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六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四 (1)

1. 冷痰

論曰氣為陽,陽不足者,不能銷鑠水飲。遇脾氣虛弱。氣道痞隔,則聚飲而成痰。浸漬腸胃。上為嘔逆吞酸,下為洞泄寒中。久不已,則令人消瘦。倚息短氣。妨害飲食。昔人治痰飲,多以溫藥和之,正為此也。

白話文:

古醫書上說,人體的陽氣就像太陽,如果陽氣不足,就無法消解水飲。當脾氣虛弱,氣道不通暢時,水飲就會積聚成痰。痰液積聚在胃腸道,向上會引起嘔吐、反酸,向下會引起腹瀉、腹痛。如果長時間不治療,就會導致人體消瘦、呼吸短促,影響飲食。因此,古代醫師在治療痰飲時,大多使用溫熱的藥物來調理陽氣,以消除痰飲。

治冷痰癖飲。胸膈痞滿。嘔逆不止。半夏湯

半夏(湯洗七遍切焙三兩),白朮人參赤茯苓(去黑皮),桂(去粗皮),甘草(炙),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二兩)

白話文:

  • 半夏(用湯清洗七遍,切片後焙乾,三兩)

  • 白朮(二兩)

  • 人參(二兩)

  • 赤茯苓(去除黑皮,二兩)

  • 桂枝(去除粗皮,二兩)

  • 甘草(炙烤,二兩)

  • 附子(炮製爆裂、去除皮和肚臍,二兩)

上七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入生薑半分切。煎取七分。去滓溫服。食前日三。

白話文:

將七種藥材搗成麻子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杯半的水。加入半片生薑,切成片。煎至剩七分之一。將藥渣去除,溫熱服用。每天三次,飯前服用。

治胸中冷痰。心下煩滿。欲吐不下食。吳茱萸湯

吳茱萸(湯洗焙炒),半夏(湯洗七遍切焙),桂(去粗皮),人參(各二兩),甘草(炙一兩)

白話文:

  • 吳茱萸(用沸水洗淨,再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焦)

  • 半夏(用沸水洗淨七次,切片後用文火焙乾)

  • 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

  • 人參(各取二兩)

  • 甘草(用文火炙烤至表面微焦,取一兩)

上五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生薑半分切。大棗二枚劈破。煎取一盞。去滓溫服、日三。

白話文:

上等五味的藥材,大概像麻子那樣的藥丸大小。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碗半水,切半片生薑,劈碎兩枚大棗,煎到剩下滿滿一杯,去掉渣子,溫熱服下,一天服用三次。

治胃冷有痰。不思飲食。丁香半夏丸

丁香(一分),半夏(二兩水浸七日每日早換水日足取出切曝乾),白礬(研半兩)

白話文:

丁香(一分分量),半夏(二兩重量,浸泡在水中七天,每天早上換水,浸泡足七天後取出切片,曝曬乾燥),白礬(研磨成半兩重量)

上三味。為細末。薑汁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食後。

白話文:

將上三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薑汁和成丸,丸子的體積如同綠豆。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生薑湯送服。在飯後服用。

治冷痰,小半夏丸

半夏(一兩熱漿水燙七遍濕透心為度切曝乾)

上一味為細末。薑汁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食後服。

治冷痰。溫胃利膈思食。礬石丸

白礬(枯研),芎藭,乾薑(炮),半夏(銼碎生薑汁浸透同炒各一兩)

上四味為細末。煮棗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丸。生薑湯下。不拘時候。

白話文:

把上面四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煮好的棗肉。丸成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丸。用生薑湯送服。不拘時間。

治冷痰壅盛。胸膈不利。胃口冷。脾氣弱,嘔吐痰涎。奇效湯

附子(炮裂去皮臍二兩),木香(半兩),半夏(湯洗七遍切焙二兩)

上三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生薑半分切,大棗二枚劈破。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

治冷痰。飲食不下,膈脘不快,蓽茇丸

蓽茇(炒一兩),訶黎勒(煨去核三分),乾薑(炮半兩)

上三味。為細末。煮麵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不拘時候。

治冷痰嘔逆,胸膈不利。豆蔻湯

草豆蔻(去皮),半夏(湯洗去滑切焙各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三分)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治冷痰。消食溫胃止逆。半夏湯方

半夏(湯洗去滑焙乾為末以薑汁和作曲焙乾),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研各二兩),木香(半兩),桂(去粗皮),陳橘皮(去白炒二兩),甘草(炙銼一兩),乾薑(炮三分)

白話文:

半夏(用湯洗去光滑的外皮,焙乾後研成末,再用薑汁和成糊狀,再焙乾)

杏仁(去皮和尖端,並將雙仁炒熟,研成末,各取二兩)

木香(半兩)

桂皮(去粗糙的外皮)

陳橘皮(去白色部分,炒熟,取二兩)

