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六十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五 (4)

1. 冷嗽

論曰形寒飲冷。內外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蓋肺主氣。外合皮毛。其經環循胃口。故內外得寒。皆能傷之。而為冷嗽。其候呼吸氣寒。口如飲冰雪。嘔唾冷沫,胸中急痛。晝靜夜甚。得溫則止,遇寒即發是也。

治肺感寒。咳嗽不止。五味子湯方

白話文:

《難經》說,形體受寒,飲用冰冷的東西,內外邪氣相合,就會侵犯肺部,導致肺咳。因為肺主氣,與皮毛相合,其經脈環繞胃口。所以內外受寒,都能損傷肺部,引起冷嗽。其症狀是呼吸時氣息寒冷,口裡感覺像喝了冰雪一樣冷,嘔吐唾液冷沫,胸中急痛。白天症狀較輕,晚上加重,遇溫暖則止,遇寒冷則發作。

五味子(炒),人參,黃耆(銼),阿膠(炒令燥),桂(去粗皮),熟乾地黃(焙各半兩),紫菀(去苗土),乾薑(炮裂),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各一分),白朮,紫蘇葉(各一分半)

白話文:

五味子(炒過的),人參,黃耆(切碎),阿膠(炒到乾爽),桂皮(去粗皮),熟乾地黃(焙乾,各半兩),紫菀(去泥土),乾薑(烤裂),杏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和尖端,雙仁炒過,各一份),白朮,紫蘇葉(各一分半)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日三。

治冷嗽,乾薑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一種藥材粗略搗碎篩選,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滿。濾去藥渣,溫熱後服用,不分時間。每日三次。

用於治療冷性咳嗽,乾薑湯方。

乾薑二兩炮裂,紫菀去苗土半兩,麻黃去節二兩,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三十枚,桂去粗皮,甘草炙銼各一兩,五味子半兩

白話文:

  • 乾薑:二兩,炮裂

  • 紫菀:半兩,去苗土

  • 麻黃:二兩,去節

  •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雙仁,麩炒

  • 桂枝:一兩,去粗皮

  • 甘草:一兩,炙銼

  • 五味子:半兩

上七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冷嗽。阿膠湯方

白話文:

以上七種藥材,切碎至像麻豆大小。每次使用五錢的量。加水一碗半,煎煮至剩八分滿。去掉藥渣後,趁溫熱服用。一天三次。

用於治療冷性咳嗽。阿膠湯方。

阿膠炒令燥,五味子,麻黃去節,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甘草炙銼,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各半兩

白話文:

阿膠乾炒至乾燥,五味子、麻黃去節,陳橘皮以湯水浸泡後再烘烤,各一兩,甘草炙烤後切碎,杏仁以湯水浸泡後去皮尖,雙仁乾炒,各半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治肺寒。咳嗽喘滿。細辛散方

白話文:

將六味藥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放入生薑三片,煎至七分熟。去渣後趁溫熱時服用。不限服藥時間。

細辛(去苗葉),甘草(炙銼),乾薑(炮裂),五味子(各三兩),赤茯苓(去黑皮四兩)

白話文:

細辛(去除根莖和葉子),甘草(烤焦並切碎),乾薑(炮製至裂開),五味子(各三兩),赤茯苓(去除黑皮,四兩)。

上五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沸湯點服。日三。

治肺寒久嗽。四順散方

白話文:

以上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開水沖服。一天三次。

治療肺部受寒引起的長期咳嗽。此為四順散的方子。

乾薑(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

白話文:

  1. 乾薑(炒至爆裂)

  2. 甘草(烤過後切片)

  3. 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烘乾)

  4. 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和尖端,炒過後研磨)

上四味等分。除杏仁外。搗羅為末,入杏仁再研勻。每服一錢匕。以沸湯點服,空心食前日三。

治一切冷嗽,五嗽丸方

皂莢(去皮子塗酥炙),乾薑(炮裂),桂(去粗皮)

上三味等分。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每服十丸。米飲下。不拘時。

治冷嗽,薑飴煎方

乾薑(炮裂三兩為細末),膠飴(一斤)

上二味拌勻。以瓷器盛。置飯上蒸。令極熟。每服一棗大。含化咽津。日三夜二。

治冷嗽呼吸氣寒。嘔吐冷沫,胸中急痛。杏仁丸方

杏仁(一升去皮尖雙仁炒黃),生薑(一斤去皮片切曝乾),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五兩)

