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六十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三 (4)

1. 支飲

論曰水飲停積胸膈,不能消化,支乘於心,故名支飲,其狀令人心下築悸,咳逆喘息,飲食不下,身體虛浮,形如腫是也。

白話文:

古書上說:水飲停滯在胸膈,無法消化,堆積壓迫到心臟,所以稱為支飲。它的症狀是讓人感到心下悸動不安,咳嗽逆氣和喘息,吃不下東西,身體虛弱浮腫,看起來像水腫一樣。

治支飲不消。胸膈滿悶,參苓丸

人參天南星(炮),赤茯苓(去黑皮各三分),半夏生薑,晉礬(各一兩)

白話文:

人參、天南星(炮製過)、赤茯苓(去除黑皮,各三分)、半夏、生薑、晉礬(各一兩)

上六味,先取天南星半夏,於砂盆內,擦洗令淨,用生薑同搗爛,拍作餅子,慢火炙令黃,同餘三味,搗羅為末,薄荷汁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食後生薑蜜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上六味的藥方,首先取天南星和半夏,在砂鍋中擦洗乾淨,用生薑一起搗碎,拍成餅狀,用小火烤至發黃,與剩下的三種藥材一起搗碎成粉末,用薄荷汁和麵糊煮成丸狀,大小和梧桐子差不多,服用後用生薑蜜湯送服二十丸。

治支飲,膈脘不利,咳嗽喘滿。大半夏丸

半夏(四兩湯洗七遍去滑焙乾為末),生薑(細擦),蜜(各三兩),青州棗(二兩別煮取肉去皮核同生姜蜜入銀石器內與半夏末和熬令稀稠得所),木香沉香,青橘皮(湯浸去白焙),白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乾薑(炮),附子(炮裂去皮臍),肉豆蔻(去殼),紅豆蔻(各半兩)

白話文:

  • 半夏(四兩,用湯汁洗七次以去除滑膩感,烘乾後磨成粉末)

  • 生薑(細細研磨)

  • 蜂蜜(三兩)

  • 青州棗(二兩,另煮取肉,去除皮和核,與生薑、蜂蜜一起放入銀石器皿中,與半夏粉末一起熬製,直至稀稠適度)

  • 木香、沉香、青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再烘乾)

  • 白朮、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再烘乾)

  • 乾薑(炮製)

  • 附子(炮製,裂開後去除皮和臍)

  • 肉豆蔻(去除外殼)

  • 紅豆蔻(各半兩)

上一十三味,除前四味外,搗羅為末,與半夏膏和勻,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煎乾薑棗湯下,加至十五丸。

白話文:

除了前面四味藥以外,其餘的十三味藥,搗碎研磨成粉末,與半夏膏均勻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粒,空腹時用乾薑棗湯送服,逐漸增加到十五粒。

治支飲痞滿,飲食遲化。化氣丸

巴豆(五十枚去皮心膜出油研如粉),黃連(去須半兩),白麵(二兩半)

白話文:

巴豆(五十粒,去除外殼和內膜,用油研磨成粉末),黃連(去鬚,半兩),麵粉(二兩半)

上三味,先將黃連搗末,以水半升,煎十餘沸,隔一宿,取白麵並巴豆粉,用黃連水和,硬軟得所,丸如綠豆大、放干,以麩二升,於銚內,慢火併藥丸同炒,麩黃為度,以羅子篩去麩取藥,再於黃連水內,略濾過,竹器內控干,每服三丸,或兩丸,食後臨臥。熟水下。

白話文:

以上三種藥物,先將黃連搗成細末,加水半升,煎煮十幾次,放置一夜後,取出白麵粉和巴豆粉,用黃連水和好,捏成硬度適中的綠豆大小丸子,曬乾後,放入礱子裡,用慢火和藥丸一起炒,炒至礱子發黃為度,用篩子篩去礱子,取出藥丸,再略微濾過黃連水,用竹器控幹,每次服用三粒或兩粒,飯後睡前服用,用熟水送服。

治支飲不消。喘咳不止,青金丸方

硫黃,水銀(各一兩同結成砂子研),滑石(研半兩),半夏(湯洗去滑搗取末半兩)

白話文:

  • 硫黃:一兩,研磨成砂狀。

  • 水銀:一兩,與硫黃混合成砂狀。

  • 滑石:半兩,研磨成粉末。

  • 半夏:半兩,用熱水洗去外皮,搗爛成末。

上四味。合研勻,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溫生薑湯下。

白話文:

取上四種藥物,一起研磨均勻,滴水和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後用溫熱的生薑湯送下。

治支飲,氣喘不得息。葶藶丸

甜葶藶(炒),木香,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焙各一兩)

上三味。搗羅為末,生薑自然汁,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不拘時候。

治久病飲癖停痰。及脅滿支飲。輒引脅下痛。三聖散

甘遂(銼炒),芫花(醋浸炒各半兩),大戟(銼炒三分)

白話文:

  • 甘遂:切碎後炒至微黃。

  • 芫花:用醋浸泡後炒,各半兩。

  • 大戟:切碎後炒至三分熟。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先用水三盞,大棗十枚劈破,煎取二盞,入藥末一錢匕,同煎至一盞,溫分三服,以吐利為度。

白話文:

氣味甘溫。將上三味搗成散狀。每次先用三茶杯水,將十枚大棗劈開後煎煮,取二茶杯的水,加入一錢匕的藥末,一起煎煮至一茶杯,溫熱後分三次服用,以吐利為度。

治支飲,胸膈實痞,呼吸短氣。旋覆花湯

旋覆花檳榔柴胡(去苗),桔梗(炒各一兩),桑根白皮鱉甲(去裙襴醋炙),大黃(銼炒各一兩半),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旋覆花、檳榔、柴胡(去除根苗)、桔梗(炒製,各一兩)、桑根白皮、鱉甲(去除裙襴,用醋炙製)、大黃(銼碎、炒製,各一兩半)、甘草(炙製,半兩)

上八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治支飲,胸膈痞悶。飲食遲化。神應丸

槐花(半升),巴豆(五十粒和皮椎碎)

上二味。同炒存一分性,搗羅為末,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丸,食後溫水下。

治支飲,胸膈痞悶。檳榔丸

檳榔(銼),肉豆蔻(各半兩去殼秤),半夏(湯浸七遍去滑焙),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乾薑(炮各一兩)

上五味。搗羅為末。生薑汁煮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食後生薑湯下。

治支飲。下氣,木香丸

木香(一兩),牽牛子(鹽炒黃),皂莢(不蚛者去皮酥炙各二兩)

白話文:

木香(一兩),牽牛子(用鹽炒至黃色),皁莢(用沒有蟲蛀的,去皮後用酥油炙,各二兩)

上三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食後生薑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