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六十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四 (3)

1. 留飲宿食

論曰人有留飲,浸漬於胃,胃受飲濕,則飲食遲化,或經宿不消,令人噫氣吞酸,嘔逆噁心,腹脅脹滿,不喜飲食,皆其候也。

白話文:

人如果飲食積滯在胃中,胃被飲食積滯浸潤濕潤後,飲食就會消化遲緩。或者食物在胃中過夜都消化不掉,使人老是打嗝、口酸,噁心反胃、腹部脹滿,不喜歡吃東西,以上都是積食的症狀。

治脾胃氣不和,留飲宿食不消,及累有傷滯,食已腹痛,嘔噦噁心,胸脅脹悶,大便秘利不定,磨滯丸

白話文:

治療脾胃氣血不和,因飲食不節導致的宿食停滯不消,以及由此累積的傷食積滯,表現為吃完飯後肚子疼痛,嘔吐呃逆、噁心反胃,胸脅脹悶,大便時而便祕時而腹瀉,方劑:磨滯丸。

木香,青橘皮(湯浸去白焙),桂(去粗皮各一兩),吳茱萸(湯洗焙乾炒三兩),硇砂(醋熬成霜研末一錢匕),巴豆(霜炒半錢匕)

白話文:

木香、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外皮,再烘烤至乾燥)、桂皮(去除粗糙的樹皮,各一兩)、吳茱萸(用熱水清洗,烘乾後炒至乾燥,三兩)、硇砂(用醋熬成霜狀,研磨成粉末,一錢匕)、巴豆(用霜炒至半錢匕)

上六味,搗羅四味為末,與硇砂巴豆霜拌勻,醋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加至五丸,早晚食後、臨臥、服。大便溏利時減丸數。

白話文:

將上六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再與硇砂、巴豆霜混合均勻。用醋煮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三粒,逐漸增加至五粒,早晚飯後、睡前服用。若大便稀溏時,應減少藥丸數量。

治留飲不散,膈脘不利,宿食不消,嘔逆噁心,小半夏丸

半夏(二兩為末生薑汁作餅曝乾),木香,沉香(各半分),青橘皮(湯浸去白炒一分),檳榔(大者一枚麵裹煨熟切焙)

白話文:

半夏(二兩研成細末,用生薑汁做成餅狀,曬乾)、木香、沉香(各半兩)、青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的部分,炒香,一兩)、檳榔(選較大顆的,用麵粉包裹後煨熟,切片,烘烤)。

上五味,搗羅為末,以生薑汁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生薑湯下,不拘時。

白話文:

將五種配料搗碎成粉末,用生薑汁浸泡蒸餅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了十五丸,用生薑汁送服,不拘時間。

治留飲宿食不消,止逆溫胃,大半夏丸

半夏(二兩為末生薑汁作餅曝乾),木香,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丁香(各一錢),人參(三分),草豆蔻(去皮),檳榔(銼各三枚)

白話文:

  • 半夏(研磨成細末,加入生薑汁製成餅狀,並曬乾),

  • 木香,

  • 青橘皮(用滾水浸泡後,取出瀝乾,去除白色部分,然後烘烤),

  • 丁香(各一錢),

  • 人參(三分),

  • 草豆蔻(去皮),

  • 檳榔(切碎,各三枚)

上七味,搗羅為末,用生薑汁,煮麵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生薑棗湯下,不拘時。

白話文:

將上面七味藥用搗杵搗磨成細末,用生薑汁、煮熟的麵糊做成小丸子,大小像綠豆一樣,每次服三十丸,用生薑和大棗熬製的湯送服,不受時間限制。

治留飲,順氣消宿食,溫胃散

生薑(半斤洗切曝乾用鹽二兩淹一宿炒過續入陳曲末一兩同炒乾),半夏(為末生薑汁作餅曝乾),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草豆蔻(大者三枚不去皮),甘草(炙銼二兩),丁香(一分)

白話文:

薑(半斤洗淨切片曬乾,用鹽二兩醃一晚,炒過後再同末一兩一起炒乾);半夏(成末狀,以薑汁做成餅,曬乾);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烘烤各一兩);草蔻(大一點的三粒,不去皮);甘草(烤過,切碎,二兩);丁香(一分)

上六味為散,每服二錢匕,如茶點服,覺脾胃寒。加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半夏一兩,湯浸去滑七遍切焙。

治留飲宿食不消。寬胸利膈。進飲食。郁李仁丸

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半兩),半夏(六兩去皮臍漿水五升生薑半斤切甘草並桑根白皮各一兩銼銀石鍋內慢火煮乾再添熱漿水二升煮乾去余藥只用半夏),青橘皮(湯浸去白焙),木香,檳榔(銼各一分)

