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六十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五 (6)

1. 五臟諸咳

論曰內經論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心咳之狀,咳而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肝咳之狀,咳而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脾咳之狀。咳而右胠下痛。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腎咳之狀,咳而腰背相引痛,甚則咳涎,五臟之咳,久而不已,乃傳六腑,六腑之咳,內經論之詳矣,方附於後。

治五臟諸咳,前胡湯方

白話文:

古書上說:《內經》中論述肺咳的症狀是咳嗽時喘息有聲音,嚴重時會吐血。心咳的症狀是咳嗽時心痛,喉嚨中感覺有東西梗住一樣。嚴重時會出現咽喉腫痛,喉嚨阻塞不通。肝咳的症狀是咳嗽時兩側肋骨下疼痛,嚴重時不能轉動身體,一轉動就會使兩側肋骨下疼痛加重。脾咳的症狀是咳嗽時右肋骨下疼痛,疼痛會蔓延到肩背,嚴重時不能活動。一活動就會加重咳嗽。腎咳的症狀是咳嗽時腰背部互相牽引疼痛,嚴重時會咳出痰液。五臟的咳嗽,如果長時間不癒,就會傳染到六腑。六腑的咳嗽,《內經》中論述得很詳細,方劑附於後面。

前胡(去蘆頭),五味子,生乾地黃(焙),半夏(湯洗七遍焙),澤瀉(各二兩),貝母(去心焙),人參山芋,白茯苓(去黑皮),白朮,杏仁(湯去皮尖雙仁麩炒),麻黃(不去節),甘草(炙銼),葛根,烏梅取肉(各一兩)

白話文:

  • 前胡:去蘆頭

  • 五味子:不去核

  • 生地黃:用火烤至微熱

  • 半夏:用沸水洗七遍,烤乾

  • 澤瀉:四兩

  • 貝母:去核,烤乾

  • 人參:一兩

  • 山藥:一兩

  • 白茯苓:去黑皮

  • 白朮:一兩

  • 杏仁:去尖頭,雙仁,用麩皮炒

  • 麻黃:不去節

  • 甘草:炙烤,切碎

  • 葛根:一兩

  • 烏梅:取肉,一兩

上一十五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二盞,入生薑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去枕仰睡。

治肺咳唾血,紫菀丸方

白話文:

上述十五味藥材,搗碎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三錢,用二碗水,加入五片生薑,一起煎煮至七分,去掉藥渣,在吃飯後臨睡前溫熱服用,去掉枕頭仰臥睡覺。

紫菀(去苗土二兩),蛤蚧(一枚大者皂莢水浸一宿塗酥炙),白茯苓(去黑皮),杏仁(去皮尖雙仁蜜浸一宿炒各二兩),款冬花(用蕊),防風(去叉),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人參(半兩),甘草(炙銼),馬兜鈴(炒各一兩),黃耆(細銼),赤芍藥,當歸(銼焙),貝母(生薑汁浸一宿焙),白藥子,半夏(生薑汁浸一宿焙各半兩以上六味併為細末),棗(四兩蒸熟去皮核),大麻子(半升水浸研爛去滓取汁),栝蔞(三十枚大者用肉爛研取汁),龍腦(研半字以上四味並研為膏)

白話文:

紫菀(去掉雜質,取二兩)、蛤蚧(取一隻大的,用皁莢水浸泡一夜,塗上酥油烤)、白茯苓(去掉黑皮)、杏仁(去掉皮和尖端,雙仁用蜂蜜浸泡一夜,炒熟,各取二兩)、款冬花(只用花蕊)、防風(去掉叉枝)、麥門冬(去掉心,焙乾,各取一兩)、人參(取半兩)、甘草(炙烤後切碎)、馬兜鈴(炒熟,各取一兩)、黃耆(切碎)、赤芍藥、當歸(切碎後焙乾)、貝母(用生薑汁浸泡一夜,焙乾)、白藥子、半夏(用生薑汁浸泡一夜,焙乾,以上六味藥材各取半兩,並研磨成細末)、棗(取四兩,蒸熟後去掉皮和核)、大麻子(取半升,用水浸泡,研磨成糊狀,去掉渣滓,取汁)、栝蔞(取三十個大的,用肉研磨成糊狀,取汁)、龍腦(研磨成半個字的量,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膏狀)

