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六十三 (2)
卷第六十三 (2)
1. 乾嘔
論曰嘔而欲吐。吐而無所出。故名乾嘔。此由陰陽不和,胃中虛氣逆。上行不能下,故有乾嘔之證。
治胃氣逆。乾嘔噁心。參苓散方
白話文:
論述說,感到想吐但是吐不出東西,因此稱為乾嘔。這是因為陰陽失調,胃中的虛氣上逆,無法下行,所以會出現乾嘔的症狀。
治療胃氣上逆引起的乾嘔、噁心,可以使用參苓散這個處方。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藿香葉(各一兩),丁香枝,甘草(炙銼各半兩),葛根(銼一兩)
上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
人參:一兩
-
白茯苓(去除黑皮):一兩
-
藿香葉:一兩
-
丁香枝:半兩
-
甘草(烘烤磨碎):半兩
-
葛根(磨成碎屑):一兩
治心胸痞悶,痰逆噁心。吞酸噫食。腹脅疼痛,肢體倦怠。和益脾胃,思進飲食,闢除邪氣。麝香平氣丸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胸悶腹脹、痰液逆流導致噁心嘔吐、吞酸水噯氣、腹脅疼痛、四肢倦怠的疾病。它能調和並增益脾胃的功能,促進食慾,驅除邪氣。
麝香平氣丸的方劑如下:
- 麝香:0.3克
- 沉香:1克
- 砂仁:1克
- 木香:1克
- 枳實:1克
- 厚朴:1克
- 茯苓:1克
- 白朮:1克
- 陳皮:1克
- 甘草:1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適量的水或蜂蜜,製成丸劑,每次服用1丸,每日2次。
麝香(別研),木香,沉香,丁香,肉豆蔻(去殼),丹砂(別研各半兩),檳榔(焙銼),桂(去粗皮),厚朴(去粗皮塗薑汁炙),乳香(生薑汁內煮軟候冷別研如膏各一兩),半夏(湯洗七遍切焙乾搗為末薑汁和作餅子焙乾別搗為末一兩)
白話文:
麝香(先研磨成細末),木香,沉香,丁香,肉豆蔻(去殼),丹砂(各別研磨,各半兩),檳榔(烘焙切碎),桂皮(去除粗皮),厚朴(去除粗皮,塗抹薑汁炙燒),乳香(放入生薑汁內煮至柔軟,待冷後,分別研磨成膏狀,各一兩),半夏(用湯洗七遍,切片後烘焙至乾,搗碎成末,拌入薑汁做成餅狀後烘焙乾燥,再研磨成末,一兩)
上一十一味,除別搗研外,並搗羅為末。次入丹砂麝香,再研勻,將乳香半夏末,入生薑汁,煮作薄糊,和前藥硬軟得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後溫米飲下。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一味藥,除了別的藥搗碎研磨外,另外搗碎篩過為末。再加入硃砂和麝香,再研磨均勻,將乳香和半夏的末,放入生薑汁,煮成薄糊,和前面藥物調合成適的軟硬度,將藥丸搓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十五丸至二十丸,飯後溫米湯送下。
治胃氣不和,乾嘔噁心,大補虛損。四倍散方
訶黎勒(煨去核一兩),人參(二兩),白茯苓(去黑皮四兩),白朮(半斤)
白話文:
治療胃氣不和,乾嘔噁心,大補虛損。四倍散方:
訶子(煨去核一兩),人參(二兩),白茯苓(去黑皮四兩),白朮(半斤)。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鹽少許,沸湯點服。如欲煎,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五片,棗兩枚劈破,同煎至七分,溫服空心食前。
治乾嘔噁心。益津液,和胃氣,生薑丸方
白話文:
上把四種藥材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匕,加少許鹽,用沸騰的湯沖服。如果想煎服,每次服用三錢匕,加一碗水,五片生薑,兩顆劈開的紅棗,一起煎至七分滿,溫熱服用,空腹時在飯前服用。
生薑(二斤和皮切作片子以鹽三兩淹一宿慢火焙乾),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四兩),香白芷縮砂(去皮),胡椒(各一兩),蓬莪朮(炮二兩)
白話文:
生薑(二斤連皮切成片,用三兩鹽醃製一夜,慢火焙乾),甘草(炙熱後切碎),陳橘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焙乾,各四兩),香白芷、縮砂(去皮),胡椒(各一兩),蓬莪朮(炮製二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以麵糊和丸,如小彈子大,細研丹砂為衣,每服細嚼一丸。溫酒下、食前。
治乾嘔,和胃氣,養津液,生薑湯方
生薑細(切絲十二兩),草豆蔻(去皮四兩),甘草(生銼半斤)
上三味。先搗草豆蔻甘草為末。同薑絲爛研勻,捏作餅子焙乾,再搗羅為末,每服一大錢,鹽湯點服,空心食前
治乾嘔,除邪熱,和胃進食,安中散方
白話文:
將七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麵糊混合製成丸子,大小如彈珠,再將丹砂細細研磨成粉末,裹在丸子上。每次服用一丸,細嚼後用溫酒送服,飯前服用。此方可治乾嘔,和胃氣,養津液。
生薑切成細絲十二兩,草豆蔻去皮四兩,甘草生用切片半斤。將草豆蔻和甘草先搗碎成粉末,再與薑絲一起研磨至爛,捏成餅狀,焙乾後再次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大錢,用鹽湯送服,空腹飯前服用。此方可治乾嘔,除邪熱,和胃進食。
小麥(炒黃四兩),乾薑(銼炒一兩),甘草(炙),陳曲(炒各半兩)
白話文:
-
小麥(炒至金黃色,四兩)
-
乾薑(切碎並炒至微焦,一兩)
-
甘草(炙烤過的甘草,半兩)
-
陳曲(炒過的發酵酒麴,半兩)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棗湯調下。
治乾嘔,和胃順氣,厚朴散方
厚朴(去粗皮一斤),生薑(半斤去粗皮切焙),大棗(一升去核焙),甘草(四兩)
上四味,用水三斗,煮盡水為度,爛搗拍作餅子,焙乾再搗為散,每服一錢,沸湯點服。
治乾嘔,和胃氣,青橘散方
白話文:
取上述四味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用大棗湯調服。這個方子可以治療乾嘔,和胃順氣。
另一個方子是厚朴散。取厚朴(去除粗皮,一斤),生薑(半斤,去皮切片焙乾),大棗(一升,去核焙乾),甘草(四兩)。將以上四味藥材用水三斗煮至水份乾涸,再搗爛拍成餅狀,焙乾後再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沸水沖服。這個方子同樣可以治療乾嘔,和胃氣。
最後一個方子是青橘散。
青橘皮(湯浸去白),甘草(銼各一兩),木香(半兩),白芷(一分),桂(去粗皮),枳殼(去瓤麩炒各半兩)
白話文:
-
**青橘皮:**將青橘皮浸在水中去除白色部分。
-
**甘草:**取一兩甘草,切成小段。
-
**木香:**取半兩木香,切成小段。
-
**白芷:**取一分白芷,切成小段。
-
**桂(去粗皮):**取一兩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
-
**枳殼(去瓤麩炒各半兩):**取半兩枳殼,去除果肉和麩皮,炒熟。
上六味。先將甘草炒微黃色,後入諸藥同炒褐色,搗羅為末,每服二錢匕,入鹽沸湯點。
治乾嘔,和胃下氣,木香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六種藥材,先將甘草炒至微黃,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炒至褐色,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沸水沖泡,加入鹽調和。
用於治療乾嘔,調和胃氣,下氣。此為木香散的方劑。
木香,丁香,檀香(各半兩銼),人參,沉香(銼),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甘草,檳榔(銼各一分)
白話文:
木香、丁香、檀香(各半兩,切碎),人參、沉香(切碎),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甘草、檳榔(切碎,各一分)
上八味,約水多少,慢火熬水盡,焙乾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匕,入鹽沸湯點。
治乾嘔,和調胃氣,小丁沉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八種藥材,根據水量的多寡,用慢火煎煮至水分蒸發完畢,然後烘焙乾燥,搗碎篩成為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匕,加入鹽和開水調服。
用於治療乾嘔,調和胃氣,此為小丁沈丸的配方。
丁香(半兩),沉香,甘草(炙),縮砂仁,白芷(炒黃),益智(去皮各一兩),木香,蘹香子(炒各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生薑(一斤細切入青鹽四兩拌勻淹一宿焙乾),阿魏(一分用醋半升煎為膏)
白話文:
丁香(半兩)、沉香、甘草(經過炙過的)、縮砂仁、白芷(炒至金黃)、益智(去皮,各一兩)、木香、蘹香子(炒過,各半兩)、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外皮,焙乾,一兩)、生薑(一斤,切細,加入四兩青鹽拌勻,醃製一晚,焙乾)、阿魏(一分,用半升醋煎煮成膏)。
上一十一味。除阿魏外,搗羅為末,入阿魏膏拌勻,醋煮麵糊和丸,如雞頭實大,研丹砂麝香各少許,同為衣,空心薑鹽湯、嚼下一丸。
治乾嘔。和胃下氣,草豆蔻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一種藥材(除了阿魏外),研磨成粉末,加入阿魏膏拌勻,再加入醋煮熟的麵糊混合成丸,大小如雞頭一般的份量。最後磨碎丹砂和麝香,少量加入藥丸中,做成藥丸的外衣。在空腹的時候,用薑鹽湯送下一丸藥丸。