白話文:

郁李仁(用沸水浸泡去皮尖,炒至半熟,用量為半兩),半夏(用量為六兩,去皮後在臍漿水中浸泡,再加入五升水、半斤切碎的生薑、一兩甘草、一兩桑根白皮,一起放入銀石鍋內,用慢火煮至藥液變乾,再加入兩升熱漿水繼續煮至藥液變乾,去除其他藥材,只留下半夏),青橘皮(用沸水浸泡去除白色外皮,再焙乾),木香、檳榔(各取一分,切碎)

上五味。搗羅為末,麵糊丸如豌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後臨臥生薑湯下。

白話文:

將五味子搗碎成粉末,用麪糊做成豌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 15 到 20 粒,在飯後臨睡前,用生薑湯送服。

治留飲宿食不消。枳殼木香丸

枳殼(去瓤麩炒二兩),木香,大黃(紙裹煨各半兩),檳榔(銼),芎藭,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焙研各一兩)

白話文:

枳殼(去除穰、麩,炒二兩),木香,大黃(用紙包好,煨熟,各半兩),檳榔(銼末),芎藭,郁李仁(用湯浸泡,去除皮和尖端,焙乾研磨,各一兩)

上六味,將五味搗羅為末,入郁李仁拌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食後臨臥。溫生薑湯下。

治留飲宿食不消。腹脅氣痛。不思飲食,硇砂丸

硇砂(研一分),狼毒(醋炒),芫花(醋炒),乾漆(炒煙出),鱉甲(去裙襴醋炙各一兩),京三稜(煨銼一兩半),巴豆仁(三錢醋煮紫色焙研)

白話文:

硇砂(研磨成一錢),狼毒(用醋炒過),芫花(用醋炒過),乾漆(炒到冒煙),鱉甲(去除裙襴,用醋炙過,各一兩),京三稜(煨過,銼成一兩半),巴豆仁(用醋煮成紫色,焙乾研磨,三錢)

上七味。將五味搗羅為末。次入別研二味,再同研勻,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食後溫生薑湯下。

治留飲宿食不消。大黃丸

大黃(銼炒),赤茯苓(去黑皮各半兩),朴硝(研),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各一分)

白話文:

  • 大黃:切碎並炒熟。

  • 赤茯苓:去黑皮,取半兩。

  • 朴硝:研磨成粉。

  • 巴豆:去皮和心膜,研磨成油,取一分。

上四味。將二味搗羅為末,入別研二味,再同研勻,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溫米飲下,以利為度,氣虛者不可服。

白話文:

將上四種藥材分別研成細末,混合均勻,用蜂蜜煉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用溫米湯送服,直到症狀減輕為止。氣虛的人不能服用。

治留飲宿食不消。肉豆蔻丸

肉豆蔻去核半兩面裹煨銼,半夏三分與茱萸半兩同用水一升慢火煮乾只用半夏焙乾,巴豆七枚去皮心膜研出油

上三味,搗研為末,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食後茶酒任下。

治留飲宿食不消。止逆溫胃。藿香湯

香葉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甘草(生銼),半夏(切片用生薑汁浸一宿取出以粟米炒黃去米各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白話文:

  • 藿香葉、厚朴(去粗皮,用生薑汁炙烤入味)、甘草(生切)、半夏(切片,用生薑汁浸泡一宿,取出後用粟米炒黃,去除米粒,各一兩)

  • 陳橘皮(用湯水浸泡,去掉白色外皮,烘烤至半乾,半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大棗一枚劈,煎至七分,熱服不拘時。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搗碎成粗末,篩過,每次服兩錢匕,加一盞水,加入三片生薑,一個切開的大棗,煎至七分熟,熱服,不限時間。

治留飲宿食不消,豆蔻湯

草豆蔻去皮,半夏湯洗七遍去滑各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三分

白話文:

草豆蔻去皮,用半夏湯清洗七遍去除澀滑,各半兩;陳橘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外皮,使用三錢。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五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留飲宿食,腹脅脹滿,吞酸嘔逆,九寶丸

木香,肉豆蔻(去殼),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麝香(研),丹砂(研各半兩),檳榔(銼二兩),桂(去粗皮三分),半夏(一兩半為末生薑汁和作餅曝乾),乳香(研一兩)

白話文:

木香、肉豆蔻(去掉外殼),厚朴(去掉粗皮,用生薑汁炙烤過),麝香(研磨成粉),丹砂(研磨成粉,各半兩),檳榔(切碎成二兩),桂樹(去除粗皮,三分之一),半夏(一兩半,研磨成粉,用生薑汁和成餅狀,曬乾),乳香(研磨成粉,一兩)。