上二十味,以前藥末,入在後膏內,搗和為丸,如梧桐子大,煎麥門冬熟水下三十丸。

治肺咳,五靈脂湯方

白話文:

以上二十味藥物,先將前面的藥物研成細末,放入後面的膏藥內,搗和均勻製成丸劑,丸劑的大小如梧桐子一般,以煎煮過的麥門冬水送服三十丸。

五靈脂(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甘草(炙銼),五味子,桑根白皮(銼炒),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令黃),人參(各半兩),馬兜鈴(一兩)

白話文:

五靈脂(一兩)、陳皮(浸泡後去除白色外皮,焙乾,半兩)、甘草(烤焦,切碎)、五味子、桑根白皮(切碎、炒至焦黃)、杏仁(浸泡後去除皮尖,對半切開,炒至黃色)、人參(各半兩)、馬兜鈴(一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五片,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心咳,咽喉腫痛,人參桔梗散方

白話文:

以上八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碗,加入生薑五片,一同煎煮至剩六分滿,去渣,飯後溫服。

治療心咳、咽喉腫痛,使用人參桔梗散方。

人參(一兩),桔梗(炒四兩),甘草(炙銼一兩半),白茯苓(去黑皮),惡實(慢火炒各二兩)

白話文:

黨參( 3錢),桔梗(炒,6錢),生甘草(焦黃研粉,4.5錢),白茯苓(去黑皮,6錢),惡實(慢火炒,6錢)

上五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一錢匕,不拘時候,沸湯點服。

治心咳,喉中介介,咽腫喉痹,丹砂半夏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五種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不分時間,用沸水沖服。

治療心咳、喉嚨中有異物感、咽喉腫痛、喉痹,使用丹砂半夏丸的方子。

丹砂(水飛半兩),半夏(湯洗去滑焙搗末),知母(焙搗末),天南星(炮裂搗末各一兩),巴豆(去皮心膜研如膏攤於新瓦上取霜秤三錢)

白話文:

丹砂(水飛半兩):將丹砂用水飛過,取半兩。

半夏(湯洗去滑焙搗末):將半夏用湯水洗淨,除去滑膩,焙乾後搗成細末。

知母(焙搗末):將知母焙乾後搗成細末。

天南星(炮裂搗末各一兩):將天南星炮裂後搗成細末,取一兩。

巴豆(去皮心膜研如膏攤於新瓦上取霜秤三錢):將巴豆除去皮和心膜,研磨成膏狀,攤在新的瓦片上,取其霜狀物,秤取三錢。

上五味,除丹砂外拌勻,湯浸炊餅,和丸如豌豆大,以丹砂為衣,每服三丸,食後臨臥、煎烏梅生薑湯下不嚼。

治肝咳,兩胠下滿,木乳散方

白話文:

將除硃砂外的五味碾拌均勻;然後用熱湯浸泡炊餅,與藥材混合,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最後以硃砂作為外衣。每次服用三丸,於飯後睡覺前服用。並且用烏梅、生薑煎製的湯汁送服,並且不要咀嚼藥丸。

木乳酥(炙三兩),貝母(去心酥炒二兩),甘草(炙銼一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二兩)

白話文:

木乳酥(三兩,烘烤過):可以潤肺止咳,化痰平喘。

貝母(兩兩,去除中心後,用油炒過):清肺止咳,化痰散結。

甘草(一兩,烘烤切碎):清熱解毒,補中益氣。

杏仁(兩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去除尖端,搗碎與麩皮一起炒過):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上四味為細散,每服一錢匕,食後生薑橘皮湯調下。

