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六十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五 (5)

1. 呷嗽

論曰呷嗽者。咳而胸中多痰。結於喉間,與氣相擊,隨其呼吸。呀呷有聲,故名呷嗽。宜調肺經。仍加消痰破飲之劑。

治久患呷嗽。喉中作聲。發即偃臥不得。射干丸方

白話文:

咳嗽同時胸中有痰,痰液凝結於喉嚨,與呼吸之氣相衝擊,隨著呼吸而發出「呀呷」的聲音,故稱為呷嗽。治療宜調肺經,並加上消除痰液、化解飲邪的藥物。

射干(一兩),半夏(湯洗十遍炒乾一兩一分),乾薑(炮裂),款冬花(去萼焙乾),皂莢(去皮子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百部(焙乾),五味子(揀淨各一兩一分),細辛(去苗葉),貝母(去心炒令微黃),白茯苓(去黑皮),郁李仁(湯退去皮尖雙仁研如脂各一兩)

白話文:

射干(一兩),半夏(用熱水洗十遍,炒乾後一兩一分),乾薑(用炮製法爆裂),款冬花(去掉萼片,焙乾),皁莢(去掉殼,炙烤),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焙乾,各一兩),百部(焙乾),五味子(挑選乾淨,各一兩一分),細辛(去掉根和葉),貝母(去掉中心,炒至微黃),白茯苓(去掉黑皮),郁李仁(用熱水浸泡,去掉皮和尖端,雙仁研磨成脂膏,各一兩)。

上一十二味。先搗前一十一味。細羅為末。與郁李仁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飲下七丸,稍加至十五丸。日再。

治久患呷嗽。喉中作聲。芫根白皮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二味藥。先將前十一味藥搗碎成細末,與郁李仁研磨均勻,煉蜜做成藥丸,像梧桐子那麼大。空腹時服用七粒,逐漸增加到十五粒。每天服用兩次。

芫花根白皮(銼碎炒乾),半夏(湯洗五遍炒乾),射干,百部,五味子(揀淨各一兩一分),乾薑(炮裂紫菀去苗土),款冬花(去萼),白茯苓(去黑皮),皂莢酥(炙去皮子),細辛(去苗葉),貝母(去心微炒各一兩)

白話文:

芫荽根的白色樹皮(切碎,炒乾),半夏(用熱水洗五次,炒乾),射干,百部,五味子(挑選乾淨的,各一兩一分),乾薑(炮裂,去除紫菀苗和泥土),款冬花(去除花萼),白茯苓(去除黑色表皮),皁莢酥(烤後去除外皮),細辛(去除苗葉),貝母(去除芯,略微炒一下,各一兩)。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粥飲下三丸。漸加至五丸。以知為度。如瀉多、用防風甘草湯解之。

治呷嗽。聲音不出。喉中作聲,黃耆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二味藥,搗碎成細末,加入煉過的蜂蜜做成丸藥,丸藥大小如梧桐子一般。空腹時,以粥送服三丸,慢慢增加至五丸,以自己的狀況作為服用標準。如果腹瀉嚴重,則使用防風甘草湯來解除腹瀉症狀。

黃耆(銼碎),栝蔞根(銼各一兩一分),甘草(炙銼二兩),大黃(蒸過銼碎炒乾一兩),杏仁(湯退去皮尖雙仁研如脂二兩),馬牙硝(熬研細一兩一分)

白話文:

將黃耆、栝蔞根各銼碎一兩一分,甘草炙過後銼成二兩,大黃蒸過後銼碎再炒乾一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研磨成脂狀二兩,馬牙硝熬製研磨成細粉一兩一分。

上六味。先搗前四味。細羅為末。與杏仁馬牙硝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溫水下十五丸。日再。

治呷嗽,相引作聲。香墨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六種藥材,先將前四味搗碎,過篩成為細末,再與杏仁和馬牙硝一同研磨均勻,用煉蜜做成丸狀,大小如同梧桐子。空腹時用溫水吞服十五丸,一日兩次。

此方治療咳嗽,伴有連綿不斷的聲音。名為香墨丸。

墨(燒煙盡),甘遂,葶藶子(炒紫各半兩),前胡(去蘆頭),大黃(銼炒各一兩一分),巴豆(去皮心炒別研如脂半兩)

白話文:

  • 墨(燒成煙灰後備用)

  • 甘遂,葶藶子(炒成紫紅色,各半兩)

  • 前胡(去掉蘆頭)

  • 大黃(銼成小塊,炒製,各一兩一分)

