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六十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二 (4)

1. 膈氣痰結

論曰膈氣痰結者。謂結痰在胸膈之上。喉間噎塞。咳唾稠濁。氣滿胸中。妨害飲食。蓋緣脾肺久虛。氣道痞澀。不能升降。水飲停結。聚而為痰。久不瘥。則變虛勞上喘之病。

治膈氣痰結。不思飲食。訶黎勒湯方

白話文:

古語說,當膈氣和痰結合在一起時,痰液結在胸膈之上,導致喉嚨阻塞,咳嗽時痰液粘稠混濁,胸中氣體充滿,影響飲食。這是因為脾氣和肺氣長期虛弱,氣道滯澀,升降失常,水液停滯凝聚,形成痰液。如果長期不治療,就會演變成虛勞和上氣喘促的疾病。

訶黎勒(煨去核一兩),半夏(二兩湯洗七遍薑汁煮令黃色),甘草(炙各一兩半),草豆蔻(去皮),檳榔(銼),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丁香(一分)

白話文:

訶黎勒(烤熟後去除果核一兩),半夏(用二兩水清洗七次,再用生薑汁煮至黃色),甘草(烤製過各一兩半),草豆蔻(去除外皮),檳榔(切成小塊),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外皮,烤乾後各一兩),丁香(一分)。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治膈氣痰結。不入飲食。肉豆蔻丸方

白話文:

將七種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每次服用三錢,加一杯水,放入三片生薑。煎煮至藥液剩下七分之一。去除藥渣,趁熱服用。不限服用時間。

肉豆蔻(去殼),木香,桂(去粗皮),沉香(鎊),益智子(去皮),蓽澄茄,胡椒,青橘皮(湯浸去白焙),附子(炮裂去皮臍各等分)

白話文:

肉豆蔻(去除外殼)、木香、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沉香(敲碎成粉末)、益智子(去除外皮)、蓽澄茄、胡椒、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外皮並烘乾)、附子(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肚臍,各等份)。

上九味。搗羅為末。用木瓜一枚。切蓋去子。納硇砂一兩飛過者。飯上蒸熟。研如膏。後拌諸藥。如干更入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臨臥、溫酒下十五丸。

治膈氣痰結。嘔吐酸水。木香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九種藥材搗成粉末。取一個木瓜,切開瓜蓋,挖出瓜子。加入一兩研磨成粉的硃砂,隔著飯蒸熟。將其研磨成膏狀。然後將各種藥粉拌勻。若太乾,再加入煉蜜做成藥丸。藥丸做成梧桐子大小。睡前空腹,用溫酒送服 15 丸。

木香,青橘皮(湯浸去白焙),桂(去粗皮),白朮,益智子(去皮),肉豆蔻(去殼各一兩),細辛(去苗葉),吳茱萸湯(洗焙乾炒),乾薑(炮裂各半兩)

白話文:

木香、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皮烘乾)、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白朮、益智子(去皮)、肉豆蔻(去殼,各取一兩)、細辛(去苗和葉)、吳茱萸湯(清洗然後烘乾炒熟)、乾薑(炮裂後各取半兩)

上九味。搗羅為末。以酒煮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食後生薑湯下。

治膈氣痰結。和胃氣。進飲食。半夏五香丸方

白話文:

  1. 將九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狀。

  2. 將麵粉糊煮熟,加入藥粉攪拌均勻。

  3. 將混合物捏成綠豆般大小的丸狀。

  4. 每次服用 15 粒藥丸。

  5. 在飯後,將藥丸與生薑湯一同服用。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搗羅為末薑汁和作餅曝乾三兩),丁香,沉香(銼各半兩),麝香(研),龍腦(研),丹砂(研各一錢),藿香葉(半兩),檳榔(尖者二顆銼),木香,甘草(炙各一分)

白話文:

半夏:清洗七次,去除滑膩,搗碎成羅篩末,用薑汁攪拌製成餅狀,曬乾,三兩。

丁香:半兩。

沉香:研磨成粉,半兩。

麝香:研磨成粉,一錢。

龍腦:研磨成粉,一錢。

丹砂:研磨成粉,一錢。

藿香葉:半兩。

檳榔:選擇尖端的,研磨成粉,二顆。

木香:研磨成粉,一分。

甘草:炙黃,研磨成粉,一分。

上一十味。搗研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食前。生薑鹽酒嚼下。

治膈氣痰結。嘔逆減食。丁香勻氣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十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煉蜜混合製成丸劑,大小如彈丸。每次服用一丸,空腹時,在飯前服用,用生薑、鹽和酒送服。

用於治療胸膈氣滯痰凝,嘔吐逆氣,食慾不振。此為丁香勻氣丸的方劑。

丁香,木香,沉香(銼),肉豆蔻(去殼),桂(去粗皮),京三稜(煨先搗取末),當歸(洗切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檳榔(銼),蓽澄茄,附子(炮裂去皮臍),安息香(酒化去滓),乳香(絹包湯內擺過候乾研),硇砂(飛),丹砂(研各一分),巴豆(二十一粒去皮熱灰內炮令紫色研)

白話文:

