不已,肺氣虛極,風邪停滯。令人胸背痛,以至唾膿血也。
治咳嗽上氣,語聲不出,心胸痞悶,頭昏痰涎,小便赤澀,五味子湯方
白話文:
古籍中說,所有的氣都屬於肺,肺氣如果平和,升降就會正常。如果受到寒邪傷害,肺氣就會阻塞,無法通暢。因此會咳嗽和氣喘,症狀有喘息、咳嗽,多痰唾液,嚴重的會出現面部浮腫,時間長了肺氣就會虛弱到極點,風邪就會停滯。會讓人胸背疼痛,甚至咳出膿血。
五味子(炒),人參,桑根白皮(炙銼),麥門冬(去心焙),防風(去叉),麻黃(去根節),細辛(去苗葉),甘草(炙銼),白前,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枳殼(去瓤麩炒各半兩),甜葶藶(隔紙炒三分)
白話文:
-
五味子(炒):具有滋補強壯、益氣生津、固表止汗的功效。
-
人參: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
-
桑根白皮(炙銼):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滋陰補腎的功效。
-
麥門冬(去心焙):具有養陰清肺、潤燥生津、益氣養心的功效。
-
防風(去叉):具有祛風散寒、解表止痛、消腫止癢的功效。
-
麻黃(去根節):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
-
細辛(去苗葉):具有散寒祛濕、溫經止痛、解毒殺蟲的功效。
-
甘草(炙銼):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
-
白前:具有清熱止渴、化痰止咳、利尿通淋的功效。
-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具有潤肺止咳、平喘化痰、潤腸通便的功效。
-
枳殼(去瓤麩炒各半兩):具有理氣化痰、寬中下氣、消脹止痛的功效。
-
甜葶藶(隔紙炒三分):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消腫止痛的功效。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治上氣咳嗽,百部丸方
白話文:
以上 12 種藥材,均研末篩過,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杯,再加入三片生薑,一起煎至七分熟,去渣滓,於飯後睡前溫服。
百部,款冬花去梗,天門冬去心焙,貝母去心炒,桔梗炒,紫菀去苗土等分
白話文:
百部、款冬花去梗、天門冬去心焙、貝母去心炒、桔梗炒、紫菀去苗土等分
上六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煎甘草烏梅湯下。
治咳嗽上氣,華蓋煮散方
白話文:
將上文中的六種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在飯後用甘草烏梅湯送服。
款冬花(去梗),知母(焙),貝母(去心炒各一兩),紫菀(去苗土),桔梗(炒各三分),木香,甜葶藶(微炒各半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三分),防己(半兩),蟬殼(一兩)
白話文:
款冬花(去掉花梗),知母(用火焙乾),貝母(去掉貝母的內芯,再用火炒),各一兩;紫菀(去掉紫菀的葉子),桔梗(用火炒),各三分;木香,甜葶藶(用火稍稍炒一下),各半兩;杏仁(去掉表皮,尖銳的那一端以及雙仁,再用火炒),三分;防己(半兩),蟬殼(一兩)。
上一十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酥少許,煎至七分,食後溫服。
治咳嗽上氣,蜀椒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入少量酥油,煎煮至七分滿,飯後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咳嗽和氣喘,此為蜀椒丸的方子。
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烏頭(炮裂去皮臍),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皂莢酥(炙去皮子銼),白礬枯(各半兩),細辛(去苗葉),款冬花(去梗),紫菀(去苗土),乾薑(炮各三分),吳茱萸(湯浸洗焙乾炒),麻黃(去根節各一兩)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臨臥用熟水下,至三十丸。