  • 巴豆(去掉皮和心,炒製,研成脂狀,半兩)

上六味。先搗前五味。細羅為末,與巴豆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以白粳米飲下。空腹服三丸。三日以後,更一服。如吐利不止。以冷白飲止之。吐利止後,宜食白粥。

治呷嗽。喉中作聲。杏仁丸方

白話文:

混合六種藥材。先研磨前五種藥材。將研磨成細粉,與巴豆一起攪拌均勻。加入煉蜜製成藥丸。藥丸的大小如同梧桐子。以白粳米粥服用。空腹服用三丸。三天後,再服用一次。如果嘔吐腹瀉不止。以冰涼的白開水止瀉。嘔吐腹瀉停止後,應食用白粥。

杏仁(湯退去皮尖雙仁炒乾研如脂一兩),馬牙硝(熬研細半兩),甘草(炙銼一兩),大黃(蒸過銼碎炒乾半兩)

白話文:

  • 杏仁:將杏仁去皮、去除尖端,留下雙仁,炒乾後研磨成粉狀,重量為一兩。

  • 馬牙硝:將馬牙硝熬製過後,研磨成細粉,重量為半兩。

  • 甘草:將甘草炙烤過後,切碎,重量為一兩。

  • 大黃:將大黃蒸過後,切碎,炒乾,重量為半兩。

上四味,先搗甘草大黃為末,與杏仁馬牙硝。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服、溫水下十五丸。日再。

白話文:

這四種草藥:甘草、大黃、杏仁、馬牙硝,先將甘草和大黃搗成細末,再與杏仁和馬牙硝混合研磨均勻,用蜂蜜煉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空腹服用十五顆,用溫水送服。每天服用兩次。

治三十年呷嗽。莨菪子散方

莨菪子新者,木香,雄黃(無石者研各半兩)

白話文:

治療長達三十年的咳嗽。莨菪子散的方子如下:

使用新鮮的莨菪子,木香,以及雄黃(如果沒有礦物質的雄黃,則研磨各半兩)。

上三味。先搗前二味。細羅為散。與雄黃同研令勻。用青紙一張。先以羊脂塗。次以散藥。再滲脂上。卷裹之。早晨。空腹燒令煙出,吸十咽,日三度。

治涎嗽。止呀呷,化風痰,利咽膈,墜痰丸方

白話文:

以上三種藥材。先搗碎前兩種藥材,細細研磨成藥粉。再加入雄黃一起研磨,使藥粉均勻混合。把一張青紙先塗上羊脂,再塗上藥粉,再灑上一層羊脂。將藥紙捲起來,於早晨空腹時燃燒,讓藥物產生的煙霧出來,吸十口,每天三次。

白礬(八兩於瓦器上枯過研細以紙裹埋黃土內一宿出火毒入後藥),半夏(湯洗七遍焙乾杵末以生薑汁和作餅子再焙乾秤二兩),槐花(三兩炒),甘草(一斤慢火炙銼)

白話文:

  • 白礬(八兩放在瓦器上炒到發乾,研成細粉,用紙包起來埋在黃土裡一晚上,去除火毒,然後加入後續藥材)

  • 半夏(用熱水洗七遍,烘乾,搗成細末,用生薑汁和成餅狀,再烘乾,秤量二兩)

  • 槐花(三兩炒熟)

  • 甘草(一斤用文火烤後切碎)

上四味。搗羅為末,白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後生薑湯下。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物。搗碎成粉末,用白麵糊和成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十五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

治肺感寒邪。咳嗽不已,呀呷喘悶,相引作聲,胸膈痞滿,不欲飲食,款冬花湯方

白話文:

治療肺臟因受寒邪引起的疾病。咳嗽不止,呼吸急促,胸悶,聲音嘶啞,胸膈部位痞滿,不想吃東西。款冬花湯的方劑如下:

款冬花,知母(焙各二兩),半夏(白礬水浸七日焙乾),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研各四兩),干桑葉(二兩),麻黃(去根節沸湯掠去沫焙半斤),甘草(炙銼),貝母(去心),阿膠(炒令燥各四兩)

白話文:

款冬花、知母(各炒兩)

半夏(浸泡於白礬水中七天,濿乾)

杏仁(浸泡於熱水中,去皮去尖端,並切成兩半,與麩皮拌炒,研成粉,各四両)

乾桑葉(兩兩)

麻黃(去除根和節,用沸騰的熱水去除泡沫,濿乾成半斤)

甘草(切碎,炒炙)