上三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酒下、不拘時候。

白話文:

四種藥材等量分配,除了杏仁之外,其他的需要先搗碎並過篩成粉末,然後再加入杏仁一起研磨均勻。每次服用的劑量為一錢匕。服用時,用滾熱的水沖服,並且應該在每天早餐前空腹時服用,一天三次。

用於治療各種寒性咳嗽的[五嗽丸]配方:

取去皮去芯並以酥油炙烤過的皂角,以及炮製裂開的乾薑和去粗皮的桂皮,這三種藥材等分。將它們搗碎過篩成細末,再用煉蜜搓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粒,用米湯送服,不限定時間。

治療寒性咳嗽的薑飴煎方:

取三兩炮裂後細磨的乾薑,以及一斤的膠饴,將這兩味材料均勻混合。把混合物放置於瓷器中,然後置於炊煮的米飯上蒸煮至非常熟透。每次服用約一棗大的份量,含在口中慢慢融化吞咽津液,一天三次,夜晚加服兩次。

針對寒性咳嗽伴有呼吸時感到寒意、嘔吐冷涎、胸中急劇疼痛的[杏仁丸]方:

使用一升去皮去尖並經過炒黃處理的杏仁,一斤去皮切片並曬乾的生薑,以及五兩經湯水浸泡去白後烘焙的陳橘皮,這三種材料。將它們搗碎過篩成粉末,再與煉蜜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可配合溫酒吞服,不限定服用時間。

2. 熱嗽

論曰熱嗽之狀,嗽而少涎。由邪熱熏於上焦。客於肺經。使津液內燥。搏於煙嗌。喉嚨不利。隨其呼吸而咳嗽也。

治肺氣熱嗽。胸膈煩悶。百部丸方

白話文:

熱性咳嗽的症狀是:咳嗽且很少有痰,是由邪熱燻蒸於上焦,侵犯肺經,使津液內燥,搏擊於咽喉,喉嚨不適,隨著呼吸而咳嗽。

百部,黃耆(銼),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各一兩),天門冬(去心焙),栝蔞根(各五兩),桂(去粗皮一兩一分),玄參(二兩半),紫菀(去苗土),馬兜鈴,紫蘇並莖(各四兩)

白話文:

百部、黃耆(切碎)、杏仁(去皮尖,兩仁炒成麩,各一兩)、天門冬(去心焙乾)、栝蔞根(各五兩)、桂(去粗皮一兩一分)、玄參(二兩半)、紫菀(去苗土)、馬兜鈴、紫蘇和莖(各四兩)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後煎烏梅甘草溫湯下。

治熱嗽氣滿。百部湯方

白話文:

上述十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蜂蜜拌合做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五丸,飯後用烏梅、甘草煎煮後,以溫熱的藥湯送服。

百部,百合,桑根白皮(銼),柴胡(去苗),枳殼(去瓤麩炒),木通(銼各一兩),赤芍藥,郁李仁(去皮炒各三分),甘草(炙銼半兩),赤茯苓(去黑皮二兩)

白話文:

  • 百部: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

  • 百合:一種百合科植物的鱗莖,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平喘的功效。

  • 桑根白皮(銼):桑樹根的白色樹皮,具有清熱利濕、清肝明目的功效。

  • 柴胡(去苗):柴胡中藥材,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的功效。

  • 枳殼(去瓤麩炒):枳殼是芸香科植物枳實的果皮,具有破氣消滯、行氣止痛的功效。

  • 木通(銼):木通中藥材,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

  • 赤芍藥:芍藥的根,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的功效。

  • 郁李仁(去皮炒):郁李仁是薔薇科植物郁李的果仁,具有潤腸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

  • 甘草(炙銼):甘草是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莖,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

  • 赤茯苓(去黑皮):赤茯苓是茯苓科植物茯苓的赤色菌核,具有利尿消腫、健脾益氣的功效。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棗大拍碎。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熱嗽。心胸不利,或時煩喘,天門冬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種中藥,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匕,加水一盞半,生薑一棗那麼大拍碎。煎煮至藥液剩七分,去除藥渣後溫熱即可服用,不限時間。

