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六十五 (1)
卷第六十五 (1)
1. 咳嗽統論
論曰內經謂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微則為咳,甚則為痛為泄。然腑臟皆有咳。非獨肺也,蓋肺合皮毛,故先受之。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心咳之狀,咳而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肝咳之狀。咳而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
白話文:
經書上說,內經提到肺寒之後,外部和內部邪氣一起襲擊,因此引發疾病。那就是肺咳。輕微的咳嗽,嚴重的會引發疼痛和腹瀉。然而,臟腑都有可能咳嗽。不只是肺而已。因為肺與皮毛相合,所以很容易受到襲擊。肺咳的症狀是咳嗽、喘息、有聲音,嚴重的會咳血。心咳的症狀是咳嗽、心痛、喉嚨中有東西梗住的感覺,嚴重的會引起咽喉腫痛。肝咳的症狀是咳嗽、兩脅下疼痛、嚴重到甚至不能轉動身體。轉動身體時,兩脅下就會感到疼痛。
脾咳之狀,咳而右胠下痛,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腎咳之狀,咳而腰背相引痛,甚則咳涎。五臟之咳。久而不已,各以其合,移於六腑。故脾移於胃。肝移於膽,肺移於大腸,心移於小腸,腎移於膀胱。其終則又移之於三焦。胃咳之狀。咳而嘔,甚則長蟲出是也。
白話文:
脾咳的症狀是,咳嗽時右胸腔以下的地方疼痛,疼痛感會蔓延到肩背部,嚴重時不能活動。一活動就會咳得很劇烈。腎咳的症狀是,咳嗽時腰背部疼痛,嚴重時會咳出痰涎。五臟的咳嗽,如果長期不癒,就會按照五臟與六腑相合的規律,移到六腑。因此,脾的咳嗽會移到胃,肝的咳嗽會移到膽,肺的咳嗽會移到大腸,心的咳嗽會移到小腸,腎的咳嗽會移到膀胱。最終又會移到三焦。胃咳的症狀是,咳嗽時會嘔吐,嚴重時會吐出長蟲。
膽咳之狀,咳而嘔膽汁是也。大腸咳之狀。咳而遺失是也。小腸咳之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是也,膀胱咳之狀。咳而遺溺是也。至於三焦之咳,則咳而腹滿不欲食飲。使人多涕唾而面目浮腫。又有所謂十咳者。其證雖各不同,要之不離於五臟六腑而已,診其手陽明之經。
白話文:
膽咳的症狀是咳嗽時吐出膽汁。大腸咳的症狀是咳嗽時遺失大便。小腸咳的症狀是咳嗽時失去氣息,氣息與咳嗽同時消失。膀胱咳的症狀是咳嗽時遺尿。至於三焦咳的症狀是咳嗽時腹滿不思飲食,使人多涕唾而面目浮腫。另外還有所謂的十咳,其症狀雖然各不相同,但總要歸結於五臟六腑。診斷時可以診斷手陽明經。
其脈浮則為陽實。病腹滿善喘咳,古人又云。咳嗽脈浮喘者生。小沉匿者死。脈浮直者生。沉𩊅者死。各以其脈別之也。
白話文:
脈浮為陽實。患者腹部脹滿善於喘咳,古人又說:咳嗽脈浮、喘息的人可活,脈小而沉匿的人會死。脈浮而直的人可活,脈沉而微弱的人會死。這是分別以脈的狀態來預測生死。
2. 咳嗽
論曰肺主皮毛,皮毛先受寒邪,乃為咳嗽,五臟六腑。又皆稟氣於肺。故各以其時感寒而受病。亦能為咳。形證不同。治亦隨異,學者審之。
治咳嗽、胸滿氣急。桑白皮湯方
白話文:
中醫經典論述中提到,肺臟主導著皮毛,如果皮毛最先受到寒邪的侵襲,就會引起咳嗽。五臟六腑都通過肺臟接受氣,所以各個臟腑在不同的時間受到寒邪入侵而生病,也能夠引起咳嗽。不同人症狀表現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所以學醫者要仔細辨別症狀,對病因進行判斷,針對不同情況進行相應的治療。
桑根白皮(銼),紫蘇連莖葉,知母(焙),貝母(去心炒),款冬花,半夏(湯洗七遍焙乾),五味子(各一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甘草(炙銼),人參(各半兩)
白話文:
桑樹根部的白色樹皮(切碎),紫蘇連莖帶葉,知母(烘焙過),貝母(去心後炒),款冬花,半夏(用湯洗七次並烘焙乾燥),五味子(各一兩),厚朴(去粗皮,用生薑汁炙烤),甘草(炙烤並切碎),人參(各半兩)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咳嗽。上膈煩滿,貝母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味藥材。粗略搗碎篩選,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入生薑三片,一同煎煮至七分滿,去渣後溫服,一日三次。