白話文:
-
四川花椒(去掉果梗並閉口炒出汗液)
-
烏頭(炮裂去除皮和肚臍)
-
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和尖端,雙仁炒)
-
皁莢酥(烘烤去除皮子和果肉,切碎)
-
白礬枯(各半兩)
-
細辛(去除莖和葉)
-
款冬花(去除莖)
-
紫菀(去除莖和泥土)
-
乾薑(炮裂各三分)
-
吳茱萸(用熱水浸泡後洗淨,烘乾炒)
-
麻黃(去除根和節,各一兩)
治積年咳嗽上氣,涎唾稠黏,五心煩躁,不思飲食,心肺留熱,潤膈丸方
白話文:
治療長年累月的咳嗽、氣往上衝,痰液濃稠、黏膩,手心、腳心、胸口煩躁,沒有食慾,心肺有熱,潤膈丸方如下:
- 生地黃:六錢
- 山藥:四錢
- 玉竹:四錢
- 百合:三錢
- 麥冬:三錢
- 五味子:三錢
- 人參:二錢
- 酸棗仁:二錢
- 炙甘草:一錢
- 薑汁:適量
將藥材磨成粉末,加入薑汁,做成丸狀,每次服用三到五克,每日兩次,溫開水送服。
阿膠(炒燥),熟乾地黃(焙),白茯苓(去黑皮),山芋,五味子(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貝母(去心炒),百部,柏子仁(炒別研),丹參,茯神(去木各半兩),人參,遠志(去心),防風(去叉各一兩),杜仲(去粗皮炙銼半兩)
白話文:
阿膠(烘炒至枯燥),熟乾地黃(烘烤),白茯苓(除去黑皮),山藥,五味子(各一兩),麥冬(除去芯部並烘烤),貝母(除去芯部並烘烤),百部,柏子仁(烘烤後研磨),丹參,茯神(除去木質部分,各半兩),人參,遠志(除去芯部),防風(除去分叉部分,各一兩),杜仲(除去粗皮,炙烤後切碎,半兩)
上一十五味。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盞化破,煎至六分,時時溫呷。
治三十年,上氣咳嗽膿血,喘息不得臥。款冬花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五味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蜜調合成丸,每個丸子大小如同彈珠。每次服用一丸,用一杯水化開,煮到剩六分滿,隨時溫熱飲用。
此方治療長達三十年的上氣咳嗽、咳出膿血、呼吸困難不能平躺。名為「款冬花丸」的方劑。
款冬花(去梗),乾薑(炮),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吳茱萸(淨洗焙乾炒),桂(去粗皮),菖蒲(銼米泔浸半日炒乾各一兩一分),人參,細辛(去苗葉),芫花(醋浸炒乾),紫菀(去苗土),甘草(炙銼),桔梗(炒),白茯苓(去黑皮),皂莢(炙去皮子各三分)
白話文:
款冬花(去掉梗),乾薑(烤過),四川花椒(去掉花椒籽和閉合的,炒至出汗),吳茱萸(洗淨、烘乾、炒過),桂皮(去除粗皮),菖蒲(用米泔水浸泡半天,炒乾,各一兩一分),人參,細辛(去掉莖葉),芫荽(用醋浸泡,炒乾),紫菀(去掉莖葉和泥土),甘草(烤過、切碎),桔梗(炒過),白茯苓(去除黑皮),皁莢(烤過、去除皮),各三分。
上一十四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酒下五丸,加至十丸,三日服。
治肺寒咳嗽上氣。五嗽丸方
桂(去粗皮),乾薑(炮),皂莢酥(炙去皮子各一兩)
上三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溫水下,食後臨臥服。
治多年上氣咳嗽,龍腦丸方
龍腦(細研一錢),訶黎勒皮(半兩),皂莢(炙令黃色去皮子一挺)
白話文:
將這十四種藥材磨成粉末,再用煉好的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五粒,逐漸加至十粒,一天服用三次,可以治療肺寒咳嗽、呼吸急促。
將桂皮(去掉粗皮)、乾薑(炮製)、皂莢酥(炙烤去皮,各取一兩)三種藥材磨成粉末,再用煉好的蜂蜜混合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十粒,溫水送服,飯後睡前服用,可以治療多年咳嗽、呼吸急促。
將龍腦(細研成粉末一錢)、訶黎勒皮(半兩)、皂莢(炙烤至黃色,去皮,取一挺)三種藥材混合在一起。