甘草(炙過,切成碎末,取一兩)

乾薑(炮製過,取三分)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治冷痰。吞酸吐水,胸中不快,吳茱萸湯

吳茱萸(湯洗七遍焙炒),半夏(湯洗七遍焙),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上三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取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治胃虛氣寒。飲食無味,嘔吐冷痰,噫時聞食氣。白豆蔻湯

白豆蔻(去皮),半夏(為末生薑汁和作餅焙乾),檳榔(銼),丁香,甘草(炙銼),青橘皮(去白切焙各一兩)

白話文:

白豆蔻(去皮)、半夏(研磨成粉末,並用生薑汁調和後製成餅狀,再烤乾)、檳榔(切碎)、丁香、甘草(炙烤後切碎)、青橘皮(去除白色部分後切片,再烤乾,各一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冷痰,利胸膈,和脾胃。進飲食,丁香半夏丸

半夏(為末生薑汁作餅焙乾二兩),木香,丁香,藿香葉,人參,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乾各半兩),肉豆蔻(去殼二枚)

白話文:

  • 半夏(磨成粉末,用生薑汁做成餅狀,烘烤乾燥,二兩)

  • 木香(半兩)

  • 丁香(半兩)

  • 藿香葉(半兩)

  • 人參(半兩)

  • 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烘烤乾燥,半兩)

  • 肉豆蔻(去殼,二枚)

上七味。為細末,薑汁煮麵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不拘時候。

治冷痰不消。胸膈不利,解酒食毒,厚朴丸

厚朴(去粗皮八兩切用生薑十兩細切同搗細焙乾慢火炒),桂(去粗皮五兩),乾薑(四兩炮),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二兩)

白話文:

厚朴(去除粗糙的外皮,切成八兩,連同切碎的十兩生薑搗碎,研磨成細末,用慢火焙乾,再用慢火炒製)

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切成五兩)

乾薑(切成四兩,用炮製的方法處理)

蜀椒(去除種子,閉合開口,炒到出汗,切成二兩)

上四味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熟水下,治脾胃米飲下,中酒吐逆生薑湯下。

治胸中冷痰。上焦客熱,心下停水,時發醋心,咽喉空唾,或乾嘔而渴,蓽茇散

白話文:

治療胸中的冷痰。

上焦有客熱,心下停有水,時常發作酸水往上湧,咽喉中有空唾液,或者乾嘔而口渴,蓽茇散是治療此病的有效方劑。

方劑組成:

  • 蓽茇:10克
  • 茯苓:10克
  • 半夏:10克
  • 陳皮:6克
  • 桔梗:6克
  • 甘草:6克
  • 生薑:5片
  • 大棗:10枚

用法:

將所有藥材加水煎服,每日一次。

功效:

化痰止咳,理氣寬中。

蓽茇,桂(去粗皮),麻仁,高良薑(各三兩),人參,白朮(各一兩),甘草(炙銼半分),乾地黃(焙),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各一兩半)

白話文:

蓽茇、桂皮、麻仁、高良薑,各三兩。

人參、白朮,各一兩。

炙草(炙半夏粉碎),半錢。

乾地黃(焙製),一兩半。

厚朴(去掉外皮,用生薑汁炙製),一兩半。

上九味。搗羅為散。酒調一錢匕,日再服,如要丸,即煉蜜丸如小豆大,溫酒下二十丸。

治咯唾冷痰。膈脘不利,不思飲食,人參丸

人參,半夏(湯洗去滑),白礬(燒令枯),乾薑(炮裂)

上四味等分。搗羅為末,將皂莢五挺。去皮尖,小挼濾汁。煮成煎,和上件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下不拘時。

白話文:

將以上四種中藥材等份搗碎成粉末,再取五挺皁莢,去皮去尖,用小塊布過濾出汁液。用皁莢汁液煮成煎汁,將煎汁與藥粉混合,做成約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水送服,不限時間。

治冷痰,利胸膈,一切諸痰悉治之,法制半夏

半夏(半斤湯洗四十九遍用法酒二升浸一日焙乾),白礬(四兩),丁香皮(為末三兩),草豆蔻(去皮二兩半為末)

白話文:

半夏(用半斤水洗四十九次後,用二升酒浸泡一天,之後烘乾)、白礬(四兩)、丁香皮(磨成粉末,三兩)、草豆蔻(去掉外皮,二兩半,並磨成粉末)

上四味。同入酒內浸,春夏七日,秋冬半月,候日滿,只取半夏,於溫湯內,浴過焙乾,不計時候,嚼下三五粒,用臘茶下,或酒亦得。

白話文:

將這四種藥物一起浸泡在酒中,春夏季節浸泡七天,秋冬季節浸泡半個月,時間到了之後,只取出半夏,放在溫水中浸泡過後,烘烤晾乾,不限時間,嚼服三到五粒,用臘茶送服,也可以用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