天門冬(去心焙二兩),射干,桂(去粗皮),玄參,遠志(去心各半兩),黃耆(銼三分),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栝蔞(根),百部,紫菀(去苗土),馬兜鈴(各一兩)

白話文:

天門冬(去心,焙二兩),射干草,桂皮(去粗皮),玄參,遠志(去心各半兩),黃耆(切成三份),杏仁(去皮尖,兩個仁,用麩麥炒熟),栝蔞(根),百部,紫菀(去苗,洗去泥土),馬兜鈴(各一兩)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下。不拘時候。

治客熱止嗽。阿膠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十一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混合,再搗製二百到三百次。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二十粒,用溫水吞服,不限時間。

此方用於治療外感熱症及止咳。名為阿膠丸。

阿膠(炒令燥三分),丹砂(研半兩),硼砂(研一分),人參(三分),甘草(炙銼半兩),龍腦(研三錢)

白話文:

阿膠(炒到乾燥三分),丹砂(研磨半兩),硼砂(研磨一分),人參(三分),甘草(炙熱切碎半兩),龍腦(研磨三錢)

上六味、搗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含化,不拘時候。

治肺經伏熱。夜臥咳嗽。玉粉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六種藥材搗碎研末,用煉蜜調和製成丸,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一丸,放入口中慢慢含化,不受時間限制。

用於治療肺部潛藏的熱症,以及夜間臥床時的咳嗽。此方稱為玉粉散。

天南星(白礬水煮軟切焙半兩),太陰玄精石(二兩研),甘草(炙銼半兩),貝母(去心一兩),不灰木(一兩半)

白話文:

  • 天南星(用白礬水煮軟,切片,焙乾,用量半兩)

  • 太陰玄精石(研磨成粉,用量二兩)

  • 甘草(炙烤後切碎,用量半兩)

  • 貝母(去心,用量一兩)

  • 不灰木(用量一兩半)

上五味。搗研極細,每服半錢匕,煎生薑烏梅湯調下。食後夜臥服。

治上喘咳嗽。兼治膈熱。華蓋湯方

白話文:

以上五種藥材。搗碎研磨至非常細,每次服用半錢匕,用煎煮的生薑烏梅湯送服。飯後及睡前服用。

治療上氣喘和咳嗽。同時也治療胸膈部位的熱症。此為華蓋湯的方子。

桑根白皮(銼),陳曲(炒),桔梗(炒各一分),人參,百合(各三分),甘草(炙銼),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各半兩)

白話文:

桑根白皮(搗碎成末),存放多年的曲(炒製),桔梗(炒製,各取一份),人參,百合(各取三份),甘草(烤製後搗碎成末),杏仁(去皮和尖端,切成兩仁,炒製,各取二兩五錢)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食後溫服。治曝患熱嗽,甘草飲方

白話文:

上七味。粗略搗碎篩選,每次服用二錢一湯匙,加水一碗,煮成六分之量,飯後溫熱服用。治療日曬發熱咳嗽,甘草飲配方

甘草(半兩半炙半生),黑豆(一百粒半炒半生),生薑(半兩半煨半生),烏梅肉(一枚半炒半生)

白話文:

甘草用半兩,一半炙烤,一半生用;黑豆用一百粒,一半炒熟,一半生用;生薑用半兩,一半煨熟,一半生用;烏梅肉用一枚,一半炒熟,一半生用。

上四味。以酒水各一盞,同入銀石器內,煎至一盞,去滓更入蜜一匙。重煎至一盞。食後臨臥放溫細呷。

解肺熱。利胸膈。化痰止嗽,葶藶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四種藥材,用酒和水各一杯,一同放入銀或石製容器中,煎煮至剩一杯,濾去渣滓後加入一湯匙蜂蜜,再次煎煮至剩一杯。飯後睡前溫服,慢慢細飲。

此方能清解肺熱,通利胸膈,化痰止咳,即為葶藶丸方。

甜葶藶(二兩隔紙炒),防己(半兩),麻黃(去根一分),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半兩),黑牽牛(五兩內將二兩生杵取末半兩餘三兩於銚子內炒候勻熱便杵為末秤三分)

白話文:

  • 甜葶藶(兩份,先隔著紙炒過)

  • 防己(半份)

  • 麻黃(去除根部,一份)