草豆蔻(去皮),藿香(用葉各半兩),丁香(一分),白朮(半兩),桂(去粗皮一分),枳殼(去瓤麩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山芋(各半兩)
白話文:
-
草豆蔻:去除外皮。
-
藿香:使用葉子,重量各半兩。
-
丁香:重量為一分。
-
白朮:重量為半兩。
-
桂皮:去除粗糙的樹皮,重量為一分。
-
枳殼:去除果肉和種子,炒至微黃。
-
陳橘皮:以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絨毛,烘烤至乾燥。
-
山芋:重量各半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棗二枚劈破,粟米少許,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胃腑虛寒,其氣上逆,乾嘔不止,人參湯方
白話文:
以上八種藥材,粗略地搗碎並篩選,每次服用三錢匕,加入一杯水、兩枚劈開的棗子,以及少量粟米,一起煎煮至六分,去除渣滓,在飯前溫熱服用。
人參,陳橘皮(湯浸去白焙),附子(炮裂去臍皮),草豆蔻(去皮各一兩),半夏(湯浸去滑生薑汁製),白朮(炒),甘草(炙銼),前胡(去蘆頭各三分),乾薑(炮),桂(去粗皮各半兩)
白話文:
人參、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然後烘烤)、烏頭(經過炮製,去除臍部的皮)、草蔻(去掉皮,每種一兩)、半夏(用熱水浸泡去除滑膩的部分,然後用生薑汁製成)、白朮(炒製)、甘草(炙烤切碎)、前胡(去掉盧頭,各三分)、生薑(經過炮製)、桂皮(去掉粗皮,各半兩)
上一十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治乾嘔煩悶。不入飲食,桂參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種藥材,磨成如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五片,煎煮至剩八分滿,濾去藥渣後溫服。
用於治療乾嘔、煩悶、食慾不振。
桂(去粗皮),人參(各半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縮砂仁(各一兩),白朮(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三分),乾薑(炮半兩),甘草(炙銼三分)
白話文:
桂皮,人參,厚朴,縮砂仁各一兩。白朮半兩。陳橘皮三錢,以水浸過,去白後焙乾。乾薑半兩,先炮炙過。甘草三分,炙過,切碎。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粟米並棗,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胃氣逆,乾嘔不止,和安湯方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斤),甘草(炙銼二兩),乾薑(炮半兩)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治乾嘔不下食,參粟湯方
人參(一兩),陳粟米(一兩半),生薑(切碎五兩),半夏(湯洗去滑七遍四兩與生薑同杵碎曝乾)
白話文:
上八味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取三錢匕,用一盞水,加入粟米和棗,一起煎煮至七分,去渣溫服。此方用於治療胃氣上逆,乾嘔不止。
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部分後焙乾,甘草炙烤後切碎,乾薑炮製。以上三味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取三錢匕,用一盞水煎煮至六分,去渣溫服。此方用於治療乾嘔不思飲食。
人參、陳粟米、生薑切碎,半夏用湯洗去滑膩部分七遍,與生薑一起搗碎曬乾。
上四味,同入銀石鍋中,慢火炒令焦黃,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大棗二枚去核,同煎至七分,去滓微熱服,空心食前。
白話文:
將上述四味藥物,一起放入銀石鍋中,以慢火炒至焦黃,然後粗略研磨並過篩。每次服用三錢,以一盞水沖泡,加入三片生薑,去核的兩枚大棗,一起煎煮至水量減少三分之一,去渣後趁微熱飲用,建議於空腹餐前服用。
治胃中不和,氣逆乾嘔,飲食不下,順氣湯方
白朮(二兩),白茯苓(去黑皮一兩半),人參(一兩),甘草(微炙三分)
上四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薑棗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治乾嘔,氣逆不止,開胃丸方