貝母(去除內芯)

阿膠(炒乾,各四両)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治大人小兒,呀呷嗽。雌黃丸方

雌黃(半兩研),丹砂,鉛霜,膩粉(各一錢研)

白話文:

上列九種藥材,稍微搗碎篩過,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入生薑三片,一同煎煮至剩七分滿,去渣,飯後睡前溫服。

治療成人和小兒的喉嚨發出異聲及咳嗽。雌黃丸的配方:

雌黃(半兩,研細),丹砂,鉛霜,膩粉(各一錢,研細)。

上四味。再同研細。糯米粥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用蛤粉湯下,日三。

治大人小兒,上喘咳嗽,呀呷有聲,痰涎痞悶。白龍丸方

白話文:

以上四味中藥一起研磨成細粉。加入糯米粥中做成丸劑。每個丸劑的大小如綠豆一般,每天服用三次,每次服用三丸。服用時,用蛤粉湯送服。

半夏(大者十枚湯洗去滑生薑汁製切焙搗末),硇砂(去砂石一錢研),巴豆(八粒去皮心膜研不出油以上三味同用棗肉和搜為劑外以生白麵裹燒面熟為度去面不用),膩粉,粉霜(各一錢),龍腦(一字以上三味細研)

白話文:

  • 半夏(選擇大顆的十枚,用湯洗淨,去除滑膩,用生薑汁浸泡,切片烘乾,搗碎成粉末)

  • 硇砂(去除砂石,取一錢,研磨成粉末)

  • 巴豆(取八粒,去除外皮和心膜,研磨成粉末,但不要研磨出油,以上三味藥材混合,加入棗肉和成藥丸,外層用生白麵粉包裹,燒烤至麵粉熟透,去掉麵粉即可,不再使用)

  • 膩粉、粉霜(各取一錢)

  • 龍腦(切成一字大小,以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細粉)

上六味同和搗勻。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甘草湯下,小兒一二丸。

治呀呷咳,胡黃連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六種藥材混合均勻,製成如麻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甘草湯送服,小兒則服用一到兩丸。

用於治療咳嗽,此為胡黃連湯的處方。

胡黃連,皂莢(去皮塗酥炙令黃),白檳榔,郁李仁(湯退去皮尖雙仁炒乾研如粉各一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不拘時候。

白話文:

胡黃連、皁莢(去皮後塗上奶油烘製至黃色)、白檳榔、郁李仁(用沸水去除薄皮後留下核仁,炒香研成粉)各一兩。

治肺臟氣積,喉中呷嗽不止,皆因肺臟虛損,致勞氣相侵。或胃中冷,膈上熱者,並宜服,紫菀杏仁煎方

白話文:

治療肺部氣積、喉嚨有聲音並且一直咳嗽不停的症狀,這些都是由於肺部虛弱受損,導致勞力和氣息互相侵犯所致。或者胃中寒冷、膈膜上部有熱氣的患者,也都適宜服用紫菀杏仁煎劑。

紫菀(去苗三合兩半),杏仁(半升去皮尖雙仁別細研),生薑汁(三合),地黃汁(五合),酥(二兩蜜一升)

白話文:

紫菀(去除莖葉後,剩餘的根莖清洗後切成三段,再切成兩半。)

杏仁(半升,去除外皮和尖端,雙仁分開,研磨成細粉。)

生薑汁(三合)

地黃汁(五合)

酥油(二兩)

蜂蜜(一升)

大棗(肉半升),貝母(去心三兩),白茯苓(去黑皮),五味子(炒),人參,甘草(炙銼),桔梗(銼炒),地骨皮(各一兩)

白話文:

大棗(半斤),貝母(去心,三兩),白茯苓(去黑皮),五味子(炒過),人參,甘草(炙烤後切碎),桔梗(切碎後炒過),地骨皮(各一兩)。

上一十四味。搗羅八味為末,調和諸自然汁,並酥蜜杏仁等,同於銅銀器中,以文武火煎,頻攪令勻,煎百十沸成煎後,再於甑上蒸三五遍,每服食後服一匙頭。便仰臥少時,漸漸咽藥,夜再服。

白話文:

以上十四種藥材。將八種藥材搗碎成末,與諸果汁一起調勻,再加入酥蜜杏仁等,放入銅銀器中,以文火和武火煎煮,並頻密攪拌以使藥材均勻。煎煮一百一十次後,再於甑上蒸煮三至五次。每次服用後,服用一匙。然後仰臥休息片刻,慢慢嚥下藥物。晚上再服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