治療咳嗽,胸膈煩滿,貝母丸方。
貝母(去心炒),白茯苓(去黑皮),麥門冬(去心焙),山芋,百合(各一分),甘草(炙銼),阿膠(炙燥各半兩),五味子(一兩)
白話文:
-
貝母(去除芯炒熟)
-
白茯苓(去除黑皮)
-
麥門冬(去除芯焙乾)
-
山藥
-
百合(各取一份)
-
甘草(炙烤切碎) *阿膠(炙烤乾燥各半兩)
-
五味子(一兩)
上八味,搗羅為細末,用黃蠟一兩二錢,熔作汁。入末拌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盞。煎至七分,和津溫服細呷。
治咳嗽,咽嗌不利,蛤蚧散方
白話文:
將上列八味中藥研磨成細末,加入一兩二錢的黃蠟,融化成汁液。將藥末與黃蠟汁液混合均勻,搓成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加入一杯水。 煎煮至藥液剩七分之一,加入熱水,趁溫熱服用,並慢慢啜飲。
蛤蚧(一對紫菀頭尾全者不得有蛀蚛水洗淨焙乾),枇杷葉(拭去毛三分),柴胡(去苗半兩),紫菀(淨洗焙乾三兩),貝母(去心炒一兩),人參(半兩),鹿角膠(炙燥三分)
白話文:
蛤蚧(一對,必須是紫菀頭尾齊全,不能有蛀洞,用清水洗淨,烘乾)
枇杷葉(擦去毛,用量為三分)
柴胡(去掉苗,用量為半兩)
紫菀(清洗乾淨,烘乾,用量為三兩)
貝母(去掉心,炒熟,用量為一兩)
人參(用量為半兩)
鹿角膠(炙烤至乾燥,用量為三分)
上七味。搗羅為細散。每用梨一顆,去皮細切,淨器研之。生絹濾自然汁於銀器內。用藥末半錢匕,入梨汁中,以慢火熬三五沸取出,每食後臨臥服之。去枕仰臥一飯頃。
治咳嗽,不拘日近年深皆效。黑靈丸方
白話文:
把上面提到的七種藥材搗成細粉。每次用一個梨,去皮切成小塊,在乾淨的容器中搗碎。用生絹濾出梨汁,倒入銀器中。加入半錢匕的藥粉,用小火煮三到五次沸騰,然後取出汁液。於每次飯後臨睡前服用。 服藥後仰臥休息一段時間,約一餐飯的時間,纔可枕頭睡覺。
羌活(去蘆頭),獨活(去蘆頭各一分),巴豆(三十枚不去皮),半夏(三十枚同入瓶子內鹽泥固濟炭火三斤煅過取出入前二味)
白話文:
羌活(去除蘆頭)、獨活(去除蘆頭各一部分)、巴豆(三十枚不去皮)、半夏(三十枚,將上述物品都放入瓶子中,用鹽泥固濟,用三斤炭火煅燒過,取出後放入前兩種藥物中)
上三味。搗羅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以後馬兜鈴飲下之。
白話文:
以上三味藥材。搗碎成細末,煉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一丸,然後再服下馬兜鈴湯。
馬兜鈴飲方
馬兜鈴(半兩),桂(去粗皮一分),甜葶藶(微炒半兩)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服前丸藥。其餘飲。時時呷。令藥氣常在咽喉中妙。
治咳嗽,阿膠湯方
白話文:
馬兜鈴半兩、桂皮去粗皮一分、甜葶藶微炒半兩,三味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匕,用水一盞煎煮至八分,去渣服用,餘下藥汁可分次飲用,保持藥氣在咽喉中效果最佳,可治療咳嗽。
阿膠(炒令燥),桑根白皮(銼炒),甘草(炙銼各一兩),五靈脂(炒),貝母(去心炒),知母(銼焙各半兩)
白話文:
阿膠(炒至乾燥),桑根白皮(切細炒製),甘草(炙製後切碎,各一兩),五靈脂(炒製),貝母(去心炒製),知母(切碎焙製,各半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烏梅一枚,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通口服。
治咳嗽久不已,百部煎方
白話文:
將六種藥材搗碎成粗粒,再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杯水。放一顆烏梅,三片生薑,一起煮到剩下七分的水,去除渣滓,過濾後即可服用。
生百部汁,生地黃汁,生薑汁,生百合汁(如無以藕汁代),蜜(各一盞),棗(四兩去皮核)
白話文:
將百部的新鮮汁液、生地黃的新鮮汁液、生薑的新鮮汁液、生百合的新鮮汁液(如果沒有百合可以以藕汁代替),蜂蜜(各一茶杯),棗子(四兩,去除皮和核)
上六味。同熬成煎。每服一匙。溫麥門冬熟水半盞化開,空心日午臨臥各一服。
治咳嗽。不拘日月遠近。杏仁煎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六味藥材一同煎煮成濃煎劑。每次服用一匙,用溫熱的麥門冬水半杯化開,空腹時、中午及睡前各服用一次。
用於治療咳嗽,不分病程長短。此為杏仁煎的方子。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麻黃(不去根節),大黃(銼炒),柴胡(去苗),甘草(炙銼),桂(去粗皮各二兩)
白話文:
杏仁(用熱水浸泡,去掉皮和尖端,再炒熟)
麻黃(不切除根和節)
大黃(切碎後炒熟)
柴胡(去掉幼苗)
甘草(切碎後烤焦)
桂皮(去掉粗糙的外皮,每種各二兩)
上六味,搗研為細末,先用水一斗。煎藥末,水盡後、旋再添五升,煎令得所,以生絹濾去滓。再熬成煎。瓷器中盛。每服一皂子大,臨臥含化咽津。
治咳嗽,不計新久,防己丸方
白話文:
將六味藥物搗研成細末,先用一斗水煎煮藥末,待水煎至將盡時,再添五升水繼續煎煮,直到藥液濃縮至適當程度,再用生絹濾去藥渣。接著,將藥液熬煮成煎劑,盛放在瓷器中。每次服用一皁子大小的藥物,在睡覺前含化,並將津液嚥下即可。
防己,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貝母(去心焙),甘草(炙銼各二兩),甜葶藶(炒四兩)
白話文:
防己、杏仁(在熱水中浸泡,去皮和尖端,炒熟),貝母(去心,烘烤),甘草(烤焦,切碎,各二兩),甜葶藶(炒熟,四兩)
上五味,搗羅為細末,麵糊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
治咳嗽。百部丸方
白話文:
將五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然後用麵粉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生薑湯送服。
百部(新瓦上炒),紫菀(去苗土),款冬花(擇洗各一兩半),桔梗(炒),貝母(去心炒各一兩)
白話文:
-
百部:將百部在新的瓦片上炒至香氣四溢。
-
紫菀:去除紫菀的根部泥土。
-
款冬花:將款冬花挑選洗淨,各取一兩半。
-
桔梗:將桔梗炒至外表微焦。
-
貝母:將貝母去除中心,並炒至外表微焦,各取一兩。
上五味。搗羅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甘草烏梅湯下。食後臨臥服。
治肺伏冷氣,咳嗽,溫肺丸方
白話文:
將上五種藥材搗碎成細末,煉製成蜜丸,每個蜜丸的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20顆藥丸,以煎煮好的甘草烏梅湯送服。於飯後臨睡前服用。
乾薑(炮一兩半),皂莢(去皮炙令黃),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
白話文:
乾薑(1.5兩,炮製後),皁莢(去皮,炙炒至黃色),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的部分,然後烘烤),白茯苓(去黑皮,各0.5兩)。
上四味。搗羅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不拘時。
治咳嗽,桃仁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四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細粉,用煉過的蜂蜜調合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生薑湯送服,不限時間。
此方治療咳嗽,名為桃仁丸。
桃仁,杏仁(二味各湯浸去皮尖雙仁細研一兩),款冬花,貝母(二味各一兩搗細末與前研藥和勻)
白話文:
桃仁,杏仁(這兩種藥材,先用熱水浸泡,去掉皮和尖端,再研磨成細末,總共一兩)、款冬花,貝母(這兩種藥材,各取一兩,搗成細末,與前面研磨的藥材混合均勻)。
上四味,先以沙糖一兩,入銚子內銷熔後,入藥同熬黃熟。入臼搗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津。