白話文:
治療胃部不適、氣逆乾嘔、飲食不下的症狀,可以使用「順氣湯」:白朮兩錢、白茯苓去黑皮一錢半、人參一錢、甘草微炙三分,將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三錢,以一碗水加入薑、棗一同煎煮至七分,去渣溫服,不限時間。
治療乾嘔、氣逆不止的症狀,可以使用「開胃丸」。
半夏曲(微炒三兩),白豆蔻(去皮),白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人參(一兩半)
白話文:
-
半夏曲(將半夏稍微炒過,三兩)
-
白豆蔻(去除外皮)
-
白朮
-
陳橘皮(以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外皮,然後烘烤,各一兩)
-
人參(一兩半)
上五味,搗羅為末,用生薑汁、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計時候,粥飲下,加至三十丸。
治乾嘔氣逆。不下飲食。半夏丸方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焙乾一兩),乾薑(炮半兩),丁香(一分)
白話文:
將上列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生薑汁和煮熟的棗肉,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粒,不限時間,用粥水送服,最多可服用三十粒。此方可治療乾嘔、氣逆、無法進食等症狀。
上三味。搗羅為末,用生薑汁和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米飲下,加至二十丸。
白話文:
上三味藥。搗碎研成細粉末,用生薑汁和勻,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十粒,用米湯送服,漸漸增加到每次服二十粒。
治胃冷乾嘔,手足厥逆。陳橘皮飲方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四兩),甘草(炙),縮砂仁,白芷(各二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同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胃氣逆,乾嘔煩悶。胡椒湯方
胡椒(三七粒),木香(二錢),糯米(一合)
上三味同炒,以米熟為度,粗搗篩。分作三服,每服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乾嘔不止。陳橘皮飲方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甘草(炙各二兩),草豆蔻(去皮五枚)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切,同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乾嘔氣逆,飲食不下,平氣湯方
甘草(銼),厚朴(去粗皮各四兩),乾薑(刮淨銼二兩),生薑(去皮切半斤),大棗(一百枚)
白話文:
治療胃寒導致的乾嘔和手腳冰冷的問題,可以使用《陳橘皮飲》的處方: 成分包括:陳皮(需先用熱水浸泡並去掉白色內層,然後烘烤,使用四兩)、炙甘草(二兩)、縮砂仁(二兩)、白芷(二兩)。將這四種藥材粗略捣碎後過筛。每次服用四錢匕的量,加入一大盞水及半分生薔姜,一同煎煮至剩下七分水量,濾掉藥渣後,不論時間,趁溫熱時飲用。
針對胃氣上逆、乾嘔及心煩意亂的症狀,可選用《胡椒湯》的處方: 所需材料為:胡椒三十七粒、木香二錢、糯米一合。將這三種材料一起炒至糯米熟透,隨後粗略捣碎並过筛。分成三次服用,每次取一份,加入一盞水煎煮至七分滿,濾渣後溫熱服用。
對於持續不停的乾嘔問題,可以考慮《陳橘皮飲》的另一個方劑: 包含陳皮(同樣經過湯浸去白并焙烤)、炙甘草(各二兩)以及草豆蔻(去皮五枚)。將這三味藥材粗略捣碎並筛过后,每次服用四錢匕,配合一大盞水及半分切好的生薑一同煎煮至剩餘七分,濾渣後不拘時辰,溫熱服用。
針對乾嘔、胃氣上逆且無法進食的情況,可使用《平氣湯》的處方: 組成為:銼甘草(四兩)、去粗皮厚朴(四兩)、刮淨銼乾薑(二兩)、去皮切好的生薑(半斤)、大棗(一百枚)。
上五味。用水七升,同於銀石器中煮,候棗熟剝去皮核。再煮候水盡。焙乾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人參、甘草、大棗、白朮、茯苓,混和在一起。以七升水,放入銀石器中一起煮,等到大棗煮熟後,剝去皮和核。再繼續煮,直到水全部煮乾。將藥材焙乾後粗略搗碎,再篩過。每次服用三錢勺,以一杯水,一起煎煮至剩下七分之一的量,濾去藥渣,再加熱稍涼後服用,不拘泥於服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