丁香、木香、沉香(銼成粉末)、肉豆蔻(去除外殼)、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京三稜(烘烤後搗碎取末)、當歸(洗淨、切片、烘烤)、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後烘乾)、檳榔(銼成粉末)、蓽澄茄、附子(炮製後去除皮和肚臍)、安息香(用酒溶解後去除渣滓)、乳香(用絹布包裹,在湯水中煮過後晾乾研成粉末)、硇砂(研磨成粉末)、丹砂(研磨成粉末,各取一分)、巴豆(二十一粒去除皮,在熱灰中烘烤至紫色後研磨成粉末)

上一十六味。搗羅為末。與安息香等。一處拌和研勻。酒煮麵糊和。再搗三二百下。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溫生薑湯下。

治膈氣痰結不止。藿香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六種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安息香一起混合均勻。加入煮熟的麵糊混合,再次研磨數百次。製成麻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五到七顆丸子,用溫熱的生薑湯送服。

藿香(去梗二錢),草豆蔻(去皮一分),阿魏(一錢用作麵餅焙乾),木香(一分),人參,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半兩),桔梗(炒一分),乾薑(炮裂一錢),甘草(炙),訶黎勒(炮去核各一分)

白話文:

藿香(去掉莖梗,二錢),草豆蔻(去掉外皮,一分),阿魏(一錢,用麵餅焙乾),木香(一分),人參(半兩),陳橘皮(用湯浸泡後去掉白色的內皮,焙乾,半兩),桔梗(炒過,一分),乾薑(炮裂,一錢),甘草(炙過),訶黎勒(炮過,去掉核,各一分)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服。

治膈氣痰結。上焦冷氣。吞酸吐沫。嘔逆不食。乾薑丸方

乾薑(炮一分),半夏(湯浸去滑焙二兩),丁香(半兩)

上三味,搗羅為末。以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煎木瓜鹽湯下。不計時候。

治膈氣痰結。嘔逆吐食。妙紅散方

白話文:

上一十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匕,用一杯水,加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至八分,去渣,空腹服用。

此方可治療膈氣痰結、上焦寒氣、吞酸吐沫、嘔逆不食。

另一方是乾薑丸,由炮製過的乾薑、湯浸去滑後焙乾的半夏、丁香組成。將三味藥材搗碎過篩,用生薑汁煮麵糊,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五丸,用煎煮的木瓜鹽湯送服,不限時間。

此方同樣可治療膈氣痰結、嘔逆吐食。

紅曲(炒),丁香,藿香(葉),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

白話文:

紅麴(炒熟),丁香,藿香(葉),人參,白茯苓(去掉黑皮,各半兩)

上五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米飲調下。食前服。

治膈氣痰結。通中消飲。去積冷。止腹痛。茯苓湯方

白話文:

取上述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米湯調服,飯前服用。

用於治療胸膈部位的氣滯痰結,疏通中焦,消除水飲,去除體內寒積,止腹痛。此為茯苓湯的方劑。

赤茯苓(去黑皮),人參,麥糵(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炒),陳曲(炒),半夏(薑汁浸二宿切焙乾各一兩),草豆蔻(去皮三個),青橘皮(湯浸去白半兩炒)

白話文:

赤茯苓(去除黑色的外皮),人參,炒過的麥麩,浸泡在湯汁中去除白色後炒過的陳橘皮,炒過的陳曲,浸泡在薑汁中兩天後切片焙乾的半夏(各取一兩),去皮的草豆蔻(三個),浸泡在湯汁中去除白色後炒過的青橘皮(半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膈氣痰逆。胸中痛、不思食。前胡湯方

白話文:

取上方八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入生薑三片,一同煎煮至六分滿。去掉藥渣,飯前溫服。

用於治療膈氣痰逆,胸中疼痛,沒有食慾。此為前胡湯的方子。

前胡(去蘆頭),芍藥(炒),半夏(湯洗去滑七遍),人參,百合(各三分),赤茯苓(去黑皮),枳殼(去瓤麩炒),枇杷葉(炙刷去毛),木香,檳榔(煨銼),白茅根(各半兩)

白話文:

  • 前胡(去除蘆葦頭)

  • 芍藥(炒過)

  • 半夏(用湯洗去滑膩,共七次)

  • 人參

  • 百合(各三分)

  • 赤茯苓(去除黑皮)

  • 枳殼(去除果瓤,炒過)

  • 枇杷葉(烘烤,刷去毛)

  • 木香

  • 檳榔(烘烤,研磨成末)

  • 白茅根(各半兩)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治膈氣痰結。胸中不利。五膈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一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八分滿。濾去藥渣,不分時間溫服。

用於治療膈氣痰結,胸中不舒。此為五膈丸的處方。

桑根白皮(銼焙),紫蘇葉(微焙),赤茯苓(去黑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檳榔(八枚銼),生薑(切焙二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一兩三分),旋覆花(一兩半)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

白話文:

桑根的白色樹皮(磨碎後焙乾),紫蘇的葉子(稍微焙乾),赤茯苓(去除黑皮),陳年的橘子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的內皮,再焙乾各一兩),檳榔(切碎,八枚),生薑(切片,焙乾二兩),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拌炒,一兩三分),旋覆花(一兩半)