治脾咳,半夏橘皮湯方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飯後用生薑橘皮湯送服。

治療脾咳,使用半夏橘皮湯方。

半夏(湯洗十遍切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別研各一兩),麻黃(去根節),赤茯苓(去黑皮),柴胡(去苗各一兩一分),生薑(切焙),甘草(炙銼各半兩)

白話文:

半夏(用沸水洗10次,切片烘乾炒過),陳橘皮(用沸水浸泡,去掉白色的內皮,烘乾炒過),杏仁(去掉外皮和尖端,雙仁用麩炒過,研磨成細末,各用1兩),麻黃(去掉根和節),赤茯苓(去掉黑皮),柴胡(去掉苗,各用1兩1錢),生薑(切片烘乾炒過),甘草(炙烤切成細末,各用半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腎咳,四味散方

白話文:

以上八種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六分滿,濾去藥渣後溫服,不限時間。

用於治療腎咳,四味散方。

補骨脂(炒),牽牛子(半生半炒各一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一兩),郁李仁(去皮半兩)

上四味為細散,每服一錢匕,茶清調下。

治大腸咳,鹿角膠湯方

白話文:

補骨脂(炒),牽牛子(一半生一半炒,各一兩),杏仁(去皮和尖端,炒一兩),郁李仁(去皮半兩)

鹿角膠(炙燥),甘草(炙銼),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麻黃(去根節),半夏(湯浸三七遍生薑一兩同搗作餅焙乾各一兩)

白話文:

鹿角膠(經過炙烤,去除水分),甘草(經過炙烤,切成小段),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雙仁炒香後研磨成粉),麻黃(去除根部和節點),半夏(用湯浸泡三次,加入一兩生薑一起搗碎成餅,烘乾,各取一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臨臥各一服。

治大腸咳,黃耆散方

黃耆(細銼),桑根白皮(細銼炒),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甘草(炙銼三分)

上五味為細散,每服一錢匕,不拘時候,沸湯點服。

治膀胱咳,咳而遺溺,人參散方

白話文:

將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加入生薑三片,一同煎煮至七分,濾除藥渣,飯後和睡前各服用一次。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大腸咳嗽。

另外,治療膀胱咳嗽,伴隨咳嗽出現遺尿的,可以用人參散。將黃耆、桑根白皮、人參、白茯苓和甘草各適量,細細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不分時間,用沸水沖服。

人參(一兩),白茯苓(去黑皮),黃耆(銼炙),山芋,甘草(炙銼),烏藥(各一分)

白話文:

人參(10克),白茯苓(去黑皮),黃耆(切片並稍烤),山芋,甘草(切片並稍烤),烏藥(各5克)

上六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一錢匕,沸湯點,不拘時候溫服。

治三焦咳,腹滿不欲食,檳榔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六種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匕,用沸水沖服,不論時間,溫服即可。

治療三焦咳嗽,腹部脹滿,不欲飲食,此為檳榔丸的處方。

檳榔(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乾薑(炮去皮一錢半),桑根白皮(銼炒半兩),牽牛子(微炒三兩)

白話文:

檳榔(切碎),陳橘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表皮,然後烘烤),枳殼(去除果肉和麩皮,炒熟,各一兩),乾薑(炮製後去除表皮,一錢半),桑根白皮(切碎炒熟,半兩),牽牛子(略微炒熟,三兩)

上六味為細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臨臥淡生薑湯下。

治三焦咳,腹滿不欲食飲,皂莢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六種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過的蜂蜜調合成藥丸,每個藥丸大小如同梧桐樹的果實。每次服用二十粒,飯後或臨睡前以淡生薑湯送服。

此方用於治療三焦咳嗽、腹部脹滿、不欲飲食。

皂莢(不蚛者去黑皮),半夏,甜葶藶(炒各一兩),杏仁(去皮尖雙仁半兩以上四味用醋一升煮乾慢火炒令焦為末),巴豆(二十一枚去皮心膜醋一盞煮令紫黑色水洗焙乾細研),檳榔(半兩為細末)