治氣弱痰涎咳嗽,沉香湯方
沉香,阿膠(炙燥各半兩),人參,桑根白皮(銼炒各一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服。小兒減半服。
治咳嗽。貝母散方
貝母(十枚大者去心麩炒令黃),阿膠(炙燥),甘草(炙銼各半兩)
上三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匕,臨臥煎糯米飲調下。服後去枕仰臥。
治咳嗽。去痰涎。利胸膈。玉液湯方
天南星(炮),半夏(湯洗七遍去滑各一兩)
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生薑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放溫。食後夜臥。細細呷之。
治咳嗽,石葦散方
石葦(去毛),檳榔(銼等分)
上二味。搗羅為細散,生薑湯調下二錢匕。
治肺虛,咳嗽日久。款冬花熏方
款冬花,木鱉子(各一兩)
白話文:
將上述四味藥材,先用一兩沙糖放在小鍋中熔化,然後加入藥材一起熬煮至呈黃色。之後研磨成丸,大小如彈珠。每次服用一丸,含在口中慢慢咽下藥汁。
治療氣虛、痰多咳嗽,可以使用沉香湯。將沉香、阿膠(各半兩,分別用文火烘烤)、人參、桑根白皮(各一兩,分別銼碎並炒制)四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二錢匕,加水一盞,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七分,去渣後飯後服用。小兒酌減藥量。
治療咳嗽可以使用貝母散。將貝母(十枚大者,去心和麩皮,炒至呈黃色)、阿膠(用文火烘烤)、甘草(用文火烘烤後銼碎,各半兩)三味藥材搗碎過篩,製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匕,臨睡前用糯米湯調服,服後去枕仰臥。
治療咳嗽,去除痰涎,通暢胸膈,可以使用玉液湯。將天南星(炮製)、半夏(用溫水洗七遍去除滑膩,各一兩)二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二錢匕,加水一盞,生薑五片,一起煎煮至七分,去渣後放溫,飯後夜臥,慢慢飲用。
治療咳嗽,可以使用石葦散。將石葦(去除毛)、檳榔(銼碎,等量)二味藥材搗碎過篩,製成細粉,用生薑湯調服,每次二錢匕。
治療肺虛、咳嗽日久,可以使用款冬花熏方。將款冬花、木鱉子(各一兩)兩種藥材一起熏制。
上二味細銼。每服二錢匕。燒香餅慢火焚之,吸菸良久,吐出涎。凡如是熏五六次。每次以茶清潤喉。次服補肺藥。
白話文:
將以上兩種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匙。點燃香餅,用文火慢慢燃燒,吸入煙霧很長時間,吐出唾液。像這樣燻五六次。每次用茶水潤喉。然後服用補肺藥。
治咳嗽。經久不瘥者,膠豉湯方
牛皮膠黃明者炙燥為末,人參為細末
白話文:
治療咳嗽,如果長時間沒有好轉,可以使用膠豉湯這個方子。
取透明的牛皮膠烤乾後研磨成粉末,再加入人參細末。
上二味。每用膠末一錢匕,人參末二錢匕。用薄豉汁一盞,入蔥白一寸,煎一二沸。去滓常令溫暖。遇嗽時呷三五呷。後依前溫之。候嗽時再服。
治咳嗽,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不拘多少緊實者炮熟去核
白話文:
上二味藥。每次使用一錢匕的膠粉,二錢匕的人參粉。用一盞薄豆豉汁,放入一寸長的蔥白,煎一到兩沸。將藥渣濾掉,藥液要一直保持溫熱。當咳嗽時,小口小口地喝三到五口。之後按照前面的方法溫熱藥液。等到咳嗽時再服用。
上一味為細散。每服二錢匕。用豬𦚠一枚。去脂膏劈開。滲藥在內,更入打破烏梅一枚,合定以芭蕉葉包之。外以濕紙重裹,煨令香熟。去紙葉烏梅。只將藥並𦚠。慢慢嚼吃。日三兩服。
治咳嗽,晝減夜加,不得眠睡,食即吐逆。五味子湯方
白話文:
最後一種藥做成細末,每次取二錢的量。拿一枚豬心,去除油脂後剖成半塊,將藥粉灑在豬心中再放入一枚敲碎的烏梅,把豬心合起來用芭蕉葉包裹。在外面用濕紙包好,蒸烤到香熟後去掉紙、葉和烏梅。只留下藥粉和豬心緩緩嚼食即可,一天吃兩三次。
五味子,蒺藜子(炒去角),麻黃(去根節炒掠去沫焙),桑根白皮(銼),白石脂,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百合(各一兩半),貝母(煨去心),款冬花,枳殼(去瓤麩炒),紫菀(去苗土),柴胡(去苗各一兩),旋覆花,桂(去粗皮各半兩)