  • 杏仁(去皮及尖端,切成兩半,加入麩皮炒過,半份)

  • 黑牽牛(五份,其中兩份搗成粉末,另外三份在銚子內炒至均勻受熱,然後搗成粉末,秤取三分)

上五味。搗研極細、拌勻。以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桑根白皮生薑湯下。不拘時服。

白話文:

將上五味藥材搗研得極細,均勻混合。用棗泥和成藥丸。每個藥丸的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煎煮的桑根白皮生薑湯送服。服用時間沒有限制。

治風熱咳嗽。防風湯方

防風(去叉),桑根白皮,甘草各二兩)

上三味銼碎。米泔浸一宿曝乾。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黃蠟皂子大,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風熱咳嗽。去涎利膈,鎮心順肺。阿膠丸方

白話文:

治療風熱咳嗽,可以用防風湯,由防風(去叉)、桑根白皮、甘草各二兩組成。將藥材切碎,用米泔浸泡一夜後晒乾,粗略研磨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匕,用一盞水與黃蠟皂子大小的阿膠一同煎煮至七分,去渣後溫服。此方能治療風熱咳嗽,清利痰涎,鎮心安神,順暢肺氣。

阿膠(炒令燥三分),人參,赤茯苓(去黑皮各半兩),天南星(韭汁煮軟切焙二錢),丹砂(別研一兩),甘草(炙銼半兩),龍腦(別研二錢)

白話文:

  • 阿膠(炒至乾燥,約三分之一的量)

  • 人參(半兩)

  • 赤茯苓(去黑皮,半兩)

  • 天南星(用韭菜汁煮軟後切片,焙乾,二錢)

  • 丹砂(另研磨,一兩)

  • 甘草(炙烤後切碎,半兩)

  • 龍腦(另研磨,二錢)

上七味。搗研令細,再同研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小兒一丸,大人兩丸。食後細嚼、荊芥湯下。

治肺熱咳嗽。黃金丸方

白話文:

以上七種藥物混合搗碎,研磨成細粉,再一起研磨均勻一致。用蜂蜜煉成丸劑,丸劑大小如梧桐子一般。小孩子服用一丸,大人服用兩丸。在吃完飯後細嚼藥丸,用荊芥湯送服。

葶藶子(隔紙微炒),半夏(炒赤色各三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乾薑(炮一棗許),大黃(銼炒三分)

白話文:

葶藶子(隔著紙小火微炒),半夏(炒至呈赤色,各三兩),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的外層,烘烤至半乾,半兩),乾薑(炮製後,取一棗核大小的量),大黃(切碎並炒至三分熟)。

上五味。搗羅為末。別用生薑自然汁。煮麵糊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稍加至三十丸。臨臥溫熟水下。

治胸膈熱壅。化痰涎。止咳嗽,半夏丸方

白話文:

取五味子,搗碎成末。另取生薑汁,與麵粉糊一起煮沸成糊狀。將麵糊分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五粒,逐漸增加至三十粒。睡前用溫水送服。

半夏(六兩去臍漿水五升生薑半斤薄切甘草桑白皮一兩銼銀石銚內慢火煮一復時只取半夏余藥不用),郁李仁(一兩去皮尖焙),青橘皮(湯浸去白焙),木香,檳榔(銼各一分)

白話文:

  • 半夏(六兩,去除肚臍,用五升水浸泡,生薑半斤切片,甘草和桑白皮各一兩切碎,放入銀石銚中用文火慢慢煮,煮到只剩下一半的水,只取半夏,其餘藥品不用)

  • 郁李仁(一兩,去除外皮和尖端,焙炒)

  • 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的部分,焙炒)

  • 木香、檳榔(各切碎,各一分)

上五味。搗羅為末。麵糊和丸。如豌豆大,每服十丸,稍加至二十丸。食後臨臥。淡生薑湯下。

治熱嗽。涼膈丸方

甘草(二兩)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搗碎成細末,用麵粉糊和成丸,大小如豌豆。每次服用十粒,逐漸增加到二十粒。飯後睡前服用,以淡生薑湯送服。

上一味。豬膽汁浸五宿。漉出炙香。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食後薄荷湯下十五丸。

治熱嗽。杏仁散方

白話文:

首先將豬膽汁浸泡五天,然後濾出並用火烤至香氣四溢。將烤過的豬膽汁搗碎成粉末,並加入蜂蜜製成丸劑,大小像綠豆一樣。飯後服用,每次 15 丸,並以薄荷湯送服。

杏仁(一兩用桑根白皮二兩細切河水一碗同煮一復時只用杏仁),款冬花(去梗),馬兜鈴(各一兩),甘草(炙銼),阿膠(炙令燥),防風(去叉各半兩)

白話文:

  • 杏仁(一兩,與桑根白皮二兩切碎,河水一碗,同煮一沸,此時只用杏仁)

  • 款冬花(去梗)

  • 馬兜鈴(各一兩)

  • 甘草(炙烤後研磨)

  • 阿膠(炙烤至乾燥)

  • 防風(去除叉子,各半兩)

上六味。除杏仁阿膠別研外,搗羅為散。拌勻重研極細。每服二錢匕,糯米飲調下。食後服。

白話文:

加入六味藥物。其中杏仁和阿膠另外研磨,其餘用杵臼搗成散劑,混合均勻並研磨至極細。每次服用二錢匕,以糯米湯調服。飯後服用。

治五心煩熱。肢體倦怠。夜臥壯熱、咳嗽。款肺湯方

貝母(去心),桔梗(炒),紫菀(去苗土各一兩),甘草(炙銼三分)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肺熱嗽。氣急喘悶。馬兜鈴湯方

馬兜鈴,桑根白皮(各一兩),甘草(炙),葶藶(炒各半兩),半夏(湯洗去滑生薑汁製焙乾三分)

上五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生薑五片,煎取七分。去滓溫服食後。

治咳嗽。大便不通。壅熱、口內生瘡。地黃湯方

白話文:

針對五心煩熱、四肢倦怠、夜間睡覺時發熱、咳嗽等症狀,可以服用款肺湯。這款湯方由貝母(去心)、桔梗(炒)、紫菀(去苗土)各一兩,甘草(炙銼)三分組成。將藥材粗搗篩過,每次服用三錢匕,用水一盞煎煮至七分,去渣後溫服,飯後服用。

若出現肺熱咳嗽、呼吸急促、喘不過氣的症狀,則可服用馬兜鈴湯。此方由馬兜鈴、桑根白皮各一兩,甘草(炙)、葶藶(炒)各半兩,半夏(湯洗去滑生薑汁製焙乾三分)組成。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匕,用水一盞,加入生薑五片,煎煮至七分,去渣後溫服,飯後服用。

對於咳嗽、便秘、內熱壅盛、口腔潰瘍等症狀,可以服用地黃湯。

生乾地黃(焙三分),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黃芩(去黑心),赤茯苓(去黑皮),升麻,龍膽(去土),大黃(銼炒),黃連(去須),桑根白皮(銼炒各半兩),甘草(炙銼一分)

白話文:

  • 生乾地黃:將乾的地黃稍微焙乾三成

  • 麻黃:去除根部節點,煎煮後撇去泡沫,然後焙乾

  • 黃芩:去掉黃芩的黑心

  • 赤茯苓:去除赤茯苓的黑皮

  • 升麻:升麻不經任何處理

  • 龍膽:將龍膽草去除泥土

  • 大黃:將大黃切成小塊,炒過

  • 黃連:將黃連的須去除

  • 桑根白皮:將桑根的白皮切成小塊,炒過,各半兩

  • 甘草:將甘草炙烤切碎,一分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以利為度。

潤心肺,止咳嗽,解風熱,牛黃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種藥材。粗略搗碎後篩選,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七分,去掉藥渣後溫服。以達到通便為標準。

滋潤心肺,止咳,解風熱,牛黃丸方。

牛黃(半兩),人參,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半),蛤蚧酥(炙一分),訶黎勒(皮三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一兩),甘草(生一分)

白話文:

牛黃(半兩),人蔘,赤茯苓(去除黑皮,各一兩半),蛤蚧酥(炙一分),訶黎勒(果皮三分),杏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尖,雙仁炒熟,研磨成粉,一兩),甘草(生甘草,一分)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蠟同丸。如雞頭實。每服一丸。含化咽津。

白話文:

用上列七味藥,研磨成細末,和煉製過的蜂蠟一起製成藥丸,每粒如雞頭大小。每次服用一粒,含服,讓唾液溶於藥中後再吞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