白話文:

皁莢(沒有蟲蛀的,去除黑皮),半夏,甜葶藶(各炒一兩),杏仁(去皮尖,雙仁半兩以上,四味用醋一升煮乾,慢火炒至焦黑為末),巴豆(二十一枚,去掉皮和心膜,用醋一盞煮至紫黑色,水洗後焙乾,研磨成細末),檳榔(半兩,研磨成細末)。

上二味。通前末,共六味細研,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二丸,臘茶下。生薑湯亦得。

治脾肺寒熱勞咳,痰盛嘔噦,半夏桔梗湯方

白話文:

取上述兩種藥材,加上前面提到的四種藥材,總共六種藥材,一起細細研磨,用煉過的蜂蜜調合成丸,大小如同梧桐樹的種子,每次服用一到兩丸,可用臘茶送服,生薑湯也可以。

此方用於治療脾肺因寒熱引起的勞嗽、多痰以及嘔吐。

半夏(漿水煮四五沸切焙三錢),桔梗(炒),桑根白皮(銼炒),天南星(洗過各一兩)

白話文:

  • 半夏(用漿水煮四五次,然後切成薄片並烘烤三錢)

  • 桔梗(炒過)

  • 桑根白皮(切成細絲並烘烤)

  • 天南星(洗淨,各一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二盞,生薑一棗大細切,同煎至半盞,去滓溫服,食後臨臥。

治肺胃不調,久咳不瘥,阿膠散方

白話文:

取上述四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兩錢,用兩碗水,加入一顆大棗般大小的生薑切細,一同煎煮至剩半碗,去渣後趁溫熱服用,飯後或睡前服用。

用於治療肺胃功能失調,長期咳嗽不止,此為阿膠散的處方。

阿膠(炙燥一兩),桑根白皮(銼炒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桔梗(銼碎炒微焦為度半兩),細辛(去苗葉一錢)

白話文:

阿膠(烘烤過的一兩),桑樹根的白皮(切碎、炒過半兩),甘草(烘烤過、切碎半兩),桔梗(切碎、炒過微焦半兩),細辛(去除莖葉的一錢)

上五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一錢匕,沸湯點服,咳劇頻進。

治脾胃虛。痰壅咳嗽,人參丸方

人參,訶黎勒皮,木香(各一分)

上三味,同為細末,生蜜和作七丸,每服一丸,水二盞,煎沸,以藥散為度,去滓服,不拘時候。

治肺嗽,萊菔丸方

萊菔子半升淘擇焙乾炒黃

上一味,搗羅為末,以沙糖丸如彈子大,綿裹含化。

治肺嗽痰唾。玉液散方

半夏(二兩大者淨洗去臍),皂莢(二十挺去皮子銼水一斗同半夏煮至五升取出半夏薄切焙乾)

上只取半夏,搗羅為散,每服半錢匕,水一盞,生薑一片,煎至四分,食後溫服。

白話文:

治療脾胃氣虛、痰多咳嗽的[人參丸]配方:

使用人參、訶黎勒皮以及木香(各一分重量)。將這三種材料一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然後加入生蜂蜜調和,製成七粒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兩杯水煎煮至沸騰,當藥物充分溶解後,濾去沉澱物,隨時皆可服用。

治療肺部咳嗽的[萊菔丸]配方:

取半升萊菔子,經過挑選、烘焙後炒至微黃。

將此莱菔子單一味材料搗碎並篩成細末,然後加入沙糖搓成彈珠大小的丸子,用棉布包裹後含在嘴中緩慢溶解。

治療肺嗽多痰的[玉液散]配方:

選用兩兩重的大半夏,清洗乾淨並去除中心部位,再與二十枚去皮去籽的皂莢一同放入十升水中煮,直至水量減少至五升,之後取出半夏,切成薄片並烘乾。

僅使用處理過的半夏,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量為半錢匕,用一杯水與一片生薑同煎,煎至剩下四分之一量時,於餐後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