白話文:
五味子、蒺藜子(炒後去除角)、麻黃(去除根、節,炒後去除泡沫)、桑樹根部的白色樹皮(切碎)、白石脂、杏仁(去除皮、尖,雙仁炒熟)、百合(各一兩半)、貝母(烘烤去除中心)、款冬花、枳殼(去除果肉,麩皮炒熟)、紫菀(去除花苗、泥土)、柴胡(去除花苗,各一兩)、旋覆花、桂枝(去除粗糙的外皮,各半兩)
上一十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粳米五十粒,煎取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治咳嗽鼻塞清涕。顫掉緩弱。少氣不足。時時欲嘔,五味子散方
白話文:
以上十四種藥材,粗略搗碎後篩選。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五片,粳米五十粒,煎煮至剩八分滿,去掉藥渣,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治療咳嗽、鼻塞流清涕、肢體顫抖無力、氣短不足、時常想嘔的症狀。五味子散方。
五味子,黃耆(細銼各三分),甘草(炙銼一分),人參,桂(去粗皮),羌活(去蘆頭),乾薑(炮),細辛(去苗葉),附子(炮裂去皮臍),白朮(各半兩)
上一十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生薑烏梅湯調下。
白話文:
五味子、黃耆(細切,各三分),甘草(炙切,一分),人參、桂枝(去除粗糙的樹皮),羌活(去除蘆頭),乾薑(炒過),細辛(去除莖葉),附子(炒裂,去除皮和肚臍),白朮(各半兩)
治肺胃虛寒,咳嗽痰盛,呀呷有聲,嘔吐停飲。咽喉干痛,上氣喘滿,面目虛浮。自汗惡風。語聲嘶破。背寒中冷。心下悸動。噦逆噁心。全不入食。肺寒湯方
白話文:
治療肺胃虛寒,咳嗽痰多,聲音嘶啞,嘔吐停飲。咽喉乾燥疼痛,上氣喘滿,面目浮腫。自汗惡風。說話聲音嘶啞。背部寒冷,中間部位有寒症。心下悸動。嘈雜噁心。完全沒有食慾。肺寒湯方
款冬花,紫菀(去土),甘草(炙),桂(去粗皮),麻黃(去節),乾薑(炮),五味子,杏仁(湯浸去皮尖炒),半夏(湯煮軟焙乾各二兩),細辛(去苗葉一兩)
白話文:
款冬花、紫菀(去掉泥土)、甘草(炙烤過的)、桂皮(去掉粗糙的樹皮)、麻黃(去掉節)、乾薑(炮製過的)、五味子、杏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尖,然後炒熟)、半夏(用熱水煮軟,烘乾,各三兩)、細辛(去掉莖葉,一兩)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五片,大棗三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治咳嗽喘急。蛤蚧丸方
白話文:
上述十種藥材。將藥材粗略搗碎後篩出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匙,加上一杯水。加入五片生薑和三枚劈破的大棗,一起煎煮至藥液剩下七分之時,過濾掉藥渣,溫熱後服用,不限服用時間。
蛤蚧酥(炙一對),葶藶子(紙上炒別研),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各二兩),款冬花,貝母(去心),訶黎勒(皮各一兩),甘草(炙銼半兩)
白話文:
蛤蚧(酥炙一對),葶藶子(在紙上炒過,另研磨),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雙仁炒過各二兩),款冬花,貝母(去心),訶黎勒(皮各一兩),甘草(酥炙後切碎半兩)
上七味。除葶藶杏仁外,搗羅為末,別研二味再研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後煎桑白皮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上面七種藥材,去掉葶藶和杏仁,搗碎研磨成末,另取葶藶、杏仁研磨後,混合均勻,加入蜂蜜調和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飯後用煎煮的桑白皮湯送服二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