上三味,先搗訶黎勒皮皂莢,細羅為末,次入龍腦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煎貝母湯下七丸,日二夜一。
治三十年。咳嗽上氣,香豉丸方
白話文:
上面三種藥,先將訶黎勒的果皮和皁莢搗碎,細羅成末,然後加入龍腦一同研磨均勻,用煉好的蜂蜜做成丸劑,大小如同梧桐子。每天空腹,吃七粒丸子,用煎好的貝母湯送服,一天兩次,每晚一次。
豉(炒令香半兩),細辛(去苗葉一兩),紫菀(去苗二兩),吳茱萸(湯洗焙乾炒),甘草(炙銼),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如脂各一兩)
白話文:
豉(炒至香味一半兩),細辛(去除莖葉一兩),紫菀(去根二兩),吳茱萸(用熱水洗淨,焙乾後炒),甘草(烤焦後切碎),杏仁(去皮、尖端,雙仁炒熟研磨如脂,各一兩)
上六味,除杏仁外,搗羅為末,與杏仁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含化。日四五服。
治積年上氣咳嗽,不得臥。郁李仁煎方
郁李仁去皮尖雙仁一兩
上一味,用水一升,研如杏酪,去滓煮令無辛氣,次下酥一棗許,同煮熟放溫。頓服之。
治上氣腹脹胸滿,咳嗽不下食,檳榔湯方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除了杏仁之外),搗碎成粉末,與杏仁一起研磨均勻,用蜂蜜煉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丸,含在嘴裡慢慢化掉,一天服用四到五次。
治積年上氣咳嗽,無法平躺。
取去皮去尖的郁李仁一兩,用水一升,研磨成杏仁漿狀,過濾掉渣滓,煮沸至沒有辛辣氣味,再加入一小塊酥油,一起煮至融化,放溫。一次服完。
治上氣腹脹胸悶,咳嗽不停,無法進食。
檳榔(銼一十四枚),蜜(二合),高良薑(一兩),枇杷葉(刷去毛炙一握),生薑(切焙三兩),酥(三兩)
白話文:
檳榔(研磨成粉末狀,共十四枚),蜂蜜(二合),高良薑(一兩),枇杷葉(去除絨毛,烘烤製成一握),生薑(切片,焙乾,共三兩),酥油(三兩)
上六味,先將四味粗搗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下酥蜜,煎三五沸,分溫三服,相去如人行八九里、再服,重者不過三劑。
治咳嗽上氣促急,心躁寒熱,四肢煩疼,夜間甚者,柴胡桑白皮湯方
白話文:
將六味藥,先將四味藥粗略地搗碎篩選,以三升水煮,取一升藥汁,去除藥渣,加入酥蜜,煎煮沸騰三到五次,分成三次溫服用,每次服用的間隔時間,約為人行八九里的路程,然後再服用,即使病情嚴重的人,一般服用三劑即可。
柴胡(去苗),桑根白皮,天雄(炮裂去皮臍),羌活(去蘆頭),枳殼(去瓤麩炒),大腹連皮(銼各一兩半),黃連(去須),當歸(切焙),麻黃(去根節),桂(去粗皮),甘草(炙銼各一兩),白梅(拍碎四枚),黃芩(去黑心),旋覆花(微炒各半兩)
白話文:
柴胡(去掉細根),桑樹根白皮,天雄(炮製裂開去皮去臍),羌活(去掉蘆葦頭),枳殼(去除瓤麩炒熟),帶皮的大腹皮(切成碎塊,各一兩半),黃連(去掉鬚根),當歸(切片烘烤),麻黃(去掉根節),桂皮(去掉粗糙的樹皮),甘草(烘烤切成碎塊,各一兩),白梅(拍碎四枚),黃芩(去掉黑色心),旋覆花(稍微炒過,各半兩)。
上一十四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三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治咳嗽氣促,木香枳殼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四味藥材,切碎至如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三片,一同煎煮至八分滿,去渣後溫服。
用於治療咳嗽氣促,此為木香枳殼湯的方子。
木香,枳殼(去瓤麩炒),黃連(去須各一兩),麻黃(去根節),貝母(去心),百合,紫菀(去苗土),款冬花(去梗),桑根白皮,天雄(炮裂去皮臍),白石脂,昆布(洗去咸焙各一兩半),黃芩(去黑心半兩),旋覆花(微炒三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十枚)
白話文:
木香、枳殼(去除果肉和麩皮,炒至焦黃)、黃連(去除鬚根,各一兩)、麻黃(去除根和節)、貝母(去除芯)、百合、紫菀(去除花枝上的幼苗)、款冬花(去除花梗)、桑根白皮、天雄(炮製後去除表皮和臍部)、白石脂、昆布(洗去鹽分,烘製,各一兩半)、黃芩(去除黑心,半兩)、旋覆花(稍微炒一下,三分)、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和尖端,雙仁炒至微焦,十枚)。
上一十五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三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治肺熱、上氣喘逆。咳嗽咯血,馬兜鈴散方
白話文:
以上十五味藥材,磨成如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三片,一同煎煮至剩八分滿,濾去藥渣後溫服。
治療肺熱、氣往上衝、呼吸急促。咳嗽吐血,此為馬兜鈴散的方子。
馬兜鈴,黃芩(去黑心),知母(切焙),白茯苓(去黑皮),紫菀(去苗土),麻黃(去根節),甘草(炙銼),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黃),貝母(去心),大黃(銼炒各半兩)
白話文:
-
馬兜鈴:全株入藥。
-
黃芩:用土炒去黑心。
-
知母:切片後焙乾。
-
白茯苓:去黑皮。
-
紫菀:去苗土。
-
麻黃:去根節。
-
甘草:炙後切碎。
-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黃。
-
貝母:去心。
-
大黃:切碎,炒各半兩。
上一十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煎桑根白皮棗湯調下。
治咳嗽上氣,胸膈煩悶,紫菀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桑樹根白色部分煎煮的水或是大棗湯送服。
用於治療咳嗽、氣喘、胸悶。此為紫菀丸的處方。
紫菀(去苗土),貝母(去心),人參,赤茯苓(去黑皮),陳橘皮(去白焙各一兩半),桂(去粗皮),款冬花(去梗),百部(各一兩一分),甘草(炙銼三分),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三兩)
白話文:
紫菀(去除根部的泥土),貝母(去除中央的蒂頭),黨參,赤茯苓(去除黑色的外皮),陳皮(去除白色的部分,各一兩半),桂枝(去除粗糙的外皮),款冬花(去除花梗),百部(各一兩一分),甘草(炙熱後切碎,三分),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雙仁炒熟後研磨成粉,三兩)。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飯後熟水下十丸,加至二十丸。
治咳嗽喘急,胸腹脅肋脹悶疼痛,紫菀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調合成丸,每丸大小如同梧桐子。每天飯後用溫開水送服十丸,可逐漸增加到二十丸。
用於治療咳嗽氣喘、胸腹脅肋脹痛。此為紫菀湯的處方。
紫菀(去苗土),桔梗(銼炒),款冬花(去梗),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陳橘皮(去白焙半兩),赤茯苓(去黑皮),赤芍藥,百合(各一兩半),大腹(二枚銼)
白話文:
紫菀(去除莖葉和泥土),桔梗(研磨並炒),款冬花(去除花梗),枳殼(去除內膜並炒,各一兩),陳橘皮(去除白色的內皮並烘烤,半兩),赤茯苓(去除黑色的外皮),赤芍藥,百合(各一兩半),大腹皮(切成兩片並磨碎)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日二服。
治咳嗽上氣,語聲不出,心中煩悶,桂杏丸方
桂去粗皮為末二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黃研膏三兩
上二味同杵勻,每用新綿裹如棗大,含化不拘時。
治咳嗽喘悶,背髆煩疼,四肢無力,白前湯方
白話文:
取九味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煎煮至七分,去渣後溫服,飯後服用,每天兩次。此方可治咳嗽上氣,聲音嘶啞,胸悶煩躁。
桂皮去粗皮研成粉末二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黃研磨成膏狀三兩。
將以上兩種藥材混合均勻,每次取適量以新棉包裹成棗子大小,含服至溶化,不拘時間。