上九味,搗研為末,生薑汁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七丸,橘皮湯下。

治留飲宿食,腹脅脹滿,不喜飲食,香橘丸

木香(一分),青橘皮(去白鹽炒),檳榔(銼各半兩),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白礬(熬令汁枯各一分),牽牛子(炒三分)

白話文:

木香(一點五公克),青橘皮(去掉白鹽後炒製),檳榔(切成小塊,各半兩),半夏(用湯洗七次去除滑膩),白礬(煎熬至汁液乾涸,各一公克),牽牛子(炒熟,三公克)

上六味為末,煮棗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生薑湯下,不拘時。

治留飲宿食。醋心吐沫,氣逆脹滿,高良薑丸

高良薑(三兩半),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大腹(去皮),檳榔(生銼各三兩)

白話文:

高良薑(三兩半)、桃仁(去皮尖端,兩仁一起炒)、大腹皮(去皮)、檳榔(生擣,各三兩)

上四味。將三味搗末,與桃仁研勻,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實者一丸,虛者半丸,空心食前溫酒下。

治脾胃氣弱。不能飲食,肌膚瘦瘁,心胸膨悶,肋脅虛脹,大便秘利不定,小兒諸疳黃疸,小麝香丸

白話文:

治療脾胃虛弱。不能吃東西,身體瘦弱,胸悶,肋部虛脹,大便祕利不定,小兒的各種疳黃疸。

小麝香丸方:

麝香 一錢(四公克)

茯苓 二兩(八公克)

甘草 一錢(四公克)

丁香 二錢(八公克)

烏梅肉 三錢(十二公克)

神曲 二兩(八公克)

木香 二錢(八公克)

白朮 二兩(八公克)

厚朴 一兩(四公克)

砂仁 一錢(四公克)

陳皮 一錢(四公克)

川芎 一錢(四公克)

枳殼 一錢(四公克)

木瓜 一兩(四公克)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八公克),水煎,不拘時服。

吳茱萸(二兩炒),木香(一兩),桂(去粗皮一兩),陳粟米(四兩用巴豆四十九枚去皮同炒令轉色去巴豆不用)

白話文:

吳茱萸(100公克,炒熟)、木香(50公克)、桂皮(去粗皮後50公克)、陳年粟米(200公克)加入巴豆49粒,去皮同時炒至變色,然後除去巴豆,不用。

上四味。搗羅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或十丸。食後溫熟水下。

治留飲宿食成癖,草豆蔻散

草豆蔻(一兩一分),附子(炮裂去皮臍),五味子,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三分),白朮枳實(去瓤麩炒),桂(去粗皮),乾薑(炮),鱉甲(醋炙去裙襴),芍藥,木香(各半兩)

白話文:

  • 草豆蔻(一兩一分):一種常用於中醫的芳香性藥材,具有溫中散寒、理氣化濕的功效。
  •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種加工過的烏頭,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

  • 五味子:一種具有補腎益精、生津止渴功效的中藥。

  •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三分):陳年橘皮,經過湯浸和焙製後使用,具有理氣健胃、化痰止咳的功效。

  • 白朮:一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的中藥。

  • 枳實(去瓤麩炒):枳實的果實,去除了果核和麩皮後炒製而成,具有理氣寬胸、消積導滯的功效。

  • 桂(去粗皮):桂樹的樹皮,去除了粗糙的外皮後使用,具有溫陽散寒、補益氣血的功效。

  • 乾薑(炮):乾薑經過炮製後使用,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

  • 鱉甲(醋炙去裙襴):鱉的甲殼,經過醋炙後使用,具有滋陰補血、涼血止血的功效。

  • 芍藥:一種具有養血調經、緩中止痛的功效的中藥。

  • 木香(各半兩):一種具有行氣止痛、溫中和胃的功效的中藥。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散,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木瓜鹽湯下。

治留飲宿食成癖。鱉甲散

鱉甲醋炙去裙襴,附子炮裂去皮臍,桂去粗皮各三分,乾薑炮,京三稜炮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吳茱萸湯洗炒,木香,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大黃銼炒各半兩

白話文:

  1. 鱉甲:醋炙,去除裙襴。

  2. 附子:炮裂,去除皮臍。

  3. 桂枝:去除粗皮,各取三分。

  4. 乾薑:炮製。

  5. 京三稜:炮製,銼碎。

  6. 陳橘皮:湯浸,去除白焙。

  7. 吳茱萸:湯洗,炒製。

  8. 木香:使用。

  9. 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製。

  10. 大黃:銼碎,炒製,各取半兩。

上一十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或生薑湯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