此方可治咳嗽喘悶,背部肩胛骨疼痛,四肢無力。
白前(一兩半),杏仁(二七枚去雙仁尖皮炒),紫菀(去苗土),黃芩(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二兩),紫蘇莖葉(三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半兩),大麻仁淨淘(研細)
白話文:
白前(一兩半)、杏仁(二十七枚,去雙仁、尖皮,炒熟)、紫菀(去苗和土壤)、黃芩(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製二兩)、紫蘇莖葉(三分)、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炒製半兩)、大麻仁(淨淘,研磨成細粉)
上八味,除研大麻仁旋入外。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五片,煎至數沸,入研麻仁半錢匕,再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日二。
治咳嗽喘促,杏仁丸方
白話文:
上面八味藥,除了研磨的大麻仁要旋轉著加入外,其餘的藥材都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匕,加水一碗,加入生薑五片,煎煮至沸騰數次,然後加入研磨好的麻仁半錢匕,再煎煮至藥液減少到七分之三,去除藥渣,飯後溫熱服用。每天服用兩次。
杏仁(去雙仁皮尖炒研三兩),麥門冬(去心焙),百合,貝母(去心),知母(焙),甘草(炙銼各一兩),白茯苓(去黑皮一兩半),乾薑(炮),桂(去粗皮各半兩)
白話文:
杏仁(去除雙仁皮,尖端炒熟研磨三兩),麥門冬(去除中心,烘烤),百合,貝母(去除中心),知母(烘烤),甘草(烘烤切碎各一兩),白茯苓(去除黑色皮一兩半),乾薑(炮製),桂皮(去除粗皮各半兩)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含化一丸,咽津。
治肺氣不和。上氣咳嗽,四神散方
款冬花去梗,貝母去心,白薇,百部各一兩半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日食後,以蜜湯調下三錢匕。
治肺臟氣不和,上氣咳嗽,地黃煎方
白話文:
將九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混合成彈珠大小的丸子,每次含化一丸,吞下唾液,可以治療肺氣不和、上氣咳嗽。
款冬花去掉莖,貝母去掉心,白薇、百部各取一兩半,將這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天飯後用蜜湯調服三錢。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肺臟氣不和、上氣咳嗽。
地黃汁(一升半),麥門冬汁,生薑汁,天門冬汁(各五合),玄參,柴胡(去苗),赤茯苓(去黑皮),射干(各一兩),黃牛乳(一升),蜜(二升),黃牛酥(五兩),黃耆(銼炒),桂(去粗皮),人參,五味子(炒),款冬花,紫菀(去苗土),貝母(去心各二兩),杏仁(去尖皮雙仁研五兩)
白話文:
-
生地黃汁(1.5公升)、麥門冬汁、生薑汁、天門冬汁(各500毫升)
-
玄參、柴胡(去苗)、赤茯苓(去黑皮)、射干(各1兩)
-
黃牛乳(1公升)、蜂蜜(2公升)、黃牛酥(250公克)
-
黃耆(切碎後炒)、桂皮(去粗皮)、人參、五味子(炒)、款冬花、紫菀(去苗土)、貝母(去心,各2兩)
-
杏仁(去尖皮,雙仁研碎,5兩)
上一十九味,搗羅余藥為末,次將自然汁,及酥乳蜜等,入銅銀器中,以文武火煎百十沸,時時攪轉,然後旋旋調下諸藥末,攪令勻,煎百餘沸,來日封閉於甑上,蒸兩炊久,待冷以蠟紙緊封閉十數日,時復一看,莫令損動,每日飯後服一匙頭,便仰臥、漸漸咽之。令藥浸潤心肺,至夜臨睡時,如前再服。
白話文:
將以上所列的十九種藥材搗碎,加入其餘的藥物磨成粉末。然後將自然汁、酥油、牛奶和蜂蜜等放入銅或銀製的容器中,用文火和武火交替煎煮一百一十次,並不斷攪拌。然後慢慢加入磨成粉末的藥物,攪拌均勻。再煎煮一百多次,等它冷卻後用蠟紙緊緊封住,放置十幾日。在這期間要時常查看,不要讓它受損或移動。每天飯後服用一湯匙,仰臥後慢慢吞嚥。讓藥物浸潤心肺,在睡前再服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